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令狐冲永远不会明白

从衡山回来之后,岳不群就让令狐冲面壁一年。什么违背门规,那都是借口。从岳不群收了林平之为徒那一刻起,令狐冲就一定会被罚面壁。理由怎么找都找得到。

令狐冲面壁之后,宁中则就开始教岳灵珊玉女十九剑,玉女十九剑得用别的门派的剑招喂招,而不能用华山派的剑招喂招。

「如果单是由本门师兄妹跟你拆招,练来练去,变成专门克制华山剑法了。」

整个华山派适合给岳灵珊喂招的原本只有令狐冲和岳不群,现在令狐冲被罚面壁了,岳不群没功夫,还会别派剑招的,就只剩林平之。而林平之会什么呢?只会他家传的辟邪剑法。

什么叫不动声色,什么叫老奸巨猾。这就是。

而从岳不群一开始派岳灵珊到福州城外开酒馆,到现在设计让林平之给岳灵珊喂招,很难说岳不群没有用岳灵珊来笼络林平之的心思。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岳不群罚令狐冲面壁这件事,就起到了双重效果。一则观察林平之的家传辟邪剑法,二则利用岳灵珊笼络林平之。

令狐冲只懊恼小师妹怎么就和林平之好上了,却不知,这一切,都在岳不群的谋划中。

隐藏的杀机

岳不群一行人从洛阳金刀王家离开后,一路乘船遇见了平一指、祖千秋、老头子、蓝凤凰一直到五霸岗群雄聚会。

在这整个过程中,大家都不把岳不群放在眼里,却对令狐冲毕恭毕敬,拿出自己的宝贝给令狐冲治病。这就让岳不群很没面子。但我们也都以为岳不群也只是不高兴而已。

后来在福州,令狐冲从嵩山派手中夺下了辟邪剑谱,身受重伤,被宁中则救起,岳不群也只不过是训斥而已。

直到最后,我们才知道,那些时候,令狐冲就已经是在生死边缘了。

「那日在黄河舟中,五霸冈上,你勾结一般旁门左道,故意削我面子,其时我便已决意杀你,隐忍至今,已是便宜了你。在福州你落入我手中,若不是碍着我夫人,早教你这小贼见阎王去了。」

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岳不群早就起了杀意了。你把他当亲师父,他却在想着杀你。

一步之遥

魔教十长老第二次攻华山,结果被算计困在山腹之中,于是十长老用利斧头砍山,试图破山而出最终他们功亏一篑,在离洞不过数寸时,力竭而死。

「离出洞只不过数寸,已然力尽而死。」

然而我们知道,这些人在山洞中刻了不少骂人的话,还刻了尽破五岳剑法的武功。并且,

「石质甚是坚硬,要在这石壁上绘图写字,虽有利器,却也十分不易。」

在那么硬的石头上绘图写字,还破尽了五岳剑法,这可得费不少功夫。有这功夫,他们应该可以打破离出口只有数寸的障碍。

由令狐冲一剑就能刺穿这洞壁来看,挖出口,可比在山洞坚硬的墙壁上绘图写字来的容易。有希望还是不要放弃,离逃出只有一步之遥,结果你去破什么五岳剑法了,你说冤不冤。

随便感受一下

刘正风金盆洗手,结果满门被杀。陆柏逼刘正风的幼子刘芹指斥他爹的不是:

「但你须得向天下英雄指斥刘正风的不是。」

刘芹就说,我爹勾结魔教中人,该杀。

童百熊被杨莲亭宣布为判教通敌,家人也都被锁了押了上来。杨莲亭就问,谁知道教主的宝训第三条。童百熊的孙子就说他会背,还说:

「一天不读教主宝训,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读了教主宝训,练武有长进,打仗有气力。」

童百熊的这个孙子还说:

「爷爷不对。每个人都应该读教主宝训,听教主的话。」

任我行重新夺回教主之位,众人就开始揭发东方不败的罪恶。

「另有一人说他饮食穷侈极欲,吃一餐饭往往宰三头牛、五口猪、十口羊。」「接着又听一人说东方不败荒淫好色,强抢民女,淫辱教众妻女,生下私生子无数。」

华山之上,任我行大举来袭。众人是这么夸任我行的:

「……又一人道:『众兄弟都说,一生之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这几天了,咱们每天都能见到圣教主。见圣教主一次,浑身有劲,心头火热,胜于苦练内功十年。』……又有一人道:『古往今来的大英雄、大豪杰、大圣贤中,没一个能及得上圣教主的。孔夫子的武功哪有圣教主高强?关王爷是匹夫之勇,哪有圣教主的智谋?诸葛壳计策虽高,叫他提一把剑来,跟咱们圣教主比比剑法看?』……」

《笑傲江湖》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金庸是博学古今的大家,《笑傲江湖》中的很多细节,细细品味起来,让人细思极恐,不得不惊叹,金庸对道家思想的深度理解与文学呈现,竟整合得如此完美。

1、华山派剑宗与气宗之争,便是道家思想中阴阳对立的显现

其实,华山派的气宗和剑宗都出自于《葵花宝典》。那时,华山派的蔡子峰、岳肃二人分别去南少林偷学《葵花宝典》,凑巧的是二人各自学了宝典的一半。正因如此,二人无法相互印证双方所学,于是以自己学的那一半《葵花宝典》为基础,分别创立了气宗、剑宗。

事实上,气宗和剑宗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葵花宝典》。这就与《易•系辞上》中的“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非常相似。

《葵花宝典》就是太极,气宗、剑宗就是两仪,一为阴,一为阳。华山派的气宗与剑宗之争,就如同现实中的阴阳相对,天地、奇偶、刚柔、乾坤那样相生相克,相互依存。虽然在书中,气宗与剑宗始终相斗,但这两者还是在令狐冲身上结合起来,合二为一。

2、风清扬的无招胜有招,已达到道家至高的“无为”境界

在风清扬传剑给令狐冲这一节里,风清扬如是说:“根本无招式,敌人如何来破你的招式?”

“要切肉,总得有肉可切;要斩柴,总得有柴可斩;敌人要破你剑招,你须得有剑招给人家来破才成。一个从未学过武功的常人,拿了剑乱挥乱舞,你见闻再博,也猜不到他下一剑要刺向哪里,砍向何处。就算是剑术至精之人,也破不了他的招式,只因并无招式,‘破招’二字,便谈不上了。”

这与《道德经》中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一句如出一辙。天下武功的至高境界即是出手无招;而道家思想中“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可见道家的圣人以“无”、“无为”为最高境界。

当然,风清扬所说的无招并不是说没有招式,不是说没有武学功底的人就已经达到最高境界了。而是必须把天下所有的招式全部烂熟于心,然后能将这些招数融会贯通,耍得一气呵成,没有半点勉强,这之后再将所有招数统统忘掉,才能够达到出手无招,便能制敌的境界。

所以风清扬的传人只能是令狐冲,而不能是没有半点武学功底的张无忌、杨过等人,因为令狐冲自小便入华山派,熟习华山剑法,而且会耍江湖上其他门派的剑法招数,同时能够熟记思过崖上刻有的五岳剑招。

3、正教中人包藏祸心,魔教中人重情重义,这便是道家的反者道之动思想

《笑傲江湖》中有很多细节,都在说“反者道之动” 这一点。

如,华山派掌门人岳不群,江湖人称“君子剑”,表面上乃谦谦君子,为人儒雅,涵养极好。但在书的前半部分,事发前,已有本门前辈风清扬看不上他,魔教教主任我行也说他虚伪成性。此外还有,令狐冲深受重伤时,岳不群因害怕桃谷六仙,只顾着自己逃命,而不顾徒儿死活;恒山派掌门血书求救,岳不群不置一词,坐视不理。

又如,书中最大的反派左冷禅,乃嵩山派掌门,五岳剑派盟主,表面上匡扶正义,暗地里却藏着吞并五岳剑派的私心,不仅诛杀恒山派众人,还叫徒弟扮作魔教,嫁祸他人。

又如,魔教圣姑任盈盈,虽为魔教中人,却重情重义,为救令狐冲,甘愿被囚禁于少林寺。

世间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着实不少。正教中人包藏祸心的不在少数,魔教中人重情重义的也很多。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万物都相互包含,相互渗透转化。

总结一下,金庸巧妙地将道家思想化解到《笑傲江湖》中,作为读者,读的不仅是武侠故事,更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金庸这大道化于无形的本事,天下第一。

《笑傲江湖》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笑傲江湖》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江湖政治味道最浓的小说,没有之一。小时候看《笑傲江湖》,以为最强大的是日月神教,兵多将广,势力遍布全国,更厉害的是还有着天下第一的东方不败坐镇。然后厉害的是嵩山派,左冷禅运筹帷幄,手下又有着大嵩阳手、大阴阳手等江湖一流高手,其主导的五岳剑派更是江湖中除日月神教之外的第二大组织。如果日月神教是俄罗斯,那五岳剑派无疑是欧盟——剩下的少林武当出场不多,黑道盟军攻上山去都要把山头让出来,实在是弱爆了。

但长大之后才明白,日月神教、五岳剑派在少林武当面前,都只是乳臭未干了孩子,根本不在一相量级。日月神教、五岳剑派的头脑太简单,东方不败、任我行、左冷禅作为两大集团的首脑,一直信奉铁血政策,以为依靠拳头硬就能统一天下。于是两大集团纷纷陷入内耗,最后还是智商超群的岳不群截了胡。但你以为岳不群就是赢家了吗?

不是。最后的赢家,正是那个出场不多、看似打了十年酱油的少林武当。从江湖人士对少林武当的态度来看,这两个门派比五岳剑派历史悠久得多。但从高手数量来看,则是日月神教、五岳剑派占据优势。五岳剑派想称霸,但又不可能对同为正派的少林武当动手,于是只好攘内必先安外,意图通过剿灭日月神教而力压少林武当;日月神教自然也会将五岳剑派视为第一号敌人。少林武当本乐得看两派人马互相厮杀,在制霸江湖已经赢了第一场,但还不放心。

于是当两派中出现了令狐冲这个异类时,少林武当的方丈和掌门一门心思将赌注押到了没有野心的令狐冲身上,硬是在最后任我行、岳不群、令狐冲之间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令狐冲能胜自然是好事,纵然不胜,任我行与岳不群两败俱伤,少林武当也乐享其成:日月神教崩溃了、五岳剑派解体了,天下霸主的地位还是少林武当。

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当了天下第一。可是江湖从来不是天下第一的——东方不败曾经是天下第一,林远图曾经是天下第一,独孤求败曾经是天下第一,他们成了江湖霸主么?所谓上兵伐谋。岳不群的阴谋只能排在第二位,少林武当的方丈和掌门用阳谋将这一干人吃得干干净净还不留恶名,这才是大本事。你以为令狐冲是因为人好才得到了少林武当的支持?不是,只是因为他没有一统江湖的野心罢了。但凡他有,别说练不到《易筋经》,早已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笑傲江湖》中,最让人细思极恐的,莫过于这种吃人的伪善了。

《笑傲江湖》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岳不群拆散岳灵珊和令狐冲,只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说服宁中则教给岳灵珊“玉女剑十九式”。这一步设置之巧,让人叹为观止,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让岳灵珊移情别恋。岳不群手段之精,判断之准,令人细思极恐。

当时众弟子瞧得神驰目眩,大为惊叹,岳灵珊便央着母亲要学。岳夫人道:“你年纪还小,一来功力不够,二来这套剑法太过伤脑劳神,总得到了二十岁再学。冲儿的杂学很多,记得许多外家剑法,等他将来跟你拆招习练。”这件事过去已近两年,此后一直没提起,不料师娘竟教了她。

岳灵珊笑道:“他只懂得一门他家传的辟邪剑法。爹爹说,这辟邪剑法威力虽然不强,但变招神奇,大有可以借鉴之处,我练‘玉女剑十九式’,不妨由对抗辟邪剑法起始。令狐冲素知小师妹十分要强好胜,料想她跟林平之拆招,这套新练的剑法自然使来得心应手,招招都占上风,此人武功低微,确是最好的对手。

从令狐冲的回忆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岳灵珊本应该在二十岁才能学习“玉女剑七十二式”,但是林平之上山后半年,十八岁的岳灵珊就从宁中则手中学到了这门厉害武功,自然是岳不群授意地。

而且,岳灵珊的喂招对手是林平之。对于华山派武功垫底的岳灵珊来说,与刚入门的林平之过招,自然是极大地满足了她争强好胜的心思,她每次与林平之过招都是欢声笑语,乐此不疲。

岳不群可不仅仅是让女儿高兴,他让岳灵珊提前学习“玉女剑十八式”,至少还有四大好处:一方面,让岳灵珊和林平之拉近关系,感情逐渐升温;另一方面,便是让林平之看到,华山派剑法的精妙之处,引导林平之放下戒心,安心待在华山派;再一方面,方便岳不群细细观摩辟邪剑法的各种招式,避免林平之故意隐瞒;再一方面,就是让岳灵珊和令狐冲心生嫌隙。

岳灵珊这些日子中苦练“玉女剑十九式”,自觉剑术大进,纵与江湖上一流高手相比,也已不输于人,是以十几日不上崖,用意便是要不泄露了风声,好得一鸣惊人,让令狐冲大为佩服,不料他竟十分轻视,只以一双肉掌来接自己的“玉女剑十九式”......这一招正在令狐冲的意中,左手疾伸而前,中指弹出,“当”的一声,弹在长剑的剑刃之上。

岳灵珊虎口剧痛,把捏不定,长剑脱手飞出,滴溜溜地向山谷中直堕下去。岳灵珊脸色苍白,呆呆地瞪着令狐冲,一言不发,上颚牙齿紧紧地咬住下唇。

令狐冲心下怦怦而跳,暗道:“我怎么了?我怎么了?跟小师妹比剑过招,不知已有过几千百次,我总是让她,从没一次如今日的出手不留情。我做事可越来越荒唐了。”

果不其然,岳灵珊和令狐冲从此分道扬镳,再无丝毫情丝相缠。令狐冲知道岳灵珊“争强斗胜”的小心思,平日里小心顺着,但是这次他心存和林平之比较的念头,所以手下毫不留情:先是“十分轻视”,后来“中指弹出,将岳灵珊的坠下悬崖”,两人感情破裂,令狐冲将岳灵珊推向林平之。岳不群距离林家的辟邪剑谱又近了一步。

通篇看下来,岳不群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仅让宁中则教岳灵珊学会“玉女剑十二式”,但这一安排就让三个初出茅庐的小年轻决裂分离,事情的发展始终沿着岳不群的心思在走。岳不群姜桂之性,手段之精,判断之准,难道不令人细思极恐吗?

《笑傲江湖》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令狐冲并不是真正的孤儿,他的父亲的身份大有来头,你绝对预料不到;岳不群并不是笑傲江湖中最擅长谋划的人,真正的布局大师另有其人;笑傲江湖中这些潜在的细节,有没有让你觉得细思极恐?

令狐冲很有可能并不是孤儿,他的父亲身份你意想不到

笑傲江湖中关于令狐冲的身世并没有细说,只是提到令狐冲幼时父母双亡,由岳不群夫妇抚养长大,作为华山派的接班人来培养。

关于令狐冲的生父身份,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他极有可能就是华山派的一代剑神风清扬和宁中则的儿子。这个猜测并非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有一定的依据。

证据一:风清扬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的原因很牵强。令狐冲在是从福州回来被岳不群勒令在后山思过崖闭关思过,田伯光受不戒大师委托强请令狐冲前去见仪琳。这对令狐冲来说并没有生命危险,田伯光压根不敢对令狐冲怎么样,风清扬突然出现,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说了几句岳不群的坏话后,令狐冲生气,风清扬赶紧退让,还说出一句:”倒是我求你学这剑法了“。风清扬隐居那么多年,为什么突然在这时机出来传授令狐冲剑法?而且态度还像是非得要令狐冲学一样。

证据二:方证大师和冲虚道长在谈论华山剑气之争时风清扬上当受骗去江南成亲,冲虚说得高兴,方证却在一旁猛打眼色,示意冲虚不要讲,这很可能是接下来风清扬的举动不太符合他高人的形象,不适合说。证据三是风清扬的隐居地点不合情理。被气宗的卑劣伤透了心,还要执意在华山隐居;证据四:宁中则的剑法无双无对,宁氏一剑出现得十分突兀,不符合宁中则的武功天赋;证据五:岳不群怀疑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是辟邪剑法,只有宁中则毫不意外;证据六:宁中则对令狐冲疼爱有加,视如亲子,但在岳灵珊移情别恋,爱上林平之后,宁中则却压根没有任何举动,这其中有乐见其成,不想让岳灵珊和令狐冲走到一起的嫌疑;

这一切的证据指向一个可能存在的事实:风清扬在察觉受气宗所骗,回到华山后剑气之争已爆发,华山精英弟子损失惨重,于是迁怒于气宗掌门人,而宁中则是气宗掌门的女儿,被他一怒之下掳走,后来有了令狐冲才送她回来。风清扬隐居华山就是为了守护宁中则母子。等到令狐冲长大,有了一定的剑法基础,自然要将自己的剑手本领传授给自己儿子。

笑傲江湖的布局大师不是岳不群,应该是方证大师

笑傲江湖中左冷禅布局多年,结果被岳不群来了一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轻而易举地攫取了胜利果实,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他人作嫁衣。但岳不群最后的下场也是不出意料的,死于仪琳剑下,恶有恶报。但笑傲江湖真正的布局大师,唯一的赢家却是方证大师。

笑傲江湖中的少林地位开始并没有金庸江湖中后来的”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美誉,而是有着”拳出少林,剑归华山“的说法。嵩山之上不只有少林这一门派,还有着嵩山派这一强大的门派。俗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少林自然不愿意看着这样的局面出现。

于是,一本由前朝太监所著的绝世秘籍《葵花宝典》就突然现身江湖,最终出现在南少林红叶禅师的手中。这本秘籍既然引得如此多的武林人争夺,为何华山派的岳肃、蔡子峰却轻而易举地就征得了红叶禅师的同意,获得了观看的资格?既然红叶禅师想要平息由这本书引发的争端,难道就不担心岳蔡二人看了后会泄露出去?

于是岳蔡二人观看了《葵花宝典》回去后,突然就发现自己看的一半出现了问题,二人将各自记下的内容默写出来后却发现前后不一,这也引发了华山派的剑气之争,华山内部出现了分裂。除了红叶禅师的弟子,后来还俗的林远图知道二人有《葵花宝典》外,魔教又是如何得知消息的?作为正道之首的少林、武当,在正邪之争这个大是大非面前,为何却一直置身事外,看着五岳剑派和日月神教打生打死?

令狐冲被岳不群赶出了华山派,方证大师和冲虚道长为何却对令狐冲青眼相加?刘正风只是暗中结交了一个相对无害的魔教右使曲洋,就引得无数正道人士对他大加讨伐,令狐冲和魔教中人牵涉极深,在五霸冈上更是和群魔共饮,江湖传遍。方证却对令狐冲仍然极其赞赏,这极有可能就是方证利用令狐冲来制衡五岳剑派。后来五岳并派岳不群胜出,嵩山派被打残,少林可以说是最大的赢家,身旁少了一个重要的对手。

岳不群惨死,五岳剑派势微,正邪大战的重心势必要转移,少林难免要成为对抗魔教的领头羊,此时令狐冲又成为方证大师用来对抗魔教任我行的棋子。如果仅凭一个退隐几十年不现江湖的风清扬的面子,少林怎么可能拿出镇寺之宝《易筋经》来帮助令狐冲?归根结底只是利用令狐冲来制衡任我行,免得少林成了正邪之争的牺牲品罢了。

少林很有可能就是与朝廷合作来制衡江湖门派,一本《葵花宝典》引得华山内乱,更是引得五岳剑派和日月神教互斗几十年无休止。一失推动引得五岳剑派内斗不已,嵩山派也一蹶不振,轻而易举就达到了两大目的,可谓笑傲江湖最大的赢家。

还有一些细节想起来也令人唏嘘不已,比如笑傲江湖开局时岳不群就派自己的女儿岳灵珊和劳德诺千里迢迢前往福州开酒店,借此结识林平之,这很可能是岳不群从华山派遗留下来的资料中查到了辟辟剑谱的内容,知道这剑谱的威力,早早就开始布局,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岳灵珊就是岳不群的棋子,早就注定了岳灵珊要和林平之走到一起,令狐冲和满腔情意注定要落空,和他的小师妹走不到一起。这也是岳不群很难洗白的原因,毕竟一个漠视亲情的人是很难让人同情的。

《笑傲江湖》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笑傲江湖里细思极恐的细节,我认为有以下几个。

刘正风的参将官职是假的

笑傲江湖有个两个非常自相矛盾的情节,嵩山派在对同是参将的刘正风和吴天德的态度上截然相反,对刘正风,嵩山派在光天化日之下,衡阳闹市下杀其满门;而对吴天德,则是在夜黑风高荒野郊外且冒充魔教的情况下都不敢对其下杀手,怕惹下麻烦。

那使枪汉子不愿戕杀朝廷命官,惹下麻烦。

为何前后反差如此之大,是金庸不慎留下的bug吗?其实不然,真正原因是刘正风参将官位根本就是假的。

首先,对比一下发给刘正风和吴天德的两道圣旨:

那官员展开卷轴,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据湖南省巡抚奏知,衡山县庶民刘正风,急公好义,功在桑梓,弓马娴熟,才堪大用,着实授参将之职,今后报效朝廷,不负朕望,钦此。”

从他怀中一搜,掏了只大信封出来,上面盖有“兵部尚书大堂正印”的朱红大印,写着“告身”两个大字。打开信封,抽了一张厚纸出来,却是兵部尚书的一张委任令,写明委任河北沧州游击吴天德升任福建泉州府参将,克日上任。

圣旨本该是十分严密的,两下对比,可以发现刘正风得到的这道圣旨却是漏洞百出,山寨的不能再山寨,居然出现了多个破绽:一是没有委任令,二是缺少兵部的盖章,三实授参将竟然连上任地点都没有。

其次,再来对比一下鹿鼎记的剧情,笑傲江湖一般默认是明朝中后期,而清承明制,授官的流程顺序变化不大。

他回到伯爵府,跟赵良栋说了。过得数日,兵部果然发下凭状,升赵良栋为总兵,听由都统韦小宝调遣。赵良栋自是感激不尽,心想跟着这位少年上司,不用拍马屁而升官甚快,实是人生第一大乐事。

可以发现,总兵都不够资格让皇帝亲自下令委任,走的是兵部程序,当然,整个金书有两起中级军官是皇帝亲封的,一个是风际中,他是亲自专门联络皇帝的卧底;另一个是周铁鹪和汪铁鹗,这俩的功劳是勇救乾隆的情人和爱女。刘正风花钱捐的参将有何资格让皇帝亲自册封?应当是兵部自己就处理了。

最后,参将是三四品的大官,谁能一下就买到这么大的官?吴天德也是一次只升一级而已。连吴天德尚且知道用朝廷压人,刘正风何等明智,却对这种方法闭口不提。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所谓刘正风买到三品参将根本就是自导自演的,那个宣旨的张大人,随行的兵丁都是是雇来的托,由于请的是群众演员,因此演技不过关,居然敢喝得醉醺醺宣旨,这是大不敬之罪。

至于为什么刘正风把圣旨做得这么山寨,不怕被人看出来呢?原因是刘正风请的都是江湖豪客,不懂朝廷中事,谁看得出来。能看出来的,必然不是一根筋的二百五,谁又会当众指出来,损人不利己得罪刘正风?相反,圣旨山寨一点,万一朝廷追究起来,也容易解释为唱戏。还有,说不定圣旨本身就是一个借口,用圣旨来脱离江湖人的注意,刘正风就能名正言顺地逃得无影无踪了。

大奸似忠向问天

向问天给读者、观众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对任我行忠心耿耿的忠臣,然而纵观原著他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大奸似忠的骑墙派。

向问天在任我行被救出来后,曾表示自己当年远走高飞是在外地牵制东方不败,令其有所忌惮。

向问天道:"属下决不敢对教主有何怨怪之意,只是见情势不对,那东方不败部署周密,发难在即,属下若随侍教主身侧,非先遭了他毒手不可。虽然为本教殉难,份所当为,但属下思前想后,总觉还是先行避开为是。【如教主能洞烛他的奸心,令他逆谋不逞,自是上上大吉,否则属下身在外地,至少也能让他心有所忌,不敢太过放肆】。"

然而这纯粹是场面话,当东方不败掌握大权之后,向问天这个右使很长时间里当得可是很舒服。令狐冲担任恒山掌门一回中,原著中写到:

【近数年来】教中变迁甚大,元老耆宿如向问天一类人或遭排斥,或自行退隐,眼前贾布与上官云是教中极有权势、极有头脸的第一流人物。

注意这个时间“近数年”,这个时间有什么意义呢?很有意义,东方不败近数年间是不管事儿的,把权力都交到了杨莲亭手中。在杨莲亭作为没有功劳纯粹靠东方不败宠爱提拔上来的新人,为了稳固权力大肆排斥旧人,提拔新人,向问天的失势正是发生在这段时间的。

而杨莲亭排挤老人是全方面的,并不是针对任我行的旧部,就连东方不败的铁杆兄弟童百熊都被他给抓了。原文强调时间是近数年,也由此可见,在此之前向问天可是一直稳稳当着那个向右使。

向问天应当是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是准备非常时期去救任我行,他为了引诱江南四友准备的珍贵琴棋书画,用于冒充嵩山派人物的五岳令,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收集到的。向问天如果想去实行救任我行的计划,在这找齐了这些东西之后随时都可以去,他利用令狐冲以比剑的借口算上临时起意,但实际上对他的计划来说,他自己去以这些东西为赌注,说没人能胜他的剑法都是一样的。至于丹青生跟令狐冲一见如故,那纯粹是意外之喜,向问天一开始也不知道令狐冲在酒之一道上颇有学问。

事实上,对于向问天来说在他还是魔教右使,有自己的部署势力的情况下,去营救任我行只会更方便,而营救任我行对于任我行真正忠诚下属来说,根本是缓不得,东方不败只要稍有杀心,就能杀死被关牢的任我行。但向问天的选择却是直到自己被抓,真正走投无路之后,才去把自己这位老上司给请出来。由此推测,若是东方不败没有对他下手的迹象,他怕是也乐得继续当个右使。

向问天吃过人

向问天和令狐冲被围困大战一场后,原本准备当作干粮的马腿在战斗中丢了,于是向问天第一反应就是想去找尸体吃。

向问天伸舌头舐了舐嘴唇,道:“那条马腿不知丢到哪里去了?他妈的,杀了这许多狗崽子,山谷里却一个也不见。”令狐冲见他这份神情,知他是想寻死尸来吃,心下骇然,不敢多说,又即闭眼入睡。第二日早晨,向问天道:“兄弟,这里除了青草苔藓,什么也没有,咱们在这里挨下去,非去找死尸来吃不可,可是昨天跌在这山谷中的,个个又老又韧,我猜你吃起来胃口不会太好。

另外,这里向问天还说,昨天被他杀的尸体个个又老又韧,更进一步让人怀疑他以前是不是吃过类似的。

“欲练此功,必先自宫”是林远图领悟的

方证大师曾经提到葵花宝典三百来年无人练成,而华山派剑气二宗的祖师看了葵花宝典后,也是完全不能理解,看他们的情况更是完全不知道葵花宝典要自宫这么重要的事情。

真实情况很有可能是,在这本葵花宝典上,最初并没有写明要自宫这件事,因为葵花宝典的创始人极有可能对此事深以为耻。为什么敢这么说,便在于从上述剧情和林平之岳不群修炼辟邪一帆风顺的对比,无论是林平之还是岳不群,学武的资质都称不上天才,东方不败、林远图能练成无数人练不成的武功也还罢了,岳不群、林平之也可以那是断无此理。

很可能是原版的葵花宝典只记录了武功,却缺少了“自宫”二字,因此剑气二宗的祖师岳肃和蔡子峰完全看的一头雾水,但资质和修为远过于他们的林远图却领悟了要诀在于“自宫”,并写在了辟邪剑谱上。而岳肃、蔡子峰笔录的残缺版葵花被魔教抢走后,魔教的能人可远比五岳剑派要多,也推测出了必须要“自宫”,把葵花宝典给完善了。

少林三战中岳不群挑战令狐冲无论胜负都是赢

少林三战的最后一战是由岳不群对战令狐冲,此战岳不群无论是胜是败,都是对他有利。赢了声望大涨,令狐冲重归华山派;输了让左冷禅放松警惕,以便在五岳夺魁中翻盘。

当然,有人会说师父输给徒弟不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可是前面冲虚道长都说自己是令狐冲手下败将,这边岳不群输了也没啥,毕竟没人会认为华山派掌门武功比武当派掌门高。

日月神教对任我行大吹实黑

书末任我行膨胀时日月神教人人狂拍任我行的马屁,但显然日月神教这些人也不是出自真心,只不过是在高压下不得已而为之,有一段经典的拍马屁剧情是,日月神教说孔子、关羽、诸葛亮都不及任我行。但仔细看这段日月神教教众分明是在黑任我行。

又有一人道:“古往今来的大英雄、大豪杰、大圣贤中,没一个能及得上圣教主的。孔夫子的武功哪有圣教主高强?关王爷是匹夫之勇,哪有圣教主的智谋?诸葛壳计策虽高,叫他提一把剑来,跟咱们圣教主比比剑法看?”诸教众齐声喝彩,叫道:“孔夫子、关王爷、诸葛亮,谁都比不上我们圣教主!”

跟孔子比武,跟关羽比智,跟诸葛亮比剑,这就是赢了能说明什么啊?就好比你跑步比爱因斯坦快,然后你对外宣称爱因斯坦不如你,别人只会觉得你脑子有问题。

任我行死于关羽索命

任我行暴毙使得一场正派与魔教的大决战戛然而止不免有些索然无味,而任我行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真的是因为耗尽心神?其实不然,任我行最有可能死于关羽的索命。金庸小说的世界观与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一脉相承的,任我行在华山时直言关羽的武功不如他,而演义里的关羽曾经索命吕蒙,想来是听到了任我行的话,然后······

关羽:你说你武功比我好,你下来,我们试试。

任我行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