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当皇帝的时候圈禁了他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时候,他是怎么对待这些叔伯的?

乾隆把他们都放了吗?

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就是清朝的九子夺嫡,各位有能力的皇子们为了能够登上帝位,早已不顾及手足之情,演变成一场兄弟相残的嗜血之战。康熙皇帝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

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雍正即位后,这些争夺帝位的兄弟们被清算,纷纷被夺爵圈禁,有的甚至被折磨致死。

直到乾隆年间,乾隆以八阿哥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允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九阿哥胤禟(允禟)也被恢复了原名和宗籍。此时距离他们被雍正削宗夺爵、圈禁致死已经过去了整整53年。

九子夺嫡

大阿哥胤禔

皇长子,因为前面四个皇子早早夭折,所以被列为皇长子,但是是庶长子。胤禔在诸皇子中是比较聪明能干的,曾三次随康熙帝出征、巡视,被封为直郡王。胤禔也是比较有野心的,一直想要当太子,当太子被废,康熙派他监视太子,但又明确表示不会让他当太子。这家伙没希望了转投和他关系好的八阿哥胤禩,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并且对康熙说,要杀死太子,你不忍心我来动手就可以。明目张胆的要残杀兄弟,让康熙极为寒心,十分反感他,八阿哥胤禩也被他坑的被关押。胤禔虽然失宠,暗地里仍用魇术诅咒太子胤礽,结果被三阿哥胤祉揭发,康熙大怒,斥责胤禔是“乱臣贼子”,下令夺他的郡王爵,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并派人严加看守。胤褆从此就被幽禁在高墙之内,一直到雍正年间,死于高墙之内。

太子胤礽

二阿哥胤礽,有着显赫的母族,他的母亲是康熙钟爱的皇后赫舍里,皇后难产去世,康熙十分悲痛,胤礽两岁就被立为皇太子,深受康熙宠爱,找最有名望的学者来教导太子学业,康熙外出征战噶尔丹时还让太子监国,俨然是未来的帝王的姿态。由于支持太子的索额图被处死,父子二人关系紧张。此时康熙出塞行围时,康熙宠爱的十八阿哥胤祄病重而死,而皇太子胤礽对弟弟之死毫不关心,更加深了康熙对他的恶感,胤礽受到康熙的斥责之后,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嫉恨在心,在行军途中,每夜逼近父皇所居的帏幄扒裂缝隙向里窥视,此举动更让康熙日夜戒备,深为不安。康熙觉得太子胤礽性情大变,品行不良异于往常之日,诸王贝勒满朝大臣官员又建议废黜太子,太子第一次被废。太子被废后,诸皇子开始了争夺太子位。但是康熙不忍培养了那么多年的儿子就这样被废,又再复立胤礽为太子,但很快太子因为结党再次被废,幽禁于京城之内咸安宫,一直到死。

康熙虽然幽禁了皇长子和太子,死前仍要胤禛善待废太子胤礽与皇长子胤禔。

三阿哥胤祉

胤祉不但擅长文学、书法,武功骑射也十分了得,备受康熙喜爱,被封诚郡王,后来因为在敏妃丧百日中剃头,被降为贝勒。胤祉与太子胤礽关系比较好,但是第一次太子被废他没有受到牵连,太子复立后,被进封诚亲王,第二次太子被废,胤祉还被赐银五千两。另外大阿哥允褆镇魇太子的事,就是他向康熙揭发,但是在多年来的激烈争夺储位的斗争中,胤祉都没有受到牵连。胤祉见争夺激烈,主动退出竞争,致力于编修书籍。

当雍正即位后,胤祉因为与废太子关系交好,又希冀储位,被派去守护景陵。后来有人告发胤祉向人索贿,雍正将其降为郡王,再之后雍正最信任的兄弟十三阿哥胤祥病死,在胤祥丧礼上,胤祉迟到了,而且在过程中没有悲伤的表情,这件事成了灾难,雍正命令夺取他的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他的家人和他一起被囚禁,在被囚禁两年后,胤祉病死。

乾隆二年,乾隆追谥胤祉为隐。

四阿哥胤禛

四阿哥胤禛,是这场战斗中的胜利者,最终继承了帝王之位,就是雍正。

康熙第一次罢黜太子胤礽,在推选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时与八阿哥胤禩也保持良好的关系。复立胤礽为太子后,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的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在十三阿哥胤祥、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等四爷党的支持下,获得最后的胜利。

八阿哥胤禩

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就被封为贝勒。胤禩为人非常亲切随和,不仅在众兄弟中与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禵交情非比寻常,与众多王公朝臣亦相交甚厚,八爷党实力最为强大,是太子之位的有力竞争者。

太子胤礽被废后,皇长子胤禔自知无望承继大统后,便向康熙推荐八阿哥胤禩,说看相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并且愿意替康熙诛杀太子胤礽。这番言论让康熙勃然大怒,也认为胤禩想要争夺太子之位,对他严加防范,胤禔被革去贝勒,为闲散宗室。

此时八阿哥并未亲自出头去争过太子之位,皇长子胤禔想要祸水东引至胤禩,再之后也被查明。但之后康熙有意复立胤礽为太子,请群臣推举太子人选,康熙的本意,是希望给废太子胤礽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没想到的是,朝中大半重臣竟联名推荐八阿哥胤禩,大出康熙的意料。康熙当场就否决了群臣推举太子的结果,并在第二年对当时推荐胤禩的大臣问罪追责。

之后发生的“毙鹰事件”,让他彻底断绝了他夺取太子之位的可能。康熙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毙鹰事件”因为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后来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却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这令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召集所有皇子,大骂胤禩,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不过不得不说胤禩确实有才能,既使这样被打压,在朝臣中仍有较高威信,还是有很多人支持他。此时十四阿哥胤禵因为奉命西征,成为最有可能的储位继承者,八阿哥胤禩、九阿哥允禟也转而全力支持十四阿哥胤禵。但是康熙突然死亡时,胤禵远在万里之外。

四阿哥胤禛继位,对于胤禩而言,他一生最为不幸的时刻也由此开始。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雍正坐稳根基后,胤禩多次受罚被训斥,又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将其囚禁于宗人府,围筑高墙,逼迫他改名为“阿其那”,被定罪四十款,后死于囚禁之中,民间认为他们是被毒死。溥仪和溥杰年幼时,曾在故宫发现密诏,内容是授意宗人府暗地毒杀下雍正皇帝八弟允禩和九弟允禟。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九阿哥胤禟

胤禟是八阿哥党的坚定支持者,下场也和八阿哥一样惨。九阿哥胤禟、十二阿哥胤禵是八阿哥的死党,因为大阿哥胤禔说张明德为八阿哥胤禩看相事件,康熙召所有皇子入乾清宫,下谕责备胤禩妄图谋害太子胤礽,下令将胤禩锁拿,胤禟认为胤禩被冤屈,不顾康熙正在盛怒之中,与十二阿哥胤禵一起为他保奏。康熙斥责他们为“梁山泊的义气”,并打了胤禟两个耳光。当八阿哥胤禩被锁拿发审时,胤禟与胤禵一起怀藏毒药,愿与同死。又携带锁铐,亲自随行,以示同患之意。

第一次废太子之后,胤禟利用自己特有的优势,对胤禩、胤禵争位给予大力支持,胤禟这个人很会经商做买卖,虽然仅是贝子爵位,但是胤禟是很有钱的,八爷党经费大多都是他出的。但是这家伙识人不深,没有有心机,还一直把四阿哥胤禛当做同路人,八阿哥胤禩生母病故,治丧期间,胤禟与胤禵、胤䄉等一起,每日轮班送饭,胤禟还邀约四阿哥胤禛,一同给胤禩送饭,遭到拒绝。胤禛继位后,因为这件事他受到痛斥。

最后,胤禟所看好大力支持的胤禩、胤禵都美梦成空,胤禛出人意料地继承皇位。因为他是八阿哥和十四阿哥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为忌恨,被革爵削除宗籍,名字被改为塞思黑,被押入四面加砌高墙,重兵把守的囚室。雍正特地降旨:“除下贱饮食”以转拥送人外,“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亦不得给予。时值酷暑,墙高房小,胤禟铁锁在身,手足拘禁,时常昏迷,家人用冷水喷渍,才能苏醒。不久,跟随而来的4个家人被隔离关押,胤禟的处境更为不堪,同时被定罪状二十八条,颁示中外。胤禟在备受煎熬,彻底绝望中死去。和八阿哥差不多同时去世,传为被毒死。

十阿哥胤䄉

胤䄉也是八爷党的支持者,或许是因为家世比较强大,或许是他懂得明哲保身,雍正即位后只是被圈禁革爵,但没有像八阿哥、九阿哥那样受到迫害而死。一直到乾隆二年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病死。

十三阿哥胤祥

胤祥是四爷党的支持者。早年比较受宠,但是在第一次废太子时,胤祥不知为何失宠,终康熙之世,都没有受到重用。胤祥在康熙一朝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有过辉煌,更有过落寞。由于跟雍正关系亲密,雍正刚即位便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胤祥在雍正一朝可谓显赫,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虽然对其他竞争者冷血刻薄,对这个支持自己的十三弟倒是万般宠爱。

十四阿哥胤禵

胤禵是雍正胤禛的同母亲弟弟,但却是八阿哥的死党,如果不是雍正的亲弟弟,下场也和老八、老九一样了。

胤禵从小就一直为康熙所厚爱,他从小和八阿哥胤禩交情深厚,当康熙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图谋害太子胤礽时,胤禵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康熙十分愤怒,拔出佩刀就要砍死胤禵,被五阿哥胤祺拦阻,胤禵被打二十大板。但是这件事情后来反而还令康熙帝感觉到他对兄弟的有情有义,之后更加宠爱他。

胤禵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康熙封其为抚远大将军王之后,十四阿哥一跃成为竞争皇位的最有力人选,八爷党也全力支持他上位。准噶尔入侵青藏高原,消息传到北京,康熙帝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领十余万大军前往青海作战,这次出兵仪式规格很高,堪比天子亲征,康熙帝命“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并且让所有在京的诸王贝勒,以及二品以上的官员前往送行。胤禵在青海前线表现非常出色,康熙帝非常高兴,在这两年中,先后赏赐多达16次。但是康熙突然死亡,而胤禵远在万里之外,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雍正即位后,就解除了胤禵兵权,召其回京,胤禵当然十分悲愤,他抵京后,见到雍正,不肯下跪,胤禩走出让他下跪,才寂然无声而跪。

胤禵随即软禁到景陵读书,后因皇太后去世,被授于郡王虚衔,随着雍正统治地位的日渐稳固,雍正对允禵也愈来愈严酷,允禵被革去王爵,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乾隆即位后,下令释放自己的十四叔允禵和十叔允䄉,允禵被封为奉恩辅国公,这时他年事已高,不可能再有多大的作为。

民间一直流传雍正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这种是谣言。但是康熙确实是看重胤禵的,雍正即位是有很多疑点的。

任用胤禵做为西征统帅,掌握军权,并在密折上嘱咐他要获取人心,而胤禵西征中的表现也是极好的。

雍正朝早年一直流传的是隆科多一人承诏的说法,而雍正的所有政敌被处理之后,才首次官方提出当年是七个皇子和隆科多一起聆听康熙遗言,这个更不可信。宫廷里有不少传教士,但也没有一个人提过“八人面谕说”,反倒是有人提起隆科多一人承诏。并且雍正自己也说过一些与“八人受谕”相矛盾的话。

胤禵回京奔丧时,雍正曾密令在路上拦截收缴他与康熙往来的所有奏折密信,严防他带任何奏折信件到京城,可能是为了销毁康熙有可能传位于胤禵的证据。

如果康熙不是突然死亡,胤禵又远在万里之外,结局可能会不一样。

这场声势浩大的夺嫡之争,以实力最为强大的八爷党失败,低调的四爷党胜出而结束。成王败寇,帝王之争自古输了就没有什么好下场。

雍正去世,乾隆登基,乾隆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平反、翻案,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被恢复了原名和宗籍,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重获自由,乾隆为这些人进行翻案,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期间的恩怨情与家国矛盾都已经被时间冲淡,剩下的只有皇室的血脉与宗室的关系,这些人也早已没有势力,平反还能让宗室更加支持自己,也能体现自己的仁政与胸怀。

不止这些被迫害的宗室成员,为满清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功勋卓著,但是却被残酷对待的宗室成员也进行了翻案。

多尔衮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多铎等人进行了翻案,恢复名誉、恢复身份、恢复封号。

乾隆还下诏为袁崇焕平反。

雍正当皇帝的时候圈禁了他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时候,他是怎么对待这些叔伯的?

活着的都放了,就是死了的也给予了平反,给子孙后代加爵。并不局限于九子夺嫡那几位,即使是那些没有被圈禁的叔伯们,乾隆也加恩升赏。

乾隆即位前被圈禁的几位如下:

一、大阿哥胤禔

早年封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因为图谋储位,甚至向康熙进言诛杀弟弟胤礽,被康熙斥为不忠不孝。削爵圈禁,直到雍正十二年死于禁所。雍正下旨以固山贝子礼下葬。死后其次子弘昉袭爵获封奉恩镇国公。这都是在雍正年间的事,与乾隆无关。

二、二阿哥废太子胤礽

出生不久即被立为太子,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被废,不久复立。康熙五十一年第二次被废,此后一直圈禁。雍正十二年去世,被雍正追封和硕理亲王。早在雍正刚刚即位时即封了胤礽次子弘皙为多罗理郡王,雍正八年晋升和硕理亲王。乾隆四年,乾隆以涉嫌谋逆为由剥夺弘皙爵位,受此案牵连的还有康熙的十六子庄亲王胤禄、胤禄之子贝子弘普、康熙五子恒亲王胤祺之子世子弘昇、康熙十三子胤祥之子贝勒弘昌、宁郡王弘皎等或罚俸或夺爵或圈禁,牵连甚广。弘皙甚至被改名四十六,是乾隆朝极少见的针对宗室勋贵下手,据说是因为弘皙在康熙朝颇受康熙喜爱,颇有威望,威胁到了乾隆皇位。弘皙被废后理亲王一支由胤礽第十子弘㬙继承,将爵为多罗理郡王。

三、三阿哥胤祉

康熙年间封和硕诚亲王,雍正即位后命其前往守康熙景陵,因此颇有怨言。雍正八年因为在怡亲王胤祥葬礼上迟到,并且面无哀容,被十六弟庄亲王胤禄弹劾,削爵圈禁,雍正十年去世,雍正命以郡王礼下葬。乾隆二年,乾隆为三伯追谥,算是给了死后哀容,但没有让其子嗣承袭爵位。

四、八阿哥胤禩

雍正重点打击对象。康熙年间为贝勒,雍正即位后封为和硕廉亲王。雍正四年,被革去黄带子,改名“阿其那”,剥夺皇室身份,其子弘旺也被改名“菩萨保”。几月后胤禩因呕病死于监所,民间认为被毒死。乾隆即位后,释放弘旺,恢复本名,录入玉牒,赐予红带子(觉罗身份,次于黄带子宗室)。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以胤禩无悖逆行为恢复其本名,录入玉牒。

五、九阿哥胤禟

同为雍正重点打击对象。康熙年间为贝子,雍正三年因被告发纵容下属作恶,对钦差大臣不敬以及未逮捕企图“拥立”他的贫民为由,将其革除爵位,捉拿圈禁,次年,雍正将其改名赛思黑,三个月后,胤禟死于禁所。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下旨恢复胤禟原名、宗籍。其子弘晸在被圈禁五十年后终于释放,已成老朽。

六、十阿哥胤䄉

康熙年间封敦郡王,雍正元年因奉旨护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灵柩回蒙古途中称病不行,上奏求请在张家口修养,回复未到就号称已获恩准,并且在私自祷告中多次提到“雍正新君”,被雍正斥为大不敬,削爵圈禁。乾隆二年,乾隆下旨释放,封为辅国公,乾隆六年病逝,以固山贝子礼下葬。

七、十四阿哥胤禵

雍正同母弟,康熙年间封贝子,后被封为大将军王率军平西北叛乱。雍正即位后被召回,因对雍正无礼,被送往景陵守陵,并派兵严加看守不得回京。不久因皇太后去世,雍正赐予胤禵郡王虚衔,但没有封号和俸银,在册记录仍为贝子。雍正三年被革去王爵,降回贝子,雍正四年被革去贝子,圈禁于景山。乾隆即位后不久即将他释放,乾隆二年封为奉恩辅国公,乾隆十二年封多罗贝勒,乾隆十三年晋封多罗恂郡王。乾隆二十年去世。其长子弘春,在雍正年间曾被封为多罗泰郡王,后又降为贝子,乾隆即位后以其不思悔改为由夺爵。胤禵次子弘明,胤禵死后袭爵,封为多罗恭勤贝勒。

乾隆对叔伯们大多不错。除了上述这些圈禁的之外,还有一些其即位后仍然在世的未被圈禁的叔伯,乾隆也多有升赏。如十二叔胤祹,雍正在位时郁郁不得志,乾隆即位后晋封和硕履亲王,其活得最久,一直被乾隆尊敬。二十叔胤祎,雍正年间因罪被降为辅国公,乾隆即位后晋封贝勒。二十一叔胤禧,雍正年间为贝勒,乾隆即位后晋封慎郡王。二十三叔胤祁,雍正年间为镇国公,乾隆继位后封贝勒,后多番获罪降为镇国公,晚年仍晋封贝勒并加郡王衔。

雍正当皇帝的时候圈禁了他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时候,他是怎么对待这些叔伯的?

雍正登基后,对于当初参与“九子夺嫡”的康熙皇子们,雍正给予了残酷的打压。

康熙皇帝晚年的时候上演了一出“九子夺嫡”的大戏,而最终四阿哥胤禛击败了所有参与了这次夺嫡之战的皇子,成为最后的赢家,成为雍正皇帝。而继位后的雍正皇帝随即也开始了对当初与他争夺皇位的皇子们的打压,除了十三爷胤祥,其他的皇子们几乎都受到了雍正的残酷迫害。

对于大阿哥胤禔、废太子胤礽,由于在康熙朝就被圈禁,至死都没有再被雍正放出来。

大阿哥胤禔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由于用魇镇诅咒当时的太子胤礽而被康熙皇帝终身圈禁。雍正十二年(1734年),大阿哥去世,享年63岁,此时的大阿哥自康熙朝被圈禁开始算起,已经被关了整整26年。

废太子胤礽也在先后两度被康熙废黜后,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开始了圈禁生涯,并于雍正二年(1724年)去世。胤礽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而他的长子弘晳世袭了爵位并且获得了雍正的优待。

对于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雍正予以了最为严厉,也是最为残酷的处罚。

八阿哥胤禵和九阿哥胤禟可以说在“九子夺嫡”当众是雍正最大的政敌,同时也是给雍正的登基之路制造了最多的麻烦和困难的人,并且,这二人的出身并不显赫,因而雍正对于这两位兄弟是下了狠手的。

对于八阿哥胤禩,雍正在登基之初,为了维持政局稳定,册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待雍正坐稳皇位后,将其削宗夺爵、圈禁致死,还将胤禩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对于九阿哥胤禟,雍正登基后,随即将其派往西北大营随军,之后也是削宗夺爵,并在雍正四年(1726年)将其圈禁致死,同时还改名为“塞思黑”。

对于三阿哥胤祉、十阿哥胤䄉和十四阿哥胤禵,雍正同样予以了圈禁处罚。

十阿哥胤䄉,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出身高贵,身后还有整个钮祜禄家族的势力;而十四阿哥胤禵又是与雍正同父同母,都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所以尽管这两位弟弟在“九子夺嫡”中也站在了雍正的对立面,雍正却对于这两位弟弟并没有下死手,对于十阿哥,雍正登基后就将其夺爵圈禁,对于十四阿哥,雍正先是安排其看守皇陵,随后又将其圈禁,而最终这两位皇子也都活到了雍正去世,乾隆登基的那一天。

对于三阿哥胤祉,雍正即位后,先是将胤祉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之后又重新被奉为亲王爵位,但是在十三爷胤祥的葬礼上由于“缺少哀悼之情”,而被雍正夺爵幽禁,并于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病逝于景山禁所。

综上所述,参与了“九子夺嫡”的皇子们,除了怡亲王十三爷胤祥,其余的众位皇子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雍正的处罚,其中只有十阿哥胤䄉和十四阿哥胤禵活到了乾隆朝时期,大阿哥胤禔、废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先后死在了雍正在位期间。

乾隆登基后,先后为他的这些受到他父亲雍正皇帝迫害的叔叔伯伯们平反翻案。

乾隆登基后,先是放出了十阿哥胤䄉和十四阿哥胤禵,而两位康熙皇子也最终得以寿终正寝。

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将他的被雍正圈禁并且仍然在世的叔叔十阿哥胤䄉和十四阿哥胤禵放了出来,失去自由十三年之久的两位康熙皇子得以重获自由。

被释放后的十阿哥被乾隆授予辅国公品级,至乾隆六年(1741年)去年,享年59岁。

十四阿哥活到乾隆十三年(1749年),期间还被乾隆册封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而在胤禵死后,乾隆拨付治丧费用,并且赐予了谥号“勤”。

尽管被雍正圈禁多年,但是相对于他们那些被圈禁致死的兄弟,这两位皇子在乾隆朝能够安享晚年,并且寿终正寝,可以说已经是能有的最好的结局了,而这也有赖于他们的母家,十阿哥是因为母家身世显赫,而十四阿哥又是同雍正一母所生,所以获得了相对比较好的结局。

而另外一位受到雍正迫害的皇子,三阿哥胤祉也在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释放十阿哥、十四阿哥的时候,为其追封了谥号,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为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平反翻案。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掀起了一波翻案狂潮,首当其冲的就是为大清王朝建立立下卓越贡献的多尔衮、多铎等人翻案,并以此重新恢复爵位和封号,制定“铁帽子王制度”,之后便以此为契机,为在雍正朝遭到雍正残酷打压的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平反翻案。

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被乾隆下旨恢复原名,恢复宗室,并重新录入玉牒,而此时距离八阿哥、九阿哥被雍正圈禁致死已经过去了整整52年。

至此,除了在雍正在位时期就已经处理完的大阿哥胤禔和废太子胤礽,其余受到雍正迫害而受到打压的康熙皇子,乾隆皇帝都予以了重新的处理。

其实雍正对兄弟的刻薄仅仅局限在了这些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们身上,对于他的支持者十三爷胤祥,以及那些没有参与皇位争夺的兄弟们,雍正对于他们还是很不错的。

大家非常熟悉的十三爷胤祥,是雍正自始至终的支持者,雍正刚一登基就册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事务,成为重用最为倚重的官员,而十三爷胤祥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他的贡献也使得“怡亲王”成为继“清除八大铁帽子王”之后,第九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世系。

除了十三爷胤祥,包括五阿哥胤祺、十二阿哥胤祹、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二十四阿哥胤秘等,都在雍正在位期间得到了雍正的封赏与特殊照顾,特别是十七阿哥胤礼,不仅被雍正所信任委以重用,还成为雍正的顾命托孤之臣,受尽雍正、乾隆两代帝王的厚爱。

所以,雍正对于兄弟的残忍刻薄是对待他的那些政敌们,对于其他的兄弟们,雍正也还是很不错的。

雍正当皇帝的时候圈禁了他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时候,他是怎么对待这些叔伯的?

雍正对参与夺嫡的几个兄弟,打击得比较狠,其中五人圈禁至死。

雍正死后,乾隆却都给予翻案,比较厚待。

一、皇长子胤禔

他是康熙定的案。

胤禔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倒了霉,他用魇镇之术诅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被康熙削爵囚禁,当时他37岁。

直到雍正十二年十一月,被囚26年后,他在幽禁中死去。

乾隆继位后,封胤褆的第十三子弘晌为奉恩将军,世袭。

二、废太子胤礽

他也是康熙定的案。

当了36年皇太子,胤礽于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再放被废黜,囚禁在咸安宫,至雍正二年十二月在幽禁中死去。

胤礽死后,雍正还是哭了一鼻子的,奠后追封和硕理亲王。

乾隆四年,胤礽的儿子弘皙犯了大案,被削去了理亲王的爵位。乾隆未进行株连,而是改封胤礽第十子弘㬙承袭了理郡王爵位,三子弘晋、六子弘曣、七子弘晀、十二子弘晥都封为辅国公。

三、皇三子胤祉

胤祉在康熙四十八年晋封为和硕诚亲王。雍正即位后,觉得他与废太子太过亲密,把他发配到遵化去给康熙守陵。后来,胤祉又因索贿被弹劾,说了些牢骚话。十三弟怡亲王胤祥的追悼会,他又迟到。雍正责其无人臣之礼,剥夺了爵位,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五月病死于囚禁之处。

乾隆二年给胤祉追谥,还封其子弘暻为贝子,后代递降,不入八分辅国公。

四、皇八子胤禩

老八很有能力,夺嫡之争中,是雍正最忌惮的对手。

雍正登基后,对老八先委以重任,局势稳定后,开始对付他。

雍正三年二月,因其阻挠新政,雍正谕责胤禩怀挟私心,播弄是非,革去了黄带子。四月,雍正召开公判大会,给胤禩定了40款罪状,给胤禟定了28款罪状,削宗籍,改名为“阿其那”,囚禁了起来。九月,胤禩病死于囚禁处。

五、皇九子胤禟

胤禟和他八哥一起倒的霉。削宗籍,取名叫“赛斯黑”,送往保定,戴上械锁,监禁起来。囚禁三个月后,死亡。

雍正给允禟的八个儿子都改了名:其长子改名为拂西浑(下贱的)、二子改名佛楚浑(行丑事的)、三子改名乌比雅达(可恶的)、四子改名额依默德(讨人嫌的)……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乾隆确认了允禩、允禟的罪行,但查证他们没有明显的悖逆,下旨恢复了原名,重新录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把胤禟子弘晸封为了不入八分辅国公。

六、皇十子胤䄉

雍正元年,雍正命令胤䄉送蒙古一个汗王的灵龛回蒙古,胤䄉称病,后来没办法又去了,半途住到张家口不肯走。胤䄉在禳祷疏文内写“雍正新君”,被劾奏议罪夺爵,遭到拘禁。

他活到了乾隆上台。

乾隆二年,释放了胤䄉,封为辅国公。乾隆六年病逝,乾隆下诏以贝子品级予以祭葬。

七、皇十四子胤禵

胤禵是雍正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康熙帝去世,胤禵被召回京师,软禁于景陵。

雍正三年十二月,削王爵,降为固山贝子。不久又被削去固山贝子,押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

雍正四年正月,在批判胤禩、胤禟的公审大会上。胤禵也被定了14款罪状。

胤禵也坚持活到了乾隆上台。

乾隆即位,释放了胤禵,封他为奉恩辅国公,十年后又封为贝勒,晋为恂郡王,还任命他为正黄旗汉军都统。乾隆二十年病逝。

相对其他兄弟们,胤禵的结局是最好的。

雍正当皇帝的时候圈禁了他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时候,他是怎么对待这些叔伯的?

雍正皇帝即位后,确实对自己的兄弟们下手比较狠。比如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都遭到他的圈禁,老八、老九还被他改了名,开除了宗籍,而此前被康熙圈禁的老大、老二,雍正也没有释放他们。

总之,除了一直以来的铁杆兄弟老十三,以及因为年幼未曾介入夺嫡的小兄弟们,其他兄弟无一幸免。

雍正为何这么做呢?

泄愤只是最表面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直到雍正即位后,这些兄弟仍然不服他,时时刻刻都与他作对,威胁到了他的统治,因此他只有辣手摧花。

当然,能够做得这么绝,也与雍正残酷的性格本性有关系。毕竟,当皇帝前他就是六亲不认的“冷面王”。

到了乾隆年代,除了老十和老十四,其他的叔叔大爷们全都死了。乾隆继位后,很快就把他的十叔和十四叔释放了,并且重新给了他们爵位、俸禄,让他们安享晚年。

对于其他已经死掉的叔叔大爷们,乾隆也给予善待:要么恢复其名誉,要么恢复其族籍。

与雍正完全相反,乾隆展示出了怀柔的一面。

唯一不变的是对老大胤禔的评价。当年胤禔为了夺嫡,曾经建议康熙杀掉废太子胤礽,引起康熙的极大厌恶,被圈禁至死。康熙称胤禔“不忠不孝”“禽兽不如”。因为胤禔的品性太恶劣,超出了正常的夺嫡之争,乾隆便没有为他平反。

乾隆为何替其他的叔叔大爷们平反呢?

第一,乾隆的性格更像康熙,不太像雍正。因此,他对雍正的残酷做法不太满意。

第二,那些叔叔大爷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已经难以对乾隆构成实质威胁。

第三,乾隆为了求得“仁义之君”的美名。

乾隆其实不只给自己的叔叔大爷们平了反,连被顺治皇帝挫骨扬灰的多尔衮,他也给其平了反,称多尔衮是定国开基的大功臣。

乾隆做这些,自然少不了求“名”的目的。

但乾隆真的是“仁义之君”吗?

事实上,他只对那些威胁不到他的人施以仁义。只要稍微威胁到他,他就会露出残酷的本来面目。

比如,乾隆的二大爷胤礽,有个儿子叫弘晳。弘晳是胤礽的长子。当年胤礽被废之前,弘晳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雍正继位后,对于弘晳这个侄子也是关爱有加。弘晳在众大臣们中间的口碑也不错。

算起来,弘晳和乾隆是堂兄弟。但是,乾隆对待弘晳却十分残酷。他以“心怀异志”为借口,将他改名、削籍,圈禁。

所作所为,其实与当年的雍正并无区别。

乾隆为何这么做呢?是嫉妒?或者是感受到了弘晳对他的威胁?

所以说,乾隆并非比雍正更加仁义。只是,乾隆没有受到雍正当年所受的威胁而已。

雍正当皇帝的时候圈禁了他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时候,他是怎么对待这些叔伯的?

皇亲国戚历来都是国家的蛀虫,他们多数身居高位安享荣华富贵,却不思为国尽忠,唯思叛乱上位或者鱼肉百姓,横行乡里。雍正皇帝以国家为重,对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没有开皇恩,大多数都被关在监狱里,或者给了一个小爵位在家里过宽松的日子。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又看重名节,所以他对他的叔伯都是没死的大大封赏,死了的皆平反并赏赐他们的后代。乾隆皇帝拿着国家的税赋养蛀虫,最终是把清朝的国本动摇了。

康熙皇帝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其中24个儿子与7个女儿活到成年。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在九子夺嫡大战中胜出,取得太子之位,并最终成为皇帝。雍正无疑是一位铁血帝王,对于他的兄弟们,他的处理结果如下:

1、大哥胤褆被幽禁而死;2、二哥胤礽被幽禁而死;3、三哥胤祉去守皇陵而死;4、五弟胤祺自然死亡;5、六弟胤祚早死,没有受到迫害;6、七弟胤佑在康熙时就死了;7、八弟胤禩在与雍正皇帝的斗争中失败后被软禁而死;8、九弟胤禟因谋反被雍正软禁而死;9、十弟胤誐被幽禁,乾隆时释放了他;10、十一弟胤禌早死;11、十二弟胤祹善终;12、十三弟胤祥受雍正重用;13、十四弟胤禵被幽禁,乾隆时释放了他;14、十五弟胤偶守皇陵而亡;15、十六弟胤禄善终;16、十七弟胤礼善终;17、十八弟胤衸早死;18、十九弟胤稷早死;19、二十弟胤袆守皇陵而亡;20、二十一弟胤禧善终;21、二十二弟胤估善终;22、二十三弟胤祁善终;23、二十四弟胤秘善终。

乾隆皇帝十分喜欢给人平反,这是他沽名钓誉的一贯做法。对于他的叔伯们,他还算是有孝道,平反与赏赐并行,获得了不少赞颂。但是作为帝王他还是对不起国家与人民的,因为他的自大,让清朝与世界脱轨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