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即将迎来“倒春寒”,有可能形成气象灾害吗?粮价、猪价走势如何?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昨年2021年和今年差不多,也是出大太阳还冷的要死的感觉!人们议论纷纷,说什么“倒春寒”,粮食减产减收,猪价上涨,等等可是现实无情地打了某些人一耳光。

2021年过去了,大家应该都知道,可以说玉米、红苕、稻谷并没有出现减产减收的现象,反而迎来大丰收,一直飞到天上的猪成为下滑似的跃跌,并没有人们说的猪要涨价,反倒跌到几块钱并且不够饲料钱,多少养殖户血本无亏,放弃养殖业,参与打工大军中去,通过大量事实论证,并不象人们所说的那样所谓的“倒春寒”。

今年即将迎来“倒春寒”,有可能形成气象灾害吗?粮食猪价走势如何?

答:我个人认为从最近一段时间来看,的确天气变化无常,粮价有了去年大丰收,影响并不大,不可能形成气象灾害,况且目前还没有到粮食种植时间,另一方面国家粮食储备充足,即使有“倒春寒”,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猪价现在越来越便宜,小猪仔12、13元一斤还没有人要,散养户越来越没劲,不够饲料钱,供远远大于求,长远看,这种天气对粮价、猪价影响并不大。你们认为呢?喜欢就关注我互相学习,欢迎留言,谢谢大家!

今年即将迎来“倒春寒”,有可能形成气象灾害吗?粮价、猪价走势如何?

1

为什么今年2月份天气这么冷?

今年天气确实有点反常,现在已经2月下旬了,全国各地还非常冷,这几天广东的气温基本上都在10度以下,个别地区甚至只有0~3度,粤北地区甚至已经下雪了。

而且今年2月份不仅冷,关键是连绵下雨的阴冷。

这种情况往年是很少见的,根据往年的情况,到了2月份之后,广东大部分地方都已经比较暖和了,甚至有的地方都需要穿短袖。

那为什么今年接近3月份天气还这么冷呢?很多人说主要跟汤加火山爆发有很大的关系,前段时间南太平洋小国汤加家发生了严重的火山爆发,其喷发的火山灰非常庞大,这些火山灰遮天蔽日,或多或少都会对全球的天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实际上造成今年北半球寒冷的主要原因还是“拉尼娜”现象。

根据气象专家表示,2月以来,大气环流呈现对“拉尼娜”状态的响应特征: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南支槽偏强,东亚冬季风总体偏强,我国南方地区受气旋式环流异常控制。

这种现象导致南方地区冷空气偏强,水汽输送偏强,所以出现了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

不过从天气预报预测来看,从2月24日之后广东的天气有可能回暖,然后摆脱阴雨天气。

2

倒春寒会形成气象灾害吗?

并不是什么天气都能构成气象灾害,并不是说气温下降了就会形成气象,要是这样每年冬天北方都是气象灾害了。

所谓气象灾害主要是一些比较严重的天气现象,比如台风、风雹、雪灾、干旱、低温冷冻等等。

而最近一段时间,南方各省遇到的天气就属于低温冷冻,不仅温度低,而且伴随着阴雨天气,这时候很容易造成冰冻。

如果这种低温冷冻持续时间比较长,确实有可能给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灾害,比如蔬菜、庄稼秧苗都有可能被冻死。

不过从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暂时还没有看到农作物大面积受到影响的情况,估计对那些山区寒冷地区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整体影响并不是很大。

3

粮价肉价会上涨吗?

看到最近一段时间持续的低温冷冻天气,很多人都担心粮食以及肉价会受到影响。

首先对于粮价而言,其实影响并不大,一方面是目前并不是粮食大范围种植时间点,另一方面我国粮食储备充足,即便遇到倒春寒,对粮价的整体影响也并不会太大。

但是对于肉价蔬菜等一些日常用品,可能短期内会涨价。

最近一段时间受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很多地方出行都不方便,比如很多农户可能不会收割蔬菜,另一方面受到雨雪天气的影响,蔬菜和生猪的运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生猪供应短期内确实相对比较紧缺。

因此这段时间部分地区的蔬菜和肉价确实有了小幅度的上涨,比如深圳这几天的蔬菜价格明显要比前段时间有了一定的上浮。

但从长期来看,我认为这种天气对肉价和蔬菜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对猪肉来说,目前我国的生猪存栏量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无论是能繁母猪存栏量还是生猪存量都比较庞大,再加上过完年之后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小,所以整体猪肉市场价格比较稳定。

总之,即便受到阴雨天气影响,短期内因为运输问题,猪肉价格可能会有小幅的上涨,但等雨雪天气过去之后,我相信猪肉价格会恢复到正常状态的,对蔬菜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今年即将迎来“倒春寒”,有可能形成气象灾害吗?粮价、猪价走势如何?

即将迎来的"倒春寒",对长江以北各省区的农作物影响不大;因为各地气温较低,果树和庄稼(冬小麦)还没有萌发,所以,现在的倒春寒对北方基本无影响。

"倒春寒"现象可贯穿整个春天,直到春末夏初,都有发生的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

在我们潍坊地区,素有早春第一花之称的樱桃树,在3月中下旬即可开花,苹果树也紧随其后。去年的一场倒春寒,有不少的农户,因果树突遭冻害而造成绝产绝收,大多数果农普遍减产在5成以上。

最晚的倒春寒出现在小麦打苞抽穗期间,嫩嫩的麦穗刚刚窜出一半时,一场"倒春寒"把刚抽出的麦穗上部全部冻伤,使得整个麦穗最上部的三分之一全部干枯。受过冻害的地块,小麦总产损失在30%左右。

"倒春寒"造成的危害是局部的,对粮价、猪价的影响不大,可忽略不计。今年春季,粮价和猪价尚无大幅波动,走势还算平稳有序。

今年即将迎来“倒春寒”,有可能形成气象灾害吗?粮价、猪价走势如何?

大家可能没怎么关注吧,广东都下雪了。

2022年2月19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处,人们起床后发现下雪了,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地上积雪厚的足以堆雪人。

北京开冬奥,广东下大雪。今年真正的倒春寒来啦!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冬天下雪,无论是在南方或者是北方,都能够增加降水量,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粮食的增产都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倒春寒并不会导致什么重大的灾年。

至于粮价和猪价,在今年之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大家都知道猪肉价格的变化,有一个猪周期,而猪周期一般是延续时间是三年。猪肉价格2020年达到顶峰,2021年逐渐下降,2022年会保持低价位上的稳定,一直到2024年左右才会上涨,这就是猪周期规律。

所以大家趁着冬奥会的时机,尽情享受冬季下雪带来的快乐吧,倒春寒对我们来讲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今年即将迎来“倒春寒”,有可能形成气象灾害吗?粮价、猪价走势如何?

我生活了几十年,觉得“倒春寒”年年有,只是有程度不同而已。每年的阴历正月,阳历2月内出现倒寒天气称作“倒寒”,在阴历二三月,阳历3、4月内出现的倒寒天气就叫倒春寒。倒春寒严重对农业畜牧业是有影响的。倒春寒是气象灾害,严重的会影响农业畜牧业的收成是必的,也会影响粮价猪价的走势。商品市场常是“物以稀为贵”的,也会“谷贱伤农”。但现在时代进步了,科学先进了,农牧业对气候的依赖减弱了,可以人为改变了,不似旧时那样依赖可怕了。

一般而言,出现暖冬现象,倒春寒就明显,冬越暖,倒春寒越严重,影响农牧业越大。俗云,瑞雪兆丰年。冬越寒冷,倒春寒越小。气候变异因素很多,人为也是一种。旧时人会依据节气情况而作预测,这不一定都准确。去年暖冬程度不是很暖,今年倒春寒会有,但程度不会很严重,若早作防范,防患未然,会未雨绸缪,就不会影响粮价猪价大涨或大落的。

今年即将迎来“倒春寒”,有可能形成气象灾害吗?粮价、猪价走势如何?

南方多地暴雪再起,会出现“倒春寒”吗?这几省重点!有可能形成气象灾害吗?粮价、猪价走势如何?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古老的农谚已经说明了春天的气候就是忽高忽低,乍暖乍寒,今天还20多度,明天可能就10度左右了。这种天气对东北影响不大但对像山东、河南、河北等冬小麦地区影响较大。

春天天气升温后,如果,突然大幅降温就会出现“倒春寒”的情况。其实,倒春寒只不过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天气现象,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倒春寒不只咱们国家有,像日本、朝鲜、印度及美国等其它国家也有倒春寒发生。

雨水节气后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和南洋的带着水份的暖流相遇就会出现降水的情况,北方的这种冷空气南下的越晚、越强,降温的范围越广就越容易形成倒春寒。

所谓的 “倒春寒”其实就是平均5天温度达到10℃以上,突然受冷空气多次袭击,气温下降很快,并持续1-2周,就是“倒春寒”了。为什么要以5天作为标准?因为,在气候学中5天为一候,这和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每气有三候,每候有5天是一样的。

“倒春寒”一旦发生,就会使正处于返青的小麦、大蒜等越冬作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不过,农民朋友也不用过去担心,我们现在的防冻措施还是能够减少这方面的影响。如果,天气预报报有今年春季可能会发生“倒春寒”,我们就可以喷洒磷酸二氢钾+黄腐酸或者海藻酸来增强小麦的抗冻能力,并且,还能控制由于高温出现的旺长情况

“倒春寒”还能造成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以及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危害还是很大的。

这几天的天气情况来看,南方城市像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均出现了大雨、暴雨的天气。还有川西高原,云南西部等地区也出现了小雪、中雪、大雪的情况。并且,广东下雪了。但是,现在说发生“倒春寒”还为时过早,还不满足“倒春寒”的条件,只不过是这几天比较湿冷而以。

再有,预计在24日之后,就会出现大升温了,我们从天气预报上来看,我国华南大部分地区预计都是在20度以上了。如果,这次升温连续5天都在10℃以上,突然降温持续1-2周,那么可以确定无疑就是“倒春寒”了。今年是不是呢?现在还不好说,至少现在还不是!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降价和猪价行情:

一、粮价行情

小麦、大豆、水稻没什么可说的,小麦目前还处于1.3-1.45元/斤之间,水稻只能用“惨”字来形容,没什么好说的,价格上升的预期不强。我们主要来说一下玉米,为什么要主说玉米,因为,下面我们还要说猪价,可以连贯上。

从这几天的玉米行情来看,购销两端已经逐渐活跃起来,并且,中储库及地储也开始收粮了。像东北气温低,还能够继续存储,没有霉变风险的农户,惜售情绪还是比较强的,这也导致东北玉米价格目前偏强运行,即使这样,价格也是远低于去年同期价格的。

东北价格走强,华北产区却没那么幸运,价格继续走低,目前,现货价格处于2700元/吨左右,合1.35元/斤。

经过一个冬季和年后的销售,东北及华北产区售粮进度均已过半,目前,看来农户售粮的积极性不高,新粮上量有限。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余粮还有六成多,吉林也有五成多,辽宁相对多一些,大约有七成左右,内蒙古还有六成多。随着温度不断上升,霉变风险加大,预计,后期新粮上市速度会加快。其它省份,像山东地区余粮预估还有六成多,河北预估还有五成多,河南预估还有将近七成。

总之,今年余粮还是挺多的,并且,分布还比较均匀,大涨和大跌的空间有限。目前,深加工企业也是择优建库,抢收优质粮源。预计,玉米价格还将震荡调整,至少有生猪刚性需求作为支撑,玉米很难出现大跌行情。

二、猪价行情

最近一段时间猪价震荡运行,部分地区已经跌入5元区间了,价格还是比较疲软的。目前,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视情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地方按规定开展收储工作。

养殖端还将继续去产能,加上消费端则处于传统淡季,市场猪肉充足,供应阶段性过剩,价格难以上涨。目前,商贩整片拿货价格在10.5—11元/公斤,零售价格在14-15元/公斤,价格还是可以的。不过,按目如今的养殖成本来推算,养猪人每头猪还亏损300-400元左右。

周小球说,从“历史经验来看,收储可能会驱动现货价格阶段性反弹,比如2021年度的两次收储均引发了现货价格的剧烈反弹。不过,由于上半年供应过剩的权重更大,收储对价格的拉动作用要远低于下半年,现货价格的弹性也会相应降低。”看来,及时反弹,也很难出现大涨行情,养猪人还是要有心理准备的。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