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邪教?

高票回答已经罗列了许多了,但是我想补充几点。

首先,我们要看怎么下这个邪教的定义。如果是占在今天的角度来说,很多古代的邪教他就不算邪教,什么白莲教,明教,他就是贫民百姓为主的结社自保,是一种生产互助和精神安慰。如果占在古代统治阶级的角度来说,你们这些老百姓,不感谢我的鸿恩,居然不老老实实的吃土等死,居然敢反抗,你不是邪教谁是邪教。所以占的的立场不同,那么对于邪教的定义不一样。

其次,无论是当今社会还是古代社会,那些以宗教为名,行残害生灵之事,比如什么祭奠童男童女啊,什么双修啊,组织大屠杀啊,残害百姓啊,也就是反社会反人类反道德,这样的才是真正的邪教。

大家按照这个定义再来对照以上的高赞答案,自然能够得出那些是真正的邪教。邪教邪教,重在一个邪字。

中国古代有哪些邪教?

所谓邪教,得看朝廷当局的态度,得到了政府官员的认可便是正统宗教,比如元朝时,本被视为“吃菜事魔”的佛教异端白莲宗,反倒得到空前发展。由地下转为佛教的流派分支,若是得不到朝廷支持,就是邪教,自古邪教多从佛教与道教思想吸取营养,比如我接下来要着重介绍的——白莲教。

自唐宋以来,佛教得到空前发展,信徒更是与日俱增。当时想入空门:首先得识字懂文理,其次得忍受佛门各种清规戒律;最后还得经过一系列复杂阶段才能达到“彼岸”。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可望而不可及,可他们又需要信仰来告诉他们人生的意义,活下去的好处。

于是一种全新的佛教派别由此诞生,也就是净土宗,创始人叫慧远,跟茅子元差不多,他也是突然一天顿悟,只不过他听到是人在念《般若经》。净土宗最大的优点是大大简化了去往西天的过程,任何人只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死后直接进入“安乐国土”。这安乐国土,地上铺的是由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玛瑙等七种宝物铺成,没有四时交替,永远不寒不热。正因为净土宗”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功少而得效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各地纷纷出现“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作为净土宗的得道高僧,茅子元的白莲宗比净土宗更为贴近群众:首先白莲宗教徒无需落发为僧,其次男女可以共同静修;最后信徒不必跑到庙宇念经,住家修行,婚丧嫁娶两不误。

南宋年间,白莲宗得到迅猛发展,相关白莲宗的寺庙遍地开花,甚至到了“夺民田宅,奴人子女,郡县不胜其扰”的地步。那些高高在上所谓“正统”的佛教派别,无不指责白莲宗男女混杂,聚在一起搞“通淫”。因忌惮教徒聚众结社,不久白莲宗就被南宋政府给禁了!

等到了元朝,白莲宗发展迅速,白莲忏堂大量出现,信徒众多,正如吴澄写道“历千年而教弥盛,礼佛之屋遍天下。”这是为什么?

元朝宗教政策相对宽松,一些异端教派如:明教,白莲宗、白云宗得到有效发展。白莲宗当时没有形成白莲教,而是逐渐分裂为两种派别:一部分教徒得到朝廷支持,这些白莲道人可以娶妻生子,拥有宏伟的庙堂,世袭的财产,他们以白莲宗正统自居,恪守茅子元时期的教义。

另外很大一部分则逐渐走上反抗元政权的道路。这使得他们背弃净土弥陀的信仰,转而吸收弥勒救世的说法。他们相信现在是释迦摩尼掌盘,等释迦死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将从兜率宫下降婆娑世界,在龙华树下,教化解点众人。只要他们虔心礼佛,就能升入净土。

元末,异端白莲宗几经沉浮,演变成广为流传的异端白莲教,他们常借“谶讳符箓,焚香诱众”,宣称“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在白莲教徒韩山童的操作下,雕刻石人,只开一眼,在石人背面刻上: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另外他们教市民唱“控了石佛眼,当时木子反”等歌谣,官府迫于压力,挖出白莲教徒们预先埋在黄河故道的石人,由此引发元末农名大起义。

到1315年五月,韩山童被抓,妻子杨氏,儿子韩林儿逃亡河北武安,从此“韩山童家族世代”以白莲教烧香惑众。

正因为白莲教保留了弥勒转世的信仰,以及吸收民间背咒念符等迷信活动,使它在明清时期不断开枝散叶,繁衍生息。

中国古代有哪些邪教?

邪教的定义如果放宽了,则杨朱之徒皆为异端,甚至儒家之外都是异端。所以应该回到比较严格的定义上才能讲清楚这个问题。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邪教,起源于大混乱、大分化、大转折的南北朝时期,北朝以佛教系统的异端“大乘教”为代表,南朝是冒充天师道的异端“长生人”,其他还有中亚拜火教、摩尼教系统的一些少数派邪教。具体说:

一、真正意义上的邪教

南北朝之前的史籍里,偶尔可以看到一些很邪乎的方士,如最著名的新垣平,此人习得的邪典今天已经难于弄清楚是什么宗教,只能判定也许与中亚的拜火教甚至景教有关(基督教聂斯托利安派),此人大概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因此蛊惑了最贤明的汉文帝。其他也可以看到一些怪异言论和事迹,如《三国志》提到李傕此人性喜左道之术,曾以牛羊等生祭董卓,今天看来,李傕疑似拜火教在西域、河西一带的异端教徒。但这些都不成规模,也没有达到系统的邪教团体的程度。

《三国志》引献帝起居注曰:傕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又于朝廷省门外,为董卓作神坐,数以牛羊祠之,

真正意义上的邪教,始于东晋的天师道支派,即孙恩卢循的“长生人”。这种异端邪教并非道教固有,而是齐地海岱道教与吴越地区原始宗教融合而成。当时中州大乱,南渡士族中的山东派系很多都信奉天师道,如琅琊王氏、孙氏。从《晋书·孙恩传》可以看到,海岱世族很快就与本地世家联合起来,其中宗教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如孙恩的叔父孙泰,通过钱塘人杜子恭这类本地方士或巫术家,而后与本地大族如吴郡陆氏、吴兴沈氏等构成政治结盟关系。

《晋书·孙恩列传》:孙恩,字灵秀,琅邪人,孙秀之族也。世奉五斗米道。恩叔父泰,字敬远,师事钱唐杜子恭。而子恭有秘术,尝就人借瓜刀,其主求之,子恭曰:「当即相还耳。」既而刀主行至嘉兴,有鱼跃入船中,破鱼得瓜刀。其为神效往往如此。子恭死,泰传其术。然浮狡有小才,诳诱百姓,愚者敬之如神,皆竭财产,进子女,以祈福庆。……道子以为徐州主簿,犹以道术眩惑士庶。……黄门郎孔道、鄱阳太守桓放之、骠骑谘议周勰等皆敬事之,会稽世子元显亦数诣泰求其秘术。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恩逃于海。众闻泰死,惑之,皆谓蝉蜕登仙,故就海中资给。恩聚合亡命得百余人,志欲复仇。

这里因此存在的复杂的背景。当时中州高门处于南渡的第一序列,在南渡以后的资源分配上就存在长期而隐蔽的冲突,其他排名靠后或者南渡较晚的世家大姓,就与吴越本地大姓联合。与此同时,由于实行“侨置州郡”安排中原移民,江南吴越地区的本地中下层人口就整体下沉。从而引发深层的社会矛盾。「长生人」就是这个背景下形成的底层邪教,其行动非常极端,往往对社会实行毁灭性的破坏,如焚烧房屋、填埋水井。这个邪教掳掠人口最多时竟达到20万以上,其教众的迷信程度也极为惊人,甚至有妇女自投其婴孩于水的。

《晋书·孙恩列传》:……于是恩据会稽,自号征东将军,号其党曰「长生人」,宣语令诛杀异己,有不同者戮及婴孩,由是死者十七八。畿内诸县处处蜂起,朝廷震惧,内外戒严。遣卫将军谢琰、镇北将军刘牢之讨之,并转斗而前。吴会承平日久,人不习战,又无器械,故所在多被破亡。诸贼皆烧仓廪,焚邑屋,刊木堙井,虏掠财货,相率聚于会稽。其妇女有婴累不能去者,囊簏盛婴兒投于水,而告之曰:「贺汝先登仙堂,我寻后就汝。」……初,恩闻八郡响应,告其属曰:「天下无复事矣,当与诸君朝服而至建康。」既闻牢之临江,复曰:「我割浙江,不失作句践也。」寻知牢之已济江,乃曰:「孤不羞走矣。」乃虏男女二十余万口,一时逃入海。

值得一提的是,《三国志》引用《江表传》提到一位方士于吉,三国演义这个片段也令人印象深刻。但需要看到,于吉在《江表传》和《搜神记》里都算不上邪教分子,而是属于正常的天师道宗教家。按照严格定义,也许这个“长生人”才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邪教。

二、北朝系统的邪教

北朝邪教按照严格定义,应当是起源于北魏时期。早在拓跋珪时代,就有佛教系统的僧侣组织起了系统化的邪教团体。从《魏书》可以清楚看到北朝邪教逐步成长的过程,起初只有一两个僧侣以宗教性的法王称号起事谋反,接着就越加深入,最后成为系统性的邪教。按照《魏书》,第一个邪教头目是拓跋珪时代的沙门张翘,他自号“无上王”;第二个拓跋焘时代的沙门司马惠御,他自称“圣王”;第三个是世宗时代的沙门刘僧绍,他自称“净居国明法王”;第四位最终成型的是肃宗时代的沙门法庆,他自号“大乘”,就是后世的“大乘教”,成为北方系统几乎后世邪教的祖师爷。

《魏书·太祖纪》:沙门张翘自号无上王,与丁零鲜于次保聚党常山之行唐。《魏书·高祖纪》:五月己酉,……沙门司马惠御自言圣王,谋破平原郡,擒获伏诛。《魏书·世宗纪》:丁巳,幽州沙门刘僧绍聚众反,自号净居国明法王。州郡捕斩之。《魏书·肃宗纪》:六月,沙门法庆聚众反于冀州,杀阜城令,自称大乘。

法庆不仅有系统的反社会、反人类理论,还使用精神药物控制教徒,将反社会的暴力行为称之为成佛,杀人越多等级越高,可谓相当之危险。不仅如此,他们实际上还攻击正统佛教,夷灭寺院、杀戮僧尼,焚烧经像,目的是打破旧魔、迎接新佛出世。北魏朝廷对法庆的大乘邪教叛乱相当谨慎,命宗室藩王拓拔遥率步骑10万前往河北平叛,可见事态之严重程度。值得一提的是,法庆还有一位妻子也是尼姑,法名惠晖。按照拓跋焘灭佛时的政策,僧侣是不能娶妻的,何况互为男女僧侣。

《魏书·列传·景穆十二王》:时冀州沙门法庆既为妖幻,遂说勃海人李归伯。归伯合家从之,招率乡人,推法庆为主。法庆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号“大乘”。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为十住菩萨。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知识,唯以杀害为事。于是聚众杀阜城令,破勃海郡,杀害吏人。刺史萧宝夤遣兼长史崔伯驎讨之,败于煮枣城,伯驎战没。凶众遂盛,所在屠灭寺舍,斩戮僧尼,焚烧经像,云新佛出世,除去旧魔。诏以遥为使持节、都督北征诸军事,帅步骑十万以讨之。法庆相率攻遥,遥并击破之。遥遣辅国将军张虬等率骑追掩,讨破,擒法庆并其妻尼惠晖等,斩之,传首京师。后擒归伯,戮于都市。

北朝另外还有拜火教系统的异端,但规模不大,且往往存在于贵族家庭和皇室宫闱之中。据正史可考的,就有羯人石虎及其党羽信奉拜火教,山西尔朱氏羯人信奉拜火教,以及北魏孝文帝的皇后本人信奉拜火教中的异端。

《晋书·石季龙载记》:龙骧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伏于胡天,亦欲诛闵等。《北史·魏孝文幽皇后纪》:此后后渐忧惧。与母常氏求托女巫,祷厌孝文疾不起;一旦得如文明太后辅少主称命者,赏报不赀。又取三牲,宫中祆祠,假言祈福,专为左道。母常或自诣宫中,或遣侍婢与相报答。

总体而言,邪教的主要特征是系统性的反社会、反人类,往往无视人道主义底线,只有这种才能称为邪教,按照正史记载,真正的邪教应该如上述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分裂、大转折时期,上述的“长生人”、“大乘教”堪称名副其实的邪教。至于东汉后期的五斗米道、太平道,据专家学者研究,很难讲是邪教,例如流传至今的《太平经》,其内容并不邪僻,也没有极端思想。(完)

中国古代有哪些邪教?

在我们东北解放前有个家里教参加教会人员有个统称名字叫八帮爷。

中国古代有哪些邪教?

其实对于古代统治者来说,“邪教”是一个不陌生的概念。在当代法律体系里,界定一个邪教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是否具备反社会性、反人类等等。但是在古代,界定一个邪教很容易:那就是只要最高统治者不爽,就可以将任何一个教派视为邪教,反之,也可以因为统治者的需要,而将这个教派予以平反。

在中世纪,阿拉伯列国曾将欧陆人信仰的宗教(为和谐,知名不具)视为邪教,欧陆列国也同样对待阿拉伯人的信仰。不过,中世纪欧陆由于文艺不发达,因此关于此类背景下的文艺作品很少,而阿拉伯人的《一千零一夜》里面,凡是信仰波斯宗教和欧陆宗教的人,都是反面人物。

那么,在古代中国,有哪些著名的邪教?

汉晋

在当下,道教是一个合法的宗教,但是在东汉时期,太平道和天师道由于都有过和朝廷对抗的记录,因此不被朝廷所待见:区别是太平道将矛头直指东汉朝廷,并发动了黄巾起义。黄金起义失败后,太平道一蹶不振。

而天师道则较为含蓄,并且张鲁一度在蜀地建立政教合一政权。不过,曹操父子的政权并没禁止天师道。

西晋后期,蜀地再度发生暴乱,成汉政权和天师道建立了合伙政权,而东晋时期,南方天师道组织武装长期和东晋朝廷对抗(按:著名的孙恩起义就是以天师道为掩护),由此,东晋朝廷开始仇视天师道。

唐宋及明清

唐朝时期,佛教和摩尼教等宗教在大唐落地生根,而这些宗教,虽然在唐武宗以后大多因为唐朝朝廷的打压而绝迹,但是在宋朝,依旧有了新发展。

在宋朝,佛教净土宗和摩尼教交融,形成了白莲教。白莲教和摩尼教时常被用来组织反抗力量,因此被宋朝及之后的历代统治者视为邪教:元朝末年,朱元璋所投效的韩宋政权就是在白莲教的基础上建立的。

明朝建立以后,摩尼教因为明朝的高压而消亡,但白莲教一直延续下去,在明朝天启帝在位期间,白莲教首领徐鸿儒就领导了著名的反明起义(辟谣:魏忠贤时代的大明并不太平),在清朝嘉庆帝在位期间,白莲教以及白莲教的衍生教派天理教,时常对清政府发动暴乱,因此,明清统治者对白莲教极为痛恨,但又无可奈何。

白莲教在鸦片战争以后很少出现,但并非消失了。事实上,民国时代的一贯道组织,就是白莲教改名换姓的一种延续,时至今日,一贯道组织在我国台湾地区,依旧存在着一定的信徒。

中国古代有哪些邪教?

羅教、白蓮教、聞香教、龍華教、先天道、八卦教、青蓮教、天理教、彌勒教、理教、齋教、雞足山大乘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