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辟邪剑谱》和《葵花宝典》有什么区别?

这两功夫都不是正常人练的,但不同名字应该是有所不同吧。

《葵花宝典》有两个,一个是完整的原版,后来这个原版《葵花宝典》被毁,后来东方不败用的《葵花宝典》和岳不群、林平之用的《辟邪剑法》都是最早《葵花宝典》由不同的人记录参悟流传下来的残本。具体源流我来梳理一下。

在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葵花宝典》是一套非常神秘的武功,创始人是一个神秘的前朝太监(金庸最早的连载版为一对情侣,男的名字中有“葵”字,女的名字中有“花”字,后来修订时改为前朝太监),所以要自宫修炼。后来这本秘籍被南少林红叶禅师获得,收藏在南少林。这是最早的原版《葵花宝典》。

后来,华山派岳肃、蔡子峰(连载版为闵肃、朱子峰)拜访南少林,偷看了《葵花宝典》,各自强行记下一半,回去华山再两相核对,结果发现驴唇不对马嘴。两人都认为对方记错或有意隐瞒,互生嫌隙。红叶禅师发现葵花宝典被偷看过,派出心腹弟子渡元禅师前往华山派查问真相。岳、蔡二人对偷看秘籍一事供认不讳,同时各自求教于渡元。渡元武学天赋奇高,听了他们的叙述已经明白,心中暗暗记下,并胡乱指点,岳蔡二人经渡元指点,对武学产生内力、招式谁为主的分歧,于是产生了华山气宗、剑宗。而渡元下山后并未回到南少林,而是修书一封寄给师傅红叶禅师,说自己凡心难平,决定还俗。于是,渡元恢复了自己俗家姓氏林,将自己的法号渡元二字颠倒过来,以林远图之名扬名天下,靠的就是他从岳、蔡二人处听来的葵花宝典残本,加上自己的感悟,形成《辟邪剑法》。

然后魔教日月神教听说了华山派获得葵花宝典之事,十长老攻打华山,五岳剑派高手迎战,双方互有胜败,岳肃、蔡子峰战死,而他们二人各自记录的半部《葵花宝典》都被十长老抢走。五年后,十长老二次攻打华山,武功大进,尽破五岳剑派武功。五岳高手死伤殆尽,剩下的人不得已将十长老诱上思过崖,封死山洞。十长老武功突飞猛进就是因为他们也参悟了两个半部《葵花宝典》,合在一处,形成了新的《葵花宝典》,后来在日月神教世代流传。

而红叶禅师手中的原版《葵花宝典》。红叶禅师慈悲为怀,觉得这本秘籍残害武林,是祸害,于是将其烧毁。

结果林远图将《辟邪剑法》记在自己的袈裟上,藏在林家祖庙。由于自己自宫了,没有子嗣,后来的儿子是他收养的,后代林家人不练真的辟邪剑法,只是流传一套招式平平的所谓“辟邪剑法”,所以被觊觎辟邪剑法的青城派所灭,后来岳不群费尽心机收留林平之,辗转获得辟邪剑谱,因为练功时被妻子宁中则撞见,慌忙扔下山,被在外面偷听的林平之捡到。于是他们两人都练了。

而《葵花宝典》一直在日月神教教主手中世代相传,到任我行时,东方不败用心计抢到教主之位,囚禁任我行,学习了葵花宝典。后来任我行得令狐冲相助脱身,找东方不败夺回教主之位,多人联手依然不敌东方不败,最后靠虐待他心爱的杨莲亭让他分心,东方不败被杀,葵花宝典被任我行所毁。

要说二者的区别,辟邪剑法是林远图在岳蔡二人所记录残本加上自己理解而成,而葵花宝典可能是十长老共同参悟岳蔡二人所记残本而成。有人说,辟邪剑法用剑,葵花宝典用针,这是不对的。其实东方不败也是把绣花针当剑四两拨千斤,可以荡开令狐冲的凌厉剑招,也可以刺挑,所以其实也是用剑的。不过十长老在思过崖山洞留下的破解五岳剑招的壁画用什么兵器都有,可见练到高处,不拘泥于兵器,这就是高深武功了。而林平之岳不群练习日子短,只能用剑,这不代表两者区别。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辟邪剑谱》和《葵花宝典》有什么区别?

一、《葵花宝典》原本之来历及流传

《葵花宝典》之来历,据方证所言,是前朝太监所创。这可称为《葵花宝典》之原本。

太监死后,《葵花宝典》之流传轨迹不详,方证说「三百余年来,始终无一人能据书练成」。

百年前,《葵花宝典》为莆田少林寺下院所得。那就是说,莆田少林寺得到《葵花宝典》,距《葵花宝典》之诞生,已隔了二百多年。

由于这二百多年间《葵花宝典》流传轨迹不详,则莆田少林寺所得之《葵花宝典》,是否与二百多年前之《葵花宝典》为同一本,而未经人改动,或者不是抄录之某一部分,亦颇可疑。我们假定莆田少林寺所得,就是太监所创这原本《葵花宝典》。

莆田少林寺红叶禅师参详《葵花宝典》数年,而没有练其中武功。

华山派岳肃、蔡子峰到莆田少林寺,偷看了《葵花宝典》。

红叶禅师发觉岳肃、蔡子峰偷看《葵花宝典》,派弟子渡元禅师去劝说他们不要练其中功夫。

岳肃、蔡子峰一面向渡元禅师道歉,一面向渡元禅师请教《葵花宝典》中之武功。

渡元禅师顺水推舟,随口敷衍解释,却暗中记下岳肃、蔡子峰所记诵《葵花宝典》中之武功口诀。

渡元禅师离开华山后,并未回莆田少林寺,而是还俗了,化名林远图,创立了福威镖局。

红叶禅师得悉一切,认为《葵花宝典》流传后世,非武林之福,圆寂之时,将之投入火炉中焚化。

前朝太监所创之《葵花宝典》原本,就此失传。

《葵花宝典》原本,除了其创制者前朝太监之外,江湖中无人练成。

二、《葵花宝典》之华山本

岳肃、蔡子峰在莆田少林寺偷看《葵花宝典》,匆忙之下,所录不全。且二人所录还有矛盾处。岳肃、蔡子峰所录的《葵花宝典》残本,可称华山本《葵花宝典》。

岳肃、蔡子峰偷看《葵花宝典》之事,流传于外,魔教十长老第一次围攻华山,就是为了夺取华山本《葵花宝典》。

此战结果是岳肃、蔡子峰双双毙命,十长老身受重伤,但华山本《葵花宝典》却也被抢了去。

十长老抢走华山本《葵花宝典》后,华山本《葵花宝典》就一直在日月神教中了,为日月神教振镇教之宝,历代只能是上代教主传给下代教主。由于我们不知任我行之前,日月神教教主是谁,故亦无法确知华山本《葵花宝典》之流传轨迹。但其最后落到了任我行手中。

任我行并没有练此华山本《葵花宝典》,而是将之传给了东方不败。

东方不败修习此华山本《葵花宝典》成功,他也是华山本《葵花宝典》的唯一修炼者。

任我行等诛杀东方不败后,从东方不败身上拿到华山本《葵花宝典》,用内力毁去。华山本《葵花宝典》就此失传。

三、辟邪剑法

渡元禅师奉命到华山劝说岳肃、蔡子峰不要联《葵花宝典》。岳肃、蔡子峰二人则将他们所录之《葵花宝典》请教渡元禅师。

渡元禅师顺水推舟,暗中记录岳肃、蔡子峰二人所言,由此而得知了一部分《葵花宝典》之经文,到晚上则将所记之内容以及自己之领悟笔录在袈裟上,以免遗忘。这就是辟邪剑法。

渡元禅师离开华山后,没有回莆田少林寺,而是就此还俗,复用本姓,名曰林远图,创立福威镖局,

林远图虽修习了辟邪剑法,但却不让其子嗣修炼,而是将辟邪剑法收藏起来,并留下遗训:「凡我子孙,不得翻看」。

所以林远图之子林仲雄,林仲雄之子林震南,皆把「辟邪剑法」当成一件祖传之物而保管,皆无未修习。

之后辟邪剑谱被岳不群得了去。岳不群将之扔下天声峡时,被躲在窗外的林平之勾住。

林平之得到录着辟邪剑法之袈裟后,怕岳不群发觉,遂将剑谱背熟后,将袈裟毁去。

林远图之后,只有岳不群与林平之两人练成了辟邪剑法。后来一人死与仪琳剑下,一人被囚于梅庄地牢。

东方不败所练之《葵花宝典》乃岳肃、蔡子峰偷看所录之《葵花宝典》残本。

辟邪剑法则是渡元禅师听岳肃、蔡子峰转述他们所录《葵花宝典》残本之内容加上自己之领悟。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辟邪剑谱》和《葵花宝典》有什么区别?

欢迎阅读《梦露居士读金庸第6期:三版葵花宝典的来历与下落》,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的《葵花宝典》,曾经存在过三个版本,分别为:莆田少林版、华山版和福威镖局版,三个版本之间存在着传承关系。这三部宝典两部被毁,一部下落不明。

一、莆田版

《葵花宝典》是前朝大内一位太监所写,其中武功精深至极,诡异莫测。然而自这太监以后三百年,无一人练成这门神功。

在《笑傲江湖》故事发生的百余年前,莆田少林寺的红叶禅师得到了这部《葵花宝典》。红叶禅师武功境界极高,但是他也没有练成《葵花宝典》,也有人说虽然红叶禅师参究多年,但他根本没有练这门武功。

这就是莆田版《葵花宝典》。和莆田的鞋子不同,莆田版《葵花宝典》是原版、正版。

红叶禅师圆寂之时,将原版的《葵花宝典》投入炉子中烧了,因为他认为这门武功虽然精深,却也极为邪门,日后必将遗祸武林。

虽然红叶禅师烧了原版宝典,世上却仍存有两部残缺的《葵花宝典》。

二、华山版

当年红叶禅师在时,华山派有一对师兄弟:岳肃、蔡子峰,曾到莆田少林寺做客。

二人觊觎《葵花宝典》,竟然不顾自己名门正派的身份,在夜里悄悄潜入藏经阁偷看《葵花宝典》。二人约定一人背半部,等回到华山再合而为一。

不料回到华山后,二人共同参悟宝典中的武功,却发现各自记下的内容如驴唇马嘴一般,完全合不上。二人都认为自己记得的是对的而对方记错了,由此产生了分歧,这是日后华山派气宗、剑宗的滥觞。

这师兄弟二人偷偷默出的《葵花宝典》自然就是华山版《葵花宝典》了,这一版是残缺不全的。后来魔教十长老大举来攻,夺取了华山版宝典,杀死了岳、蔡二人。他俩费尽心机,白忙一场,谁也没练成《葵花宝典》,反为魔教做了嫁衣。

这一版宝典后来被魔教教主任我行赐给了东方不败,东方阿姨练成了神功,在黑木崖上以一敌五,端地是神威赫赫。

东方不败死后,这一版《葵花宝典》便被任我行摧毁了。

三、福威镖局版

红叶禅师发现岳肃、蔡子峰偷看了《葵花宝典》,便派自己的得意弟子渡远远赴华山,劝二人不可练宝典上的武功,以免受其毒害。

不料岳、蔡二人不以盗经为耻,反而向渡远请教为何二人所记对不上来。其实渡远此前也没见过《葵花宝典》,他随口解释,竟然也说得头头是道。此时渡远也将宝典中的内容偷偷记下了。

离开华山后,渡远便将自己所记内容,加上自己所悟,写在了袈裟上,便是福威镖局版《葵花宝典》。他并未回莆田少林寺,而是写信给红叶禅师,说自己决意还俗。渡远更名为林远图,练成了《葵花宝典》,并以此创立福威镖局,他便是林平之的先祖。

渡远所记所悟的《葵花宝典》,便是《辟邪剑谱》,据方正推测,渡远所记内容,加上他领悟的内容,可能反比华山版《葵花宝典》更全。

渡远的七十二路辟邪剑法,如果不配合《辟邪剑谱》,毫无威力。然而一旦练成《辟邪剑谱》,原本平平无奇的剑法立刻威力大增。

这一版《葵花宝典》,被渡远藏在老宅的佛堂屋顶,后来被岳不群得到。岳不群练成神功后,被老婆宁中则揭破盗剑谱的秘密,他将剑谱抛下悬崖,不料被偷听的林平之得到。后来林平之为逃避岳不群的追杀,将剑谱带入嵩山派,左冷禅也练成了。

《笑傲江湖》一书中,并未说这一版《葵花宝典》下落如何。也许被令狐冲毁去,也许被林平之藏在一个隐密的地方,等待后人发现。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辟邪剑谱》和《葵花宝典》有什么区别?

《辟邪剑谱》和《葵花宝典》的区别就是,《辟邪剑谱》出自于《葵花宝典》,属于残缺版本。

《葵花宝典》共有三个版本,一个是完整版,另外两个都是残缺版本,一个是《辟邪剑谱》,一个是东方不败修炼的残缺版本《葵花宝典》。

《葵花宝典》完整版

金庸的小说,经历了两度修订,总共有三个版本,旧版、修订版、新修版。在这其中有着不小的删改,旧版《笑傲江湖》中平一指师兄“白发童子”任无疆、左冷禅长子左飞英等人被删除,曲非烟、莫大结局被改动,魔教十长老死因也进行了改动。还有就是《葵花宝典》的来历的变动。

在最早期的版本中,就是《明报》上连载的版本,《葵花宝典》是由一男一女合著。

三百年前,江湖上有一对绝世高手。这一对夫妻姓甚名谁,早已无法考证,只知他们在武功如日中天的时候,创作了一部秘笈。有人猜测说,男的名字中有一‘葵’字,女的名字中有一‘花’字,所以这部秘籍合称‘葵花宝典’。后来夫妻两人反目成仇,避不见面,武功秘笈也分为两部,历来将那男子所著的秘笈称为乾经,女子所著的称坤经。所以影视剧中改编东方不败为女性,修炼《葵花宝典》,这并不是瞎编的。因为男子擅长内功,女子擅长的是快捷的招式。

当时江湖有传说,紫霞神功和《葵花宝典》有着密切关系。据传说紫霞神功就是《葵花宝典》残本中分化出来的,是修炼葵花宝典的前提,有着“紫霞秘籍,入门初基,葵花宝典,登峰造极”的说法。

金庸修订小说后,《葵花宝典》成了前朝皇宫中一位宦官所著。同样的,这个宦官姓名已经不可考证,也没人知道他这么厉害的武功为何做了太监。总之,这个前朝太监所著作的《葵花宝典》无比精深,以致于三百年来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练成。这就是说完整版本的《葵花宝典》只有前朝太监一个人练成了,再无他人。

《辟邪剑谱》

《葵花宝典》是如何流传到民间的,不得而知。辗转之间到了一百年前,《葵花宝典》被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得到。当时福建莆田少林寺的方丈是红叶禅师,这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研究了很多年的《葵花宝典》。不知是没有参悟透,还是另有其他原因,红叶禅师并没有修炼《葵花宝典》。

在此期间,华山派的两个师兄弟岳肃和蔡子峰前去莆田少林寺做客。说得好听点是这两个人因缘巧合下看到了《葵花宝典》,实际上这两个人就是做贼偷看了《葵花宝典》。做贼谁不心虚,匆忙之间,这两个人没有时间翻阅全部的秘籍,就一个人读一半,背了下来。回去之后,师兄弟两人相互印证所背的秘籍,不料竟然完全不符合。这两人都认为是对方欺骗自己,反目成仇,华山派因此分为气宗、剑宗,岳肃成为气宗之祖,蔡子峰则是剑宗之祖。

岳肃和蔡子峰翻看秘籍,红叶禅师不久便发觉。红叶禅师知道《葵花宝典》武学虽高明,却有凶险之处,就派了自己最得意的弟子渡元禅师去华山劝说岳肃和蔡子峰,不要修习宝典中的武学。

渡元禅师是少林弟子,武艺当时已经不俗,在江湖上很有名望。前去华山后,岳肃和蔡子峰以为渡元必然知道《葵花宝典》的奥妙,一方面道歉,一方面向他请教。实际上,渡元根本就没见过《葵花宝典》,但作为学武之人,他心中也是十分好奇宝典上的武学。渡元也不点破,就让两人背诵经文,他再随口解释,因他天资聪颖,武学修为又高,解释得也头头是道。另一方面,渡元在心中暗自背下了两人背诵的经文。

在华山之上住了八日后,渡元离开了。此时,渡元早已经动了凡心,他没有回少林寺,而是还了俗。这个渡元还俗后恢复了本名林远图,创建了福威镖局,以七十二路辟邪剑法威震江湖。当年的林远图真的是打遍天下无敌手,青城派掌门‘三峡以西剑法第一’长青子也输在了他的手里,其时福威镖局真的是名扬四海,趟子手只要喊出“福威平安”四字镖号,再厉害的黑道高手也不敢瞧一眼。

林远图七十大寿时,金盆洗手。这时的福威镖局由林远图传给了儿子林仲雄,据林平之说林仲雄实际上是林远图的义子。都知道辟邪剑谱的第一道法诀,便是‘武林称雄,挥剑自宫’,林远图借娶妻生子不过是掩人耳目。

福威镖局到了林仲雄手中,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威风。这只因林远图没有传给林仲雄辟邪剑谱,他自然知道辟邪剑法太过阴损毒辣,修习者必会断子绝孙。因此,林远图把剑谱抄录到了一件袈裟上,放到了向阳巷老宅,并在死前留下“向阳巷老宅中的祖先遗物不可妄自翻看”的遗言家训。

到了林震南时期,福威镖局成了一个普通的小镖局。林震南武功极其低微,林家又有当年林远图威震江湖的辟邪剑谱,自然引起了江湖人的觊觎。最终,青城派的余沧海第一个动手了,只是他将福威镖局灭门也没能找到辟邪剑谱。

余沧海没有找到辟邪剑谱,却抓住了林震南夫妇。青城派对林震南夫妇进行了严刑拷问,都没有得到剑谱的下落。塞北的木高峰为了夺取《辟邪剑谱》,从余沧海手中虏得林震南夫妇,几经虐待,林震南依然都没有说出下落。最后,在令狐冲的吓唬之下,木高峰撤走。这时的林震南已危在旦夕,在死前让令狐冲带遗言“向阳巷老宅中的祖先遗物不可妄自翻看”给林平之。

林震南夫妇死前,唯一欣慰的就是林平之拜在了华山门下。殊不知岳不群是个伪君子,也是一直觊觎辟邪剑谱,只是隐藏的更深。在令狐冲将林震南的遗言给林平之后,岳不群和林平之几度前去向阳巷老宅查找,却都一直没有找到。嵩山派有劳德诺这个眼线在华山,自然也是知道消息,派出了卜沉、沙天江前去寻找,还真让两人发现了袈裟。只不过两人被令狐冲阻拦,袈裟到了令狐冲手中,而令狐冲因为昏迷,岳不群趁机偷走了袈裟,又诬陷令狐冲偷了剑谱。

兜兜转转,辟邪剑谱还是到了心机阴沉的岳不群手中。得到剑谱后,岳不群就自宫练剑,并粘上假胡须伪装。为了杀人灭口,岳不群又砍伤了林平之。林平之也是个奸滑的人,自此他知道是岳不群偷走了袈裟,每天晚上都躲在岳不群住的悬崖下偷听。那岳不群可以骗其他人,却骗不了他的夫人,岳夫人早知道他偷了袈裟,指责他偷了剑谱,练习辟邪剑谱。因此,岳不群将袈裟扔下了悬崖,被偷藏在那里的林平之得到。实际上,岳不群早已练会剑法,而林平之得到袈裟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练剑了。

林远图之后,世上再有了岳不群和林平之两个会辟邪剑谱的人。至于劳德诺从华山偷走的辟邪剑谱是岳不群改动过的,他和左冷禅练的都是假的。

残缺版本《葵花宝典》

林远图当年在华山默记下《葵花宝典》,就此还俗。在还俗前,林远图给师父红叶禅师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凡心难抑,决意还俗,无面目再见师父。因为这件事少林下院和华山派之间产生了许多嫌隙,而华山弟子偷窥《葵花宝典》的事也在江湖广为流传。

《葵花宝典》再现世间,引发大波澜。魔教的十长老率人攻打华山派,抢夺宝典。因为华山和泰山、嵩山、恒山、衡山四派结成了五岳剑派,四派前来救援,和魔教在华山下发生了一场大战。在这一战中,岳肃、蔡子峰毙命,魔教十长老也重伤而回,只是华山笔录的《葵花宝典》也被魔教夺去。五年后,十长老再次攻打华山,却被华山用计困死。

当年岳肃、蔡子峰虽然写下了《葵花宝典》,但没练就死了,华山派并不知道宝典的功法。魔教夺去宝典后,成为镇教之宝。任我行竟然忍住了诱惑,没有翻看宝典,反而给了包藏祸心的东方不败。任我行也是没安好心,东方不败终究没有忍住诱惑,练习了宝典上的武功,号称武功天下第一。

东方不败的武功有目共睹。黑木崖之战,东方不败独自与令狐冲、任我行、向问天、上官云四大高手对战,凭一根绣花针仍然占了上风。要不是任盈盈挟持杨莲亭,这场大战东方不败未必会输。

《辟邪剑谱》和《葵花宝典》的区别

自岳肃和蔡子峰偷阅《葵花宝典》后,红叶禅师觉得这本秘籍是害人的书,在圆寂时就焚毁了。至此,世上不再有完整版的《葵花宝典》,流传的是岳肃、蔡子峰偷偷背下来的,是属于残缺版本的。

岳肃和蔡子峰偷阅的宝典,本来就不完整。林远图在华山默背两人的转述,无形中又少了一些,他根据自己所悟,创立了辟邪剑法。魔教夺走的是岳肃和蔡子峰笔录的,这个和林远图记下的谁多谁少,很难追究了。不过看东方不败和岳不群对战令狐冲,应该是《葵花宝典》更厉害。说到底,《辟邪剑谱》是和魔教的《葵花宝典》同出一源,基本原理并无二致。

林平之将辟邪剑谱苦记背熟后,就将那件记有辟邪剑谱的袈裟毁去了。到最后,岳不群被仪琳杀死,林平之被令狐冲囚禁在了梅庄的地牢之中,就不再有会使用辟邪剑法的人了。而东方不败死后,任我行将魔教的《葵花宝典》搓成了碎片,残缺宝典也失传。

随着《葵花宝典》相关秘籍的毁坏以及会相关武功的人去世,此后,世上不再有《葵花宝典》。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辟邪剑谱》和《葵花宝典》有什么区别?

《葵花宝典》是杨过所创,传给张三丰,最终到了张无忌手里,成了最终版的《葵花宝典》,而《辟邪剑谱》则是林远图根据周芷若的徒弟,一个老太监传出来的《葵花宝典》所创造出来的。

  一、起心动念,葵花初成

  第三次华山论剑之后,杨过带着小龙女隐退江湖,表面上是隐退江湖,实际上,两个人从未彻底退出江湖,毕竟,那个江湖有他们牵挂的人,还在襄阳城。

  两个人分开了十六年时间,相思成疾,大好年华,杨过只想将这十六年的时间补充回来,与小龙女游览一下山河的壮丽和秀美,不时去拜访一些隐士高人,去探望一下曾经的朋友。

  那一年,杨过和小龙女的孩子杨破天只有八岁。

  他们离开太湖,前往百花谷,探望几位老前辈,周伯通、南帝一灯和瑛姑在此处隐居,东邪黄药师也改了自己的性子,不像以前那样独行,不时会出现在百花谷之中。

  那是一个夏夜,漫天星辰。

  偏僻的百花谷,虫鸣鸟叫,更显得这山谷的静谧,夜色下,杨过、小龙女、黄药师、一灯和瑛姑几个人,吃过晚饭,在院子里回忆着往事,并不时表露出对襄阳城的担忧。

  所有人都清楚,襄阳城定然是守不住了,蒙元大军迟早会攻破襄阳城,那里有他们关心的人。

  唯有周伯通是顽童心性,心中别无杂念,偶尔担心一下,便很快又去想别的事情了,杨破天只有八岁,周伯通不愿和一群人说话,只是带着杨破天玩耍,并且给杨破天讲以前的故事,杨破天父辈的故事,甚至是王重阳和林朝英的故事。

  众人正说话间,杨破天突然哭着向他们跑来,瑛姑不明就里,还以为是周伯通太贪玩,惹恼了杨破天,开口便是一顿编排,瑛姑太喜欢小孩子了。

  周伯通是手足无措,慌忙解释,也解释不清楚。

  最后,杨破天说明了原因,原来,小小的年纪竟然被林朝英的执念,郭靖与黄蓉,自己父亲杨过和母亲小龙女的爱情故事给感动了,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众人哑然失笑,不过,笑过之后,便是无限感慨,王重阳虽然是一代宗师,但是,王重阳和林朝英两个人都太高傲了,最终,两个嘴硬的人都留下了无数遗憾。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瑛姑也属于那种为爱情疯狂的人,她曾经为了周伯通,纠结了一辈子,执念了一辈子,忽然间提议,杨过的武功已经到了极限,并且集合了众家之长,随着小龙女的归来,黯然销魂掌几乎已经算是废了,何不再创造几门武功,留给后世,也算纪念了他们留下的爱情故事。

  起念,动心。

  东邪黄药师虽然总是独行,但其实是属于那种至情至性的性格,想起过往,想自己的妻子冯蘅,一阵怅然,又觉得郭靖黄蓉和杨过小龙女这两对,真是神仙也羡慕,从这方面来说,这四个人便胜过王重阳万千。

  东邪黄药师也赞成此举,何况,他们几个五绝都将武功传给了杨过,希望杨过的古墓派为后世武林,留下一个武学再次兴盛的火种。

  杨过身为五绝时代顶尖武功的集大成者,年纪又相对年轻,天赋绝佳,完全可以走出旧的桎梏,再创造出一套新的武学出来。

  这一次,便为杨过创造新的武学,起了一个开端。

  本来,杨过只是想要和小龙女逍遥一生,闲暇时,在暗中管一管武林之中的闲事,保持正道兴隆,便可以了,然而,从那个满天星辰的夏夜开始,杨过一发而不可收拾,创造出了很多武学。

  并且,因为杨过的这一起心动念,打造了后世的无数武林高手,也因此,给乔峰乔大侠所在的武界,输送了许多人才,从而振兴了武界,使得武界可以与魔界对抗,减轻了乔峰等人的压力。

  因为杨过,得益的武林高手有:大明皇宫,风清扬、周芷若、赵敏、令狐冲,甚至还有狄云。

  正因为武界挡在前面,中原武林的兴始更替,才没有受到魔界的冲击,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

  武学的创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然而,杨过为了纪念林朝英和王重阳,以及自己和小龙女的爱情,并没有打算创造一门更新的武学,只是想将林朝英创造的双剑合璧之术,更向上提一层楼。

  这一门武功,威力颇大,但是,有一个限制条件,必须是恩爱两不疑的夫妻才行,若是只一人练,非但达不到效果,甚至会被内中之火焚烧经脉。

  这便是《葵花宝典》的初版。

  二、张三丰初下山,再遇杨过

  那些年,郭靖镇守襄阳城,几乎不离开。

  那些年,中原武林人士一腔奋勇,死守襄阳城。

  那些年,那一座孤城,他们拼尽了全力,只能拖延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将要白费。

  然而,他们的努力又没有白费,因为,他们的精神和意志传承了下来。

  终究,那一座孤城没有守住,终究,蒙元大军如洪流一般,冲开了那一座城。

  那一年,中原武林迎来浩劫,那一年,北侠郭靖陨落,天下大悲。

  那一年,隐退江湖多年的杨过,带着一柄木剑,远赴襄阳城,郭靖夫妇拒绝离开,郭破虏战死,他只救出了耶律齐和郭芙夫妇。

  那一年,在武当山练武多年,已经小有成就的张三丰,出了他多年隐居的山洞,赶赴襄阳城,然而,他的武功终究没有大成,他终究是晚了一步。

  回来的路上。

  作为继往开来的绝世大宗师,张三丰在回来的路上,他再次遇到了那个影响他一生的人物,五绝时代凋零之后,最后一位存世的五绝,西狂杨过。

  晃眼间,十数年过去。

  此时的张三丰还叫张君宝,杨过看着张君宝,依稀还能看到,当年华山论剑之时的初遇,那个十二三岁的少年,看着张君宝,他依稀觉得,第三次华山论剑还在昨天,他仿佛还能看到第三次华山论剑之时的欢声笑语。

  然而,一切都不在了。

  第三次华山论剑时的后五绝时代,就只剩下自己了,影响江湖八十年的五绝时代结束了,彻底结束了,江湖还是那个江湖,只是,人已经换了。

  那一年,郭破虏也才十六岁啊,可如今,已经战死在了蒙元铁骑之中。

  杨过考教了张三丰武功,指点了半天,这半天,杨过彻底打开了张三丰关于武学基础的大门。这也是张三丰后来可以成为盖世宗师的重要原因之一。

  江湖事了,杨过就要回到古墓之中,从此之后,神雕侠侣,将彻底绝迹江湖。

  杨过便将他为纪念林朝英和王重阳所创造的武学,传给了张三丰,他希望张三丰和郭襄能有一个好的结局,这样,郭襄也不用漂泊江湖,不用一直寻他,然而,他还是低估了郭襄对他的用情之深,多年之后,郭襄出家了。

  杨过离开很久之后,张三丰默默将那两本武学秘籍打开,分上下册,需要夫妻两个人共同练习,方能起到作用,一人练,必然会走火入魔。

  彼时,这一本秘籍,还叫做《问情》。

  张三丰回了武当山,后来,文天祥出事之时,张三丰也曾下山,想去将文天祥给救出来,可惜,张三丰武功并未大成,徒劳无功。而他和郭襄的事情,也不会有结局,直到有一天,他听闻郭襄在峨眉山创派立宗,常年青灯为伴,他便上了武当山,做了道士,手持一柄真武剑,涤荡群魔,这是杨过给他的任务。

  至于《问情》上下两册的武学,他也只是随身携带,再也没有看过,对他而言,无用了,只待将来可传有缘人。

  后来,张君宝给自己改名“张三丰”。

  三、张无忌改《问情》,创《葵花宝典》

  数十年过去,张三丰一直没有给《问情》找到合适的传人,宋远桥妻子早逝,张翠山和殷素素夫妇虽然相爱,算是可传之人,再见时不久,还没有来得及传授,两个人便双双离去,至于后来的殷梨亭和杨不悔,却不适合《问情》篇。

  张三丰亲眼目睹了赵敏对张无忌的感情,当张无忌心中不再摇摆,从四个人中选择了赵敏之后,张三丰终于觉得杨过的《问情》有了后继之人,便在张无忌和赵敏归隐之前,将《问情》传给了两个人。

  然而,张三丰虽然被称为“真人”,可那时的他,却也还是一个凡人,并不能未卜先知,他没有料到,张无忌和赵敏后来因为周芷若也起了矛盾。

  张无忌这个人虽然优柔寡断,却是一个极为重视承诺的人,他虽然和赵敏站在对立面,但是,曾经答应过赵敏的三件事,都在努力践行。所以,他答应了周芷若一件事情后,他也只能乖乖地践行,而周芷若那件事情就比较奇葩,她不阻止赵敏和张无忌在一起,却反对两个人举行婚礼仪式。

  也就是说,赵敏和张无忌可以在一起,但是,不能举办婚礼。

  张无忌和赵敏想着,那就不办婚礼了,只要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便好了,却不曾想,周芷若以不相信两个人会遵守承诺的问题,一直跟随着两个人,防止两个人不遵承诺,偷偷结婚。

  两个人不结婚,周芷若又时常出现,赵敏本来就是十分爱吃醋的性格,终有有一天,彻底忍不住了,爆发了,赵敏和张无忌、周芷若起了剧烈的冲突,一怒之下,离开了张无忌,回到了中原。

  彼时,朝廷从明教之中起来,当他们坐了朝廷之后,反过来开始打压明教,甚至是想要毁掉明教,赵敏直接加入了明教,用自己出色的计谋,去针对朝廷,朝廷虽然整合了一些江湖势力,组成了锦衣卫,却依旧不是明教的对手。

  明教总是能避开朝廷大军的围攻,常常出入皇宫大内,威胁皇权,天下顿时风起云涌,动荡无比,暗流涌动。

  赵敏走了,周芷若也走了,空留张无忌一个人,他一个人浪迹江湖,心中有诸多不爽,看着张三丰传给他的《问情》篇,他总是觉得愧对了张三丰对自己的期望,一怒之下,将本该夫妻二人共同修炼的《问情》,改成了只需要一个人练习就可以了,只不过,一个人练就需要自宫了。

  改了《问情》之后,名字也不能用《问情》了,他正好路过一片葵花地,看着满地的葵花,顺手就给新秘籍取了一个《葵花宝典》的名字,就是这么草率。

  此时,江湖和朝廷之间的争斗,越来越厉害,张无忌这个前任教主,却仿佛是一个局外人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杨过后人,曾在江湖上惊鸿一现的黄衫女再次出现,希望张无忌可以出手阻止纷争,毕竟无论是朝廷,还是江湖,他们的主力都曾经是出自明教。

  江湖不能乱,朝廷不能乱,否则,好不容易来的安定,又将是苍生的不幸。

  身为杨过后人,黄衫女时刻都记得古墓派的祖训,记得郭靖和黄蓉的事,记得那些年的中原武林豪杰的努力,本来已经安定的天下,如果再乱了,百年的努力,都将付之一炬。

  在黄衫女的劝说下,张无忌再次出手,以他曾经的威望,先是将明教稳定了下来,然后带着屠龙刀,孤身一人,进了皇宫,谈了一夜,并将《葵花宝典》传给了一个太监,让他修习,从此镇守皇宫,不让皇宫受到江湖武林的威胁。

这名太监,其实是周芷若的徒弟,周芷若始终记得师父灭绝师太告诉她的事情,记得郭靖的事情,她为了皇宫,为了朝廷,要在朝廷中培养一些高手,防止武林人威胁皇宫。

  张无忌后来带着赵敏和周芷若,一起隐居了。

  可是,数十年后,朝廷内部之争,皇帝被自己的四叔给赶跑了,保护皇帝的老太监也随之流落江湖,而《葵花宝典》便是在那个时候,流传到了江湖之上,然而,这样的绝世武功,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老太监在自己临死之际,将那《葵花宝典》送入了少林寺。

  写在最后

  多年以后,华山派的两个传人,借住少林寺,暗中打上了《葵花宝典》的主意,便一个人记了上册,一个人记了下册,匆匆返回华山。少林寺知道《葵花宝典》失踪,连忙派渡元禅师上华山,希望可以追回《葵花宝典》。然而,渡元禅师却也是个武痴,在两个华山派弟子请教他的过程之中,慢慢熟悉了《葵花宝典》。

  渡元禅师根据《葵花宝典》,创造出了《辟邪剑谱》,直接还俗,改名林远图。

  林远图后来打遍江湖无敌手,收养了一个儿子,为了掩盖《辟邪剑谱》需要自宫的秘密,也不想后人遭殃,便留下遗命,不准后人修炼。然而,却也给林家,带来了灾难。

  林平之便是林远图收养的儿子后人。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辟邪剑谱》和《葵花宝典》有什么区别?

《辟邪剑谱》是林远图(渡元和尚)从《葵花宝典》中悟得,而《葵花宝典》则是南宋一位名为吴慈仁的老太监,在《九阴真经》内家心法的基础上,创制而来。

九阴真经

大宋徽宗年间,文官黄裳受皇帝之命修撰《万家道藏》,历经数年而成。同时,黄裳还从有史以来的道家经典之中,悟得了上乘武学的法门,并借此重挫明教。明教为了泄愤,竟杀死黄裳一家老小,黄裳愤而报仇,却寡不敌众,重伤之下隐居深山,苦苦思索明教高手武功的破解之法,年深日久之下,终于创制出一套足以克制敌人的武学体系,于是出山报仇。

然而,黄裳万万没有想到,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他在山中觉得只过去了数年的功夫,但在人世间已经是数十年时光。当年的敌人和对手几乎已全部死光,只余下一女,当初见是尚是青春少艾,如今却已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婆。黄裳有感于沧海桑田,人事变换,数十年的深仇大恨顿时消失无踪。同时,他也不想自己数十年的心血白费,于是将其著成《九阴真经》,传之后世。

后来,黄裳准备将《九阴真经》藏到一个隐秘的所在,以待有缘人发现,自己则退隐山林,了此余生。临行前,黄裳重游杭州故地,遇到一个宫中的故人。这人是个太监,名叫吴慈仁。当初黄裳修撰《万家道藏》时,吴慈仁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太监,奉命服侍黄裳的起居饮食。吴慈仁很勤快,将黄裳服侍得十分周到,于是黄裳便让吴慈仁一起帮忙整理道藏,顺便教其读书识字,吴慈仁感激涕零。

这一日,黄裳在楼外楼品尝西湖醋鱼,见街头一人走过,背影很是熟悉。于是便飘身下楼,与这人相见。等黄裳看到他的正面,虽然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但仍能够一眼认出,正是当年的那个勤快的小太监。黄裳拉着目瞪口呆的吴慈仁,来到一个僻静之处,两人互叙离别之情,黄裳这才知道,吴慈仁这次出来,是为皇家采买布匹绸缎,同时也为自己找一个养老之处。

黄裳说为皇家采买贡品,是人人都争破头的肥差,为何要早早养老呢?吴慈仁告诉黄裳,自己已经得了不治之症,最多只能活上两三年的时间。黄裳闻言一阵黯然,忽又想起自己刚完成的《九阴真经》,虽是武学,但也包含着道家养生的至理,不妨让吴慈仁练上一练,说不定会多活上几年,于是便把《九阴真经》上卷抄录了一份,送给了吴慈仁。

葵花宝典

话说这吴慈仁虽久居深宫,但天下练武蔚然成风,皇宫内也藏有多种武学秘笈,于是他也练了一些武功。当年,吴慈仁也听说过黄裳大败明教高手的事迹,对他深为佩服,因此对黄裳赠他的《九阴真经》,视若珍宝。吴慈仁回宫之后,翻开《九阴真经》,发现其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便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吴慈仁想到自己身为太监,正是“不足”之人,便对其如何“胜有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吴慈仁把《九阳真经》上卷粗粗翻阅一遍,心中翻江倒海,不胜欣喜,因为他粗略推算了一番,若按上面的方法修炼内功,自己再活上二十年,也不在话下。只是他不明白,按照《九阴真经》所述,真气沿十二正经,形成大周天循环,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过对如何打通任督二脉,形成小周天循环,却避而不谈。

练武之人,人尽皆知,如果打通任督二脉,就能够臻至先天之境,成为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但黄裳的《九阴真经》,在真气的积蓄方面,可谓另辟蹊径,使修炼之人能够在短短时间内,便积蓄出一身非常雄厚的真气,如果借趁机继续冲击任督二脉,至少有六七成的机会能够成功。但黄裳偏偏止步于此,仿佛其中有天大的阻碍一般。

吴慈仁心中虽有疑问,但还是按部就班地修炼了起来,如此三年过去,他的身体果然强壮了不少,所谓的不治之症也不翼而飞,满头白发竟有三成变成了黑色,体内真气浑厚无比。这时,他忽然想起刚拿到《九阴真经》的那个疑问,鬼使神差之下,竟然将真气自气海而下,试图冲击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上交于唇,下交于会阴。吴慈仁的真气刚抵达会阴,便觉得气机蓬勃欲发,心中绮念乱生,不可遏止。所幸吴慈仁身为太监,下阴少了一件物什,使他很快清醒过来,继续引导着真气前行,如此顺利通过命门、灵台、百会、中庭、关元,复归气海,完成了小周天循环。在成功的那一刹,吴慈仁终于明白,黄裳之所以不能完成小周天循环,是因为真气在通过会阴穴时,正常之人会欲火焚身,极易走火入魔,僵瘫而死。而太监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吴慈仁冲击任督二脉成功,形成了大小周天双循环,功力一日千里,不久后便晋入了先天之境。如此再修炼外功,无不得心应手,功力倍增。后来,由于气海的真气过于雄厚,吴慈仁又创制出一套功法,能将真气存在于全身三百六十个窍穴之内。如此一来,不但解决了气海容量不足的问题,还使真气调用起来,所经的经脉大大缩短,反映在招式之上,就是出招的速度快了数倍。

吴慈仁最终活了九十九岁,岁终而亡。临终之前,吴慈仁有感于黄裳当年的著书之举,也将自己创制出的这套功法,编成了一本武学秘笈。书成之日正值四月,窗外园中冬葵葱绿可人,白花点点,于是吴慈仁将其命名为《葵花宝典》。

辟邪剑法

《葵花宝典》书成之后,只在皇宫太监群体内流传,至于后来如何流传到民间,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张无忌。

话说张无忌退隐二十余年后的一天,他突然想起,当年自己被常遇春待到蝴蝶谷,求医仙胡青牛治疗“玄冥神掌”之毒。当时常遇春也中了“截心掌”,但为了让胡青牛为张无忌治疗寒毒,坚持不让胡青牛施救。后来,张无忌眼见常遇春的治疗期限已到,再不治疗,性命必然不保,于是便按照胡青牛医书中所说的方法,大胆为常遇春医治,最终虽然治好了他的伤势,却因为用药过猛,令胡青牛断言,常遇春活不到四十岁。

张无忌想到常遇春很快便到四十,便一人来到了常遇春的北征军中,发现他果然发了重病,药石难救,只好问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自己一定帮他完成。常遇春说生死有命,不能强求,只是担心自己的小舅子蓝玉,他虽有大将之才,却过于嚣张跋扈,日后恐有不测之祸。张无忌闻言,答应常遇春若蓝玉遭遇祸事,自己会尽力保住他一家性命。

十余年后,蓝玉案发,被朱元璋下令全家抄斩。张无忌前往救人,却来晚了一步,只救下了蓝玉一个姓胡的小妾和她的两个儿子。张无忌虽然救出了他们,但却遭到两个老太监的追杀,他为了救人,虽然奋力击杀了两个老太监,却也身受重伤。事后,张无忌从其中一名太监身上搜到一个卷轴,正是《葵花宝典》。又过了数年,张无忌在朝廷不断的追杀之中,伤势愈发严重,终于在福建少林寺山门前,溘然而逝。而他随身携带的《葵花宝典》,也就此落到了福建少林寺手中。

又过了数十年,华山剑派两位先祖岳肃和蔡子峰,不知从哪里得到了《葵花宝典》的消息,便趁着留宿少林寺的机会,将《葵花宝典》上下部分别记下,然后匆忙赶回华山。当时的少林寺方丈红叶禅师听说后,便派自己的得意弟子渡元前往华山,一是问岳、蔡二人偷阅之罪,二是提醒他们,《葵花宝典》有很大凶险,不可轻易修炼。

渡元赶到华山时,岳肃和蔡子峰二人正因为对宝典的理解存在重大分歧,争得不可开交,看到渡元前来,认为他武学高深,必有独到的见解,便将疑难分歧之处让他指点。渡元本身并没有看过宝典,但他不动声色,一边听岳、蔡二人说,一边随口解释,却在心中暗暗记下宝典的内容。

渡元下山之后,并未返回少林,而是找了一个山洞,在袈裟上记下了《葵花宝典》的精义。后来,渡元改名林远图,自行还俗,还从自己悟得的宝典精义之中,创制出了“七十二式辟邪剑法”,威震天下。

由上可知,《葵花宝典》来自于《九阴真经》,《辟邪剑谱》又来自于《葵花宝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