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王后玛丽在被处决时,为何要向刽子手道歉?
法国皇后玛丽在被处决时,却向举起屠刀的刽子手道歉,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了解这个故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玛丽皇后其人。
(玛丽皇后)
对于玛丽皇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在欧洲的皇室成员中,她并不像茜茜公主、维多利亚女王那么广为人知。
但是大家可能会听过这句话:“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出自茨威格的传记《断头王后》,短短几句话,正是对玛丽皇后一生的记述。
1755年11月2日,一位娇小而健康的婴儿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出生。
她被取名为玛丽·安托瓦内特,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与皇后兼奥地利大公、波西米亚及匈牙利女王玛丽娅·特蕾莎的最小的女儿。
(童年时期的玛丽)
这一连串的头衔,对年幼的玛丽来说,既代表着无上的荣耀身份与地位,也是缠绕她一生而无法挣脱的枷锁。
年少的玛丽,性格活泼可爱。生长在中世纪的奥地利宫廷,玛丽自小便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她举止优雅,待人亲切温柔,有着过人的艺术天赋。而且她长相十分美丽,楚楚动人,甚至得到了莫扎特的喜爱。
(莫扎特)
但是,玛丽性格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她不爱学习,骄傲任性,奢侈无度。
作为一位颇受宠爱的公主,玛丽仍然逃脱不了联姻的宿命,成为政治上的一枚棋子。
1766年,法国王室向年仅11岁的玛丽公主求婚。在三年后,玛丽踏上了前往法国的旅途,成为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也就是日后的路易十六)的太子妃。
(路易十六)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路易十六是一位不理朝政的暴君,生活糜烂,挥霍无度。
但其实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路易十六不过是一名典型的心软好男人,昏庸、懦弱,成天恐怕得罪贵族。 玛丽成为皇后时,才十八岁,她还延续着一贯以来的奢靡生活。
对于这位年轻皇后来说,她所关心的,只是昂贵的宝石,漂亮的时装,华丽的宫廷舞会。
(宫廷舞会)
每当她产生什么新的念头,便像个孩子一样,冲着路易十六撒娇。
懦弱而心软的路易十六,根本拿她没办法,只能委婉劝说,而且常常是不管用的。
玛丽皇后的奢侈无度,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其中,光是修建小特里亚农宫,就花掉了七十六万六千法郎。
有人做过统计,在路易十六执政的十二年间,法国负债达到十二亿五千万。
(小特里亚农宫)
18世纪,法国经济由于通货膨胀而一落千丈,天主教会又对谷物征收税款,大大加重了人们的负担,法国国库十分空虚,债务累累,社会开始动荡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玛丽皇后奢侈无度的生活,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法国大革命随之爆发了。
(法国大革命)
人们对国王和王后的糜烂早已恨之入骨,在这场革命中,玛丽和路易十六都被送上了断头台。
那么,玛丽为什么要对刽子手道歉呢?
其实,并不是玛丽良心发现,悔悟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原因很简单——被推搡上断头台时,玛丽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
(断头台)
玛丽满脸羞愧地跟刽子手道歉:“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作为一个家教良好的贵族,讲究礼节是很重要的。
玛丽自小便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即使在临死前,也不忘为自己的无心之失而道歉。
从礼节方面看,她确实可以称得上一位合格的贵族。
但是,评判一个人是否是贵族,决不能从外在的礼节来判断,而应该从一个人的内心来判断。
作为一国之母,玛丽只顾自己享乐,却让成千上万的农民忍饥挨饿,不配为贵族,不配得到人们的尊敬。
她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也是咎由自取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微隌
法国王后玛丽在被处决时,为何要向刽子手道歉?
玛丽是法国王后,与我们中国的女性,无论是贵族还是豪门都有很大不同。
法国王后玛丽的高贵出身1755年11月2日,玛丽·安托瓦内特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出生。
她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
她的母亲是玛利亚·特蕾莎。她的母亲职位很多,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后;是奥地利大公;是波西米亚女王;是匈牙利女王。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父母亲的第15个孩子,最小的女儿,父亲母亲爱如掌上明珠,给她取名字就费了很多脑筋。
在玛丽的名字中就纪念了好几位名人,因为名字太长,就不说了。
由于父母亲的特殊身份,玛丽一出生就是奥地利女大公。
如此显赫的身世,注定了玛丽会有不平凡的一生。
法国王室求婚,玛丽成为法国王后中世纪晚期的法国,总是尽力寻求外国政治上的帮助。
为了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的援助,1766年,法国王室正式向玛丽·安托瓦内特公主求婚,那一年,玛丽年仅11岁。
同样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奥地利宫廷十分爽快应允了这门婚姻。
由于玛丽年龄太小,父母亲舍不得让宝贝女儿远离自己,一直拖到1770年,15岁的玛丽才正式远嫁法国。
一走进法国王室,玛丽就成为法国王储的孙太子妃。
当时法国王储是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他是法国波旁王朝的第5代预备接班人。
4年后,老国王路易十五撒手人间,孙子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顺利继承王位,就是路易十六。
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安托瓦内特顺理成章变成法国王后,成为法国第一夫人。
贪图享受,造成法国赤字太大由孙太子妃变成法国王后,身份转变后,玛丽的观念没有随之改变。
已经成为法国十分重要的政治人物,玛丽毫无国家使命感,仍然只是贪图自己个人享受。
玛丽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准备、或者正在参加跳舞、穿着时装、出席宴会,还有少量的时间就在皇家花园中修剪花草。
每一项活动,玛丽都会精心打扮,每一次打扮都需要穿着华丽的时装、戴上价值连城的珠宝。
当时法国最昂贵的翡翠珠宝都被玛丽买进王宫、并做成了她的装饰品。
法国王宫成为昂贵的宝石、精美的时装收藏库。
王后的权利,被玛丽肆意挥洒着豪奢极欲。
在王后引领下,法兰西的贵族生活圈充满了奢侈的蓝色风气。
有时候,玛丽还邀请贵族或者贵族夫人,来到王宫中舞会狂欢、甚至彻夜豪赌。
国王偶尔提点建议,但是,在玛丽跟前没有丝毫作用。
玛丽要求路易十六修建小特里亚农宫,作为礼物送给自己。
路易十六为了修建小特里亚农宫耗费的钱财数额巨大,高达76万6千法郎;
玛丽太重感情,她被波利娜夫人哄骗,每年从法国国库支付50万法郎给波利娜家族。
法国王后的奢侈无度,造成法国国库每年都是亏空巨大,玛丽被称为“赤字夫人”。
法国人民忍无可忍,玛丽被押上断头台玛丽挥霍奢华生活,引起法国人民极度愤恨。
1789年7月14日,法国巴黎人民攻打巴士底狱,爆发了大革命。
玛丽·安托瓦内特极力反对限制王权,她鼓动路易十六带上侍卫军队外出躲避,寻求机会再夺回王宫。
法国人民把斗争的矛头一齐指向王后玛丽。
由于失去了民心,没有人支持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与王后玛丽,甚至最亲近的人,也希望用国王的头,去换取赎金。
路易十六与王后玛丽迫于革命形势,总是正在逃亡的路上。
他们曾经逃亡到边境城市瓦伦,但是被发现了,外逃失败。
这时候,王后玛丽的父亲、母亲都已经去世,奥地利国王是玛丽的哥哥。
玛丽向奥地利国王哥哥求助,企图镇压法国人民。
法国人民愤怒了,巴黎人民再次起义,将路易十六与王后玛丽囚禁起来。
1793年10月,法国革命法庭判处王后玛丽死刑,并且送上断头台。
在断头台上,法国王后玛丽说了一句流传全世界的名言。
王后玛丽的道歉,成为一句名言刽子手将曾经的王后玛丽推上断头台,玛丽慌乱中,踩到了站在旁边戒严的刽子手的脚。
玛丽连忙道歉,对刽子手说:“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这一句临死遗言把原王后玛丽的心态充分暴露于众。
首先,玛丽当时非常恐惧
几年的奔波流亡生活,已经把玛丽折磨得身心疲惫,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起她心理上的害怕、恐惧、惊悸。
王后原来是一副颐指气使的德性,对待侍从与警卫可以指手画脚、任性指使。
在王宫中生活时,很多人服侍王后,侍从与警卫对王后总是唯唯诺诺,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
当王后被押上断头台的时候,看见的刽子手却与王宫中的侍从和警卫迥然不同。
刽子手生硬的面孔上,放射出寒光与杀气,直接穿透王后的胸膛。
本来内心已经在颤抖,现在踩到了刽子手的脚,更是雪上加霜,寒气穿心。
踩到刽子手的脚,看见刽子手的脸,王后的恐惧已经到了无法掩饰的地步,所以,王后不由自主地对刽子手说了一句话: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其次,玛丽还是心存侥幸
自从大革命爆发后,王后玛丽虽然一直东奔西走、忙于逃命,但是,毕竟还一直活着、没有死掉,所以,她的内心还是心存侥幸的,也许这一次依然只是有惊无险。
嫁到法国王宫后,玛丽一直都是自以为是的,他看不起王宫中的长辈和贵人。在她的心目中,自己应该过着最好的生活、自己应该受到最高贵的尊重。
玛丽向来我行我素,从来没有向任何人屈服过,包括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嫁入法国王宫,直到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玛丽对婆婆只说过一句话。
但是,直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玛丽却总是被法国人民吹捧着、拥护着、热爱着。
所以,被押上断头台的原王后玛丽,心中还在想着,曾经热爱自己的法国人民或许还会给自己留下一条活路,刽子手也许能够心发慈悲、放过自己一命。
或许可以用一句诚恳的道歉,再次唤回人民对自己的热爱,也许可以引发刽子手的同情,所以,玛丽用自以为最真诚的口气对刽子手说了一句: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再次,玛丽希望表现高雅
奥地利女大公玛丽是含着宝玉、全身穿金戴银来到人间的。
她的娘家地位之高贵、权势之显赫,绝对无与伦比。
在那样的家庭中,母亲从小对她就进行所谓的贵族教育、贵族培养。
玛丽出嫁时,母亲女王声音哽咽地对玛丽说:
“别了,我最亲爱的孩子。要对法国人民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别了,我最亲爱的孩子。要对法国王子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这两句告别语中,满含期望的同时,也蕴含了对女儿的要求:对法国人民好、对法国王孙好。
其实这是贵族生活方式的培养内容之一,在玛丽心中植入“贵人一等、至尊无上”的意识。
到了法国之后,玛丽过的生活就是豪华、排场、奢靡,她自己希望展示给法国人民的就是高贵、优雅、斯文。
玛丽在被押上断头台时,惊慌中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是高贵的、是优雅的、是斯文的,自己不能失去高雅的气质。
所以,玛丽连忙对刽子手说了一句: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其实,原王后玛丽从来没有高雅过,她所追求的、所表现的,纯粹是虚伪的外壳;她真正追求的实质是自己的穷奢极欲,连对人民的同情心,玛丽都从来没有过。
法国人民穷困潦倒、忍饥挨饿、生命垂危的时候,原王后玛丽竟然甜蜜微笑地问道:“他们干嘛不吃蛋糕?”
1793年10月16日11时,荒唐至极的法国原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终于在革命广场被公开执行死刑,终年38岁。
她的尸体,被革命群众扔进万人坑。
不顾人民利益的统治者,无论多么恐惧,都不会被人民同情;
不顾人民利益的统治者,无论多么表现,都不会被人民原谅;
不顾人民利益的统治者,无论多么虚伪,都逃脱不了被断头的命运;
不顾人民利益的统治者,无论说出多么好听的话语,都逃脱不了被人民唾弃的结局。
(图片选自网络)
法国王后玛丽在被处决时,为何要向刽子手道歉?
法国大革命期间,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被处决,被推上断头台时,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上。玛丽竟然满脸羞愧地跟刽子手讲:“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本来要在刑场上侮辱玛丽的“革命群众”听到了这句话,不由得动容。
很多人赞叹“这就是贵族范!”
历史知事认为,贵族范的确有,可是贵族之罪,也少不了!
玛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美丽公主,他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弗兰茨一世,母亲则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后、奥地利大公、波西米亚及匈牙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莎。奥地利帝国、加上神圣罗马帝国,基本上把中欧南欧大部分土地囊括在内,这是真正的豪门,真正的贵族。
玛丽在宫中娇生惯养,养成了爱时髦、能花钱的习惯,嫁给法国王子路易十六,到最后当上王后,这一习惯并没有改变。
路易十六的爷爷路易十四,是法国中央集权的缔造者,也是法国崛起的英雄,被尊称为“太阳王”,虽然没有称帝,却早已超越了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两个布娃娃。路易十六的父亲路易十五,留下了那句“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父亲路易十五留下来的法国政权早已是千疮百孔,就等着玛丽的最后一脚了。老国王路易十六在位时,为了和弟弟争宠,路易十六和玛丽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行为,做的就像一个道德楷模。路易十五一死,这两口子可着劲糟蹋钱,把法国推向了危险的边缘。
让法国崩溃的,正是玛丽无休止的奢华享受,玛丽大笔的金钱耗费在化妆、购买衣服首饰、举行舞会、装修别墅等方面,几年时间就让国库空虚、债台高筑,因此,她被法国人称为“赤字夫人”。
在路易十六以前,法国曾经很多次宣布政府破产,拒绝偿还国债,让大臣们下台。可是路易十六是一个有民主意识的人。路易十六解决财政紧张的办法是召开“三级会议”,以无议会不加税的方式给法国一个新未来。可是三级会议很快从增税的话题跑偏到了限制王权。
三级会议的跑偏,一开始得到了路易十六和玛丽的支持,这两口子认为,民主化改革可以解决法国现存的很多问题。于是,民主化改革从立宪到分权、一直到了实行共和制。
当三级会议变成制宪会议,君主制变成民主制时,玛丽站了出来,玛丽赶快联系自己的娘家人——奥地利、普鲁士,以及婆家人波旁王朝的支持者们。共和制遭到威胁的情况下,玛丽与外国联系的书信被截获,路易十六和玛丽成了叛国者。
大革命期间掀起的民主运动早已奏响了民粹主义、民族主义道路,这时候的国王和王后就难逃一死了。雅各宾党执政后,失去自由的路易十六夫妇被判处了死刑。路易十六很快被推上断头台处决,玛丽却活了下来。
玛丽大难不死并没有后福,等待她的是更为严重的指控,除了叛国罪、还有通奸、道德败坏等罪名,玛丽从未歇斯底里,始终都是从容应对,否认一切不实指控。即便如此,她最终还是被推上了断头台。
1793年10月16日,玛丽王后被双手反绑,推搡着上了断头台,就在这时,他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桑松的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王后对刽子手说“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这句话震惊了所有人,在场之人无不唏嘘、哀叹。可是依旧无法改变“断头王后”的命运。在巴黎协和广场的断头台,玛丽被绞死,尸体被随意丢到了乱坟岗,当时年仅38岁。22年后,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复辟,才给这个断头王后重新收敛安葬。
100多年后,袁世凯把路易十六夫妇的故事讲给了隆裕皇后,这个懦弱的女子很快以溥仪名义下诏书退位了。
法国王后玛丽在被处决时,为何要向刽子手道歉?
这位法国王后叫玛丽·安托瓦内特,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
玛丽贵为王后,在被拉上刑场行刑前,却向刽子手道歉。她为什么要道歉?为什么又向刽子手道歉呢?
(玛丽·安托瓦内特画像)
玛丽出身高贵,她的父亲是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一世,母亲玛丽亚·特蕾莎不仅是罗马帝国王后,还是奥地利大公、波西米亚及匈牙利女王。
玛丽从小就在极好的环境中接受贵族教育,再加上她又生得娇小可爱,每个见到她的人,都真心地认为她是天使一样的存在。
作为公主,婚姻自然都是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的,玛丽的婚姻也不例外。
早在她11岁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她就被许配给了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在她14岁时,便告别了家乡,来到了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和路易王子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成为了太子妃。
路易十五去世后,路易王子继承了王位,是为路易十六。玛丽也被册封为王后。
遗憾的是,玛丽身为一国之母,却从来没想过她的子民过着怎样的生活,更不要说为他们做点什么了。她生活奢靡,喜欢一切时尚华贵的东西,每天忙着寻欢作乐的她,无暇考虑国家的事情。
路易十六对这个小妻子非常纵容。他架不住玛丽对他撒娇发嗲,哭哭啼啼。他是个善良好脾气的人,只能一次又一次动用国库里不多的钱,来满足她的挥霍放纵。
(路易十六画像)
很快,玛丽的挥霍无度,就让国库空虚,债台高筑。然而,她丝毫不收敛她那花钱如流水的行为。路易十六为了满足她,不得不向人民收取更多的税收,而这自然遭到了人民的抱怨。
随着矛盾的尖锐化,宫廷大臣们也趁机争权夺利,大肆敛财。最终,不堪重负的人民奋起反抗。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反王室浪潮中,玛丽和路易十六成了大家攻击的罪魁祸首。特别是一向挥霍无度的玛丽,更是成了人民嘴里的“无耻的荡妇”“凶残的魔女”。
许多贵族怕惹火烧身,纷纷远遁别国。或者干脆放弃了贵族头衔,加入了革命队伍。
面对人民的愤怒,生性懦弱的路易十六毫无办法。玛丽坚决不肯向革命者妥协,她先是向那些流亡国外的贵族们求援,但是那些贵族们却趁机索要权力。在遭到她的拒绝后,他们便处心积虑想要取走她和路易十六的人头,去争取做革命者的当权者。
万般无奈之下,玛丽又策划了一次又一次的逃跑计划,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成功。
(法国革命)
此后,在法国和奥地利的战争中,她为了能得到奥地利国王的帮助,不断地把法国军事作战的机密,泄露给奥地利。她这种叛国行为,彻底激怒了人民。最终,王权制度被愤怒的人民推翻,玛丽和路易十六也成了阶下囚。
在玛丽被拘押的那段时间里,大量她勾结外敌和阴谋镇压革命的文件被发现,还有不少贵族为了取悦革命者,不断揭发她的罪行。革命者来不及验证这些罪行的真实性,便一股脑儿算在了她头上。甚至有人揭发说,她和她的儿子路易十七有着不正当的关系。
面对审判,玛丽挺直了腰身,镇定地站在被告席上,听着人民对她的控诉,对于一些匪夷所思的罪行,她坚决否定,始终不肯低头。
几天后,被判处死刑的玛丽,被带到协和广场的断头台前。她一路忍受着人民的谩骂和嘲笑,始终镇静前行。
登上断头台后,玛丽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然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小段插曲。在混乱中,玛丽不小心踩到了跟在她身后的刽子手。她回过头不失优雅和礼貌地对刽子手说:“请原谅我,先生。”
虽然玛丽在行将处死前,对刽子手这种优雅的道歉,没能让她逃脱上断头台的厄运,但她却因为这个小小的插曲,让后世牢牢记住了她。
(参考史料:《法国革命史》《路易十六之死》)
法国王后玛丽在被处决时,为何要向刽子手道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欧洲贵族的传统文化,也就是无论在任何场合下,都要注意礼貌,不能够失礼。
大家都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吧。沉船的最后一刻,英国那些贵族绅士们,仍然彬彬有礼,冷静的等待着死亡,而不是大呼小叫。
欧洲的宫廷,特别如此,有着严格的礼节。
作为法国王后,玛丽也是如此。
所以,玛丽在最后送上断头台的时候,无意中踩了刽子手的脚。
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其实玛丽王后死的很冤枉,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奢侈女贵族而已。
作为奥利地的女大公,她和路易十六的婚姻完全是政治婚姻,谈不上什么感情。
而玛丽王后从小生活在穷奢极欲的环境中,到了法国仍然如此。
只是,当时法国的社会矛盾激化,新型的资产阶级不满于被传统贵族压迫,煽动生活困难的老百姓造反。
而玛丽的丈夫路易十六又是个软弱无能的人,根本无法控制局势。
而玛丽自己又只知道吃喝玩乐,国家自然就陷入混乱中。
惊人的钱财就在玛丽一次又一次的寻欢作乐中耗费掉了。其中最耗钱的一项,可能是再度修建小特里亚农宫——这座宫殿是路易十六送给王后的礼物。后来根据统计,前后花在这座宫殿上的钱大概是七十六万六千法郎!在当时的法国,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
有人做过统计,在路易十六执政的十二年间,法国负债达到十二亿五千万!然而路易十六虽然无能,但却相当勤俭节约。谁用了这些钱,答案不言自明。
而且,玛丽对老百姓的痛苦非常无知,也不关心。
当时说,大臣告诉玛丽和路易,法国发生旱灾,一些老百姓没有面包吃,因此饿死。
玛丽突发奇想,竟然问到:那他们为什么不吃面包皮蘸酱?
大臣惊得说不出话来。
然而,玛丽毕竟是贵族。
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她最大程度维护了王后的尊严。
当时的贵族在被处决时,通常都会非常从容,到死不会失态。即便是懦弱的路易十六,被送上自己设计改良的断头台时,也是非常镇定。
法国王后玛丽在被处决时,为何要向刽子手道歉?
最近法国爆发的“黄马甲”运动,不由得的让人想到这个民族革命的优良传统。
在1793年的时候,法国处死了皇室成员,将路易十六斩首,让他的血同君主专制说再见。
可以说列国革命,都没有法国这般“颠倒贵贱”,因为法国处死了国王,处死了君主。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认为法国革命是彻彻底底的革命,宣告君主专制在法国的彻底灭亡。
法国人也为此背上了爱革命和热血的称号,法国革命对世界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年清朝的统治者慈禧曾经就听过路易十六的下场,于是下定决心不进行改革,慈禧说如果爱新觉罗都没了,那还要这个国家有何用处。
而在法国处死路易十六等皇室成员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人诧异的事情。
那就是当时的王后玛丽 安托瓦内向刽子手道歉,这让一些人看到了贵族的秉性不坏。
事实上当时的法国贵族,几乎是受过良好教育,都是非常注重礼节。
但是他们管理不了国家,因为当时法国的制度,是一种落后的封建制度,完全是教皇时期的产物。
也就是说王室根本对这个国家没有实质的了解,他们只能依托于那些分封的爵士和骑士,而这些人就如同满清的八旗子弟一样。
所以当时法国的税收,就是被这些爵位者给拖垮了,这一切其实怪不了王室。
路易十六只是一个没有才能的君主,其本性过于的懦弱,对国家也起不到一点作用。
简单来说当时的法国若是出现一个强权统治者,或许法国会发展的更好。
而王后的那一声道歉,是因为王后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如此情况之下依旧是记得道歉。
让不少人看到了王室也不是那么不堪,也开始反思这种偏激的方式。
事实上后来法国爆发的复辟运动,几乎摧毁了法国那脆弱的经济基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