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灭掉吴国的越国为什么很快衰败下去了?
勾践消灭吴国以后,北上渡过淮水,与天下诸侯会盟。一时间名声大噪,称雄于东南。此后的勾践,更是带领越国成为了春秋霸主之一,国际地位老高了。
但是勾践去世以后,越国似乎就没什么消息了。尤其是到了战国七雄争霸的年代,越国居然没能名列七雄之一,这是什么情况呢?越国是怎么衰败的呢?
一、越王朱勾师弑父自立,导致越国内乱不断。越王勾践去世以后,越国至少还强盛了3代人的时间。勾践把大位传给了儿子鹿郢,鹿郢在位6年,期间延续父亲的作风,励精图治,使得越国依旧保有春秋霸主的地位。
鹿郢去世以后,把大位传给了儿子不寿。说实话,不寿这个人的名字没起好,似乎注定了这位老兄的寿命不会长。
越王不寿在位10年,结果被自己的太子朱勾给夺走王位。这还不够,朱勾居然还把自己的老爹不寿给宰了,开启了越国弑父自立的先河。
这还得了?过去的历代越王,之所以能够保持称霸诸侯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诸侯当中讲信用,有公信力。
如今越王朱勾是个弑父自立的家伙,这种人怎么可能担任诸侯霸主呢?因此我认为越国这个时候即使战斗力强悍,其实也已经失去了诸侯霸主的地位,因为德不配位了。
这件事要这么过去也就算了,关键影响力还真不小。因为越王朱勾这么一搞,导致后世的越国宗室们,发现了一条快速晋升的通道,这也使得越国宗室内乱不断,从而为越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比如说,朱勾的儿子越王翳登基以后,他的弟弟豫为了夺位,连续害死了越王翳的三个儿子。而且还要除掉当时的太子诸咎。
诸咎没法子啊,只好带兵赶跑了叔叔豫。但这事儿没法和老爹交代。因此诸咎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越王翳给宰了。
二、吴人和越人争权夺利。越国吞并吴国以后,逐渐开始将政治中心向吴国那边迁移。过去他们主要在浙江北部活动,后来他们也开始到江苏南部干活了。
这种变化,是很多越国老贵族们所不能接受的。因为他们始终认为,越国就应该让越国人来管理,政治中心就应该在越国故地。
可历任越王的心胸却没有这么狭窄,既然已经吞并了吴国的地盘,为啥不能启用吴国人为自己干活呢?所以说,从勾践时期开始,越人和吴人争斗的场面,就没有停止过。
越王翳被儿子诸咎给弑杀以后,诸咎并没有得到王位,而是被越国人给宰了。这个时候王位空缺,吴人逮准机会,立马拥护诸咎的儿子错枝为越王。吴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错枝,夺取越国的实际控制权。
错枝被这些个宫廷政变搞怕了,死活不肯干,甚至躲到了洞穴之中。结果还是被大臣们用烟给熏出来了。
吴人算是心满意足了,可越人却很不爽,他们是不可能让吴人猖狂太久了。因此在错枝上位后的第二年,越人就起兵杀掉了豫,随后又带兵入吴地,把错枝给废了,改立越王翳的儿子无余为越王。正式从吴人手里,夺回了属于越人的政权。
无余勤勤恳恳干了10年的工作,结果压根就不被认可。越地权臣寺区的弟弟思,索性把无余给宰了,改立无颛为新任越王。
无颛就比较倾向于越人了,他回顾过去宗室内斗的局面后痛心疾首,决心将国都从吴地,重新迁回到浙江会稽去。
这么一来越人看似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可越国多年来的内斗,早就已经使得越国千疮百孔。这次迁都也只是某一派系获胜了而已,越国衰败的局面,已经无法挽回了。
三、越王无疆,空有熊心,却没有主见。越王无颛去世以后,把大位传给了他的弟弟无疆。无疆也是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他打算通过武力,夺取更大的地盘,从而入主中原。
这一雄心壮志的确值得钦佩,不过无疆似乎忽略了周围邻居们的实力。当时他的北边是齐国,西边则是楚国,全都是强大的对手。
为此无疆在两者之中选择了齐国。齐威王得知越国要来征讨齐国,连忙派遣使者前去游说无疆。齐国使者很给力,说了一堆话,无非就是告诉无疆:现在楚国大军都去三晋了,国内兵力空虚,只有打下楚国,越国才能称王称霸啊!打下齐国又算得了什么呢?
无疆一听这话,心里美滋滋的,立马就调转了方向讨伐楚国去了。好家伙,战略计划说改就改,战略目标居然也能说变就变,无疆这家伙是真心不适合做统帅啊!
可人家楚国是吃素的吗?当时楚威王早就想要吞并越国的地盘了,因此在边境屯兵多年,而且还派密探到越国深入调查了好几年,准备十分充足。
所以说无疆跑去进攻楚国,等于是找死。楚国大军不仅击败了越国大军,还顺手杀掉了无疆。与此同时越国的北部,也遭到了齐国的入侵。等于说越国在顷刻间,就被楚国和齐国联手给灭了!
这事儿,越王无疆需要负主要责任。没本事就好好固守领土,有本事也得坚定目标,不要随意更改。像无疆这样瞎搞,越国不亡国才怪。
结局:无疆后裔,都归降了秦汉。无疆被杀,没有留下遗嘱,因此他的长子玉和次子蹄,纷纷选择自立。说实话,越国都没地盘了,他们还不考虑团结,想着自立,还自立个毛线啊!
现实情况就是如此,宁与外邦,不予家奴,这句话似乎流淌在了我们的文化血液当中。他们宁可把江山拱手让给楚国,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兄弟登上大位。
结果显而易见,越国宗室再也没能恢复祖业。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他们就都投降秦朝了。汉朝建立以后,越王后裔们,在灭秦、灭楚之战中有功,因此无诸被封为闽越王,摇被封为东瓯王。汉武帝时期,两地都归并到了汉朝境内,越国宗室正式从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春秋时期灭掉吴国的越国为什么很快衰败下去了?
越国是我国历史上存系时间最长的一个诸侯国,当年大禹治水会盟于浙江的会稽,死后也葬于会稽,直系后裔中的一位守陵人受封于会稽,这就是初始的越国。
一千五百多年后,越国国王勾践受辱于会稽,“卧薪尝胆”,在能臣文仲和范蠡的辅佐下灭了吴国而称霸。
聪明的范蠡认识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的道理,急流勇退,远走他乡,临行前他对文仲说,勾践这种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劝文仲也离开,文仲没听,不久被勾践处死。
没有了能臣的辅佐,治国方略出现偏差,和周王朝一样,在勾践灭吴称霸后,大力推广分封制,国王权力被分散,诸侯王权力却不断增强,他们之间为利益大打出手,国家动荡留不住人才,在勾践一百多年后,末代越王无疆北上伐齐,兵败身亡。越国的宗室弟子们又相互争夺权位,建立了多个史书上称为百越的国家,越国不复存在。
秦始皇时期,对百越进行了征讨,至汉武帝时,东瓯和闽越余部归入汉朝,民众也迁徙到了江淮一带居住,彻底融入了大汉主体。
春秋时期灭掉吴国的越国为什么很快衰败下去了?
这个问题有错误,越国并没有很快衰败!
进入战国时代后,越国照样强大,一度迁都山东琅琊。对中原诸国施加了极大压力。"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越灭吴,上征上国,宋、郑、鲁、卫、陈、蔡执玉么君皆入朝"。越王勾践自此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践二十六年(前471年),越国废邾隐公立邾子何,"邾子又无道,越人执之以归,而立公子何。何亦无道"。对于卫国、鲁国内乱,越国更是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大国影响力。越王勾践二十九年(前468年),鲁哀公为三桓所逼,被迫逃亡并度过余生于越国,"公患空桓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么。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于孟民之冲,曰:“请有问于子,余及死乎。”对曰:臣无由知之。兰问,卒辞不对。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孙有怪氏,因孙于棘,乃遂如越"。在这场内乱中,越国作为霸主,一度欲通过武力来维护原有的政治秩序,威震鲁国三桓。
越王勾践三十二年(前465年),勾践去世,子鹿郢即位。鹿郢逝世,子不寿即位。不寿逝世,子翁即位。翁逝世,子翳即位。翳逝世,子之侯即位,之侯逝世,子无彊即位。进入战国时代后勾践其子孙继续其霸业,越国依然强盛一时。
勾践的儿子越王鹿郢和孙子越王不寿继续秉持了勾践礼待诸侯的政策,延续了越国的霸主地位。朱勾篡位反而将越国国势推向顶峰。《竹书纪年》载:"不寿立十年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勾立"。篡位的朱勾反而成为勾践之后武功最为显赫的越王,朱勾是越王勾践之后国势最强、武功最为显赫的君王,墨子曰:“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当时中原诸侯以齐、晋、楚、越等四国为强者。
越王朱勾在三十三年(前414年)、三十四年(前413年)两次出兵攻灭了滕国(今山东滕州)、郯国(今山东郯城),俘虏郯国国君鸪。越王朱勾三十七年(前410年)去世,在位37年,越国都城山东琅琊,疆域达到极盛。朱勾死后,其子越王翳即位。越王翳二十年(前391年),齐国田和将齐康公迁于海岛,完成田氏代齐。越王翳发兵进逼齐国国境。越国依然兵威强盛。
越王翳三十三年(前378年)因吴国旧贵族叛乱,越国被迫迁都吴(今江苏苏州),以加强对吴地的控制。但越国并未放弃琅琊,依然视作北方都城。齐楚虽然强大,楚国还是越国发家的赞助人,但越国国力能够抗衡齐楚。
越王翳三十六年(前375年),太子诸咎发动宫廷政变,越王翳被诸咎杀害。自诸咎之乱开始,越国三代发生了弑君事件,所谓“越人三弑其君”。这才成为国势转衰的分水岭。
公元前363年,越国权臣寺区的弟弟思又弑杀了之侯,拥立无颛为越王。越国贵族间的互相残杀,造成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越王勾践开创的霸业也走向末路。
为了摆脱颓势,无颛重新将国都迁回故都会稽,但依然不能阻挡越国持续滑落。无颛在位18年去世,其弟无彊继位。越王无彊三十七年(前333年),越王无彊欲效法先祖勾践、朱勾称雄中原,于是发兵攻齐。时齐威王在位,依然大惧越国兵威,劝说越国伐楚。
可见越国衰落纯粹是因为内乱。楚威王早有准备。领军迎击越国,大败越军,杀死无彊。越国自此分崩离析,无疆诸子纷纷立国 “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越国疆域缩小至今钱塘江以东地区。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越君降秦,秦在越故地设会稽郡,越国方才灭亡。综上所述,越国不存在进入战国后就立即衰败的事实,反而一度进入极盛期,越国衰败纯粹是因为内乱。
春秋时期灭掉吴国的越国为什么很快衰败下去了?
越国勾践灭了吴国之后,大仇得报,很快就骄傲和猜疑起来。他逼着文种自杀,逼走了范蠡。
勾践雄心勃勃,北上争霸,成为春秋五霸的最后一个。
勾践去世后,子鹿郢即位。子孙们继续争霸,强盛一时。
勾践之后,越国三代发生了弑君的事件,不仅起了一个坏的先例。而且削弱了越王王室的力量。为将来不久发生的楚越战争战败,留下了伏笔。
越国王室不断上演弑君弑父的悲剧,互相残杀,政局混乱、人心不稳,经济崩溃,走向破产,国势日渐衰微。
而西面的楚国日益强大,楚威王与越国交战,杀死越王无疆。
由于生前没立太子,无疆的儿子们各自称王,国势更加衰微。也就衰败下来了。
春秋时期灭掉吴国的越国为什么很快衰败下去了?
以灭吴为称霸标志的越国作为强国也有140年 并非很快衰落
从公元前482年越国偷袭吴国都城,到公元前473年再次攻陷吴国都城,勾践灭吴用了9年时间。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称霸,到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击败越国无疆,越国作为强国140年。
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标志着越国成为春秋霸主。
勾践之后的越国国君是:
鼫与,公元前464年-公元前459年在位;
不寿,公元前458年-公元前449年;
翁(朱句),公元前448年——公元前412年。翁时期,越国屡次击败楚国水师,兼并滕国、郯国,夺取莒国土地并让莒国成为越国附庸。
翁去世时,齐国的田庄子认为越国外表强大但内在衰落,想要攻打越国,但被儿子田和以越国依然是猛虎为由反对。
翁去世后,太子翳不愿即位,躲进山洞,被越国人用烟火熏出来被迫即位,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11年到公元前376年。
太子诸咎在公元前376年弑君即位,但被越国人所杀而立诸咎儿子错枝为国君,即位1年,即公元前375年。
公元前374年越国大夫寺区平定叛乱后,拥立翳的儿子之侯为国君,即位时间为公元前374年-公元前363年。
公元前362年,寺区弟弟杀之侯,拥立无颛即位,但无颛不肯即位,躲进山洞,又被越国人用烟火熏出,即位为国君,即位时间为公元前362-公元前355年。
经过无颛7年的休养生息,无颛儿子无疆在公元前354年即位时,越国在经过数次叛乱后,重新强大,一出手就进攻齐国,打到齐国大臣雍门子狄自杀才退军;随后齐威王才引诱越国进攻楚国,这才有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先击败越国主力、再北上徐州击败齐军的记录。
越国在战国时期为何走不远?主要是越国采取了错误的战略和狭隘的发展空间。
在战果时期,作为在齐国和楚国邻居的越国,要么和齐国结盟,要么和楚国结盟,没有第三条道路。
但越王无疆先是进攻齐国,在没有稳固和齐国联盟的情况下,就进攻楚国。战国时期,淮地一直是齐国、楚国、越国、宋国等夺取的战略要地。越国灭吴时,没有能力控制吴国原有的淮地,被楚国吞并。但越国想要夺取回来,就需要更多的外交智慧,而非单凭军事实力。
在发展空间上,越国要么侵夺齐国,要么侵夺楚国,至于淮水24诸侯,更多是作为齐、楚、越三国的战略缓冲国,难以兼并——地位关键容易引发邻国进攻且土地不大吞并获利不大。
或许越国改为侵夺楚国南方而非淮地是更好的生存战略,在江北的土地能够保持不丢即可。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