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为什么到如今依然有影响力?
切格瓦拉为什么到如今依然有强大的影响力,当然跟他长得帅有关,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格,作为一种反叛的形象自然成为了一种经典的文化符号!
那种理想主义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在所有文明和时空里都是受敬重的,那怕反抗的结果果真是又一次权力争夺的轮回,当你面对的黑暗超过生存所能忍受的限度时,你依然必须坚定不移地站起来反抗!永远的切,永远闪耀着高尚的理想主义光芒,虽然这样的反抗可能毫无意义,注定是失败的,但他没有自私动机,为解放被压迫民族高举义旗的姿势就足以千秋万代让人敬仰!
切.格瓦拉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他就是一个战士,死的像个烈士,而且英年早逝,满足了亿万青年男女对英雄的所有想象,如果你不曾热爱过切,那就证明从来没有年轻过。英雄是用来意淫的,但不要渴望嫁给英雄,除非很想当遗孀
切格瓦拉为什么到如今依然有影响力?
切-格瓦拉,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一种悲伤的情绪就会在我的体内荡涤。也许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名字,但是我觉得,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记住他,记住这个纯粹的人。切·格瓦拉于1928年6月14日出生在阿根廷罗萨里奥,格瓦拉的父亲埃内斯托·格瓦拉·林奇是一个当地的贵族,且家族已经在当地有了非常大的影响力。他的母亲塞莉亚·德·拉·塞尔纳·略萨的家族在阿根廷也是贵族,所以两个家族的融合,形象力更是上了一层楼。而切-格瓦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的,也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降落到人间的。
切-格瓦拉的童年可以说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吃穿不愁。这也给了他更多的闲暇时间进行思考,没有生活压力的困扰,也可以让他逐渐成年以后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广阔的思想空间。切-格瓦拉天生就有着悲天悯人的思想,在选择专业学习的时候,他秉着治病救人的目的,选择了医生,想着通过自己的所学,拯救那些承受病痛折磨的人。但是切-格瓦拉本来就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没事自己就去外边旅游,参观各地的人文和景色。后来在朋友阿尔贝托·格拉纳多的建议下,休学一年,骑着大摩托车,环游南美洲各国。一次旅游不过瘾,没过多久,他又进行了第二次南美之旅。而就是在这次旅行中,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女人——秘鲁女革命者伊尔达·加德亚。这个女人那充满斗志的革命气息,一下子把切-格瓦拉镇住了。这个女人所做的事情,才是我一直苦苦追寻的人生真谛!带领更多的苦难人民,推翻剥削者的统治,获得幸福的生活,才是自己的人生之根本意义!而这个女人,后来也成为了切-格瓦拉第一任妻子。
1955年,对于古巴人民来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兄弟,在墨西哥城相遇了,双方一见如故。对于共产主义思想更是推崇至极。一片红色的旋风,以这三个人为中心,在古巴迅速旋转起来。并且短短几年内,帮助卡斯特罗兄弟掌握了整个古巴。这三位领导人,也被那些古巴人民奉若神明。但是这一切都被隔壁那牛的不行的美国人看在眼里,一系列的制裁紧跟着就来了。切-格瓦拉什么脾气,你越跟我较劲,我越跟你干!积极与苏联取得联系,并且推崇在古巴建立一些列苏联的军事基地。把美国人噎的也是一愣一愣的。所以在美国人眼里, 古巴真是一块儿又臭又硬的石头!
切-格瓦拉这种为了一切不平等的事,敢于天王老子叫板的劲头,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人。很多人都把他奉做革命的图腾。在古巴待了几年以后,他发现这种安逸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又前往非洲开始自己的革命事业。但是在刚果的一切,并不顺利,辗转了几年以后,卡斯特罗兄弟极力建议切-格瓦拉回到南美开展革命工作。切-格瓦拉在权衡利弊以后,终于又再次回到了南美,依然还是到处折腾。在他把中心放在玻利维亚的革命事业时,悲剧终于来了。俗话说长年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切-格瓦拉的举动,引起了玻利维亚政府的震怒!终于在多方围剿之下,抓住了切-格瓦拉,并政府军次日击毙了。
切-格瓦拉死亡的消息,传到古巴,举国悲痛。尸体在运送回古巴以后,陈列在哈瓦那的何塞·马蒂纪念馆内,后来格瓦拉的遗骨被安放在格瓦拉广场中,同时被安葬的还有6名游击队员的遗骨。劳尔-卡斯特罗发表讲话,对自己的兄弟深切悲悯,数万人潸然泪下。切-格瓦拉,一代革命家,一个敢于向苍天亮剑的勇士,倒下了,离开了深爱着他的人民。
切-格瓦拉之所以在今天还有这特别大的影响力,是因为他那股不服输的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一个拥有博大胸怀的人,必然所为人们铭记。和我一个时代的80后,很多人都把切-格瓦拉当做精神图腾,将他的头像纹在身上。随着岁月的更迭,切-格瓦拉逐渐成为了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一些文化作品,也更多的借喻格瓦拉的世纪和情怀。切-格瓦拉是一个天生的战士,是一个勇敢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为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同样是共产主义的战士,所以我们中国人对切-格瓦拉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有对切-格瓦拉有着更多了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共同缅怀他。同时也缅怀另一个阿根廷传奇人物。
切格瓦拉为什么到如今依然有影响力?
切格瓦拉根本没有成功的能力,相反他所谓的革命热情,才是让他不断获得声誉的原因。想要看明白这点,就要理解古巴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古巴过去和美国有很深的渊源,因为美国利用古巴问题和西班牙做了博弈,并且最终战胜西班牙,所以美国在古巴的地位其实非常高。而美国对于很多拉美国家的管理模式也非常有趣,他并不会采取强硬的干涉,而往往是采取影响颠覆之后,重新选择扶持代理人,这种模式一直被美国人所使用。
——切格瓦拉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卡斯特罗获得胜利之后,首先去的就是美国,只不过没有谈拢,才最终选择亲近苏联。而革命的成功完全属于偶然,当时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都并不具有真正的实力,然而古巴的政权失败之后,一时之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所以选择了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这样一来两个人就获得了成功。但是这样的选择并没有很好的改变当时的环境,相反使得切格瓦拉误认为革命就是闹哄哄,热闹一场就可以。这样一来切格瓦拉变得越来越轻狂,他认为自己只需要到各个国家不断推行革命就能获得成功,这种想法使得他到处去散播革命热情,但是这种革命热情却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成果。
——卡斯特罗
所以笔者认为切格瓦拉是一个极大的失败者,但正是这种失败,使得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变得高大,认为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不管如何失败都不会选择退缩,所以这就促成了他的两面性。对于欧美很多政府来说,切格瓦拉是一个失败的例子,完全不需要感到恐惧,而对于很多喜欢他的人来说,又把他奉为一个精神领袖。所以实际上,切格瓦拉的能力不高,但他的影响力非常大,他就像空壳子一样,被人们强行塞入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这造成了他最后成功反而变成了一种流行趋势,而这种流行趋势中同样被放入了大量不属于他的东西,简单来说他就像一个选题一样,所有人都用这个选题来做题,每个人都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但这个答案跟他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越是没有关系,这个选题反而就越稳定,最终成就了人们心中的切格瓦拉。
——古巴战争
切格瓦拉为什么到如今依然有影响力?
切.格瓦拉是阿根廷人,一生从事革命活动,在古巴革命斗争中发挥关键作用,革命成功后,继续在非洲刚果(金)、南美玻利维亚从事革命活动,被誉为革命的唐吉诃德,是理想主义的化身。
学生时代,他骑摩托车沿着安第斯山脉环游南美洲,被南美洲的穷困和不公平所震动,开始投身于革命,推翻暴政。
在墨西哥他认识了卡斯特罗兄弟俩。菲德尔.卡斯特罗生于古巴一个大庄园之家,他毕业于古巴哈瓦那大学法律系,他反对他的父亲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与父亲闹翻,主张废弃大地主的庄园,给农民以土地,成为他的理想。巴蒂斯图塔政变上台台后,实行军事独裁,他发动攻打军营被捕,后驱逐到墨西哥。他组织了82个人回到古巴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在登陆上岸时遭到政府军的袭击,只剩下12个人活着。其中就有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上岸时受了伤,忍着疼痛爬进甘蔗地,幸免于难。他本来是一名军医,现在也拿起了武器对敌人射击。在古巴南方山区的战斗中,游击队逐渐壮大,切格瓦拉领会到了什么才叫革命者。他说,一个没有大爱的人是不能参加革命的。革命者不但可能自己会牺牲,也会牺牲他人,因而是不能滥杀无辜的。他教会了一些来参加游击队的农民识字,能够读书识字是他批准进入游击队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年纪太小,也是不允许参加游击队的,因为游击队每天要行军,随时作战。他们优待俘虏,给俘虏包扎伤口,不歧视他们。他严惩游击队中的腐败分子,有一名游击队员伙同他人强暴了村民,抢劫了村民的财产,烧毁了他们的茅屋,切.格瓦拉下令枪毙了首恶份子。他对于参加游击队抱自愿原则,如果谁觉得太苦太危险是可以离开。不到3年时间,游击队就打垮了政府军,进入城市,同样得到欢迎。建立了古巴政府。他把古巴当成祖国,激励战士们:无自由,毋宁死。如果不愿意打仗怕死,可以马上放下枪走人。
虽然切.格瓦拉身居高位,任古巴经济部长、外交部长,却生活依然俭朴,一再拒绝加薪。他痛恨革命中出现的投机分子,这些人在革命成功后就要抢官位,发横财,都被流放到迈阿密。他协助卡斯特罗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把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民。
在玻利维亚,他继续组织游击队对抗政府军,但是被一名古巴流亡分子出卖,美军派了特种部队包围了游击队,将其抓捕。政府军下令将他处死。1997年,他的遗体被运回古巴,古巴为他举行了隆重国葬。
切格瓦拉为什么到如今依然有影响力?
让更多年轻人知道切格瓦拉,多半是因为周某人。两人的联系,只因为长相十分相似,网友还给周某起了个外号叫窃·格瓦拉。
2016年周某人接受了采访,一些特立独行的话,让他迅速在互联网火爆。网友们口口相传,网图、名言、还有那小俏皮的话语,在他坐牢期间他的热度也依旧保持。
周某采访的小俏皮话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偷这种东西,才可以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进看守所跟回家一样,大年三十晚上我都不回去,就平时家里面出点事,我就回去看看这样子。进了里面去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超喜欢在里面。今年的4月20,他也成功出狱。很多公司都想签约他,被他一句想去家里多陪陪爸爸妈妈给拒绝了。又一次让切格瓦拉,火了起来。
最后在快手,自己开始了网红之路。 家庭情况和生活也有所改善。周某热度高涨,那么切格瓦拉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最后向这位阿根廷革命家切·格瓦拉致敬 精神永在
切格瓦拉为什么到如今依然有影响力?
因为时至今日,切格瓦拉已经因为其忠于理想、一生革命的殉道者特性,被升华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层面的图腾代表,一种被神化的人文象征。
切格瓦拉,阿根廷人,出身优渥,家世显赫,祖先曾担任地区总督。
1948年,切格瓦拉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习医学,上学期间,他骑着摩托环游美洲大陆,见识了美洲大陆的民间疾苦,并将沿途经历他记录在《摩托日记》里。
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的切格瓦拉再次穿越美洲,并在危地马拉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思想,认识到革命斗争的必要性,就此奠定了他理想主义的信念。
此后,他参与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古巴政府。
但是,在新政府担任了一些要职后。由于与卡斯特罗理念不同,切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前往刚果、玻利维亚等地,试图继续“点燃革命火种”。
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胸中燃烧着理想主义熊熊之火的切格瓦拉屡屡碰壁,接连失败,最终在玻利维亚领导游击队活动时,因为队伍中逃兵的出卖,被一直搜捕他的玻利维亚政府军逮捕,并于1967年10月9日遭枪决。
在切格瓦拉死后,由于他身上具有的理想主义、追求反叛、冒险与浪漫等精神特质,首先成为了叛逆、前卫的摇滚乐崇拜的偶像,并经过这种艺术形式的遍地开花,逐渐成为了先锋的文化象征。
而他那张戴着贝雷帽的照片,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有革命性和战斗性的头像”,成为了反抗斗争、为达到理想终生都在追求的精神符号。
同时,由于切格瓦拉的身亡,带有不求名利、只为解放他人的理想主义色彩,所以他的死亡甚至被一些教徒认为是“耶稣再临”,更为其平添了许多宗教和悲剧文学的意味。
他死后,历史学家称他是“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唐吉诃德”、作家称他是“尘世的基督”、“复活的普罗米修斯”、“拉丁美洲的浮士德”,这些标签化的宣传,无不对其形象的树立、影响力的增加,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最后,切格瓦拉至今仍有影响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他特立独行的外在装扮和气质,
比如他标志性的贝雷帽,从不离手的雪茄,以及酷爱的烈酒,都在他死后成为他革命精神的延展。
1964年12月,在联合国第19次大会上,当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都穿着西服时,切格瓦拉却一身橄榄绿军装,叼着古巴雪茄出现在会场,再一次引起全世界媒体的关注,并强化了他反叛革命者的形象。
因此,在切格瓦拉去世后不久,他就成为了伏特加与雪茄烟的代言人,还被用在手表、手袋的广告上,“被迫”成为他一直想要推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的代言人,不得不说,这也是挺滑稽的。
也许,切格瓦拉的影响力能够延续到今天,除了因为他是一个一往无前的理想主义革命家,还因为他是个行为上的艺术家吧。
在革命者中,他最具浪漫主义的诗人气质,而在浪漫诗人中,他又是革命最坚决的那个。
【姥爷原创内容 以你关注为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