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首领晁盖死前暗示的接班人是谁?

暗示的应该是林冲。

晁盖死时确定的梁山泊未来老大绝不是宋江。因为晁盖遗言是:“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晁盖并没有说史文恭射死他的。宋江出来宣布遗言成了“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 晁盖那么看好宋江,为什么不直接立宋江为老大。就算箭上有史文恭的名字,晁盖就是要杀史文恭的人成为老大,凭宋江那两下子杀史文恭那差远了。晁盖还不知道宋江的本事,这不是明摆着不让宋江当老大。这时候的梁山上谁能杀史文恭,只有林冲。卢俊义、关胜还没上梁山呢,梁山只有林冲才有这个实力。

晁盖

晁盖是一个好汉,是东溪村保正,不愁吃喝的,名声也很大。公孙胜这样的人都心甘情愿跟随他,去送他一场富贵。晁盖劫生辰纲也主要是为了这些兄弟们,毕竟他也算富户。劫生辰纲事迹败露后,晁盖也是极讲义气的救出了招供的白胜。对于报信的宋江更是几次报恩,江州劫法场救出他。晁盖是好汉的一个原因就是,江州劫法场时,李逵这人滥杀无辜,只有晁盖一人看不惯他,出声阻止他。

江州劫法场后,宋江就上了梁山,宋江还是带着大批亲信一起上山的。李逵、花荣、戴宗,揭阳镇三霸八个人,石勇、薛永、侯健,吕方、郭盛,燕顺,王英,郑天寿都是他的人,走到半路又遇到黄门山的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率领几百人马一起去梁山。上了梁山后,宋江说新旧头领分开坐,晁盖一方只有12个人,宋江一方却有28个人,实力远胜晁盖。不过这时的晁盖还让刚上山的宋江当老大,也是不在乎什么的。这时晁盖一方最厉害的就是公孙胜和林冲,不过公孙胜在宋江上山后,就回家了。

自杨雄、石秀上山,宋江三打祝家庄,名声更加大,投靠的人也越来越多,安排事务也都是由宋江做主。随后宋江又率人攻打高唐州,破呼延灼连环马,三山聚义,攻打芒砀山。这时的山寨实力已经空前壮大,宋江的名声更加响亮。晁盖虽然是寨主,但是远没有宋江的名声大,投奔的人都是冲着宋江来的,晁盖还是有那几个老部下。

晁盖的权利这时已经被宋江架空,只是有个老大的名头。真正让晁盖发怒的是梁山108将最后一名的段景住的上山。段景住是个小人物,却正是由于他的上山让梁山的领导有了改变。段景住是个盗马贼,偷了一匹照夜玉狮子马要送给宋江,这家伙说“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可见这时晁盖的梁山之主是个空架子。这一次晁盖大怒,执意下山要讨灭抢马的曾头市。宋江劝谏,晁盖说“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可见他还是很在意名声的。晁盖把自己的旧头领基本全部带着下山了,不过没带吴用,应该对他很不满。

可惜,这一战晁盖没赢,还莫名其妙的被人射死了。而晁盖回梁山的遗言也不是让一开始就让位的宋江当老大,而是让射死他的人做老大。

林冲

晁盖一方的旧头领有吴用、公孙胜、林冲、阮氏三雄、刘唐、白胜、杜迁、宋万、朱贵。这其中吴用和宋江走的比较近,晁盖要选老大,肯定是剩下的几人中,而能杀死射死他的人,只有林冲。

林冲火并王伦后,让晁盖做了老大,吴用、公孙胜依次,自己做了第四把交椅,晁盖对林冲还是很有好感的。

晁盖和曾头市交战带的最主要的将领就是林冲了。第一战就是林冲出战,晁盖回头一看,“那人是梁山初结义的好汉豹子头林冲”,乱战中也是林冲紧护着晁盖。在两个和尚骗晁盖时,又是林冲劝谏,晁盖不听,林冲又要分一半人马自己去劫寨,让晁盖接应。这时候晁盖说了一句话“我不自去,谁肯向前?你可留一半军马在外接应。”晁盖也知道了自己被架空了,像宋江那用自己出阵,都是抢着上前。晁盖带了二十个头领,只有林冲明知是陷阱仍愿意替他去走一遭。晁盖又说自己不去没人去,但是仍然让林冲留一半人马接应,可见晁盖对林冲是无比信任的。

晁盖出战失利自己还中了一箭,又是林冲安排照顾他,“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林冲叫扶上车子”。晁盖和林冲的关系还是十分好的,晁盖对这一切也看的很清楚,也是有意让林冲做老大。

不过,这时的梁山是宋江的天下,晁盖的遗言也决定不了什么。之后卢俊义虽然活捉史文恭,宋江假意让位,宋江的铁杆小弟李逵有可能早得到授意,第一个大叫宋江让位就散伙。坑惨了卢俊义的吴用先是四处阻止卢俊义捉拿史文恭,这家伙让卢俊义去小路埋伏,不过晁盖阴魂现身史文恭只能跑到卢俊义那里。这时宋江让位吴用又用眼示意大家伙起哄,武松、刘唐、鲁智深先后起哄,卢俊义哪还敢做老大。

至于林冲,宋江攻打曾头市根本就没去。

梁山首领晁盖死前暗示的接班人是谁?

《晁盖之死乃天命非“阴谋”,卢俊义是晁盖预定的接班人!》

宋江上梁山后,是梁山军的“壮大期”,三打祝家庄,大破呼延灼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等等,梁山迅速壮大。宋江有架空晁盖的嫌疑,宋江派系成梁山第一大派(有40多人),晁盖、林冲派系仅20多人。但是,若说宋江害死晁盖是“阴谋论”,抢班夺权是“子虚乌有”。宋江没上梁山就想诏安,上了梁山还想诏安,和托塔天王晁盖推翻宋朝的宗旨相违背,形成梁山军两条路线的斗争,这是不争的事实,最终宋江梁山军确实诏安了。

【第一】“晁盖之死”是梁山“路线斗争”诱发的。

晁盖是东溪村的保正,相当于村长。东西二村闹鬼祟,两村请道士做法镇鬼,石匠制作一个“石塔”,被安置在西村村首,自此鬼祟皆入东溪村。晁盖大怒,环抱石塔放置在东溪村村头,东溪村无鬼祟也,晁盖名声大震号为“托塔天王”。

晁盖作为基层干部,深知民间疾苦,痛恨北宋朝廷对内横征暴敛,对外纳贡投降,他早就有干一番事业的想法,所以当刘唐报信“生辰纲”时,晁盖萌生干大事业的决心。晁盖等七人截取“生辰纲”,没有杀害一个人,也没有大肆挥霍“不义之财”。事发后,宋江报信晁盖等人上梁山,林冲火拼王伦后,林冲扶晁盖为梁山之主。

宋江因为给晁盖报信,晁盖为报恩修的一封书信和两锭金子,因小蜜阎婆惜出轨,获得书信而要挟宋江,宋江怒杀阎婆惜。宋江被刺配江州,在浔阳楼写下反诗,遭江州判官黄文彬陷害。晁盖动用梁山全伙江州劫法场,宋江不得不上梁山。

宋江上梁山后,什么事都抢着做,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等等,宋江有“拉帮结派”“架空”晁盖的嫌疑。随着梁山的日益壮大,梁山军中出现“反宋”和“诏安”,两条路线的斗争,曾头市矛头直指梁山和晁盖,晁盖坚决要亲自带兵出征曾头市,从而诱发了“晁盖之死”。

【第二】“晁盖之死”是天命使然,没有“阴谋论”。

梁山做大后,晁盖亟需做大梁山骑兵,多次派人去北国(辽金),大量购买战马。这一次,有个叫段景住的,盗的金国太子的坐骑“照夜玉狮子”,打算送给梁山入伙,来的时候被曾头市给抢去。索要无果惨遭毒打,曾头市还放言专和梁山作对,“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

晁盖听了之后勃然大怒,宋江又要越俎代庖,晁盖坚决要亲自出征,遂点得5000兵马,头领二十名: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欧鹏、邓飞、杨林、白胜。这20名头领中基本没有宋江的亲信,而林冲、呼延灼、徐宁等人,是绝对忠诚于晁盖的。

第二天,晁盖出征前,宋江、吴用、公孙胜等众将相送,呼啦啦一阵怪风刮断了晁盖新作的“认军旗”,这是一个不详之兆。“风折认军旗,必厥上将军”,吴用、宋江力劝晁盖改日再出兵,晁盖说:“天地风云,何足怪哉。”托塔天王不信邪,坚持要出兵攻打曾头市。

晁盖率梁山军攻打曾头市,首战不利后退扎营。当晚,有两个自称法华寺的和尚,要带晁盖前去劫营,林冲道:“哥哥休得听信,其中莫非有诈?”晁盖未听林冲劝谏,前去劫营所带十个头领:呼延灼、刘唐、阮氏三兄弟、欧朋、燕顺、杜迁、宋万、白胜。其中没有会射箭的孙立,因此有人说是孙立射死晁盖,根本不能成立。

【第三】晁盖是干大事的人,不是大金的奸细,曾头市才是大金的“第五纵队”。有的人写文章给晁盖扣屎盆子,胡说什么晁盖是大金的奸细,那真的是瞎了眼胡说八道。说这样话的人,连《水浒传》都没有认真的看。

《水浒传》原文“曾头市长官曾弄,年过五旬。原为大金国人,年轻时来中原做些人参买卖,聚得数万贯家财。因有膂力,霸住村坊,改名为曾头市。曾弄系外国侨民,官府不敢得罪,因而曾头市势力越做越大。膝下五子,乃是:曾涂、曾密、曾索、曾魁、曾升。又请得两个豪杰:史文恭、苏定,见做曾头市正副教头。曾头市地面方圆数百里,人口众多,军马过万,扎下五个大寨,无人敢惹。”

曾头市作为大金国在大宋的情报据点,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是大宋最为忌惮的,必须要有个由头,和梁山作对保境安民是一个绝对合理的借口,不会引起宋朝廷的怀疑。段景住盗得大金太子的坐骑“照夜玉狮子”,曾头市在第一时间就获得情报,并且在段景住去往梁山的路上抢劫。

晁盖急于亲自攻打曾头市的原因,晁盖对天下大势看的清楚,宋朝对外的不作为,金国必然取代大辽成为中原的大患,金国在中原的据点曾头市,必须早早的拔掉。正是因为晁盖着急,准备工作不充分,又不听林冲的劝说,率领一半梁山军前去劫营,结果中了埋伏,一支箭射在晁盖脸上,上面写着“史文恭”。

不想那箭头有毒,待晁盖回到梁山时,便已经病重不治了。晁盖临死对宋江说:“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之主。”

【第四】卢俊义是晁盖预选的接班人。

史文恭何许人也?据说是周侗的徒弟,史文恭曾经在“御拳馆”习武。御拳馆就是大宋武举高考补习班,周侗在天字号任教,卢俊义、林冲、史文恭均在御拳馆习武。史文恭人品不好,有一次喝醉酒调戏歌女,被周侗给逐出师门。

因此,史文恭没有参加1106年的武举恩科,而卢俊义、林冲均金榜题名。卢俊义在兵部供职,遭童贯排挤辞官回乡,挂名为“兵部员外郎”(正师级);林冲进入太尉府,成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副师级);史文恭只能在民间当教师,后来聘为曾头市的教师,成为金国的奸细。

单论卢俊义、林冲、史文恭三人的武艺,卢俊义身高将近两米(九尺二寸),枪棒天下无双;林冲身高182(八尺有余),“马上林冲,马下武松”,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史文恭身高和林冲一般,使一杆红樱长枪,有万夫不当之勇。无论枪棒武艺,还是身高力气,卢俊义都比林冲、史文恭略高一筹。林冲对阵史文恭可以取胜不能活捉,卢俊义对阵史文恭几个照面分胜负。

林冲火拼王伦将晁盖立为梁山之主,说明林冲不想当梁山之主,这一点晁盖非常清楚。由于宋江有“诏安”的思想,晁盖不想让宋江当山寨之主,也是非常明显的。晁盖临死:“捉得史文恭者为梁山之主”,当时梁山上能胜史文恭者,就只有林冲一人,而林冲未必能活捉史文恭。显然,晁盖这个遗言是有针对性的,卢俊义是唯一的人选。

问题是,晁盖死时卢俊义未上梁山,关胜也没有上梁山。晁盖是怎么知道卢俊义可以捉史文恭的?很简单,林冲给晁盖说的。除了卢俊义外,关胜能否活捉史文恭呢?不能,关胜武艺比卢俊义略欠火候,和林冲不相上下。而且,关胜是使大刀的,只能杀人不能活捉。梁山其他猛将呼延灼、鲁智深、武松等人,只能和史文恭打成平手。

梁山首领晁盖死前暗示的接班人是谁?

现在社会上有个著名的梗,那就是晁盖是被宋江指使花荣射死的。晁盖在临死之前已经猜出来事情的真相,可一是苦于没有直接的证据,二是害怕当面揭露宋江,会使梁山发生火并,大业毁于一旦,所以才会说出:

“贤弟保重。若那(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的话来。

晁盖画像 图片来自网络

晁盖是被暗害的吗?

关于宋江指使花荣射死晁盖一事,赞成者的观点有三:

其一、晁盖偏要下山打曾头市,是因为已经发现了宋江要把自己架空的阴谋。如果不在此时动手杀了晁盖,那以后晁盖势必会收回权力,这就会影响自己将来想要投降朝廷的构想。

其二、花荣是宋江死党,又是神射手,也只有花荣能够完成这项任务。

其三、故意在箭杆山刻上史文恭三个字来嫁祸史文恭,以摆脱花荣的嫌疑。

据此,射死晁盖罪名就被按在了宋江的头上。可惜,这三条罪状只有第一条还算有理,其他两条根本就站不住脚。

首先,宋江上梁山之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抢了晁盖的风头,给晁盖带来了危机感。可宋江说的也有道理,晁盖是山寨之主,哪里能够轻动?要是一寨之主动辄亲自率兵出战,那还要我们这些小弟做什么?

晁盖和宋江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在对待朝廷的态度上。晁盖的想法是,既然已经杀官造反,就没有了回头路,即使朝廷招安,那以后也势必会秋后算账,与其投靠一个不怎么靠谱的朝廷,还不如自力更生。

而宋江则不同,他手里虽然也有人命官司,但都是像阎婆惜、黄文炳这样的人,即使打下了祝家庄,那杀的也只是些土豪,没有从根本上得罪大宋朝廷,也就是说,他在宋朝统治阶层中还属于能够被改造好的同志,和晁盖等杀官造反,攻陷城池这些人不同。换句话说,宋江上梁山不是被逼的,或者说不是无路可走,因此,宋江想要投靠朝廷的心思就一直没有断过。这和宋江究竟受过多少教育、接受过多少忠君思想无关。

所以说,宋江和晁盖之间是存在着矛盾的,但还远未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宋江就敢于暗杀晁盖?不可想象!

图片来自网络

而且,如果真是宋江派花荣暗杀了晁盖,那他首先要搞定的人应该是吴用,如果没有吴用的默许,即使宋江杀了晁盖,他在梁上也坐不稳第一把交椅,可没有证据显示吴用在此时投靠了宋江。

而且,吴用自幼和晁盖交好,又是一同劫了生辰纲,上了梁山,二人的关系只能是比之前还要亲密,哪里会因为宋江到梁山没几天就会转投宋江?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宋江三打祝家庄的时候,吴用是没有跟去的,只是在第三次的时候,才带着孙立等人去协助宋江,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在此时仍然一般。又岂会在三打祝家庄之后不久就投向了宋江,并且对晁盖被杀一事视而不见?还是不可想象。

但此次晁盖非要下山攻打曾头市,确实是晁盖已经感觉到了危机,想要通过消灭曾头市来重振自己在梁山的威望。晁盖说的话也比较有意思:

“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你下山多遍了,厮杀劳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却是贤弟去。”

什么叫“夺你的功劳”?晁盖是一山之主,需要夺部下的功劳来树立自己的威望吗?

这说明什么?说明晁盖已经感受到了危机!而且,晁盖之所以这么做就说明,起码在当时,晁盖还是能够控制住梁山大局的,在这种背景下,宋江就敢于动手?如果失败,那自己必会死无葬身之地,即使侥幸不死,那也会在江湖上臭名远扬,再也不会有英雄好汉来投奔梁山,这种毫无把握之事,宋江岂会去做!

其次、花荣是神射手不假,可全天下具有神射之能的并非仅有花荣一人,史文恭号称“河北三绝”之一,绝对具有这个能力。因此,因为花荣具有神射的本领,和宋江关系好就把这盆污水泼在二人头上,毫无道理!

再次、在史文恭箭杆上刻上史文恭三个字来嫁祸史文恭,则更是无稽之谈。在古时候,大将的箭矢上都刻有名字,是为了防止战后论功行赏的时候搞乱了。因此,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以此来证明刻字是为了嫁祸史文恭,说不通。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在晁盖死后,梁山好汉一致要求宋江做山寨之主的时候,宋江有一番话,也被作为宋江欲盖弥彰的证据。据《水浒传》:

宋江道:“晁天王临死时嘱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

晁盖说的是“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和宋江说的有差异,这也成为了攻击宋江杀死晁盖的证据。但笔者以为,有两点可以反驳:

其一、晁盖昏迷,宋江没有来得及把箭上刻有史文恭三字这件事告诉晁盖。

其二、箭杆山刻的字已经明确指定了凶手就是史文恭,所以宋江才会说“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

晁盖临终遗言究竟是什么意思?

那么,晁盖为什么不指定宋江为梁山之主呢?因为,毕竟此时宋江已经是梁山第二把交椅,老大死了,老二接班应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晁盖又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

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

其一、晁盖昏迷,已经丧失了基本的思维逻辑,心中所想的仅是报仇,这也是江湖汉子最基本的反应。

其二、晁盖所说的话有两种理解:

1、率领大家捉住射死他的人做梁山之主。

2、亲手捉住射死他的人做梁山之主。

如果是第一种意思,那接班人肯定是宋江无疑。

如果是第二种意思,那以宋江的武力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的,在梁山上,唯一能够与史文恭交手并且不落下风的恐怕也只有林冲了,而且,林冲也未必能战胜史文恭,但希望最大。

图片来自网络

而且,林冲是晁盖的基本弟兄,自上梁山以来,彻底与朝廷决裂,基本上不会走上投降朝廷之事,所以,梁山之主让林冲来做,晁盖还算放心。

总结

笔者认为,以晁盖中了毒箭,生命垂危之际,似乎不应该有太多的想法,他作为一名江湖汉子,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快意恩仇,所说的谁能够为我报仇就立谁为山寨之主的说法也符合江湖规矩,不应该有害怕宋江投靠朝廷而特意做出不让宋江接班的安排。

因此,晁盖死前暗示的接班人就应该是为他报仇之人,没有什么特指。

图片来自网络

梁山首领晁盖死前暗示的接班人是谁?

要弄清晁盖死前暗示的接班人是谁,就必须弄清晁盖最欣赏谁。

同时还要弄清晁盖除了朝廷那些奸臣污吏之外,在梁山上最痛恨谁,这个最痛恨的人,他是绝对不会让对方做接班人的。

有一个事实:梁山上是有斗争的,而且这个斗争还非常之激烈。

这个斗争的两头,一方是晁盖,另一方,就是宋江。

所以,晁盖眼里的接班人,肯定不是宋江。

毋庸讳言,宋江上山,就是奔着这头把交椅去的。

我们知道,宋江上山,是因为杀了老婆,又在浔阳楼题写反诗题写反诗,结果被处死罪,即将问斩,是晁盖带领众兄弟,拼死将他救上了梁山。

宋江争位,是分三步走的。

第一步,就是架空晁盖。

虽然宋江最终落草,最开始的原因也是因为私放晁盖、吴用等人,是有功于梁山的,但这个功劳立足尚可,但要做大哥、坐头把交椅,还略嫌不足。

但是,宋江到梁山之后的一系列表现,却处处体现了出头争位,他真的想当大哥。

当时,有2个人是铁心帮宋江的,一个是吴用,一个是李逵。作为军师的吴用,自宋江上山以后,就唯宋江之命是从。凡宋江要办的事,他都拥护,凡宋江反对做的,他都反对,即使晁盖的主张。

李逵更是赤胆忠心,李逵常说:“哥哥剐我也不怨,杀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吴用在暗处为宋江使劲,李逵在明处为宋江撑腰,其他众好汉,大都随吴用和李逵调排,宋江在梁山上因此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第二步,逼死了晁盖。为什么说是宋江逼死了晁盖呢?因为宋江到了梁山之后,异常积极,一连领头打了智取高唐州、大破连环马、三打祝家庄、聚义打青州、大闹华山、芒肠山降魔等六场战役,而且“阵阵不离穆桂英”。为什么这样积极?急于建功嘛。建功干吗?争头把交椅嘛。

而且,六场战役,没一场是晁盖安排他的,次次都是自己主动,为此,晁盖以“连次多遍下山”暗示他太过了,但他毫不在意,甚至用“这个是兄弟的事”去回敬晁盖,这就真有点过了,气得晁盖点起五千兵马就去打曾头市,但即便如此,宋江还只让晁盖带了林冲、呼延灼等有勇无谋的头领,那些吴用、公孙胜等军师们,宋江一个也没让他们一起,注定了晁盖的失败。

所以,晁盖中毒箭身亡,宋江难辞其咎。

第三步。借力上位。他借的什么力?铁哥们。他的铁哥们,无非吴用、李逵、武松、刘唐、鲁智深等。晁盖临终设置了一个宋江上位的难题,遗言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后来,是卢俊义活捉了射杀晁盖的史文恭。

然而,后来推举梁山泊主时,吴用给那些铁哥们频递眼色,于是,在他们的叫嚣之下,吓得卢俊义只得连连推辞。此时,宋江又使一计,本来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按晁盖遗言,接班人自然是卢俊义,根本不用争,但宋江太狡猾,竟然避开晁盖遗言,而无中生有来个和卢俊义分别进攻东平府、东昌府,谁胜谁接班。

卢俊义早就没打算和宋江争了,位子本来是自己的,何须争?宋江既然要争,那你争好了。卢俊义深知此中深意,所以“提兵临境,一连十日,不出厮杀”,让你美梦成真。所以,宋江上位还一个原因,就是卢俊义的谦让,将位子拱手相让了。

晁盖死前遗言:“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这一方面说明他有意不让宋江当接班人,因为宋江就是拼了老命也不可能捉得了史文恭的,另一方面,说明他心里是有接班人选的。这个人,可能不是一个,是几个可能捉得到史文恭的人,一个可能是林冲,论品德和武功,林冲是合适人选;另一个可能是卢俊义,论人望、品格和武功,卢俊义也是特别合适的。

晁盖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替梁山的将来着想,因为在他心目中,是万分不想让宋江上位的,因为他知道,以宋江表里不一和贪婪的性格,他一上位,只会把梁山带向灭亡。

梁山首领晁盖死前暗示的接班人是谁?

晁盖是个好强盗,甚至说是个大好人。

梁山好汉基本上没几个人拿人命当回事,不要说宋江吴用为了赚取某些人上山,动不动害人全家,也不要说李逵杀平民百姓如切瓜分片。就连自诩仗义的林冲,当头子王伦让他下山杀个人当投名状的时候,他也是二话没说就下去干了,只不过他运气太差,一连几天没遇着人影,后来遇到了也是杨志这样的硬茬子,还没等杀了他就被王伦叫开了。

在宋江眼中,只有一百零八将的性命才是命,当然这不是说他多仁义,只不过他要维持星魁的名声,不愿差了人跌了份。在大多数水浒好汉眼中,普通人的性命根本没啥大不了,只有自己亲近之人的命才是命。只有晁天王是个例外,晁盖晁天王一上山就定了只夺财不害命的规矩,救宋江那次,李逵杀人杀出了兴致,把看热闹的百姓排将砍去,气的晁盖大喊别害了无辜百姓。看得出来,晁盖是真的想做一个替天行道之人。

然而,晁盖这么好,缺点也很明显。他做一个小山头头领没问题,但是没有长远计划和发展规划,在他心目中,自己做的事情就是劫富,偶尔兴致来了再去济济贫。至于兄弟多了如何保障兄弟的日常开销,山头做大了如何应付官府的围剿,晁盖似乎并未多做考虑。他是当一天强盗快活一天的想法,兄弟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就够了。而宋江不一样,宋江一直是个刀笔小吏,连个官都不是,却热衷功名。靠着正道取仕是没戏了,他就想着通过做大山头再被招安的计策,所以他的目标十分明确。有了目标,宋江手段也厉害,他特别善于笼络人心,其实他用的方法看起来也简单,就是不论对谁,初次见面他都会俯下身子发自肺腑的拜见,给钱的话也绝对是真心实意要帮你的样子,跟柴进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大不一样。这样的人,第一次见面当然可以给人留下极好的印象了。就好像今天,一个人如果去一家超级大集体找工作,结果董事长亲自与这人见面,见面就鞠躬握手,亲切交流,那不管以后如何,反正第一眼这个人对董事长肯定好感倍增。

然而,对于自己需要的人宋江可以挖心掏肺甚至低三下四,对于不相干的人他却冷酷无情,甚至小孩子都不放过。为了赚取朱仝上山,他跟吴用就算计让李逵杀了年仅几岁的小衙役,手段卑劣,冷血无情可以说无出其右。

晁盖再怎么说也是梁山老大,宋江这些卑劣手段他是看在眼里,却又无可奈何。本来宋江上山的时候,晁盖就要让位,被宋江推让下来。现在倒好,宋江嘴上叫自己老大,却一步步把权力都拿走了。如果你掌权以后按照自己之前定制的宗旨做事倒也罢了,但现在所作所为大大有违自己初衷,晁盖如何不着急生气?

一着急生气就容易犯错误,晁盖想着自己以前一要上前线就被宋江劝住,说什么他是一山之主不可妄动,到最后搞得天下只知道宋江而不知道晁盖。所以他忍不了了,打曾头市他一定要下山。

然而下山以后他由于经验不足,急功冒进,还没怎么招就中箭了。这次中箭让晁盖的窝火到了极点,怎么回事,宋江次次下山安然无恙,我晁盖一下山就中箭,老天与我作对啊。管他这剑是谁射的,晁盖心里都可以说是郁闷到极点。看到宋江以后他更是窝火,无论如何要恶心他一下。

其实晁盖虽然不是绝顶聪明之人,但也不是大傻子,他知道到了今天这个局面,自己一死,无论如何宋江都会成为老大,但是想想宋江为人,两面三刀暗地夺权不说,关键是心狠手辣卑鄙无耻。他能做的,就只能是临死前坑他一下了,虽然明知道作用不大,但是恶心他一下也好。所以他才说,谁捉住射我的,谁以后就当老大。然后就死了。

宋江当时听了心里咯噔一下,气的简直要炸了,当即就大哭不止来掩盖自己的愤怒。你明知道我武艺一般却让我去捉人,成心让我难做不是。不过呢,梁山上其他兄弟早就把宋江当老大了,所以他的遗言没啥用。

至于说晁盖心目中的接班人,肯定没有一个合适的,他活着都决定不了自己权力,何况死后呢,他所作所为也只能是恶心一下宋江罢了。

梁山首领晁盖死前暗示的接班人是谁?

在小说《水浒传》中,晁盖之死与宋江接位是一大悬案。有很多人认为,其实是宋江派人在暗中下手,晁盖对此心知肚明,因此在弥留之际不愿传位给宋江,留下遗言说谁捉住凶手谁便做山寨之主。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梁山首领“本来”就是宋江,倒是晁盖后来居上,暂时取代了宋江的地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水浒传》的故事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蓝本的,在北宋宣和年间,确实有一位名叫宋江的人纠集了三十六人纵横河朔,最后被张叔夜招安,替朝廷征讨方腊。

南宋龚开曾写过宋江三十六人赞,记录了三十六人的绰号姓名。其他一些典籍,如《大宋宣和遗事》中也记录过宋江众人的名姓,大同小异。这些人当然是以宋江为首,而绰号“铁天王”的晁盖只是宋江手下的一个兄弟。

另外元朝杂剧中也有很多梁山故事,也都是以宋江为梁山首领,没有晁盖什么事儿。

到了《水浒传》中,才提升了晁盖的地位,让他成为梁山第二任首领,后来在攻打曾头市时中箭身亡,宋江才当上了第三任梁山首领。

那么在《水浒传》里,到底晁盖之死是不是宋江派人下的手呢?其实《水浒传》主要有三个不同的流传版本,即繁本、简本和金批本,要分不同的版本进行讨论。

在繁本中,晁盖临终前确实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不过这显然是晁盖弥留之际的愤怒之言,并非不想让宋江接班,也不能证明宋江派人杀了晁盖。因为后来宋江突生急病之前,晁盖还曾托梦示警,说明他并不恨宋江。而且梁山好汉捉住史文恭后,书中也描写了宋江的心理活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心中一喜一怒:喜者得卢员外见功;怒者恨史文恭射杀晁天王,冤仇未曾报得。”

在简本中,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晁盖的临终遗言是:“贤弟保重。捉得射死我的,与吾报仇,死亦瞑目。你自立为寨主。”晁盖直接传位给宋江,并无二话。

在金批本中,这个问题较为复杂。因为金圣叹不喜欢宋江,所以他在批评《水浒传》时,对原书进行了删改。金圣叹通过种种细节努力暗示读者,宋江是个阴险小人,处心积虑地害死了晁盖。不过那些都是金圣叹有意修改的,不足为凭。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