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刀,为什么游牧族喜欢弯刀,农耕族喜欢直刀?

弯刀利于马上劈砍,不会脱手。

切过五花肉的朋友都有体会,肉很多时候都是划开的,直上直下除非是很用力地剁,不然很难把肉切开。弯刀砍杀时,由于刀刃是曲线,在手臂的配合下会从敌人的身上划过,这样伤口比直刀更长更深。

不过弯刀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防止“脱手”。在战马高速奔跑状态下,骑兵每一次砍杀,手掌都要承受巨大的撞击力。弯刀可以为骑兵卸掉一部分力量,而直刀则不行。即便没有脱手,刀已经砍入对方身体,不能迅速拔出,而弯刀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蒙古人用得环刀就是从中亚穆斯林手中借鉴而来的弯刀。《黑鞑事略》中记载:

有环刀,效回回样,轻便而犀利,靶小而褊,故运掉也易。

日军骑兵用得时直刀,二战时在蒙古骑兵面前吃了大亏。日本是岛国,没有骑兵作战的经验,而且缺席了一战的考验,所以在二战前,日军很多武器设计都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当时日军骑兵装备的是32式骑兵刀,刀身是直的,重心偏向刀尖利于突刺,但不利于劈砍。日军就是简单地把步兵拼刺刀思路转接到骑兵砍杀上。

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中,日军第23师团的骑兵联队仅在开战前靠偷袭赢了一次蒙古骑兵,蒙军师长沙日布阵亡。之后被蒙军骑兵打残,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战后总结经验,日军骑兵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换装改进型的九一式骑兵刀。

农耕民族不骑马,作战时讲究的是“一寸长一寸强”,弯刀刀身短,在步兵近战时比较吃亏,所以都用直刀,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冷兵器刀,为什么游牧族喜欢弯刀,农耕族喜欢直刀?

事实上这是个观念误区,事实上像影视剧里面的那种弯刀在游牧民族中压根没有流行起来过,尤其是东亚的游牧民,经常用的短兵是双刃剑、直刀和钝器。反倒是农耕民族,才有使用弯刀的条件。

在青铜器时代,真正把弯刀大规模装备入军的是埃及人,而他们的武器被称为镰型剑,但是自从古典埃及王国灭亡之后,镰型剑也就成了博物馆里的摆设品,因为镰型剑制作复杂,从经济角度看,很难大规模装备成军。顺便一提,《权力的游戏》里面游牧民用的刀的原型就是这个。

而在铁器时代早期,人类无法将钢铁融化,只能是加热变软,然后用铁锤锻造武器。因此这一时期世界各地的铁质刀剑都是直刃的,比如中国的环首刀,再比如罗马的短剑。

指纹烽火工作室的相关研究证明了中原地区的直刃刀是根据游牧民族使用的刀剑改进的。在汉匈战争期间,汉军的敌人匈奴所用的刀剑也是直刃刀。再早期西亚地区的斯基泰人骑兵应用的则是双刃直剑。

世界上最早出现弯刀的地方是中亚,时间大概是在11世纪左右,中亚的半游牧民族在长期的征战中发现刀身略带弧度会让骑兵在骑行过程更便于砍杀。这一武器方面的改进很快就流入了东亚和欧洲,并且根据当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

宋辽西夏金等东亚国家相继在中国的本土刀里面加入了弯刀的元素,像宋代的手刀,西夏的骑刀,刀身都开始出现了弧度,但是这个弧度很小,并没有影视作品中的那么夸张。包括后来征服世界的蒙古人,所用的武器其实多是骨朵和长枪,真正的蒙古刀,弧度不比日本刀的大,这也是受冶铁技术的影响。

在欧洲,有弧度的刀剑也开始盛行起来,比如埃及马穆路克用的大弯刀和水手们的大弯刀,然而这些弯刀的使用者都是农耕民族,游牧者如蒙古和突厥的后裔,仍然是更中意略带弧度的刀剑。

(马穆路克骑兵刀)

中国的明清时代,所用的刀结合了蒙古刀的特点,是头重,身细,刀尖有一定弧度,非常利于砍杀,可以说是中国刀剑最人性化效率化的阶段。而像电影里那种和西亚刀类似的大弯刀,在中国是压根就见不到的,无论农耕还是游牧。

冷兵器刀,为什么游牧族喜欢弯刀,农耕族喜欢直刀?

并不存在游牧民族喜欢弯刀农耕民族喜欢直刀这回事

上图为匈奴墓葬出土的铁制匈奴刀剑,可以看到匈奴的刀剑一样是比直男都直,并没有使用弯刀,而匈奴显然是游牧民族。如果觉得匈奴只是孤例,那么我们再看鲜卑。

吉林省榆树市老河深村在1980~1981年发掘出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的公共墓地。其中就有出土鲜卑人的武器,其中也并无弯刀,相反,有大量的直剑。同时也可以发现,鲜卑人所使用的直剑和匈奴人的也没太大差别。

上图是现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馆的明代绘画《出警图》局部,可以清楚地看到,图上锦衣卫所佩戴的就是很弯的弯刀。如果觉得绘画作品不够有力,那么我们再看存世的实物。

上图为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的的一把刻有“万历十年,登州戚氏”八个字认定为戚继光的佩刀。可以看到,这把刀依然是弯的。而中国显然是标准的农耕文明。

实际上早期游牧民族的刀也是直的,游牧民族的弯刀也是后期演化而成。在弯刀出现以后,中国等农耕文明也迅速改用弯刀。如果非要拿弯刀还没出现的时期中国直刀跟弯刀流行后游牧民族弯刀进行对比,那么显然是得不出什么正确结论的。

那么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弯刀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这点有不少人都认为是阿拉伯最早出现的弯刀并传入中国。但实际上阿拉伯国家早期依然也是使用的直刀,而非后来闻名天下的弯刀。

上图为公元767年的一把阿拉伯直剑,剑上面还刻着阿拉伯文。

事实上弯刀最早是北亚的突厥人使用的,但是由于后期突厥人开始信仰伊斯兰教,于是突厥弯刀被带入了伊斯兰国家,并且流行开来。但中国早在伊斯兰国家流行弯刀前就已经接触了突厥弯刀。契丹镔铁刀的形制来源,就是突厥刀样式的继承,所以其实在宋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弯刀,著名的雁翎刀最早就是在宋代出现的

雁翎刀

冷兵器刀,为什么游牧族喜欢弯刀,农耕族喜欢直刀?

战争中使用的武器是与战斗的形式相关的,有什么样的战斗形式就有与其匹配的武器,武器的适用性决定武器的优劣,而不是人的好恶决定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切菜的人就会明白菜刀的锋刃是怎么应用的,切菜的动作是下切与斜割的结合,并不是直直的切下去,刀刃的接触轨迹是个弧,这样切菜才省力与快捷!尤其切割有肉皮等的难切之物!

明白这一原理,再回到本体上,一般题主所说的农耕应该泛指以步兵作战的群体(尽管农耕也有骑兵,但那是另一个与胡服骑射有关的问题了),步兵作战都是列阵而进的,进攻步伐基本统一并强调配合,速度不是很快,那么要想稳准狠地击倒前面的敌人,就得有一个快速的接敌的动作,那么,优选的动作就是突刺,拼刺刀的那个动作,刀尖轨迹仔细观察也是刺割的轨迹,这是经过长久实践的优选,既能达成前探的速度又能达成接触的冲击力度,这对于着甲的战士是致命的,而这个动作是比挥舞任何武器都要快的接敌,并且对于不怎么齐头并进的密集步兵战阵中队友,突刺这也是最安全的动作,且冲锋攻击中不会给你多个组合击打敌人的机会,瞬间就决定了你死我活。而突刺动作与敌人是点接触,矛或枪类的是最有效的,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有点花样那就是戟或戈,用刀自然在这一群体里也是优选突刺,那么刀尖是最重要的部位,现在的尖刀班的比喻即是如此,为了降低突刺入人体的阻力,自然刀刃要直、刀锋要锐利,而劈砍是次要动作并且要格挡,所以刀刃腰部不适合太锋利,故而刀基本趋于直、刀头兼顾劈砍格挡适当宽厚些!

对于游牧部落,其作战形式以马上为主,马上作战的优势就是一个人马合一的快,而骑兵冲锋时靠的就是冲击力,就是要围绕一个快字来进行,骑兵与敌人接战那就是快到一瞬间,不会有废话,自己与敌人的相对速度不会给自己第二次机会,后面的战友也不容得你慢下来,否则就追尾了,那很危险,又由于骑兵的特点战斗队形的相对松散,那么骑兵的优选动作就是挥舞,而此优选适合挥舞的武器就是刀,注意此时刀的接敌轨迹是刃部的切割,挥舞已经有了足够的动能,人马合一的速度就是接敌的速度,再考虑收刀的动作也必须快与容易,因此较细、轻薄而有韧性的弯刀是最合适的了!

步骑作战相生相克各有优点,并不是总体上步兵就打不过骑兵,比如诸葛亮的八卦阵(不是评书中的)与曹操多骑兵北方军队的对阵、李陵与匈奴的最后一战、清兵收服蒙古人的战争等等。

战争打的不只是武器,至于弯刀与直刀各有他们的世界!

冷兵器刀,为什么游牧族喜欢弯刀,农耕族喜欢直刀?

主要用途不同,直刀刺杀与砍杀,弯刀。推与拉应韧杀!等等等!

冷兵器刀,为什么游牧族喜欢弯刀,农耕族喜欢直刀?

这是源于历史传承的缘故。最早的刀剑都是直的,这是从石器时代变化来的,石器时代第一种武器是长矛然后是短矛,然后是木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没法获得其他金属武器,这种武器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刺,这种刺功能相对省力得多,即便普通人也驾驭得了!而拥有青铜武器以后最早的铸剑师便以木剑作为模板打造青铜剑,这是以农耕作为主要生活方式的燧人氏部落的主要武器,也是当时所有部落的武器,但是意外与明天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当时有一个部落捡拾到一把陨铁兵器,这是陨石摩擦以后留下的残骸,弯刀形状,这就是最早的那把弯刀,这是一块铁陨石,而又经过大气层摩擦高温锻造,这使得这块陨铁异常坚硬跟锋利。这把刀由于是铁器,对砍当时的青铜剑来说都是不在话下,于是被当成了神兵,并落到蚩尤手里,也就是后世称的蚩尤剑。

蚩尤部落是渔猎部落,这个部落的人都是猎人跟战士,这些人力气大,劈砍有威力大。由于蚩尤剑作为一个模板,那么所有人就以拥有一把上古神兵作为自己的武器为骄傲,因此,蚩尤部落的人开始仿制蚩尤剑。

炎黄蚩尤大战以后,蚩尤的部落被击败,打散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一部分人逃入草原,这部分人最后演化成最早的游牧民族,他们使用的弯刀是基于对祖上工艺的传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