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双方战场上战亡的尸体由谁来负责收拾?

"死者为大”,一般战场上阵亡的士兵,都会彼此有默契,让对面的军队来收拾走。

分几种情况,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一般边推进边收缴尸体,这当然属于进攻方的,而对于战败方而言,胜利方一般会让其专门收缴尸体的部队带走尸体。

让对方带走尸体,不仅仅是因为基于对对方死亡士兵的尊重,更不想增加己方的负担,交由对方处理是最好的。

比如长沙会战,薛岳将军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辉煌战果,日军遗留了大量的尸体,但还是允许其将日军死亡官兵的遗体火化后将骨灰运到国内。

而遇到不可挽回的溃败,就是那种溃败后头也不回的军队,一般胜利方以及红十字会来负责。

但是在古代,也有不安套路出牌的。比如:

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

把战败者的尸体,堆积起来,用来观看炫耀,叫做京观。

还有就是用来吃的,比如:

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

不过大部分情况,都是自家尸体自家管,为了防止腐烂瘟疫蔓延,一般会第一时间处理。

当然,还有一个不讲人性的国家,就是日本,抗战期间,其余各国都允许敌对部队来收缴尸体,或者帮助敌对国家掩埋处理,但是日本往往会用这些敌人的尸体来取乐或直接焚烧并丢弃,并不会管。

战争年代,双方战场上战亡的尸体由谁来负责收拾?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在战争中双方阵亡人员的尸体,通常是由归属方来收敛的。按照日内瓦公约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有关约定,对战争阵亡者遗体应予善待。将遗体交由归属方收敛,这是公约精神,也是人道主义精神。

另外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是收敛阵亡者遗体,是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交遗体的处理交给归属方,也是一个务实的选择。

以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中越之战为例,1984年7月12日越军在老山地区实施大规模反扑行动时,被我军炮火猛烈压制,40师119团与炮兵团步炮协同战术达到巅峰,给越军重大杀伤,我军阵地前沿遍布越军遗体。没过两天,尸体发出恶臭,官兵们天天恶心想吐,我军部队发出“为胜利而吃饭”的号召。

即使这样,大伙也吃不下,洒了除臭剂也不管用。为此,我军还开展了掩埋敌尸的比赛活动,但因为顾虑敌军炮火和冷枪,只能在靠近我阵地几十米内活动。但因为尸体太多,根本埋不完,只好用宣传弹向敌军发射了一张通告:

越军二军区指挥部:

我军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允许你们到我军阵地前沿将死亡越军官兵的尸体运回,以告慰他们的亲属。

你方来运尸的人员,每次不得超过五十人,要在白天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打着“红十字”旗帜来,不携带武器。只要按此办理,我军决不开枪开炮,确保你方人员的生命安全。

特此通告

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边防部队指挥所

1984年7月16日

战争年代,双方战场上战亡的尸体由谁来负责收拾?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基本就是三类人收。

第一,各自的军队。

军队自己收自己的尸体,这是战场上最主要的收尸队。

一般每支部队都有专门的处理尸体的人员,可能是专门收尸的兵、运输兵,也可能是卫生兵。一般战时基本都是卫生兵从前线拉回去,原则上带着红十字的卫生兵不会被射击。但绝大部分时候,死人在战斗期间是不管的,要等到战斗结束打扫战场才收拾。

一般自己军队的尸体要妥善处理,敌人尸体多直接挖个大坑埋了,或者干脆不管。

第二,老百姓

尸体这种东西,除非是北方冬天,不然一二天就开始腐烂,随后就会招惹苍蝇。一旦腐烂了,气味恶臭还好说,关键是会污染水源,很容易造成传染病。

所有一般战后,当地老百姓也会自发的将尸体埋葬。

第三,中立机构、慈善机构、宗教组织

这种欧洲比较多,主要是各种中立结构、慈善结构、宗教组织。

这些组织出于人道主义,往往会将无主尸体,尤其是战败一方来不及安葬的尸体处理掉。

在欧洲主要是红十字会和各种基督教组织,亚洲相对较少,多是佛教道教组织。

其中日本人也信仰佛教,所以往往允许中国的佛教组织收尸。

这些组织收尸一般都要雇佣工人,钱款多是社会捐赠。

战争年代,双方战场上战亡的尸体由谁来负责收拾?

战争年代,战场的尸体,多数是由胜利方收拾尸体,并打扫战场,但也有允许对方领走尸体的

如果对方残败远逃。那就是胜利的一方进行埋葬,

如果是对方埋葬,多数是是很多尸体挖一长坑,排成行集体掩埋。

也有不讲仁道的,将败的一方尸体集体焚烧的,

总之处理尸体,多由胜利方说了算,

战争年代,双方战场上战亡的尸体由谁来负责收拾?

通常都是由战胜的一方,也就是实际控制所在地的一方来安排的。

不过这项工作哪一方做得好,哪一方就更容易成为胜利者。

当年蒙古人就有一个创举,规定战场上面的士兵,如果谁能够把同伴的尸体运回他的家,那么这个牺牲士兵家的所有人员财产都归这位运回尸体的士兵处置。

这么一来那些活着的战士因为不担心死后尸体被狼吃掉,作战就更加勇敢了;另一方面那些运回尸体的同伴,由于有足够的激励,也千方百计不怕千辛万苦把尸体运回家。

战争年代,双方战场上战亡的尸体由谁来负责收拾?

我是红雨说历史。 一将功成万骨枯。哎,看到这个题目不由一声叹息。自古战争多悲难呀。汉乐府说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杜甫也曾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诗句。这些残忍的战后场景都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悲哀的画面。 将士为国而死,马革裹尸,战死荒野。忠骨无处安眠,成为白骨,成为一些动物的是口中食物。当然也有有归处的士兵,古代战争的时候将士战死,如果战争的胜利的一方正义的话,他会把所有士兵尸体埋葬。有的统治者会,埋葬以后筑成高高的塔,警示臣民,安定人心。有的战争还会直接活埋战俘,坑杀战俘,比如说,白起长平之战,项羽巨鹿之战。还有就是把士兵的尸体进行焚烧处理。不过埋和烧这两种方法也不一定都是战胜方来实行,有时候也可以双方约定,来进行战场收尸,然后各自把双方的士兵的尸体各自运回焚烧或埋葬。一些有军功士兵或将军会追封官爵,予以厚葬。

文/红雨说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