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得天下一百五十余年,为何最终落得全族被灭的下场?

西晋王朝累计52年,有4位皇帝。东晋王朝累计104年,有11位皇帝。这156年时间里,出了15位皇帝。按理说,有这么长的国祚,又有这么多皇帝,这个王朝应该不会太拉胯吧?

可偏偏建立晋王朝的司马家,在东晋灭亡时,惨遭灭族厄运。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15位皇帝,有13位傀儡,这活没法干!

晋王朝很有意思,15位皇帝当中,真正掌权的只有2位。一位是开国之君晋武帝司马炎,另一位则是东晋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

剩下13位皇帝,就比较悲惨了,清一色都是傀儡。这是怎么回事呢?

西晋这边,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以后,把皇位传给了他那个傻儿子司马衷。晋惠帝司马衷的智力堪忧,因此权力都掌握在皇后贾南风手里。

贾南风为了长期掌权,毒杀了聪明睿智的太子司马遹,结果给了司马家族各路藩王们清君侧的借口。这下完犊子了,贾南风凭一己之力,引发了西晋的八王之乱。

紧接着就出现了五胡乱华的局面。此后上台的晋怀帝司马炽和晋愍帝司马邺,全都是傀儡皇帝。

其中晋怀帝司马炽是司马炎的小儿子,他继位以后,被东海王司马越架空。司马越病逝后没多久,又爆发了著名的永嘉之乱。汉赵皇帝刘聪攻入洛阳,烧杀抢掠,迫使大量士族南迁,晋怀帝司马炽不幸被俘虏。

此后司马炎的孙子司马邺在长安被推举为新皇帝,可惜他屁股还没坐热乎,长安就被汉赵大将刘曜给打下来了,西晋王朝自此灭亡。

等于说,西晋4个皇帝,1个痴呆,2个短命,只有开国之君司马炎勉强还说得过去。

到了东晋,傀儡现象就更明显了,就连开国皇帝都成了傀儡。

晋元帝司马睿,虽然是东晋的开国之君,可他是司马家族的旁系出身,因此本来是不具备登基的资格的。是琅琊王氏的王敦、王导兄弟俩,强行把司马睿扶上了皇位。

所以说,司马睿在位期间,必须要看王导、王敦的脸色行事。王导主持朝政,王敦手握兵权,这哥俩是内外兼修,和当年的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基本一样。

司马睿想要反抗一下,结果王敦一言不合带兵打进了建康城,吓得司马睿连忙让出皇位,表示:您老人家想坐这个位置,早说啊!

王敦呵呵一笑,压根看不上这个位置,没多久司马睿就被气死了。

司马绍上台以后,平定了王敦之乱,算是一代有为之君。可问题是他似乎就这么个作用,因为他在位2年就去世了。此后东晋儿皇帝层出不穷,直接导致他们纷纷沦为了士族们手里的傀儡。

先后称霸东晋的主要士族有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名门望族,压根就没有司马家说话的份。

甭说在灭国的时候,司马家被屠戮殆尽,就算是在当时,士族集团灭掉一部分司马家人,皇帝也不敢说句话。

二、刘裕寒门出身,不想留下后患。

东晋到了后期,司马家族依旧一蹶不振,先被桓温的儿子桓玄取而代之,后又被刘裕给彻底颠覆了。

刘裕击败桓玄以后,成为了东晋王朝说一不二的权臣。为了爬上巅峰,刘裕特地北伐后秦攻取长安、西征谯蜀拿下蜀地、北灭南燕夺取江淮、威震汉中逼降仇池,将东晋的版图拓展到了极致。

正当刘裕打算继续北伐北魏,一统江山的时候,刘裕的后勤部长刘穆之突然病逝。为了稳住大本营,刘裕只能匆忙从长安返回建康,结果让赫连勃勃钻了空子,夺走了长安。

不过刘裕的军功实在是太多了,这些资本足以让他当上皇帝了。没多久刘裕加九锡称宋公,再领取了篡位三连: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随后称帝建立了南朝宋国。

此前刘裕已经杀掉了一位司马家的皇帝,那就是晋安帝司马德宗。后来听了预言,说司马家还得有一个皇帝,刘裕的江山才能安稳,因此他又把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立为天子。

晋恭帝司马德文就这么成了刘裕的垫脚石,刘裕称帝以后,果断将司马德文给害死了。这个时候刘裕开始考虑一件事,司马家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刘裕屠戮司马家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 第一,公元420年,称帝的刘裕已经58岁了,这在那时候来说已经是很大岁数了。而他的接班人刘义符当时才15岁,你说刘裕能放心吗?灭了司马家,是为了帮后人扫清障碍。
  2. 第二,司马家当了百年傀儡。虽然大家都希望司马家做傀儡,可这些士族却不希望这个傀儡垮台。只有司马家还在,士族们才有掌权的机会。一旦换老刘家这些实权皇帝,那士族们可就没戏唱了。所以,司马家在,士族们就不会让老刘家那么安稳。
  3. 第三,司马家毕竟还有一点影响力。好歹他们家族干了150多年的皇帝,稍微有点野心的人,都可以随便找个司马家的王爷当傀儡,竖起一杆大旗反对刘裕的宋国。相对来说,刘裕的宋国,还真没有晋朝名气大。
  4. 第四,刘裕出身寒门,和这些豪门共事没有安全感。刘裕的江山是自己一点点辛苦打下来的,但这跟传了几百年的士族家族比起来,还是缺少了历史的厚重感。刘裕内心不自信,只能通过扫清司马家这个最大的障碍,为自己立威了。
  5. 第五,司马家族是五胡乱华的始作俑者。司马懿遗祸辽东,司马越等人发动八王之乱,结果导致胡族南下,占据了北方大片江山。哪怕是为了给中原人出气,都要对司马家族做点什么。

由此可见,刘裕有太多灭掉司马家满门的理由了。随便拿出来一个,都能促使刘裕灭了司马家。

总结:刘裕开了个不好的头。

虽说此前司马昭时期,也曾经杀掉了曹魏的皇帝曹髦,可司马家并没有灭掉曹家全族。而且从名义上来说,曹髦是成济擅自杀害的,和司马昭没啥关系。而且司马昭本人也没登上皇位。

可刘裕就不同了,他自己做了皇帝,就把前任皇帝给杀了,还灭了前朝皇族。开了这么一个头,等于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此后但凡有改朝换代的现象,前朝皇族都没什么好下场,基本都会出现被屠戮的情况。

晋朝得天下一百五十余年,为何最终落得全族被灭的下场?

西晋泰始元年(268),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司马炎称帝,国号为晋,洛阳为国都。咸宁五年(279),司马炎派遣将士征战东吴,次年东吴被灭,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了全国。天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三国时代结束了,晋朝统一了三国。

晋武帝前期励精图治,躬行节俭,发展生产,天下出现了“太康盛世”的繁荣景象。在灭吴后,晋武帝开始荒废朝政,荒淫奢纵。公卿豪绅纷纷效仿,一时间社会风气日渐败坏,甚至出现了石崇和王恺的荒唐斗富现象。为了供应统治者的奢靡生活,百姓的生活一落千丈,民不聊生。

《晋书·后妃传》称:“(司马炎)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

晋武帝吸取了曹魏灭亡的教训,为了加强宗室的力量,便大封藩王,每个藩王都有着自己的军队。希望藩王可以对抗士族中的野心家,不让权臣谋国的事情再发生。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些藩王最终成为了晋朝的隐患。

晋武帝去世后,由司马衷登基,史称晋惠帝。晋惠帝在王公贵卿眼里是个痴呆的皇帝。在闹饥荒时,百姓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大臣把饥荒上报给晋惠帝,晋惠帝说出来了“何不食肉糜”让大臣哭笑不得的话,可见晋惠帝的痴愚。晋惠帝时期发生了因皇后贾南风乱权,而引发了“八王之乱”的历史事件。王夫之评价:“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应以亡。”

元康元年(299)到光熙元年(306),晋朝发生皇族为了争权,而发生的内乱,史称“八王之乱”。藩王们相互攻伐,死伤惨重。这一场内乱后,大大削弱了司马家族的力量,朝廷中央失去了控制地方的能力,少数民族开始蠢蠢欲动。在这期间,民生凋零,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

《晋书·食货志》称:“及惠帝之后,政教凌夷,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进流移,不可胜数。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所杀,流尸满野。”

在西晋内乱的时候,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晋朝的军事力量消耗殆尽。北方的异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异族对北方汉族大肆杀戮,北方陷入混乱,史称“五胡乱华”。北方的汉人大量南迁,史称“衣冠南渡”,从此西晋逐渐走向灭亡之路。

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建立东晋。司马皇族的权力一落千丈,甚至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接下来的东晋皇帝受限于士族,已经名不符实了,并无实权。

元熙二年(420),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刘裕为证明自己是蜀汉后裔,一雪前耻。下令诛杀司马姓氏的人,司马家族的人四处逃亡,甚至有的还逃亡出海外。

司马家族得天下一百五十五年,晋武帝大封藩王,晋惠帝稳定不住局势,发生了宗室内乱,外敌侵扰,军事力量消耗殆尽。司马皇族失去了控制天下的权力,一步步丧失皇权,宋公刘裕废晋恭帝,下令诛杀司马全族,导致司马家族四处逃亡。

晋朝得天下一百五十余年,为何最终落得全族被灭的下场?

晋朝作为大一统王朝,仅仅维持了152年,而且还分成了两个阶段:西晋和东晋。其中西晋维持了50年,东晋维持了102年。

事实上,作为大一统王朝,晋朝是非常窝囊的,仅仅是司马炎从建立到去世的24年中,晋朝是统一和强大的,并且司马炎还创造了晋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太平盛世“太康盛世”,国力达到顶峰,自司马炎去世后,晋朝就开始陷入内乱和混乱。

司马炎一死,就开始了贾南风之乱,紧接着就是持续15年之久的“八王之乱”,之后就是持续上百年的五胡乱华,公元316年匈奴人建立的前赵政权,刘聪派遣刘曜率兵攻入晋都长安,西晋灭亡,离司马炎去世仅仅过去26年而已。

而东晋不过是个偏安江东的小政权,东方的中原地区已经被胡人完全占领,先后建立了十六个胡人政权,而身在江东的东晋政权,也不过想着偏安一隅,毫无北进中原之志。

而且东晋的政权都掌握在大士族手中,“王与马共天下”就是指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的势力与当时司马氏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超过了皇室力量,皇权被极度削弱,东晋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公元420年刘裕篡位灭亡东晋。

回顾历史,晋朝灭亡的根本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得国不正。

晋朝开创者要从司马懿这个老狐狸开始算起,司马懿利用低劣手段,大肆屠杀政敌,夺取权力,经司马师、司马昭,到第三代的司马炎后,纂夺曹政权,历史上夺取的事很多,但是像司马氏这样毫无下限,在秦汉之后基本没有。

两汉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成为治国理念和礼义制度,司马家作为当时的大士族,熟读儒家经典,但是其夺取政权的手段,全靠欺骗和屠杀,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司马家一个不占。

就连司马懿的后世子孙晋明帝司马绍在听说了自已祖先是如何夺取曹魏政权的时候,都羞愧得把头埋下说:如此得国,怎么会长久呢?自已子孙都看不过去,说明司马家得国确实不正。

刘裕在纂位建立刘宋后,效仿司马家当年夺权一样,将司马氏整个皇族全部族灭。

二是开历史倒车,实行分封制。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少的几个实行分封制的大一统王朝,自秦统一天下后,郡县制成为主流,汉承秦制,汉朝建立后,虽然在统一被迫分封诸侯,但在汉朝中央仍然是坚定的实行郡县制,而且刘邦分封诸侯王的隐患直到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才彻底解除,前后共花了数百年时间才彻底解除分封制的隐患。

晋朝倒好,立就开始实行分封制,而分封出去的诸侯王权力挺大,当晋朝中央处于弱势时,西晋的诸侯王开始插手朝廷政事,直接导致八王之类,司马家自已分封的一帮亲戚自相残杀,把整个西晋的国势都消耗完了。

八王之乱持续了15年,严重透支了晋朝的国力,紧接着,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开始崛起造反,将西晋打得千苍百孔,直接导致灭亡,以及后来长达数百年的五胡乱华,导致北方中原地区的汉族被屠杀了数百万,北方汉人处于灭亡前夕,这一切都要算在司马家头上。

三是士族崛起,挤占皇权。

士族崛起,挤占皇权,这个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的,但是司马家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说矫枉过正,也许分封制算一个矫枉过正的案例,但是如果没有前面两个原因存在,晋朝绝对不会只存在这么短的时间。

现在回过头来看晋朝的司马家族是怎么被灭族的?

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司马家自相残杀。先是八王之乱,是司马家族的八个诸侯王自相残杀,这一杀就杀了15年,把司马家族的子孙杀了一部分。

接着是永嘉之乱,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强大起来后,开始攻打晋朝,公元311年,刘聪派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打晋朝,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杀死太尉王衍及司马氏诸王公,并攻入京师洛阳,俘虏晋怀帝,同时杀死司马王、公、大臣及士、民三万多人。

刘渊为什么要痛下杀手,大肆屠杀西晋王公,刘渊虽是匈奴人,但他建立的政权是汉,当时的匈奴人大多受汉朝影响,不屑于司马家纂位的手段,以汉为国号,屠尽司马氏。

最后就是东晋晚期的刘裕了,刘裕代晋后,对司马家族则是赶尽杀绝,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斩草除根,还不是和司马家学的。

就这么三次杀下来,司马家族基本族灭了。真是天道轮回啊,当年刘氏江山落入司马家,几百年后司马家后代子孙尽折于刘氏(刘渊、刘裕)之手,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晋朝得天下一百五十余年,为何最终落得全族被灭的下场?

一、得国不正,岂能有好下场?晋朝篡魏,对后人不敢提“忠”,只提“孝”;可皇族内部阴狠地连“孝”也做不到,干脆发生“八王之乱”,一蹶不振;二、晋朝皇帝除了西晋开国司马炎、东晋司马睿不错,其他的平庸甚至弱智;三、晋朝盛行谈玄务虚、斗富享乐,大多时候弥漫一种奢靡的气息;与英雄辈出的三国两汉,天差地别。

1、先说西晋。

司马炎号称武帝,确实有几把刷子,快速统一全国。但他无法处理司马家篡位的事实,即作为臣子不忠的事实。后世晋朝皇帝得知此事,都羞愧不已。

因此,晋武帝起只提“孝”,不再说“忠”;对大臣多加防备,广大土地无节制地分封给子孙,玩起了倒退的分封制。这为西晋内讧——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

可是,司马懿子孙们阴狠,连“孝”也做不到。晋武帝死后,皇后贾南风弄权,皇帝司马衷根本不会处理,因他昏庸甚至弱智。百姓饥荒,他却说“何不吃肉粥”;真是严重脱离群众、说话不经大脑的弱智皇帝!

291年,“八王之乱”发生。司马懿的子孙们见中枢无能,都想自己掌握诱惑的权力;他们豪不讲手足之情,15年间,在洛阳城边反复火拼,你杀我,我杀你,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耻辱的皇族内讧。此后西晋元气大伤,被外族反复入侵,反复蹂躏,即五胡乱华,西晋成了昙花一现的幻景。

(司马炎▲)

(让晋朝衰微的、非常耻辱的“八王之乱”▲)

2、再说东晋。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复国。他依靠门阀士族掌权,非常不易;因此东晋建立伊始,中枢权力就十分有限,“王与马,共天下”便为真实写照。主要来看,东晋有“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龙亢桓氏、颍川庾氏、太原王氏”五大门阀。这些门阀中权臣不断,有人数次反叛,如王敦、桓温等辈,削弱了东晋实力。

再加上东晋偏安一隅,打不过北方;又出了弱智的皇帝司马德宗,正史记载晋安帝“不知饥饱,不辧寒暑,吃喝拉撒一概不能自理”,东晋岂能有好下场?后来刘裕建宋代晋,是历史的必然罢了。

(东晋的弱智皇帝——司马德宗▲)

3、晋朝昙花一现的统一,对不起英雄的三国两汉时代

因此来说,历史学家普遍对晋朝评价不高。这一朝代,多留下谈玄务虚、奢靡斗富的浮夸气质;多留下丧权辱国、自相残杀的屈辱回忆。晋朝,接不起,那个吊打外敌、稳固边疆、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更加接不起,虽远必诛、开疆拓土、光辉灿烂的大汉王朝!

晋朝得天下一百五十余年,为何最终落得全族被灭的下场?

晋国是上承三国下接南北朝的重要事情,其中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西晋在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手上取代的曹魏政权,后面过了十几年南下灭掉吴国彻底统一全国。刚开始晋武帝还算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为年号叫太康,所以也叫太康之治。可到了后期看到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富足就开始骄奢淫逸,政风十分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

恰好此时游牧民族内迁,为五胡乱华和五胡十六国打下基础。晋以五胡乱华给中国造成恶劣影响所以也一直为后世所诟病。西晋和曹魏取代东汉一样,他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兵变就像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晋国先祖司马懿时代就已经为后世打下了基础,成功熬死了魏三代君王,(曹操当时称魏王,魏武帝是后世加上去的)。到了魏明帝曹睿死后司马懿借机除掉了曹真之子曹爽,并且灭族,唯一构成威胁的势力不复存在,司马党在魏国权势熏天。后面到了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当晋王,又随意废掉了魏皇帝,在他时候就已经有当皇帝的念头,只不过天不假年,后面指意让自己儿子司马炎继承王位,最终在他的手上逼得曹魏最后一位皇帝禅让,曹魏政权彻底灭亡。他自己当皇帝历史也叫晋武帝。

刚开始晋武帝统治还算可以,到了晚期接班人的问题上没有做好,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傻子司马衷当皇帝,历史上也叫晋惠帝,一个傻子能被封成晋惠帝也算对得起他, 之所以晋武帝选择立晋惠帝当皇太子,和晋惠帝的儿子有很大的关系,再加上考试通过(当时太子妃贾南风帮他蒙混过关),所以在临终前让皇太子也就是晋惠帝司马衷继位。

后面太子司马衷继位,有名的白痴皇帝处理不料什么国事,所以国家有什么事情自然就落到了皇后贾南风手上,而贾南风是历史上著名的丑女,以丑出名,因为嫉妒皇太子威望高担心皇帝百年之后对她地位有所影响,便找皇帝告知太子司马遹要谋反,司马衷虽然是傻子但告知自己儿子要杀他自然按奈不住,最终唯一指望得上的太子就这么被贾南风迫害死去。

就在太子死后不到几年爆发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率先打进京城并且杀了贾南风软禁晋惠帝。然后自己当了皇帝改元建始,同年三月,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联合常山王司马乂(后封长沙王)伐赵王司马伦。五月去除赵王司马伦及其党羽,晋惠帝复位,齐王司马冏专政。

到了第二年,成都王司马颖及河间王司马颙派军讨伐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于京城洛阳响应。最后齐王司马冏及其党羽被除,长沙王司马乂掌政,成都王司马颖于邺遥控。到了太安二年,成都王司马颖为了去除驻守京城的长沙王司马乂,联合河间王司马颙率军攻击洛阳,但被长沙王屡屡击败。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初洛阳城缺粮,东海王司马越勾结禁军擒长沙王,开城投降。长沙王被河间王将领张方用火烤死,成都王颖迫惠帝立其为皇太弟,河间王颙为太宰,东海王越为尚书令。成都王胜利后,班师返邺,政治中心北移。而后东海王越集结各方兵力,挟惠帝讨伐成都王颖。最后失败,惠帝被俘,东海王逃至其封国东海(今山东郯城北),河间王将领张方占领洛阳。

但不久东海王的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幽州刺史王浚联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击败成都王。成都王挟晋惠帝逃至洛阳,投靠拥有关中及洛阳的河间王,最后成都王被废,河间王改立司马炽为皇太弟。

永兴二年(公元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进攻关中。光熙元年(公元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攻入洛阳。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败走,最后相继被杀。东海王司马越迎晋惠帝还洛阳,随后晋惠帝被毒死,豫章王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由东海王司马越专政。八王之乱至此结束。八王之乱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发。

八王之乱不久西晋就灭亡了,后面琅琊王司马睿南迁建立东晋,此时北方完全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东晋此时的皇帝并不能完全掌握实权,大部分决策还需要靠众多家族合伙一起商议决定的。期间虽然也有淝水之战的骄傲战果但依旧抵制不住衰亡,因为皇帝一直掌握不到实权,甚至东晋有那么一位皇帝孝武帝司马曜既然被妃子嫉妒无辜勒死,朝政大臣既然无人问津,东晋皇权落后到这种地步也实在罕见。经过一百多年的岁月流转最终刘宋取代了东晋王朝成为南方的霸主。

晋朝得天下一百五十余年,为何最终落得全族被灭的下场?

晋朝得来不正,司马懿虽然是在曹魏政权压制下反抗得到的皇权,但是在封建社会,这就是谋反,是违背到,当时的主流价值观的,曹操夺权,是因为汉朝自黄巾起义后就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董卓弄权后汉朝连最后一点皇家尊严都被撕碎了,曹操是帮他捡起来,拼接好,维持了那么多年,尊的是汉天子,行的是秦汉的郡县制。

晋朝上位后,大开历史倒车,使用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就是要保持司马家族一直掌权,为此,他们近亲结婚,后代中或短命,或智障,皇帝都缺心眼怎么管理朝政?中央脆弱,地方的诸侯王自然就野了,搞出了个八王之乱后又来了个五胡乱华,把中原地区上千年的文明糟蹋得不成样子,最后还要多亏冉闵下达杀胡令,帮汉人出了口恶气,这是后话。

所以从晋朝开始,中国整体上就对北方游牧民族由攻势转为守势,想想当年曹操领一个小分队就灭掉了一个乌孙国,,尔晋朝文化也是落后的,骄奢淫逸,吃五石散,崇尚邋遢文化,越邋遢,越潇洒,当时的文人雅士都崇尚无为,潇洒,不事生产。

总之,有晋一代,中华大地是全民倒退的,是黑暗的,连史学家都不愿意写它,晋朝作为一个王朝,也就是司马炎统治时期的二十多年,其他时候都乱套了,而这个乱又不同于三国之乱,三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再怎么打,北方胡人不敢进犯,那是强势竞争,存下来的都是优胜劣汰机制下的优胜者,而晋朝根本就是一群地主家的傻儿子争家产的样子,最后把家败了,还引来外族入侵,历史不愿记住他,也羞于记录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