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进入职场会出现哪些幼稚心理?
1,以为领导有培养自己的义务。从小被上位者(父母、老师)督促学习、进步,所以误以为领导和上级也会培养自己。其实在职场上,很多是放养+筛选逻辑,你自己不能自学不能进步,领导并不操心,预算多,就养着干杂活,预算少,就换人。
2,以为同事关系可以是挚友。在求学过程中,习惯于在常驻场合(学校、社团等)交朋友,到了工作岗位,在这个常驻场合继续找朋友,并默认朋友会互相帮助。
同事之间当然可以有挚友,但很少,因为同事之间有合作关系也有竞争关系,尤其是在上升通道上,或者重要工作的名利分配上,冲突非常剧烈,因而幼稚化的一视同仁的处理同事关系,视为类似学校的友情,风险很多。
3,以为职场回报基于公平。
很多时候,对于职场的抱怨,集中于“不公平”,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做的工作更多或者更努力,但回报比不上某些不如自己的人。
这是一种错觉,其实职场的回报取决于不可替代性,或者说替代成本,而不是你的战术努力程度和工作量,当然了,如果你的工作量极大,导致你的工资与付出的性价比极高,在你不加薪的情况下,你的替代成本也变高了。
4,以为熟练度等于专业性。
做一个职位或者工作流顺畅了,就以为自己很专业,在职场中有相对好的预期。
其实绝大部分岗位的工作,如果你没有改进工作流的能力,或者没有在熟练之后,交出远超平均水准的成果,那么你再熟练,也是一个可以被其他熟练者替代的标准件。
5,以为回报好代表自己能力高。
在当下的多数大企业或者大赛道上,年轻人的职场收益较高的原因,跟自身能力关联性没那么大。
一般情况下,是行业红利、公司平台红利以及不理性行业预期导致的人才稀缺等等,是主要原因。
换句话说,多数年轻人的成功只是幸运,而这种幸运在一生中可能是暂时的。
6,以为同事和领导告诉你的,是规则的全部。
在任何职场环境,一定有大量的并不声张的特定逻辑、人际关系、利益链条和审批规则。
这些东西不会跟每个人说,也不会写在公司规章制度上,需要观察和调研才能知道。
但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甚至有很多人,工作了好几年,仍然对此毫无所知。
1 不懂同事关系的本质
把同事关系看成同学关系,实验室关系。同事是一种陌生人关系,离朋友很远,在人际关系的圈层中,仅仅高于最边缘的陌生人,而年轻人普遍看成了高于等于朋友关系。这是一种社会认知陷阱。
按照亲疏关系,从远到近:
陌生人,同事,校友,乡党,朋友,亲人,配偶,子女
2 对利益没概念
利益斗争,做蛋糕分蛋糕,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踩着别人的尸体上位。利益分配,可不是请客吃饭那种社会行为。青年人如果这方面自己没认识,没概念,要么就是被身边的表演政治蒙蔽,要么就是家庭教育的差距。
人情世故,利益争取,这属于社会经验,都是代代相传,你如果没有认知,相当于家长断层,没有传承。
3 丢失底线,不敢拒绝
看不清职场障眼法,碍于面子或者看不清套路,不懂拒绝别人不合理要求,干了多余的活或背了不该背的锅。
这种情况,一般主管都有责任,他是最清楚内部游戏规则,以及你当前现状的人,比如你还没熟悉内部的流程,就糊里糊涂地接了别人的下游业务。多数情况下,主管也乐于做帮凶,跟对人是职场第一原则。
4 看不清形势
不懂识人识局识势,以往待在象牙塔,也没有机会接触复杂利益环境。
很多职场结局,比如一年内的结果,不是你个人问题,是多方利益格局决定的,或者是位置,站队决定的。比如一开始分活的时候就定好了奖惩名额,甚至很多企业是看这个人是谁招进来的。在企业,权责利永远不会对等,忙的越忙,闲的越闲,忙多被贬,闲多被提。
5 过分道德
职场里根本没有尊严,公平,平等等概念,从来都是对人不对事。甚至很多人,在法律底线上,挖掘人性阴暗面。认清现实,顺势而为,切莫自欺欺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