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战争,有必要打到吃人的地步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古代打仗打到吃人,也不是罕见的。

古代和现代不同,即便是盛世,粮食的生产量和存储量也是有限的。

古代的粮食比较高产的只有小麦和水稻,前者的产量和今天有较大区别,水稻也没有今天的高产水稻。除了小麦水稻以外,在明代之前,中国缺少其他高产粮食作物。五谷中的黍、稷、菽,产量都很低。

农民除了自己食用以外,每人向国家提供的粮食有限:明朝万历时期458斤,康乾盛世时441斤,乾嘉时期为121斤,晚清仅仅为50斤。

古代人很少吃肉,副食也少,粮食消耗量较大。正常来说,一个成年农民一年最低也要消耗300多斤粮食,如果想吃的比较饱,就要600近左右,毕竟要干重体力活。

那么,国家的存粮是不足的。

更重要的是,在唐代后期之间,粮食多存放在城市之外,而不是城内。

这样,一旦被敌人突然围城,城内的粮食就难以为继。

守城必须要大量士兵,一般至少要数千人。再加上城中的大量老百姓,粮食消耗是惊人的。

这样,用不了多久,城内就会出现大量老百姓饿死。

人饿死了以后,快要饿死的人为了求生,往往就会吃死人的尸体,这也是自然法则。

把尸体吃完了,最后只能杀了活人吃掉。

不过,张巡吃的不是活人,而就是死尸。

历史这么写道:从七月开始,张巡和许远不得不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规定每个将士每天只能分到一合(相当于二两)米。可想而知,这点粮食根本就不够吃,所以将士们只好掺杂着树皮、茶叶、纸张来充饥。

大家想想,士兵都开始吃树皮了,老百姓哪里还有粮食,只能饿死。

所以,最后张巡士兵吃的其实不过是死尸而已。至于张巡杀妾,还要看看当年妇女的地位。

当年女人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妾身为卑微低下,在很多男人看来还不如战马。

张巡先杀了马给将士吃,到最后走投无路的时候,就杀了妾。

在那个年代,妾属于男人私有财产,可以转送别人。在这种绝境下,张巡认为杀妾就是杀他的私人财产,以坚定军心。

特殊时期的行为,不能用普通的道德观念来看。就比如一个素食者在一艘大洋中的求生船上,马上就要饿死,但面前有几块熟肉,又有几个不吃肉让自己死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