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最后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越国是先秦时期的诸侯国,历史很悠久,是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在夏商周时期,越国并没有很显著的事迹,到了春秋时期,越国一度变得很强大,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说过:“天下之国,莫强于越。” 在《荀子·王霸》中也把越王勾践列为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之一。

吴越争霸

春秋时期,吴国、越国都是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两国想要争霸中原,必须消灭对方,于是就有了两国互相征伐的吴越争霸战。

吴王阖闾的时候,孙武、伍子胥投奔吴国,两人带领吴军五战五胜,攻破楚都,败陈、鲁、齐,威镇齐国、晋国,纵横江淮,成为一方霸主。

槜李之战中,吴王阖闾亲自率军讨伐越国,越王勾践也亲自带兵迎击。这一战,越军连派三次敢死队都不能冲破吴国军队,最后越国派犯罪的囚犯在阵前自刎,奇怪的举动吸引了吴国军队,越军趁势攻击大败吴军。吴王阖闾也被越国大夫灵姑浮斩落脚拇指,随后因为伤重去世。阖闾临死传位给儿子夫差,告诉他一定不要忘记仇恨,为自己报仇雪耻。

吴国虽然输掉了战争,实力仍然强过越国。夫差即位后,励精图治,誓要扫灭越国。勾践听说夫差要攻打越国后,不顾范蠡的劝阻,决定先发制人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兵强马壮,又有孙武、伍子胥等名将,哪是越国可以撼动的。吴越双方在夫椒交战,越国大败,吴军乘胜攻破越国都城会稽城,勾践带着五千残兵退到会稽山,又被吴军团团围住。不过最后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建议,同意了越国的求和,留下了无穷的后患。

勾践称霸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越国战败后,勾践本想决一死战,最后听从范蠡、文种的建议,派人贿赂吴国大臣伯嚭,伯嚭为越国说了一番好话,夫差同意求和,从越国撤军。随后,勾践夫妇两人亲自到吴国侍奉夫差,喂马当车夫,受尽了屈辱,三年后,志得意满的夫差认为勾践真心臣服了,就放勾践回了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发誓一定要复仇,卧薪尝胆,跟百姓一起下地干活,她的妻子也带领妇女养蚕织布。经过十年的发展,越国实力已经很强大。

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一心致力于争霸中原,又听信谗言,杀死伍子胥,孙武也因为至交好友被杀而归隐。勾践又听从范蠡、文种的谋略,大肆收购吴国粮食,给吴国送木材建造宫殿消耗吴国国力;实施美人计,离间吴国君臣,使吴国逐渐走向下坡路。

在鲁国、晋国邀请吴王夫差在黄池会盟时,大喜的夫差率领全国精兵而去。越国趁机发动攻击,大败吴军,俘获吴国太子,攻入吴国都城。夫差会盟诸侯,签订盟约,匆匆赶回,但因为长期在外士卒疲惫只得派人去找越国求和。勾践认为吴国主力还在,还不是最好时机,同意了吴国求和。

短暂的求和后,越国再次攻打吴国,吴国大败,夫差自刎而死。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后,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战国时期

勾践灭亡吴国后,成为春秋霸主,迁都琅琊,与周天子和中原诸侯相处,更好地维护着自己的霸主地位。

勾践去世后,他的子孙继续继承他的霸业,越国强盛一时。战国初期,越王朱勾是越王勾践之后国势最强、武功最为显赫的君王,越国和齐、晋、楚四国是当时的强者,十分强大,连续吞并滕国、郯国。墨子曾说过:“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越国和齐、晋、楚强国并列,可见当时的强盛。

越王朱勾去世后,越王翳即位,发兵讨伐齐国,攻灭缯国。等到田氏彻底代取姜氏齐国后,齐国走向强盛,开始反攻越军。面对日益强盛的齐、楚,吴国旧贵族也在旧地意图复仇,越国都城琅琊远离江南,越王翳不得不迁都吴,加强对吴越地区的控制,保障南方的统治。于是大批的越人返回江南,并且迁居到岭南。琅琊虽然依然被越国视作北方都城,但是越国在中原的霸权再也难以维持。

混乱的越国争斗

越国迁回南方后,开始走向了混乱局面。越王翳的弟弟想要继承王位,连续谋害了三个王子,并且劝越王翳除掉太子诸咎。虽然越王翳拒绝了,诸咎感到没有安全感,带领军队赶走豫,又杀害越王翳。

诸咎即位不久,就被越国人杀死,越国陷入内乱。因为之前越国迁都北方琅琊,原来吴国旧地的吴人势力开始强大,诸咎死后,吴地的越国人拥立诸咎的儿子错枝为越王。越国因为内乱,三任国君被杀,错枝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愿意担任越王,想方设法逃离王位,最后跑到洞穴中被大臣用烟薰的方法逼迫出来被推举为越王。

错枝担任越王没多久,越人不甘心让吴人操纵越国政治,越国故地的卿大夫寺区率兵平叛后,进入吴地废黜错枝,拥立越王翳的儿子无余为越王。越王无余后来又被卿大夫寺区的弟弟弑杀,拥立无颛为越王。

走向分崩

越国经过长期的混乱,国势大衰,无颛即位后,将国都迁回故都会稽,颓败的越国已经走向没落再也无力挽回了。无颛去世后,无彊继位,无疆还想继续征讨中原,发兵攻打齐国。齐威王派遣使者劝说无疆攻打楚国,无彊转而攻打楚国,楚威王早就想攻灭越国了,楚国出兵大败越军,杀死越王无彊,全部占取越国。无疆死后,也没有确立继承人,强盛一时的越国彻底走向分崩离析。越国王族子弟纷纷称君称王,臣服于楚国。

后续的越国

越国虽然被楚国占领,但是并不算走向灭亡,楚国只是占领了越国部分领土,浙江以东广大地区,仍是越国的天下。越王无彊长子玉建立闽越国,次子蹄建国东瓯。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东瓯,闽越等百越政权和部落,都自动撤除王号,秦朝在越国这些地区设立闽中郡。秦朝虽然建立闽中郡,但是因为这些地区远离中原,并没有派官员前去,还是被费去王号的越王为郡长统治。后来,秦始皇派大将任嚣和赵佗领兵攻击岭南,使百越之地纳入了秦朝的版图,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秦末的时候,越族的首领又跟随诸侯参与推翻了秦朝。楚汉争霸的时候,越王无彊的长子玉和次子蹄的后裔,闽越王无诸和越东海王摇又辅助刘邦攻打项羽。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无诸在东冶建都,继续越国的奉祀。但是无诸死后,他的子孙后代屡次挑起战争,成为一方割据势力,最后发展到自立为帝,起兵反叛汉朝,汉武帝时派军攻打闽越国,闽越走向灭亡。

除了闽越,还有东越。汉惠帝刘盈时期,认为闵君摇跟随刘邦有大功,册封他为东海王。摇在东瓯建都,后来,东越因为被闽越攻打,主动要求归附汉朝,东越全部迁到中原江淮一带。等到闽越完全归入汉朝,也迁到江淮一带,至此越国彻底灭亡。

在秦朝到西汉时期,岭南地区还有个南越,是秦朝大将赵佗建立的,也是在汉武帝时期被灭。一直到后世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建立了一个吴越,不过这两个和越国已经没有联系了。

越国存在的时间很长,但是除了越王勾践时期外,其他时期没有一点存在感,君主也只有一个勾践名声大,此外就是臣子范蠡、文种,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说起越国,还没有吴国知名人物多呢。吴国君主有吴王僚、阖闾、夫差,名将有孙武、伍子胥,虽然他们两人不是吴国人,但是都是为吴国效力。此外还有著名刺客专诸、要离,还有勇猛的公子庆忌。

此外,吴越地区铸造水平尤其高,古代著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是越国人。欧冶子曾为越王勾践铸造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吴国也有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妻二人曾为吴王阖闾铸造干将,莫邪。欧冶子和干将还曾曾联手为楚昭王龙渊、泰阿、工布。

湖南出土的春秋越王勾践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天下第一剑”。而吴国还善于铸钩,有冷兵器里的典范吴钩(弯刀),被历代诗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象征。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最后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越国之所以消亡,说白了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属于那种自己把自己玩死的。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兼并了吴国,之后他北上与诸侯会盟,周元王赐勾践“胙肉”,承认越国是华夏诸侯的“伯”。

至此,越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

随后,勾践通过不断兼并周边小国,使得越国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可以说,越王勾践在世时的作为,为越国攒下了极其丰厚的家底。

按常理来说,强悍到能与齐、晋、楚等传统大国平起平坐的越国,理应在接下来的战国时代逐鹿中原,但可惜的是,越国就连战国七雄的行列都没混进去,并且迅速衰败消亡下去。

那么,越国的衰败是如何造成的呢?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总结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越王勾践死后,他的儿子鹿郢继位,鹿郢称得上是“颇具其父遗风”的一位君主,他在继位后,励精图治,带领越国继续发展,让越国霸主的地位稳固如初。

遗憾的是,这位君主仅仅在六年,便因病去世,他死后,儿子不寿继位,不寿和父亲鹿郢一样,均走的是低调发展的国策。

也就是说,勾践死后的两任继承人,均让越国在稳定中保持继续繁荣发展。

但在不寿担任越国国君的第十个年头时,越国这种稳定却被打破了,当时时任太子的朱勾(即不寿之子),瞧不上父亲低调发展的做派,认为父亲太过软弱,因此发动兵变,杀掉父亲不寿后,取而代之,自立为越王。

而朱勾登基后,一改其父低调的做派,不再以“好好先生”对外示人,而是多次发动战争,短短两年内就兼并了滕国和郯国,并且,与当时的楚国时有冲突,双方连年在长江发生舟战。

也正是因为朱勾的好战,不仅让他成为自勾践之后国势最强、武功最为显赫的君王,同时也让越国赢得了“好战之国”的名声。

所以,在朱勾在位期间,越国的整体实力是呈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趋势的。

但命运给予的一切,其实暗中都标好了价格,朱勾弑父上位,也为之后越国所发生的一系列内乱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411年,朱勾去世,他的儿子翳继位。

越王翳继位之后,继续秉承其父朱勾的政策,对外战争不断,不过,他的综合能力却比朱勾略次,因此,虽说当时越国依然是强国,但却因为对外战争上的失利,逐渐落入下风。

其中,还因为齐楚两国的联手打压,以及原吴国贵族试图复仇,导致越国压力重重,不得已之下,越王翳在公元前378年下令迁都至吴地(今江苏苏州),以便能更好控制吴越地区。

而越王翳在对外战事方面的不得意,让越国内部的野心家看到了机会,越王翳的弟弟豫就是这种人。

因此,豫有了取代哥哥越王翳的想法,并且很快付诸于行动,他先设计将越王翳的三个儿子害死,成功之后,他又将黑手伸向当时的太子诸咎,通过在越王翳面前不断挑唆,试图借哥哥之手,除掉太子诸咎。

也就是说,越国王室的一家人,已经开始自相残杀了。

不过,豫地计划并没有成功,他不仅没能让越王翳杀掉太子,反而因为事情败露,引起了太子诸咎的警觉,最终,诸咎率兵,将豫驱逐出越国(一说是杀掉)。

但事情到了这里并没有平息,太子诸咎在除掉叔叔豫之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带着兵又包围了皇宫,亲手杀掉了父亲越王翳,自己登上了王位。

至此,当初朱勾弑父上位的恶果得以展现,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

诸咎登基是登基了,但他杀害父亲取而代之的行为却遭到了大臣的抵制,并且他也没有自己爷爷朱勾的强硬手段,所以就在他登基仅三个月,就在大臣以及贵族的多方势力围剿下被杀。

换句话说,诸咎仅仅当了三个月的越王便兵败身死。

而诸咎死后,越王的王位出现空缺,此时,越国内部的各方势力纷纷想将自己的代理人推上位,好让日后自己一方在朝堂上有更多的话语权,最终,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纷争和混乱后,诸咎的儿子错枝被吴地的越国人拥立为王。

但令人错愕的一幕发生了,当错枝得知自己被拥立为王后,当场连连拒绝,他表示,自己的父亲、祖父以及先祖,均死在了宫廷内乱之中,这足以说明,当国君是一个极为危险的工作,为了性命还是不当也罢。

并且,为了不当越王,错枝孤身一人跑到山洞里躲了起来,任凭大臣如何劝说都不出来,最终,大臣无奈点燃树叶,硬是用烟将他熏了出来。

就这样,错枝带着满心的不情愿,被迫登基继位,据记载在他登基当天,他还大声疾呼“不可以当君位”。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既然错枝刚开始就不想当越王,所以尽管他继位,但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逃离,最终在一年后,在大臣寺区的主持下,错枝将王位让给了无余。

无余在位期间,大臣寺区带兵平定了越王翳之弟豫引发的叛乱,这场越国内部的战争,其实可以看做是越国的两大贵族势力(越国吴地贵族和越国越地贵族)之间的争斗,而获胜的一方,则是以寺区为代表的越地贵族。

叛乱平定后,本以为越国就可以自此天下太平,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大臣寺区的弟弟思,给哥哥来了一手“背刺”,他带兵冲进宫中,直接杀了哥哥寺区所拥立的国君无余。

无余死后,在思的主持下,其子无颛继承了越国的王位。

到了这个时候,越国其实已经明显在走下坡路了,自打朱勾开启了弑君上位这个潘多拉魔盒后,越国的君主均陷在其中不可自拔,先后有多位国君因此而死,而在上行下效的作用下,越国的大臣为了争权夺利,也开始有胆子弑君。

当一个国家出现了这种内耗的情况,那么衰败,就是必然的结果。

当然,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即使是越国开始走下坡路,但在无颛继位后,其整体还是有一定实力的,但继任的国君水平一个比一个低,最终还是将越国带入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无颛登基后,曾为了摆脱越国持续下跌的颓势,重新将国都迁回故都会稽,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越国内部贵族的分歧稍微缓和一点,并且他也想借助祖传的“龙兴之地”,重振越国当年的雄风。

只可惜的是,即便是无颛有这个心思,但奈何能力更不上,并且当时已经是战国风云变幻的时代,而越国经过多年的内耗,早已透支根本。

因此,无颛并没有能阻挡越国衰落的命运。

无颛在位共18年,至公元前343年去世,在他去世后,他的弟弟无彊继位,而无疆继位后的操作,算得上是彻底将越国拖进黑暗。

无疆和他哥哥一样,颇有雄心壮志,一心想重振越国,但能力却还不如其兄,他在登基后,齐国的齐威王派出使者,前来游说无疆,怂恿他出兵攻打楚国。

当时的局势是,越国也和齐国在作战,而齐威王这么做,就是想借助楚国之手,来消耗越国的有生力量。

而经过齐国使者的一番游说,无疆果然上当,不久后开始发兵攻打楚国,但结果遭到了楚国爆锤,无疆大败。

这次失败,导致无疆将越国故地的大部分国土,以及越国在吴地的国土全部丢失,这就意味着,无疆把当年勾践打下来的江山,基本上败光了。

至此,越国彻底衰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雄风。

如果在这个时候,越国王室中有人能振臂一呼,将所有力量全部集中在一起,纵然不能恢复往日的辉煌,但至少也能在战国时期竞赛一把。

但可惜的是,自打无疆败给楚国,导致越国分崩离析后,越国的王室成员,不仅没有想团结一致的意思,反而各自争先恐后地称王称君,总之就是纷纷以越国正统而自居。

这就导致了越国唯一翻盘的机会被丧失,在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下,昔日庞大的越国,分裂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势力,而这些势力,不断被大国吞并,最终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逐渐消亡。

不过,消亡并不代表彻底消失,越国的后裔依旧存在,并且直到汉朝建立前后还有他们的身影出现,并且还曾协助过刘邦在平定三秦,统一关内等战役中立下过汗马功劳。

因此,到了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奖赏越国的后裔,所以就将勾践的后人驺摇封为晋封为海阳齐信侯。

刘邦死后,刘盈(即汉惠帝)继位,当时汉王朝为了重建东瓯国(为无疆之弟“蹄”于越国被灭后所建),因此就晋封驺摇为东海王,世称东瓯王。

除了驺摇被封为东海王,并管理东瓯国外,勾践的另一个后裔无诸也在秦末汉初帮助过刘邦夺取天下,所以,在刘邦登基后,封无诸为闽越王,统治原先闽中之地。

也就是说,勾践的后裔驺摇和无诸,在汉朝时再次将越国复国,只不过他们依然归属汉王朝管辖,但无论如何,也比被灭国的好。

这便是越国自越王勾践之后,从一个霸主地位的诸侯国,如何沦至衰败消亡的整个过程,而从越国的衰败的过程中,其实也能看出很多对我们今人起到警醒作用的道理。

首先,越国严重的内耗,不仅损害了其国力,且让其陷入内耗之中无暇顾及时代变化。

前文讲到,越国自朱勾开始,便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弑君戏码,先是朱勾杀其父不寿,后又诸咎杀其父翳,再往后大臣都敢杀君主了。

这种从内部开始的自相残杀,除了满足一小部分人外,对越国的整体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想象一下,一个国家一旦陷入这种内耗,还谈何发展?谈何开疆拓土?而越国正是在这种内耗中逐渐走向衰落。

不仅如此,在越国成为霸主的时代,其实刚好处在了春秋与战国的分割线上,但由于持续不断的内耗,让越国根本就没有精力应对时代的发展。

故而,在春秋与战国的时代变革之下,越国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而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越国三弑其君的行为,动摇了越国国君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如同周朝一样,天子的地位被臣民越发看轻。

谁都可以为君,谁都能称王,这样的国家,哪里还有上下一心的凝聚力?

当初,越王勾践为了打败夫差,先后下达鼓励生育、抚养家庭困难的国人,以及减少赋税、亲自迎接在外游学的越国学子,目的就是为了越国能在兵源、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所提升,而通过他的一系列组合拳,越国成功的进行了逆袭。

但在他之后,越国的国君都做了什么,除了发动对外战争,另外就是自相残杀,这样的君主,让百姓们如何认同?

况且,在战国时代来临后,越国由于忙于平息内政,不得不以保守的姿态迎接,所以,等七国纷纷变法自强之时,越国已经跟不上趟了。

因此,越国才会不仅在军事行动上失利,更在对时代的眼光和大局观上屡出“昏招”。

综上所述,春秋时期曾称王称霸,且灭掉吴国的越国,之所以在后来衰败消亡,主要的原因就是越国内部的自我内耗,先后多位君主被弑杀,导致了越国陷入这种自我损耗之中,而这种损耗,又造成了越国无暇顾及时代的变化,最终不得不因此付出代价,湮灭于历史的洪流之中。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最后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简单梳理一下越国中后期的历史。

越王勾践称霸后,被世人奉为霸主,比如墨子就曾经评价越国是一个“好战之国”,把越国和齐、楚、晋等传统大国相提并论。

今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四分天下而有之,墨子非攻,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齐晋之君。——《墨子节葬下篇》

越王勾践死后,他儿子鼫与继位,这位越王在位时间不长,只在位六年就去世了。

鼫与去世后,他儿子越王不寿继位。这位越王在位时间也不长,他在位期间没有像爷爷勾践时代那样富于侵略,而是专修内政,这使得越国从不寿继位之后,在诸国之中的名气就大不如前了。

在不寿担任越国国王的第十个年头,即公元前448年,他被野心勃勃的太子朱勾发动政变推翻,并且在政变后被杀。

朱勾与他父亲不寿不同,这位越王喜欢打仗,他在位期间,把首都迁到了琅琊,决定跟中原大国争霸。为此,他连续出兵并吞了滕国(山东滕州)、郯国(山东郯城),使得越国的名气在诸国之中又大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楚国也在山东地区搞扩张,所以越国灭滕国和郯国后,楚越矛盾就激化了。(越国倾力争中原霸主,致使后方空虚,原吴国的贵族掌控江南,这导致后来吴人和越人产生了巨大矛盾)

公元前411年,在位37年的朱勾去世,他死后,儿子越王翳继位。(又名不光)

前面说了,越国在山东半岛搞扩张触犯了楚国的利益。所以越王翳继位后,楚国和齐国就联合打压越国。而越王翳又很平庸,所以最终在公元前378年,越国逼迫迁都,放弃了琅琊,回到了吴(苏州),被齐国和楚国挤出了中原。

被迫放弃了争衡中原的目标后,越王翳开始疑神疑鬼。公元前375年,越国在王位继承人问题上爆发了政变,越王翳的弟弟豫,为了自己能继承王位,就连续在越王翳面前构陷王子,使得越王翳一连杀了三个王子。

随后,豫又挑唆越王翳,企图把太子诸咎也除掉,但遭到了越王翳拒绝。

诸咎听说这件事后,担心自身被害,索性就率领军队叛乱,赶走了豫。随后,诸咎害怕越王翳追究他叛乱的责任,就又索性发动政变,把越王翳给杀了。

不过,诸咎弑君篡位,不得人心,所以他不久后也被越国人杀了。就这样,国君和太子全死了,越国陷入了内乱。

在吴地的越国人拥立诸咎之子错枝为君,但目睹了多次宫廷政变和杀戮的错枝不愿意继位,他偷偷的逃亡到丹地的洞穴中。

追随而来的大臣,久劝不出,就以烟薰的方法迫使他出来。于是错枝就这样被大臣们推举为了新任越王。

错枝当了两年越王后,多次推辞,大臣寺区见他是真不想为王,就将他废黜,改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又名无余)为越王。

内讧到这里,还没有停止。之候继位十年后,即公元前363年,越国大臣寺区的弟弟思又弑杀了之侯,并拥立之候的弟弟无颛为越王。

从“诸咎之乱”后,宫廷中不断上演弑君弑父的悲剧,越国贵族间的互相残杀,造成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越王句践开创的霸业也走向衰落。

公元前343年,无颛去世,他死后,其弟越王无疆继位。

越王无彊这个人,很有雄心壮志,他不想龟缩在越地当土皇帝,他想恢复昔日六世祖勾践昔日的荣耀。于是他就整军备战,一面兴师北伐齐国,一面西征攻楚。

不过,无疆的志气是很大,但他的能力确实不行。多年的征战,越国不仅没有称霸,领土反而还越打越小。

昔日在越王勾践时期打下的江淮地盘,在无疆手里全弄丢了。

公元前306年,也就是秦武王举鼎而死的第二年。越王无彊调整战略,他觉得以越国一国之力同时打齐、楚两个大国不现实,于是他便和楚怀王商量,一起进攻齐国。但是楚怀王没有出兵,这让无疆很不满。

事后齐国知道这件事,就跟越国讲和,打算联合越国攻楚。结果谁知道,越军刚和楚军一交战,立即就大溃败,越王无彊在溃败中也被乱刀砍死。

无疆死后,越国分崩离析,楚国陆续吞并越国土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巨无霸”。

PS:按照《史记》记载,越王无疆死于楚威王时期,但据考古学家考证,《史记》的记载是错误的。所谓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亡越国其实是楚国和齐国交战,起因是齐国和魏国在徐州相互称王。这个事件与越国无关。并且所有先秦史书中,除《史记》外都没有提到过越国和楚国在公元前333年有过交锋。所以越国真正被灭的时间是公元前306年。而齐国忽悠无疆打楚国,也是错误的记载。

楚国吞并越国大部土地后,越国倒没有彻底玩完。无疆的子嗣率族人迁徙至浙江南部和福建,建立了另外的政权,他们分别是闽越国和东越国。

另外,越国在山东半岛的飞地也一直坚持到了秦始皇灭齐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这些越人后裔建立的小政权纷纷被兼并,他们的王号被取消,成为秦国任命的郡长。

秦末起义爆发后,各地纷纷起兵,这些越人后裔也随起兵。后来他们率兵归附了秦国的鄱阳县令吴芮。(吴芮就是后来的长沙王)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统一了全国的刘邦无暇管理东南蛮夷之地,便重新册立勾践的后裔无诸为闽越王。让他代替中央管理闽越地区。

到了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3年),汉惠帝又册封勾践的另一个后裔摇重为东海王。由于闽国的都城在东瓯,所以在西汉时期,他也被成为东瓯王。

至此,越国的后裔又再次复国。

后来的故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汉武帝时期,东瓯和闽越开战,汉武帝派兵“劝架”,然后把他们都灭了。越人建立的政权,也彻底归顺汉朝,成为汉朝会稽郡的一部分,其民众也大部分被迁徙到了江淮一带。

至此,曾经称霸天下的越国的历史才算彻底被终结。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最后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前482年,越王勾践趁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会盟之际,率数千越军征伐吴国,攻克吴都吴,俘获吴国太子友。于此同时,吴王夫差在中原与晋定公争夺霸主失败,被迫退军回国,而后因吴国力空虚,军队疲惫,夫差被迫与越合谈。

前478年,越国再度发兵攻打吴国,吴在笠泽大败于越国,自此一蹶不振。前473年,越国彻底吞并吴国,自此走向鼎盛,勾践也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而后,越国在吞并吴国后,秉持着与邻友好的国策,他将淮河流域送给了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了宋国,又将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自此“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越国成了江淮地区唯一的霸主。

前465年,勾践去世,子鹿郢即位,之后鹿郢励精图治,将越国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前458年,鹿郢去世,子不寿即位,而此时在他的统治下,越国一改往日的如狼似虎,开始变得默默无闻起来,越国收紧了对外侵略的步伐,开始倾向内部的治理,当然此时的越国依然是地方一霸。

而至不寿之后,越国陷入了“越人三弑其君”的恶性循环,先是不寿被其子朱勾发动政变杀害,再是朱勾的儿子越王翳被其子诸咎杀死,最后是诸咎被越人杀死,如此越国再历经这三次动乱开始走向了衰落。

当然越国最鼎盛,最强大的时候是在朱勾时期,“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此时中原诸侯以齐、晋、楚、越等四国为强者,这四国为当时最强的诸侯。前414年、前413年,越国先后出兵吞并了滕国、郯国两小国,疆域进一步东扩。而到了越王翳时期,最初越国依然是中原一霸,前404年,越国趁齐国内乱,发兵讨伐齐国,颇有收获,并借此吞并缯国。

但是到了越王翳晚期,越国的国势开始衰落,先是齐国内乱终止,国势日增,开始与楚一起对付越国,再是吴国旧贵族开始死灰复燃,意图复仇,如此在内忧外患下,越国不得不将国都由琅琊迁往吴,自此越国对于中原地区的控制日趋减弱,开始失去霸主的地位。

前374年,越国开始陷入长时间的内乱,先是太子诸咎杀死越王翳,再是诸咎被越人杀害,而后错枝被在吴地的越人扶上王位。前373年,卿大夫寺区率兵平叛,杀死祸首豫,并废黜错枝,拥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为越王。前363年,越国安定不到十年的时间,寺区的弟弟思又弑杀了之侯,拥立其弟无颛为越王。自此,因越国上层统治者间的互相残杀,致使越国的政治越来越混乱,如此越国的衰落再也无法阻止。

前306年,无颛之弟无彊继越王位,此时越国早已是外强中干,更是失去了往日霸主的辉煌,按理说这时无疆应该是继续秉持着与周边国家交好的政策,然后与民休息,安心的进行内部的发展,这样越国或许还有复兴的希望。可无疆并没有这么做,他复兴越国的方法不是发展,而是直接动用兵革,先是前306年,无疆欲率兵向北攻打齐国,但在齐国使者的蛊惑下,转而攻打楚国,可楚威王早有准备,在得知无疆即将对其动武时,他就抢先下手,率先进攻越国,大败越军,无疆战死。

而因无疆临死时并没有指定继承人,致使其诸子纷纷自立为王,是时闽越国、东瓯国等国相继出现,此越国复兴再无望,更是分崩离析。

当然此时的越国主体虽消亡,但并不算灭亡,“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此时楚国只是“尽取地至浙江”,而浙江以东广大地区,仍是越国的天下。直至前221年,随着始皇帝一统六国,闽越王无诸同越东海王摇选择自去王号,成为了秦朝的郡长,他们统治的地方也成为了秦朝闽中郡,自此越国宣告消亡。

此后,秦末农民起义四起,闽越王无诸、东海王摇先后加入到起义军中,并最后都跟随刘邦对抗项羽。刘邦建国后,先是无诸被封为闽越王,在原先的闽中郡称王,都东冶,继续越国的奉祀。再是前193年,摇又被惠帝复立为东海王,都东瓯。因此此时越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又复活了。

前138年,东瓯王请求把国家的居民都迁徙到中原,汉武帝遂同意,于是东瓯王就率领全体民众到中原来,居江淮一带,自此东瓯国亡。前111年,闽越国又完全归入汉朝,民众依旧迁徙到江淮一带居住,如此越国正式宣告消亡。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最后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越国在勾践之后发生了很多狗血故事,并且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九十多年就已经分裂成许多小国家了,但它并没有灭亡。而勾践的后代,在汉朝时依然是裂土封疆的诸侯,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01,勾践灭吴,开创霸业。

勾践的父亲允常还在位的时候,常常和邻居吴国打仗,两国各有损伤,因此成为敌人。

允常去世后,勾践继位,吴王阖闾听说此事后,就趁机发兵攻打越国,但勾践派遣敢死队在吴军阵前呐喊并自刎而亡,正当吴军将士看得出神的时候,勾践突然趁机下令全军出击,最终将吴军给击败了,越国将领灵姑浮还杀死了阖闾。

阖闾临死前,曾对儿子夫差说,一定要为我报仇!因此当夫差继位后,他以为父报仇为最大目标,为此他日夜厉兵秣马,经过三年准备,就发兵攻打吴国了。

双方在夫椒(无锡太湖马山)爆发大战,最终吴国击败越国,勾践只带着五千余人逃到了会稽山,但很快便被吴军包围。

值此危机时刻,范蠡向勾践献计,以勾践携带妻子到越国当人质为条件请和,勾践便派遣文种去越国谈判,但夫差拒绝了勾践的要求。

勾践得知夫差的态度后,便准备杀妻灭子,与吴国决一死战,但文种却对他说,吴国宰相伯嚭生性贪财,可以贿赂他,让他从中斡旋,勾践表示同意。

不久之后,文种便给伯嚭送去了大量钱财,伯嚭又向夫差进言,说吴国如果把勾践逼得太紧,勾践就要鱼死网破了,这对吴国的利益可没什么好处,不如同意他的请求。

夫差觉得有道理,便准备接受越国求和的请求,但相国伍子胥认为这不妥,还说现在不灭了越国,将来必定追悔莫及,但夫差为了眼前利益,没有听从,反而赦免勾践,并从越国撤军。

越国撤军后,勾践回到都城,他数次因为反悔而拖延不去吴国,但奈何越国实力受损实在太大,无法与吴国对抗,便告别群臣,带着王后和大臣范蠡一起去了吴国。

来到吴国之后,夫差让勾践夫妇住在阖闾陵墓旁边的一个小石屋内,并让勾践喂马,给他当马夫,还让范蠡当奴仆。

就这样过了三年,由于勾践吃苦耐劳,毫无怨言,表现十分好,再加上文种统帅的越国对吴国十分忠诚,按时缴纳税赋钱粮,夫差感到志得意满,认为越国是真心归顺,便放勾践返回越国去了。

据说,在这三年时间里,勾践的王后牺牲很大,她多次惨遭羞辱而选择顺从,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数次保全勾践。

勾践返回越国之后,时刻不忘耻辱,便在卧室内悬挂了一颗苦胆,每天品尝,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吴国的惨痛经历;他还身着粗布,顿顿粝食,与百姓一起耕种,用这种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发展越国。

并且,勾践还采取了文种的伐吴九术,还采纳了范蠡的美人计,将西施、郑旦等等美女送给夫差。

文种的伐吴九术,总结起来就是利用阴险手段逐渐将吴国逐渐,此消彼长之下,当越国实力超过吴国,就是吴国灭亡的时候了。

至于说范蠡的美人计,也是一个十分阴险的计策,有绝色美女西施坐镇,还有郑旦更人辅佐,她们很快就垄断了夫差的后宫,并阻塞了夫差的言路,还不断将吴国的消息源源不断汇报回越国,越国因此掌握了吴国的一举一动。

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为劳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疆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

并且,在越国的金钱攻势下,伯嚭彻底成为吴国的“间谍”,他为保护越国出了不少力,还进谗言让夫差杀死了忠臣伍子胥,吴国也因此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终于,在勾践卧薪尝胆十年之后,越国的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勾践便趁夫差率领精兵北上黄池会盟之机,发兵攻打吴国,最终将吴国都城给占领了,夫差不得不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得了好处之后就撤军了。

在随后六年时间里,勾践又数次伐吴,一直到前473年的时候,吴国最终被灭亡,夫差在国破家亡后自杀而死,而伯嚭并没有因为有功于越国而得以保全,反而被勾践毫不留情地杀死。

在灭掉吴国之后,越国实力大增,勾践因此产生了争霸的野心,他积极发展自身,并与中原诸侯搞好关系,越国因此逐渐走上强盛。

大约在勾践执政最后几年,他派兵进入中原,与鲁国、齐国等国会盟于徐州,周天子听说后派人给他送去胙肉,并册封他为伯爵,他因此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02,弑君弑父,内乱开始。

前464年,勾践在位三十二年后去世,他的儿子鹿郢继位;鹿郢在位六年后去世,其子不寿继位。

鹿郢和不寿都很好地继承了勾践的国策,将越国发展成为真正的强国,但这父子二人专修内政而不喜欢征伐,所以越国虽然强大,但在中原诸国中名气却不是很大,一直到不寿的儿子朱勾继位,这一局面才发生改变。

不寿在位的第十年,野心勃勃的太子朱勾发动政变将父亲杀死,自己当了国君,这件事的影响十分恶劣,为后来越国不断出现的弑君弑父现象埋下了伏笔,也是越国走向灭亡的前奏。

不寿立十年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勾立。

不寿是个绝对的好战分子,他在位三十七年,一直在对外征战,为此他不惜将国都迁到了琅琊,其争霸天下的心思让中原诸侯感到甚为焦虑。

比较凑巧的是,这一时期楚国也有争霸天下的野心,因此当朱勾吞并了滕国(今山东滕州)、郯国(今山东郯城)两小国,并俘虏了郯国君主鸪之后,越国与楚国的矛盾就极大激化了,双方爆发了数次大战,但越国败多胜少。

而导致越国战败的原因之一,就是鲁国人公输般为楚国发明的钩拒,可见任何时候先进武器的出现,都会对战争造成巨大的影响。

为了抵御楚国,朱勾曾打算请帮助宋国免遭楚国灭亡的墨子到越国任职,还许诺给他五百里封地,但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所以他没有接受朱勾的邀请。

其实,当时绝大多数中原人都不愿意去越国效力,这是因为越国向来视为蛮夷之国,中原人看不起越国人,因此不愿意为其效力,这也是导致越国始终无法冲破壁垒,成为真正霸主的原因之一。

朱勾去世后,儿子翳继位,他还算是个不错的君主,将越国军事发展得很强大,但他执政中后期犯了不少错,比如说因为消灭了被齐国庇护的缯国,而与齐国关系变差,这样越国就与两个强大的国家成为了敌人(另一个是楚国)。

前391年,田氏代齐,齐国内部纷乱告一段落,开始齐心协力对外,首当其冲是越国。

前378年,在齐国和楚国的合力打压下,翳不得不将国都迁到吴(今江苏苏州),至此越国争霸中原的计划告一段落,但它依然是个强大的国家。

翳逐渐年老之后,他的弟弟豫产生了争夺王位的野心,竟然连续谋害了三位王子,还教唆翳杀掉太子诸咎,但翳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有些迟疑。

得知消息的诸咎担心迟早有一天被叔叔豫所害,便一不做二不休,发动政变杀死翳并将豫赶走,自己登基当了国君。

诸咎的做法当然是不得人心的,越国人便群起攻之,最终将其杀死。

这个时候,吴国旧贵族就打算拥立诸咎之子错枝为国君,但错枝见惯了宫廷斗争,不愿意当越国国君,便跑到丹阳一处洞穴中躲了起来。

但大臣们实在太执着了,他们为了逼迫错枝,竟然用烟将他给熏了出来,然后一窝蜂上去将他驾到王位的宝座上了。

越国人不甘心吴人操控越国,便跟着卿大夫寺区一起攻打吴地,最终击败了拥立错枝的吴国旧贵族,并将错枝废黜,改立翳之子之侯为新国君。

越国暂时进入平静期,但内乱并未就此终结,之侯在位十年之后,寺区的弟弟发动政变杀死了之侯,拥立他的弟弟无颛成为国君。

从诸咎之乱到无颛继位,期间越国发生了太多弑君弑父的悲剧,而且贵族之间相互攻伐不断,这就导致越国政局混乱,实力因此大为削弱,从勾践开始几代人开创的霸业也走向了终结。

03,走向衰落,分崩离析。

无颛继位之后,深感责任重大,为了阻止越国衰败的颓势,他将国都迁到会稽,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奈何他能力有限,越国实力下滑的趋势并没有停止。

无颛在位十八年后去世,他的弟弟无彊继位,无彊也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君主,他花了三十多年实践来改造越国,等到稍微有一点成效了,他便感到志得意满,竟然出兵攻打齐国,试图以此来宣告越国强势回归。

可惜的是,当时齐国十分强大,国君齐威王又是个狠角色,还有邹忌、田忌和孙膑等文臣武将辅佐,根本就不怕越国。

面对咄咄逼人的越国,齐威王还算是明智,他不准备与之交战,而是派人劝说无彊跟齐国一起征讨楚国,无彊轻信了齐威王的话,果然调转枪头攻打楚国。

然而,就在越国攻打楚国的时候,齐威王派出去的军队却突然攻打越国,将越国军队打得大败,还杀掉了无彊。

原来,齐威王早就有消灭越国的野心,在此之前他已经派遣大臣昭滑到越国暗中调查了长达五年时间,到无彊伐齐的时候,齐威王对越国已经很了解了,所以他决定实施一个计策来诱骗无疆攻打楚国,其实他是为了趁机攻打越国。

由于无疆是被杀死的,没有留下遗嘱,他生前又没有立太子,这就导致他的几个儿子都认为自己是继承人,于是纷纷建国。

齐国和楚国见越国陷入大混乱,便趁机吞并了越国大量国土,其中与中原连接的淮河以北地区大多被齐国所得,而淮河以南的大片地区则被楚国所得,楚国由此成为当时诸国中地盘最大的国家。

而随着越国大量领土被吞并,无疆儿子们建立的小国家很多都消失了,最后只有两个国家在浙江南部和福建等地存活了下来,它们分别是闽越国和南越国。

另外,在山东半岛尚有一块越国的飞地,他们在越国王室后裔的带领下顽强得生存了下来,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原才灭亡。

04,宿命难阻,越国灭亡。

从越国分崩离析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九十二年时间里,闽越国和南越国能够在强敌林立的生存下来,是相当难得的一件事。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之时,闽越国国王叫无诸,他是彊长子玉的后裔;南越国国王叫摇,他是武将次子蹄的后裔。

无诸和摇都是有自知之明之人,当他们面对秦国铁骑的时候,没有选择抵抗,而是自去王号,举国投降,秦始皇将他们的国家设置为郡,让他们各自担任郡长,这样他们就保留了越国再次兴起的希望。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无诸和摇响应鄱阳县令吴芮起义,他们南征北战,最终配合项羽和刘邦等人灭亡了秦国。

但是,在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他出于种种原因,主要是私心,所以没有分封无诸和摇为诸侯王,这让他们十分不满,于是暗中投靠了汉王刘邦。

后来,刘邦起兵攻打项羽,无诸和摇率领部众誓死相随,因此在刘邦称帝之后,便册封功劳更大的无诸为闽越王,让他统治闽中地区,以继续越国的奉祀。

汉惠帝继位后,朝廷在议论开国功臣的时候,认为摇的功劳也不小,不能落下他,于是册封他为东海王,因为建都东欧,所以他也被叫做东瓯王。

就这样,汉朝出现了两个越国后裔称王的国家,这才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闽越国和东瓯国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都过得不错,也没有怎么参与中原纷争,但汉武帝继位后,觉得南方太乱了,不利于帝国统治,便决定将闽越国和东瓯国人民全部迁徙到内地居住。

说到底,闽越国和东瓯国都只是小国,生与死都掌握在汉朝手中,因此当汉武帝提出内迁政策后,这两个国家也都很识趣,先后于前138年和前111年迁徙到江淮一代居住,至此这两个国家彻底消失,越国最后的命脉就就此断绝。

元鼎六年秋,…於是天子曰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覆,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遂虚。

至于说越国王室的后人,历史上并没有交代他们的结局,但根据推测,他们也都随着举国内迁而失去了王室身份,成为地方贵族,直至最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再也难以找到他们的身影了。

相比之下,越国王室后人的结局,要比战国时期七个大国王室后裔充满血腥和屠杀的经历要好得多,至少他们得到了秦汉两朝多位皇帝的厚待,继续风光了一把,而且他们的离开也是平静祥和的。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最后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勾践和妻子雅鱼在吴国作人质。接到了一道命令,让雅鱼去侍奉晋国使者一夜。雅鱼要寻死,可是勾践说:“不能功亏一篑,你就委屈一下吧。”

第二天,雅鱼被送回,缓缓开口说:“雅鱼让大王蒙羞,让越国受辱。我本该以死来洗刷耻辱,可是雅鱼所受的屈辱,怎能及大王的万分之一,我要和大王一起看到越国的复兴。”

勾践闻言,涕泪纵横。他在吴国所承受的两年多的屈辱,一幕幕滑过脑海。

勾践住在坟地旁的小木屋中,白天喂马、扫地、清洗......忙碌不休。

每次吴王夫差要骑马时,勾践就亲自跪在地上,让夫差踩着自己的后背上马。

夫差生病了,勾践尝过他的粪便,用来判断吴王病情的进展。

这次他把自己的妻子也献了出去,夫差能相信他已经完全失去斗志,臣服在自己的脚下了吗?

一、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不久后,勾践的愿望实现了,在越国用大量金钱贿赂的吴国大臣的劝说下,夫差相信勾践能够接受这么多的屈辱,一定是诚心归顺了,于是勾践被放回了越国。

回到越国后,勾践继续以低姿态向吴王讨好称臣,不断进贡金银珠宝和美女。暗中发奋图强,誓要报仇雪耻。

最为出名的故事是“卧薪尝胆”。勾践和雅鱼穿着粗布衣服,躺在茅草上,在房间内挂一只苦胆,每日都舔一舔,让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那些屈辱。

勾践听从建议,花钱从吴国购买粮草,减少他们的库存。却免费送了很多木料给吴国,消耗他们的财力物力建造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

同时,制定一系列措施。鼓励生产,促进生育,偷偷打造武器,勤于练兵。

《吕氏春秋·越语》中有勾践用酒奖励生育的记载:“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孩,两壶酒,二豕”

此消彼长,越国逐渐强大,吴国却国力减弱。

勾践被放回越国12年后,公元前482年,率领大军大败吴军。夫差仓促之间连连惨败,不得已与越国议和。

公元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中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

公元前473年,越军包围吴国都城,夫差先后八次派人请和,都被勾践拒绝。

夫差甚至跪下请求勾践饶自己一命,可惜勾践丝毫没有手下留情,直接逼迫夫差自尽而亡。

自此越国吞并了吴国,实力大增。

当时,秦国、燕国离得远,无暇顾及越国。

楚国30年前曾经被吴国差点灭国,一直在恢复元气中。

齐国和一向被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也处于内战中,不久后,晋国被瓜分为赵、魏、韩三国。

越国此时风头正劲,兵强马壮,被其他国家推举为盟主。越国成为春秋末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勾践成为霸主后,为了能够将越国的影响力扩大到中原各国,他把都城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迁到了琅琊(今江苏连云港市)。

可见当时越国领土向北扩张了很大的面积,可是,如此强大的越国,竟然没能顺利从春秋过渡到战国,在战国七雄的清单中出了局。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越国的覆灭,从勾践的自我膨胀开始

勾践称霸后,自我感觉有点太好了,不知不觉中膨胀了起来,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于是,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神操作。而他之后的子孙,更是“礼崩乐坏”,越国逐渐衰落。

1】插手别国事务

  • 鲁国与邾国有领土争端,勾践派使者舌庸来协调鲁、邾的边界。
  • 鲁国的国政把持在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之中,因这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所以称之“三桓执政”,而身为国君的鲁哀公逃往越国,勾践发兵攻打三桓,助鲁哀公回国。可惜鲁哀公死于途中。
  • 卫国大乱,卫悼公逃往越国,被勾践收留,最终死于越国。
  • 勾践看不惯邾国国君邾隐公,将他废掉后,立其子为君。

2】被人吹捧得飘飘然,向诸侯施恩表现盟主地位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勾践吞并吴国后,将吴国侵占的土地归还给其他诸侯国。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於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於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辛苦征战得来的土地就因为别人的奉承而送了出去,虚荣蒙蔽了勾践的双眼。

3】对于曾经为他覆灭吴国立下大功的功臣们,勾践也毫不留情,那些忠心耿耿的人才就这样凋零了。

范蠡将自己所爱的女人西施奉献给国家,一心一意辅佐勾践成就大业。

文种为其出谋划策,往来奔波,凭借自己的政治经验和敏锐游说吴国上下官员,为勾践能够保住性命,返回越国立下汗马功劳。

可是,范蠡和文种的威望过高,权势的增长让勾践不安。于是,他逼着范蠡辞官,离开越国经商。范蠡临走前,力劝文种激流勇退,无奈文种固执不肯,最终落得给被迫自尽的结局。

而陪伴他度过最艰难岁月,为他奉献了一切的雅鱼,也被勾践嫌弃。勾践完成报复计划后,身边就莺歌燕舞,美女环绕。

无路可走的雅鱼最后选择了自尽。

虽然说“飞鸟尽,良弓藏”是人之本性,可是勾践如此凉薄,不由得让人心惊胆颤。那些看到功臣和王后下场的人,还可能会尽心尽力追随勾践吗?

勾践的身边充斥了阿谀奉承之辈,没有人才和忠臣的越国,在他国努力变法图强时,只能固步自封,走向衰落丝毫不足为奇。

4】陷入内乱,三弑其君,越王不寿、越王翳、越王诸咎均被子所杀

公元前465年,勾践去世。鹿郢、不寿相继继位,这时候,越国的大国地位还能够维持。

可是,在不寿担任越国国君的第十年,发生了一件“礼崩乐坏”的大事。

公元前448年,太子朱勾发动政变,将父亲不寿推翻,并且残忍地杀了他。

弑父弑君,这样完全突破人们认知底线的事情,标志着越国已经丧失了礼义廉耻和道德标准,注定走向沉沦。

朱勾是个特别好战的君王,他在位37年,四处征战,出兵吞并了滕国、郯国等小国。勉强维持越国霸权。

墨子曰:“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朱勾弑父弑君的坏榜样,给他的子孙后代们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他之后,又发生了两次弑君的行为。

前375年,朱勾的儿子“翳”的三个儿子被弟弟豫所杀,豫还想继续杀掉太子诸咎,以便自己能够坐上王位。

诸咎担心自己被害,索性率领军队赶走了豫,随后发动宫廷政动,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翳,自立为王。

不久后,越国人又杀了诸咎,越国陷入了内乱。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越人三弑其君”

《竹书纪年》中记载:“(翳三十六年)七月,太子诸咎弑其君翳。十月,粤杀诸咎粤滑。吴人立子错枝为君。”

在这段时间里,越国周边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楚国日益强盛,吴国一直在寻机复仇。远离江南大本营的琅琊很难及时获得补给。

于是,越国被迫将都城从琅琊迁到吴(今江苏苏州)。同时,北方的越人开始大批返回江南,并迁居到岭南。这意味着越国从扩张转为收缩

目睹了血腥宫廷政变的诸咎之子错枝吓得逃到洞穴中躲藏。内乱平定后,越国的大臣们要求错枝继位称王,错枝坚决拒绝,躲在洞穴里不肯出来。

大臣们就点燃树枝,将烟雾扇入洞穴中,逼得错枝从洞穴中爬了出来。

大臣们也不管错枝连连大喊:“我不要当君王!”,硬是将他推举为越王,登上王位。

此后,错枝一门心思想甩掉“王”这个帽子。在他被迫成为越王两年后,他如愿以偿被废黜了。

下一个越王是翳之子无余。他在当了十年越王后,也被人弑杀。宫廷中不断发生弑君弑父的悲剧。贵族间互相残杀,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

下一任越王无颛曾经想扭转越国的国运,因此把国都迁回故都会稽,却只是做了一番无用功。

他死后,弟弟无彊继位。

公元前333年,越王无彊本欲发兵攻打齐国。

齐国并没有直接与越国对战,而是对无彊说:“楚国离你们这么近而且国内空虚,应该打楚国才对啊”。

越王无彊觉得齐威王说得有道理,于是率兵伐楚。结果这一举动正中楚威王下怀,他领兵大败越军,杀死无彊。

《史记·越世家》中记载:“ 楚威王兴兵…大败越,杀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

其后越国就分崩离析了,无彊的儿子们纷纷自立为王,将越国分裂开来,建立了不少小的国家。

进入战国时期时,越国已经分裂成数个小国。虽然越国没能成为统一的战国强国,但以数个小国的方式存活了下来。

秦统一六国后,越国故地被占领。

三、结束语

越国的历史到此终结了,就像历史长河中泛起的一朵浪花,无论多么惊涛骇浪最终都归于平寂。

可是,越国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态。

从称霸天下的吴王阖闾到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从忍辱负重的雅鱼到外柔内坚的西施,从快意恩仇的伍子胥到足智多谋的范蠡......无一不是性格鲜明,各具特色。

那些带有吴越特色的传奇故事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让人随之赞叹、唏嘘、百转千回。

~~~~~~~~~~

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