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陆小曼写给徐志摩的挽联?

谢邀!徐志摩与陆小曼,一个是风流才子,一个是红粉佳人,才子配佳人,成就了民国时期的一段佳话。“多情自古伤离别"。徐志摩因飞机失事去世后,陆小曼写的挽联很能代表她对爱人的哀思与深情。在此引用,观者自感。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多奚论,欲死未能因老母。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怎么理解陆小曼写给徐志摩的挽联?

要想理解陆小曼写给徐志摩的挽联,有书君觉得有必要先简单分享一下徐陆二人的爱情故事,才能更好的体会挽联中字里行间的意义。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为它粉身碎骨,有人却理性处之、顺其自然,陆小曼该是后者。

在徐志摩和陆小曼这段感情中,陆小曼起初是为爱疯狂的人,对王賡无情,对徐志摩痴迷,对自己不疼惜才成就了她要的爱情。然而,她始终是一个半途而废的人。

和王賡在一起时选择徐志摩,和徐志摩在一起时选择翁瑞午。所以,有书君觉得陆小曼是真的爱过徐志摩,但是还不足够爱。可以说是她更爱自己多一点,她的一生都为自己而活。

其实,这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个人而言,陆小曼是成功的,因为她活的够自我够洒脱,甚至让有书君有些羡慕之感。然而,从王賡、徐志摩的角度去分析,她就是自私的,她活得太自我,为对方考虑太少,才造成两次婚姻都很失败。

婚姻是自己的,就如同自己的生命和呼吸一样,别人无从参与,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幸福的婚姻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婚姻却有各自的不幸。

(引用)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这是陆小曼写给徐志摩挽联的上半部分,有书君从字面理解为:你走后,我很是思念。本想着为你殉葬,可是家里还有老母,还有我的责任。

看到这句不免有些讽刺,徐志摩在世时为了提供她败家的用度四处奔波,她没好好珍惜过。直到此时,才悔恨自己的过错,此时才懂得了为他着想,但是都晚了。同时,这也能解释陆小曼以后的生活状态:徐志摩去世后闭门谢客。

(引用)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这是陆小曼给徐志摩挽联的下半部分,有书君从中这样理解:与你离别的愁思谁能懂我,可惜我一身病也活不久了。但是在死前,我想为你做些事情,那就是把你(徐志摩)的书稿编出来发表,以宽慰你。

陆小曼这挽联写的情真意切,字里行间都描述着对徐志摩百般思念和深爱,以及心中的愧疚之感。你或许会说,有书君不是说她不够爱吗?怎么这里用“深爱”二字描述。没错,陆小曼不够爱徐志摩多体现于她在婚姻中的表现,但是在这挽联中有书君体会到了有那么一瞬间陆小曼是够爱徐志摩的。

爱情是什么吗?好像就是那么一瞬间确定的事。然而,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爱情,从疯狂到平淡让陆小曼感觉自己忘记了还深爱着徐志摩。陆小曼也曾说,她和翁瑞午之间有感情,没爱情。那她的爱情是谁, 自然是徐志摩。

陆小曼履行了挽联中的承诺,她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于是,关于徐志摩的《眉轩琐语》、《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志摩全集》等书出版了。

可叹,徐志摩负了张幼仪,去追林徽因,林徽因追不到,邂逅了陆小曼。徐陆二人因爱情结识,也因爱情走散。张幼仪最爱徐志摩,徐志摩爱谁呢,林徽因还是陆小曼,他自己也分不清。他这样的爱,让身为妻子的陆小曼很没有安全感。那陆小曼她又最爱谁呢,也许如看客般爱自己多一点吧。

罢了,国民的才子才女们让看客们看不清。既然看不清,就干脆不看。那看什么呢?那就多看看他们的作品吧,或许能从中找到想要的答案。有书君又回味下挽联的内容,不仅感叹: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感情终究也逃不开时间的掠夺。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怎么理解陆小曼写给徐志摩的挽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忍不住骂一句:真不要脸!!!

秀恩爱也得有个上限。

实际上,徐志摩为什么会死?

就是因为陆小曼和按摩师翁瑞午搞在一起,传的天下皆知。

徐志摩忍不住,去质问陆小曼。谁知道陆小曼不但不澄清自己,还说“你能去找林徽因,我就能找别的男人”。

徐志摩忍不住骂了一句,正在抽大烟的陆小曼立即将烟枪砸过去。

徐志摩躲闪的时候,摔碎了眼镜。

心灰意冷之下,徐志摩乘坐飞机找朋友和林徽因诉苦,当天飞机失事死在徐州。

搞笑的是,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名正言顺的和翁瑞午来往,但又爱慕徐志摩遗孀的名声,只同居不结婚。

其实,翁瑞午也没有办法和她结婚,因为翁瑞午是有老婆孩子的人。

后来徐志摩的朋友胡适看不下去,说陆小曼只要和翁瑞午分开,胡适可以承担她未来的一切生活费用。

但陆小曼就是不同意,真是离不开男人啊。

这事本来并没有可靠证据,知道文革时期,对陆小曼进行审查。

陆小曼自己写到:我29岁时志摩飞机遇害,我就一直生病。到1938年35岁时与翁瑞午同居。翁瑞午在1955年犯了错误,生严重的肺病,一直到现在还是要吐血,医药费是很高的,还多了一个小孩子的开支。我又时常多病,所以我们的经济一直困难。翁瑞午虽有女儿给他一点钱,也不是经常的。我在1956年之前一直没有出去做过事情,在家看书,也不出门,直到进了文史馆。

这种女人,放在明清早就浸猪笼了。

怎么理解陆小曼写给徐志摩的挽联?

陆小曼给徐志摩写的挽联,上联是:“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

下联是:“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意思是:我们在一起生活得多少事情,如今都一定前噩梦,五年时光的欢乐悲哀,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转眼间便天人永别。我本想为你殉葬,但是家里还有老母。”;“我心里有千言万语,无处诉说的怨,使我一身病患,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了,但是我想在死前把你的书稿编出来发表,以宽慰你的在天之灵”。

从挽联的意思可以看出,陆小曼是深爱着徐志摩的,自古才子佳人都是多情的人,他们二人更是经过了许多感情折磨的经历与挫折---陆小曼顶着社会的压力与王庚离婚,并打掉了王庚的孩子,付出了终生不孕的代价。

他们,才最后在一起,所以徐志摩死了,陆小曼不可能不伤心悲痛。

可是,她对徐志摩的感情虽然情真意切,但是在生存与欲望面前,还是人性的弱点战胜了一切。

于是,就发生了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与翁端午,不堪回首的,醉生梦死的一段生活经历。也是她人生中最大的败笔!

怎么理解陆小曼写给徐志摩的挽联?

心理咨询师看陆小曼挽联:陆小曼爱自己,比爱徐志摩多。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这是陆小曼写给徐志摩挽联的上半部分,从字面理解就是说:“我本想为你殉葬,但是家里还有老母。”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这是陆小曼给徐志摩挽联的下半部分,意思就更简单了:“我一身病,活不久了,但死前我想把你(徐志摩)的书稿编出来发表,以宽慰你”。

以心理咨询师的眼光看过去,陆小曼这段话里,满含夫君逝去后的悲恸,但更多的还是落在自己身上。从这个挽联来看,陆小曼是个自私的人,她爱自己比爱徐志摩多。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有想骂我的,且听完我的分析再骂!

首先,徐志摩死后,最悲伤的应该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双亲。徐志摩最放心不下的应该也是还健在的父母,和之前所生的孩子,但陆小曼对挽联却均只字未提。

一个真正爱夫君的女人,多少会站在夫君角度考虑,但陆小曼,至始至终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

其次,挽联看过去,陆小曼有利用徐志摩的嫌疑。

我们知道,陆小曼没有工作,全靠徐志摩养活,不仅如此,陆小曼还娇奢惯了,这点从她频繁更换18个保姆就可见一斑。

所以,挽联的后半部分,陆小曼想到的还是自己,他想利用徐志摩的名气,再积累些积蓄,怎么积累呢,挽联说了:整理徐志摩的书稿(遗文)发表。

此后,陆小曼确实做了,徐志摩死后,她先后编辑出版了《眉轩琐语》、《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志摩全集》等书。

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当然,要靠这些养活大手大脚的陆小曼显然还是困难的。

第三,陆小曼整个挽联就博取同情的意味。

上半部分,我都不想活了,想和他一起死。下半部分,我生病了活不久了。

想想,虽名义上是写给徐志摩的挽联,实际上,却字字句句都在讲自己。可以看出,陆小曼有很大程度是想博取大众,尤其是徐志摩朋友亲人甚至父母的同情来资助她,解决她后半生的经济问题。

但陆小曼显然是自视甚高,且不说,徐志摩父母本身就不赞同这婚姻,就是认同,以你之前对我们的态度,我们会对你好吗。更何况,徐志摩,如果不是为了省钱搭免费飞机,会死吗?为什么省钱,还不是因为你大手大脚花钱,说起来,徐志摩的死与你有关啊。

还有,你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五年,半个孩子都没生出来,我们老人有何理由负担你后半辈子?

所以,当陆小曼后来各种巴结胡适,想让她在徐志摩父母面前说好话安顿自己时,徐志摩父母只觉心寒,别无其他。

可叹,徐志摩,最终选择结婚的女子,却并不真的爱他,或者,并不真的懂爱。说到底还是真正爱徐志摩的女人,至始至终,唯有张幼仪罢了。

再回过头来看挽联,陆小曼真的想跟徐志摩一死了之吗?后来啊,陆小曼老母过世了,徐志摩书信也整完了,她还是好好地跟着徐志摩以前给她请的医生朋友翁端午同居着呢,一同居就是30年呢。对了,翁端午是徐志摩朋友,而且他还是有家有室的。

要喷的要赞的,都请在下面留言~~

文 | 李满

怎么理解陆小曼写给徐志摩的挽联?

徐志摩,现代诗人,才子。陆小曼是他第二任妻子,著名画家,社交名媛。徐志摩飞机失事,她写下挽联: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有痛惜,有愧疚,有苦涩,更概括了二人感情经历的是是非非。

陆小曼出身高门,相貌出众,才华超人,曾经风靡当时整个时尚界,她与风流才子徐志摩相识相恋于1824年,当时陆小曼已身嫁时为哈尔滨警察厅厅长,将军王庚。但因为生活习惯正居住在北京娘家。而当时徐志摩为了向林微因求婚与怀孕发妻张幼仪离异,被拒绝后感情空虚。不久后遇到陆小曼,惊为天人,转身向陆小曼发动攻势,二人天雷勾动地火。后来,陆小曼顶着社会的压力与王庚离婚,并打掉了王庚的孩子,付出了终生不孕的代价。二人成为眷侣。

如果只是这样,流传到现在,人们会将之演绎成一则徐志摩转身遇到真爱,陆小曼为爱不顾一切的美谈,但事实并不如此。婚后两人并没有生活的甜甜蜜蜜,而是徐志摩失去了父母的经济来源后,不能供应陆小曼的奢靡的生活,不得不南北辗转,多处代课,不停写稿。此间,陆小曼又与一个名叫翁瑞午的男子搞暧昧,徐志摩也对林微因念念不忘,多次参加林的聚会,演讲,并打算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北京,力劝陆小曼随行,可惜还未曾达成心愿,便在飞往北京的途中撞山而亡。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非常痛苦,当即写了挽联,一个月后,她又写了《哭摩》一文,表达自已的哀恸与忏悔。当然,她在挽联中说要编成《徐志摩全集》,她也做到了。只是因为抗战爆发,不曾出版。后来陆小曼与翁瑞午虽然同居,却始终没有结婚,这也算是徐志摩最后的告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