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博物馆中的支奴干、喷火、F-5、雌鹿是怎么来的?
一架CH-47支努干直升机和一架单座F-5战机都是越战后越南送的。美军撤出越南时丢弃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就有许多支努干和F-5战机,为了感谢中国在越战时期对越南的大力帮助,越南将其中一架支努干直升机和一架F-5战机送给了中国。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获得了一架UH-1休伊直升机,只不过不是越南送的,而是1981年9月一名越军飞行员因对上级不满,驾驶这架UH-1飞到了中国。
除了越南送的单座F-5外,中国还有一架双座F-5战机,来源于原台湾空军飞行员黄植诚架机投诚。1981年8月8日黄植诚驾驶着台湾当时最先进的F-5战机升空训练,当时后座还有一名叫许秋麟飞行员。升空后黄植诚以要进行仪表飞行训练为由,让许秋麟拉上暗舱罩,然后径直向大陆福州方向飞去,当飞到福州沿海时,许秋麟察觉不对劲,要求黄植诚返航。黄植诚表明自己意图后,许秋麟拒绝同他去大陆,接着黄植诚架机飞到马祖东引岛上空让许秋麟跳伞。之后,黄植诚独自驾驶这架双座F-5降落到了大陆福州机场。
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中国则是有两架,其中一架是阿富汗游击队从苏军那缴获的,无法飞行。另一架来源则比较有意思了,1985年,两名阿富汗飞行员驾驶一架米-24武装直升机叛逃到了巴基斯坦,由于之前中国得到的那架米-24不完好,中国听闻消息后立刻派了人前往巴基斯坦,经过协商后,巴基斯坦把这架米-24移交给了中国。
那架英国喷火战斗机则是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董事局主席高彦明花了215万美元从海外买来的。这架喷火于1945年4月出厂,不久后二战就结束了,服役不久后该机一度被封存,之后又被重启作为“不列颠空战纪念”飞行表演小队的表演机。1958年7月,该机被英国送给了美国,并一直被陈列在美国空军博物馆展出,1996年美国空军博物馆又获得了两架更新的喷火战机,这架就被卖给了一位新西兰商人,并被修缮一新。2008年9月,这架命运多舛的喷火又被新西兰纳尔逊博物馆公开拍卖,当时碰巧在新西兰考察的高彦明决定将其买下,之后赠送给了中国航空博物馆。
中国航空博物馆中的支奴干、喷火、F-5、雌鹿是怎么来的?
中国航空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航空博物馆,里面收藏了800多架飞机。这些飞机有的是买的,有些是各界人士捐赠的,还有些是其他国家送给我国领导人的礼物,还有的是经过特殊途径搞到的。
先说F-5和支奴干
中国航空博物馆有两架F5,一架是从越南来的。
越南战争时期,美军撤退后,遗留了大量的武器。当时中国帮了越南很大的忙,于是就把其中一些武器送给了中国,其中就包括了F-5战斗机和CH-47直升机(也就是支奴干)。
这两架飞机运回来的时候还是好好的,随后被拆解研究了,这架支奴干最后剩了个空壳被放到昌河直升机制造厂里,后来航空博物馆成立的时候征集藏品,就有人想到了这架空壳飞机,就把它送到了航空博物馆进行展览。
还有一架F5是从台湾来的。
80年代黄植诚驾驶一架F5从台湾投诚,来到了大陆。他开来的F5跟越南的那架一起放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展览。
而雌鹿的来历就更有意思了。
雌鹿的官方名字叫米-24,是苏联研发的一款武装直升机。
79年的时候苏联曾经入侵过阿富汗,并且在阿富汗扶持起了傀儡政权,为他们提供了不少武器,其中就包括了米-24。而阿富汗跟他的邻居巴基斯坦一直是敌对关系,巴基斯坦一直秘密的对阿富汗的飞行员进行策反,前后一共有6架米-24被从阿富汗叛逃的飞行员开到了巴基斯坦。
我国跟巴基斯坦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巴铁嘛,我国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因为我国的直升机发展的一直非常缓慢,就要过来了一架,巴铁也很爽快的答应了。有意思的是美国跟法国也都分别要走了一架。
这架雌鹿被研究透了以后,就送到了航空博物馆里展览了。
至于喷火,是被爱国企业家捐赠的。
这架飞机历史就老多了,是二战期间的战斗机,没什么好研究的。最初是英国送给美国的礼物,被收藏在美国空军航空博物馆。后来美国的博物馆把它卖了,倒了几次手,被一个河北企业家买下来,捐赠给了中国航空博物馆。
中国航空博物馆中的支奴干、喷火、F-5、雌鹿是怎么来的?
中国航空博物馆相信有不少人都去参观过,在航博的展馆中既有室外停放的很多大型战机,也有室内的很多机型,同时这些机型中,还包括了不少国外的其他著名机型,比如被誉为“镇馆之宝”的美国神秘的D-21无人战略侦察机,其累计产量只有个位数,但是航博就有一架,而且还是仅有的一架参加过实战的。当然在航博中还有很多国外机型,比如大名鼎鼎的支奴干重型直升机、喷火战斗机、F-5喷气式战机、雌鹿重型武装直升机等,那么这些国外机型又是怎么来的呢?
停放在洞库内的支奴干重型直升机现阶段看起来已经是残破不堪了,但是这架支奴干直升机的来到中国的时间可不短了,因为这架支奴干重型直升机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美国、南越阮文绍政权四方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国开始撤军越南后,1975年越南政府为了感谢从1965年开始到1963年8年时间里,中国解放军对越南抗击美国侵略所做出的贡献,将美军撤离时丢弃的一架支奴干重型直升机和一架F-5A轻型战斗机送给了中国,当时空军还派遣人员过去接受过,并在海军舰艇的帮助下,1965年正式接收回国。
美军撤离时将很多武器丢弃在了越南本土,所以很多武器装备都是完整无损的,包括送给中国的支奴干直升机和F-5A战机也都是加油后可以飞行的。而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F-5A战机对于我国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毕竟这个时候我国早已有歼-6改型战机,但是采用纵列双旋翼设计的支奴干重型直升机却有很大的吸引力,毕竟其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22吨,最大载重量也近十吨重,而且其较大的货舱空间非常适合执行一些大规模空运任务,所以海运回国的支奴干直升机,虽然刚回国的时候加满油后还能飞行,但是相比让其重返蓝天,大家更希望的是如何获取其先进技术,发展出属于中国的纵列双旋翼直升机。
所以这架支奴干直升机很快就被来自国内的各大航空科研单位争相研究,从关键的旋翼系统、发动机、到机身结构等关键技术都成为了研究对象,而这架支奴干也被各家单位拆成了零部件拿回去研究去了。后来受限于当时国内航空实力薄弱,根本无力仿制出这种纵列双旋翼直升机,所以各家拿回去的零部件又被送回来重新组装在了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零部件在研究的过程中被损坏,有的零部件则被丢失,所以最终组装在一起的支奴干直升机就成了如今大家看到的模样。当然一开始这个重新组装起的直升机残骸因为失去了研究价值,被丢弃在江西的昌河直升机厂内,后来国家航空博物馆面向全国征集藏品的时候,才被发现并运送到北京,成了航博的藏品。
同支奴干直升机一同送过来的F-5战机,因为当时国内已经有更先进的歼-6系列战机,所以对这架战机并未进行大的研究,介于当时海峡对岸装备的还是F-5系列战机,所以这架加满油就能飞的F-5战机一度被空军作为敌对演习目标使用,也就是演习中的蓝军角色。到后面的1989年11月人民空军成立40周年的时候,中国航空博物馆开馆,这架越南赠送的F-5也就成了首架入驻航博的外军知名战机。
在展馆外除了越南送的这架单座版F-5战机外,还有一架双座版本的F-5A战机,这家战机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台湾空军的一次驾机投诚而来。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在1981年的8月8日这天,原台湾空军某飞行大队教官黄植诚带领学员许秋麟驾驶着当时最先进的F-5F双座战机升空训练期间,黄植诚以进行黑夜仪表飞行训练为由,让后座的许秋零拉上了暗舱罩,独自驾驶着F5F战机朝着福州飞去,在飞临福州海域时,后座的许秋麟不愿投诚,黄植诚则驾机将其伞降在马祖岛海域附近,自己再独自返回并最终降落在福州机场,这架F5F战机就这样走进了国航博展馆内。
至于停放在室外的那架喷火战斗机来头也不小,喷火战机是二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机型,曾在诺曼底登陆作战中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超强作用。但随着二战结束后,喷火战机也就成了历史,很多现役的喷火战机就只能早早的退役,要么被拆毁,要么被封存进展览馆。航博内的这架喷火战机是二战结束前夕的1945年2月生产的,因为二战的结束失去了上战场的作用,所以被作为飞行表演飞机使用,但使用没几年后的1958年,则被英国送给了美国以纪念二战的胜利,并被美国空军直接安排进了美国空军博物馆内。
直到1996年美国空军博物馆获得了两架飞行小时数更少,整机年限更低的喷火战机后,将这架已经在展馆内呆了近40年的喷火战机翻新后高价卖给了新西兰的一个商人,商人则将战机送进了博物馆。2008年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收藏有这架喷火战机的新西兰纳尔逊航空博物馆将其公开拍卖,碰巧被当时在新西兰考察的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董事局主席高彦明花了215万美元拍下,并将其运输回国后赠送给了中国航空博物馆。
至于航博内的那架残损不堪的米24雌鹿重型直升机则来自阿富汗战场,1985年阿富汗陆军两名直升机飞行员因为不满当时的规定条约,所以驾驶着座驾——米24D重型直升机一路北上,借助直升机超低空飞行躲避雷达的优势,静悄悄的降落在了巴基斯坦境内,并主动投诚。当时消息零通的中方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派遣人员前往巴基斯坦进行交涉,并获取到了这架米24D重型直升机并将其秘密转运回国。
回国后这架米24重型直升机对于当时还没有装备直升机的中国而言,很是稀奇,所以也对其进行了拆解研究,一个是研究当时苏联的重型直升机有多先进,另一个也是研究这种中国还没有的重型直升机发展之路,最终也进入了航博内成为了展品,位置就在支奴干直升机旁边的洞库内。
当然在航博内的其他外国战机也不少,包括P40、P51、F86、F104、米格23、幻影3等外国战机停放在展馆内各个角落中。
中国航空博物馆中的支奴干、喷火、F-5、雌鹿是怎么来的?
支奴干是越南赠送的;F-5是中国台湾飞行员投诚的;喷火是河北老板高彦明耗资215万美元购买的;雌鹿是巴基斯坦“友情赠送”的。
CH-47“支奴干”是美国波音直升机公司研发的纵列双旋翼全天候中型运输直升机,其主要任务是运输部队、火炮调遣和战场补给。支奴干可以容纳44名士兵或27名伞兵,还可运输一套战术地空导弹或2辆吉普车。支奴干在1962年开始服役,并在1965年加入了越南战场。美军在越南投放了约750架支奴干直升机,有约200架在作战时被摧毁。而越南为了感谢中国的鼎力相助,特意将一架支奴干赠送予我国。
F-5F虎II式(Tiger II)是美国诺斯罗普公司在1962年研发的轻型战斗机。1968年中国台湾曾和诺斯罗普商谈生产F-5战斗机项目,在1973年至1986年间,共生产单座机F-5E型242架,双座机F-5F型66架,1981年8月8日,黄植诚和许秋麟驾驶F-5F训练,在训练中黄植诚向福州方向飞去,许秋麟选择了跳伞。随后黄植诚独自驾驶F-5降落在大陆福州机场。
支奴干的隔壁便是雌鹿(Mil Mi-24),这是1972年由米尔莫斯科直升机工厂生产的大型武装+运输直升机,在1972年服役,销往50多个国家,产量高达2000架。1979年苏联将雌鹿提供给阿富汗,用以消灭圣战者游击队。1985年时两名阿富汗飞行员驾驶雌鹿叛逃,并在巴基斯坦境内降落。我国得知消息后也派出了工作组,巴铁很够义气的将雌鹿送予我国。于是成为我们航空博物馆的藏品,支奴干的邻居。
喷火战斗机是英国在二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战斗机,在1938年服役,参与了很多里程碑意义的空战。航博的这架喷火是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董事局主席高彦明花费215万美元购买并赠送的藏品。
中国航空博物馆中的支奴干、喷火、F-5、雌鹿是怎么来的?
在我国的航空博物馆内,有几架飞机特别惹人注目,他们都是国外高度保密的先进飞机,甚至有些是西方正在装备中的主力机型,是绝对不会出售我国的。这些飞机同航空博物馆其他珍藏的800多架各类型飞机,显得不一样,这些飞机有些是其他国家赠送我们的,还有一些则是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甚至还有投奔我国迫降的。
图为航博内的支奴干直升机。
这其中,1架美国的CH-47支奴干重型直升机和1架单座型的F-5战斗机是由越南赠送给我国的,这些飞机是越南战争中美军撤出后遗留的武器。这些飞机在上世纪都可以算得上先进飞机,特别是“支奴干”直升机,更是目前世界少有的纵列式双旋翼重型直升机,他拥有巨大的舱室和强大的吊装能力,相比于其他重型直升机而言,可以更好的适应复杂的山地地形作战。
图为越南赠送的F-5战斗机。
就目前而言,“支奴干”重型运输直升机的技术水平依然是让我们仰视的,因此越南赠送的这架CH-47“支奴干”直升机已经被拆的只剩机壳,内部的变速箱、传动轴、旋翼系统和发动机,都已经被拆走研究,可以想见,这架直升机必然对我国的重型运输直升机技术发展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至于F-5战斗机,虽然性能不算先进,但他是我国海峡对岸大量装备的一种战斗机,对其进行研究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另外,航空博物馆内还有1架双座型的F-5战斗机,在机头部位喷涂有“中正”字样。这架飞机显然是海峡对岸装备的军用飞机,那这架飞机又是怎么来的呢?话说那是在1981年8月,海峡对岸的战斗机飞行员黄植诚驾驶1架双座型的F-5战斗机升空,在飞机的后座还坐着一名叫做许秋麟的飞行员,他们共同架机出发。期间,黄植诚提出要进行仪表驾驶训练,因此要许秋麟把后座调整为暗舱模式,也就是拉上暗舱罩,使其看不清前座飞行员的操作。
随后,黄植诚就一路架机来到了福州附近,准备在福州降落;他在降落之前征求了许秋麟的意见,许秋麟不同意到这边,还是想留在对岸,于是黄植诚架机返回马祖东引岛的上空,让许秋麟弹射跳伞,待许秋麟跳伞后,黄植诚再次架机前往福州,最终降落在福州机场。这款战斗机如今依然在对岸大量服役,可想而知,在越南提供1架F-5、对岸1架F-5迫降我国后,我国已经对这款战机了如指掌了,战时完全能够应对自如了。
图为来自对岸的F-5双座型战斗机。
有趣的是,在黄植诚驾驶F-5战斗机迫降福州机场仅仅1个月后,越南1名飞行员于1981年9月驾驶1架越战中美军留下的UH-1“休伊”直升机迫降我国,这架飞机虽然性能已经落伍,对于我国直升机的发展帮助也不是很大,但是他曾是美军装备量最大的直升机,其中各种设计透露着美国与众不同的设计思想和对直升机的认识,对于我国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另外,UH-1还是美国AH-1武装直升机的发展母型,对于我国了解美军海军陆战队大量装备的AH-1武装直升机有一些帮助。
图为黄植诚降落福州。
至于那架俄罗斯版的米-24“雌鹿”武装运输直升机,他来我国的历程则颇费周折。这架直升机原是入侵阿富汗的苏联武装直升机,后被阿富汗游击队缴获,当时就出了故障,无法使用,但是被阿富汗武装保留了起来。苏军撤离后,阿富汗将这架直升机交给巴基斯坦研究,希望他们能对其进行修复,我国在得知这件事情后,马上派人接洽,并最终从巴基斯坦手中得到了这架米-24武装直升机。
图为航博内的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要知道,我国的武装直升机技术水平相比俄罗斯差的很多,得到这架完整的米-24武装直升机,对于我国了解重型武直的设计思路、理念,以及发展自己的重型武装直升机,帮助很大,尤其是对武装直升机的结构布局、动力布局、装甲布局、武器设备布置等都有了深入的研究,这可比闭门造车的画设计图要强得多。
图为我国对这架雌鹿武装直升机进行检查。
至于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则是一款老旧的二战飞机,他是1945年4月在英国生产的,后来二战结束后被封存了起来。再后来,这架飞机还加入了英国的飞行表演队,后于1958年被英国赠送给美国,作为展馆的陈列品,用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不列颠空战,毕竟喷火战斗机是不列颠空战时期的英国最主力战斗机。
图为航博内的英国喷火式战斗机,喷火式战斗机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蒙皮战斗机。
此后,这个美国博物馆又在1991年获得了2架更为完好的喷火式战斗机,就将这架战斗机卖到了新西兰商人,新西兰人在本国进行拍卖时,被在新西兰考察的高彦明看中,并且买下,之后便赠送给了我国的航空博物馆。这些来自西方、俄罗斯的飞机,虽然如今看来已经不算是什么先进武器,但是他们在来到我国时,都还算是比较主力和经典的装备,对于我国科研人员接触世界航空设计思想、理念,开阔视野和设计思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因此,他们虽然已经老旧,且来源不同,但都是我国航空事业的“大功臣”。
中国航空博物馆中的支奴干、喷火、F-5、雌鹿是怎么来的?
博主这个问题,充分证明了,历史的精彩。
博物馆里面的藏品,一般分下面几个大类。
第一类,退役的装备。
第二类,缴获敌人的装备。
第三类,购买外国的用来研究的装备。
第四类,他国赠与的装备。
第五类,交换而来的装备展品。
第六类,投诚送来的装备。
题主说的这几个展品,有着不同的来历,也有着不相同的传奇。
支奴干飞机,越南缴获的战利品,送给大陆的。当初大陆和越南的关系还没有破裂。
喷火战斗机,是本来国外的展品,被中国商人购买所得,赠与航空博物馆的。
喷火战斗机,年代久远,装备喷火的英国并没有在喷火战机在服役期间与中国发生战争。不可能俘获此类的产品,很多非常老旧的展品都是这样来的。F5战斗机,一架是越南送的,另一架是台湾空军投诚飞来的。
雌鹿战斗机是,巴基斯坦赠与我国的。
总结一下,“朋友多,关系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