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七省绿林会总瓢把子单雄信一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走遍天下游遍州,人心怎比水长流,都说桃园三结义,哪个相交到白头。
单雄信是隋唐第十八条好汉,大隋九省绿林总瓢把子,只要是绿林中人,他一枝箭传去,无不听命,手下有着一大票小弟。单雄信为人又最是仗义,平生最爱结交天下豪杰,招纳好汉,对所有人是有求必应,人脉非常广。但要说倾心与他相交的却是寥寥无几。
贾柳楼结义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桃园三结义死生不相负,瓦岗四十六友却为了各自利益纷飞,为人所不耻。
秦琼母亲过寿的时候,单雄信带领绿林人物前去拜寿,秦琼表弟罗成也带着北平府的人来拜寿。在寿宴上,前来拜寿的四十六人结拜为异姓兄弟,魏征排行老大,秦琼排行老二,徐茂公排行老三,程咬金排行老四,单雄信排行老五……往下排,排到最后一个是罗成。
贾柳楼四十六友的结拜本来就是不牢靠的,这些人中绿林人物最多,北平府的占了一小半,全是看着秦琼的面子才结拜的。罗成是北平王的公子,身份最高,武艺也是最为高强,平素就看不起这些绿林出身的人物。程咬金为了准备贺礼,拦路劫道,却接连遇上罗成、单雄信,挨了两顿打。在寿宴上,不忿的程咬金两边挑拨罗成、单雄信,两人大打出手,单雄信不是罗成的对手,被打了一顿。虽然最后经秦琼调解、程咬金道歉,两人却是结下了一生的梁子。
程咬金、尤俊达劫皇纲事发,杨林带兵生擒两人,单雄信等人劫囚牢反山东,上了瓦岗山。在瓦岗山程咬金称混世魔王,这些瓦岗兄弟也是逍遥快活了一阵。然而,程咬金私自让位给李密,这些瓦岗兄弟走向了分散的道路。
李密并非明主,他用将士们拼命得来的玉玺换取萧妃,惹来众多兄弟的不满。单雄信看不惯李密的为人,孤身一人离开去了洛阳,王世充发现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徐茂公、魏征等人去长安投靠了唐朝,秦琼、罗成、程咬金三人去洛阳找了单雄信。单雄信为人重情重义,给三人修建了三贤馆供养三人。
刘武周先锋尉迟恭攻打唐朝,日夺三关,夜抢八寨,唐营无人可敌。徐茂公只得去洛阳请秦琼、罗成、程咬金,成功带走秦琼、程咬金,只有罗成因病留下了。罗成和单雄信有梁子,单雄信本来想去杀了他,却被他设计骗过,不仅没杀他还保奏封他为一字并肩王。在唐朝攻打王世充的时候,罗成也跑到了唐营。至此,除了王伯当陪着李密死了,当年的兄弟都跑到了唐营。
单雄信的哥哥是单雄忠,因为被李渊误杀,他誓死不投唐。最终,罗成设下埋伏锁五龙,单雄信孤身踹唐营,中计被俘。单雄信这样的人,宁愿断头也不会低头,最终被斩杀。
单雄信的朋友一个半朋友的故事是一个友谊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广交天下豪杰英雄,朋友遍天下。在他临终之时,对儿子说,他的一生其实就交了一个半朋友。他交代了一番,让儿子去见见自己的一个半朋友。他的儿子跑到他的一个朋友的家里,说自己杀了人被朝廷追杀。这一个朋友听了二话不说,让自己的儿子与他换了衣服,替他顶罪。他的儿子又跑到那半个朋友家里,用同样的话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给了他足够的盘缠让他去逃命,保证绝对不会告发他。这就是一个朋友和半个朋友的区别,一个朋友可以舍命全交,半个朋友是在你生死攸关之时不落井下石的人。
单雄信是绿林的老大,手下人员众多,在贾柳楼又有46友结拜,在他一生能称得上真正朋友却几乎没有。
秦琼在潞州办差时耽误了几天,身上的钱全部花光了,落魄的小二给他脸色。无奈的秦琼只能当锏卖马,瘦弱的马也没人买,经一个老头引荐去了二贤庄。单雄信一直仰慕他的名声,衣衫褴褛的秦琼却不愿透漏姓名,使得单雄信错失知音。听王伯当说卖马的就是秦叔宝时,单雄信后悔万分。在秦琼病重倒在东岳庙时,单雄信再一次碰见了他,把他救回了二贤庄,治好了他的病,更是多次接济他。单雄信对秦琼可以说是倾心全交,也是因为去给秦琼母亲过寿上了瓦岗,二贤庄也被抄了。
秦琼号称“小孟尝”,在江湖上粉丝也是很多,单雄信也是他的粉丝。在最后单雄信被斩首的时候,还悔恨不能见二哥一面。秦琼可以说是单雄信最好的朋友,但他看出了王世充并非明主,还是毅然离开了单雄信。最后单雄信被擒拿后,秦琼极力为他求情,徐茂公把他调走了,才斩了单雄信。秦琼回来后,单雄信已经人头落地,只得痛哭一回,安葬了他。
程咬金是个没心没肺的人,人缘也比较好。虽然程咬金挑拨了单雄信、罗成的关系,但单雄信并不记恨他。临行时,单雄信意冷心灰,昔日兄弟的送行酒都没喝,却是连喝了程咬金的三杯酒。只因为程咬金说他是个好汉,让他来生做一个有本事的好汉,来报今日之仇,把这些没情的朋友一刀一个慢慢地杀。这话说到了单雄信心里,所以他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徐茂公是瓦岗寨的老三,也是单雄信最记恨的人。离开瓦岗后,徐茂公去了唐营,成了李世民的军师,带走了秦琼、程咬金,后来又带走了罗成。忠义难两全,单雄信、徐茂公原来是最好的朋友,只是身处不同阵营。在最后徐茂公力求李世民请放了单雄信,临刑时更是割下自己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下,说自己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一定会照顾单雄信的家人。这不仅是演义,而是真实的历史。单雄信虽然恨徐茂公,吃下肉也是看开了,原谅了他。
在洪门中有三把半香,所有人都知道其中的典故。第一把仁义香纪念左伯桃、羊角哀舍命全交,第二把忠义香纪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第三把侠义香纪念梁山泊一百单八将。最后的半把香是有仁无义香,纪念的是秦叔宝和单雄信,“秦琼哭回半把香”。
在单雄信被擒拿后,只有秦琼、程咬金、徐茂公三人叩头哀求,愿意辞去官职求赎单雄信一死。单雄信虽然朋友众多,但舍命全交的真的可以说一个也没有,秦琼、程咬金、徐茂公三人可以说都算半个,都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朋友。可惜了单雄信这个重情重义的汉子了。
鲁迅先生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人的一生能够得到一个知己就足够了,今生今世都应当像一母所生的同胞那样对他。
为何七省绿林会总瓢把子单雄信一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单雄信是大隋九省五路绿林总瓢把子,山西潞州二贤庄庄主。这五路分别是:东路首领铁面判官尤通尤俊达;西路首领铜锤大将谢科谢映登;南路首领拼命三郎王勇王伯当;北路首领大刀王宣王君可。第五路是这四路的总头领,总瓢把子就是赤发灵官单通单雄信。
其实最早单雄信只是五路总瓢把子二当家,大当家的是他哥哥单达单雄忠。只因为他哥哥在一次外出打猎时,被当时的唐国公李渊误杀,李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老爸。哥哥死后,他才坐上了五路总瓢把子的位子。
哥哥的死注定了单雄信不可能投唐的结果,“一个黑道老大岂能低眉顺眼侍奉仇人的儿子李世民!”哥哥临死前叮嘱的话犹在耳边:“弟第,别忘了替哥哥报仇啊!”。
单雄信几次三番想杀死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家仇不能不报”!然而他的运气很糟糕。原来李世民是天上的紫微星转世,乃真命天子,有神人暗中保护,单雄信只不过是赵公明坐下的黑虎星转世。他始终斗不过李世民。单雄信急火攻心,一怒“单枪匹马踹唐营”,他把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了,不成功便成仁!
有道是:“天意不可违”。单雄信眼看要一戟刺死李世民,这时候罗成及时赶来,用罗家枪绝技把他生擒活捉,随后被关押了起来。
监牢是人冷静下来的地方,因为没有一个狱卒敢欺负他,原来他受到了拜把兄弟秦琼秦二哥的关照。
秦琼对他说:“不要担惊害怕,只要二哥在,没人敢杀你!等我给唐王做做思想工作,我相信会放五弟出去的”。
单雄信和秦琼确有莫逆之交,当初秦琼落难时,窘迫的“卖马当锏”,多亏了单雄信暗中接济,也许是“英雄惜英雄”才有了后面的结拜。
讲真单雄信盟兄弟也不少,贾柳楼三柱香一个头磕在地上,46人结拜为兄弟,可现在有谁来狱中看他一眼呢?
“呸!都是些势利小人”李世民眼看要做皇帝了,谁不想高官得坐骏马任骑?谁不想跟着领导吃香的喝辣的?谁愿意和我扯上关系呢。只怪我眼睛被“鸡屎”糊住了,没看透人心,我一辈子只交了一个朋友,这就是我的秦二哥。
单雄信思绪如潮,百感交集。“真想不到,牛鼻子老道徐茂公这么不讲义气,别人不来看我也就罢了,要不是当初我救你,你牛鼻子老道早被李密杀死了,你欠我一个天大的人情”。单雄信不由的骂出了声。
单雄信骂的没错,原来在投奔瓦岗军之前,徐茂公和单雄信是好朋友,二人在隋末一起投奔了瓦岗山。
当时瓦岗山的首领是翟让,后来李密加入了战队,这李密是贵族出身,后家道中落,“牛角挂书”说的就是他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李密有文化,学习认真,放牛时都把书挂在牛角上学习。
是锥子就要出头,李密的威望逐渐超过了翟让。也就是说小弟超过了大哥。翟让也认为自己不如李密本事大,于是提出主动让贤。
李密一番假惺惺推脱,等戏做足后,假装不忍伤了大家的心,这才接过了领导权。说实话,谁不想当领导都是骗人的。
翟让主动让位起初是出于真心,但后来经不住手下小弟怂恿,纷纷说他“真傻”。这不难理解,手下小弟跟着他混不就是看中他是领导吗?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密能重用翟让原来的手下吗?
翟让后悔了,于是向李密索回权力。李密当了一年的领导后,深深感到权力是个好东西,说什么也不交还。于是李密要设计害死翟让。
李密假借得了一张宝弓,设宴让翟让前来欣赏。翟让也不傻,为了防止李密下黑手,于是带上了徐茂公和单雄信,这二人是他的心腹。
翟让来到了李密住处,李密下令让徐茂公和单雄信帐外等候,翟让一个人进去了。李密乘翟让低头欣赏宝弓时,从后面用弓弦勒死了翟让。
李密命士兵乱刀砍死外面等候的单雄信和徐茂公,当时李密的心腹王勇王伯当急忙跪下为单雄信求情。前面我讲了,王勇原来是黑道南路首领,单雄信是总瓢把子,二人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好兄弟。
而王伯当在《隋唐演义》书中,他保李密一绝,是忠心为主的汉子。李密给了王勇一个面子,“可以不杀单雄信,但必须杀死徐茂公”。
单雄信一听急忙扑通跪下了,说,我愿意自己去死,换徐茂公一命,王勇也跪下求李密,李密怕伤了和王勇的感情,于是放过了二人。
单雄信想到此泪如雨下,“徐三哥难道你忘了,就这么狠心不看我一眼吗?”其实不是徐茂公不来看他,实在是有苦衷,当初单雄信在李世民勘察地形时,他在山上看到李世民只身一人,于是飞马下来要扎死李世民,后被尉迟恭一鞭打下马束手被擒。还是秦琼和徐茂公为他求情才放了他。这样的事经历了不下两回了。
单雄信“一而再再而三”的死磕李世民,这让徐茂公很尴尬,放了他,他以后肯定还要杀秦王。徐茂公知道,单五弟不死不算完。为了建立大唐。徐茂公决定舍弃兄弟情。
徐茂公为李世民出了一个计策,支开秦琼去接军粮,他要趁秦琼不在的时候杀死单雄信,这是无奈而痛苦的抉择。
徐茂公见秦琼远走,谓然长叹,自言自语道“谁能了解我一番苦心呢?言罢泪眼朦胧。
单雄信绑缚了刑场,知道自己死期到了,他没有任何遗憾,唯一的是没见秦二哥最后一面。
秦琼在执行任务前,特意去狱中探望了单雄信,对他说,军中缺粮,我去接粮食,去去就回,最多三五天,我已经安排好了,你尽管安心歇着,秦王答应我回来就放了你。
秦琼哪里知道这是徐茂公和李世民的调虎离山之计呢。眼看近了中午,众兄弟默然。知道离开刀问斩时间越来越近。此时程咬金和罗成前来敬酒送行,单雄信拒绝喝罗成的送行酒,并大骂罗成不得好死,一定会乱箭穿身而死,罗成恼羞成怒打了单雄信一拳,转身走了。
程咬金前来敬酒,老程这人没心没肺,单雄信对他有几分好感。
但听老程嚷嚷道:“五哥,来世再见,喝了老程的酒好上路,18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到那时,你投胎来找这些王八蛋,谁也不认识谁,杀它个天昏地暗。”
老程说的这些话受听,单雄信一想,是啊,现在这种情况,“扯不断理还乱”。单雄信一高兴,连喝了老程三杯酒。
此时徐茂公坐不住了,端起酒杯来到了单雄信面前,含着泪问:“五弟能回心转意投降不?”单雄信头一扬:“办不到”。
徐茂公见他死意已决,左手托着酒杯,右手抽出一把钢刀,在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刀尖扎着肉,送到了单雄信口边。
“哥哥对不起你了,就让这块肉陪伴弟弟去吧”。单雄信惊呆了,看到徐茂公腿上鲜血直流,徐茂公浑然不觉。
徐茂公心中有苦难言,进退两难,一方面他是李世民的军师,有义务为秦王出谋划策。一方面是单雄信的结拜兄弟,又有生死之交,“十个手指,咬咬哪个都疼啊!”
单雄信是有情有义的汉子,心中最柔软的某个地方被击穿了,他突然不再恨徐三哥了,换位思考徐三哥并没做错什么。
单雄信一口吞下了那块肉,徐茂公心中如巨石落地释然了,只要吃了自己的腿上肉,就说明弟弟原谅了自己。徐茂公瞬间泪如泉涌。
徐茂公用袍袖展了展眼泪,急忙递上了那杯酒,单雄信心中突然明白了,原来我一生交了一个半朋友,一直以来我认为就秦二哥一个朋友呢!想不到徐三哥就是那半个朋友。这就是单雄信为什么一生只交了一个半朋友的来历。
李世民一声令下,单雄信人头落地。
n年后,单雄信转世东辽大帅盖苏文,于是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复仇大战。文/秉烛读春秋
为何七省绿林会总瓢把子单雄信一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说起单雄信,大家都不陌生。人们有句话说得好:宁学桃园三结义,莫学瓦岗一炉香。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中就有单雄信的故事在。这单二爷英雄一世,最后落得只有一个半朋友,说来也是令人感叹。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单二爷悲剧的三个原因单说这单雄信,就是一等一的好汉。单雄信为七省绿林会总瓢把子,可以说是身边朋友无数。但凡一个人做到了这个位置,都会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为何?自己身为英雄好汉,自然身边的朋友也都要是英雄好汉。那些蝇营狗苟之辈是不配做朋友的。因此纵观单雄信,虽然是绿林道上的大哥,但是实际上他是一个孤独的人。身边的人可以做手下,但是没法做朋友。君不见在《水浒传》之中,好汉鲁智深就瞧不起抠抠搜搜的打虎将李忠,反而对史大郎交好。这也是单雄信悲剧的第一个原因,眼力价太高。
后来单雄信的哥哥被李渊当做贼人射死,因此单雄信身上的使命便多了一个,那就是为兄报仇。虽然李渊是失误杀死了单雄信的哥哥,但是血亲之事,怎么可能一句失误就全部把责任推卸干净呢?我们可以试想刘备,因为关张的惨死,刘备发动了讨吴战役,虽然最终大败而去,但是就论为兄弟报仇一事,刘备也算是好汉了。而单雄信此事,就预示着单雄信是不可能当李渊的手下了,他势必要与李家发生冲突。后面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李渊做了皇帝,单雄信也惨死刑场。因此这也就是单雄信悲剧的第二个原因,与李家不能和解。
再看这贾柳楼四十六友,除去一些不知名的人外,里面有徐茂公、魏征、单雄信、秦琼、王伯当、程咬金……这些人都是一时豪杰,换谁领导谁都不行,不像桃园三结义以刘备为中心,梁山泊以宋江晁盖为中心。况且后面瓦岗寨中也发生了重大内讧,人心散乱。桃园三结义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目标,那就是兴复汉室。在这个目标之下,每个人都为之效命。梁山泊就不一样了,他们缺少一个明确的中心,一直都沉浸在“大口吃酒肉,大秤分金银”上,后面才因此走错了路线,最终以悲剧结尾。可以说在贾柳楼之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核心和奋斗理想,最后导致兄弟们没法团结在一起,最终各奔东西,甚至手足相残。因此这是单雄信悲剧的第三个原因,缺少一个领导中心以及奋斗目标。
二、那一个半朋友说道单雄信的朋友,那自然个顶个的都是好汉,其中之一就是有着“小孟尝,赛专诸”之称的秦琼秦叔宝了;另一人就是“混世魔王”程咬金了。
单雄信瞧不起他人,单单看得起秦叔宝。而且他对秦叔宝的感情,不仅仅是兄弟的感情,甚至还有偶像的感情在其中。单雄信多次接济秦琼,并且还帮助秦琼躲避牢狱之灾,这等感情是没得说的。而程咬金此人,我认为他是一个对谁都很好的人,而且没有什么坏心思,够忠诚也够义气。
先看看《隋唐演义》中的记载:在单雄信被处死的时候,只有徐茂公、秦叔宝、程咬金三人为单雄信求情。这三人求情的时候“叩头哀求,愿纳还三人官诰,以赎其死”,甚至秦叔宝还泪如雨下,愿意替单雄信去死。就凭这一点,秦叔宝就对得起那一个朋友的说法。
后面单雄信在狱中,程咬金来与单雄信喝酒,也落下泪来。凭着一杯送行酒,程咬金也称得上是那半个朋友,但可惜程咬金不肯以自己的命换单雄信的命。想当年单雄信可以冒着杀头的大罪去劫狱救了程咬金和尤俊达一命啊!
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中,却出人意料的残忍。在单雄信被处死前,只有徐世绩出来求情。求情失败后,徐世绩对着单雄信大哭。单雄信反而安慰徐世绩说:“没关系,我知道自己必定会死。”徐世绩说:“忠义难两全,并表示会在单雄信死后照顾单雄信的家人。”徐世绩割下自己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下,说自己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单雄信吃下后赴死。
这割肉一事,确实非常壮烈,非常爷们,也非常够兄弟。
其实关于这一个半朋友究竟是谁,大家各有各的看法,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你心中,那一个半朋友是谁?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为何七省绿林会总瓢把子单雄信一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很多人都可怜单雄信一生赤诚待人,最终还悲哀地发现自己相交遍天下,知己才一个半。但想想单雄信当时所处的环境,在他站在众兄弟的对立面,死不降唐,而他的兄弟们追随的人极有可能成为皇帝,自己也将享有从龙之功,荣华宝贵指日可待的时候,仍然有一个半人愿意对他付出真心,这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还多了半个?
相识遍天下的单雄信为何落得到了近乎众叛亲离的地步?想当年贾家楼大结义,四十六位兄弟斩鸡头,喝血洒,发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后来的遭遇却充分证明了当初的誓言完全就是一个笑话。无怪乎有“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的说法。
说到底,贾家楼大结义,不过是特殊情形下氛围到了,加上很多人抹不开面子,被架在火上不得不从罢了。秦琼在山东地界名气极大,混得极开,黑白两道都给他面子。秦琼母亲过寿辰,各路好汉自然要给秦二哥面子,于是乎群雄齐聚贾家楼。酒酣耳热之际有人提议,大家伙儿都是义气兄弟,不如结义为兄弟,从此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彼此之间守护互助,也有个照应。各路绿林好汉自然是哄然叫好,群起响应,即使有人觉得不妥,不想如此随便,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出言反对,岂不是太不合群?于是只能随大流一起结拜。
在结义之前,罗成甚至还在程咬金有意无意的挑唆之下和单雄信起了冲突,打了一架,单雄信自然远不是罗成的对手,如果不是秦琼出面劝架,单雄信差点被打死。所以在结义时,起码罗成是不情不愿的。也并没有一起磕过头就改变了对单雄信的看法,变成了真正的兄弟。
我们来看看贾家楼四十六友的构成:
绿林好汉共22位,分别是:
魏征、 徐茂公、单雄信、王君可、王伯当、谢映登、程咬金、尤俊达、齐彪、李豹、屈突星、 屈突盖、鲁明星、鲁明月、金成、牛盖、侯君集、尚怀忠、袁天虎、李成龙、丁天庆、盛彦师。
跟随罗成一起来的北平府校尉共14位:
张公谨、白显道、毛公遂、李公旦、唐国仁、唐国义、党世杰、史大奈、尚时山、夏石珊、尉迟南、尉迟北、杜差、罗成。
衙门当差的:秦琼、金甲、童环、樊虎、连明、铁魁、任忠,共7位
还有代表李渊来出席恩人母亲寿诞的柴绍和贾润甫、柳周臣这两位贾家楼的股东。
可以说贾家楼四十六友中,完全是分成了四个阶层,彼此之间此前鲜少沟通,顶多个别人有着来往。古语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此前就没有深厚的感情为基础,又来自不同的阶层,价值观不同,又面临隋唐之交这个乱世,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追索,又怎能像桃园三结义一样为着“兴复汉室”这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单雄信自己也是有原因,导致他无法和众兄弟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李渊在杨广上位后因“十八子当主天下”的传闻被猜忌,遭杨广派人追杀,慌不择路之下误将好心前来问询的单雄信哥哥单雄忠射杀。从此单雄信就和李家成了仇敌,在众兄弟多数都选择投奔李唐的情况下,单雄信却孤独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为仇人之子做事。在瓦岗兵败后,单雄信毅然选择投奔王世充,甚至有过率兵冲击李世民队伍,差点击杀李世民的事迹。如果不是刚投奔李世民的尉迟恭,李世民就被单雄信捉住了。李世民纵然再大度,又怎会容忍一个对自己家族有着刻骨仇恨,念念不忘报复的人存在?
本来兄弟感情就不深厚,再加上立场完全对立,帮了单雄信就会恶了自己追随的人,瓦岗的很多结义兄弟选择沉默,虽然情义上不容,但也有自己的苦衷。能真正放下利益,完全做到视情义为无价的人毕竟只是少数。
单雄信的那一个半兄弟到底是谁?对这一人朋友,相信看过隋唐演义相关评书的人看法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义气无双,诚心待人的秦琼秦叔宝。单雄信是绿林总瓢把子,秦琼是衙门当差的,原本彼此毫无交际,只是因为都是义气好汉,彼此听闻过对方名声,慕名神交而已。
秦琼出公差路过单雄信的家乡潞州,结果生了场大病,银子花得所剩无几,连店都住不起了,落魄得只剩下卖马一条路。单雄信买了秦琼的黄骠马,后来听说这是大名鼎鼎的秦琼秦二哥,连忙将他请了进来,好酒好肉款待,临走还送了大量金银为他饯行。在秦琼被冤枉入狱后,还帮忙照顾秦母。秦琼也不是不懂感恩之人,对单雄信自然也是赤诚相见。
后来秦琼和程咬金、罗成等人在单雄信的推荐之下还投奔了王世充,只是他们三人和单雄信不同,有着自己的追求,实在和王世充相处不来,和李唐又没有仇怨,自然选择了人往高处走,投奔了李唐。后来王世充兵败,单雄信绝望之下选择单雄闯营,被俘之后拒不投降,也只有秦琼和程咬金再三为他求情,秦琼甚至还表示愿意舍身以换单雄信平安。所以这一个朋友非秦琼莫属。只是秦琼最后被调开,单雄信这才被斩。
而最后这半个朋友,有的人说是勇三郎王勇王伯当,有人说是程咬金,有人说是徐茂公,各有各的理由。说是王勇,只是因为他在李密夺得瓦岗寨权力后要杀单雄信,也只有李密的亲信王伯当为他求情。王伯当曾经是单雄信混迹绿林时的手下,后来又一起在贾家楼结拜,说是半个朋友也不为过。
而徐茂公和单雄信是同乡,又是结拜兄弟,还曾一起在瓦岗共事,单雄信对徐茂公也是赤诚相待。只是和正史中不同,演义中的徐茂公对单雄信却有点不太够意思,虽然在单雄信被俘后也为他求过情,但单雄信最后身死徐茂公却未曾真正出力。
最后就是程咬金,程咬金和秦琼一起为单雄信求情,只是并不愿意舍弃自身来换取单雄信平安,不算真正的付出全部身心,故只能算半个。而在单雄信上了法场之后,单雄信看透了这帮所谓的兄弟,众人敬酒他皆选择了拒绝,也就只听从了程咬金来世投胎再和这帮没义气的兄弟算账的话,喝了程咬金敬的酒。
最终单雄信怒气难遏,死后果真上演了一出“青龙四转世,白虎三保唐”的精彩故事,尤其是第二世,化身为盖苏文兴兵犯唐,将瓦岗二十六位总兵一战斩尽,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为何七省绿林会总瓢把子单雄信一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今天有闲,咱们来聊聊历史上那些友谊。
其实在人生中,真正的好哥们儿有三两个就足够了,人越多越成不了事。
水浒梁山人够不够多?一百零八个,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官员、大将、小吏、狱卒、富户、商人、书生……
相互间又有几个人是真心仗义之辈?又有几个是真心要替天行道才上了梁山的?
《三国演义》中有句话:“十万豼貅十万心”,谁都觉得自己不是吃干饭的,都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抓住机会,投机钻营,借个梯子往上爬。
到头来,随着风云乍起,又有几位配得上一个“义”字的?
咱们再来看看隋唐贾柳楼结拜的四十六友又都是些什么人。
1.贾柳楼掌柜的 :贾润甫、柳周臣;
2.北平王府的: 公子罗成、张公谨、史大奈、唐国真、白显道、李公旦、毛公遂、唐国义、党世杰、杜差、夏石珊、尚时山、尉迟南、尉迟北;
3.官衙中人: 金甲、童环、连明、樊虎、任忠、铁魁 ;
4.绿林好汉: 魏征、 徐茂公、单雄信、王伯当、谢映登、尤俊达、侯君集、王君可、程咬金、齐彪、李豹、鲁明星、鲁明月、屈突星、 屈突盖、金成、牛盖、袁天虎、尚怀忠、李成龙、丁天庆、盛延师 。
有王府公子,有生意人,有衙门中人,有贼,有大盗……
他们难道有什么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理想?他们推翻一个王朝是为了广大老百姓幸福的生活吗?
我记得经常看到这样的描述:不分青红皂白,排着头地砍过去。
看来,平头老百姓是死是活其实并不打紧。所以没必要把自己打扮得那么高尚。
其实,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为了事业,为了名利也没有什么不对,没有必要非打着“替天行道”的幌子。
桃园三兄弟就很直白嘛,走到一起就是为的求功名利禄,开基创业当皇帝,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桃园兄弟三分天下,成功了。
贾柳楼兄弟们和梁山兄弟们就扯淡了,到头来结果还是替他人做嫁衣裳,沙场殒命或者终身伴君如伴虎。
单雄信这个人,相当不错,恩怨分明,有情有义,在朋友遇到危难之时,能尽力相助,为了朋友做成一番事业,舍弃了自己的万贯家财,富裕生活,从此走上血雨腥风的道路。
历经风雨沧桑,最终兄弟们纷纷作鸟兽散,各奔东西。
翻开贾柳楼四十六友的名单,再看瓦岗寨众兄弟,谁能算单雄信的朋友?
有人说秦琼,我不认可,兄弟讲的是开诚布公,坦诚相待,可以不走一条道,不能不是一条心。做事要光明磊落,用不着伪装。李世民要杀人,秦琼心里不清楚?调虎离山这么简单的计谋能瞒过他个久经军阵的大帅?回头再捧着砍掉的脑袋哭,没啥意思。
有人说程咬金,也扯淡。程咬金这个人表面粗憨,其实藏着心机,他勘破了世情,和那么多人打交道,一辈子从来没吃过亏,也算聪明。程咬金也算不错,自己不吃亏,但也没对不住别人。单雄信临刑喝他一碗酒,是因为他是按照绿林的规矩,没搞什么虚情假意的客套,算半个兄弟。
有人说徐茂公,很扯。兄弟间能扶持就扶持,不能扶持也没必要拆台,徐茂公这人拿兄弟当上进的梯子,不可交。
至于罗成罗少保,更不适合作朋友。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别人,无论多高的地位,多深的背景,永远不值得去交。
人生在世,能交到一二知心朋友很难。单雄信这个人有缺点,但总体来说,有情有义,信念坚定,贾家楼结义四十六友,只有他算是真正的兄弟,是个值得交往的人。
在你遇到危难的时候,只有这位单雄信是真正的朋友,他愿意舍下自己的一切来帮助你。
为何七省绿林会总瓢把子单雄信一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当年46位兄弟一个头磕在地上,奈何有人封侯,有人丧命,看似为朋友两肋插刀,实则各有各的小九九。
兄弟的情分在功名面前似乎显得一文不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宁学桃园三结义,不慕瓦岗一炷香”。
在瓦岗的诸多好汉中也只有单雄信算得上义薄云天,不是他只有一个半朋友,而是他不屑于与他瞧不起的人为伍。
单雄信是名副其实的英雄好汉当年单氏兄弟雄忠与雄信盘踞在二贤庄广交天下豪杰,在地方行侠仗义,劫富济贫,被当地人视做两位贤人,二贤庄也因此得名。
作为九省绿林好汉的总瓢把子,他为了秦琼两肋插刀,当年秦琼落魄到卖马,是单雄信在最关键的时候拉了他一把,为了给秦琼长面子,亲率天下绿林好汉齐聚历城为秦母拜寿。
在众多好汉的一致同意下,他们结拜为兄弟,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准备劫持杨林送往京城的皇纲,只可惜事情败露,为了解救被杨林抓住的程咬金和尤俊达,又是单雄信一马当先,冲出包围,最后于瓦岗寨聚众起义。
单雄信与李家有不共戴天之仇要说单雄信与兄弟们渐行渐远的原因,还要从他的大哥单雄忠说起。
当年李渊在回封地太原的路上,面临隋炀帝派来杀手的威胁,而神经过敏的李渊一路上如惊弓之鸟,失手之下误杀了单雄忠,这使得单雄信发誓要为大哥报仇,与李家不共戴天。
事实上最后瓦岗的结局也是朝着这一方面发展,由于程咬金不愿意做那个被束缚天性太深的皇帝,把皇位禅让给了后来者李密。
而李密在演义中却被严重黑化,说他是贪恋美色的无道昏君,他竟然用传国玉玺去换取隋炀帝的萧妃,整日在后宫与她厮混,众将领无论怎样劝阻,他都视做耳旁风。
从那一刻起,瓦岗寨的兄弟情就已出现了裂纹像曾经恨不得与单雄信穿一条裤子的王勇王伯当也完全倒向了李密,单雄信于是与程咬金、秦琼、徐茂公、罗成等人无奈的投奔了洛阳的王世充。
可惜王世充并非圣主,兄弟们看到李世民乃当世英杰,于是合起伙来一起投奔了李唐,而单雄信因为杀兄之仇,从此与兄弟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单雄信的几次刺杀行动都没如愿。 在《隋唐演义》中,把李世民当做是真命天子,在众人的辅佐下,拿下洛阳几乎没费太多精力。可当李世民在洛阳的御花园中独自一人游玩之时,恰巧碰上了单雄信,可以说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单雄信一路追赶,却被徐茂公跪下来求情放过秦王,为了替兄报仇,单二哥与徐茂公割袍断义,好在尉迟恭及时赶到,要不然李世民可能就命丧黄泉了。从这一刻起,徐茂公已不再是他的朋友。
先有罗成在洛阳城下临阵倒戈投降秦王,后来又被李世民委以重任攻打洛阳,单雄信却中了罗成的“锁五龙”之计,被俘后,单雄信大骂罗成,对于罗成的背叛,单雄信一直耿耿于怀,即使后来被杀,他都不愿再见罗成一面。
单雄信的一个半朋友与其说是单雄信的一个半朋友,不如说是临死之前单雄信最看得起的一个半人。
在众多兄弟中,秦琼就是那一个人。单雄信与秦琼是生死相交的好朋友,单雄信为秦琼两肋插刀,而秦琼也把单雄信看做是自己的知己,当年单雄信第一次被李世民擒住时,就是秦琼死命磕头才让李世民放了他,当然,还有徐茂公,但可能单雄信已经不记得了。
最后一次被抓住,秦琼还是一如既往的求情,可此时李世民不会再放虎归山,因为无论如何,单雄信内心复仇的火焰永远不会熄灭。为了让秦琼置身事外,李世民把他支走去外地筹措粮饷,最可惜的就是两个最好的兄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要说单二哥的半个朋友,可能也只有程咬金能从“矮子中拔将军”了。单二哥的心思程咬金不一定懂,也许没有共同的话题,但不影响二哥欣赏程咬金的憨厚与忠实,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过节,行刑前喝了咬金的一碗酒,来生还可以做兄弟。
除了程咬金,徐茂公也去现场送行。只不过二人的目标不同,多说等于无益,喝了这杯酒,也算是对以往的恩恩怨怨的一种了断。
单雄信的死是心中信念的不屈服、不退缩,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我想他还会这样轰轰烈烈的走一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