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孔捷与日军交手3次,一胜两负,为何上级还如此信任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认为日军很好打,孔捷与日军交手3次一胜两负,属于失败。
他们根本不知道,在抗战期间,对日军打赢一仗有多困难。
日军在训练、装备、战术、后勤等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
就火力上,无论新四军还是八路军,根本就无法和鬼子相提并论。
鬼子一个大队1000人,相当于八路军的团。
八路军敌后的团,很多一个团才有1到2门迫击炮,这就算主力了。至于重机枪,几乎没有,就靠轻机枪打天下。
而鬼子一个大队什么火力?
首先,1个大队炮小队装备70毫米步兵炮2门。这种炮可以直瞄可以曲射,也就是说可以作为山炮使用也可以作为迫击炮使用。
其次,1个机枪中队,装备重机枪12挺。看清楚,是12挺重机枪!八路军很多团,全团连12挺轻机枪都凑不全。
最后,4个步兵中队,每个中队装备步枪105支,轻机枪9挺,掷弹筒12具。
这样,一个日军大队共有轻机枪36挺,掷弹筒48具,重机枪12挺,70毫米步兵炮2门。
大家说说看,八路军也好,新四军也罢,要怎么碰?正面几乎打不了,不然就是鸡蛋碰石头。
在和国军的作战中,日军1个大队1000多人,往往都够击退国军的1个杂牌师(一般是三五千人)。
所以,新四军最后有20万规模,8年最大一战车桥战役歼灭了460个日军。
而车桥阵地中心的日军1个小队,竟然还没有全部被歼灭,一部突围逃走。
打鬼子哪里有这么容易的?
萨沙记得有个游击队老兵说实话:我们游击队每干掉1个鬼子,自己就要死四五个。
孔捷与日军交手3次一胜两负,毕竟还赢了一场,这就很难得了。
《亮剑》中孔捷与日军交手3次,一胜两负,为何上级还如此信任他?
晋西北铁三角,要说资历最老,能力最高的绝对是李云龙,要说战绩最好,战略能力最好的绝对是丁伟,然而,下场最好,最受上级信任的却是孔捷。
孔捷在资历和能力上都不如李云龙和丁伟,因此不但有了和日军三次交手,一胜两负的战绩,在解放战争中没有表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更是一个军没能拿下美军一个营,因此被调回军事学院回炉重造。在孔捷的军事生涯中,就一次平安格勒会战中打外围阻击,算是胜了一场。
那么,我们来看看孔捷失败的战绩,哪些是应该的,哪些是不应该的!第一次是被坂田联队吊打,第二次是被山本特工队偷袭,其实这两次李云龙也遭遇了,面对坂田联队的包围,李云龙是出奇制胜,正面突围,一炮打掉坂田的指挥所,但是李云龙的这种打法,是违抗组织命令的,最后也受到了处罚,也就是如果李云龙按照组织上指使的打法,下场和孔捷一样,这是中日双方实力决定的。
在面对山本偷袭的时候,其实李云龙部也没好哪去,虽然给打死了山本二三十人,但是自身损失也不少,尤其是政委还被人打成重伤,而这是在李云龙设暗哨,并且知道华北地区有这样一支队伍,实际上孔捷是给李云龙趟了路。
因此,从这两次失败来看,并不赖孔捷,孔捷只是比较平常心,没能像李云龙一样老师开外挂。
在抗美援朝中,应该是孔捷军事生涯中最暗淡的时候吧,一个军没能打下一个营,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啊,纵横前几天已经分析过了,我军一个军没能打下美军一个营实在是正常现象,在这场战斗中,如果美军进入预先构筑阵地,那就是我军出动一个集团军也打不下来,实际上,我军在攻坚方面的确是差火候,比如在关家垴战斗时,八路军主力一万多人都没能拿下日军五百多人的一个临时拼凑的大队。
关于我军之所以能在解放战争中获得胜利,《亮剑》中的老师长刘伯承总结的很好,我们的胜利并不是完全军事上的胜利,而是政治上的胜利,话说到这了,说明对我军几斤几两还是了解比较透彻的。
上级重用孔捷说明孔捷还是有一些优点的从上面也可以看出,孔捷是一个比较服从上级指挥的人,在孔捷多次出场中都可以看出来,随着我军的正规化对军官的要求也是完全服从上级指挥的人,在整体面前,部分没有任何发言权,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发挥效用的最大化。
另外,虽然对孔捷的胜利的战绩没有什么过多的表现,但是从新二团的发展来看,孔捷混得还行,尤其是在平安格勒会战的时候,那小神气,“全面进入防御”,身板不硬,不可能站溜直。
综合来说,孔捷是一个比较容易支配的人,这样的人都受上级欢迎,向李云龙这样不从上级指令安排的,即使有再大的能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受上级待见。
当然,即使上级在看好孔捷,孔捷也得有一定水准,所谓“烂泥扶不上墙”,孔捷要是一坨烂泥,估计也不可能混到最后。
《亮剑》中孔捷与日军交手3次,一胜两负,为何上级还如此信任他?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亮剑》作为一部优秀的抗战剧,从2005年上映就掀起了一波波热潮,直到今天仍然经久不衰。
在《亮剑》中,最引人瞩目的除了李云龙和楚云飞这对冤家,就属“晋西北铁三角”组合了。
在晋西北,李云龙的独立团,丁伟的新一团以及孔捷的新二团,驻地摆成一个品字形,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铁三角。按照丁伟的说法,“三个团配合得当,可抵十万雄兵”!
在铁三角之中,相比于李云龙和丁伟,孔捷的戏份相对较少,被公认为是“铁三角”中综合素质最差的一个。在电视剧《亮剑》中,孔捷和日军交手三次,两负一胜,“一胜”还是靠李云龙的策略才成功的。
看起来孔捷综合实力确实不行,但是为什么上级还这么信任他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孔捷并不弱
电视剧《亮剑》中,由于李云龙、、赵刚、楚云飞等占据了太多的戏份,所以留给丁伟和孔捷的戏份并不多,尤其是孔捷。只在李云龙对阵坂田联队前由张大彪讲述孔捷败给坂田联队的事情,这是孔捷的第一次败仗。
第二次是孔捷出场时,正赶上山本特工队偷袭大夏湾的八路军总部,结果撞上刚换防到杨村的独立团,结果独立团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过山本特工队偷袭八路军总部的计划也宣被迫流产。
杨村阻击战之后,孔捷被撤职,独立团被整顿。在李云龙的请求下,孔捷作为独立团副团长,参与了李家坡攻坚战,全歼山崎大队,这是孔捷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但是,这绝对不是孔捷抗战的全部!
根据电视剧《亮剑》的背景交代,苍云岭阻击战是1940年,小说中说李家坡之战的时间是1942年,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前后持续了14年,全面抗战也有8年时间,孔捷不可能只和鬼子打了3次。
所以,孔捷的工作被严重忽略了。
作为李云龙的老乡,孔捷和李云龙一样,也是战火中摸爬滚打冒着枪林弹雨走过来的,也是条铁骨铮铮的汉子,这样的人,不会比李云龙差到哪里去。
1942年,岗村宁次就任侵华日军司令官,上任后,岗村宁次就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武装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包括李云龙独立团在内的武装都遭到了伤亡过半的惨重伤亡。
此时的孔捷在李家坡攻坚战中负伤,伤愈后就任386旅新二团团长。在岗村宁次大扫荡中,新二团和独立团一样,也遭受到惨重伤亡。全团只剩下300多人,干部只剩下一个副连长,这一点在旅部参谋和旅长的对话中有体现。
事实上,在面对日军扫荡时,铁三角之后丁伟的新一团损失最小,依靠李云龙攒下的家当,新一团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一举突出重围。
这可以看做是孔捷的第三败。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多时间,新二团就再次形成了战斗力,在协助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战斗中,孔捷在团部运筹帷幄,此时的孔捷手下已经有了三个营,加上骑兵连特务连,已然是一个拥有战斗力的部队。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捷的组织能力是相当优秀的!
在抗战中,这样的军事干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上级没有理由不重视!
2、孔捷的失败情有可原
孔捷给人的感觉比较弱,并不是孔捷真的弱,而是李云龙和丁伟表现得太突出了。按照上级的说法,丁伟的部队那是两头冒尖,打仗和抢夺战利品一样不差!而李云龙部队则是嗷嗷叫,所以才显得孔捷的部队太多乖巧。
关于孔捷的带兵思维,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曾有提及,对于晋西北铁三角,静夜史认为李云龙、丁伟和孔捷带兵思路各有千秋,总结起来就是:
丁伟以“智”带兵,比如在阻击日军增援平安县城时,丁伟炸掉了防区内所有桥梁,有效迟滞日军还减少了伤亡;
李云龙以“势”带兵,比如在第一集苍云岭阻击战中,李云龙提着到站在阵地前给全团动员,一句“狭路相逢勇者胜”就将整个新一团的怒火点燃了,然后全团一拥而上,打得日军节节败退;
孔捷则是以“情”带兵,比如李云龙总结杨村阻击战失败的教训时,孔捷一句“你可以恶心我,可你不能恶心我这些兵”!从独立团临走前,战士们还在团队围着孔捷不让走,这充分说明孔捷是个讲“情”的人,而且是一个以“情”带兵的人。在枪林弹雨中的战场环境中,这些“情”显得尤为可贵!
所以不是孔捷太弱,而是另外两个表现得过强!按照赵刚的说法:“孔捷可能会带出一个模范团,但可能带不出一支嗷嗷叫的队伍,”但是静夜史认为相比于程瞎子等人,孔捷的能力是优异的!
赵刚曾对冯楠说:“独立团没有政委可以,但是如果没有李云龙,可能连一个月也生存不下去”!这是对李云龙的褒奖,相应的也是对孔捷的肯定,因为当时的晋西北,不仅有李云龙,还有孔捷,不仅有独立团,还有新二团!
另外,针对孔捷的失败,静夜史认为也不全是指挥的问题,比如第一次遭遇坂田联队,孔捷负伤,政委牺牲,这说明坂田联队本身战斗力就异常强悍。楚云飞的副官方立功也说,坂田联队曾打垮过中央军两个师,并造成358团一小时伤亡近300人的惨重代价,这说明坂田联队异常强悍,孔捷的失败并不算太过分!
另外,在反扫荡中失败,是因为大家都失败了,新二团的伤亡也在所难免!
所以,不能仅仅以几次失败就否定孔捷的能力和作用。相反,正是因为孔捷和如此强悍的对手交过手,在心里才憋着一股劲,这是孔捷越打越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亮剑》中孔捷与日军交手3次,一胜两负,为何上级还如此信任他?
诚邀,如题。孔捷屡战屡败,却还能如此受上级重视窃以为理由有两个。
晋西北铁三角
首先,会做人《亮剑》小说和电视剧情节略有不同,小说里完整交代的孔捷李云龙丁伟的结局。书中写道,孔捷文革期间任东北边防某军军长,远离是非之地,他的命运是三人最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会做事,会因地制宜,李云龙因为调拨部队镇压红卫兵被小人所害,丁伟为老上司仗义执言最后下落不明,二人虽说正义,却也有点“不自量力”。只有孔捷看清楚了,那个年代连129师老师长都做不了什么,自己出手,没有作用反而自身难保,留的有用之躯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会做人的人,才会受到领导的喜爱。
老好人孔捷
其次,打仗胜败本就是难免的孙子有言:“胜败乃兵家常事”,的确,与李云龙的独立团相比,孔捷的新二团要平凡得多,战绩也不咋地,书中描述的胜仗只有两个,一个是李云龙打平安时挡住了水泉方面的联队,另一个嘛,就是从黑云寨手上抢回晋绥军物资了,然而这只是书中描写的,也许书中之外孔捷还打了很多胜仗呢?再说说孔捷的败绩,一个是败给坂田联队,这个坂田联队可是打垮了中央军两个师,孔捷输给这样的部队,不丢人;另一个山本特种部队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孔捷就是野战军,对付这些训练有素的特种兵就像是人打蚊子,蚊子小人拍不到,也能从人身上吸点血来。所以孔捷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