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病已是怎样从死囚成为汉宣帝的?
汉朝皇帝登基都很具有喜剧色彩。
- 汉文帝刘恒,简直就是白捡了一个皇位嘛!人家齐王刘襄三兄弟为了诛灭诸吕,立下了汗马功劳,结果功臣集团偏偏把一个在家嗑瓜子看直播的代王刘恒立为皇帝,你上哪儿说理去?刘恒:我瓜子还没嗑完,你们就让我登基?
- 汉景帝刘启本来是庶出,结果汉文帝刘恒的原配代王后,以及代王后的4个儿子,全都在刘恒登基前没了!不仅是没了,简直是灰飞烟灭,连个名字、封号都没剩下。刘启一眨眼功夫就从庶子,变成了嫡长子,这跟中彩票有什么区别?
- 汉武帝刘彻本来排行老十,他头顶上还有9个哥哥等着继位呢!可偏偏在馆陶公主、王夫人等人的运作之下,汉景帝就是把皇位传给了刘彻,你上哪儿说理去?
要说最具有喜剧色彩的,还得算汉宣帝刘询。为啥?因为这位老兄是坐过牢的呀!你见过有前科的人,还能进入国家公务员系统吗?甭说本人了,往后三代,估计都没啥希望了。可人家刘询不仅进去了,而且还拿到了正式编制:大汉天子!
此时此刻的我,望着牢房的方向,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想想还是算了吧,毕竟不是谁都有刘询这种运气的。那么问题来了,刘询为啥能够从牢中囚徒,变成大汉天子呢?
一、刘询本身就有汉室皇族血统。你看,仅凭这一条,就把多少想要铤而走险,碰碰运气的兄弟们,拒之门外了?就算是坐牢,你也得有高贵的血统啊!
刘询原名刘病已,他的爷爷是大名鼎鼎的戾太子刘据。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也是汉武帝培养了30年的接班人。
最关键的是,刘询还是刘据的嫡长孙。他是刘据的大儿子刘进和王翁须所生的长子,如果刘据能够顺利继位,那么刘询大概率还是可以继承大统。
也就是说,这皇位本来就是人家刘询的,只不过阴差阳错之下,和刘询失之交臂了而已。这也是后来霍光能找到刘询继承大统的根基所在。毕竟说到底人家都是汉武帝的直系后裔。
二、刘询已经出狱多年。巫蛊之祸发生以后,刘据畏罪自尽,他们家也遭到江充、苏文等人的屠戮,几乎满门被杀。只剩下了尚在襁褓之中的刘询,被投入了大牢。
后来汉武帝回想起这件事,觉得自己做错了,但是又不能明说自己做错了。所以汉武帝打算偷摸着做点事情弥补自己的儿子。
因此他曾经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灭江充全族,诛杀李广利、刘屈氂等人全族。可这些都不能从实际中弥补刘据。
直到有一天,出了一件事。当时有望气之人告诉汉武帝,长安监狱方向有天子气。汉武帝担心有人取代老刘家的江山,所以就下令将长安26官狱中的所有犯人,不分罪责轻重,全部诛杀。
直到杀到丙吉所看护的监狱时,大家才知道,皇曾孙刘病已就在这里关押着,而且已经5年了。汉武帝得知以后,老泪纵横,于是大赦天下,将刘病已给放了出去。
而且汉武帝临终前,留下了一道诏书,将刘病已释放出去,交给掖庭抚养,同时恢复刘病已皇族的身份。
如果汉武帝没有赦免刘病已,可以说,霍光是绝对不会找刘病已的。别以为汉朝就不讲究背调,霍光作为汉武帝的小迷弟,不可能选一个汉武帝没有原谅的人做皇帝。出狱后的平民生活,也是刘询能够登基的重要保障。
三、刘询频频遇到贵人。第一位贵人,丙吉。
刘询被抓的时候,才出生几个月而已。说实话,这样的孩子都要坐牢,那是一件闻者伤心的事情。甭说后来做皇帝了,几个月大的孩子,在牢里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很大的问题。
当时调查这件案子的廷尉监是一个叫丙吉的人,他深知太子刘据含冤而死的经过,就更加舍不得让嗷嗷待哺的刘询受苦了。
因此刘询在牢中的一切生活,都由廷尉监丙吉照顾着。丙吉为他选择了一间比较干净的牢房,甚至挑选哺乳期的女犯人喂养刘询。
刘询年幼时常常生病,甚至有几次差点病死了,多亏了丙吉找人医治好了刘询。因此刘询也得了一个名字“刘病已”。可以说,丙吉就是刘询生命中第一个贵人。
第二位贵人,张贺。
刘询被收养于掖庭的时候,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那就是张贺。张贺原来是太子刘据家的家吏,他很感激当年刘据的照顾,因此他作为当时的掖庭令,也对刘询十分照顾。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本就是如此。
张贺不仅照料刘询的起居生活,更关心刘询的学习,他甚至自己掏钱,为刘询专门请来了老师,教育刘询读书识字。
这件事对刘询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后来刘询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如果刘询从小不读书的话,你觉得他还能成为一代明君吗?
第三位贵人,霍光。
至于霍光,那自然是刘询最大的贵人了。汉昭帝刘弗陵早逝,没留下子嗣。霍光从汉武帝的后人中,首先选择了昌邑王刘贺为接班人。可刘贺不太听话,只干了27天就被霍光给废了。
在这之后,霍光终于从汉武帝的后裔当中,选中了刘询。如果没有霍光,还真没有汉宣帝刘询。
四、好几个巧合,成就了汉宣帝。巧合一,汉昭帝早逝无子。
汉昭帝刘弗陵恰好短命,又恰好没有子嗣,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呢?这难道是老天爷在成就汉宣帝刘询吗?
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8岁登基,21岁就早逝了。按理说,21岁也能有几个儿子,不过很可惜,刘弗陵一个儿子都没有。这么一来皇位不就空出来了嘛!
巧合二,刘贺被废。
刘贺恰好不听话,这事儿也挺神奇的。当时霍光并没有第一时间考虑刘询,毕竟他只是个没有爵位的平民,就算有皇族身份,也无法和那些藩王们相提并论。
刘贺就不同了,他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儿子昌邑王刘髆的儿子,是汉武帝正儿八经的孙子。让刘贺继承大统,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可就是这么一个一点儿毛病都没有的继承人,在短短27天之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霍光便以此为由,废掉了刘贺。
说实话,废掉刘贺的这个理由,的确有点儿牵强。刘贺所做的事情,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足以影响皇位的更迭。关键还是刘贺从昌邑国带来了200名亲信,他打算把这些亲信都安插到朝堂之中,以此取代霍光、张安世等人的力量。
没有不透风的墙,刘贺这么有主见,这可不是霍光所希望的。因此刘贺被废,刘贺的200名亲信全部被诛杀,也就不奇怪了。
不管怎么说,恰好刘贺被废了,这么一来皇位又空了出来。这个时候碰巧的事情又发生了!
巧合三,霍光身边的人,都在为刘询说好话。
霍光的手底下有个叫杜延年的人,他的儿子杜佗素恰好和刘询是好朋友!因此杜延年一个劲儿地在霍光身边夸刘询的德行和才能。
与此同时,刘询的老贵人丙吉,也恰好得到了霍光的重用。丙吉自然也是把刘询夸上了天。这下好了,霍光终于意识到一点,刘询是个好苗子。
这么多的巧合,终于使得刘询登上了天子之位。所以说,你能说人的运气不重要吗?但凡任何一个环节出点差错,刘询都不可能登上皇位。
总结:刘询没那么多亲信,这也是重点。霍光只看重刘询的血统和才能吗?当然不是。这些东西其他藩王的子嗣们也都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刘询长期在民间生活,他没有那么多亲信。
当年刘贺带着200名亲信入朝的架势,属实让霍光吃了一惊。要想手里的权力长期握在自己手里,那霍光只能选择一个没有背景,没有亲信的人继承大统。
可所有藩王基本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班底,这是霍光最不愿意看到的。很明显,这个时候如同一张白纸一般的刘询,就成了最佳人选了。
刘病已是怎样从死囚成为汉宣帝的?
刘病已是西汉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他是如何从死囚变为汉宣帝的呢?且听小编将故事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
公元前74年,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期,卫太子刘据(刘彻与卫子夫之子)生子史皇孙刘进(刘据与史良娣之子),刘进娶涿郡女王翁须生子刘病已,称为黄曾孙。不料,刘病已刚出生不久几个月,即爆发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和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全部被杀,只剩下几个月的小娃黄曾孙刘病已,被收押在大鸿胪的监狱。刘病已碰上他的第一个恩人丙吉。丙吉当时任廷尉监,主办巫蛊案件。他知道太子刘据冤枉,可怜刘病已身世,所以选择了女囚胡组和郭征卿给刘病已喂乳,并且给予较好的牢房,每隔几天还会去看望一次。后来,有巫师向汉武帝进言,说长安城监狱里有天子之气,汉武帝闻后,要杀光所有的囚犯。幸亏丙吉冒死拒绝执行,刘病已才幸免于难。女囚胡组、郭征卿刑满释放后,仍由丙吉出钱让她们哺乳刘病已。后来,丙吉听说刘病已的祖母史良娣的娘亲贞君和她的哥哥史恭还在世,于是雇车送刘病已前往,由她们抚养。
刘病已再接着碰到第二个贵人,是宫廷事务总管的张贺。张贺曾做过刘据的宾客,很受器重。他用自己的钱供刘病已读书。他还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刘病已,但他的哥哥张安世(当时已是当朝右将军,正辅佐汉昭帝刘弗陵)不同意。无奈,张贺只好让他的手下许广汉把他的女儿许平君嫁给他。
第三个贵人就是许广汉。刘病已从此依靠着岳父许广汉兄弟。后来,他也是由其资助继续学习,曾学习《诗经》《论语》《孝经》等,并养成节俭朴实。待人宽厚的品格。同时,在民间他也体验到老百姓的难处和苦处,洞察了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
后来,昭帝年纪轻轻便去世,大将军霍光所立昌邑王刘贺也因荒唐怠政被废。正当霍光、张安世等磋商皇帝的继任人选时,丙吉上书,当年的黄曾孙刘病已品行端正、很有才干,可以继任。于是,在霍光等人的扶持下,刘病已即位,即为汉宣帝刘洵。
刘病已是怎样从死囚成为汉宣帝的?
汉宣帝其实是历史上非常充满传奇色彩的皇帝,蹲过大狱,做过皇帝。既能够当好皇帝,又能够做好人,一生三大武功:第一是降服匈奴,第二是开疆西域,第三是平定西羌。他所在的时代,是西汉王朝最为鼎盛的时候,所谓“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太子自杀以后,武帝反思追悔由于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自杀。即使这样,太子和皇后的封号都还在,毕竟汉武帝对太子和皇后是有感情的。后来,汉武帝醒悟过来,便对巫蛊案进行了清算,处理了谗害太子的人。武帝得知皇曾孙在监狱中,便赦免了天下,使得刘病已能够出狱。最为关键的一点,汉武帝在临死之前,下诏书恢复了刘病已的皇室身份,并让刘病已进掖庭。
忠臣邴吉邴吉本来是汉武帝派去追查巫蛊之祸的,但是邴吉知道皇后和太子是无奈而造反。所以便将让忠厚谨慎的女囚胡组、郭征卿抚养皇曾孙刘病已,并且将他安置在条件比较好的房间中。要知道,刘病已这个时候才几个月,若是没人特别照顾,是活不到继位的。
后来,望气者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气,汉武帝便派人去将所有犯人都杀掉(我个人觉得这个望气者明显是要害刘病已)。不过邴吉在监狱门口守着,并不让使者进入。汉武帝此时才得知自己的皇曾孙还在监狱,于是便大赦天下,刘病已才得以出狱。
汉武帝大赦以后,刘病已并没有地方去,于是邴吉自己花钱抚养雇人抚养太子。后来武帝下诏书,刘病已得以进入掖庭,而邴吉仍然拿自己的俸禄供给皇孙。后来,邴吉还将刘病已送到了他祖母史良娣家中,使得有人能够抚养他。
权臣霍光由于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自杀,使得刘病已基本上已经没有可以依靠的势力。 按照道理来讲,刘病已基本上已经没有希望继承大统。但是由于昭帝早死,昌邑王被废,霍光权倾天下,此时霍光迫切需要一个傀儡皇帝。这个时候的刘病已反而成了最好的选择,谁也不会想到当初监狱中的那个孩子,居然日后能够登上帝位。
刘病已是怎样从死囚成为汉宣帝的?
刘病已从阶下囚变皇帝,并不是因为他造反成功改朝换代,而是因为他是实实在在的皇族子弟。刘病己的曾祖就是汉武帝,爷爷刘据是太子爷。征和二年巫蛊事件发生后,刘据及长子刘进(刘病已的父亲)自杀,刘病已全家皆死于祸乱,他本人作为罪犯家属,被收入郡邸狱,此时他刚刚出生几个月。
一、狱中生涯来到人世,眼睛睁开没多久,看到的不是爹娘,而是冰冷的监窗,皇室版的小萝卜头。不幸的“刘萝卜头”遇上了活雷锋,负责追查巫蛊案的廷尉监叫邴吉,他认为巫蛊案有冤情,非常同情太子的遭遇。于是邴吉来了拖延战术,无限期审查,就是不出结果。这期间,他对无辜的刘病已给予了特别照顾。
邴吉特地从女囚中,找了两个忠厚的女子,作为刘病已的奶妈兼保姆,同时在衣食方面多有偏向。就这样,刘病已在邴吉的护佑下,在狱中一天天长大。当4岁的刘病已,已经可以给狱友们带来欢笑的时候,突然有一天,狱中冲进来一伙气势汹汹的家伙,准备大开杀戒!
原来,这一年71岁的汉武帝病得很厉害,他总疑神疑鬼,觉得自己是被什么人“压胜”了,已经有了一次巫蛊之祸的教训,他依然不能接受教训,实在悲哀。巫师对汉武帝说,京城的监狱里有天子气,你的病因就在这!汉武帝一听,那还了得,下令将长安监狱中所有囚犯,不论罪行轻重,全部处死!
负责处理郡邸狱的是一个叫郭穣的内谒者令,当他手持圣旨到达郡邸狱时,竟然吃了闭门羹,邴吉来了个闭门拒入!他说:“皇曾孙在。他人亡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郭穣很郁闷,手中的圣旨跟擦屁股纸一样,不管用了,他只得恨恨而归。
汉武帝得到郭穣汇报,恐怕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个曾孙在狱中,他叹了口气,说“天使之也”。既然是天命,那就由天吧,汉武帝下令大赦天下。刘病已因祸得福,被赦出狱。
二、民间生活刘病已虽出了狱,但没了皇族身份,亲人们也都死光了,他一个四岁的孤儿,怎么生活?邴吉先将刘病已送到京兆尹府,也就是长安市政府那里,京兆尹不敢收留,一个罪犯家属,不敢管,给退回来了。
不久他的两个奶妈也该回乡了,邴吉咬牙自己出钱,又让两人多留了几个月照顾刘病已。邴吉自己家生活也不宽裕,他不想委屈刘病已,想给他更好的物质供应。于是邴吉找到掖庭主管请援,掖庭两手一摊:没有皇帝诏令,我们无能无力!
邴吉只好从自家的牙缝里,给刘病已挤生活费,但绝非长久之计,一段时间后,他再也支撑不了了,只好把刘病已交给他的奶奶史氏的娘家。史氏的母亲当时还在世,尽管岁数很大了,但还是坚持自己照看刘病已。
漂流了几年的刘病已,总算在奶奶的娘家落了根。
不久,汉武帝驾崩,他在临死前留下一道遗旨:由掖庭负责收养刘病已,并在宗正恢复皇室身份!这太重要了,不但解决了刘病已的生活问题,同时恢复宗籍,为他日后从政奠定了基础。
三、皇家子弟恢复了皇家子弟身份的刘病已,又碰到了两个贵人。一个是他爷爷刘据的老部下张贺,一个是掖庭啬夫许广汉。张贺跟邴吉一样,很恋旧,对刘病已照顾有加,而且很欣赏他,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但遭到了父亲张安世的反对。
于是张贺找到了另一位好友,掖庭啬夫许广汉,动员他把女儿嫁给刘病已。许广汉是个倒霉蛋,一辈子落魄,多次犯事,弄得受了宫刑顶罪才活下来,跟司马迁一样。
许广汉非常看好刘病已,不顾家人反对,将女儿许平君嫁给了刘病已。许平君就是汉元帝刘奭的生母,汉宣帝即位后,以“故剑情深”,立许平君为皇后,这是后话。
这期间,刘病已还结交了一个叫王奉光的逍遥侯爷。刘病己即位后,将王奉光嫁不出去的女儿,收入宫中,册封为妃,后被他封为第三任皇后。
从以上细节可以看出,刘病已是一个非常恋旧的人,大概跟他幼年不幸的遭遇有很大关系。
四、意外登基元平元年,21岁的汉昭帝驾崩,因为无子,霍光以昌邑王刘贺,奉汉昭帝嗣,继承皇位。但刘贺荒淫无度,仅仅做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废黜。
皇位再次悬空,霍光这一次迎立了时年17岁的刘病已。至于霍光为什么会想到刘病已,史书记载,起先杜延年和张安世向霍光推荐刘病已,霍光有点犹豫不决。关键时候,有个人也向霍光竭力推荐刘病已,此人就是邴吉,此时他是霍光的长史(秘书长)。
正是邴吉的一番话,坚定了霍光的决心。当年七月,刘病已奉诏入见上官太后,被册封为阳武侯,接着拜谒高祖庙,正式登基即位。
出生就入狱,还差点被处死,幼年狱中长大,刘病已的传奇经历,在所有帝王中绝无仅有!
刘病已是怎样从死囚成为汉宣帝的?
刘病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他在襁褓之中,就因为祖父刘据的“巫蛊之祸”,成了一个死囚犯。但最终,他却能够逆袭成为一个皇帝,并且还是一个了不起的明君。刘病已是怎么做到这一步的呢?
我认为,刘病已能够成功逆袭,实现华丽转身,既有别人帮助的原因,又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刘病已剧照)
先说别人的帮助。哪些人帮助过刘病已呢?
一、丙吉。丙吉是帮助刘病已的最重要的一个人。可以说,没有丙吉,刘病已早就死掉了,更没有今后成为皇帝的可能。
丙吉对刘病已的帮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丙吉利用自己是廷尉监的身份,把刘病已安排在一个宽敞干净的囚室,让两个耐心谨慎的女囚犯哺育他。二是丙吉经常节衣缩食,用节约下来的衣食,资助刘病已和女囚保姆。后来女囚保姆要出狱了,丙吉还自己掏钱把她返聘回来。三是汉武帝疑神疑鬼,听信谗言说监狱中“天子之气”,准备把监狱里那些可能的人杀个精光时。丙吉誓死保护刘病已,最终让汉武帝醒悟,大赦天下。四是当汉昭帝去世,霍光迎立刘贺为帝,又不满刘贺做荒唐事的时候,丙吉及时向霍光推荐了刘病已,给了刘病已机会。
(张贺剧照)
二、张贺。刘病已从监狱被转移到掖庭的时候,掖庭令张贺不但精心安排他的学习,给他聘请好的老师,还打算把孙女嫁给刘病已,让刘病已能够结婚。不过张贺的弟弟张安世当时作为右将军,正与霍光一起辅佐汉昭帝。他怕引起汉昭帝的猜忌,所以坚决不同意。
张贺虽然没能把自己的孙女嫁给刘病已,不过却从家里拿出钱,准备聘礼,让他娶了狱吏许广汉女儿许平君为妻,让刘病已终于有了家室。
三、许平君。许平君当年并没有因为刘病已是囚徒就嫌弃她,不但毅然嫁给刘病已,而且还一心一意地服侍帮助刘病已。这也让刘病已非常感激,以至于刘病已后来当皇帝后,虽然霍光家族一心想把女儿霍成君嫁给刘病已并立为皇后,但是刘病已始终不忘糟糠之妻,说了一段“故剑情深”的故事,最终把许平君立为皇后。
(许平君剧照)
四、汉武帝。有人可能会觉得我说得很奇怪,汉武帝不正是那个害得刘病已在襁褓之中就入狱当囚犯的糊涂曾祖父吗?怎么又说他是帮助刘病已的人?
不过,汉武帝确实是那个因为制造“巫蛊之祸”,害死了自己儿子刘据,并连带害死刘据一族子孙,又把刘病已送入监狱的人。
但是,当汉武帝在听说刘病已被丙吉誓死保护起来以后,他也醒悟过来,把刘病已从监狱放出来,收入掖庭中,把他收入宗谱,承认他皇家血统的地位。并让他读书,学习各种典籍。
汉武帝的这个安排,其实也让刘病已非常感激。所以他在当上皇帝以后,立刻给汉武帝上“庙乐”,夸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刘病已这样做,有自己的政治需要,但同时,也是心里有感激汉武帝的成分。
刘病已能够当皇帝,有这么多人帮忙,那么,有没有刘病已自身的原因呢?
有人可能会说,刘病已自身的原因,就是刘病已是个囚徒,他没有背景。霍光选择刘病已当皇帝,自己好控制。
我们不能说霍光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刘病已自己学习努力,性格温顺,行事谨慎,温文有礼,显然也是霍光考虑的一个因素。毕竟,霍光刚把刘贺给废了,废刘贺的理由,是刘贺行事荒唐。如果刘病已也不是一个优秀的人,而仅仅是个懦弱的人,显然,霍光是肯定不会选择他的。
(参考资料:《汉书》)
刘病已是怎样从死囚成为汉宣帝的?
他是大汉四百年来唯一一个从囚犯到皇帝的逆天改命者。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的人,当你没有实力的时候,就是你坐在皇位上,也必须像孙子一样忍着,哪怕被人毒杀了自己最爱的女人。他是卫氏一脉留下的最后一个反击者,纵然汉武帝知道了也只能做出无力的长叹,最终承认天意弄人。他,就是大汉的拯救者,汉宣帝刘询,也叫刘病已!
刘病已是汉武大帝太子刘据的孙子。刚满月的时候,就遭遇父母被杀,被送进了当时最森严的昭狱。由于当事人几乎死光,因此有人也质疑他是不是真的皇家血脉?太子刘据虽说是遭人陷害被逼谋反,但如果不是汉武帝有意为小儿子刘弗陵扫清障碍,恐怕没有人能动太子分毫。但为什么听到在昭狱里的刘病已有天子气时,汉武帝为何又长叹一口气,说是天意。难道他不担心将来的刘病已去夺刘弗陵的天下?
汉武帝一生强悍,独断专行,是非清白,不会把事情藏在迷雾之中。但独独对刘病已的事情模棱两可。这其中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今天我们就掘地三尺,挖出历史的真相!
一)刘据被杀的真相
在大一统王朝里面有一个非常可怕的真相,就是皇帝永远都是对的,如果皇帝做错了事,那么就一定是被奸臣蒙蔽了。
那么皇帝真的会永远正确吗?我们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历史,剥去皇帝身上那层神秘的天子光环,我们都知道,皇帝就是一个普通的人,那么是人就会犯错,当然皇帝也不例外,唯一例外的就是,皇帝如果犯下了错误,那么将是血流成河,上万颗人头为之买单。因此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绝不是一句虚言。
刘据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个儿子。并且是在汉武帝在二十九时,皇后卫子夫生下的。可想而知汉武帝当时的喜悦心情。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刘据生于公元前128年,刘据的儿子刘进,生于公元前112年。也就是说,按正常情况,刘据在17岁生孩子是非常正常的。刘病已生于公元前91年,也就是刘进22岁的时候。从他们子孙三代有儿子的时间来看,可以看出当刘据出生的时候,汉武帝的心情会如何的激动。因此无论是刘据还是卫子夫,都是汉武帝心中的最爱。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他们给了汉武帝朝思暮想的东西。因此地位尊崇,荣华富贵也就唾手可得。因此,只能说一切都是天意,但命运的残酷之处在于,如果不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老天怎么给的,还会怎么取回去。千万不要以为你是汉武帝的儿子和老婆,就会显得与众不同。在这个世界上,命运背后的价格早就标的一清二楚。有好运气,肯定就会有坏运气。
公元前106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大将军卫青去世,太子刘据失掉了背后最大的靠山。但这时候的汉武帝还没有准备动刘据,虽然武帝开始不怎么喜欢这个太子,觉得他完全不如自己杀伐果断,而且略微的显得懦弱,由于没有更好的选择。武帝也只有忍着。
谁也没有想到,随着一个特别女人的到来,天开始变了,武帝有了更好的选择。这个女人就是钩弋夫人。关于钩弋夫人的种种传说,更像是展示这个女人背景非常强大,以致于还没有出场,武帝身边就有人在为她的出现开始铺垫。当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钩弋夫人美若天仙,只能用风华绝代来形容。否则以武帝之狠,眼光之高,如果弄一个姿色平平的,早就被诛了九族。
公元前94年,钩弋夫人生了一儿子,这个儿子还在钩弋夫人的肚子里,就创造了一个记录,就是怀孕十四个月,跟传说中的圣明天子帝尧一样。因此,武帝命令刘弗陵出生地方的门为“尧母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已经65岁的武帝有了新玩具,父母爱幼子,这也是人之天性,无法改变。
其实,当“尧母门”这个称号一经颁布的时候,精明的朝臣们都已经明白了,武帝的喜好已经变了。帝尧是谁,已经是神话中的人物,千古的明君。刘弗陵的母亲是尧母,那么刘弗陵是谁,肯定是皇帝。武帝为什么这么着急,这样赤裸裸的对天下暗示自己的想法。因为武帝觉得自己已经老了,没有太多的时间为自己的小儿子布局。他需要快刀斩乱麻,而要斩的就是太子。
所以武帝自己躲在甘泉宫里面,任由群臣跟太子斗。不管是诬陷也好,栽赃也好,其实过程都不重要。武帝想要的是把太子和卫氏的势力连根拔起。好为未来的接班人铺路。这就是英明的帝王之心,因为他明白皇权对于天下的重要性,生命和亲情跟皇权相比,根本连灰尘都不算。武帝不但杀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也杀了刘弗陵的母亲,他最喜欢的枕边人,钩弋夫人。
这就是汉武帝,他要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自己预想的那样,他要考虑所有的可能。他要保证他的小儿子刘弗陵登基。因此,他要杀掉所有的变数。
二)刘病已,卫氏一脉最后的希望
刘病已不是一般的皇子,他的父亲是号称“史皇孙”的刘进,是太子刘据的嫡长子。因此,刘病已才是真正的刘氏一脉的真正继承人。
在太子刘据还活着的时候,遭人诬陷的时候,整个卫氏为太子付出了上万颗人头。因此,刘病已能在监狱里活下来,绝非偶然,而是整个卫氏用全族的生命,来保证刘病已的安全。那么这个卫氏究竟有多大的势力呢。
大将军卫青是卫氏一族中最杰出的代表。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因为私人恩怨,对卫青和霍去病的描述不是很客观。这当然是有情可原的,毕竟《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此《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更多的掺杂了司马迁的个人感情,还是一步文学作品。
但是我们抛开史记里面绘声绘色的动作描写和形象塑造,单看事件的发生和过程,我们也能找到历史的真相。
大将军卫青虽然是靠姐姐卫子夫的关系,成为汉武帝的宠臣,但是,卫青的军事天赋和为人处事的方式的确几千年来无人可及。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四路大军北征匈奴。结果是飞将军李广战败被俘,公孙敖损兵折将,公孙贺无功而返。只有卫青率兵直捣龙城,歼敌大胜而还。因此中原大地终于有了“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豪迈气概,而汉武帝终于找到了击败匈奴的一把利剑。
公元前128年,卫青带兵三万出雁门关,击败三倍于己的匈奴骑兵,大胜而还。
公元127年,卫青率领四万骑兵,击败了匈奴的楼烦王,占领了河套地区。大汉第一次对河套有了领土主权。也正是这一年,卫青被封为大将军,各路将领统一归卫青指挥。这时的卫青已经是大汉军队实际的最高领导者。所以卫氏一族开始迅速崛起,皇宫内卫子夫是皇后,皇宫外,卫青是大将军。连卫青还在襁褓之中的儿子都已经被汉武帝封侯了。但这还不结束。
公元123年年,在卫青率大军征战漠南的时候,18岁的战神霍去病迅速崛起,三战封神,和卫青一起,仅用五年时间就荡平漠南,扫除了匈奴在漠南的所有势力。而霍去病,就是卫青的姐姐卫少儿的儿子。
这还不是最后的结束,霍去病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深得汉武帝喜欢,最后成了托孤大臣,这个人就是霍光。
而被汉武帝逼死的皇太子刘据,是卫子夫的儿子,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的表弟。也算霍光的表弟。
卫青、霍去病一代战神,在北逐大漠的时候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华夏的开疆拓土冲锋陷阵,也奠定了我们今天广袤的国土面积。所以虽然司马迁刻意贬低,但仍然几千年来受人敬仰。
当然,他们在取得战功的同时,也和太子刘据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一股连武帝都非常忌惮的势力。因此卫青活着的时候,刘据的太子之位没有问题。当卫青死了的时候,汉武帝认为刘据就是没有牙的老虎。因此,当武帝发现刘弗陵这个小屁孩比太子刘据可爱的时候,武帝就决定要铲除卫氏的势力,要为小皇子铺路。
就这样武帝想方设法逼反了太子,也就是说,如果太子誓死不反,武帝还真拿他一点办法没有。而太子一起兵,正中武帝下怀,顺手就解决了太子的势力,顺便还铲除了卫氏的势力。
但事情真的像武帝想象的那么容易吗?因为卫氏的势力,远远比武帝想象的要强大的多。而刘病已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三)卫氏的坚韧:从囚犯到皇帝
太子刘据死后,首先站出来为太子鸣冤是壶关三老令狐茂,他上书汉武帝认为太子是被江充陷害,被逼造反,应该无罪。壶关是指山西壶关县,三老是一个官职名称,就是指县里面年纪比较大,又是个道德模范。因此有令狐茂上书,这个意义就比较重大。
汉武帝看了奏折,非常感动,但是没有实际行动,追铺太子的行动还在进行。直到太子自杀,太子的儿子们都被杀掉。汉武帝才开始消停。但卫氏一脉的人开始反击。
公元前90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揭发和举报,并没有找到太子要谋反的证据。而守卫汉高祖祭庙的郎官田千秋也上紧急奏章,为刘据鸣冤说:
“作儿子的擅自动用父亲的军队,其罪应受鞭打。天子的儿子误杀了人,又有什么罪呢!我梦见一位白发老翁,教我上此奏章。”
看到这里,历史书中的汉武帝幡然醒悟了,但现实中的汉武帝觉得应该适可而止了。因为给刘邦看坟的田千秋肯定是梦到了刘邦了,刘邦借田千秋之口来劝说自己了,不管别人信不信,相信望气的汉武帝肯定是相信了。他也明白,无论是刘据还是卫青,都是有非常大的威望的,处理不好,帝国会分崩离析。
因此,汉武帝修建了思子台,虽然没有公开的给太子平反,但太子造反这事已经翻篇了。汉武帝如愿以偿的立刘弗陵为皇太子。
这时昭狱里的刘病已由鲁国人丙吉照顾着,为什么强调是鲁国人,因为刘病已的祖母史良娣是鲁国的望族。而诬陷太子的“巫蛊之祸”一发生,丙吉就以廷尉监的身份被征调到昭狱调查真相。自从刘病已进昭狱,丙吉跟着就来了,如果真的是巧合,那也只能说刘病已太幸运了。
汉武帝究竟知不知道,昭狱里还有一个自己曾孙子。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陷害太子的人认为,留着刘病已肯定是个祸害。
公元前87年,不满5岁的刘病已被太子的对手发现,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告诉汉武帝:“昭狱里有天子之气。”汉武帝别的不信,对望气者说的是绝对相信,他秉承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派遣内谒者令郭穣把昭狱里的犯人全部杀死。
而这一次,丙吉彻底不装了,直接堵上刘病已的牢门。郭穣也是急性子,领到命令后当夜就来到丙吉所在的官狱,丙吉紧闭大门,说道:“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邴吉一直守到天亮也不许郭穣进入,郭穣无奈只好回去报告汉武帝,并趁机弹劾丙吉。
一辈子相信“望气”的汉武帝听到后愣了半晌,这时候才知道昭狱中的天子之气原来是自己的曾孙子。汉武帝相信命运,更相信天意。因此,当上天把天子之气笼罩在刘病已头上时,汉武帝感到一股无力感。他费尽心机想让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做皇帝,他也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但却没想到的是,上天另有安排。他又不能违背上天的安排,因为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这时候的汉武帝只有无力的说了一句话:“也许这就是天意!”随后汉武帝宣告大赦天下。刘病已终于在五岁的时候无罪开释,重见天日。有很多人也许认为这是刘病已的命好,但在这命好的背后,是多少卫氏一脉的人心甘情愿牺牲自己,就为了保护他们年幼的王。
出了监狱对刘病已来说还不够,他只是一个被赦免的犯人,还是没有被承认的皇族血脉。这时候汉武帝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在最后的关头,汉武帝留下了两道遗昭:
第一道: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封侯,成为托孤辅政大臣,全权处理国家事务。
第一道: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
至此,刘病已的宗室地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从昔日的囚犯重新变成大汉帝国皇室成员。
四)霍光的临门一脚
汉昭帝刘弗陵生于公元前94年,破落皇子刘病已生于公元前91年。差着两辈的两个人实际年龄差不多,因此在当时看来,刘病已怎么都不可能有机会成为皇帝。即使是卫氏一脉精心运作,因为皇帝刘弗陵毕竟还是很年轻的,前途无量。
这时候就不得不佩服汉武帝的远见。也许汉武帝在听闻刘病已有天子之气时,也曾经愣了半晌,他也想到了刘弗陵和刘病已的年龄差不多,刘病已当上皇帝的几率几乎为零。所以他也没想明白老天是怎么安排的,但武帝显然相信了老天的安排,因此武帝临死前安排好了一切,然后其他的就听天意。
如果说当年刘弗陵在时,霍光就谋划如何让刘病已当皇帝,这显然是一种非常扯淡的想法,因为这样的风险非常大,并且霍光最后的收益也没有变的更大。因此,高手讲究的顺势而为,准备好一切,等待时机。
一边是刘病已学习,游历,平淡的娶妻生子。一边是霍光在朝中慢慢的铲除异己,逐渐掌控朝局。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霍光成为权臣,权倾朝野。而刘病已以宗室身份进入官场,将来说不定会成为一代名臣。但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少意外。
公元前74年,意外突然间来了,二十岁一的汉昭帝因病去世,并且还没有儿子。这对刘病已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机会。但这时候霍光还不能做的太明显,立刻就把刘病已推上去,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因为要想选择刘病已这样的落魄王族,就需要一个非常好的理由,一个各方都愿意接受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刘病已非常好控制,他上台不会动任何一方的利益。
这个理由霍光已经为他选好了,就是昌邑王刘贺。汉武帝有一个非常漂亮并且有才华的老婆叫李夫人。李夫人在生病快要去世的时候,汉武帝去见她,李夫人避而不见,无论汉武帝怎么哀求,李夫人就是不见。汉武帝只好无奈离去。
服侍李夫人的人都非常不解,就问李夫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会惹皇帝生气的。李夫人却说,我病成这样,已经失去昔日的美貌,不能见皇帝。我想我死之后,让皇帝一直记得我美的样子。就会对我的家人多加照顾。而汉武帝果然非常思念李夫人,就对她的家人非常照顾。
而昌邑王刘髆就是李夫人的儿子。可惜的是这时候刘髆已经去世了。霍光要选的是他的儿子刘贺。刘贺一听要当皇帝,非常高兴,就没有仔细阅读汉文帝刘恒怎么入京的文献。直接带着200多亲信大臣进京了。
也就是说,刘贺当皇帝二十七天,一共犯了1127件错事。平均每天犯41.74个错误。平均每小时1.7个错误。几乎每半个小时都会犯错误。这还是建立了刘贺二十七天不睡觉的基础上的。如果把睡觉的时间算上的话,也就是说,刘贺每十分钟就会犯一个错误。这真是天生为犯错误而生的。
这既然是记录在史书上的,必然是得到很多人认可的,特别是权贵认为,认为刘贺确实太差,不是一般的差。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刘贺太差呢,原因很简单:刘贺带了200人进京,动了别人的奶酪。
经历了刘贺这件事,京城的权贵对迎新皇帝心有余悸。这时候霍光瞅准机会说,各位同僚,我向你们推荐一位皇帝人选,不但根红苗正,并且保证不会动你们的利益。你们看怎么样?
就这样,刘病已这条咸鱼终于翻身了!
综上所述:刘病已能从囚犯做到皇帝,绝不是他运气好,或者是他能力非常强。而是他是整个卫氏一脉翻身的希望。以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功勋权贵集团,为大汉开疆拓土,血染沙场,才换来了功名富贵。才形成了以太子为首的利益集团。可惜的是,晚年的汉武帝有了新欢,有了更喜欢的小儿子。在武帝的巧妙运作下,太子被逼无奈起兵反抗,一代贤后卫子夫喊冤自杀。卫青的儿子被弃市腰斩,卫氏一族被屠戮一空。只是为了给新皇帝扫清障碍。但汉武帝还是低估了卫氏一脉的力量,还是低估了刘据做了三十年太子的影响。特别太子被冤杀,更引起了朝臣和百姓的广泛同情。而这些同情和力量,都慢慢的汇聚到卫氏一脉唯一的仅存硕果,刘病已身上。刘病已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唯一的王。刘病已能从囚犯到皇帝,更是人心所向。对汉武帝无声的反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