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士兵突击》中,团长为什么要让许三多一个人留守钢七连半年多的时间?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兰晓龙作品《士兵突击》原著第八回。

看原著,更深入。

钢七连最后一个兵

钢七连改编,最后只留下了连长高城和许三多。

不久后高城上调了,升任师属装甲侦察营副营长。

于是整个钢七连就只剩下许三多一个兵了。

在高城调离那天,他在团长办公室要求带走许三多,但是团长说了一句:门都没有!

高城走了又回头,他对团长说:我走了,钢七连就只剩下许三多一个人了。

团长点点头,说:知道。

被遗忘的许三多

往后的日子,许三多就开始了一个人的留守,没有人管他,全靠自觉。

他每天早晨负重跑步,白天看守房屋,打扫卫生,维护设备;到了晚上就疯狂的洗衣服,每天!

他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也要拉歌。

他总是照镜子,总担心有一天,在镜子里再看不到自己。

他好怕自己被遗忘了。

这段时间,伍六一来看过他,他的父亲许百顺来过,想把他带走。

但是他不想走,他觉得在这里有意义!

许三多转士官

不久后,许三多转士官了。

在宣誓那天,在团部礼堂,团长看着许三多若有所思。

团长问:这兵看物资多久了?

干事回答:半年了。

团长问:有什么突出表现吗?

干事回答:没有,平常得很。

团长看着平静如水的许三多感慨:平常,那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转士官后的许三多对他来说并无不同,他每天的生活和以前一样。

袁朗的到来

直到有一天,团部来了一辆奇怪的越野车。

老A的铁路来到了团长办公室,他是来招兵的。

但是招兵之前,是需要进行“体检”的。

团长知道这次他的宝贝好兵要被带走了心情很有些郁闷。

他对铁路说:希望你能对他们公平一些。

袁朗来到许三多所在的钢七连,他看到了此时的许三多。

他对许三多说道:其实在那次演习我们认识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们改编的事。

许三多的机会终于等来了

袁朗看着此时的许三多说:上次看到你时,你还是一个不认现实的孩子。

这回见到你,你已经成了一个很安心的兵了。

不焦虑,我喜欢不焦虑的人。

我们很多人无时不刻都在焦虑,怕得不到,唯恐失去。但是你很好。

过几天就有命令让你们去“体检”,你可以去或者不去。

但是如果你通过了,你愿意离开这里,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吗?

许三多:……

团长说出留下许三多的原因

后来,许三多最终还是艰难的通过了考核,这也是袁朗愿意看到的。

在要离开三五三团的时候,团长对许三多说:

我让你一个人留守营房半年,是因为那个时候你做得了好兵,但是做不好人。

而在改编后的部队里,我需要一个人,他能够带动一群人。

团长接着纠正了自己的话:人不用做,而是活出来的。你这半年,你不光是在看营房,还是在看自己是吧?

你现在已经成了我最尊敬的那种兵,你的价值甚至超过了一个连长。

团长看了许三多许久,他真是舍不得放走这个人。

最后他还是放手了,这也是为了许三多:去吧。你们这样的兵,总有一天会让我们望尘莫及的。

在离开的最后一刻,团长将窗台上那辆亲手打造的战车模型送给了许三多……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士兵突击》原著小说:第八回。

喜欢请点赞,加关注,还有精彩后续等着你。

在小说《士兵突击》中,团长为什么要让许三多一个人留守钢七连半年多的时间?

这个问题在《士兵突击》小说中,王团长其实已经对许三多解释过了——“是了,你一个人看守营房已经半年了,是我的安排。那时候你做得好兵,可做不好人。”

为什么王团长会说,在七连整编之前许三多“做得好兵,可做不好人”?

记得在七连整编之前,许三多曾经对伍六一说:“你们的那种荣誉感,我从来也没有。我努力,刚开始为了班长留下,你知道,一件蠢事,后来,生挺,坚持,不知道为了什么坚持。”

正如许三多那破纪录的333个单杠大回环,促使他坚持下去的是班长史今,是为了帮助班长拿回三班的先进班集体。

许三多拼命地训练,取得了很多个人荣誉。然而,他做的这一切也仅仅是为了给班长长脸,为班长能留下来增加砝码。

史今走的那一天,许三多哭的死去活来,抱住史今的行李箱不放,“骗我!总拿我当笨蛋!骗我好好活,骗我有意义!有什么意义?我又做错了!把你都挤走了,就这个意义……我不想做尖子,做尖子好累……人都走光了,夸你的人越来越多,想跟你说话的人越来越少……我想做傻子……大家都跟傻子说话……傻子不怕人走……他不伤心……”他认为是自己挤走了班长,他质疑自己努力的意义。

所以,伍六一对许三多说自己瞧不上他——“三个字,瞧不上。瞧不上你的浑浑噩噩,天上一半地下一半”。

七连长高成也对许三多说:“我瞧不上你。你有兵的表,没有兵的里,你做什么事全是为了别人的评价,没有血性的人不会理解七连的荣誉”。还评价许三多,“不说话,几乎不管别人”。

没错,那时候的许三多,一直将自己的价值、自己存在的意义附着在外部的评价之上,或者说是“不给史今班长拖后腿”之上。那时候许三多的世界很小,小得只够顾到自己的情绪。史今班长退伍后,许三多失去了坚持的目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当兵是为了什么。

所以,王团长说,那时候的许三多“你做得好兵,可做不好人”,是说他不能做到一个精神上独立的人。

驻守七连的半年,让许三多完成了蜕变。

驻守七连的半年,许三多是如何完成蜕变的?

王团长对许三多说,“那时候你做得好兵,可做不好人”

许三多说:“我……一直不会做人。”

王团长:“不不。我纠正,人不用做,自己活出来的。我想这半年,你不光在看营房,也在看你自己。

许三多:“是的。”

王团长说:“你已经是了。成了我最尊敬的那种兵,这样一个兵的价值甚至超过一个连长。”

能成为王团长最尊敬的那种兵,是因为许三多在驻守七连的半年时间,完成了一个“见自己”的过程。

在独自驻守七连半年时间,没人管、没人问的许三多不仅坚持整理内务,独自坚持训练,别的连队需要看守房屋、打扫、维护设备、官面的借用、私下里的帮个忙,一切可能用上的地方,许三多都会去帮忙。

一次许三多被借用帮学生军训时,学生从身边捡起一本书,冲许三多挥挥:“这是你的?”

许三多:“嗯。”

那是一本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

学生问:“你是在看还是拿它垫屁股?”

“看,”许三多有点心痛,把书接过来,“小心点,图书馆借的。”

学生有点奇怪:“你看什么?”

许三多把书抹平,一边抹一边由衷地说:“他真行,他一个人活。”

原著中的这一段,尤其是那本《鲁滨逊漂流记》很容易被人忽视,但作者既然提及了它,就意味着这本书非比寻常。

《鲁滨逊漂流记》大家都很熟悉,大家读这本书时关注点都在鲁滨逊的冒险经历,以及他的勤劳和勇敢。然而,跟鲁滨逊“同病相怜”的许三多,更多的关注点在于鲁滨逊是如何对抗孤独上。

鲁滨逊有这么一句话,“尽管我目前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但也许比生活在自由快乐的人世间更幸福”。当时的许三多可能还不大能明白,直到他父亲徐百顺的出现,他的心境从此发生了改变。

在训练场边,许三多对伍六一说:“顶不住了。真顶不住了。团部跟我说转士官,我说转。我爸来信说复员回家,我说回。”

许三多抽筋了,而且抽得极其厉害,伍六一一言不发地把他揪了起来,在操场边走动着,边走边骂着:“你这个蠢货!你抽风哪!这两事完全背着的,转士官是延长服役,你又说复员?”

“我知道,我没办法。团部跟我说转士官,没说换地方。我一个人。闭上眼以为你们就在周围,屋里都是你们。一睁眼,我一个人。”

“瞧你,就这点出息劲。”伍六一猛地把他推开。

此时的许三多,对自己,对未来,依旧很迷茫。

直到父亲徐百顺的到来,仿佛一下子将许三多独自一人放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徐百顺执意要许三多办理退伍复员手续,许三多心里不想离开部队,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拒绝父亲——父亲在家里说一不二,他从小到大从未忤逆过父亲。

就在许三多左右为难的时候,伍六一在他半开未开的心里添了一把火:

“我想告诉你,你这两年多攒的东西根本不是你爸拦得住的,我看见他就可怜他,因为他注定带不走他儿子。可现在我可怜你,居然会被拴条链子就拖走。”

于是,许三多人生中第一次对他的父亲说了不字——“爸,不是不放,是我不想走……”

徐百顺听完扬起手就要给许三多一个耳光,就在他的手扬起时,伍六一带着原来钢七连的士兵,笔直地站在过道两侧鼓起了掌,还大声说:“热烈欢迎许三多的父亲来我连参观指导”。

伍六一组织起来的这几十号战友,让徐百顺成为了领导的父亲,坐上装甲车照相,过了一把普通老百姓想也不敢想的瘾。

对于战友们的举动,不仅让许三多感动、感激,更加坚定了他留下来的决心。

徐百顺依旧不依不饶,让许三多跟着自己回家。

许三多再一次忤逆了父亲,对他说:“爸,我知道自己要什么。”

徐百顺说:“你要的东西什么都换不来。”

许三多说:“可我已经没他不行了。——爸,你看这个!”他最后四个字是吼出来的,一掌下去,砖屑纷飞,一摞砖分两半垮了下去。还剩最底下的一块,是烧得起了黑泡的,这种砖比死树疙瘩还结实。许三多看看父亲,许百顺仍是那样,尽可能一个嘲笑的表情。

许三多看着手里的那块砖,脸上的无奈突然就成了愤怒了。他说:“爸!你看我!”他把那块砖拍在自己额头上,在许百顺的惊呼声中半块砖飞了出去,另半块砖抓在许三多的手上。脑袋没事,许三多伸手抹去额头上的砖屑。

徐百顺认为许三多是在跟自己耍横。

许三多死死看着自己的父亲,眼睛里单调到只剩下执拗:“不是。侦察兵都练过头,可我不是要说这个。爸,我从小就不知道怎么跟您说话,现在有句话真想说的时候,只好这么说。

一辈子在父亲面前唯唯诺诺的许三多,一时不知道如何忤逆父亲的意愿。所以,善良的他只能用这种看上去像是“自残”的方式,让自己在拒绝父亲时心里平衡一些。

许百顺也死死盯着儿子,眼睛里是与许三多同一血源的执拗。一时间似乎只剩下父子两人了。“你是怎么着也不跟我回去了?”许百顺问。

许三多点了点头,他看看周围所有的战友,那些人寂然:“我离不开他们。

人往往只有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要看清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往往都要付出非常惨痛、追悔莫及的代价。此刻,差一点儿结束军旅生涯的许三多,已经知道自己要什么了,所以坚定了自己留下来的决心。

“你爸你哥,加一块还不如他们?”,徐百顺问。

“不止这个。我好容易明白点人生,知道它特别该去珍惜。我今年二十二岁,我想不起别的地方可以让我好好过这几年。”许三多已经能反思过去,学会了珍惜当下的时光。

许百顺从许三多的脸看到许三多的脚,从许三多的脚边看见一小摊血,再看回许三多的手上,许三多脑袋没破,手可破了,血从指尖上往下滴滴答答。再看看伍六一,看看甘小宁,看看马小帅,看看周围的兵,终于叹了口气:“你们对他这么好,干吗不给他把手包上?”

这可能是徐百顺的人生中第一次在儿子面前承认失败,然而,看着儿子身边能有这么多肯为他承担和付出战友,哪个父亲不会接受这样的失败呢?

此后的半年,许三多转成了士官,虽然日常生活跟以前一样,仍是独自一人看守、维护、打扫,但他再也没有觉得自己顶不住,只安静地做着这烦琐的事情。

用许三多的话来说,这继续在七连扫地的权利来之不易,是他和战友们费尽力气才争来的。所以,以前最难忍受的孤独也就变成了平静,它不再是落在头上的命,而是争来的,值得珍惜。

许三多仍然是独自一人在训练场上跑步,但他的目光不再呆滞,眼睛很活跃地观察着其他队列的情况。

许三多说:“转了这么大弯后得到的东西叫平常,什么都没有变,只是不再心烦意乱。不怕失去,不怕得到。”

“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如果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者,必先修其心,修好心。心正了,行就正了,心明了,人就不再迷茫。

许三多独自一人驻守七连这半年,也是一个修心,“见自己”的过程。所谓“见自己”,正如六祖慧能所说,“自性心地,以智慧观照,内外明徹,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是解脱。”

许三多以人为镜(连长、班长、伍班副),以自己为镜,不再患得患失,能够得失由心,收获了一颗平常之心。

所以,王团长在向干事打听许三多,听到干事说,这个兵独自一人看守物资这半年表现“平平常常”的时候才会感慨:平平常常,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就是要让许三多在独自驻守连部这半年,在平常的琐事中磨练自己、看见自己,成为一个不惧怕孤独,真正有独立精神的兵。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在小说《士兵突击》中,团长为什么要让许三多一个人留守钢七连半年多的时间?

因为如果使用排除法,钢七连唯一能留下来的人,也只能是许三多!

首先,我们需要搞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钢七连为何会被裁撤?这可是702团的第一种子连队,在现代化、信息化的改革背景下,战斗力一般的连队相安无事,唯独这个王牌却遭到了拆散,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钢七连能够成为王牌,多年来依靠的就是削弱其他连队的战斗力,直白一些的说,钢七连一直采用一种不合理的壮大手段!

由于这是一支历史悠久的连队,尤其是多年前高城的到来,这位有着将门虎子身份的人更让钢七连具备了某种让其他连队颇为眼红的特权——优先挑兵权!

简单的来说,由于钢七连是王牌部队,所以每年的新兵连训练,702团都会重点从钢七连中抽调种子教官前往新兵连进行培训。尤其是许三多入伍那次,高城担任新兵连连长,史今担任新兵排排长,伍六一担任新兵班班长,军事主官的位置几乎都被钢七连的人占据。

话说这哪里是新兵连?这简直就是钢七连下属的培训单位!

就是利用这样的身份和特权,高城让自己的部下在新兵连训练期间进行摸底,确定其中的好兵苗子。等到新兵连结束后的分配之时,好的苗子通通被钢七连带走,剩下的歪瓜裂枣再甩给其他的连队。最终的结果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钢七连是年年最强,其他连队则是年年最弱!

所以为啥红三连的连长非要给高城塞上一盒好烟?实在是没办法,挑兵的特权在人家手里,不给人家点好处,最后留给红三连的是100%的歪瓜裂枣!

可以说,高城虽然是现代军官,但他却玩弄着封建社会的家丁制度,即好兵留给自己,孬兵扔给其他单位。虽然依靠这样的特权,让高城为702团打出了一个模范连队,也为该团挣足了面子。可钢七连的强大如果是建立在更多连队不断衰弱的背景下,那这样的连队建设还算合理吗?

正因为不合理,落到钢七连身上的那把手术刀才要提早进行,将这些好兵苗子拆散并分配到其他连队中,以此来提高整个702团的战斗力,这才是该团真正的良性发展!

想分走一个连队的兵,只需要上级同意,后面的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但想要彻底撤销一个连的编制甚至是番号,尤其是这个连还是一个英雄连队,这可不是某一个领导随便下发一个文件就能推动的了,而需要很复杂的审批。所以,在许三多来到钢七连的第二年,这个连队才会出现一种奇葩的景象:绝大多数官兵都走了,只有连长高城和许三多留了下来,而钢七连所谓的编制,也暂时性的保留了下来。

由于这个连队的最终撤销需要在很久之后才能实施,在撤销之前,该连队必须还要保留留守人员。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702团团长才确定了两个留守名额——高城与许三多,前者是暂时性人员,后者是确定性人员!

为什么说高城只是暂时的留守人员?那是因为此时的钢七连早已经变成了一个空架子,空荡荡的宿舍楼,只有一个大头兵许三多,这样的连队还保留一个精英连长干什么?更别说出于702团的未来建设考虑,高城还会有更好的栽培和利用空间,多年来带领钢七连屡建功勋,高城的晋升本来就是时间上的问题。只是在最终的任命没有下来之前,高城只能暂时性的住在钢七连。

所以真正的留守者,也只有一个许三多!正因为如此,饭前的连队大合唱,高城竟然忘记自己要唱连歌,甚至忘记了要对营房进行日常打扫和打水。纵然他的忘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钢七连被裁撤而带来的心里悲伤,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他明白自己马上就会走,但许三多不一定会走!

但钢七连100多号人,唯一的名额为何留给了许三多?答案其实也是非常简单:只有他有资格留下来!

1、纵然钢七连是一个王牌连队,但曾经在草原五班当过排长,并且见证了许三多事迹的702团团长。他比钢七连任何一个人都明白,许三多是该连唯一一个经历过长时间闭塞生活的战士。草原五班大半年的生活不但没有荒废他的意志,反而让他作出了更有意义的事——修路。那么在钢七连停摆的时间里,全连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够经受住这种枯燥的烦闷。

甚至全连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扛起这个留守单位的荣誉!当年,数不清的人认为草原五班只是一个垃圾中转站,甚至连五班的战士也这么认为,可唯独许三多选择了否认。那么现在,当数不清的人认为钢七连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营房时,整个702团也只有许三多认为,钢七连还仍然健在,只要他许三多还在这里!

2、而从钢七连的人员流动来说,许三多也是不得不做出的人选。

经历了三个月的新兵连和大半年的草原五班之后,在临近列兵的末尾阶段,许三多终于来到了钢七连。而这个时候的他,还具备着一个标志性的身份——第4956个兵!

一年之后,又在许三多临近上等兵的末尾阶段,钢七连的最后一个见习军官马小帅到来,而他成为了钢七连第5000个士兵。而这也就意味着,许三多来到钢七连的第二年,也就是他的上等兵阶段,钢七连曾经前后补充了40多个新兵。

可这些新兵一年都没到,自己都谈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军人,这些新兵蛋子又怎么可能扛得起留守钢七连的重任?光是这个排除法,钢七连近一半的人就被排除掉了。

那剩下的人呢?细算一下实际上也所剩无几,由于702团进入现代化改革,按照改革的规定,临近士官到期且成绩不佳的老兵,临近上等兵到期且成绩同样不佳的新兵,这两个群体要在这场改革中全部被淘汰。光是许三多所在的三班,原班长史今被迫离开,白铁军也被迫提前复员,光是一个班就走了两个,且这个班还是钢七连实力最强的班。如此推算下去,拥有九个班的钢七连,提前复原的人恐怕20个都打不住,以至于钢七连还要提前举办一个欢送会!

第二轮淘汰之后,钢七连的大部分官兵就已经被排除掉了!再从剩下的少数人当中挑选,履历鲜明的许三多自然就成为了不二人选!

在小说《士兵突击》中,团长为什么要让许三多一个人留守钢七连半年多的时间?

当一个人学会了独自面对孤独的时候,他就真正成熟起来了,也就强大了。

钢七连被编遣之后,原本是两个人留下来留守钢七连的军营,因为军营里还有物资,所以必须要有人留下来看守。要等这些物资的分配处理都完成之后,留守的人也就会撤离,也就是被安排到其他连队去。

一开始留守的是连长高城和许三多两个人留守。但是中途连长也被调到师部侦察营担任副营长去了,只剩下了许三多一个人继续留守。这期间,他一开始尝试了很多办法,来排解寂寞和空虚,但都没有成功。最后,他让自己像钢七连仍然存在一样生活,才终于不再空虚和寂寞了。对许三多来说,这时候他才真正成熟起来了。

在寂寞和空虚背后,其实是一个人对自己未来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命运的担心,也可以说是害怕和恐惧。所以,一个人在克服寂寞和空虚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当他能够独自面对空虚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不再恐惧了,也就是说,他终于强大到无所畏惧的程度了。

许三多一路上都是有人扶持和帮助的,所以当他一个人刚一开始留守的时候,他显得很惊慌,表现出来的则是空虚和寂寞,一直想找个熟人聊天。这就是说,他还是没有学会独自面对寂寞和空虚,也仍然没有克服恐惧。而当他终于不再感到空虚和寂寞的时候,每天和七连被遣散之前一样,打扫卫生,给自己找事情做的时候,他才终于强大起来了。

我们常在电视剧上看到战士们在接到任务的时候会斩钉截铁的说,人在阵地在,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就绝不会退出阵地。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对独自留守空荡荡的军营的许三多来说,这次独特的经历,其实也就是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对他还能不能坚守阵地的考验。结果证明,他经受住了考验。

正是因为有这个经历,后来在老A接受考察的时候,当身边的其他战友都已经没有了消息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放弃继续执行任务,而是继续前进,因为这时候是需要他一个人继续战斗的时候,也相当于一个人在阵地上坚守。假如成才处在这种境地,那么他一定会千方百计的调离,而许三多却选择了继续悄无声息的坚守。

这和他在草原五班的处境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对他的意志品质磨练和考验。草原五班远离大部队,孤零零的在荒原上独立存在,连长走后,剩下的许三多同样是在空荡荡的军营守着。只不过,草原五班是一群人的寂寞和空虚,而留守营房的许三多是一个人寂寞和空虚。草原五班的其他人为了排解寂寞和空虚,选择了打牌,而许三多选择了做点有意义的事。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许三多不仅没有自己主动找机会离开,而且在袁朗亲自来邀请他参加老A招考的考核的时候,许三多仍然再次表示拒绝。因为他得到的命令是留守七连这个阵地,他在,七连就在。如果因为袁朗的邀请,他就离开,那么他就会成为逃兵。所以,他再次选择了拒绝,只是去现场帮忙维护秩序,却并没有参加选拔。

在小说《士兵突击》中,团长为什么要让许三多一个人留守钢七连半年多的时间?

一个能在没人监督的五班修出三多路军人,说明许三多本身优良品质,团长让许三多留守钢七连是更看重许三多耐得住寂寞严于利己本质,是金子准会发光的!

在小说《士兵突击》中,团长为什么要让许三多一个人留守钢七连半年多的时间?

《士兵突击》里面,面临军事技术变革和理念的更新换代,作为机械化步兵团的702是重点整编对象。而许三多所在的钢七连更是重中之重,因为钢七连的尖子们要作为种子分散到各个不同的连队,用他们的精神去带动整个队伍的提升。可是,作为当时全连数一数二的尖子许三多为什么独独被团长留在了空无一人的七连,让他看守物资仿佛他也是跟物资打包到了一起一样,被放在那里。没人管没人问长达半年呢?

很多人不理解,团长不是看起来挺欣赏许三多的么?在许三多被全连都不待见的时候,只有史今和团长还看好他?为什么同样是尖子的伍六一马小帅他们都有连队可以去,偏偏只留下了许三多呢?

留下他有留下他的道理。

第一、 打磨许三多

看看702整编之前那场重要会议之后,开完会的王团碰上了在师部做示范演出结束打算碰运气搭车提前回去的许三多,团长说了许三多很优秀,一个月的时间接表扬他的电话就接了很多。其他方面的信息反馈往往更有效果,此时团长对许三多的优秀一定是非常认可的。在车上,团长问了许三多坦克换代的故事,许三多很敏锐但是也很沉默,团长都能感觉出来。紧接着到史今离开的仪式上,许三多完全崩溃,什么纪律什么守则,什么优秀什么尖子,在他身上荡然无存。所有人都知道了许三多的优秀和努力都只是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要走,许三多也就垮了。

“路上,团长问他:许三多,你在钢七连呆得怎么样?许三多说挺好。团长说知道你挺好,每季度都拔了旗回来。我是问你怎么个好法?许三多想了想:跟家一个样。

团长呵了一声,停了一会接着问:……如果没了呢?

许三多不理解团长说的什么,他说怎么会没了呢?

团长说我是打个比方,我是说如果没了呢?

许三多的脸色这下认真了起来,半天没有响声。”

这不是真正的尖子。

所以才有了后面让他代理班长的情况,那个过程许三多在成长,但是还是不够。就像高城说的“他只有表没有里”,那个时候的他,都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当兵,他有韧劲有耐力,这些都是很好的品质,但是也都是他本身的特质,要让他自己心里明白,他才能完成真正的蜕变。但是,当时七连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给他时间成长了,所以团长将他留了下来。他渡过去了,也就成了,渡不过去就只剩走人。

第二、 留着有用

老A来选拔人的时候,铁路已经直截了当点名看上了许三多

王团知道许三多优秀,一直在观察,观察他的变化,观察他的成长,这是留给自己的,高城离开已经让他后悔他自然不愿意再放走这么优秀的人。留他在七连,许三多归团里管辖。等分出去了,也就隔一层了(哈哈)。

“他说那一次,你有一个叫许三多的士兵,居然生擒了我的一名少校。

他说这个兵我有兴趣,我一个十二年军事生涯的少校,竟然被他一个列兵给抓住了。

团长说,他现在已经是士官了。

铁路说:他要在我们那,可能是尉官了。

团长知道铁路的意思了,他说许三多我不给。这兵我一直在观察,说实话他撑到现在都让我吃惊,他有上个时代的精神和这个时代的聪明,还不是小聪明。

铁路却较劲了,他说,你越说我越有兴趣。

团长说不可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把他苦够了。本团也要成立擅于任何环境作战的分队,这兵得留着抱窝下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