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失误,考到了一个一本率只有0.13%的高中,如果高中很努力有机会考211.985吗?

一般人都会说,只要自己尽最大努力,进211、985是有可能的,笔者则认为,难度大,考中概率小。最好是想办法换一所学校。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变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凡是教学质量差的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风差!打架闹事玩游戏的人很多,发愤读书的人比例低,这样,如果你想发愤读书需要很大的毅力,需要排除干扰!凡是质量低的学校优生比例低、学习氛围差,有门路的名师调出了。总之,如果是一名该校学生,根本无法改变什么!即使是一名该校教师,甚至也会鞭长莫及。即使是该校的校长,你想在短时间内大见成效都有难度!因为校长能做的只能逐步聚拢人心,慢慢彻底改变学风!但没有好的生源,优秀师资数量不足,难大见成效!必须用几年时间,学校外树了形象,吸引优秀生源和师资,才会大见成效!所以,人们择校,的确是让孩子们(或自己)少花心血顺利成才的方法!能进好的学校,尽量进好的学校,那才是上策!当然,如果这样的学校编有尖子班,而且有好校长,尖子班师资配备齐全,你们只须防别班的孩子干扰,那又要好一点!如果编平行班,那基本上就是没戏!回答供参考,不对忽略。

中考失误,考到了一个一本率只有0.13%的高中,如果高中很努力有机会考211.985吗?

别人考大学的比例和你有什么关系?你自己考上了就是百分之100成功,考不上百分之100失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勇敢面对吧!

中考失误,考到了一个一本率只有0.13%的高中,如果高中很努力有机会考211.985吗?

凡事都有若干种可能。

讲一个我读高中时候的例子。有些久远,但对你会有帮助。

90年代,乡镇高中。当时全国录取率只有30%多,我们这个乡镇高中,多年出不来几个一本学生,多数只能上二本三本或者大专。

但我们那一届,就出了三位非常棒的同学,一名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考入武汉大学,一名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这位同学一直读到博士毕业,现在在南方一所高校任教。

其实还有一位很棒的同学,一直稳居全校第一的同学,因为志愿没填好,最后高分去了随意填的托底学校,后来考研,扳回一局。

尽管当时还没有985/211的说法,但名牌大学一直都是名牌的。

因为那一届的升学成果,我们那个高中还小火了几年。

回想当年,老师还是那些老师,但因为学生的格外努力,最终成果喜人。

其实这4位同学,本应去重点高中,只因中考失利,来到普通高中。

人生的若干种可能当中,最怕给自己降级归类。

努力利用好未来三年,你也会像我的同学一样逆袭。

中考失误,考到了一个一本率只有0.13%的高中,如果高中很努力有机会考211.985吗?

中考失误,考到一个一本升学率只有0.13%的高中,在这样的高中如果很努力,三年以后有没有可能考的211 985大学?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总的来说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一个一本升学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高中,足见这所学校的生源、师资、教学质量、校风和学风有多么的差。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使你特别的努力,也未必能够如愿以偿的考进211 9 85大学。

但凡事也没有那么的绝对,这还要分情况来说。

第1种情况:你的学习基础并不差,天资聪颖,有很高的学习天赋,只是中考由于种种原因而失误,所以才考到了这样的学校。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进入这所比较差的高中之后,只要你个人勤奋努,刻苦学习,积极向上,坚持不懈,三年之后,也许真的能够靠近21 1 9 85大学。

这样的例子我身边曾经就有过一个。

我的一个学生就属于这种情况,中考的时候考的并不理想,考到了我们的县中,而我们的县中也是一所一本升学率非常低的学校。

这个学生到高中以后学习特别的刻苦用功,谁都没有想到,三年以后他居然考上了一所211大学。

所以说,如果你是属于这种情况,三年以后考上211985大学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第2种情况:你的学习基础一般,天资一般,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即使你进入高中特别的勤奋刻苦,到最终也未必能够考上211985大学。

你可以去做一个调研,在这样的薄弱高中之中,有一些孩子也是刻苦勤奋,非常用功的,但到最终都连一个一本都考不上,就更别说211 985大学了。

这是不用去争的客观现实。造成这样的结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综合的,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自身学习基础和天赋方面的原因。

所以说,由于你中考发挥失常,进入了这样一所薄弱高中,三年之后到底能不能够考上211985大学?

既要看你在高中三年的情妇努力和刻苦程度,但最重要的还要看你的基础和天赋。

如果你的基础不差,天赋也很高,再加上后天又非常的努力刻苦,那也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和愿望,反之则非常的困难。

中考失误,考到了一个一本率只有0.13%的高中,如果高中很努力有机会考211.985吗?

中考失误,考到了一个一本率只有0.13%的高中,如果高中很努力有机会考211/985吗?

这个高中很明显就是一个坑,只看其平均一本率为0.13%,就知道这学校有多坑了。平均一本率为0.13%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1000个考生里,只能考上1.3个一本,10000个考生里,只能考上13个一本;一般的高中学校每年能有多少高三毕业生呢?达到1000人的应该是规模挺大的高中学校了,反正在笔者本地县区中,达到这样规模毕业生的高中学校不会超过3个。上了这样的高中,如果高中很努力有机会考211/985吗?笔者说机会应该是微乎其微,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我的理由有三:

第一、一本率为0.13%的高中学校,首先说明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很差,以至于生源质量也很差,并且形成了恶性循环。所谓“名师出高徒”,还是一本率为0.13%的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用脚指头去想,都能够知道其老师的水平差到了各种程度;其实有很多时候也不是仅仅老师水平差,“朽木不可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缺乏优质生源的前提下,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出高升学率;应该说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也叫“教学相长”:老师教的好有利于学生学得好,反之亦然,学生学得好有利于老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这个一本率仅为0.13%的高中学校呢?说句不好听的话,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呆在这种学校,居然还想努力考上985/211大学,做梦去吧!

第二、一本率为0.13%的高中学校,其次说明这个学校的学风也是很差的,认真努力学习的学生应该很少,大环境已经糟糕透了。具体到学生个人,一个一本率仅为0.13%的高中学校是很容易让人看不到希望的,那就别指望学生会有好的学风;作为中学生的孩子,特别需要合作性学习,如果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不思进取、缺乏勤奋努力的拼搏精神,指望其中一个学生努力学习,未来高考能够考上985/211大学,几乎就是痴人说梦。当然了,肯定有所例外,不还是有那个“一本率为0.13%”嘛,说明确实也存在凤毛麟角的学霸级孩子,能够考上一本大学,但是你觉得这个“一本率为0.13%”会是你吗?除非你是那个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这个学校的学生,并且确保能够一直卓尔不群到高考结束!

第三、一本率为0.13%的高中学校,再者说明了这个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学校和班级纪律都不咋样,格局局限了学生的未来。一所高中学校“一本率为0.13%”,还充分证明了这个学校在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对于学生约束和治理缺乏有效办法,任由学生野蛮式成长,学校和班级纪律应该都是很差的;在这种环境和氛围里,你想努力学习,你真的觉得自己是“学神”吗?“存在都是合理的”,学校有着“一本率为0.13%”的现实,就决定了这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也决定了这个学校的生源状态,还能有力说明这个学校的学风、纪律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你不去“学神”,否则你也肯定去不了这样的学校,所以在这样学校里,你再怎么努力也考不上985/211大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关于“中考失误,考到了一个一本率只有0.13%的高中,如果高中很努力有机会考211/985吗”的问题,虽然我们经常说“事在人为”,但是你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不具备“学神”潜质,在如此低质高中学校里,不管如何努力,你也没有希望和可能考上985/211大学。如果是真的中考失误,笔者还是建议赶紧换个学校吧,这个学校就不是能够出985/211大学生的地方!

中考失误,考到了一个一本率只有0.13%的高中,如果高中很努力有机会考211.985吗?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你说这所高中一本率只有0.13%,也就是说一万个人能考上一本的有13个人,那1000个人也可能就只有一个人能考上一本,所以从概率上说,考上一本都难,更不用说想考211、985的学校了。

第二,趁早能换学校的话,还是换所学校吧。这所高中的一本率这么低,充分说明学校的生源差,学习氛围不好,师资力量也不强。在这种环境下要坚持学习,本身就是极大的挑战,何况还想考上211、985的大学,就更是考验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了。

第三,如果无法换学校,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安下心来好好学习。你不是说中考失误了才考到这所学校的吗?那就证明你本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是挺不错的,是有这个能力和潜力学好的。

既然安下心来学习,那么首先就要力排一切干扰,把全部心思用在学习上。其次,注意掌握学习方法,夯实基础知识,多刷题,多反思总结,整理错题,力争能够举一反三。最后,多向其他优秀的同学和老师请教,包括以前初中优秀的同学,充分运用一切有效资源,才能少走学习上的弯路。

结束语:无论在哪里学习,都要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付出100%的努力!虽然考上211、985希望渺茫,但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对此,大家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