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秦国已经是一家独大了,为什么秦始皇小时候还是质子呢?

战国时代,为了国家之间和平相处,有时互以王子做人质抵押。就如和亲送公主到他国一样。

战国末期秦国已经是一家独大了,为什么秦始皇小时候还是质子呢?

质子制度,当从春秋初期开始,一般是指以王子或者世子身份的人派往其它国家做人质。至于题主所说,秦始皇小时候是质子身份之说这是不严谨的提法,因为,当时的情况是秦始皇的父亲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子楚做为质子的身份被派驻在赵国。

而秦始皇本人从来没有以人质的身份派驻别国。但是,秦始皇本人确实是在其父子楚派驻赵国为质子其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即公元前259年之时,出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

也就是说,秦始皇虽然没有质子的身份,但是,他的童年、少年时期的确是在这种尴尬、甚至危险的氛围中度过的。

秦始皇的父亲本来的名字叫异人,是秦孝文王的儿子,在秦孝文王二十多个儿子当中,异人与自己的生母夏姬属于最不起眼,最不受待见的人。

可是,就在异人几乎为所有人鄙睨的时候,大商人吕不韦却掂量出了异人的潜在价值,他出钱、出力帮助异人树立形象,拓展人脉,以求一逞。

公元前245年,做为质子的儿子,嬴政已经3岁,在这一年,秦国又开始了对赵国的军事进攻,恼怒异常的赵国决定杀死秦国在邯郸的质子异人,以此向秦国表达、发泄赵国的愤怒。神通广大的吕不韦马上得知了这一消息,他迅速的买通了守卫赵国都城邯郸城门的官员,领着异人,逃之夭夭。

异人是随着吕不韦成功的逃掉了,可幼小的秦始皇与母亲赵姬尚且陷在邯郸城中,只能听天由命,任人宰割。

无形当中,这母子二人又称为名副其实的人质,落在赵国人的手中。

回到秦国的异人却一刻也未曾停息,在吕不韦的策划、努力之下,异人被立为秦国储君,名字也改为子楚,身份与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使得赵国不得不重新研究如何对待滞留在邯郸的赵姬母子。

于是,为了向未来秦国的君主子楚示好,赵国主动把嬴政和赵姬送回了秦国。

在赵国,嬴政渡过了几乎整个童年与少年时期,终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251年。赵姬与嬴政母子结束了担惊受怕、屈辱困苦的生活,踏上了秦国的土地。

战国末期秦国已经是一家独大了,为什么秦始皇小时候还是质子呢?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

秦始皇并没有做过质子,做质子的是他爹异人/子楚。另外,即使秦国在战国后期如此强大,在它没有实力并吞天下或者硬扛六国合力的话,质子也是必需的。强横如今天的美帝和昨日的苏修,也还是得给别国派驻外交官。

所谓质子,指的是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与他国缔约或者结盟时送到别国的人质,一般都是由贵族甚至是王子来出任。比如嬴政的父亲嬴子楚,就被派到赵国做质子。

既然是人质,那就存在被撕票的可能。实际上,在当时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下,一国转眼间向自己的盟国宣战是极有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在该国当质子的王子基本就逃不脱被人干掉的命运了。而子楚,就是这么一位倒霉的质子。

尽管在赵国期间,子楚已经结识了吕不韦,并且接受了他的倾囊相助,但他毕竟还没有彻底脱离敌国。而正当吕不韦在为他运筹帷幄的时候,秦赵之间爆发了战争,秦军兵围邯郸数月,赵国到了危急存亡的生死关头。

恼羞成怒的赵国人想要干掉身为质子的异人。而率先得知消息的异人和吕不韦立刻收拾细软,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连夜逃出邯郸,返回秦国。而被他们抛弃的人里,就有异人的妻子赵姬,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嬴政。

此后赵姬母子在秦国就过着如夜行兽般的生活——没干掉嬴政的赵国人把怒火倾泻到了他的妻儿身上,却一直求之不得。直到异人熬成了秦王,才把这对母子给接了回去。

因此,嬴政在赵国并没有当过质子,相反,他倒是更像赵国的通缉犯。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战国末期秦国已经是一家独大了,为什么秦始皇小时候还是质子呢?

战国末期的时候,虽然说秦国已经一家独大。但是当时秦国还没有绝对的实力抵抗6国。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秦国呢不得不和其他六国结成同盟关系,这也就是战国末期的合纵连横,所以秦始皇小的时候,和他爹一块儿在赵国做人质也不足为怪了!

战国末期秦国已经是一家独大了,为什么秦始皇小时候还是质子呢?

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失去对天下局势的掌控能力后,各诸侯国为争城池和人口,在其频繁战争背景下的产物。

各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受到比自己强大国家的威胁时,弱国为避免被灭国,就以国君的至亲或重臣为质子获取强国政治“援助”。质子作为一种处理国家关系和政治局势的政治现象出现在了历史上,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交质遂成为维持社会整体均势的重要政治活动。

列国之间派遣质子,可以使自己征战他国时不至于腹背受敌,危难之时可以得到援助。从理论上而言,当是弱国向强国派遣质子。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迅速崛起成为一方超级大国,对山东六国一直攻伐不断。按理来说秦国强大后,是不应该还向他国派遣质子的。

历史上记载,强大的秦国却有多次向他国派遣质子的记录。秦惠王时曾攻占魏国蒲阳,后反而归还魏国,并且还派公子慈到魏国做质子。秦武王时期,公子樱被派到燕国作为质子,武王死时才归国立为昭襄王。秦始皇也是在其父子楚在赵国做质子时出生的,把秦始皇早年的这段经历也当成质子显然是不对的。

显然从历史上来看,秦国这时期向他国派遣质子不是为求援助,而是由于六国联合抗秦,此时秦国向各国派遣的质子主要是为拉拢分裂六国的合纵。

战国末期秦国已经是一家独大了,为什么秦始皇小时候还是质子呢?

战国末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无论是国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已经是战国七雄中最强悍的一个。但是当时秦国还是没有绝对的优势去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只能是与其他诸侯国同发展,谋图取。

当时除秦国以外,赵国、齐国等都是秦国强劲的对手。尤其是赵国当时拥兵50-70万,和秦国有抗衡之实力。在这种背景之下,秦国只能让赢异人去赵国邯郸当人质,用以麻痹赵国,使赵国对秦国放松警惕。其实还可以达到一个目的,当时因为秦国的强大(不断的吞并周边小国)六国已经打算联合共同对抗秦国,但是每个国家之间其实是面和心不和,各怀鬼胎。秦国这一措施致使六国之间互相猜忌,达不成联合对抗秦国的举措。

让异人去赵国做人质其实就是为了让秦国有更多的时间去谋发展,在秦国足够强大后,接回人质(其实接不接回都无所谓,异人不受待见),再去攻打其他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异人可以说是历史上比较幸运的人,他在赵国遇到了他的贵人吕不韦,吕不韦作为当时邯郸的大富商,他倾注财力做了一次豪赌,就赌让异人能够当上秦王,自己能够成为帮助异人登基的第一大功臣,幸运的是他成功了,成了权倾朝野的丞相。而后缔造了千古一帝秦始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