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和明朝之间,明明只有九十年的相隔,却为何感觉两朝相距甚远?

宋朝灭亡于公元1279年,明朝建立于1368年。要这么来算的话,宋朝和明朝之间,其实只间隔了90年的时间。

但是我们会感觉,宋朝和明朝,相隔甚远,这是为什么呢?

元朝表示:你们把我当空气吗?

事情就是这样,宋朝和明朝之间,还有一个元朝,这是完全不能忽略的。因为元朝对后世版图的贡献,是巨大的。别的不说,蒙古、西藏直接纳入中华版图,就是元朝的功劳。

有元朝挡在中间,宋朝和明朝之间的距离,无形中就被拉开了。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比较特殊的原因呢?

一、南宋的存在感很低。

宋朝一共319年历史,分成了北宋和南宋,北宋占了167年,南宋占了152年。

北宋在历史上就太有名气了。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建立起了相对统一的北宋王朝。

此后宋太宗赵光义,收吴越、闽地,灭北汉,基本完成了汉地十八省的统一。成为了继唐朝以后,史学界公认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

北宋的经济非常发达,工商业在当时冠绝世界。据不靠谱的专家们统计,北宋的GDP占到了当时全世界的60%以上。不管靠不靠谱,这数据也足以说明北宋有多发达了。

此外,北宋的科学技术也有很大发展,比如说火药,在北宋时期就被用在了火器上,领先西方不知道多少年。指南针也是在北宋时期,首次用在了航海上。活字印刷术,更是极大降低了图书出版的成本。

北宋时期,沈括所编写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北宋劳动人民们的生活技巧和科技应用,被称之为古代的百科全书。

北宋还有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他们分别是: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个个都是历史上的大文豪,尤其是苏轼,堪称千古第一文人。

此外,北宋还有著名的杨家将、包青天等著名人物。

由此可见,北宋留给后人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一个朝代,除了军事拉胯了一点。

可南宋呢?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南宋除了岳飞和文天祥以外,似乎没什么值得后人铭记的人物了。岳飞是南宋的开国将领,文天祥是南宋的亡国宰相。

剩下的记忆,几乎是空白的。这么一来,南宋的152年,也就会被大家给逐渐淡忘了。所以说,很多人认为靖康之耻以后,宋朝就没了,过了200多年以后,才有了明朝。自然是间隔很远了。

二、元末明初战乱不断,故事太多。

元末明初就和三国时期以后,是一个战乱不断,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其实也只有60年时间而已,也就是说,东汉到西晋,其实不过只间隔了60年。

但我们却觉得三国是一个非常悠久的历史时间段,为啥?因为三国的历史故事太精彩了,几乎每天都在打鸡血,枭雄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别提多热闹了。

这种生活,让人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相比较于太平盛世的安定,战乱更让人印象深刻。你或许不记得一日三餐吃了什么,但你一定记得你高考的日子,你结婚、生孩子的日子。

道理是一样的,一旦日子变得重要起来,大家就会觉得倍感漫长。元末明初其实也一样,那是一段十分激动人心的动荡时期。

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方国珍、刘福通等等枭雄,轮番登场。他们割据一方,互相征伐,使得元末明初的故事逐渐丰富了起来。几乎每一个枭雄,都值得写一本书来纪念一下。

除此以外,朱元璋在陆续兼并这些枭雄以后,还要和元朝抗争。元朝实力雄厚,朱元璋北伐一战击溃元朝大军,将元顺帝赶出大都,这又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虽然时间不长,可这当中发生的故事,多久都说不完。

因此,大家会在潜意识里觉得,历史停留在这段故事中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自然也就逐渐淡化了大家对宋朝的记忆了。

三、历史上隔代王朝之间的间隔时间,本身就不是很长。

其实大一统王朝之间的隔代间隔时间,一直以来都不算长。刚才我们提到了,汉朝到西晋,只间隔了60年时间。

东晋到隋朝是个例外,间隔了369年,这就有点儿类似春秋战国时期的漫长时间了。不过唐朝到宋朝,也不过只有53年时间罢了。

但是在我们的意识当中,唐朝和宋朝之间,似乎也间隔了很长时间。原因和上面讲述的一样,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后,也就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了。而且五代十国那么纷乱,会让大家误以为这是一段非常漫长的历史。

接下来就是宋朝和明朝了,间隔了90年时间。算是比较长的了,毕竟中间间隔了一个大一统王朝元朝。

四、元朝的历史地位,其实不该被忽略。

现在大家很少看到有关元朝的影视作品,因此很多人对元朝不了解。元朝的大本营在蒙古,在此之前,中国的大一统王朝,一直都没有机会占领蒙古,直到元朝建立以后,蒙古才算是正式纳入了我们的版图。

除此以外,西藏地区原来有个吐蕃王朝,战斗力强悍,长期和中原王朝过不去。强悍如唐朝,也常常被吐蕃打得精神分裂。

但是到了大蒙古国时期,窝阔台汗派遣自己的儿子阔端,征服了吐蕃各大家族,将西藏纳入了大蒙古国的统治范围。等到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西藏自然也就成了元朝的一部分了。

由此可见,元朝对中国版图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此外,元朝对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有很大的作用。因为那时候蒙古人统治了欧亚大陆上绝大多数的地盘,使得东西方文明交流,一点儿障碍都没有。

元朝的元曲,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人,全都是非常优秀的曲作家。怎么能说这样的王朝,没有存在感呢?

宋朝和明朝之间,明明只有九十年的相隔,却为何感觉两朝相距甚远?

我对这个问题的批评,不是专门针对提问者,而是针对一些确实有不怀好意的人。这种观点只是很无聊的人或者带有某种破坏意识的人,搞的意识游戏。这个游戏的玩法儿在第二点我们详细说,先说提问者的题干错误。

(1)宋朝和明朝之间间隔不是90年,而是237年

朝代和政权是有区别的,统一谓之朝,百年以上谓之代。北宋虽然没有传统中原政权的幽云等地区,但一直被人称为朝代,其基本统一是有的。南宋连中原都没有,没有称朝的资格。

所以,宋朝只是北宋,南宋只是政权。南宋和金一样都只能被称为政权,都没有被称朝的资格。

所谓的“正统”思想那是已经被淘汰的骗人的封建思想,现代作者如果真拿南宋作为正统,不顾它只是政权的实质,那也没办法。

但我认为:东西晋、南北宋,与东西汉绝对不同。正如我前天在回答“什么周朝能存在800年而其他朝代都不能”这一问题所说的那样。

(2)提问者故意忽略“元朝”,其本意就是让听者在思想意识上有一个停顿,这是在打思维意识游戏

所有中国人都知道“宋元明”,这是任何一个支持民族团结、支持思想统一、支持国家教育的人都有的历史传承脉络。那么,你揪出“元朝”作为某种标靶,肯定会让听者在思想上一愣,从而产生时代隔久感。

比如你聊天,从你祖宗一下子谈到你自己,让别人听来这个跨度肯定大。

朝代也是如此,你忽略了一个朝代,人们下意识地就得去填补“空缺”。同理,你说一个末代皇帝,再提新朝代的第二个或第三个皇帝,中间隔着也许就十几年,甚至几年,你同样会觉得时间被拉长了。

拉长的时间就是你意识中为其填补空缺的时间。

(3)宋元明清是一个完整的时代脉络,元朝承袭中原政权的东西有很多,明朝承袭元朝的更多,中国历史不应该被不怀好意的阉割

元朝的“元”本身就出自《易经》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元朝是属于中国朝代,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统治辖区主体就是中原政权且部分受到“儒家化”,虽然不彻底,一直停留在“执行元世祖既定方针”阶段。

但从元朝内部的汉人官员数量(从朱元璋、李善长监造的《元史》就可以看出)、科举、农耕文明被重新重视等各种角度说,儒家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畏兀儿文化、蒙古传统文化的四种主体文化中,儒家文化是缓慢性增长的。

元朝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外贸等并不输于宋朝。

明朝则继承了元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商业政策等基本治理手段。因此,元朝的过渡性很明显,也不像某些人说得元朝那么黑暗。比如科技元朝在建造、天文、水利方面的贡献并不比汉唐宋差,绝对要强于明清。刘秉忠、郭守敬师徒所做的贡献直接影响明清。

刘秉忠建造元大都,后世的人将刘伯温附会成刘秉忠而已。

郭守敬在天文学上的整体贡献,有几个人能比?其在水利上的贡献,也很了得。

所以,人不怕对历史不熟悉,只怕对历史有了严重的好恶。

宋朝和明朝之间,明明只有九十年的相隔,却为何感觉两朝相距甚远?

宋朝和明朝相隔不到100年,但是两个朝代的区别,确实是太大了。尤其在人性上,差别很大。为什么这样呢?有人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是因为其中出现了一个元朝,真的是这样的吗?

咱们先来看看宋朝和明朝究竟有哪些不同?

(朱元璋)

一是政治上的专制和民主。明朝的政治是相当专制的。朱元璋开国以后,通过废除宰相,以及屠杀功臣等措施,极大地树立了自己的个人威权,把中央集权推向了一个高潮。

皇帝具有无上的权威,朝中大臣不敢与皇帝争论,那么,他们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断揣摩皇帝的心思。皇帝变得为所欲为,就算明朝的皇帝多年不上朝,朝中的大臣也把他无可奈何。

在宋朝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宋朝的皇帝遇到事情,都只敢和大臣们商议。只有在充分征求了大臣们的意见后,才敢作出决策。如果皇帝想做一件什么事儿,而大臣们不同意,那么皇帝也不敢做。

总之,宋朝相对来说,是比较民主的,而明朝的政治,明显要专制得多。

(苏轼)

二是人格上的高贵与卑微。宋朝的士大夫及知识分子,在人格上是比较独立而高贵的,他们都敢于大胆地向皇帝进谏。当皇帝不采纳他们意见的时候,他们都敢撂挑子,甚至把皇帝对他们的贬责,看成是一种光荣。范仲淹曾经三次被皇帝贬谪,但范仲淹把自己这三次贬谪,认为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其他人也评价说,这是范仲淹的光荣。每次范仲淹被贬谪离京的时候,大家都会来送他。

苏东坡评价自己一生的功绩,他说是“黄州惠州儋州”。我们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苏东坡在自嘲,事实上,这也是苏东坡真实的想法。

还有当岳飞向宋高宗提出一个建议,宋高宗不采纳的时候,岳飞就撂挑子,以照顾自己的老母为由,辞职了。很多人认为,这是岳飞不懂事,这也是宋高宗杀岳飞的理由。但事实上,岳飞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因为宋朝的士大夫及知识分子有着独立人格的表现。

但是明朝的大臣们却没有了那样的独立人格。明朝的大臣们,都会极力地讨好皇帝,揣摩皇帝的心思。同时,以揣摩皇帝的心思为荣耀,谁要是揣摩到了皇帝的心思,谁就能够当高官。

明朝的大臣,如果想独立做一点事情,必然被皇帝打击。比如张居正,他在主政期间,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情。但是万历皇帝一上台,不但不肯定张居正,还着力地打击他,抄了他的家,流放了他的家人。

(宋太祖)

三是人情上的冷酷和温情。

明朝人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情感上,是非常冷酷的。明朝的皇室兄弟之间,感情是非常淡漠而又冷酷的,发生过多起互相之间争权夺利的事情。朱允炆上台就削藩,接着朱棣造反,夺了朱允炆的皇位。包括万历在张居正的问题上,也显得冷酷无情。

宋朝则显得温情得多。宋朝没有明朝那样的皇室惨烈争斗,就算宋太宗夺取了宋太祖的皇位,但是他从来没有公开打击过宋太祖的几个儿子。宋太祖的几个儿子都没活多久,有人认为是被宋太宗毒死的,但这只是猜测,完全没有证据。

在外交关系上,明朝的冷酷,使得他们让外交变得非常强硬。而宋朝虽然实力很弱,但是相对柔和得多。宋朝在和辽国签订了和约以后,两个国家确实不动刀兵,和平了上百年。

那么宋朝和明朝只相隔不到百年,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呢?是不是元朝造成的呢?

当然了,也不能说与元朝完全没有关系。元朝的时候,确实存在破坏人性的表现,特别是宋朝进行等级划分,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分裂,对人性的温和,确实是一种摧残。

但是,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开始所订立的建国基调。朱元璋虽然建国当皇帝了,但是他明显缺乏大度,不能容纳别人,不能相信人。朱元璋杀掉了几十万人,这种做法,在国内造成很大的戾气。这种戾气必然会影响到后世的人,让他们在处理问题上,都会参照朱元璋的做法。

这样一来,大臣们都不敢再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自由表达思想,很有可能就被其他大臣所利用,同时又会被皇帝所残杀。

而皇帝呢,任何时候都提防着大臣和藩王们,要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限制他们,打击他们。

总之,明朝的文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主要还是与明朝自身有莫大关系,不能一味怪在元朝头上。

(参考资料:《宋史》《明史》《元史》等)

宋朝和明朝之间,明明只有九十年的相隔,却为何感觉两朝相距甚远?

个人认为,宋和明相隔九十年是要做地方区分的,主要要分为三个地理区域,每个区域的特点不同。

宋朝和明朝两个朝代在北方地区相隔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从地理上说,北宋和辽以冀中白沟为界,西至雁门,今天的雄安新区以北的永清,容城,新城属辽,偏南的雄县,安新,霸县,徐水归宋,后来金灭辽后,这片地区又归属于金,所以理论上从五代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起,广大的北京(辽南京)平原及以北地区及河套及以西地区(西夏)应该是没有属于宋朝的这个国家概念的。

其次,公元1127年1月19日金军攻破开封,掳掠徽钦二帝北去,北宋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康王赵构在河南商丘建立了南宋,之后又被金军一路追打,弃淮河渡长江,最后定都杭州。公元1130年,金为稳定局面在宋原淮河以北地区,建立了伪齐政权,搜刮民脂,并助金攻宋,直到公元1137年(南宋绍兴七年)刘豫被金朝主子废掉,伪齐灭亡,之后就形成了以秦岭大散关(宝鸡)至淮河一线的金宋对峙的时期。

所以原属宋朝的北方地区(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以秦岭淮河为界),从公元1130年建立伪齐到之后归属于金国,又在之后的蒙元灭金归属于元,直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徐达攻克原北宋都城开封,时间已经过了238年,比明清两朝的存在的时间也就短了几十年的事。

而在那个时代,人们并没有北宋南宋的概念,宋国就是宋国,南方地区更是如此,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一直在宋朝的统治下直到蒙元一统。

总结是宋明相隔九十年的说法主要还是指我国广大的南方地区,中原地区则只有“北宋”的概念,当地的人们认为重回汉人统治已经过了二百三十余年。而更北的地区则没有宋朝的概念,当地的人们会认为燕云十六州重回汉家已经过去了432年矣(公元936--1368年),所以在传统汉文化的传承上,南方则要正统于北方很多,毕竟北方在明朝之前的一段时期经历了辽,金,北宋,元,而南方只经历了宋和元,所以两朝相隔时间要明显近的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您的关注

宋朝和明朝之间,明明只有九十年的相隔,却为何感觉两朝相距甚远?

感谢悟空邀请。

“崖山之后无中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法,虽然不至于真的无中华了,但是元朝确实在相当大程度上阻断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由于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汉人地位低下,我们对元代历史关注也较少。所以,元朝虽然只历时九十八年,却让我们感觉宋与明两朝之间相距甚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文化的阻隔和历史的陌生。

宋朝和明朝之间,明明只有九十年的相隔,却为何感觉两朝相距甚远?

从高潮掉入低谷,难免会有一种心里落差,而这种落差就是一种断代感。

宋朝是我国古典文化的巅峰时期,科技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而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华古典意义文明的陨落,而武力崛起的元朝根本无法与汉文明碰撞出火花和默契。归根结底,蒙元是一个奴隶制建立的政权,它们的落后思想与中原先进文明格格不入。所以它们对中原的统治有着掩饰不住的力不从心和捉襟见肘。(宋东京之繁华)

元朝政府,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政权统治,它们使出了奴隶主压迫奴隶的贯用的原始手段,不准养马、不准夜出、不准集会、不准习武,甚至还对其他民族分等级而治,完全是离经叛道,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这与后来的满清如出一辙,所以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朝代,随处可见的是空洞、乏味与精神上的空虚。

而继起的明朝虽然是汉民族建立的政权,但是受蒙元愚昧的统治影响深远,本质上没有重拾汉文明的文化自信。所以,明朝的统治阶级依旧保守内敛,而老百姓不能突显生命价值,工商贸易受到人为的压制,郑和的无敌舰队成为了落日西下里的残景,大航海时代来临的前夕,明朝已经降下了沉重的桅幕,历史的倒车被明朝开的渐行渐远。(郑和下西洋)

所以,元朝撕开的文化裂痕到了明朝也没有缝合,宋朝和明朝自然也不会形成更深邃的文明对接。两个看似类同的朝代,其实文化上四处流露着无奈的貌合神离。所以,没有肢体上的接触,更不会有灵魂上的默契。

宋朝与明朝就像一对走不到一起的恋人,随着岁月的变迁,留给后人的只有无言的陌生和若即若离的痛。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