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突发的天启大爆炸,到底是怎么回事?
突发于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5月30日上午9点的神秘大爆炸,既是一场造成了严重破坏的灾难,还是一个离奇而未解的巨大历史谜团。
文献记载,当日上午,天气晴好,光照很强,忽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恍如山崩地裂,原来晴朗的天空上顿时变得彤云密布,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间,一朵蘑菇云冲天“盛放” ,人畜、树木、砖瓦、土石随之冲天而起,随后又纷纷落下。这场由人体、牲畜、建筑残骸、泥土组成的怪“雨”连绵不绝,足足下了两个时辰。原先在石驸马大街的一尊重达5000斤的石狮子,居然被狂风裹挟上天,最后竟飞落到了10里之外的顺城门下。一根巨大的圆木,从京师被席卷升空,最后飞到了近400里的河北蓟县。这场天降巨灾,将方圆13公里范围内的一切建筑夷为平地,东至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大街“尽为齑粉”。事后统计,这场神秘而离奇的惊天大爆炸,炸毁房舍数万间,民众死伤2万余人。尤以疑似爆炸中心的王恭厂一带最为惨烈,那里残垣断壁,死尸狼藉,恶臭熏天,让人心胆欲碎、触目惊心。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诡异场景是:所有遇难者,不论男女老幼,灾变过后其尸骸或僵卧街头或挂在树上,尽皆赤身裸体,一丝不挂。
这一诡奇现象是古今中外灾变中绝无仅有的情况。这些死者的衣物以及随身物品去哪儿了?事后人们在西山找寻到了随狂风飘来的大批衣服,都挂在树梢上。在昌平的演武场上 ,器皿、衣物、首饰、各种生活用品成堆从天而降。
有人说这次大爆炸是地震造成的,但又解释不了尸体为何“尽皆裸体”、“褫夺衣帽”? 再说,即便是发生了地震,也不会瞬间就使万里晴空变得昏暗如夜,更不会有那一声能让地动山摇的震天巨响。
这次巨大的灾难会不会是军队“火药库”被不慎引爆?也不是。古代的黑火药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威力与破坏力。明代的史料中明确记载了大爆炸“不焚寸木 ”、“无大火焚烧之迹”。而且,明天启年间,王恭厂一带是军队的粮草仓库, 明军根本没有在此囤放大批火药。
明天启王恭厂大爆炸已经超出了常理常规,还远远不能用地球上已知的自然现象与人为因素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印度马亨佐·达罗史前古城大爆炸、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一样,都成了没有答案的千古之谜、抑或是万古之谜了。
【插图源于网络】
明朝突发的天启大爆炸,到底是怎么回事?
天启大爆炸又称王恭厂大爆炸,是天启六年(1626 年)明朝首都北京发生的一场神秘的大爆炸事件。
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左右,京城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城东北方渐至城西南角,同时有一特大火球在空中滚动。巨响声中,天空丝状、潮状的无色乱云横飞,有大而黑的蘑菇、“灵芝状云”像柱子那样直竖于城西南角。刹那间天昏地暗,尘土、火光飞集,天崩地陷,万室平沉。东自阜城门,北到刑部街,长1500~2000米,宽6500米范围内木材、石块、人体、禽尸像雨点那样从天空中降下。数万间屋、2万多人都被炸成粉状,瓦砾腾空而下,衣物远飞至昌平,死者皆裸体。正在紫禁城内施工的匠师们,从高大脚手架上被震了下来,2000人跌成“肉袋”。御史何迁枢、潘云翼在乾清宫被震死,住在城西南的何家、潘家全被埋在土中。
据《天变邸抄》记载,大爆炸猛发之时,明熹宗朱由校正在乾清宫用早膳,突然大殿震动,皇帝扔下饭碗,起身直奔交泰殿。速度之快,惊慌的内侍们一时未来得及跟上,只有一个贴身侍卫扶着他。但行到建极殿时,行至建极殿旁,有木槛、鸳瓦自空中坠下,天启帝的贴身侍卫脑顶被砸裂,一命呜呼。天启帝喘息未定一人跑入交泰殿,躲到大殿的一张桌子下。同时,乾清宫大殿严重损坏,一派狼藉,御座御案都翻倒在地。侍奉皇帝进早膳的太监皆殉难,无人存活。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在宫中被砸死。皇宫当时处在爆炸区边缘。
根据过后御史王业浩的奏疏说:“臣等于辰刻入署办事,忽闻震响一声,如天折地裂,须臾,尘土火木四面飞集,房屋梁椽瓦窗壁如落叶纷飘。臣等俱昏晕,不知所出。幸班皂多人拼命扶行,及至天井,见火焰烟云烛天,四边颓垣裂屋之声不绝。又觅马出衙门,首见妇女稚儿泣于街,则知屋碎坏不胜计也。震压冲击,蹂踏死者,不可胜计也。比策马行不数步,又见万众狂奔,家家闭户,则因象房倾倒,群象惊,狂逸出,不可控制也。臣等急策蹇骑至朝房,惊魂甫定。”
西城御史李灿然后来统计报告了事故损失:“塌房一万九百三十余间,压死男妇五百三十七名口。”
除了中心灾区之外,其他地方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巨响传遍了整个北京城,南自河西务,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都受到影响。
为什么引起的大爆炸?
由于历史上科学调查和记载不够全面,一般认为,这应当是一次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是火药库出现的爆炸。京师火药库爆炸,实际上当时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事。万历二十一年、万历三十三年、崇祯二年、三年、七年京师都有火药库爆炸。崇祯十一年四月、六月、八月,新火药局和安民厂(王恭厂爆炸之后搬了家,叫安民厂)分别又引起了爆炸。事件发生的地点在京城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它位于大约今西城区新文化街以南、象来街以北、闹市口南街以东、民族宫南街以西的永宁胡同与光彩胡同一带。这个火药库颇具规模,其编制有:掌厂太监一员,贴厂、佥书十余员,辖匠头六十名,小匠若干名。王恭厂火药库日产火药约两吨,常贮备量约为一千吨。
其产生的冲击波之强,说明该厂在制作或贮藏炸药中出现了事故,从而引起了炸药库的整体爆炸。
明朝突发的天启大爆炸,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可能是龙卷风: 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许,当时晴空如洗。五月正值夏天,据资料,北京夏日平均气温是为25.8℃,1942年6月15日曾经出现42.6℃的高温。从文献记载看,天启六年夏天尚没有下雨。初夏五月,夜冷昼热,气温日较差大,清晨气温低,当太阳升起来后,地面开始升温,形成上冷下暖的大气层结不稳定机制,一经触发,易形成对流天气。“天色皎洁”,并不说明大气层结处于稳定状态,这一点,气象学上有明确的理论,所以不能因为天气晴就否认发生对流天气的可能。忽然,在京城东北方向传来声音。
“声音如吼”4字,即解释了声音听起来像什么,又解释了声音大的不得了。这个“吼”字,确实用的很妙,我们想象一下,实在找不出另一个更合适的象声词代替。对于这个移动的声音,王补等学者认为属于“地声”。但是,笔者在前文曾提到,龙卷风发生时会发出极大的啸叫声,像飞机起飞时的巨响,和灾变描述比较,两者确实很像。这个灾变系统是移动的。从“渐至”一词大致可以判断出系统的移速类似于直升飞机的速度,这与龙卷风移动速度平均15m/s、最快的可达70m/s的特点也是一致的。据地震理论:地震引起的地裂的速度达到4000m/s。这次灾变长度仅几里,几秒之内即可完成,如果是地震,不会出现像“渐至”这样相比起来慢吞吞的移速。伴随着声音到来的是“灰气涌起,屋宇动荡”。这说明上升气流强大,非一般大风,且一般大风很难会使“屋宇动荡”。资料显示,地震和风没有必然的联系。唐山大地震幸存者事后叙述:(地声)好似刮风,但树梢和菜叶都不动。而这个房屋持续“动荡”、灰气“涌起”,是伴随着声音到来一起发生的,并一起向西南王恭厂方向移动,到王恭厂之后才传出巨响的。
因此,该现象和地震现象是不同的。灾变系统从京城东北呼啸着移到京城西南,不久从京城西南传来一声巨响,如此的巧合使我们不得不将它们联系起来。“须臾”就是不久或过了一会的意思,之后在京城西南传出了一声“大震”,这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即龙卷风移动的过程。一声“大震”及伴随着的“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和巨大的伤亡现象,又加上王恭厂制造火药的特殊性,让很多人相信这是王恭厂黑火药“大爆炸”。引用较多的当属明沈国元《两朝丛信录》所载吴二所言“但见飚风一道,内有火光,致使满厂药罐烧发”([2],7页)。资料记载,王恭厂只是一个总人数七八十人的兵工厂,负责制造盔甲、铳炮、弓矢、火药之类,不单纯制造火药。“同作三十余人”如何造出能产生出据推算有上百万斤级火药爆炸能量的火药来?如果真存在过那么一次爆炸,如此近的距离,别说百万斤级,就是百十斤恐怕吴二也早已尸骨无存。所谓“飚风”,是迅疾、从下而上的风。这个词倒是为我们从龙卷风的角度解释此次灾难提供了线索。
明朝突发的天启大爆炸,到底是怎么回事?
根据官方史书《明史》记载,“天启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灾,地中霹雳声不绝,火药自焚,烟尘蔽空,自昼晦冥,凡四五里”。可见,明史认为这是明朝储存火药的王恭厂爆炸所致,是人祸而非天灾。我们认同明史的说法。
这场爆炸确实灾难深重,有不计其数的人员伤亡、树木倒伏甚至连根拔起、建筑物损坏等等,连明皇宫都受到了波及。有一些史书甚至记载,在大爆炸后,大量的衣物甚至“飞”到了郊区,有很多遇难人的遗体“一丝不挂”。因此有人提出,这个灾害很奇特,不是爆炸所为,是“地震”“陨石”“龙卷风”“台风”所为。其实仔细思考,这几种说法都站不住脚。
第一,地震和陨石说。我国历朝历代都非常关注地质和天象,明朝时已设置“钦天监”,对于任何大规模的地震、陨石都应当有记载。很显然,天启大爆炸时没有任何陨石和地震的记载,地震陨石说完全可以否定。
第二,龙卷风说。龙卷风是最为强烈的强对流天气,一般在强雷雨中发生。天启大爆炸发生当天,史书记载“天晴”,没有龙卷风发生的条件,这是第一;第二,龙卷风也不会造成火灾、爆炸,因此龙卷风说也可以完全否定。
第三,台风说。北京地处中纬度,台风影响非常罕见,1949年以来的70年只有一个台风经过北京市区(1972年rita),而且它经过时已经是热带低压,威力大减,只能带来一些普通大风,和暴雨。而天启大爆炸发生在5月,且当时天晴,不可能有台风。
天启大爆炸发生时的巨响、浓烟等等,以及发生的地点(火药仓库),已经确证它是一场人为火药爆炸事故。至于为什么影响这么大,可能是叠加了相关次生灾害。一是在火药爆炸后,连带发生了粉尘爆炸,激发了尘卷风,从而成倍扩大爆炸威力;二是当时北京人口极端密集,且分区不像当代这么科学,从而间接扩大了爆炸影响力;三是不少野史夸大灾情,从而让这个爆炸在心理上更具神秘色彩。
明朝突发的天启大爆炸,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外星人入侵,还是天降大灾?是火药厂爆炸还是陨石撞地球?敬请走进本期老麦说说,哈哈,咱们今天说的是天启年间的那次谜一般的王恭厂大爆炸。
1625年,那是一个夏天,天启皇帝朱由校打完家具正在美滋滋的欣赏他的成果,对自己巧夺天工的木匠手艺不禁赞不绝口,突然一声奇特的嘶吼声从城东南方向传来,然后是一声巨响,伴随着空中出现一个巨大火球,来回滚动,然后京城王恭厂附近升腾起巨大的蘑菇云,一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朱皇帝不禁大惊失色,拔腿就跑,身边的小太监由于反应慢了一拍,直接被飞来的乱石瓦砾当场砸死。
朱皇帝的逃跑,并没有带来异象的停止,爆炸声过后,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无数的人畜、树木、砖石瓦块被狂风卷入空中,然后随着飓风又骤然落下,数万间房屋倒塌,正在进行紫禁城改造的2000多工匠,被狂风卷起脚手架,顿失性命。据事后统计,这场灾难导致两万余人丧生,灾后现场惨不忍睹,让人不禁心惊胆战。
而这次爆炸案,除了来的迅猛,也发展的诡异,据说这次事件中遇难的人都是全身赤裸,衣不遮体。几个个案也带有诡异色彩,京城一个正在营业的学堂,32名师生随着爆炸案凭空消失;宣府总兵一行7人,也神秘消失;最为奇怪的是,现场的一处新婚的娇子中,娇子踪迹不见,轿中女子却安好,只是——身上的衣服不见了踪影。还有很多的人事后,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了别人的家中。还有一个现象也颇诡异,就是爆炸案后人们在西山、丰润等地发现了许多红细丝衣、树上也挂满成堆的衣服。
爆炸案发生后,整个大明王朝人心惶惶,民间纷纷说着这事天谴,是对大明王朝朱氏家族的惩罚,后来为稳定民心,朱由校不得不大赦天下。
这就是整个爆炸案的过程简要了,接下来我们分析的是这场爆炸案的原因,直至今日,民间有着诸多的说法,我们一一来看看吧。
1、王恭厂火药爆炸:这个原因多见于正史的记载,主要是基于当时王恭厂是大明王朝的火药研发基地,但是如果你细细分析下来,就会觉得不大可能,因为从爆炸的威力以及爆炸时的种种怪异现象来看,依大明王朝当时的技术水平,还远没有制造出具有如此威力的武器,而且同时伴随的飓风、空中火球等都与火药爆炸现象不符。
2、外星人入侵地球。好吧,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空中火球,这些现象像极了我们现在所看的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片,而且根据记录,瞬移(很多人在爆炸中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了别人家中)、衣服全都化为虚无等症状也貌似符合外星人入侵的特征,但是为什么在整个爆炸后,没有任何实质性动作?这就颇有些玩味了——难道外星人只是想吓唬吓唬地球人?还有一个疑点就是,如果是外星人入侵的话,为什么没有任何关于外形战舰的任何记载?
3、陨石撞地球。从爆炸案的描述上来看,天降火球,蘑菇云,同时伴有飓风等等现象,貌似与陨石撞击地球的现象描述相吻合,陨石撞击后带来的巨大的天气变化以及地壳变化,瞬间改变了爆炸源附近的气场,所以很多人的衣服被化为虚无,几万人因此丧生。但是,为什么撞击后,人们会在西山等地发现成堆的衣服,这个就不会是陨石撞击带来的了。
于是,分析完上述原因会发现,貌似每一个都有合理性,而每一个都有不能解释的现象,而真正的原因,或许只有天知晓吧。
说明:本文原创老麦,图片来源于网络,首发悟空问答,转载请联系老麦。敬请关注:老麦说说,与老麦一起去探寻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明朝突发的天启大爆炸,到底是怎么回事?
明朝天启年发生的大爆炸,在军工厂那里,离奇爆炸伤害,衣物挂树远,人身还裸体。整个京城闻到声音,声从空中先来,天外郧石借助火药库房燃气爆炸,也有库存炸药压力太大,粉些物易起火,把两千米左右毁为平地,成了离奇的案,让世上后人评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