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地摊的确能创收,但是那些门店怎么办?他们会受到重创么?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因地制宜,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重新恢复地摊经济,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

地摊经济的提案内容

杨宝玲建议实行统一的地摊经济准入许可标准、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采取审批许可、颁发资格证等方式,给予地摊经济与从业者的合法地位。这个提案对于

地摊经济的优势

创业门槛低。地摊创业者不论学历和能力,不论水平和实力,只要有一技之长,只要愿意从事,就可以成为地摊经济从业者。

启动资金低。地摊经济创业成本低,不需要负担高额的门店租金、水电费、装修费等,在管理费上也可以省去很多钱。小成本也能干大事。

商品价格低。地摊经营的商品成本低、价格低,让利于顾客,可以薄利多销。

经营风险低。即使第一次经营失败,损失也不会很大。所谓船小好调头,经营灵活方便。

地摊开张了,那门店怎么办?

首先经营地点不同。地摊在是特定的地点,不是遍地开花,在政府指定的区域,不影响市容、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居民的生活和休闲的区域。与门店的经营位置不会完全冲突。与门店的经营位置有分开。

其次经营时间上不同。地摊经营,利用的是上下班时间,人员流动方便或小区附近,便于居民顺路采购的。而过了上下班正常时间后,人流量少了,就不允许了,在时间上与门店打了时间差。

在经营商品上,地摊的优势没有门店租金,价格就会便宜些、以日常生活食品和用品为主,非品牌类快流通产品,属于每天居民都会需要的、消耗品,而门店以高档次的,耐用品、品牌产品为主。

在消费对象上,地摊以热衷于便宜、不追求品牌的低档消费品为主。而门店会以中高端消费群体为主。

地摊经营与门店经营在地点、时间、产品类别、消费对象上可以区别,相互补充,和谐共存,可以避免造成恶性竞争。

摆地摊的确能创收,但是那些门店怎么办?他们会受到重创么?

地摊不但不会伤害门店,反而对门店大大有益,真正利益受损的只有淘宝、拼多多的低端卖家和地方政府。

门店如何盈利

其实对门店来说,产生盈利的公式很简单,只要出售商品的利润,大于店租、工资、税收等成本支出就行。在门店销售的商品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决定利润的因素就是销量,而销量多少最终要看客流量。正常情况下,决定客流量的因素主要就是位置。同样是卖奶茶,商业中心的门店生意肯定要好过小巷子里的门店。

地摊带来人流量

曾经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夜市。五彩斑斓的灯光,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稀奇古怪的商品,个性张扬的摊主,带来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所有地摊比较多的地方都有一个同样的特点,人特别多,特别热闹。换句话说,哪里地摊多,哪里就有活力,哪里人就多。在人流量超过10万的街道,不管开什么门面都不可能亏损。

地摊带来经济增长

国家为什么要采取种种政策,刺激经济?无非是因为大家兜里没钱了。虽然对商品的需求还在,但是购买力却下降了。

比如说我的鞋子破了,本来有钱的时候可以买个耐克,因为疫情影响,兜里没钱了,但是鞋子不能不换,有了地摊,我就可以买双便宜货,总比光脚好。

地摊释放的正是这部分消费需求。摊主在我身上赚到了钱,就可以给孩子换身新衣服。卖衣服的赚到了钱,就可以给自己买部新手机,经济就这样子活起来了。每个人兜里有钱以后,就可以去门店消费。

地摊跟门店会良性互补

有些东西在地摊买便宜方便,比如拖鞋,女孩子的皮筋发夹配饰等,有些东西在门店卖比较好,比如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地摊解决有的问题,门店解决质量的问题。

好比中国和美国,中国需要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美国需要中国提供物美价廉的日用品。实际上两家是优势互补,互相需求。

真正受到地摊威胁的是出售低端产品的淘宝店,拼多多商家。本来想买个手机充电线,虽然15元包邮,但是得等3到5天,现在到地摊那里或许也只要15元就马上到手,完全不用等了。

另外,因为地摊特别灵活,也不存在营业执照和税收,政府可能因此减少部分收入。

最后:现在门店生意收到经济下行影响,如果能够通过摆地摊激活经济,大家兜里有了钱,自然还会到门店消费。地摊和门店的目标客户并不重叠,不存在竞争关系,不会对门店造成打击。

摆地摊的确能创收,但是那些门店怎么办?他们会受到重创么?

我希望地摊经济能够发展起来,热闹,接地气,有人气!如果城市只是一味的追求整洁干净,那么就少了一些人间烟火的味道。

我直到现在都羡慕清明上河图上的繁荣景象,但是一想那样的景象再也出现不了了,因为城市管制地摊,不让导出摆摊,心里不免失落。

这次国家地大力进地摊经济,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那些繁荣的景象要回来了!

这时候有很多人担心,地摊都摆上了,那么门店怎么办?会受到冲击吗?我觉得是会受到冲击的,但是冲击并不会很大,毕竟各有各的好处。

地摊经济成本低

地摊经济不像门店那样有高昂的门脸费用,只需要交一个摊位费就可以了,甚至有的地方连摊位费都不用交,这样地摊的成本就下降了很多,在卖东西的时候肯定就比门店便宜。

在这样的情况下,门店经济是会受到一些影响的。

门店有保障

门店经济受到影响这是必然的,但是我感觉影响也不大。

比如说一帮人聚餐,那还是去门店的可能性大一些,毕竟门店的卫生条件和环境都比地摊好。

再有,比如说买一些稍微贵点的东西,也还是去门店好点,毕竟在门店买东西是有保障的,如果坏了或者买的东西不好,还可以进行退换。

地摊能够迅速恢复经济

一方面地摊能够恢复经济,一方面也能够解决上万人的就业问题。

今年赶上疫情,很多人都失业了,工厂和商场等场所很多都关门了,在这时候恢复地摊经济能够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

地摊比较灵活,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比如会做吃的,或者会卖衣服等都可以在地摊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摆地摊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比如地摊也不是随便瞎摆,应该也要有部门的监督。

指定时间才能摆地摊。早晚高峰就不要摆摊了,太影响交通了。

可以在晚上过了晚高峰,大家都下班了,去夜市溜达溜达挺好的。

还有就是注意卫生,每个摊位做好管理,收摊之前都要自己打扫好这一片,不要等到收摊的时候地上一片狼藉,那样的话,环卫工人就要累了。

每个摊位最好做好登记,每个摊位主都要有迹可循,这样也能保障食品等的安全。

我希望大力发展地摊经济,让城市充满人情味,充满烟火气,热闹。

小伙伴们对此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哟!

摆地摊的确能创收,但是那些门店怎么办?他们会受到重创么?

定位不同,谈不上重创。这就像传统菜市场迎来了超市,如今菜市场依然存在;互联网和电商的战争从未停止,曾经对线下实体业产生重挫,然而每年各地商圈大楼,依然盖得停不下来。

摆地摊被允许,是回归的态度,更是一种平衡

低门槛、很灵活,可促进民生消费;好比如以前小区附近就有摆地摊的,那时很多摊主,都是开店的实体店主,因为受到网购兴起,倒闭的不再少数,那段时间下班吃完饭后,散步逛地摊,讨价还价各种买,让我其乐无穷。

而事实上,这并没有影响我去商场和超市的消费,因为能买到的东西不一样,两种感观消费也不同。比如那时在奢侈品公司上班,你和同事圈内人,不太可能约来逛地摊,基本都是哪里贵哪里有特色去哪里。

而下班之后,和先生或家人,一起溜达闲逛,反而每天都在花钱。相比之下,自从地滩被取缔后,这些钱好像都省下来了。从我自己的消费来说,我不觉得这对门店会有多大的重创。

地摊景像,如能重出江湖,不但能解决很多人收入的问题,才真的在刺激消费,也能让整个城市充满活力和人情味。真心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今年因疫情失业的生活困难人员。

摆地摊,就真的这么难管理吗?

1)有条件的允许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很简单不准许的行为有哪些?如果能更接地气点,可以在各街道或居委会的实地调查反馈,划出一些地盘用来集中设置摊点也是可以的。

2)有效的监督促进自律自觉

如今诚信体系逐步网络化,甚至可以给自由摊主们发牌照,不管他们在哪摆滩,都可接受民众的监督,有不法或违规行为都可以记录,而这些行为严重与否,将会影响到牌到期更换或被取消。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确保城市干净整洁

摆滩除了不影响正常社会秩序,还有件事一定要落实,就是收摊后垃圾不落地,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如果制造过多垃圾者,也可采收适当的垃圾处理费等。

如果有地摊可以逛了,你们还有空来看我的文章吗? (此时的心情估计就像门店主的心声吧,矛盾ing)

摆地摊的确能创收,但是那些门店怎么办?他们会受到重创么?

摆地摊和门店经营场所不同,地点也不同,彼此经营的商品也不同,所以彼此冲突的可能性非常小!

摆地摊是一个城市应该有的业态,城市再美丽,没有烟火气,这样的城市也不会有太强的经济活力!

给底层民众一个经营场所,就是给他们打开一扇门窗,让他们有个希望所在。这样的城市不仅不会脏乱差,反而会更让广大民众喜欢!

摆地摊的确能创收,但是那些门店怎么办?他们会受到重创么?

夏天,小区门口总有一些流动卡车来卖西瓜,在店里1.5一斤的时候,他们卖1元一斤。水果店的老板每次都会打电话举报,然后不久卡车就开走了。

小区里的人很喜欢大卡车,因为西瓜新鲜,而且又便宜,动不动就切开一个瓜,让大家免费尝。所以,每次大卡车来了,就很多人排队购买,等大卡车被赶走了,大家才去水果店买。

水果店的老板每次都很生气,因为他的店铺月租金高达5000元。而夏天这种时候,西瓜就是热销品类,西瓜这项销量不行,店里可能就亏损。如果流动卡车来门口卖西瓜,就意味着他要喝西北风了。

可他又不能降低价格和流动商贩竞争,毕竟他的房租摆在那,其他水果的损耗也需要西瓜类目来分摊。

店铺和流动商贩之争,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有竞争、有更多选择,形成买方市场,就可以用更少的支出,获取更多的商品。

但是,对于店铺的经营者来说,流动商贩的成本低廉,可以打价格战,但店铺是打不起的。如果他们缴纳了房租,却要面对不公平的竞争对手,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

不仅在夏天如此,事实上在每一个季节,都会有当季的水果上市,然后有人就拉着这些单一的水果到处叫卖,直接冲击水果店的生意。

不仅水果店如此,还有蔬菜、小吃、衣服等领域,都会有路边摊出来,直接抢了店铺的生意。

对于固定店铺和路边摊,虽然不能拿“劣币驱逐良币”来说事,但本质也有点这个意思了。路边流动摊贩,哪里有人就去往哪里,消费者购买了商品,如果质量不好,压根不知道上哪去找人解决售后。

但是店铺可是不同的,你买个西瓜回家,如果西瓜没熟,拿回来,店铺随时可以给你换。

至少店铺会更多考虑老顾客、考虑口碑,但路边摊,可能更多考虑的是眼前的销量,毕竟是流动的,也没什么人会再找到他们要求售后。

所以,如果要开放路边摊,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 办理相应资质。不要售卖三五产品,要落实责任到人,出了事情可以找到责任人。

二、 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用来补贴2公里范围内店铺,毕竟他们在这租了商铺,同意在他们店铺边上放路边摊,对他们肯定有影响。

三、 开设路边摊的地方,优先给予周边店铺选择位置的权利,不让他们因为路边摊过来,增加太多经营压力,毕竟他们可能是耗费了一家的积蓄,才勉强开了这店铺谋生。

四、 管理好交通,管理好摆摊时间,不要扰民。

解决就业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绝对不是以损害一个群体的利益来扶持另一个群体,这种方式不可取。

当然,如果管理协调好了,对店铺、流动摊主和消费者都会是好事情,所以这事值得探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