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继承汗位后为何不把自己的直属汗国放在中原,反而让四弟拖雷的子孙日后崛起呢?

成吉思汗死后,托雷做了2年监国,随后窝阔台便在忽里台大会上,被众多蒙古贵族们推举为新任蒙古大汗,这也是尊重了成吉思汗的遗命。

按照蒙古旧俗,所有新任领导人,都必须要通过忽里台大会选拔出来。这就相当于是一种贵族民主制度,不过成吉思汗是个例外,他为统一蒙古立下了汗马功劳,各大贵族当然得尊重他的意思。

窝阔台称汗以后,整个大蒙古国,按道理都是他的子孙后代的,他又何必单独设立什么直系汗国呢?所以说,历史上的窝阔台汗国,是在窝阔台死后,他的孙子海都设立的,跟窝阔台本人其实没多大关系,纯粹是动用了窝阔台的这面旗帜而已。

一、窝阔台打下金国以后,忙着解决和托雷的矛盾。

虽然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把大位传给了窝阔台,可同时成吉思汗还把80%的部队,都交给了托雷。蒙古人讲究幼子守灶,托雷作为最小的嫡子,的确有守灶的义务,可也不能这么分配吧?这等于是把整个灶台都给了托雷,以后兄弟们吃饭,还得看托雷的脸色。

托雷手握军权,强行推迟了忽里台大会,自己担任监国,长达2年时间。可想而知窝阔台在这2年时间里有多憋屈。最后还是他们的二哥察合台出面,强行要求托雷召开忽里台大会,才化解了这一尴尬的局面。

1229年,窝阔台称汗以后,并没有立刻和托雷闹掰,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完成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灭亡金国。

1231年,窝阔台采纳了托雷的建议,兵分三路进军金国。

  1. 中军由窝阔台亲自带领,渡过黄河,直奔洛阳而来。
  2. 右路军由托雷带领,从宝鸡借道南宋的地盘,绕汉水后包抄金国腹地。
  3. 左路军则由斡赤斤带领,从济南出兵南下。

不得不说,托雷在灭金之战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1232年初,托雷在河南禹县跟金国的完颜合达交战,35万金国精锐全军覆没,金国再也没有了和蒙古大军较量的资本。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灭亡金国近在咫尺的时候,窝阔台忽然拉着托雷班师了!他把灭金的功劳,全部留给了自己的心腹速不台。

这就很明显了,窝阔台可不想把灭金的不世之功,留给自己的弟弟托雷。要这样的话,后面的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在班师回朝的路上,窝阔台忽然病重,巫师把托雷喊来,表示只有大汗的至亲喝了这碗符水,把疾病从大汗身上传到自己身上,大汗才能痊愈。

托雷看了看四周,全是带刀侍卫,只有他这么一个至亲。这下完犊子了,就算不喝这碗符水,估计托雷也走不出大帐了。因此托雷只能喝了这碗水,结果没多久托雷就去世了,年仅40岁。

而窝阔台则立马活蹦乱跳了起来,呆子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除掉托雷以后,窝阔台开始清除托雷的势力,他先将托雷的一部分部曲转移到自己儿子手底下,后打算让托雷的妻子唆鲁禾帖尼改嫁给自己的儿子贵由。

要是唆鲁禾帖尼改嫁了,那托雷家族可就彻底完了,毕竟托雷的长子蒙哥才23岁,其他几个孩子都是未成年。好在关键时刻唆鲁禾帖尼挺了过来,以孩子太小为由拒绝了窝阔台,才避免了托雷家族成为一盘散沙。

二、窝阔台灭金后,开始为几个儿子安排前程。

窝阔台至少有7个儿子,他生前倒是为他们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第一,长子贵由,窝阔台打算让他走远点。

当年成吉思汗发动了蒙古的第一次西征,先后灭掉了西辽、花剌子模等国,掠取了大片的土地和人口。这就成了后来窝阔台灭亡金国的后勤保障所在。

等到窝阔台灭掉金国,又收拾了托雷以后,他又想着再组织一次西征了。这次西征主要由术赤的次子拔都(术赤的继承人)、窝阔台的长子贵由、托雷的长子蒙哥等各宗王长子带队,因此又被称之为长子西征。

窝阔台的长子贵由为啥要参加西征?可能是窝阔台打算在西部给贵由找块封地,也可能是窝阔台担心西征军里没有自家人,不太好办。不管怎么说,窝阔台的长子被派去西征了。现实中,窝阔台的确不喜欢长子贵由。

第二,次子阔端,分封到了西藏。

窝阔台的次子阔端,当时也没闲着。1235年,西征军出发的同时,阔端也带着人马多次入侵南宋的四川地区,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大多都是以抢掠为主,没有实质性占领的情况。

此后,阔端又被派去征服了处于内战之中的吐蕃,彻底占领了吐蕃。自此西藏便成了阔端的领地了。

第三,三子阔出,是窝阔台最中意的接班人。

老三阔出,是窝阔台最疼爱的儿子,窝阔台一度打算让他继承大统。因此,当窝阔台南征南宋的时候,也是带着阔出出兵的。

不出意外,如果阔出能活下来,那么他将会成为大蒙古国第三位大汗。即使当时没能打下南宋,至少金国故地,应该会被封赏给阔出。

很可惜的是,1236年,阔出在占领襄阳以后,忽然病死了。窝阔台很伤心,一度将阔出的儿子失烈门,立为了自己的接班人。

第四,四子哈剌察儿一生没什么记载。

第五,五子合失大王,酗酒早逝。

说实话,合失大王本人并不出彩,他在1239年左右,因为酗酒而暴毙。窝阔台对他也没啥特别的安排。倒是他的儿子海都,后来成为了跟忽必烈争斗数十年的窝阔台汗国的建立者。

第六,合丹,参与蒙古第二次西征。

合丹是庶出,一般庶出在蒙古贵族这儿,都没什么好的安排。合丹也是一样,早年被安排去跟着拔都一起参加西征。立下战功后,被封在了新疆破城子一带。

第七,灭里,没什么记载。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窝阔台也为自己的儿子做出了一定的安排。比如说长子贵由,可能就留在了西方了,次子阔端则留在了西藏,三子阔出继承大统,最差也能占据中原。

只可惜情势变化,超出了窝阔台的预计,谁能想到托雷家族能重新崛起呢?

结局:蒙哥称汗,窝阔台系被打压惨了。

由于阔出早逝,导致窝阔台的传位计划被打乱了。他打算传位给孙子失烈门,可失烈门不仅年纪小,而且没有战功,说实话,撑不起门面。

窝阔台的皇后乃马真后,则打算把大位传给自己的长子贵由,因此她在窝阔台病逝以后,果断临朝称制,废弃了窝阔台的遗嘱,为自己的长子贵由铺路。

1241年,窝阔台去世,乃马真后临朝称制长达5年之久。她哪里是为儿子铺路啊,这是自己在享受权力好不好?直到1246年,乃马真后身体不行了才召开忽里台大会,让贵由继承了汗位。

很不幸的是,1248年,也就是贵由称汗的第三年,他就病死了,年仅43岁。这个时候托雷的长子蒙哥,在术赤的接班人拔都的支持下,果断夺取了汗位。

蒙哥汗夺取汗位,成为大蒙古国第四位大汗以后,开始疯狂地打压窝阔台家族的人。但凡有点本事的,都被蒙哥汗给灭了。他们的封地也都被剥夺了,窝阔台系的后人只能集体居住在成吉思汗赏赐给窝阔台的那片狭小的封地里。

至于此后的天下,就是托雷家族的了。蒙哥汗将中原汉地分封给了二弟忽必烈,将第三次西征的任务,交给了三弟旭烈兀,将漠北大本营留给四弟阿里不哥照料。忽必烈后来以中原汉地为基础,建立了元朝。

不得不说,整个托雷家族的崛起,多亏了托雷的妻子唆鲁禾帖尼。因为她拒绝了改嫁,抚养孩子们长大。在窝阔台去世后,唆鲁禾帖尼开始疯狂社交,招揽了大批愿意为托雷家族效力的旧部,她甚至多次和拔都商量要事,可见这事儿背后的总策划,就是唆鲁禾帖尼。

窝阔台继承汗位后为何不把自己的直属汗国放在中原,反而让四弟拖雷的子孙日后崛起呢?

成吉思汗选择了窝阔台做大汗,却把95个千户里的60多个封给了拖雷。按照中原王朝的传统观点,这简直是故意留下兄弟阋墙的引子。

蒙古人的千户不仅是军事组织,还是民政组织,这就相当于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却把70%的土地和人口封给了朱棣。

虽然拖雷要向窝阔台汇报工作,但是毕竟实力摆在那里,窝阔台的命令,拖雷即便是不接受,不执行,窝阔台也不能拿他怎么样。果不其然,窝阔台还没登上汗位呢,就收到了拖雷满满的威胁的意味。

(成吉思汗把70%的军政实力留给了拖雷)

窝阔台虽然是成吉思汗指定的汗位继承人,不过蒙古汗王还得由贵族民主会议(忽里台大会)上推举产生,这个就好像是中原皇帝的登基大典一样。不过比起中原皇帝的登基大典不同的是,蒙古的忽里台大会的举办地点是有限制的,只能在蒙古人的发祥地——斡难河和怯绿连河上游。其他地方举办的忽里台大会都被认为是不合法的。

之所以这么规定,可能是由于蒙古人的分封制度是实封,而且这些贵族亲戚们都分出去很远,除了在发祥地举办家族宴会,顺带商量国事外,在其他地方都很难让其他地方的人信任并且还会制造不必要的矛盾。

窝阔台顶着个虚名,做了两年的虚君,为啥呢?因为窝阔台让拖雷召集大家开会,拖雷就是不召集。为啥是拖雷召集呢?因为拖雷是幼子(嫡子里的幼子),蒙古人有幼子守灶的传统,家里的事都是由拖雷说了算。再说,拖雷的军政实力摆在那里,他不点个头,这些封出去的亲戚们来了没人接待他们算是轻的,要是拖雷发起狠来,这些人哪儿还能全须全尾的回去?

(拖雷也是一个狠角色)

拖雷拖了2年不开会,以监国的名义处理国政,把自己继承下来的60多个千户里的军政、民政都安排妥当后,终于点头答应召开忽里台大会,把大汗的权力给了窝阔台。想必此时的窝阔台即使想恨拖雷也恨不起来,也不敢恨。

窝阔台做了大汗后,非常的宽容,对待那些贵族奴隶主非常优厚,动辄赏赐巨万,使得国库经常是空的,只好派了大量的理财官到各地搜刮。这其中,难保不是窝阔台要在这些权贵中树立私恩。

唉,要说这窝阔台,大汗当的也是憋屈的慌。

窝阔台也不是没有能耐,他首先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发誓灭金,而且派给了智勇双全的四弟拖雷千里大迂回,借道宋境北攻金国。拖雷大军在敌国境内迂回数千公里,竟然在三峰山之战中把金国主力歼灭了。拖雷的威望再一次提升,可是在回师的过程中,却在巫师的蛊惑下饮下符水,中毒死了。

(拖雷死因成谜)

拖雷死后,诸子尚幼,只有拖雷的大妃主持家族内政。这位大妃很聪明,对待窝阔台很恭敬,事事以成吉思汗颁布的札撒为圭臬,窝阔台本来想生点法子把拖雷继承的千户分出去些,削弱这一支的势力,可是都被成吉思汗的札撒这道王牌给挡回来了。

这有点像铁铉守济南,把洪武大帝的牌位挂在城头上,逼得城下的朱棣有炮开不得,气的直跳脚。然而,就是因为这样,拖雷系才保留住了翻盘的希望。

在灭金以后,窝阔台本来想按照传统再次分封。不过些时候耶律楚材提醒他:“如果外这么分下去,大汗名下可就不剩下什么土地了。”窝阔台因此停止了分封,改成了“五户丝食邑”,土地和民政都还掌握在大汗手里。这种加上中央集权的操作本来是没有什么的,除非,窝阔台系能够永远守住大汗的宝座。

但是很难,因为蒙古人的汗位传承很难说有章法可循,大汗生前指定的遗命都不一定能够得到遵行,因为还有忽里台大会这样的贵族民主制度。而民主,实际上就产生了很多操作空间。

窝阔台系的几个王子,有一些王子封在了阿尔泰山以北的草原,还有一些王子封在了河西走廊。这些势力中间被察合台汗国和大汗汗国给隔开了,不能连成一片。本来,如果窝阔台把自己家的子孙封在中原,使得河西与中原势力连成一片,反而能构成对大汗汗国的战略包围圈。

这在窝阔台做大汗的时候,自然没什么,可是当汗位落在了蒙哥身上时,窝阔台系的诸多王爷们才发现,他们的领地七零八落,根本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抗。蒙哥汗抓住机会,一次会议上就把预谋作乱的窝阔台系诸王和臣子们清洗了300多人。窝阔台系势力大衰,只有在凉州的阔端(凉州会盟的主角之一,据说他在西藏有一场美丽的邂逅,因此不愿意刀兵相向,才采取了会盟收降的方式)因为与蒙哥交好,才得以保留领地。

(窝阔台汗国被察合台、元朝瓜分)

窝阔台之前一直没有舍得分出去的中原汉地,自然成了大汗汗国的一部分,落入了拖雷系的掌控中。蒙哥鉴于窝阔台系诸王反抗无力,也不含糊,上任伊始就进行了一次分封,主要集中在拖雷系的诸王之中。

窝阔台系的诸王,只能等到窝阔台的孙子海都成年后,才在西北地区集结了术赤系、察合台系的一些王爷们发起了对忽必烈政权的叛乱。当然,由于实力不济,加上各个王爷们的分歧,这些叛乱最终被元朝镇压。

窝阔台汗国成为四大汗国里最先消失的汗国,从1225年立国到1301年被察合台汗国和元朝瓜分,立国凡有76年。

窝阔台继承汗位后为何不把自己的直属汗国放在中原,反而让四弟拖雷的子孙日后崛起呢?

蒙古人自古就有幼子守灶的传统,成吉思汗最后选择窝阔台,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四个嫡子,老大术赤血缘不正,成吉思汗自然心底不是很痛快,再者又和其他儿子关系不睦;老二察合台,勇武可以,智略不足;老三窝阔台综合能力尚佳,城府谋略颇深,和老二关系最铁;老幺托雷,虽然最为疼爱,但毕竟年幼,羽翼未丰,所以权衡利弊,窝阔台继位大汗,但是80%的军队和财产都由托雷继承,也算是一种权利的平衡!

所以,对于窝阔台来说,父汗的安排使他无法从根本上彻底吞并占有托雷的势力。

但并不代表他不想,他其实在设计毒死托雷之后,曾经把黑手伸向过四弟的地盘!

之所以未能最终得逞,就不得不说托雷的遗孀——帖尼,这个草原玫瑰审时度势,忍辱负重,合纵连横,手段也极其高明,培养出的四个儿子个个出类拔萃,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反观窝阔台的老婆乃马真,却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利欲熏心,独断专行,儿子贵由花天酒地,色性难改,最终被酒色掏空身子,一命呜呼!

所以,窝阔台和托雷的身前身后事,也从侧面验证了一个道理:娶对老婆,绝对是男人最重要的事,没有之一!

窝阔台继承汗位后为何不把自己的直属汗国放在中原,反而让四弟拖雷的子孙日后崛起呢?

事实上,窝阔台不爱钱财!

而中原是相对比较富裕一点的地方,需要会经营,会理财的人去打理。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可以说明这个缘由。

据说,曾经有三个罪犯被带到了窝阔台面前,他下令将他们处死。

当他离开大殿时,遇到一位扬尘嚎哭的妇人。

他问:“你这是为什么呢?为何如此悲痛”。

那个妇人回答说:“因为你下令处死的这些人,其中一个是我的丈夫,一个是我的儿子,另一个是我的兄弟。”

窝阔台有些犹豫地说:“三人中你任择一个活命吧,因为你的缘故,我可以饶他不死。”

妇人答道:“丈夫能够再找,孩子也可望再生,但兄弟不能再得。”

听到这话,窝阔台于是全部赦免了这三人的死罪。

可见,蒙古人比较看重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

有一次,蒙古大汗窝阔台在猎场上时,有人献给他两三个西瓜。

非常尴尬的是,他的武装扈从中居然没有人有可供施舍的钱或衣物,他就将皇后耳边戴着的两颗珍珠摘下赏给了那个人。

可怜的皇后不得不心痛地说:“此人不知珍珠的昂贵,不如让他明天到宫里去领些钱物。”

窝阔台有些生气地说:“他是个穷人,生活艰难,可能已经等不到明天了。”

这个皇帝把自己的东西施舍玩了,连皇后的贴身首饰也不放过。

可见,他根本不知道钱财是什么东西,因此继续保持着蒙古人朴实的生活方式。

蒙古人本来就存在两种人,一种人喜欢草原,把草原看做蒙古人的根本,把非牧业的农业地区看做是枝叶,是政敌的流放和发配地,窝阔台根本瞧不起中原地区,就像他瞧不起金银财宝一样

与窝阔台不同,拖雷是一个军事家,他曾经掌握了蒙古军队的80%,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在攻打金军的战役中,他更表现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蒙古宫廷斗争中,这不能不引起其兄蒙古大汗窝阔台的忌恨。

1232年夏,由于天气酷热,拖雷只得率军回师,后在途中得病而死。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被窝阔台害死的。

当时拖雷从金国班师北还途中,窝阔台装神弄鬼,让拖雷侍奉他,珊蜜巫师念着咒文,将窝阔台的疾病“涤除”在水杯中了。

因为拖雷对兄长很信任,便拿起杯子祈祷,喝下了杯中“除病的水”,于是窝阔台病愈了,拖雷告辞启行,不久便去世了。

但是,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

拖雷饮的水,很有可能是被巫师,甚至是窝阔台投放了毒药。

想当年,拖雷和窝阔台分兵攻金。

可以说中原地区主要还是拖雷家族占领的,开疆拓土有一个游戏规则:谁占领的地方,多数情况下往往就是谁的。

拖雷家族遵照其父成吉思汗的遗嘱,用武力假道宋境。

南宋嘉定六年,拖雷攻占金国德兴府,也就是河北省涿鹿县,后来又随父攻克金的雄、霸、莫、河间等河北州郡,以及山东各州郡。

早年参加了攻打金国和西征行动,屡立功勋。

成吉思汗去世后,按照“幼子守灶”的传统,担任“监国”,拥立窝阔台继位。

早在窝阔台大汗时期,就已投靠蒙古贵族的汉族知识分子窦默和姚枢等人,他们先后被拖雷的儿子忽必烈招聘重用。

事实上,那个窦默就为忽必烈讲解过孔孟之道,姚枢也为忽必烈讲解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忽必烈在和林结识的僧人刘秉忠,就是一个于书无所不读、论天下事如指掌的人,由于他博学多能,善于出谋划策,深受忽必烈重视。

孛儿只斤·忽必烈还是王爷的时候,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

在他的王府中,聚集了一大批以汉族为主的知识分子,成为忽必烈的幕僚。

可见,也只有拖雷家族可以更好地经营中原地区,再说了人家窝阔台根本瞧不上中原。

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时代更加看中蒙古军队和蒙古人的管辖,以及帝国边界的保卫,汉地是新开辟的地方,蒙古贵族们似乎不太看重,更加别说要把直属汗国放在中原地区了

想当年,成吉思汗与皇后们话别,只命忽兰皇后从行。

皇后含泪说道:“几个皇子中,嫡出的共有四人,您千秋万岁后,应由何人来承统?您顶柱般的御体一倒,象群雀般的国民由谁来管?

还有乱麻一样的民众可以托谁来治理?

请您让诸子诸弟,众多的臣民,以及我们软弱愚昧的妇女,也知道此事吧!”

成吉思汗叹道:“虽是妇女,皇后的话是对的。不论是谁,弟弟们,儿孙们,还是孛儿出、木华黎,都未曾提出这样的建议。

此次西征,要翻山渡河,平定众多的国家,世上没有长生不老之人,是到了确定继承人的时候啦!

成吉思汗当下召见几个儿子,以及他的胞弟们,最终议定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

窝阔台被确立为继承人之后,随同父亲踏上了讨伐花剌子模国的征程。

史书上说,成吉思汗的告诫是:

“窝阔台将继承我的汗位,因为他比你们高出一格。他的意志坚定,他的见识颖敏优越。

凭借他的灵验的劝告和良好的见解,军队和人民的管辖,以及帝国边界的保卫,将得以实现。”

因此,成吉思汗才指定他为他的继承人,把帝国的钥匙,放在他的英勇才智的手中。

说白了,成吉思汗更加看重军队和蒙古草原,窝阔台能够成为大汗,不是因为他与中原有什么联系,而是因为他能够较好地管理蒙古草原,而且“他的意志坚定,他的见识颖敏优越。”

总之,蒙古贵族们似乎不太看重中原,他们喜欢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更别说要把自己的直属汗国也放在中原地区了。

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有趣的历史故事

作者|龚柳辉

窝阔台继承汗位后为何不把自己的直属汗国放在中原,反而让四弟拖雷的子孙日后崛起呢?

四大汗国是后期形成的。

忽必烈分裂前的大蒙古国图:

事实形成的元帝国与四大汗国如图:

请注意,窝阔台汗国始终处于三大势力包围之中,无法对外扩张。在窝阔台、贵由父子在位时期,当然没有任何问题。

1251年,托雷长子蒙哥继承大汗,窝阔台系随后被处置,权势逐步丧失。窝阔台子孙依靠海都的弥合才能继续生存,海都1301年东征元帝国失败,不久去世,元帝国逐步吞并窝阔台汗国。

至于为何如此划分?

1225年,铁木真确定四个嫡子分封土地时已明确规定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蒙古本部土地及未来的南方则归四子托雷。

铁木真死亡前的版图:

这么规定,一是因为托雷是幼子,适合遵守蒙古习俗的幼子守家。二是因为向西扩展土地抢劫财富是蒙古人非常渴望的功勋,窝阔台既然是大汗,就得做出政治表率,而当时窝阔台、术赤、察合台三人的封地处蒙古帝国西端。第三,金国、西夏、南宋尚存,尤其金国有30万精锐,结局未知。

窝阔台继承汗位后为何不把自己的直属汗国放在中原,反而让四弟拖雷的子孙日后崛起呢?

这四位兄弟的位置与分封,是成吉思汗钦定的,轮不到窝阔台来定。由于老大术赤与老二察合台长期不合,并时有冲突和大打出手,成吉思汗不想以二人为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术赤的血统存疑,一直以来为黄金家族之疑虑,在此前提下,加上与察合台的矛盾冲突,在成吉思汗故去之后非常可能发生大的流血冲突,甚至造成蒙古集团的分裂甚至是覆灭。

因此不能立术赤为汗,那也就更不能立察合台为汗,否则两人一定会互相为敌。而蒙古的规矩,小儿子拖雷应为守灶之人,也就是看家之人。所以只有选相对温和的窝阔台为汗,而成吉思汗也深知,四子当中,以术赤、托雷的军功最大,察合台也不差,只有窝阔台没什么军功,并且四子之中以文见长。而成吉思汗思考甚久,别无它案,只得如此。

而这个方案也是造成后面蒙古祸起萧墙、汗国分裂、西征中止、灭宋拖延,最后拖雷系全面掌权,最后忽必烈掌握大都立元朝全面汉化,各汗国独立全面突厥化。所有这些,都是当时成吉思汗立汗时所遗留下来的无奈之举所致。

那么成吉思汗分设的四大汗国的分配,拖雷为守灶之人,也就是原来的老家(基本上以阿尔泰山以东为范围,近似于内外蒙及以东),包括原来的蒙古和原金国等地盘(南宋还没有被灭);术赤的钦察汗国主要是花剌子模北部钦察贵族势力范围,可以理解为中亚北部及卧罗斯等广袤的地盘;察合台汗国可以理解为准格尔及现新疆中南部及靠近南疆的中亚部分地区;窝阔台汗国可以理解为是阿尔泰山以西和以南的大片地区,近似于新疆北疆和西部邻近的中亚地区。

可以看出来,窝阔台汗国是居于四大汗国的中央位置,连接蒙古老家与亚欧大陆的连接部和中转部,也是阿尔泰山的核心地区,因为阿尔泰山是成吉思汗西征时提前两年设立的总基地,西征时期经营多年,可以视作当代国际企业的海外总部的意思,而拖雷部就是国际企业的国内总部的意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