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一打仗就显出国库空虚,那不打仗时难道就不发军饷了?
打仗费钱,不仅仅是军饷。
奖励军功秦朝为什么灭亡?
因为商鞅变法实行的军功爵制度,给了秦国的奴隶、平民翻身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秦军的战争意志,以至于秦国人听到打仗了,兴奋地手舞足蹈,一点也没有胆怯之意。在战场上,秦军士兵杀红了眼,拼命冲杀,因为敌军的项上人头就意味着待遇和金钱。
商鞅变法以来,秦军斩首200万级,如果按照商鞅的军功爵制度,秦朝为了奖励士兵,要拿出来大量的土地、财富。
在这种制度下,秦国只能维持战车隆隆作响,拼命从外界获取财富来维持对士兵许诺的奖赏。这在秦国没有一统六国前,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秦国一统六国之后,成了秦朝了,天底下都是秦朝的子民,抢是不可能了,秦始皇就犯难了。
(秦朝的仗,还得打下去)
仗打完了,得给这么多士兵出路啊。一旦造反起来,谁能抗得住呢?这些士兵封赏完了,秦始皇的家底也快掏干净了。秦朝的授田制,在秦始皇31年时就已经名存实亡了。秦始皇下令“使黔首自实田”,这意味着国家不包分配田地了,要老百姓自己去弄。
在下达命令的次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遣蒙恬带30万人北上,派遣任嚣张和赵佗带50万人南下。他们的任务,一则开疆,二则掠夺,做大增量,缓解地少人多的矛盾。
关东地区的人们没有秦朝的功爵,他们被征发去做徭役的原因也是地少人多。把这些地方上的乱源都组织起来到工地上,统一吃“国家饭”。这是秦始皇版的“以工代赈”,秦始皇同时上马了那么多大行项目,陵墓、驰道、阿旁宫等的社会背景。
(修长城,是以工代赈啊)
军人打仗去抢夺田亩,国内空虚,矛盾暴增,苛政猛于虎,秦朝二世而亡。可见,冷兵器时代打仗,不光是要解决军饷的问题,战争本身还带着政治使命去的。如果一场战争下来亏本了,一次两次还好,长期如此,国家就亏空了。汉武帝打匈奴,已经尽可能抢了,可是打了30多年下来的结果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武帝时都已经有农民起义了。中国本来就是财富高地,对外战争往往是吊民伐罪或者其他名义,基本都是亏本的生意。所以,一打仗,不存在以战养战的可能,国库自然就空了。
除了军功爵的封赏费钱,还有什么费钱呢?
军人伤残抚恤金美国的退伍军人特别爱闹事,差点还闹出了兵变,美国政府不得不认真应对退伍军人的待遇问题。
1944年6月2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老兵权利法》,使大批的退役军人得到教育资助和家庭安置贷款。
198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退役军人紧急职业训练法》,为退役军人尽快就业提供了法律保护和经济资助。
1984年,里根总统签署了以国会众议院议员蒙哥马利名字命名的《蒙哥马利法案》,这个法案“为军人顺利转业到地方起到巨大的作用”。此外,美国还通过了《退役军人优先权法》和《双重补偿法》,规定退役军人和符合一定条件的军人配偶或遗属在政府部门和私有企业就业方面享有优先权;退役军人可优先回到服役前的工作岗位。裁减职员时,退役军人有保留工作的权利,雇主不得以任何理由辞退。
(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与秦国类似)
冷兵器时代,不管是府兵制还是募兵制,一旦军人在战场上伤残,国家都要付出大量的抚恤金。如果士兵死伤国家不管,士兵心寒了,估计到了战场就直接倒戈了。
罗马帝国为什么亡了?
因为罗马皇帝开不出军人的保险金了。罗马开始兴起时,周边还有很多有钱的地方可以抢,抢到后来,能抢的都抢光了,罗马的荣光就维持不下去了,但是罗马公民的伤残抚恤金一分都不能少。所以罗马皇帝甚至期待着打一场败仗,让这些骄兵悍将都死光,也就不用赔钱了。罗马皇帝没钱,只好把铜币镀金充做金币,就造成了罗马帝国的金融危机,经济崩溃,情况越来越糟糕,直到最后亡国。
临战奖金大战在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因此每当攻城时,经常会看到将军们大喊“头一个冲上城头的,赏银200两,杀死对方守将的,封侯”。刘邦就因此封了5个侯。
戚家军(有说是南军)为什么兵变?
朝廷没钱,拒不兑现临战奖金。
(没钱坑害了大明)
原来在朝鲜作战的时候,已经发出了命令,作战勇敢,第一个冲上城头的,赏银200两。由于是南兵客场作战,所以开出来的薪水要比一般士兵都要高三倍,月薪有18两。
空头支票开出去了,仗也打赢了。这帮把命别在裤腰带上挣钱的人,突然听说朝廷不兑现承诺了,立刻哗变。吵吵嚷嚷地要到北京找皇帝说理去。这就是明朝末年的“蓟州兵变”。
明朝处理的态度也是很坚决的,天子脚下,首善之区,乱兵要挟皇上,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全部坑杀了。可叹这些勇士没有死在疆场,却死在了自己人手上上。
作战军饷士兵们平时待在卫所里,或者待在家里,基本不脱产,能够自食其力。
明朝一般都有军田,朱元璋都说“我朝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毫”。现在且不说朱元璋的军户制度如何,单就屯田一项,可以节省户部不少银子。
一旦大军开拔,如果是远征,耗费巨大。如司马懿平辽东时跟曹睿说:“臣去百日,返百日,作战百日,前后经年,辽东可平。”司马懿带了多少人去呢?4万人。想想吧,曹魏一共就540万人口,4万人脱产1年,吃饭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一般来说,行军打仗与戍守边关的军饷都是不一样的。戍守边关危险系数低,出征打仗的军饷要高出3倍多。不然谁愿意去打仗?觉悟是要讲,饭也得吃啊,不光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谁还没个家室?
(萨尔浒仓促出兵的原因是没钱)
明朝末年的几场大战,如萨尔浒、松锦、郏县都是惨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没钱了,大军劳师远征,朝廷的户部是掰着手指头算日子的。
所以,前线的将军们总觉得朝廷有小人作怪,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朝廷发不出粮饷来,愁死皇帝也没用啊。
所以,古人早就说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
冷兵器时代一打仗就显出国库空虚,那不打仗时难道就不发军饷了?
战争除了打的是指挥能力和军事素质,最重要的是拼的国家的财力,美国近些年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都花费了高达2-3万亿美元的支出。
现在一艘航母动辄几百亿美金,一架战斗机几亿美金,一枚导弹几百上千万美金。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就是最好的写照。除了军事装备之外,还有人员、给养都大量的超出正常水平的支出。虽然军力悬殊,但也令另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吃不消。
而题主所说的冷兵器时代,虽然没有飞机、大炮、导弹、航母这样的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拼的是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它们的价值无法与现代化的武器装备相提并论。
但是同时也有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冷兵器时代的技术非常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制造当时的这些冷兵器在那个时代依然是非常烧钱的。一旦战争发生,这些兵器的消耗量是正常时期的无数倍。
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孔明借箭,几个小时的功夫就借到了十万支弓箭,他们借了十万只箭就是对手消耗了十万支箭,这足以说明战争的消耗能力之大。这十万枝箭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也是成本高昂的。
过去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拼的是人力,兵员众多的情况下,各种给养的需求量、运输量是远远大于和平时代的。特别是战争都会长途跋涉,马匹是必备的运输工具和作战的工具,这些消耗也是大大超出了和平时代。
而以人海战术进行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最大的损失是兵员和战马,对死亡将士的抚恤,受伤人员的救治成本极其高昂!同时对于有功将士的奖赏也大大超出了和平时代的水平。所以在冷兵器时代,虽然消耗物资的价值没有现在这么高,但是对应的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远远低于现在的经济水平。
一旦大规模的战争爆发,大量的劳动力和马匹被征用会大大影响到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的发展。同时,大量的良田、房屋可能成为战场被毁于一旦,粮食绝产。而大量的物资会被另一方所掠夺。所以长时间的战争会拖垮一个国家,造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冷兵器时代一打仗就显出国库空虚,那不打仗时难道就不发军饷了?
这个问题有和别人讨论过。战时财政困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战时物资消耗急剧增长;二是儒家财政思想对财政影响较大;三是农业时代财政弹性比较差。我就来仔细分析一下。
1、战时物资消耗都有啥?在和平时期部队的供给比较静态,甚至说各地驻军在地方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活状态,即日常生活。(以明代为例)
所以到了战时,士兵调度首先需要发安家费,征募士兵也需要安家费;士兵行军吃住国家需要管(之前在家里吃住)。士兵死了需要抚恤金。
(北征运输)
至于每个月新饷也会些变化,视作战强度而定。
至于后勤物资供给就更是巨大了。比如明军在辽东作战,一石粮食从通州运输到山海关,就需要0.7两运费。如果十万大军作战一年至少要消耗120万石粮食。
当时记载明朝在辽东作战三年户部开支两千万两,皇帝开支1000万,兵部工部的暂不列入了。如此大的开支都是平时不需要的。
2、儒家财政思想相对而言,秦始皇、汉武帝、宋神宗的作战征伐强度与其财政困难度基本不成比。原因就在于采用的法家理财术。
儒家财政思想与理财术是另一个极端,强调“量入为出,节省民力”。(我之前和一个青椒谈论这个,她说缺乏研究,需要写论文,这就是她的事情了)。
(儒法背后的区别是治国之术,不是纸面上的学理概念)
这样财政思想下表现就是:地方官不多征收;征收以农业税为主,对商业、杂税尽量免了;推崇轻徭薄赋免官僚士大夫税。(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治理之术体现在财政上也是免税)。
3、财政弹性较差明代的儒家财政思想与实际操作中的特权现象,最后税收逐步向农业税转移。
众说周知农业弹性很弱,加税的后果很严重;而且基本只能固定税,自然就有了“永不加赋”的概念。这也形成了新的财政思想。
总结:在任何时代,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都会造成财政压力;儒家财政思想主宰下的国家财政治理,与此间形成的特权现象,加税变得困难与不可行。自然形成题主的困惑了。
参考文献: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财政与税收》;《度支奏议》、《明实录》、《清实录》。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冷兵器时代一打仗就显出国库空虚,那不打仗时难道就不发军饷了?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讲的就是战争消耗巨大。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化战争都会极大的消耗国力。在古代战争中,粮草的调拨,兵马的大规模调遣都得拨款才能做到。在双方交战中,兵器的破损、粮食的消耗、兵员的损失,这些都需要进行快速补充,又需要大量的拨款。
如果战争打赢了,还得奖励存活下来的将领和士兵。士兵伤残和阵亡又需要国家发放退伍费和抚恤金。这些都需要国库来拨款,国库的银子也就越来越少。国库除了应付战争的消耗,还有其它方面的支出。譬如天灾时得花钱去买粮食,发放赈灾粮。同时还得修建水利工程,减少天灾发生的频率。
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日渐强盛,为了消除北方的边患。汉朝发动了与匈奴的战争,结果就是匈奴未全灭,汉朝却打穷了。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一直都是亏本的买卖。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打了就跑,还顺带抢劫。但是中原王朝不行啊,总不可能跑到草原深处去抢他们的牛和羊,这些根本不值钱。我们一直认为宋朝对外政策软弱,但从战争消耗角度出发,宋朝每年付出的岁币远远小于战争的消耗。宋朝经济发达,通过与敌对国做生意,这些岁币几笔生意也就赚回来了。
冷兵器时代一打仗就显出国库空虚,那不打仗时难道就不发军饷了?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孙子兵法中用"日费千金"来描述打仗所需要的钱财。可见打仗绝非儿戏,需要大量资金,那么为什么一打仗就需要众多钱财呢?
人力增多冷兵器时代一旦打起仗来,经常都要临时招募一些兵马,这些兵马需要花费众多钱粮。要将粮食运到前线去的话,又要有人运粮,运粮之人不仅会在吃粮上有消耗,还会耽误生产,从而造成物价上涨,那么支出就会成倍增加。
重赏及抚恤俗话说,重金之下必出勇夫,战斗中要经常赏赐那些作战勇猛之人。从底层小兵到上层高级将领,凡有功之人皆要或多或少的赏赐(商鞅变法),用以激发将士们的斗志,提高战斗力。抚恤,如果不幸战死,那么要一些抚恤金。重赏与抚恤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药材和器械等如果将士受伤,那么就需要医治,需要一些药材和各种物资等,药材还是比较珍贵的,要知道,在我们21世纪,生大小病都要花费不少钱,那么在古代,打仗受伤如果医治的话更加需要大量金钱。将士受伤了,总不至于因为治伤花钱不给将士们治伤吧?那样谁还敢上阵杀敌呀!
打仗过程中,各类武器,弓箭等的消耗量也会大幅度上涨,那么打造武器弓箭等需要大量资金与物资。所以,药材和器械等的支出也不算是小的数目。
为了在打仗过程中损耗过大,所以许多军队都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支出与预算。
1.不战而屈人之兵。有时迫使敌方投降也是很不错的选择,这样减少伤亡与损失。
2.屯田或在敌国获取粮草。在非战争期间进行屯田,进行存粮,减少运粮的压力。
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杆一石,当吾二十石。(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中提到在敌国一钟一石的粮草,相当于从本国启程时的二十种二十石粮草。所以想办法从敌国获取粮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用俘虏当炮灰。这个不得不提蒙古大军,蒙古大军有时会将俘获的士卒和百姓放在军队的前方,让这些人当炮灰去消耗敌人,然后自己再出击,从而减少自己的损失。这个虽然算是损招,但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方法。
4.允许将士们破城之日开始随便抢掠。一者可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二来不用从国库里面拿钱来奖赏将士,可谓一举多得。不过这招不能经常使用,因为敌人一旦知道你会这么做,反而提高了敌人抵抗的决心,抱着必死的决心,从而会增加攻城难度。
5.用间。长平之战中,秦国与赵国先前打起了消耗战,赵国坚守不出,秦国无奈,如果战争一直拖延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秦国用间,散布谣言说秦国怕赵括。赵王中计,启用赵括,赵军战败,四十万大军被坑杀。
打仗很需要耗费钱财,那么打仗还需要那些方面花钱呢?
冷兵器时代一打仗就显出国库空虚,那不打仗时难道就不发军饷了?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水平。一般在冷兵器时代未发生战事时军饷是不足以使得国库空虚的,影响国库空虚的原因有很多,咱们来分析分析。
1.军饷支出:包括两方面一是官兵的俸禄,二是官兵的给养。一般在发生战争的时候为了激励士兵俸禄必然要上涨,另外立功将士的赏赐也很多。给养多是指粮草,在战争期间士兵体力消耗很大,战期过长所以粮食消耗巨大。
2.军械物资:在战争前夕后勤部是最忙的。是由于战场上刀剑无眼水火突发状况太多盔甲和兵器很容易受到损坏,加上冷兵器时代铁铜资源十分珍贵批量制造困难,刀剑长矛、箭矢、盾牌、战马、战车、战船、被服辎重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3.民夫征调:在古代很多情况下部队里的粮草和物资多是由民夫运输少数士兵督运的。民夫也不白干活国家是发工资和管饭的,尤其是值农忙期间补贴的会更多。
4.医疗供给:在冷兵器时代,伤亡士兵数量很大,所以就非常需要一支庞大的医疗队伍和医药物资。战场上药物使用的很大,军队医疗体系的建设花销也很客观。
5.将士抚恤金:战场上战死的将军和士兵都是国家的烈士,国家将会给予其家庭大量的抚恤金。
6.城池维修和难民安置:战争无论胜负这笔钱都是必要的支出。城墙城门维修、城内民居建筑损坏、难民安置都需要大量资金,加之刚刚经历战乱地方上很拿出这么一笔巨款就要靠国家拨款了。
所以在古代一场规模性的战争国家花销是很可观的一笔支出,在历史上很多的盛世王朝战争后都出现过国库空虚的现象更何况是小国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