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电影《芳华》中,文工团政委对何小萍高原装病罢演一事的处理有何看法?
政委处理的还是比较委婉。发现装病后先是让军医和女队长保密,封锁消息,否则大家都知道的话何小萍就属于逃兵得公开处理了。政委没有用直接指责来处理,也是对何小萍的间接保护,知道何小萍心已经不在这里了,那就变相的把她调走。军队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何小萍属于变相抗命,按军规可直接严肃处理的。但政委用精神激励化解了更严重的对抗,如果直接处理会让何小萍更加难堪。何小萍当年是年轻气盛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大局观,支持政委的处理方式。
你对电影《芳华》中,文工团政委对何小萍高原装病罢演一事的处理有何看法?
在影片那个年代,我认为这个政委是个高水平难得的好政委。小萍装病不愿意当替补,如果政委水平低,完全可以给予在他权限内的纪律惩处,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从政委知道此事事出有因,透过现象看本质。救场如救火,为了保障慰问演出,政委不亏是出色的政治工作者!演出任务完成后将小萍调入野战医院,假设此事换成我,我也是求之不得,拿现在的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话说回来在当时那个情况下政委给小萍记个处分甚至让你立马复原转业离开部队都是个碎碎的事,如果再给你穿个小鞋离队档案再黑上一笔那就更麻烦了。小萍在装病罢演能遇上这个好政委也是她的福。我为芳华这部影片中政委点赞!
你对电影《芳华》中,文工团政委对何小萍高原装病罢演一事的处理有何看法?
老炮儿冯大牙的电影每部不漏,踏进院线享受了《芳华》,片中南疆冲突战尽管上演了没几分钟,但却拍得壮怀激烈、回肠荡气,深受我等军迷的欢迎。
片中政委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文工团遭解散,聚餐时酒后的豪言壮语,而是在高原慰问骑兵团时明知何小萍装病,却鼓动其上场救急时的情景。
作为特长生特招到部队文工团,却完全得不到上台表演的机会,以至于最后调岗沦为后勤,操起了为团员熨服装的活,包括刘峰被诬陷而被破调离,对何小萍的打击都非常大。
当主角卓玛排练时受伤,终于有了让其上场演出的机会,处处受排挤对于文工团早已绝望的何小萍就假装生病,也不愿参与演出。
当军医识破何小萍装病,政委却告诉医生要保密,同时对何小萍一顿吹捧,说其生病坚持演出,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不愧是政委,专门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感动得何小萍眼含泪光,就非常投入地参演了,救了文工团的急,同时也解了政委的难,保证了高原慰问部队演出的成功。
小说中,骑兵团即将撤编,骑兵们想到京城闹事,所以文工团不单单是走过场的慰问演出,同时还承担着政治任务,倘若演出搞砸了,政委的乌纱帽都不一定保得住。
何小萍卖力的表演,终于救场成功,文工团圆满地完成了演出任务,然后政委就将何小萍一脚踹了,将其踢出文工团,下放到炮火纷飞的前线当一名战地护士,何小萍的精神再度受到创伤,后来就精神失常了。
片中的政委套路极深,极富领导的才能,颇具艺术地利用何小萍救了场、解了围,再利用完了之后,就迅速将其调离文工团,转到野战部队医院战地护士岗位,等于是硬生生地折了何小萍的艺术翅膀。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特此声明。
你对电影《芳华》中,文工团政委对何小萍高原装病罢演一事的处理有何看法?
冯小刚最近两部作品《芳华》和《我不是秦香莲》,都是现实主义作品,很有批判性,很难得。芳华里面的人情冷暖,平静剧团里的人心险恶,有意无意的攻击中伤,仗义执言反被孤立嘲讽,英雄末路的现实写照,越正直越不合群,因为真实所以凛冽……
谢晋的《芙蓉镇》张艺谋的《活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姜文的《鬼子来了》都是现实主义作品,很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