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松为何冤杀家妓玉兰?

先说结论,玉兰死得不冤枉,武松也没有冤杀她。退一步来说,即便玉兰有冤,罪不至死,但是当时的武松也不会饶她一命。

金圣叹在点评水浒时,对武松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天人武松”。另外,他还说武松具备了其他好汉所有的特点,比如鲁智深的阔达、阮小七的迅捷、柴进的善良、杨志的正气、吴用的机智、李逵的光明磊落、花荣的高雅、卢俊义的义薄云天等等。

除此之外,金圣叹还认为,武松具有林冲之毒。

说武松毒,可能就是武松血溅鸳鸯楼时杀了很多人。鸳鸯楼在张都监的家里,张都监和张团练、蒋门神蛇鼠一窝,坑害武松,武松差点被他们害死。后来武松大闹飞云浦,干掉了四人后,又偷偷溜到张都监家,杀了他蒋门神、张团练以及张都监全家十五口人。

这其中,就包括了玉兰、夫人、仆人丫环等无辜的人。

可是,堂堂打虎英雄武松,被金圣叹视为天人的武松,怎么会杀掉玉兰等人呢?这不是滥杀无辜?武松当时是什么心态呢?

首先,玉兰并非无辜者

玉兰是张都监的养娘,注意,这个养娘不是养着的娘或者干娘的是,而是丫环女使。古代丫环地位很低,主人完全可以掌控她的婚嫁之事。此前,张都监就让玉兰唱曲儿,来为他和武松的饭局助兴。

张都监叫唤一个心爱的养娘,叫做玉兰,出来唱曲……张都监指着玉兰对武松道:“此女颇有些聪明伶俐,善知音律,极能针指。如你不嫌低微,数日之间,择了良时,将来与你做个妻室。”——《水浒传》

可以看出,玉兰就是张都监家的仆人加艺人。

另外,“心爱的”一词,似乎暗示,玉兰并不一般,在丫环中她地位应该很高,所以不但有名字,而且能来斟酒、唱曲儿。否则,若是把一般的丫环许配给武松,那岂不是拿武松当一般人了?从后面的情节来看,喊人来抓贼,陷害武松的人,也正是玉兰。

只见那个唱的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道:“一个贼奔入后花园里去了!”武松听得这话,提着梢棒,大踏步,直赶入花园里去寻时,一周遭不见。复翻身却奔出来,不提防黑影里撇出一条板凳,把武松一跤绊翻。

武松才跑到玉兰指的后花园里,那里立马就有七八人绊倒武松,而且随即“把武松一条麻索绑了”。效率之高,令人咋舌。你说这不是安排好的是什么?

这些足以说明:玉兰,是张都监的心腹人,她跟张都监是一条船上的。

而且细读原著可以发现,自始至终,都没有“玉兰是被张都监逼着陷害武松”“玉兰是无心的”“玉兰不知情”之类的话。这也能说明,她不是无辜的,她就是和张都监一起的。

总而言之,玉兰不是无辜者,也不能因为被张都监许配给武松,就说她是武松的未婚妻,她其实就是助纣为虐的人。

这些事,武松也很清楚,所以后来他杀玉兰时,是直接“向着心窝里搠”的,可见就是要杀死她,根本不留任何机会给她。

其次,就算玉兰是无辜的,武松也不会放过她

如果玉兰是无辜者,武松会不会杀了她呢?答案是肯定的。

武松杀玉兰,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当时的情况所逼。武松大闹飞云浦后,犹豫半晌,当他下定决心杀入张都监家时,就想好了一切。为此,他找了两把刀,算好了时间,还计划好了杀人后要带着银子跑路。

当时武松立于桥上,寻思了半晌,踌躇起来,怨恨冲天:“不杀得张都监,如何出得这口恨气!”

寻思了半晌,显然武松是考虑好了才回来复仇。

可在鸳鸯楼上杀了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后,张夫人上了楼,所以他杀了张夫人。而后玉兰和两个小丫环也上楼,武松又杀了他们。武松为何这么做,一来是心冷了,彻底变了;二来就是考虑后面要跑路,所以不能留下活口。

当武松从飞云浦返回鸳鸯楼时,他就彻底黑化了。

武松道:“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提了刀,下楼来……走出中堂,把闩闩拴了前门,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了在房里。——《水浒传》

看到了吧?杀完玉兰后,武松关起来门来,四处找人杀。为何?就是因彻底黑化了,就要杀光人,这样才能避免自己逃跑时,被人报官抓住。

武松这么做对不对?从今天的角度来说,不对,属于滥杀。但是,从古人的角度来看,没问题,斩草除根很正常,何况当时武松就是要复仇,不可能冷静分析每个人的对错,是否该死。而且这一回开篇,作者就说“神明照察,难除奸狡之心。国法昭彰,莫绝凶顽之辈。”

很多读者不会站在武松角度看问题,只会用今天的角度去批判古人,动不动来一句“武松不是执法者”“就算玉兰有罪,也不该武松来杀”等,实在是无聊了点。

《水浒传》中武松为何冤杀家妓玉兰?

《水浒传》的原著中,武松和玉兰并没有电视剧中展现出来的缠绵感情,因为现代人对于爱情特别看重,《水浒传》的电视剧中,对武松和玉兰的“爱情故事”作了大量的扩充和演绎,以致于使得观众有所误解,觉得武松和玉兰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纠葛,其实不然。

纵观《水浒传》的原著,中秋节时,玉兰出场当着武松的面,唱了一曲苏学士的《水调歌头》,和武松只是一面之缘。虽然是张都监亲口许诺配给武松,并且说是“数日之间,择了良时,就给他做个妻室”,但谈不上有浓厚感情。

而且,武松酒醉后,正待脱衣去睡,后堂中一片喧哗,说是有贼,武松自恃勇力过人,心想,张都监如此抬爱我,如何能不去见义勇为,抵挡和捉拿贼人?当他走过去时,正是这个玉兰诓他:“有一个贼,跑后花园去了。”结果,武松大踏步闯入后花园时,就中了埋伏,有人撇出一条板凳,将武松绊倒了,然后七八个军汉给武松来个了五花八绑。

所以武松心中,肯定把玉兰认定为和张都监同流合污,陷害他的一党。至于玉兰身处丫环地位,此事由不得她做主,武松这样粗疏卤莽的汉子,却不计较了。要说武松后来杀张都监满门,也是有些过分的,像什么后槽喂马的,两个女使丫环,都统统杀了,这些都是和张都监关系不是太重要的人,尚且杀死,当然拿捉武松的亲随家人和张都监的夫人,以及有陷害他重大嫌疑的玉兰,都给杀死了。而且,武松还又寻了两三个妇女(大概是张府上的婆子亲戚之类),也都搠死在地下。

这其实反映了武松过于心狠手辣的一面。但是,古代的道德观念和今人有所不同,古人习惯了株连,在封建社会,往往是一人犯事,全家抄斩,一门良贱,玉石俱焚。所以古人觉得武松杀了张都监满门老小,并不什么太大的过恶。更不必说杀了玉兰这个有帮凶嫌疑的女人,电视剧上,把武松杀玉兰演绎得百般纠结,十分不忍,其实是非常失当的。演绎得越多,越对武松的形象损害大。如果武松是个不懂感情的粗疏汉子倒也罢了,为什么他知道了玉兰对自己的深情,还要杀玉兰,那就更可恶了。

《水浒传》中武松为何冤杀家妓玉兰?

题主可能是中了电视剧的毒了,告诉你,并非冤杀,玉兰本就该死。

原著就是这样交行的,张都监中秋夜请武松喝酒,结果武松喝高了回房休息。不多时,听到外面有人叫道:有贼。武松想报答张都监的知遇这恩,就提起梢棒出门捉贼。正好遇到玉兰便问话,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道:一个贼奔入后花园去了!结果武松赶去后花园什么也没看见,又往回来,结果被人绊倒捉了!

当然有人为玉兰辩解,说她身不由己,只能听命于张都监。这么说也没错,但不管怎么说,她死得并不冤。

《水浒传》中武松为何冤杀家妓玉兰?

武松冤杀玉兰的说法是不成立的,是玉兰不仁在前才有武松不义在后,我们阅读《水浒传》一定要充分了解事件的整个过程才能做出公正的评价和判断。我们下面就梳理一下整个玉兰之死的前因后果,拔丝抽茧,拨开迷雾,看看披着软弱无辜外衣的玉兰究竟是个什么货色?看看武松杀她究竟冤不冤?

话说武松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为兄长武大郎报仇雪恨之后主动投案自首,官府从轻发落被刺配孟州牢营。一路之上发生的故事在此略过,到达牢营之后受到了小官营金眼彪施恩的礼遇和厚待。原来施恩听闻武松是大名鼎鼎的打虎英雄于是萌生了请武松出头替自己夺回被蒋门神霸占的快活林酒店。

武松听完蒋门神的所作所为知道这家伙不是好东西必须给以严惩于是爽快地答应了施恩的请求。在快活林武松醉打蒋门神,逼着蒋门神当众给施恩赔礼道歉并限期离开孟州永不得再回来。

蒋门神表面上答应了离开孟州但实际上这家伙怀恨在心根本就没有离开,而是找到了自己的背后靠山孟州治安队长张团练商议对策,张团练又找到孟州兵马督监张督监,三个人沆瀣一气一拍即合,策划了一场陷害武松的阴谋。张团练和张督监之所以痛快地答应帮蒋门神的忙,毫无疑问快活林酒店的利益他们仨人人有份,武松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自然要想办法报复。

张督监出面邀请武松到张府担任护卫职务,武松很高兴地答应了。张督监表面上很看重武松却暗地里紧锣密鼓筹划实施陷害武松的阴谋。而张督监的义女玉兰成为实施陷害武松计划的重要棋子。

中秋佳节,张督监请武松在鸳鸯楼参加家宴,在酒席宴前张督监表示要将温柔貌美的义女玉兰嫁给武松为妻,武松这么谨慎的人竟然没有发觉这是个阴谋。张督监之所以搬出玉兰来做幌子实质上就是为了打消武松的戒备心理,武松果然中计了,他根本就没想到看似人畜无害的玉兰其实在陷害自己的阴谋中扮演了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

酒宴散去,武松心情高兴练了一趟拳准备就寝的时候一张大网悄悄向他张开。一声抓贼让武松睡意全无,他在张府的职责就是看家护院,抓贼是武松的分内事。因此他提了一个木棒就冲了出去。他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玉兰。

武松问贼在哪里?玉兰将手一指,这一指就把武松指进了大牢里。张督监诬陷武松偷盗行刺将其送到衙门里投入死囚牢。要不是施恩花巨资上下打点武松恐怕早就被张督监一伙害死在牢里了。

武松最终被刺配恩州,张督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买通两个解差又派了蒋门神的两个徒弟半路劫杀,与两个解差前后呼应,武松在重刑重枷之下势必没有任何反抗能力。都安排妥当,张督监三人在鸳鸯楼开怀畅饮,坐等武松被干掉的好消息。

张督监等显然是太低估了武松的本事,就在飞云浦武松不但没被四个杀手干掉反而四个杀手被武松反杀,不但如此武松还从杀手口中知道了自己蒙冤的全部真相。武松怒火冲天即可返回头来突袭鸳鸯楼,将鸳鸯楼变成了杀人的战场。

武松不但杀死了张督监、张团练和蒋门神三个幕后黑手,而且对玉兰也没客气,因为武松清楚玉兰跟张督监等是一条贼船上的,她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要不是被玉兰的表象所迷惑武松或许不会这么轻易被抓。武松一怒之下一刀搠进了玉兰的胸口当场毙命。

结语:玉兰之死没有什么好可怜的,她只是为自己的不仁付出应有的代价罢了!

《水浒传》中武松为何冤杀家妓玉兰?

玉兰是“罪有应得”,武松杀她是为了报诬陷之仇,根本谈不上“冤杀”

武松被张都监一伙陷害,发配恩州!张都监没有就此放过武松,而是命令杀手在飞云浦结果了武松性命,结果被武松反杀。

随后,武松一不作、二不休,连夜潜回孟州张都监府上,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以及全府上下,全部杀得干干净净。曾经答应过嫁给武松的玉兰,也被武松一刀搠倒结果了性命!

一、玉兰是陷害武松的帮凶

张都监为了夺回快活林,必须先要将武松干掉。他假意笼络武松,不仅给武松做衣服,还请武松吃酒,在吃酒时,专门把玉兰叫出来唱曲助兴。

随后,张都监就要把玉兰嫁给武松,武松当然开心了。自己一个被发配到孟州的囚犯,被当地驻军一把手如此看重,并且将要过上幸福的生活,能不高兴吗?

可当天晚上,府里突然喧哗起来,说是有贼进了府中。武松一出门就碰到了玉兰,玉兰说贼在后花园。结果武松一进后花园就中了埋伏。

府里那么多护院的都没看到贼,黑灯瞎火的,玉兰咋就看到了?武松一出门就碰到了玉兰,咋就这么巧?以武松的江湖经验,稍微一想就清楚了怎么一回事,自己被这个女人骗了!

正因为玉兰直接参与了陷害武松,才导致他被再次发配,他在孟州的好日子结束了,被发配到更偏远的恩州,他能不恨玉兰吗?

二、玉兰的身份决定了武松不可能放过她

按照书中的说法,玉兰是张都监府上的“养娘”。“养娘”其实就是府上养的歌女、艺人之类。但玉兰与张都监的关系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玉兰能够参与张都监的计划,证明她是个有心计、有想法的女人。他明知道这是诬陷,可她还是做了,她到底图什么?当然是想找张都监要个名份啊!

很显然,玉兰早就是张都监的女人了,但张都监始终没有给她名份。没有名份就没有地位,始终是府里面的“下人”。

“下人”的身份跟物品没有什么区别,是可以送来送去的,张都监可能把她送给武松,也能送给蒋门神,甚至是送给知府,命运是何等的悲惨啊!所以玉兰做梦都想着要个名份!张都监是孟州排得上号的“大户”人家,就算做个妾也行啊!我们甚至可以推断,张都监指使玉兰陷害武松,一定是给了她承诺。

既然玉兰是张都监的女人,武松动手也就没有什么心理障碍了!

三、武松下手为什么这么狠毒

血溅鸳鸯楼,是武松杀得最狠的一段情节。他一人一刀,将全府上下杀得干干净净,武松为何下手如此狠毒?

首先,武松这样的好汉,是最受不得冤枉、最受不得诬陷的,他被人陷害当成盗贼,这口气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不把罪魁祸首干掉,武松出不了这口气。

再者,武松都被发配到恩州了,张都监居然还不愿意放过他,居然安排了杀手要结果他的性命,这是斩草除根、不给武松一点活路啊!

更重要的是,武松来到孟州结识了施恩后,帮他夺回了快活林,虽然是囚犯,小日子却过得甚是逍遥,张都监都终结了这一切。

最让武松无法忍受的是,张都监要将玉兰许配给他,武松信以为真,幻想着从此过上幸福安定、有家有口的生活,没想到这一切都是骗局。

梦想破灭,很容易让人走极端。

结语:被人欺骗、被人陷害的滋味并不好受,武松终于爆发了!

但就玉兰这个角色来讲,其实也是个可怜的女人。她被卖身到张都监府上,并被他霸占,甚至有可能被张都监的老婆打骂、欺压。

最后又因为参与陷害武松丢了性命!命贱如草、身似浮萍,可怜,可悲,可叹!

《水浒传》中武松为何冤杀家妓玉兰?

武松把玉兰当成,红颜知己,无话不谈,无话不说,掏心掏肺。甚是喜欢!而玉兰却参予了,陷害武松。虽然身不由已,被逼无奈!却让武松看错了人,伤透了心。失望之余,杀死玉兰,情非得已!武松差点被张都监,玉兰陷害而死。最关键一点,是武松也经知道了,玉兰是张都监的家妓,张都监已经玩过的女人,已经不清白了,不纯洁了。让武松深感失望,厌恶,深恶痛疾。武松杀玉兰是必然。最终,玉兰被武松所杀,死得并不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