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脂批“三生石上旧精魂”有何含义?

“三生石上旧精魂”讲得是一个佛教故事。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如果感情深厚,今世有情不舍,来世还会相见。今世情谊相投,或者是前世的缘分。前世,今生和来世,就是所谓的三生。

故事来源于唐传奇。说的是一位叫李源的与和尚圆观的故事。

李源是官宦子弟,其父在安史之乱中殉国。家庭有重大变故,使得李源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于是便断绝娶妻为官之念,在洛阳惠林寺修行。寺中有位圆观和尚品行高洁,与李源结成莫逆之交。

后来,二人决定一同入川游览峨眉。圆观建议由洛阳经西安陆路入川。而李源提议经三峡走水路。二人争论了半年多,最后,圆观同意走水路。路上,遇到一个怀孕的妇女来打水。圆观对李源说,这个打水的妇女,就是我后世的母亲。她已经怀孕三年了,至今没有分娩,就是因为我没有到来。今天看到他,我今生大限已到。要去投胎了。三天后,你可以来此妇人家中见我,我们以笑为号。十三后之后,我们杭州灵隐天竺相见。

圆观说完当夜就去世了。三天后,李源找到妇人的家中,家中正在给新生儿洗三。小孩看到李源,便冲着他笑。李源知道这个小孩便是圆观的后身。

圆观去世后,李源回到洛阳惠林寺清修。十三年后,李源依约来到杭州天竺寺外。看到一位牧童骑牛而来。口中唱着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相存。李源知道,这便是圆观了。

牧童对李源说,你是守信之人。可惜你尘缘未了。我们不能再续前缘了。之后牧童骑牛隐去。

李源,历史上确有其人。宋代苏东坡曾为之写传。因为李源是忠臣之后,宰相李德裕曾举荐其为御史大夫。李源没的接受,而在惠林寺修行。活到八十多岁。

因为李源的传奇故事中有"三生石上旧精魂”的句子,人们便觉得现实中应该真的有块石头叫“三生石”的。后来,人们便说杭州天竺寺后山一块石旁,就是李源和圆观相见的地方,于是,这个地方的一块石头,便成了“三生石”。

关于“三生石”的解释有很多。但“三生石”在中国人心中最基本的理解,大约就是人与人情感和缘分的见证者。所以,两个相爱的人相约不分离,一般都会说是三世石旁立誓。因此,三生石其实是没有具体所指的。它只是一个可以为情缘作证的形而上的观念。

甲戌本《红楼梦》第一回第九页正面右下角“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旁)”有脂砚斋的双行夹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脂砚斋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句批语?原因很简单。曹雪芹对《红楼梦》艺术结构的设计上,很明显的借鉴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三生石”的故事。脂砚斋做为《红楼梦》最早的评论者,当看到作者设计的《红楼梦》故事起源时,很自然的会想起这句诗。

《红楼梦》的主人公林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贾宝玉是赤霞宫神瑛侍者。因为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浇灌,使得绛仙草得以久延岁月。后来因受天地精华雨露滋润,得以修成一位女孩。因为神瑛侍者曾对她有灌溉之恩,她便产生报答之意。后来神瑛侍者下世历劫,绛珠仙子便随他一起下世,用一世的眼泪报答当初的灌溉之恩。下世之后,二人就成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因此,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也是从前世到今生的故事,自然也就是“三生石畔旧精魂”了。

第一回中提到了“三生石”,《红楼梦》中有一个重要的道具,其中隐藏着“三生石”的全部含义。这就是贾宝玉下世之时嘴里所含着的“通灵宝玉”。

通灵宝玉的前身,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补天石。因羡慕人间富贵,跟随神瑛侍者一起下世。作者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设计,原因也是很简单,就是为了见证贾宝玉的爱情故事。

按《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暗示,贾宝玉最终是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的。既然看破红尘,也就不可能再把过去的故事写出来。除了贾宝玉本人之外,谁能把贾宝玉一生的事情都看到,都记住呢?特别是关于爱情和婚姻这种个人私密的事,别人很难知道的很具体。如果有一个人能形影不离的跟着主人公。那么,他的事迹自然就很清楚了。现实只不可能有这样一个人。但如果是一块随身带着的玉,就不一样了。但是,玉虽珍贵,也有不喜欢的时候。可是,自己下生带来的“命根子”,就不一样了。因此,通灵宝玉,是贾宝玉所有情感生活的见证者。当然也是宝黛以及所有一起下世的主人公们情感生命的见证。

除了情感的见证之外,通灵宝玉还有一种神密的力量。能够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在贾宝玉和王熙凤受到五鬼侵害的时候,是通过“通灵宝玉”的力量,保证了二人免于被侵害。

通灵宝玉身上体现出的这些特征,都与神话传话中的“三生石”暗合。因此,可以肯定的说。《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就是“三生石”的意象。

“三生石”的意象,使得宝黛的爱情悲剧中突显出一种明显的命运之感。这就使得悲剧的意味更加浓烈。对现实和婚姻道德的批判更加深刻。

《红楼梦》第一回,脂批“三生石上旧精魂”有何含义?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来成为情定终身的象征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石头坚硬,代表两人的爱情坚如磐石,相爱的男女都期待“缘定三生”。

《红楼梦》中的“三生石上旧精魂”之句出自唐唐玄宗末年的慧林寺主持圆泽写的《甘泽谣》。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诗中写的“三生石上旧精魂“,原意是写圆泽与李源的知音之遇: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成为过去。

《红楼梦》中的“三生石上旧精魂”,写的却是宝玉和黛玉的前世,黛玉的前世是西方灵河岸边赤瑕宫前,三生石畔一株绛珠小草,贾宝玉是赤瑕宫神瑛侍者,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绛珠草的。

《红楼梦》第一回,脂批“三生石上旧精魂”有何含义?

三生石,讲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三生石是旧精魂,出自袁效《甘泽谣》,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赏月吟风,前生,今生,来生,三生论回。人世间情缘,今世姻缘前世定。石头是坚硬,有坚硬信念。

三生石在黛玉老家,杭州西湖灵隐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书中一回介绍青埂峰石,引出了顽石故事。

作者曹雪芹,风月笔里,清朝末世,天崩地解。青埂顽石,无才补天。石头所言,木石前盟神话故事。构思神瑛绛珠神话。借鉴《山海经》《九歌,山鬼》《高唐贼》等作品中神话故事。巫峽石,青埂峰顽石,三生石。

绛珠草是古代传说中灵芝仙草,生长在巫山石旁。甘露之惠,滋生繁茂。

作者虚构绛珠仙子,眼泪还债的神话,美丽凄伤,宝黛爱情的悲剧。

《红楼梦》第一回,脂批“三生石上旧精魂”有何含义?

我在读小学时就看过《红楼梦》,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还是繁体字,似懂非懂。以后出的新版本也前前后后看过几次。

第一回中的“三生石上旧精魂”的典故出自唐.袁郊《甘泽谣》:“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往相访,此生虽异性长存。”宋代文豪苏东坡在《僧圆泽传》中也引用了这典故。典故中的“李源”与“圆泽”,前生就有友情,后生则“无法续前缘”。后来,这典故又演变为爱情故事。

而《红楼梦》,曹雪芹把“三生石上旧精魂”改造为“江南宝玉”和“绛珠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三生石就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黛玉的老家在杭州,离三生石不远。简直是天机巧合,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自然就借用了这个典故,来说明人的今生和前生是不一样的。轮回转世之后,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想要续前缘是不可能的。宝玉和黛玉虽有“木石前盟”,但到了今生已经是陌生人了,只有分道扬镳,各自走各自的路。不论宝玉如何怀旧,都是没用的,黛玉还是跟贾雨村走了,走上了“潇湘妃”之路。

按现在的话来说,三生石是在奈何桥边立的一块记录人的前世、今生、未来的石头,当人死后走过奈何桥时,几生几世都有记载,经过这里也注定了你今生的结束。你的生活你的爱情你的亲情你的一切的一切,三生石会记录下来,待你喝过孟婆汤就进入了另一个轮回,下辈子又是一个故事……

《红楼梦》第一回,脂批“三生石上旧精魂”有何含义?

三生石在小说《红楼梦》第一回出现的。佛教称前生、今生和来生为三生。唐代袁郊《甘泽谣・圆观》记:书生李源与和尚圆观交好三十年,结伴同游四川峨嵋。途经三峡,圆观望见数名妇人汲水,对李源说,将托身于其中王姓孕妇,并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在杭州天竺寺外相见。当夜圆观死去,孕妇产儿。三日后,李源前去探望,新生儿在襁褓中对他一笑。后李源如期前往杭州天竺寺,见一牧童乘牛而来,口唱《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这牧童就是圆观之后身。这典故对曹雪芹构思神瑛和绛珠的神话故事有一定影响,此处即用以渲染神瑛绛珠神话的背景气氛,强调宝黛的“木石前盟”。

《红楼梦》第一回,脂批“三生石上旧精魂”有何含义?

我觉得这句话就是整个故事的缘起,也是整个发展的主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