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号的战斗力怎么样?

谢谢邀请!

清末中国海军的“定远”级铁甲舰,按照建造当时的情况来说,在同时代的世界各国铁甲舰中属于战斗力非常优秀的一型,设计方案刚刚完成时,时任北洋炮船督操刘步蟾经过评审,曾评价道:“该船果能重心算准、如单配制,炮台上复设法添盖,已尽一时铁甲船之胜,与各国中号铁甲船纵横,可以操券以待矣。”

(建成后停泊在伏尔铿公司码头的“定远”)

具体到战斗力这个问题,当时的军舰战斗力所集中体现的就是火炮、鱼雷等兵器的威力。

“定远”舰的战斗武器,根据设计,分为远、中、近三个层次。

(“定远”舰主炮侧视图及主炮火力射界示意图。制图:顾伟欣)

用于远射程的,是该舰的主炮,即德国克虏伯公司专门定制的4门305毫米口径短管克虏伯炮,订造当时是亚洲国家海军中口径最大的舰炮,至今也仍然保持着中国海军舰炮最大口径的记录。这种火炮的有效射程7800米,主要使用弹头重量292公斤的开花弹或325公斤的穿甲弹,其穿甲威力据说可以在3000米距离击穿305毫米厚的装甲。是“定远”舰最具威力的主要武器,设计时用于专门PK铁甲舰,当时被认为威力不弱于“英弗莱息白”装备的16英寸口径前膛炮。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4门巨炮安装的形式比较特别,布置在军舰中部的斜连炮台上,4门炮射界很大,可以同时朝向军舰的前后左右方向射击。

中射程上,“定远”的主要武器是安装在军舰首尾的2门150毫米口径35倍径克虏伯炮,有效射程11000米,使用弹头重量51公斤的开花弹或穿甲弹,设计用于专门对付敌方的巡洋舰。

在近程,“定远”舰安装有8门37毫米口径哈乞开司五管机关炮(后又添加2门57毫米口径哈乞开司炮、2门47毫米口径马克沁·诺登飞机关炮、2门53毫米口径格鲁森炮、1门47毫米口径五管哈乞开司炮,另有作为备用火力的4门75毫米口径克虏伯舢板炮),专门用于攻击逼近的敌方鱼雷艇。另外“定远”舰自身安装有撞角,以及3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可以在近战时攻击敌方。

为了配合夜战所需,根据刘步蟾的要求,“定远”舰安装了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探照灯,“定远”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安装探照灯的铁甲舰。

综上可以看到,“定远”的武备配置完整,火力覆盖范围全面,且主炮威力大,在当时是颇具战斗力的一型铁甲舰。需要说明的是,“定远”舰从德国建造完成回国时,曾被记载有2艘搭载在军舰上的鱼雷艇,即“定远一号”“定远二号”。但实际上这两艘鱼雷艇不是“定远”舰的常备武器,只是在购买“定远”舰时搭车购买,花费藏在“定远”的报销项下一起报销,“定远”回国时刚好装在“定远”上一起运输回国,等到回国之后就拆运下船,编入旅顺鱼雷营,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到“定远”舰上。

下面简略地对“定远”号铁甲舰的技术状况做个说明。

“定远”号铁甲舰是1881年1月8日北洋海防委托中国驻德公使馆经手,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其假想敌是日本海军的“扶桑”级铁甲舰。按照当时通行的铁甲舰分类标准(5000吨以上为一级,之下为二级),“定远”属于铁甲舰家族中规模最大的一级铁甲舰。虽然因为受中国港口水深条件的限制,这艘军舰从选型时,北洋大臣李鸿章即制定了吃水不可深过6米的设计要求,以至于“定远”的排水量实际只有7000余吨,在欧洲列强动辄万吨级的铁甲舰群里,只是个小兄弟,但是在当时的亚洲则是绝对的王者。

(北洋海军时代的“定远”舰)

“定远”舰的设计由鲁道夫·哈克领导的伏尔铿船厂设计部承担,以德国海军当时最新型的铁甲舰“萨克森”为原型进行修改调整,中间参考了英国当时最新型的铁甲舰“英弗莱息白”的主炮布局方案,也由此被参加军舰设计、监造工作的中国驻德使馆参战徐建寅评价为是“去二者之弊,取二者之长”。

主要参数

排水量:7335吨

主尺度:全长94.5米、水线长91米、最大宽18.3米、吃水6.05米、舱深7.4米

动 力:2座三缸三胀复合式蒸汽机、8座火管燃煤锅炉

功 率:6000马力

航 速:14.5节(航试速度),13节(常行速度)

武 备:305毫米口径25倍径克虏伯后膛炮4门(两两分装在两座炮台上),150毫米口径35倍径克虏伯后膛炮2门(军舰首尾),75毫米口径克虏伯舢板炮4门,57毫米口径哈乞开司炮2门,53毫米格鲁森炮2门,47毫米口径马克沁·诺登飞炮2门,47毫米口径哈乞开司五管机关炮1门,37毫米口径哈乞开司五管机关炮8门,14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3具(甲午战争时状态)

装 甲:铁甲堡装甲厚305至355毫米,装甲甲板厚76毫米

定远号的战斗力怎么样?

不沉的战舰还是被日本人打沉了:萨沙带你看北洋水师定远舰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三百八十四期】(历史系列第142讲)

  日本海军著名的段子是:日军旗舰“松岛号”上一个身负重伤的三等水兵三浦虎次郎,临死前抱着炮弹流着泪嚷道“定远为什么击不沉啊……”。战后,三浦虎次郎的“英勇事迹”被日本编成军歌,名叫《勇敢的水兵》。

  萨沙也是北洋水师历史的爱好者(不敢说研究者)。上个月去威海旅游,游览了著名的刘公岛和定远铁甲舰很有感触。不觉联想起今天的辽宁号。听萨沙说一说吧。

  

  定远号和镇远号是北洋水师的2艘主力舰,也是整个亚洲绝无仅有的大型铁甲舰(日本在1877年购买的扶桑号才是亚洲第一艘铁甲舰,排水量只有3000多吨)。

  什么是铁甲舰?就是战列舰或者说重型巡洋舰的前身。

  在19世纪中后期来说,铁甲舰是欧美列强的主要作战力量,是一支世界级海军必不可少的装备。

  

  了不起的大清政府,早在1975年就下令装备铁甲舰,讨论购买铁甲舰就更早了。

  甚至著名的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去世时,还念念不忘购买铁甲舰,留下无论如何也要买的遗言(怎么似曾相识?)。

  除了少数有识之士对铁甲舰有较深的认识以外,其他大部分人基本是跟风。

  这就像今天装备航母一样,很多人绝对有了航母的海军就是世界第一流海军了。

  至少满清从皇族到老百姓都支持铁甲舰,对于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是好事。他可以顺理成章的花费巨资购买巨舰,扩充自己半私有部队的北洋水师了。

  客观来说,造价140万两白银的定远号,性价比非常高,并不算贵。

  这艘7000吨级的铁甲舰,是德国海军建军思想的一个杰作。

  

  最初李鸿章自然是想在世界海军第一强国英国,购买铁甲舰。

  英国人店大欺客,将土耳其等国因故不要的二三流铁甲舰转卖给中国。

  这些铁甲舰便宜是便宜,性能太差,设计上还有严重缺陷。

  李鸿章又不傻(其实他很傻),不会连续被英国人骗(之前已经上当买过几艘垃圾船)。

  于是,李鸿章将眼光转向另一个对华军售大国:德国。

  德国在欧洲属于后起之秀,普鲁士击败奥地利、法国建立国家至今,也还没有多少年。

  就海军上,德国并不强大,造舰业也是起步不久,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工厂。

  如出售定远舰的伏尔铿造船厂,在欧洲属于二流工厂,1851年刚刚成立。

  就欧洲海军战略上,德国很不利。它处于腹背受敌,被封锁的情况。

  就实力来说,德国海军无论如何加速建设,也不可能压垮英法俄三国。

  即便是和英国单挑,德国也没有什么把握获胜。

  鉴于这种严酷的情况,德国海军确定了造舰的基本战略:防御力优先。

  

  舰长刘步蟾

  没学打人,先学挨打。

  既然敌人数量远远多于我们,我又被压缩在狭小的海域无发高速机动,那么必须建立防御力超强的军舰。

  这样一来,我首先保证我的军舰不会被击沉,然后发挥火炮和训练的优势,争取超水平发挥。积累小胜为大胜,最终就有可能获得制海权。

  对于德国来说,这也是唯一可行的战略。

  反应在定远号上,就是该舰的防御能力非常惊人。

  定远号的装甲重量,高达1500吨。换句话说,定远号装甲的重量,比参加海战的超勇撞击巡洋舰还要重(1300吨)。

  大家说,这夸张不夸张。

  

  定远号的装甲最大厚度高达355毫米,水线以上全部是德国的优质钢板制成。

  0.355米,也就是和瘦小女士的厚度一样。

  装甲和人一样厚,这是什么概念!

  定远号的弹药库、动力舱、主炮,全部在厚重装甲的保护下!

  在当年的亚洲来说,根本没有一种炮,能够击穿定远号的主要装甲。

  在黄海海战中,定远号被日军中大口径炮弹击中高达160发。全舰多次燃起大火,火炮和设备有一定损伤,官兵伤亡也不轻,可就是打不沉。

  此战后,定远号还是自己航行回到港口的。

  如果不是满清海军修理能力太烂,定远号还是完全可以紧急修理后,继续出海和敌人决战的。

  德国人对定远号也是肯定的。德国始终坚持该舰的设计思路,一直到二战也没有改变。

  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北洋水师被没有先进铁甲舰的联合舰队打挂后,各国不但没有停止装备铁甲舰,反而加速了建造。

  

  当然,光靠防御而不强调进攻,肯定是死路一条。

  即便是钢铁侠,被人24小时按着打,迟早也打残了。

  定远号装甲厚归厚,并不是无敌的。

  作为早期铁甲舰,定远号没有考虑到水下防止鱼雷的问题(当时鱼雷还是新事物),水下没有安装装甲。

  同时,定远号的火炮大部分没有防护装置。

  以305毫米主炮为例,炮塔装甲厚达305毫米,顶部没有防御能力,仅有一层25毫米厚度薄钢板。

  150毫米火炮的炮塔防御能力更弱,至于大量的机关炮是露天放置的。

  换句话说,即便定远号不会被击沉,把火炮都打掉了,你也就是活靶子。

  

  强调防御的同时,德国人特别强调火炮的强大。

  定远号的主炮威力强大,至少在制造的10年内,绝对是世界第一流。

  它有2个主炮炮塔,分别配备双联装克虏伯1880式305毫米重炮,一共4门。

  火炮极为沉重,单炮就重达32吨。

  火炮有效射程7800米,炮弹分为实心弹和开花弹,重量为二三百公斤,威力惊人。

  这种火炮在当年绝对是巨炮,可以击沉所有同级别铁甲舰。

  

  黄海海战中,305毫米巨炮击中日本比睿号。比睿号因为失控,冒险从定远号附近穿越,在很近距离被305毫米巨炮击中。炮弹在后樯中爆炸,破坏下甲板,引起大火。自三宅大军医以下官兵“十数人被击成碎粉而死”。“海军大尉高岛万太郎、海军少尉田中行尚,同小川水路及士卒三十二人负伤”。比睿号几乎失去战斗力。

  “定远”舰射出的1颗305毫米口径炮弹命中了“西京丸”,炮弹从“西京丸”的舰尾附近射入,穿过甲板下舷侧的舱室,在军官餐厅和机械室之间爆炸,导致军官餐厅以及附近数间舱室的采光天窗、舱口盖全部被毁,机械室里的气压表、航海表等仪器仪表也遭到极大破坏,更为严重的是,连接水下舵叶和甲板上操舵室内液压舵轮的蒸汽管路被打断,8柄液压舵轮失去了作用。

  

  只是,除了很近距离的这2炮以外,定远号再也没有305毫米主炮击中敌人的记录。

  该炮在黄海海战中已经过时,最大的问题是射速慢。

  该炮依靠人力和蒸汽动力辅助转动,理论射速每分钟3发,实际上绝对不可能。

  因为火炮过重,转动速度极慢,炮的瞄准速度非常慢。实战中,往往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才能打一发。这种火炮弹药只有每门50发,理论上10几分钟就可以打光。

  黄海海战打了几个小时,直到海战结束之前,主炮才没有炮弹,可见射速之慢。

  这种巨炮不适合对付中小型军舰(尤其是航速很高的军舰),适合对付同样行动缓慢的巨型铁甲舰。

  客观来说,这也不是定远号自己的问题。

  日本包括松岛号在内的多艘日本军舰,也装备320毫米重炮。实战中,这些重炮比定远号的主炮还烂,命中率基本是0,射速非常慢(30分钟1到2发)。

  其实,定远号的主炮在建造之时,已经使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

  在定远号之前,300毫米以上大口径主炮通常是炮不动,整个炮塔移动。

  大家想想看,整个炮塔有多种。这样的设计让射速更慢,几乎就不可用。

  

  除了重炮以外,定远号首尾各有1门150毫米克虏伯火炮,同样是1888型号。

  这种火炮有效射程11000米,比305毫米火炮远得多。炮弹重50公斤,威力相对较弱,但仍然有很大的破坏力

  该火炮采用老式的架退技术。也就是火炮开炮以后,连同炮架一起后座,然后缓慢的还原到炮击位置。整炮重量高达10吨,实际射速很慢,每分钟不超过1发。

  即便如此,150毫米副炮也远远强于305毫米主炮。它的重量较轻、容易瞄准、射速较快,实战中更容易击中敌舰。

  

  305毫米主炮貌似很牛,但击不中敌舰不就等于0吗?

  定远号区区2门150毫米火炮,在黄海海战中有不少出色的表演。它先是击中日军旗舰松岛号,将第7号炮位掀掉,炸死了4名炮兵。

  随后,该炮又击中日军老式军舰赤城号,当场击毙舰长阪元八郎。

  日本战史中这么写道:安装在飞桥右翼的1门4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机关炮的炮盾被击穿,1号机关炮炮手一等水兵宫本丈太郎、2号机关炮炮手三等水兵椋木繁治当场死亡,正在飞桥上设法指挥自己的军舰摆脱追击的“赤城”舰舰长阪元八郎太,头部被弹片击碎,身躯随着炮弹爆炸形成的冲击波丢到了海中。

  定远号又1发150毫米炮弹,打穿了最弱的西京丸号。

  日本战史又写道:炮弹从“西京丸”的舰尾附近射入,穿过甲板下舷侧的舱室,在军官餐厅和机械室之间爆炸,这导致军官餐厅以及附近数间舱室的采光天窗、舱口盖全部被毁,机械室里的气压表、航海表等仪器仪表也遭到极大破坏。更为严重的是,连接水下舵叶和甲板上操舵室内液压舵轮的蒸汽管路被打断,8柄液压舵轮失去了作用。

  遗憾的是,该炮的战绩就仅此而已。

  

  150毫米火炮,恰恰是北洋水师的弱点。

  就像上面说的那样:以7000多吨的定远号来说,竟然只有2门150毫米火炮。

  而日军4000多吨桥立号、吉野号各有10门以上,甚至比较烂的2000多吨老军舰比睿号都有8门。

  更要命的是的是,日本的火炮是最先进的管退式火炮,射速高达每分钟10发左右,是北洋水师3倍有余。

  射速具有极大劣势加上敌炮的数量又多了几倍,最终就是北洋水师在中距离炮战中吃了大亏。

  定远号、镇远号这2艘铁甲舰确实是打不沉,却也逐步失去作战能力。

  

  定远号还有4门75毫米火炮。

  这种火炮口径太小,对于大中型军舰其实没什么用,打打小型炮舰还凑合。

  

  定远号也没有正规部署这种炮,只是作为掩护登陆部队的野炮。在海战中,定远号自然也可以将炮放在甲板上开炮,以增强火力。只是,该炮就没有任何装甲防护,敌人机枪也可以将它们打掉,几乎没有生存能力。

  

  

  另外就是57、47毫米口径火炮4门,都是对付迫近的小型舰艇,如炮艇之内。

  这4门火炮射程4000多米,射速很高(每分钟高达20发)。

  日本战史写到被机关炮扫射的情况:比睿号陷入一片硝烟中。各炮位的水兵抱头鼠窜,纷纷寻找遮蔽所躲避,露天甲板上被打得碎片四溅纷飞。

  可惜弹药威力有限,只能在近距离击穿100毫米左右装甲板,对敌方主力舰无效。

  

  37毫米机关炮8门,这就是对付鱼雷艇和其他小艇的的。

  它的射速更高(每分钟60发),但威力小,只能200米距离只能击穿24毫米钢板,射程也只有2000米。

  

  军舰还配有3具鱼雷发射器。这玩意的意义不大,因为铁甲舰不可能随便进入几百米内和敌人交火,当年鱼雷射程只有几百米,所以根本用不上。

  

  装备舰载鱼雷艇2艘,分名为“定一”“定二”。排水量16吨,艇长19.5米,110匹马力,航速15节,装备1门37毫米机关炮。

  鱼雷艇,倒是有一定作用。

  当年军舰都没有做防鱼雷设计,中了鱼雷就挂。

  鱼雷艇不值几个钱,突袭中万一击中就赚了;就算没击中,不过损失一艘小艇而已。

  16吨的鱼雷艇不能驶到远洋,必须放在庞大的定远舰上。

  

  有意思的是,定远号还有旧式军舰的撞角,估计是受利萨海战的启发。

  大家看到这种撞角非常锐利,一旦撞到可能会对敌舰造成严重损伤。

  只是,前提是你能撞到敌舰。

  在现代海战中,军舰普遍航速超过10节,甚至15节。

  这么高的航速,除非一方操作军舰出现重大失误,不然是极难撞到对方的。

  这个撞角压根没用。

  

  定远号差的,就是航速了,只有14节。

  一艘军舰综合性能是固定的,突出一些性能,必须要放弃另外一些。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最终放弃的就是航速。

  定远号的航速较慢,日本联合舰队航速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是处于不败之地的。

  为什么?就算打不赢,联合舰队大不了开溜就是了,北洋水师是追不上的。以大家都知道的吉野号为例,它的航速高达23节。

  14节对23节什么概念?等于是别人跑的,比你快一倍呢。

  在黄海海战中,日军舰队凭借航速的优势,轻松获得了战术上的主动权。

  邓世昌的致远号,曾经试图撞沉吉野号。想法很勇敢,但不具备可行性。

  致远号航速18节,吉野号23节,前者根本就追不上,也就谈不上撞击。

  

  7000多吨的定远号很庞大,有官兵329人。

  传承欧洲海军的特点,军舰尾部是军官们宽阔的生活区。

  

  其中舰长刘步蟾一个人就有办公室、卧室、浴室、个人会客室等等,装饰相当豪华。其他军官按照职务不同也有自己的办公室和舱室。大副、轮机长、水手长等高级军官为1人独住,其他军官多为几人合住。

  

  军官们有专门的餐厅、娱乐室,设有各种美食、酒水和钢琴之类。

  水兵们则惨得多。

  他们没有自己的卧室,只能用吊床睡在自己的战斗岗位附近。不睡觉的时候,水兵们还要将吊床收起来,以节省空间。

  

  大家觉得水兵待遇差吗?其实他们的薪饷很高,一等水兵每月有10两白银,是普通陆军士兵的一倍。同时只要出海,水兵一律有很高的津贴。可以说,定远号的水兵是清军收入最高的。

  有意思的是,定远号将供奉上帝像的神龛换成了关公,这是中国的战神。

  

  黄海海战爆发之时,定远号已经服役14年的军舰。

  这么多年来,该舰基本没有经过升级过,这是很反常的现象。

  当年,海军技术每隔五六年就有很大进步,各国海军都在不断打升级,不惜花费巨资。

  以日军为例,花费了数百万两白银,升级了新式中口径速射火炮。

  此次大战中,定远号的防御力是可靠的,火力却明显不如人,被压制的很惨。

  双方300毫米大口径火炮,实际都没有发挥太大作用。

  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150毫米火炮。

  

  定远号的150毫米无论射速、数量,还有炮弹的威力都无法和日军相比。在整个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100毫米以上火炮发射了2000多发。日本人发射了多少炮弹?4万多发!也就是说,日军发射的100毫米以上炮弹是北洋水师的20倍之多,这怎么不能不赢呢?

  客观来说,定远号官兵还是不错的,无论训练和战斗意志都很强。无奈装备和战术不是敌人对手,最终惨败。

  定远副管驾英人泰莱说:众士兵均狞厉振奋,毫无恐惧之态。当予巡视时,一兵负重伤,同侣嘱其入内修养;及予重至此炮座,见彼虽已残废,仍裹创工作如常。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表现尤为出色,作战果敢,指挥灵活。行船时刻变换,敌炮不能取准。

  

  可以这么说,黄海海战时期,定远号已经过时,不是日本人的对手了。

  只是因德国人牛叉的制造工艺,突出了太空堡垒一般的铁甲防御力,才让定远号没沉而已。

  联合舰队的松岛、桥立、严岛号三艘主力舰,综合战斗力已经和定远号相当,只是略逊一点而已。

  但日军4000吨以上排水量的军舰有一堆,北洋水师只有定远和镇远。恶虎斗不过群狼,战败也就是必然的。

  实际上,即便北洋水师打赢了也没有用。

  日本已从英国订购了2艘远远强于定远号的新式铁甲舰,一时没有运到而已。

  更有甚者,在战争期间,日本又最佳订购了3艘更先进更强大的铁甲舰,没有多久也会服役。

  相比14年内没有买1艘新军舰,基本维护资金都年年拖欠的北洋水师,萨沙要问你拿什么和日本去拼?迟早还是完蛋。

  

  更可悲的是,以保存实力为理由,让定远号困守刘公岛。自然, 大战后的北洋水师实力已经大不如日军。只是已经被人搞成这样,横竖是死,还不如冲出拼了。拼一个够本,拼两个有赚。把日军打惨了,说不定能起到一些作用。

  结果呢?海战中被击中上百发,都没有沉没的定远号,只是龟缩在海港中等死。被日本鱼雷艇打成重伤后搁浅,巨舰只能作为固定炮台使用。

  随后日军占领炮台,使用重炮轰击港口,定远号也就只能自毁,舰长刘步蟾自杀。

  定远号就这样窝窝囊囊的完了。

  

  客观来说,定远号在服役的头10年,是同类军舰中顶尖的,也是亚洲最强的。在黄海海战中,定远号包括全舰官兵也算拼尽全力,发挥了军舰最大的威力。只是,任何一场战争均是体系之间的碾压,绝非某种武器的单挑。

  就算把定远号换成大和舰,日本和满清之间的战争,最终也肯定是满清战败。

  再好的武器,也要人来用。

定远号的战斗力怎么样?

定远舰很尴尬啊,它存在的时期是铁甲舰变革最快的时期,无论是海战战术还是建造技术还是武器装备,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定远舰失败是早晚的事,不过定远舰和舰上官兵已经做的很好了

定远号的战斗力怎么样?

管他战斗力怎么样

网上吹嘘的德意志制造也好,德国人严谨的性格啥啥啥的

但是我要说,用德意志制造的

清朝输了甲午海战,丧权辱国自己也没了

德国自己更是输了一战!差点也没了

后来秃子的德械师更是被打出了翔,早早退出抗日战场,更是沾了霉运最后被赶到了岛上

德国的盟友一个被绞死,一个被种了蘑菇,自己更是被反推了老家输了二战!

细数一下,用德械的哪个落了好?[捂脸]

定远号的战斗力怎么样?

造的时候还行,可惜处于一个科技树飞速生长的年代

定远号的战斗力怎么样?

其实也没啥,毕竟沙特军队开着F15和美国M1A2坦克打不过穿拖鞋的胡图部落,满清的北洋海军开着战列舰打不过鬼子的巡洋舰也很正常,对于废物来说,拿AK47打不过拿菜刀的,也很合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