二战时,德国当年为何不能大规模收编苏军战俘用来作战?
二战的时候,德国当然收编了大量的苏军战俘,并且也将它们组成军队参加作战,要不然真的等他们白吃白住吗?苏联被收编的有很多种,一些是因为战败的,一些是因为临场逃脱被俘虏的,这关系到苏联前期的一系列政策,当时的苏联正在进行一场大清洗,所有的高级军官,包括中级军官都深陷囹圄,当面对德军迅猛攻势的时候,苏联被迫只能强征入伍,很多人并不愿意当兵,甚至都没有摸过枪,但是也被迫拿着枪上了战场,这些人根本形成不了战斗力。
所以在初期作战当中,德军可以以一敌十大破苏军,自然也俘虏了很多苏联战士,这些人都被关在集中,德军曾经也想过将这些人编组成军队,但一方面对他们并不放心,另一方面也知道这些人根本不可能为自己卖命,甚至这些人也有可能临阵脱逃,但是等了战争后期,发生逆转的时候,德军认为即便是靠他们堵枪眼也是可以的,毕竟苏联人打苏联人,自己也不损失什么,但问题在于,德国还是低估了苏军战俘的怕死。
在交战的时候,交战双方甚至是多方都会有战俘,或者是贪生怕死之辈,关进集中营,编组成一支军队为自己卖命,这些人是根本得不到保障的,而这些人说白了,都是老兵油子,也知道自己什么地位,什么状态,不过按照一点不负责任的话来讲,这些人确实可能是在惨烈战场当中活的时间最长的,甚至能够挺到战争结束的那一群人,曾经的德国,利用这些人还建立了一支苏联解放军。
当然,德国的真正目的我觉得不应该是单纯的让他们上战场,而是在政治上作为一种宣传,在心理上挫败苏联的抵抗和进攻,当然,这种做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对于整个战局而言,起不到扭转性的作用,最终德国依然是失败的,但是这些苏联解放军却成为了各国唾弃的一群人,苏联也不会去接纳他们,其中当然有一些临阵脱逃的懦夫,其中也有那些曾经为国作战不幸战败被俘的英雄他们当时也没有办法逃脱德军的监视只能混迹在这支队伍当中。
但是他们自己的祖国却已经回不去了,苏联是根本不可能接纳他们的,而其他国家被德国俘虏的编组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审判,虽然他们有代价,但最终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其实真正的战场是两军对决,当战争结束以后,对于士兵的态度,不能够一棒子打死,就像对于德国投降军队一样,凡是纳粹党卫军都进行了严厉审判,但是德国的正规部队,处罚一定是最轻的,甚至就是走了一个过场,为什么?
因为正规军队是国家军队,而党卫军则是纳粹领导下的就算是爪牙吧,两者不仅性质不同,而且功能也不同,德国的正规军是真正在战场上打仗的,而纳粹的爪牙则是在国内以及被占领区,进行各种残害的和反人类罪的。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败类,都应该是英雄烈士,都应该战死在沙场上,另一方面,对于这些人,如果想分辨他是怎么被俘虏的?成本太大,斯大林根本是不在乎这些人。
二战时,德国当年为何不能大规模收编苏军战俘用来作战?
实际上二战时德国曾经收编过苏联战俘并组建了一支俄罗斯解放军,不过成立的时间太晚,而且和所有的伪军一样战斗力不佳,所以没有发挥太多的作用。
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特别是在战争初期,德国俘虏了大量的苏军士兵,不过此时由于在战场上占据优势,因此德国人对于这些战俘没太大的兴趣,大多关起来了事。只是利用一些对苏联不满的志愿者组建了一些东方营,主要协助德军进行运输和后勤工作。
不过随着战局的日益恶化,德国也开始考虑利用战俘来组建伪军,以便减轻德军的负担。于是德国人最后挑中了在42年被俘并变节的弗拉索夫中将,授意由他出面组建一支伪军,并取名为俄罗斯解放军。
弗拉索夫中将曾经是莫斯科战役的英雄,不过最后晚节不保
1945年1月28日俄罗斯解放军正式成立,下辖3个师又两个旅,还有一支规模很小的空军,大多是由苏联战俘和叛逃人员组成。不过和所有的伪军一样,即使德国人对于俄罗斯解放军也不是怎么放心,对于弗拉索夫要求将之前德国人利用对苏联不满的俄罗斯人组建的伪军部队交给其管辖的要求,德军也是断然拒绝。
在这种互不信任的情况下,加上此时成立伪军有些为时过晚,随着苏联在战场上日益取得优势,很多俄罗斯伪军也再度倒戈投降,所以俄罗斯解放军并未发挥太多作用。其中比较著名的卡明斯基旅曾经参加过对华沙起义的镇压,不过它的表现很差,除了烧杀劫掠屠杀平民外并未发挥多少作用,让德国人也是失望不以,所以不久也被解散了事。
二战时,德国当年为何不能大规模收编苏军战俘用来作战?
事实上在1941年德军最开始进攻苏联时,德军前线各部队就开始私下临时招募苏军战俘中愿意为德军服务的人,尤其是那些有一技之长或者特别亲德的苏军战俘。这主要是由于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前线的损失人数一直都超过补充的人数,所以德军不得不启用一部分苏军战俘或者当地亲德的民众来担负德军一些辅助性的岗位,弥补德军编制上的不足。
当时希特勒以及他的纳粹党是反对招募苏军战俘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俄军人是劣等民族,优等的德意志军队同这种民族并肩作战将是一种耻辱。他们一直都试图彻底解散在德军中服役的苏联人,只不过迫于前线战事的紧张,突然解散如此数量的人员会对德军的战斗力造成重大损害,而他们又无力为东线补充更多的兵员。到1943年已经有63个东方营以及122个东方连在东线服役。
但是希特勒始终都没有允许组建更大编制的伪军单位,他们对于这些人的忠诚度持极大的怀疑态度,害怕他们会临时变节。所以大多数的伪军都是以营连为基本单位执行任务的,最大也只到团一级。直到1944年开始,希特勒才允许组建更大编制的伪军单位,即由被俘的苏军中将弗拉索夫组建的“俄罗斯解放军”,然而战局已经极度恶化,这一举措已经于事无补了。
总得来说,德国并没有好好利用俘虏的近550万名苏军战俘,纳粹党对苏联占领区高压的暴力政策让其失去占领区民众的支持,加上希特勒本身对招募苏联战俘加入德军的抵触,这一行动始终都不曾得到重视,而前线的德军指挥官又没有权力组建大量的伪军单位,使得最终没能发挥出显著的作用。
二战时,德国当年为何不能大规模收编苏军战俘用来作战?
俄罗斯解放军指挥官弗拉索夫(右一)
隶属“卡明斯基旅”的东方志愿者士兵
隶属“俄罗斯解放军”第1师的SDKFZ.234/4型八轮重装甲车在布拉格街头
配发给东方志愿者部队的勋章:二级东方人民章
谢邀,今天就来讲讲二战德军中的东方志愿部队。
众所周知,1941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德军迅速发现,面对庞大的苏联战争机器,人力资源和广淼的领土,开始有力不从心之感。当然,由于苏联民族政策,土地政策的严苛,德军入侵伊始,就有不少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居民视德军为推翻斯大林和莫斯科压榨的救星,愿意与之合作,截止1942年底到1943年初,根据并不完全统计,已经有32万名不同民族的前苏联居民在德军中服役。当然,由于希特勒以及希姆莱党卫军制定的民族政策,德军前线战斗部队一开始并不敢公开招募苏联人作为战斗部队,只是含糊地称其为“志愿辅助人员”,俗称“希维人”,通常担任司机,厨师,勤务员,向导或者苦力。在后方医疗后勤单位中,不少苏联当地妇女也愿意充当护士或者护工。由于德军人力资源吃紧,这些后勤辅助单位很快被希维人占据,到了“堡垒”行动前期,一个标准德军步兵师中的“志愿辅助人员”最多竟能达到2000人
最初的苏联志愿者战斗部队,出现于1942年初,为了严格限制其规模,防范其叛乱,最高统帅部OKH规定,志愿者部队不能超过营级规模,只能执行安保任务。为了统一标示,“东方志愿部队”也有了自己的徽章:菱形标记中内含万字徽章,其外为伸展的双翼,不同民族的“志愿部队”也有不同的袖章:阿塞拜疆籍部队为浅绿,哈萨克斯坦部队为红蓝相间,鞑靼人军团为红绿相间,不下十余种。
所有“东方志愿部队”的管理行政,统一归属“东方志愿者部队”总监指挥,首任指挥官为海因里希.赫米希将军,第二任是恩斯特.科斯特林骑兵上将,后者是一位“俄国通”,会说流利的俄语,战前曾担任驻莫斯科使馆武官。从波兰到立陶宛,各“东方志愿者军团”都设立了训练营,对这些志愿者实行4到6个月的训练,除了基本的战术动作,德军纪律教范,苏制德制武器操作,还要接受“泛斯拉夫民族主义教育”
一个东方志愿者步兵营,下辖三个连,重武器包括三门反坦克炮(比如来自缴获的苏制57毫米口径)15门轻重迫击炮和52挺机枪,人数在750到1000人左右,然后有大约60名德国陆军官兵担任关键职务:指挥官,机枪手和炮长。
说到题目中的苏联战俘部队,虽然整个二战中德军俘获的苏军战俘超过500万,但由于希特勒制定的“东方政策”,根本不考虑将其“回收利用”,而是作为最低级的奴役劳工,从事繁重甚至无意义的体力劳动,任其在恶劣的劳动或囚禁环境中死去,另外众所周知的是,由于苏军严酷的政工教育,即使进了战俘营,也很少有人敢于公开变节,除了少数对苏联制度强烈不满者。这样就导致了苏军战俘并不能大规模征用于战场。
初始阶段最出名的是由苏军投诚大尉卡明斯基指挥的“卡明斯基旅”拥有5个步兵团1个装甲营一个工兵营和一个警卫营,以及白俄流亡者伊万诺夫指挥的“白头特别部队”后来扩军成为了“奥辛托夫旅”,还有"R”特别师,由服务于德国情报机构的白俄侨民鲍里斯.斯密斯诺夫斯基组建,兵力也多来自白俄流亡者和苏军战俘中愿意与德军合作者,R特别师隶属北方集团军群,从事安保,反游击战和情报收集活动,后来扩充到12个营,拥有专门的红白蓝三色臂章。
R部队 的迅速成长反而引发了德国人的疑虑,斯密斯诺夫斯基甚至一度被德军软禁,当他于1944年6月重获自由后,新部队改称”俄罗斯第一国家军”,在奥地利,匈牙利境内零零散散和苏军打了几仗,相对于其他最后结局凄惨的东方支援部队,“第一国家军”的运气好到不可思议,斯密斯诺夫斯基靠着一张蹩脚的旅游地图,把自己的部队带到了中立小国,瑞士和奥地利之间的列支敦士登,放下武器,寻求庇护。面对这群走投无路的游兵散勇,首相约瑟夫.霍普和列支敦士登人民接纳了他们,即使二战结束后,这个中立小国也顶住了苏联的压力,没有交出这些异乡的流亡者,部分官兵后来陆续移居阿根廷,但斯密斯诺夫斯基本人则一直定居在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兹,直到1988年去世。
接下来出场的,就是苏联“东方志愿者”部队中最大规模的一支,来自苏联红军投诚将领安德烈.弗拉索夫的“俄罗斯解放军”。虽然褒贬不一,但弗拉索夫将军在自己的部队中,始终是个拥有很高个人魅力,精明强干的领袖,而他对“解放俄罗斯”这一使命的孜孜不倦,也让希特勒,国防军和党卫军始终对他保持高度警惕。知道1944年10月,纳粹德国兵败如山倒之时,德军才想起这位一直被冷落的将军,命令他尽快组织5个志愿者部队陆军师,和苏军交战。
最先成军的两个师,是俄罗斯民族解放军第一,第二步兵师,每个师人数高达1.8万人,分为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反坦克营和一个工兵营。第一师师长是来自苏联红军的谢尔盖.布尼亚秦科少将,此人也算是苏军内部清洗和卫国战争早期苏军高层指挥糊涂的牺牲品: 原来是389步兵师师长,上级要求他炸毁莫兹多克.切尔弗列诺耶大桥,结果炸桥时,部分友军兵力还在对岸,结果他成了替罪羊,只好驾机出逃,向罗马尼亚仆从国军投降。
第二师师长是格里高利.兹维列夫少将,原为苏军350步兵师师长,在1943年3月的哈尔科夫之战中被俘,由于一贯反对斯大林的清洗政策,他选择了和德国人合作......
俄罗斯解放军还拥有自己的空军,拥有超过70名投诚或被俘后选择合作的前苏联红军飞行员,其中战斗机中队队长是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前482战斗机团副团长塞米杨.贝奇科夫中校,装备了16架me 109G战斗机,轰炸机中队指挥官是前20战斗机团副团长安德列夫斯基中校,同样是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
俄罗斯解放军首次参加战斗,是在1945年2月到3月,在局斯特比尔附近的桥头堡,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萨哈罗夫特遣队”开始对苏军前沿阵地进行侦查,渗透,和偷袭。这些小规模行动非常成功,在一次渗透中,生生摸进了苏军某团指挥部,绑架了三名参谋部军官,而在另一次施塔加德附近的防御战中,萨哈罗夫特遣队一举击毁了12辆苏军坦克,共有8名特遣队成员破例被颁发一级铁十字勋章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萨哈罗夫特遣队的成功,却改变了俄罗斯解放军整体的命运,看到这些东方志愿者作战如此给力,已经担任维斯瓦河集团军群,但一筹莫展的党卫军头子希姆莱把它看做了救命稻草,命令解放军第一师立刻并入自己的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开赴东线和苏军作战,但此时,盟军西线的英美大军已经突破莱茵河,距离“俄罗斯解放军”的训练驻地明辛根不过150公里,“俄罗斯解放军”中人心浮动,许多人都想大战结束在即,索性投降英军美军,当战俘保命完了,有些人甚至主张立刻起义,但弗拉索夫思前想后,还是劝说部下服从命令,很快,“俄罗斯解放军第一师”从柏林东南,向奥得河前线的菲尔斯滕贝格前进,但攻势很快在炮兵,装甲兵和空军火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粉碎,许多“东方志愿者”官兵确实作战勇敢,但无法挽救他们失败的命运。
接下来的举动,决定了弗拉索夫的命运,他预计德国将在奥地利和南德负隅顽抗,所以要求俄罗斯解放军第一第二师前往捷克参战,但他们启程后4月中下旬美军就占领了明辛根,如果弗拉索夫原地不动,至少还可以向美军投降。
“俄罗斯解放军”的最后一幕可谓是一出悲喜交加的历史剧,由于德军投降在即,布拉格发动了反德起义,为了争取德国投降后能有一个相对体面的结局,俄罗斯解放军站在了捷克起义者一边,和武装党卫军在布拉格展开了激战,然而就在战斗即将胜利之际,他得到了一个坏消息,西方盟国和苏联已经在中欧划分了实力范围,英美盟军不会进入布拉格,战后这里将是苏联毫无争议的战利品,于是“俄罗斯解放军”只得匆忙向西南撤退,试图向盟军投降,不过5月12日在比尔森,在他们即将抵达美军战线时,被赶来的苏军第25坦克军包围,全体被俘。
“俄罗斯解放军”的下场令人感叹,弗拉索夫在内的12名高级指挥官于1946年8月2日被判处绞刑,大部分普通官兵也被发往西伯利亚劳动营服苦役,大部分服刑未满就死于劳改营中,只有少部分俄罗斯解放军空军飞行员,得以在巴伐利亚向美军投降,最后辗转至南美,与其他同胞团聚。
另外,其他曾大规模组织东方志愿者兵团的苏联境内少数民族战后命运也非常凄惨,比如属于土尔扈特部蒙古人后代的卡尔梅克人,由于二战期间组织了卡尔梅克骑兵军对苏军作战,全体卡尔梅克人在战后被无情地流放到了西伯利亚。
,
二战时,德国当年为何不能大规模收编苏军战俘用来作战?
二战时,德国不但收编了苏军来作战,而且规模之大,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我们咱们当时的日伪军。
可以说,二战中,牺牲最大的就是苏联和咱们中国,但要论惨烈,还得是苏德之战,苏联能反转赢得最终的胜利,绝对是用无数的鲜血硬拼下来的,当然,牺牲越大,战争越激烈,出现战俘的可能就越多,据说在二战中有五百万苏联军人成为了战俘。那么德国有没有像日本一样,来个“以苏制苏”的策略,收编苏联战俘来对付苏联呢?答案是肯定的。
苏德战争前期,由于德国做了充足准备,战争进展异常顺利,其实这个时候德国是没想过依靠收编战俘的,因为希特勒本身就不认为战俘有多大的战斗力,所以前期的战俘,最多也就是从事一些辅助性工作,但中后期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德国人口不足的劣势开始显现,战争越来越陷入焦作状态,这个时候希特勒不得不重新审视对于战俘的利用,为达到以苏制苏的目的,德国开始组建以苏联人为主体的德伪军,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有乌克兰伪军、党卫军、俄罗斯解放军等,巅峰时期伪军规模达到上百万人。
其中乌克兰伪军、党卫军等主要是苏联个加盟国组成,比如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因为这些加盟国成员本身对苏联归属感不强,甚至像波罗的海三国这种压根就是被苏联强占后被迫加盟的,所以这些人在战场上对待自己人往往比敌人都狠,一度给苏联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当然,伪军中最出名的还是“俄罗斯解放军”,这支军队巅峰事情规模达几十万人,而俄罗斯解放军的组织领导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弗拉索夫,此人堪称“苏版汪精卫”,是二战中最为有名的战俘,然而没人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其在被俘前还是苏联赫赫有名的战神式大将,曾在苏德战争前期屡建奇功,深受斯大林赏识。
苏德战争爆发前,弗拉索夫担任第4机械化军军长,1941年,出任第37集团军司令,在乌克兰的基辅方向参加正面防御作战,屡建功勋,9月16日,苏军的防御崩溃,弗拉索夫逃出包围,徒步返回己方阵地,斯大林命令用飞机把弗拉索夫接到莫斯科,授予他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任命他为防守莫斯科的第20集团军司令。1941年11月,德军第3和第4装甲集群从北面突破了苏军防线,莫斯科岌岌可危,但弗拉索夫亲率第7和第8近卫步兵师以强行军堵住了突破口,他们是所有苏军部队中最先到达北郊的。接着,在从扎哥尔斯克调来的库兹涅佐夫的第1突击集团军支援下,弗拉索夫在德米特罗夫和伊克沙湖之间发动反攻,终于把德国人阻挡在莫斯科运河一线。
在著名的莫斯科战役中,弗拉索夫又担任了先锋,率领第20集团军从沃洛科拉姆斯克向西突破,战役结束后,斯大林任命弗拉索夫为沃尔霍夫方面军副司令员,接替患病的克雷洛夫担任第2突击集团军司令。3月初,弗拉索夫接任后,立刻以前所未有的冲劲投入工作。他从基里施以西地域发起进攻,占领了丘多沃至诺夫哥罗德之间的一大块森林沼泽,楔入敌军纵深60至70公里,先头部队离柳班仅15公里,严重威胁了德国第18集团军的侧翼。但是其他苏军部队进展迟缓,第52集团军、第59集团军均未能突破德军防御,而配合行动的列宁格勒方面军的第54集团军也仅前进了10公里。
很快,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调整部署,调来了新的增援部队,以党卫军警察师从北面,第58、第126德国师和第250西班牙师从南面,与第18集团军配合,向苏军突破口的两侧实施反击。同时,党卫军"荷兰"装甲掷弹兵师和"弗兰德斯"志愿装甲掷弹兵师也加入战斗,对付另外两个苏军集团军。1942年3月19日德军达成合围,把弗拉索夫的第2突击集团军装进了口袋,据估计,被围兵力达13万人。
1942年6月23日,弗拉索夫全力突围。担任前卫的第372步兵师拼命在波利斯季河右岸打开一条通道,梅列茨科夫也派出第29坦克旅来接应,又有一批苏军成功脱险,但德军最终封闭了突破口。6月25日9时30分,弗拉索夫命令第2突击集团军以小队形式分散突围,整个集团军遂宣告解体。集团军领导分成3个小组,由总部的冲锋枪连掩护,准备退到仍在坚持战斗的第46步兵师阵地。但是他们刚刚靠近波利斯季河,就被德军火力打散了,弗拉索夫在一个叫皮亚特尼察的小村子成了德国第38步兵军的俘虏。
连弗拉索夫这样的名将在成为战俘后都迫不得已甘愿成为德国收编苏联战俘的重要工具,你说苏联其他战俘能负隅顽抗,你信吗。其实有传言说,二战中,苏联的500万战俘有将近4层人,既将近二百万苏军战俘最终都成为了德国对付苏联军队的工具,不过受到了苏联方面的否认,因为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其实苏联方面对于这个数字都是藏着掖着的,所以这件事也就慢慢的被人淡忘了。但事实是始终无法改变的,不过战俘收编成为的军队,毕竟战斗力和信仰有限,终究无法改变胜负的局面,否则战俘也就不会是战俘了。
二战时,德国当年为何不能大规模收编苏军战俘用来作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实际上是有的,规模还不小。
这就是著名的ROA,俄罗斯解放军。
苏联高级将领弗拉索夫在投降纳粹之后,以苏联战俘与白俄罗斯流亡者所组成的军队。
弗拉索夫在红军中服役24年,从一名普通士兵打拼到集团军司令和方面军副司令,甚至得到过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1942年3月19日德军合围弗拉索夫的第2突击集团军据估计,被围兵力达13万人。
弗拉索夫在一个叫皮亚特尼察的小村子成了德国第38步兵军的俘虏,他的卫兵基本都被打死。
投降以后,弗拉索夫很快组织了伪军,俄罗斯解放军。
弗拉索夫这家伙能力还是超群的,同时当时因苏联的大清洗和消灭富农运动,大量俄罗斯民众对政府不满,所以愿意当伪军的人也不少。
另外,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58条也规定将被俘红军战士的家属交法庭审判,同时将这些家属流放到西伯利亚,这引起了被俘红军士兵的普遍不满。
同时,战俘营条件非常差,还定期枪毙试图反抗者,如果不做伪军十有八九也会死。
最终,俄罗斯解放军有了很大发展。
战争结束前,俄罗斯解放军的高达55万人,但作战部队有限,多是后勤人员,主要是德军对他们不信任。
即便如此,俄罗斯解放军正规陆军有3个野战师,平均每个师辖有18000人,包括一个炮兵团、一个反坦克炮兵营、一个工兵营。
另外,俄罗斯解放军还有一个预备旅、一个反坦克旅、一所军官学校和自己的空军。
计算起来,俄罗斯解放军的野战部队为5万人,颇有战斗力。
其余的多是地方武装和后勤人员,包括90个俄罗斯营、140个人数相当团的分队、90个野战营和其他一些小分队。
这些伪军部队通常被用来对付游击队,执行镇压屠杀抵抗者的任务。
但是,希特勒出于民族主义思想,德军高级军官则抱着叛徒不合适做军人的思想(德国军官重视荣誉)对俄罗斯解放军和弗拉索夫本人都不信任,甚至鄙视。
所以从始至终,俄罗斯解放军规模虽大,起到的作用有限,基本是打酱油的。
甚至,希特勒说过:让德国军人和这些劣等民族士兵并肩作战,是我们军队的耻辱。
威廉·凯特尔元帅就更夸张了,他曾下达了一个严厉的命令:"鉴于被俘的俄国将军弗拉索夫在未经元首批准和我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外出,并发表未经审定的厚颜无耻的讲话,兹命令立即将俄国将军弗拉索夫转入战俘营严加看管,不得让他离开这个战俘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