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要处死挚爱的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
很多人认为,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是冤死的。主要是因为巫蛊之祸,是江充强行加在刘据头上的。
但是我们如果观察其中的细节,就会发现,其实刘据和卫子夫,已经打算把汉武帝干掉,取而代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咱们先回顾一下巫蛊之祸的原委。江充这个人不简单,他早年是赵国太子丹的大舅哥,由于太子丹干了不少违法的事情,江充一清二楚。所以太子丹打算杀掉江充,结果江充跑了,太子丹只好把江充全家给杀了。
江充为了报仇,特地跑到了长安,把自己打扮了一番以后,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此后江充就成了汉武帝的爪牙,专门负责搞那些权贵。
不得不说,江充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在他的折腾之下,权贵们屡屡落网,为了赎罪不得不缴纳巨额罚金,从而使得汉武帝赚得盆满钵满。这下汉武帝就更喜欢江充了。
可江充心里却一直有一个心病,那就是他得罪了太子。当时的汉武帝刘彻已经60多岁了,随时可能撒手人寰,而江充曾经向汉武帝举报过太子家臣的不法行为。如果太子刘据登基,自己不完犊子了吗?
因此江充必须要找个机会把太子除掉,自己未来才有活命的机会。这个时候丞相公孙贺发生了一件事,给了江充机会。
当时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亏空北军军饷近2千万钱,汉武帝直接判了他死刑。公孙贺立马表示,希望自己抓获江洋大盗朱安世,以此为自己的儿子赎罪。
汉武帝答应了这事儿,朱安世没多久就被抓获了。不过朱安世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对高层内部的那些勾当了如指掌。他曾经威胁公孙贺:你抓了我换你儿子的命,我会让你全家灭族。
这个朱安世果然在大牢中放了个大招,他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全盘告诉了汉武帝,尤其是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汉武帝的女儿)私通以及用巫蛊诅咒天子的事情。
一提到巫蛊二字,年迈的汉武帝坐不住了,他认为自己最近身体每况愈下的原因,总算是找到了!原来是有人诅咒自己(其实就是年纪大了而已)。
因此汉武帝立马派江充去调查巫蛊事件,这下江充可算是逮着机会了,几乎把长安城挖了个遍,但凡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家里都挖到了木偶,牵扯的人多达数万人。其中被杀的就包括汉武帝的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长公主的儿子曹宗,卫青的长子卫伉等皇亲国戚。
好家伙,一场席卷西汉王朝巨大风波,就此拉开了序幕。当然了,江充最终的目的还是太子,他在民间挖了一圈以后,让人供出了皇宫中也有木偶的事情。
因此江充又带着人把皇宫挖了个底朝天,先从不受宠的妃嫔下手,随后牵连到皇子、太子,乃至卫皇后。太子和皇后的床底下,都被挖了个精光。
结果在太子住的地方果然挖到了木偶,因此太子刘据也被扣上了巫蛊的罪名。这下完犊子了,江充立马前去抓捕太子归案。
这时候太子刘据的老师提醒刘据,千万不要成为第二个公子扶苏。
的确如此,如果刘据束手就擒,那铁定会被江充整死。为此刘据果断出手,将江充反杀。这个时候刘据本可以与老爹汉武帝解释一切,可他的选择,为他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二、江充被杀后,刘据完全有机会向汉武帝解释。江充被杀以后,刘据觉得自己矫诏杀江充,已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索性就反了!其实这算个屁大的罪过,父子俩聊个天,或许就能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可刘据却不这么想,他派人联系上了自己的老母亲卫子夫,得到了卫子夫的首肯后,凭借皇后的印信,拿到了长乐宫卫队的兵权。
当时汉武帝觉得自己很了解这个儿子,认为刘据不可能造反。可4个人的报告,让汉武帝心生疑虑。
- 第一个是协助江充办案的御史章赣,他看江充被宰了,自己索性跑到汉武帝那儿告发刘据谋反。
- 第二个是丞相刘屈氂,他和李广利是亲家,都想扶持昌邑王刘髆取代太子之位,所以刘屈氂和刘据有很大仇怨。因此他也派人告诉汉武帝,太子反了。
- 第三个是宦官苏文,他也是协助江充搞巫蛊案的人,逃出来以后,也到汉武帝身边说太子刘据不像话,有谋反的嫌疑。
- 第四个是汉武帝派去的小太监,汉武帝打算把刘据喊来聊聊。结果这个小太监胆子太小,不敢去找刘据,出去转了一圈回来直接告诉汉武帝,太子刘据要谋反,还要杀了自己。
三人成虎啊,好家伙,一连几个人都这么说,江充还被杀了,你说汉武帝能不起疑心吗?因此,汉武帝立马派遣刘屈氂带兵前去镇压叛乱。
父子俩就这么交火了。
太子刘据也不是吃素的,他做了如下安排:
- 第一,他以皇后的名义打开了武器库,武装起了一帮刚从牢里放出来的罪犯,让他们帮自己起兵。
- 第二,太子刘据还以汉武帝的名义,派人前去调遣一批城外的胡人骑兵,希望他们帮助自己平叛。
- 第三,刘据亲自前往北军军营,向北军统帅任安颁发符节,让他带兵参与平叛。
可以说,太子刘据的部署如果能够成功,那汉武帝可真没戏唱了。只可惜,三件事中,只有第一件办成了,后面两件事都失败了。
汉武帝也知道城外胡人骑兵的重要性,所以也派去了使者,而且汉武帝的使者所持有的符节,还有防伪标志,因此这帮人反倒跟着汉武帝的使者一起对付刘据了。
北军统帅任安是个明白人,他接受了太子刘据的符节,但是却按兵不动。他知道,这是汉武帝和刘据这对父子之间的事情,无论谁获胜,你掺和进来都没好处。
汉武帝还亲自坐镇建章宫,指挥平叛事宜,消除了大家对汉武帝是否还活着的疑虑。很明显,所有底牌都倒向了汉武帝这一边,太子刘据大势已去。
刘据的人马和刘屈氂的人马,在长安城中大战了5天,死伤数万人。由于大家逐渐明白了过来,因此刘屈氂这边人马越来越多,而背弃刘据的人也越来越多,最终刘据战败逃亡。
三、卫子夫、刘据自尽,是因为政变失败了。刘据失败以后,但凡和刘据有一丁点瓜葛的人,全都被灭族了。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一下子又死了几万人。可见当时汉武帝已经昏了头了,压根就是要把太子刘据搞死。
因此基本没人敢对汉武帝说真话了,毕竟汉武帝已经不想听真话了。刘据当时逃到了河南湖县,结果还是遭到了追捕。不甘受辱的刘据,选择自缢,结束了自己38年的人生。
太子一死,太子带出来的两个儿子也被杀了,同时留在长安的太子长子刘进被杀,太子的妻子史良娣被杀,刘进的妻子王翁须及其女儿被杀,只剩下了一个刘进的儿子刘病已,因为只有几个月大,躲过一劫。
卫子夫得知太子战败逃跑以后,已经明白大势已去了。她本来打算护犊子,帮助儿子夺取皇位,只可惜最终功亏一篑。
这个时候汉武帝又派人收走了象征皇后的玺绶,这等于是废掉了卫子夫的皇后之位。卫子夫没法解释自己犯下的过错,只能选择了自尽。说实话,卫子夫自尽,倒不是认为自己错了,而是儿子刘据政变失败,她失去了扳回一局的机会而已。
自此,巫蛊之祸彻底收场,汉武帝凭一己之力,几乎灭掉了自己满门。
结局:归来望思,又有何用?汉武帝后来在田千秋的点拨之下,幡然醒悟。他知道太子刘据自尽,有着多么大的冤情,因此灭了江充三族,诛杀苏文、莽通,后来又将李广利、刘屈氂灭族。虽然解恨,可惜也换不回儿子了。
此后,汉武帝建造了思子宫,又在太子自缢的湖县,修建了归来望思之台。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头子,弓着背,站在归来望思之台上,望而思之。
汉武帝为何要处死挚爱的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击匈奴,打的匈奴远遁,自此漠南无王庭。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
汉武帝和皇后陈阿娇是少年夫妻,又是亲上加亲的夫妻。两人感情深厚,但是陈阿娇婚后几年肚子不争气,一直无后,没有一男半女,皇后之位岌岌可危。
这时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看到弟弟没有子女,为了讨好汉武帝,也为了培养自己的棋子,将自己府上的丫鬟卫子夫推荐给汉武帝!卫子夫进宫一年多,也没见过汉武帝,有一次卫子夫使尽浑身解数,汉武帝一时兴起,终于赢得了汉武帝的恩宠。
加上平阳公主的撮合,卫子夫逐渐受宠,随着卫子夫的地位提高,她的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也逐渐成长起来。北击匈奴,封狼居胥,匈奴人望风而逃!
几次军事胜利,卫青和霍去病在军中和朝堂的威望日盛,俨然成为朝廷的一大势力,汉家最强的外戚。日后卫青娶了平阳公主,卫青五子封侯,使得卫家成为可以撼动朝野的中坚力量!
卫子夫的儿子刘据被封为太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刘据登基,日后卫家照样还是最强大的外戚家族。
然而随着汉武帝的穷兵黩武,老眼昏花,宠信年轻貌美的勾代夫人,想封她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
这时的卫青,霍去病早已去世!卫子夫的娘家势力减弱,同时汉武帝宠信勾代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朝廷中奸臣江充和苏文为了迎合讨好汉武帝,报复太子刘据,竟然诬陷太子刘据行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
汉武帝不分青红皂白,下令捉拿太子刘据,刘据百口莫辩,见不到汉武帝,没办法,起兵反抗,兵败自杀!卫子夫听闻后,上吊自杀!
汉武帝又自灭自己三族,刘据一家被灭,只有刘据的孙子,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逃过一劫!
虎毒不食子,最后汉武帝幡然醒悟,处死巫蛊之祸的始作俑者和奸臣,建立思子宫,思念儿子刘据一家!好在老天保佑,刘据的孙子刘病已,日后在大臣霍光的拥立下登基为帝!也算是拿回了本来属于自己家的皇位!
汉武帝为何要处死挚爱的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
汉武帝是西汉著名的皇帝,他文武全才,深谋远虑。在汉武帝的领导下,西汉走入了鼎盛时期。汉武帝打败了困扰汉朝的匈奴势力,打通了西域道路,开创了丝绸之路。在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中,他的皇后卫子夫和她的外戚集团,功不可没。
卫子夫与汉武帝的相识十分偶然,只是在一次酒会上遇到的。可是汉武帝对卫子夫一见钟情,终于召她进宫,迎娶了她。而卫子夫的兄弟卫青、外甥霍去病都得到汉武帝的信赖,成为他扫灭匈奴的得力干将。卫青和霍去病在讨伐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殊勋,成为威震天下的大将军,掌握着汉朝的军权。而卫子夫也贵为皇后,为汉武帝生下的儿子也被立为太子。一时间,卫氏的风头一时无二。可是,曾几何时,汉武帝却因为巫蛊之祸,对卫子夫和太子下了狠手,使得两人都死于非命。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巫蛊之祸。卫子夫和太子的直接死因是因为巫蛊之祸。巫蛊之祸说的是在汉武帝老年时,思想上逐渐转入迷信。他不但举行封禅,还对方术十分迷信。在一次睡觉做梦的时候,梦见有几千个小人手持棍棒殴打自己。醒来之后,汉武帝十分生气,认为是有人用巫蛊之术来害自己。
于是,汉武帝派江充去调查这件事,还派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宦官黄门苏文等人协助江充。江充本来就是一个小人,过去他已经利用调查巫蛊的事件,陷害了无数人。这一次,有汉武帝的亲自指派,他就更加肆无忌惮。他和太子刘据有矛盾,于是就专门把罪名往太子身上引。他在太子宫中挖出很多桐木小人,还有写有诅咒的布帛,向汉武帝诬告太子。
这让太子十分恐惧,太子向师傅石德求计,石德劝他起兵自卫。太子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向卫子夫禀告,发兵捉拿并处死了江充等人。可是,其他的人向汉武帝报告太子造反。汉武帝听信了谣言,派兵镇压太子。最终太子兵败,在逃亡中被追捕而自杀。卫子夫也被汉武帝收走皇后的印绶,卫子夫也自杀身亡。
事后,经过多人的劝解,汉武帝才明白事情的真相。汉武帝在悔恨之余,将陷害太子的人全部诛杀。并且,汉武帝还修建了思子宫和归来望思之台,来表达对太子的怀念。
二、钩弋夫人。如果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卫子夫和太子的死,只是因为江充的陷害。可是,中国有句俗话,那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不是汉武帝对卫子夫和太子产生了嫌弃之心,江充等人的陷害怎么可能得逞呢?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非要逼死卫子夫和太子呢?这要从他最后一个宠妃钩弋夫人说起。钩弋夫人是汉武帝老年纳的妃子,而且她的来历十分蹊跷。她是汉武帝到赵地巡游时,由于望气者的指引找到的。望气者说赵地有奇女子,于是汉武帝派人去找,找到了钩弋夫人。
据说,钩弋夫人的奇特之处是她的手自从生下来就没有张开过。汉武帝用手轻易的就掰开了钩弋夫人的拳头,发现她的手中握着一个玉钩。于是汉武帝将钩弋夫人带回宫中,纳其为妃。不久,钩弋夫人又怀了孕,为汉武帝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个儿子的来历更是奇特,据说是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生下来的。历史上传说尧帝也是怀孕十四个月生下来的,于是汉武帝很重视这个孩子,专门命名钩弋夫人住宅的门为“尧母门”。
如果用现代的医学知识来看钩弋夫人,就会感到细思极恐。所谓的手握拳不能张开,可是手中又有一个玉钩,这完全是一个假象。不能张开手,那个玉钩是怎么到手里去的,汉武帝又为何能够轻易把她的手打开呢?
至于说怀孕十四个月,以今天的人看来,更是无稽之谈。十月怀胎已经成为大家的常识,那么制造怀孕十四个月的目的无非是要和尧帝出生相对照,提高母子的声望。可是,这个孩子究竟是谁的呢?虽然不能确定孩子的父亲是谁,但可以确定的是,肯定不是汉武帝的。
我们从钩弋夫人的这些表现,就可以看到,她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冲着皇位去的。她和她的同伙,利用汉武帝年老昏聩迷信,设下了这个巨大的阴谋。那么,钩弋夫人的同伙又是谁呢?我们如果从钩弋夫人的家属来看,她的家人没有才能出众的人,也没有身世显赫的人,在她的儿子继位后,也没有见她的家人出人头地的。那么,她的同伙又会是谁呢?
我们再看看,拼命陷害卫子夫和太子的人都是些什么人。我们会发现,竟然是一群宦官。这些宦官不遗余力的去陷害太子,又为的是什么?我们再看看钩弋夫人的父亲,居然是一个宦官。他因为犯罪被处以宫刑,担任了中黄门的宦官之职。至此,我们就能够看到一丝端倪了,那就是钩弋夫人是宦官们的女儿!她是宦官集团的工具,为的就是掌握汉朝的大权。
正是这么一群人,围绕着汉武帝,前赴后继的诽谤太子。在被汉武帝杀掉诬陷太子的宦官后,还有更多的宦官继续诬陷太子。为的就是保证钩弋夫人的孩子成为太子,去继承汉朝的皇位,好让宦官集团掌握汉朝的政权。汉武帝老年昏聩,居然认可了尧母的说法,动了更换太子的心思。这才是卫子夫和太子罹难的根本原因。
三、政权交替。但是,汉武帝对于卫子夫和太子的事情只是一时糊涂。在事件平息后,他也嗅到了阴谋的气息。对此,汉武帝马上进行了补救措施。汉武帝对那些陷害太子的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我们从历史上可以看到,这种杀戮之狠,颇有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的架势。
而对于太子一党的追究也随之停止,甚至连太子的遗腹子也没有理会,任人抚养。甚至,汉武帝在临终前,确立的辅政大臣霍光也是昔日的太子党人。
而对于宦官集团,汉武帝不但利用为太子报仇的机会,大肆杀戮,给予了毁灭性的打击。对那个钩弋夫人,汉武帝也毫不留情的予以诛杀。汉武帝解释诛杀钩弋夫人的理由,其实是另有道理的。汉武帝说,自己一死,幼子继位,钩弋夫人正当壮年。钩弋夫人就会如同吕后一样扰乱朝廷,危害汉室江山。可是,我们知道,钩弋夫人的家族根本没有势力,大臣又不听她的,她如何能够作乱?
其实,汉武帝说的意思是,幼子继位后,钩弋夫人和她身后的宦官集团会作乱。钩弋夫人的家族没有势力,可是她和那个布局深远,穷凶极恶的宦官集团相勾结,会让东汉末年的景象,在西汉就早早出现了。汉武帝当然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于是他先下手杀了钩弋夫人,然后派太子一党的人辅政,掌握政权。
终究,在霍光执政期间,政权经过几次交替,最后还是落入了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的手中。卫子夫和戾太子九泉之下有知,也可以瞑目了。
结语:卫子夫和戾太子都死于巫蛊之祸。在这次事件中,汉武帝在初期还是比较理智的,可是在身边人的推波助澜下,最终还是铸成大错。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汉武帝老年昏聩,思想迷信。他被钩弋夫人一伙利用,想要另立太子,最终导致了这场惨剧。
但是,汉武帝终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他很快就清醒过来,对钩弋夫人和她身后的宦官集团的图谋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他除掉了那些参与阴谋的宦官,还除掉了宦官集团企图利用的最大工具钩弋夫人。汉武帝粉碎了宦官集团的阴谋,同时把江山交给霍光辅政,最终让政权回到戾太子后代的手中,也算是对卫子夫和戾太子有了一个交代。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汉武帝为何要处死挚爱的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
汉武帝表示:瞎扯都扯朕头上来了,看来普及教育很有必要啊。
汉武帝征和二年,著名的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与其生母皇后卫子夫都牵扯其中,受到佞臣构陷而不能自白,无奈之下,在绝望中选择了自尽。
征和元年,汉武帝的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因为擅自挪用北军的军饷被问罪,公孙贺是汉武帝的连襟,因为他的夫人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
儿子犯下大罪,公孙贺当然是想要弥补,刚好当时武帝正在下令搜捕侠客朱安世却一直都没有成功,公孙贺索性把差事拦下来,作为给儿子赎罪,武帝答应。
果然,公孙贺抓住了朱安世,可这个朱安世却告诉武帝,公孙贺与阳石公主私通,并且还偷偷对汉武帝施行厌胜之术,武帝盛怒彻查,没想到还真有这回事。
因此,公孙贺父子都被问罪且灭族,并且连累卫青的长子卫伉、卫子夫的女儿诸邑公主都被赐死,而这件事以后,汉武帝越来越疑神疑鬼,总担心有人要害自己。
武帝上了年纪之后,欲望依旧不减,当时的皇后卫子夫年华老去已然失宠,所以不断有年轻美貌的女子入宫侍奉。
为了让自己得到皇帝的宠爱,后宫里的女人们也是想尽办法,比方说求助于一些术士的旁门左道之法,而这就使得长安城中,到处都是这样的人。
正所谓,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为了争宠,宫里逐渐也开始出现了不好的问题,毕竟巫蛊在那时候也是不允许的,于是妃嫔们互相告发,说对方诅咒皇帝。
时常做噩梦的汉武帝,越来越害怕,他觉得真的有人在害自己,于是派遣江充调查,江充到处搜捕抓了一大批的人,与此同时,太子也被牵扯进来。
太子刘据的家臣曾误闯皇帝的驰道,被江充问罪,刘据多番求情也没被理会,于是江充与太子之间生出嫌隙,刘据倒是没什么,江充却先害怕了。
毕竟刘据是太子,江充怕将来刘据登基自己性命难保,于是趁着巫蛊,他在武帝面前陷害太子刘据说其诅咒皇帝,并且在太子宫搜出了所谓的木人。
刘据惊恐之下,却有不能自证清白,于是想着直接杀了江充,贸然带兵闯宫,可这下子就坏了大事,本来没错也变得有错。
不明情况的汉武帝与刘据父子未能相见,果然相信了太子要造反的说法,即刻派兵围剿,长安城陷入兵乱,最终刘据兵败,在绝望中自尽。
而当时,刘据的母亲卫子夫,为了帮助儿子,调动内宫禁卫协助,太子自尽之后,卫子夫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只能在椒房殿自缢。
卫子夫原本受尽恩宠,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她死后也并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哀荣,只是被草草入殓下葬,母子二人的结局,都是因为巫蛊之祸。
而那个时候,卫子夫的娘家卫氏一族其实也已经衰落,毕竟卫青已经去世,而汉武帝也向来不是很喜欢刘据这个儿子,对于卫氏一族更加忌惮。
虽然卫子夫与刘据的死,与汉武帝晚年的糊涂分不开,但是汉武帝并没有真的想要赐死二人,毕竟也是自己的皇后与太子,而且巫蛊纯属构陷,根本不是真的事情。
汉武帝为何要处死挚爱的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
诸位看官,这里是陈大舍道古。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承蒙青眼,不胜荣幸。
我们先看一看汉武帝的“挚爱”是谁?
根据历史,注意是历史,也就是《史记》和《汉书》、《资治通鉴》中的记载,而不是给孤男寡女们撒糖的民间曲艺(包括影视剧),汉武帝一生挚爱,有两个:一个是他的发小,韩嫣;之后是齐太后王夫人。
先说第一个。
韩嫣是汉初异姓诸侯王中韩王信的曾孙、弓高侯韩颓当的孽孙(庶出的孙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和汉武帝算是世兄弟。汉武帝还是胶东王时,韩嫣就和他同学。等汉武帝做太子时两人就分不开了。韩嫣是那种运动型的少年,也是汉武帝喜欢的类型,等到汉武帝登基之后两人的关系就已经公开了,按照《史记•佞幸列传》的说法就是:
“时嫣常与上卧起。”
以至于汉武帝的皇后,表姐陈阿娇婚后四五年都没怀上孕。
韩嫣和汉武帝夫夫不是一般的“甜”,以至于他对汉武帝十分的放肆,放肆到旁人都已经无法直视了,《史记•李将军列传》就透露过:
“天子与韩嫣戏,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
也就是说,有一次汉武帝和韩嫣在做爱做的事,韩嫣就举动放肆,一旁值班的李当户(李广的长子)看不下去了,就去打韩嫣,于是韩嫣逃跑了。
最后韩嫣因为过于放肆,触怒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并招来了杀身之祸。汉武帝为了“男朋友”拼命的和太后说情:
“上为谢,终不能得,嫣遂死。”
也就是说汉武帝终究没能救了韩嫣。
之后汉武帝为了表示不忘旧情,又和韩嫣的兄弟交往了:
“而案道侯韩说,其(韩嫣)弟也,亦佞幸。”
韩家自此累世富贵。
汉武帝&韩嫣、汉成帝&张放、汉哀帝&董贤,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古典时代的SHEHUI主义兄弟情。
再说说王夫人。比起大汉贤后卫子夫、陈阿娇、李夫人这些“名女人”,王夫人可谓相当没有存在感。但是,她确实汉武帝成为一个真正男人之后的挚爱。
《史记·三王世家》记载:
“王夫人者,赵人也,与卫夫人并幸武帝,而生子闳。”
也就是说王夫人和卫子夫同时成为了汉武帝的后宫,也就是夫人。《史记·外戚世家》中又写到:
“及卫后色衰,赵之王夫人幸,有子,为齐王。”
又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透露,“是时王夫人方幸於上”的时间是元朔六年(123B.C.)。也就是说,卫子夫封后五年便逐渐失宠,而同时得到汉武帝宠幸的王夫人却与汉武帝越来越恩爱。而且王夫人也为汉武帝生了个儿子,就是齐怀王。关于齐怀王的始末见于《史记·三王世家》中褚少孙补记的一个片段
“闳且立为王时,其母病,武帝自临问之。曰:'子当为王,欲安所置之?'
王夫人曰:'陛下在,妾又何等可言者。'
帝曰:'虽然,意所欲,欲於何所王之?'
王夫人曰:'原置之雒阳。'
武帝曰:'雒阳有武库敖仓,天下旻戹,汉国之大都也。先帝以来,无子王於雒阳者。去雒阳,馀尽可。'
王夫人不应。
武帝曰:'关东之国无大於齐者。齐东负海而城郭大,古时独临菑中十万户,天下膏腴地莫盛於齐者矣。'
王夫人以手击头,谢曰:'幸甚。'
眼熟吧?对了《左传•隐公元年》就有这种故事:
“(郑武公夫人姜氏)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简直是如出一辙!日后共叔段(京城太叔)起兵造反夺国,这个典故学问渊博的汉武帝定然是烂熟于心,但他对此不得丝毫没有抵触,反而十分应承,这就看得出王夫人母子在汉武帝这有多受宠,也从侧面说明了汉武帝对卫皇后母子的冷淡。
也就是说汉武帝一生挚爱前有韩嫣后有王夫人,而卫皇后与汉武帝唯一的纽带,似乎就只剩下了两人之间的孩子,戾太子。
“返魂香”的传说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是汉武帝和王夫人之间的故事。但《汉书》却记录为李夫人。
但是到了后期就连这点联系也岌岌可危了。随着汉武帝的老去和戾太子的成长,父子二人的分歧越来越大,按照《资治通鉴》的叙述就是:
“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爱之。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闳,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髆,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
最重要的是汉武帝的“亲卫队”——酷吏集团们在中间火上浇油。《资治通鉴》:
“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与,故太子誉少而毁多。”
在卫青活着的时候,因为有着汉武帝对卫青的宠爱,这一切还都有人调合,比如汉武帝就经常让卫青转达对皇后、太子好意。但是从元封五年长平侯卫青薨,皇后和太子迅速的陷入困境:
“卫青薨后,臣下无复外家为据,竞欲构太子。”
而此时汉武帝、卫思后、戾太子一家中父子夫妻之间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勾通渠道,此时再有酷吏集团轮番诬陷、抹黑,加之汉武帝本身的“暴君”性格。等到钩弋夫人神秘出现,“尧母宫”事件公之于众,卫思后、戾太子的悲剧性收场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彼得大帝与汉武帝是最为相似的两个利维坦式的伟人。他们二人即使是生活的细节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最相似的是他们都以“无私”之名杀死了也许比自己要更伟大的儿子 ,并把可怕的诅咒传递到了最后一个皇帝。同时他们也将一个伟大民族的盛衰荣辱永远的与帝国的荣耀融为一体。
汉武帝为何要处死挚爱的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
山野老人解读两汉三国,与您一起体会历史新感觉!
汉武帝为何要处死挚爱的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
表面看,皇后卫子夫与太子刘据死于蛊惑之祸。
联系汉武帝之后的所作所为,皇后卫子夫与太子刘据之死,蛊惑之祸仅仅是导火索,真正的死因是外戚专权。
为什么这样说呢?
山野老人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太子刘据的外戚势力让汉武帝警惕。
太子刘据的母亲卫子夫原本只是汉武帝姐姐的歌姬,后来被汉武帝带进宫中。
卫子夫有了孩子后才受到汉武帝的尊宠。
卫子夫被封为皇后,整个卫氏家族鸡犬升天。
卫氏一门先后有五人封侯。
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是大将军。
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儒的丈夫公孙贺是汉武帝的少年玩伴,后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
卫子夫的二姐卫少儿的儿子霍去病深受汉武帝器重,功名显赫。
这样一个大家族能让汉武帝睡安稳觉吗?
二,昌邑王刘髆引发的悲剧。
(李广利剧照)
昌邑王刘髆是李夫人的儿子。
李夫人的大兄长是李延年。
李延年为汉武帝表演歌舞,歌词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边唱边舞,让汉武帝魂不守舍,最后引出了李延年的妹妹。
李延年的妹妹也是有名的歌姬,天姿国色,能歌善舞,让汉武帝一见倾心,被汉武帝册封为李夫人。
昌邑王刘髆就是李夫人与汉武帝所生的儿子。
李夫人在世的时候,昌邑王刘髆受到汉武帝的偏爱。
李夫人的二兄长就是有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
李广利因为李夫人的关系受到汉武帝的重用。
李夫人死后,李广利与当时的丞相刘屈氂串谋,企图拥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
丞相刘屈氂是汉武帝的侄子。
刘屈氂的儿子是李广利的女婿。
李广利是大将军,手握兵权。
后来,蛊惑之祸继续发酵,丞相刘屈氂因为蛊惑之祸与李广利串谋企图拥立昌邑王刘髆等罪,被处以腰斩。刘屈氂的妻子也被处死。
李广利因为与刘屈氂也因为蛊惑之祸与刘屈氂串谋企图拥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等罪,其妻子女儿被处死。李广利此时还在征剿匈奴的前线,听到消息后,投降了匈奴。
三,钩弋夫人的遭遇。
钩弋夫人是汉昭帝刘弗陵的母亲。
汉武帝册立刘弗陵为太子后,就处死了刘弗陵母亲钩弋夫人。
对于这件事情,汉武帝身边的官员都不理解。
汉武帝清闲的时候,问身边的官员说:“你们对寡人处死刘弗陵母亲有什么看法?”
汉武帝身边的官员说:“皇上既然要让钩弋夫人的儿子继承皇位,为什么要处死钩弋夫人呢?”
汉武帝炫耀说:“这哪里是你们这等人能看明白的?从古到今,国家起内乱的原因,是因为人主年小而母亲年壮。女主人独断骄横,淫荡放肆,没有人能阻止她。你们没听说过吕后的故事吗?”
一句“你们没听说过吕后的故事吗”,就让人明白了汉武帝的良苦用心!
汉武帝要处死钩弋夫人就是担心钩弋夫人如吕后一样,淫乱宫闱,篡夺权力!
由此我们也明白了汉武帝处死卫皇后,害死太子刘据、处死丞相刘屈氂、逼迫贰师将军李广利投降匈奴等都是因为担心外戚力量强大后威胁皇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