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仅有汉中能得天下,而刘备地盘大多了却不能复汉?

刘备虽然在《三国演义》里被捧上了天,可这也改变不了他以及他的集团,在东汉末年是造反分子的事实。

原因很简单,汉献帝被曹操捏着,仅凭这一点,刘备就师出无名。纵然曹操再怎么弄权,他也是汉朝合法的丞相。可刘备却另立山头,在那个讲道理的年代,是无法博得大多数士族认可的。

反观刘邦的情况就不同了。那时候天下共主是义帝楚怀王熊心,项羽偷摸着把熊心给杀了,等于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造反分子。这个时候刘邦高举大旗,为义帝报仇,自然是师出有名,大量人才投靠刘邦,也就不奇怪了。

人心所向,这是任何一个集团夺取天下的关键所在。失去人心的集团,必然无法长久。刘邦集团就是比刘备集团更得人心。

一、刘备这辈子就是过不了得人心这一关。

别看《三国演义》里刘备那么仁义,实际上任何一位枭雄,都有杀伐决断的一面,只不过刘备藏得比较深而已。

刘备之所以表现得仁义,主要就是为了获取人心。人心所向,那就是创业的本钱。袁绍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曹操集团,豪门望族,世代公卿。刘备有什么?除了一个不值钱的汉室宗亲招牌外,什么都没有了!

肯定有人说,刘备这个招牌还是蛮值钱的!如果刘备的祖上也是达官显贵,位列朝中宰辅的话,那刘备这个宗亲自然值钱。关键是,刘备的爷爷和老爹只是个县级干部,刘备本人更是成了布衣一枚,你说这玩意儿能值什么钱?

你的身份,需要与你的地位相匹配,那么你的身份才显得尊贵。你说你是尧舜禹的后代,可你开局只有一个碗,人家从你的身份中,无法获得任何好处,你觉得谁还能看重你的出身呢?

说到底,刘备只不过是东汉末年,数十万老刘家子孙中,最不起眼的一个罢了。他们全村老少,都是汉室宗亲。

既然如此,刘备靠什么创业呢?当然是收买人心。可惜刘备兜里的票子不够啊,甭说给手底下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了,很长时间,他那个小作坊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徐庶不就是在刘备的小作坊快要垮了的时候跳槽的嘛!

大多数人还是很现实的,刘备兜里没票子,无法通过最实在的方式俘获人心。因此,大量人才从他眼皮子底下跑了。

幸运的是,刘备是个善于自我定位的人,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他浑身上下能利用的优势,只有仁义二字。那就只有把这个优势,无限放大化了。

通过仁义,刘备得到了关羽张飞。得到了徐州首富糜竺的资助,得到了荆州领袖刘表的善待,得到了诸葛亮的青睐。

可刘备的仁义毕竟只有这么大能量,大多数人只看自己的前途和钱途,所以绝大多数人才,还是留在了曹操那边。这也不能怪人家,曹操集团是个跨国企业,上市公司,五险一金顶格缴,每年还有那么多度假的机会,干得好还有股票期权啥的,就问你,你心动不?

这就是刘备集团无法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刘备很不容易啊,开局一双草鞋,折腾了一辈子,搞出这么大的摊子,我认为这已经是一个人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极限状态了。

二、刘备对手太厉害了,完全扛不住啊!

刘邦的对手项羽,虽然也非常厉害,但是项羽这个人的缺点,也是一目了然的:死要面子,过分强调武力至上,一言不合就亲自出马。

项羽的缺点,正好反衬出刘邦的优点。刘邦完全不要面子,甚至有点儿不要脸。刘邦的武力值说实话,很一般,所以他也不刻意强调武力的重要性,他更加注重谋略。此外,刘邦一般情况下,不自己出马,毕竟自己出马的几次,都惨败而归。所以让手下的员工到一线去干活不香吗?作为集团领导,何必事事亲力亲为呢?

刘备的对手,相对来说就复杂多了。曹操作为北方最强大的军阀,文韬武略,三国时代无人可及,这是公认的。

你跟曹操玩阴谋和阳谋,那都是白搭,一点儿用处都没有。你玩的东西,都是人家七八岁的时候玩剩下的。

刘备的巅峰时期,比曹操的巅峰时期,显然是差了一大截的。刘备在北方中原地区混了20多年,混不下去了,才勉为其难到南方来寻找机会的。曹操就不同了,同样在北方混,他却混得很好,把自己混成了北方一哥。

你或许认为,曹操的基础比刘备强多了。可这就是现实啊,能改变吗?恐怕不能吧!你一辈子在寻找罗马,可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你还非要跟这些生在罗马的人处于同一个跑道,那不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刘备的另一个对手孙权,这是一个天才的少年。父兄留下的基业非常不稳,可十来岁的孙权,通过他天才般的权谋之术,稳住了大局,这就是本事。

而且孙权的基础,也比刘备强太多了。孙坚留下了一帮弟兄,孙策打下江东一片江山,这都是刘备做梦都想要的东西。孙权少奋斗20年,就拥有了这一切,本身就比刘备不知道强多少了。

面对这两位出生在罗马的强大对手,你觉得刘备的胜算能有多少呢?斗智斗勇人家不输你,拼爹拼哥,你又拼不过,刘备拿什么去跟他们俩斗呢?

三、刘备手里的票子太少了。

刘备所占领的益州,虽然地盘很大,可的确非常穷苦。这就限制了刘备集团的发展,要发展就得花票子,可兜里没票子,这该咋整呢?

当时益州唯一靠得住的硬通货,就是蜀锦。无论是刘备时代还是诸葛亮时代,都是依靠蜀锦才勉强撑住场面的。可除此以外,他们啥硬通货也没有。

曹操那边硬通货可就太多了,数不清的金银珠宝,绝大多数财富,都集中在了曹操集团内部。孙权虽然比曹操差了点,但好歹也是富二代,江东六郡的财富,比刘备的益州可富有太多了。

而且,三国君主当中,只有刘备不肯盗墓。没办法啊,刘备打着的旗号是恢复汉室,地上值钱的墓基本都是汉墓,他要是盗墓了,那不是在啪啪打脸嘛!他的仁义标签,可就要摘掉了。

反观曹操,基本把北方汉墓都给挖光了,从此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他就没啥思想负担了,毕竟被人骂惯了,又不需要靠仁义标签来吸粉。

孙权盗墓的行为也不遑多让,他专门挑大墓下手。比如西汉开国的长沙王吴芮墓,南越国主赵婴齐墓等,都遭了孙权的毒手。

刘备手里没啥硬通货,又不能通过盗墓赚外快,所以经济实力上,压根就无法跟曹操、孙权相比较。

兜里没票子,就甭想把事业做大做强。刘备能做成那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当时要是能上市融资的话,说不定刘备还能再翻红一波。

至于刘邦,不能说太有钱,只能说他的经济状况和项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秦始皇时期,将天下财富的十分之七八都集中在了咸阳城。刘邦入咸阳以后,啥财宝也没动。本来轮到项羽占便宜了吧?结果项羽来了,把这些财宝一把火给烧光了,从此刘邦和项羽就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

总结:时也命也。

刘备换一个时代,或许就能完成统一天下的重任了。可惜他生不逢时,偏偏遇上了曹操和孙权。其实曹操和孙权也有相同的遗憾,不是自己能力差,是对手太强大了。

刘邦运气就好很多了,他的对手项羽是个头脑相对简单,四肢异常发达的家伙。刘邦对付他,基本就是降维打击,一点儿压力都没有。

当然了,项羽的武力值太高,这是刘邦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不过,自古以来,从来没听说过,君主是靠自身武力值,完成一统天下重任的。

为什么刘邦仅有汉中能得天下,而刘备地盘大多了却不能复汉?

第一个原因是速度,刘邦的速度太快,而刘备的速度太慢。

第二个原因是对手,刘邦的对手分散,而刘备的对手太强。

第三个原因是本钱,刘邦的本钱更厚,而刘备的本钱太少。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汉献帝始终捏在曹操手里。刘邦打项羽,师出有名,因为项羽把诸侯共主楚怀王杀了。而刘备打东吴叫军阀混战,而打曹操则是造反叛乱。

这些原因都可以在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找到直接依据或间接引申。

01.第一个原因:速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邦是怎么平定天下的?

诸葛亮的看法是“危然后安”,简单说就是直面危险、敢于冒险,高祖刘邦出去赌了一场,然后赌赢了,也就平定了天下。而且,不能做好准备再去赌,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拖泥带水。拖泥带水的结果就是刘繇和王朗,是看着敌人在做大做强。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那么,刘邦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刘邦被封巴蜀,但厚着脸皮,靠着贿赂项伯,又强要了一个汉中。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

汉中,这个地方很重要。汉中与关中之间隔着秦岭,巴蜀与汉中之间隔着大巴山。如果刘邦被困在巴蜀这个地方,那要出天下就得翻越大巴山和秦岭两座大山。在古代,这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而有了汉中之后,刘邦只需要翻越秦岭就够了。但是,秦岭也不好翻,平均海拔两千米,连鸟都飞不过去。这时候就要拼速度了。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看到没有,这就是刘邦的速度。四月入汉中,根本就没搭理巴蜀是个什么鬼地方,然后八月就杀回了关中。中间,刘邦还干了两件事,一个是烧栈道,迷惑项羽;一个是修栈道,迷惑章邯。所以,刘邦这家伙从最初就没想去什么巴蜀。项羽在关中称王,那刘邦死活也回不去。而项羽一旦离开关中,那关中王就得是我刘邦的。

而刘备呢?

刘备在公元211年入蜀,这只是入了巴蜀,而不是入了汉中。入巴蜀的目的,是帮助益州牧刘璋与汉中军阀张鲁打仗。公元212年,刘备与刘璋反目,援巴蜀抗汉中,变成了荆州与巴蜀争霸。到公元214年,刘备全定巴蜀。随后不是进攻汉中,而是与孙权争荆州。在搞定荆州事务之后,刘备才开始进攻汉中。这时候,张鲁已经投降曹操,曹操占领汉中。汉中之战,从公元217年打到公元219年。

从公元211年入蜀,到公元219年占据汉中,刘备在四川这个地方已经折腾了将近十年。然后呢?然后就是刘备根本无法翻越秦岭、染指关中。在遭遇襄樊不利和夷陵惨败之后,刘备还拿什么进攻关中?而拿不下关中,刘备就无法复制秦战国和汉高祖的统一模式,即以关中形胜携巴蜀财富平定天下。

刘邦从汉中入关中,就是一锤子买卖。三万大军在汉中连休整的时间都没有,直接奔着关中杀。杀赢了,就以关中为基地争霸天下;杀输了,就只能郁闷地看着中原逐鹿。刘备却连一锤子买卖都做不了。因为荆州的牵制、因为四川的治理,刘备的进攻锐度根本没法跟刘邦比。

02.第二个原因:对手

刘邦的对手是谁?就是拥有九郡之地的西楚国。项羽不是霸王吗?这是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角色,天下诸侯都要听项羽的。但是,并没有。天下诸侯根本就不鸟项羽这个霸王。

燕王韩广,应该说是最委屈的一个。你项羽要灭秦,那好,我支持。于是,燕国派了将军臧荼带着燕军助战,而且帮着项羽从河北打到陕西。然后呢?然后你把我改封为辽东王,而臧荼当燕王了。你项羽这是什么骚操作?

齐国田荣更不服,本来就没想支持你,结果内部出了叛徒,非要跟你去灭秦。等灭完了,叛徒竟要回来裂土封王。你项羽脑子进水了吗?

赵国的陈余更是不服。巨鹿之战,张耳被围在巨鹿城中躺死。是我陈余又是召集四方诸侯、又是帮你项羽过河、又是鼓动章邯投降,然后呢?然后张耳封王了,而我陈余就封了南皮的三个县。

就这种形势,你再问一句:刘邦的对手还有谁。燕国、齐国、赵国都要颠覆项羽建立的这个新秩序,而刘邦也要颠覆。所以,对手只有一个项羽,因为项羽建立了秩序、所以他自然要维护秩序。刘邦的具体对手则是关中三王,即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即便是关中秦地,也被分裂成了三个小朋友。而刘邦呢?刘邦在鸿门宴之时拥兵十万,入蜀之初拥兵三万。而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杀了过来,关中三王连招兵的时间都来不及。

刘邦的对手,最终BOSS当然是项羽,但项羽远在江苏;开胃菜就是关中三王,但关中三王早就天怒人怨了。所以,这对手太简单了。而刘备呢?刘备非常惨。

第一个对手还不是曹操,而是孙权。因为荆州这个地方,孙权就一直在跟刘备死磕。在刘备时期,对刘备集团威胁最大的,反倒不是曹操。因为汉中之战后,曹操就不管刘备了,你在秦岭大山以南随便折腾。最难缠的对手就是孙权。

先是,刘备占据四川,孙权立即出兵荆州;再是,刘备进攻汉中、关羽襄樊攻坚,孙权立即偷袭荆州。之后,刘备和孙权正式撕破脸。北边的曹操刚死,刘备就对孙权下了死手。简单说,就是不管恢复汉室了,先弄死你孙权再说。

但刘备的目的是弄死孙权吗?首先肯定弄不死,老孙家的根据地在江东,而且在江东根基深厚,离战场远了去了;其次曹操是死了但曹操有儿子啊,你俩鹬蚌相争、死磕到底,北边的曹丕肯定要坐收渔翁之利。割你刘备一个汉中不过分吧,割你孙权一个扬州也不过分吧?

刘备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荆州,为关羽报仇都是次要目的。因为秦岭大山根本就过不去,北伐中原只有南襄隘道。

关羽从荆州一发动,曹操就吓得要迁都许昌。这条路就是南襄隘道,关羽一口气就能从湖北杀到河南,而河南就是中原,随即就是中原争霸。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明帝曹睿这家伙硬是敢到关中坐镇。原因就是秦岭大山足抵十万大军,你诸葛亮兴不起什么风浪。

但是,孙权这个窝囊废捏着荆州能搞出什么故事来?就是拿回去跟江东豪族一起分蛋糕。所以,刘备死活也不允许这伙人把荆州这么好的地方给糟蹋了。

孙权只是刘备的第一个对手,相当于刘邦面对的关中三王。而真正的对手,类比项羽的,却是曹操和后来的曹魏政权。天下九州而曹得其六,曹操相当于把项羽的西楚国、田荣的齐国、赵王歇的赵国、臧荼的燕国、韩魏四王和关中三王给捆在了一起。曹操这个体量,就能把刘备压死。而秦岭大山,则是刘备和诸葛亮无法逾越的天堑。

甚至,不看实力,曹操这个对手,也强到可怕的地步。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这是诸葛亮对曹操的评价。曹操是一个堪比孙武和吴起的对手。别说你地盘不如人家大、人马不如人家多,就是旗鼓相当,刘备也要有战胜孙武和吴起的能耐。

你可以说诸葛浪善于治民不善治军,而从草根打成诸侯的刘备,总算善于治军吧?“先帝每称操为能”,连刘备也给了曹操一个“能”的评价。可见,曹操这个对手已经有多么不好对付了。

03.第三个原因:本钱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鸿门宴之时,项羽的诸侯联军是四十万,而刘邦呢?刘邦拥兵十万。十万大军,就是刘邦的本钱。刘邦很屈辱地接受了项羽分封,去了巴蜀。项羽只允许他带走三万人,但仰慕追随者竟达数万人。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的确,这时候,刘邦的人马肯定没法与项羽比。但是,等刘邦还定三秦而逐鹿中原后,这些从前的军队以及更多的仰慕者,立即就会弃楚归汉。

刘邦于汉元年八月进攻关中,而汉二年四月,竟组织起了五十六万的侯联军,把项羽的老巢彭城给占了。从今天的陕西省杀到今天的江苏省,刘邦用了多久?连半年都不到。

而中间却隔着韩魏四王,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这些人可都是西楚霸王的盟友。而北边还有赵国,南边还有九江国,在名义上也是项羽的盟友。这些盟友小弟都在干什么?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关中还有一个雍王章邯搞不定,但刘邦就是敢带着军队杀向彭城。

就这个速度,你也能知道:刘邦的军队就不是杀过去的,而是一路跑步过去的。而且,军队人数越跑越多,跑到彭城已经跑出了五十六万人。你这让项羽情何以堪。

刘邦本身就有兵,而且还是灭秦的主力部队。虽然刘邦的部队比不过项羽巨鹿之战的生力军,但比其他诸侯的军队要抢夺了。另外的本钱就是威望,诸侯们愿意跟着刘邦混。你可以说刘邦耍流氓了,向天下豪杰许诺了惊天的赏赐,如: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但是,刘邦也始终捏着正义,即: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出兵打项羽,就是为义帝楚怀王复仇的。

这是刘邦,接下来看刘备,刘备的本钱是什么?《后出师表》已经全都交代了。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中原混战的时候,刘备从中原带走了一批人;赤壁之战的时候,刘备在荆州划拉了一批人;入主益州后,刘备在益州启用了一批人。刘备的资本,就这么多。

刘备从创业到亡故,关羽、张飞一直不离不弃,而赵云也是从河北跟到了四川。原因是什么?原因是老将可以换,但刘备没得换。而曹操,甚至包括孙权,却都是一茬一茬的换将军。

你可以说刘备集团很稳定,但这是出于无奈的稳定。诸葛亮北伐还在用赵云,赵云硬是为刘备集团打了将近三十年。即便再年轻,这时候也是老将了。常山赵云,河北石家庄人。这个燕赵将军,从河北打到江苏、从江苏打到湖北、从湖北打到四川,甚至跟着孔明先生从四川打到了陕西,打了大半个中国。但你刘备能把赵云换掉吗?赵云只要不死,就一直是上将军,因为没有人才可以替代他。

不管蜀汉有多少兵,你看蜀汉的将领就行了,后期已然人才凋零。刘备即便能拿出堪战的士兵,也找不到领兵的将军。关羽败死麦城、张飞军中被杀、赵云老死汉中,蜀汉精锐已然不再。此时就是刘备在世,他也只能黯然神伤。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是诸葛亮《前出师表》对当下局势的分析,关键的一点就是益州疲敝,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法跟其他两强比。而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则更是直言“今民穷兵疲”,简单说就是要钱没钱、要兵没兵。而这就是益州,刘备死了是如此,刘备活着也是如此。而此等窘迫,你让刘备怎么成就刘邦的功绩,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刘邦大呼一声,咱们去打项羽,为义帝报仇,然后天下诸侯云集响应。而刘备呢?他总不能说咱们去打曹操,为汉献帝报仇吧。这时候,汉献帝还活着呢,甚至还能给孙权发诏书。汉献帝不死,曹丕不篡位,刘备就是一个割据军阀。跟曹丞相动手,就是忤逆圣上、举兵造反。

所以,虽然同样立足汉中,但刘邦可以开创一个大帝国,而刘备却做不到。

为什么刘邦仅有汉中能得天下,而刘备地盘大多了却不能复汉?

谢邀。什么教“刘邦仅有汉中,刘备地盘大得多”?这根本就是信口雌黄好不好!

刘邦能得天下,刘备不能复汉,主要原因有好几点(排名不分先后)

首先,单从占有的国力来说,刘邦就比刘备要强大。

题主说的不对,刘备根本没有“地盘大多了”。

以刘备的219年称汉中王,和刘邦公元前207年封汉中王这两个时段做比较。当时刘备占有的地盘,包括益州、汉中和荆州的三个郡(南郡、武陵、零陵)。刘邦占有的地盘,包括巴蜀(相当于益州)和汉中。从面积看,刘备确实比刘邦多半个荆州。

但是,同样是这些地盘,经历的破坏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刘备掌管的益州,虽然整个来说在三国时期遭受战乱较少,但就在刘备称王之前20余年里,还是发生了黄巾军马相之乱和刘焉死后的东州兵与本地人之战。后来刘备211-214年入蜀,又和刘璋打得翻天覆地,损失不小。此后刘备进攻汉中,益州的人力物力抽调一空,男子上阵,女子运输,背后还发生了叛乱,幸亏被李严平息。可以说,到219年,天府之国已经被刘备的几年战争给折腾得疲惫不堪了。

而刘邦获得的巴蜀之地,几乎是秦国最早征服的地区,已经和平了百年,也没有被秦末大起义波及,完好无损地交给刘邦手中,正是肥的流油。

再看汉中就更别说了。刘邦手中的汉中,和巴蜀一样,是在楚怀王时期就被秦国占领,之后百年不遭战火。而刘备占领了汉中,不但接连经历了曹操灭张鲁和刘备败曹操两次大战,而且曹操还把汉中百姓都搬迁一空,刘备只得了一块空地。

因此,虽然都占领巴蜀汉中之地,但刘邦手中的巴蜀汉中比刘备手中的要富饶得多。这个差距,就算加上刘备的半个荆州,也是没法弥补的。

其次,从对手来说,两者更是差距甚大。

219年刘备占据了比刘邦面积大点,实力差点的地盘,可以算两者差不多吧。可是面临的对手,分别是怎样的呢?

刘备面临的主要对手,是曹魏势力,当时已经占领了天下的一大半,兵力强劲。曹魏面临的唯一对手除了刘备,只有孙权。而孙权在进取方面是比较差的,曹魏派遣张辽、臧霸等人在东南就足以挡住他们。刘备一旦对曹军进攻,曹操可以轻易把主力调遣过来。更何况,孙权时刻盯着荆州,对刘备也并非是全然的友军——历史上正是孙权的背刺,才导致关羽的败亡。

而刘邦的主要对手项羽,并没有控制大半天下,而是把天下分封为18个大大小小的王国。这些王国中,虽然也有亲项羽的势力,但也有很多对项羽不满的势力。项羽自己的势力不过是楚、东魏的九郡。就算再加上楚地三王,以及臣属项羽的三秦王,其实力也不如曹魏。而其他这些诸侯,反而牵制了项羽的发挥。在刘邦起兵之初,项羽的主力就被齐地的田氏集团给缠住,于是刘邦得以顺利地扫平三秦。三秦仅仅相当于魏国的雍州之地,就等于诸葛亮北伐时面对的不是曹真或者司马懿的主力,而仅仅是郭淮率领的本地部队,这样要取胜,当然容易的多了。

从历史上,刘邦封为汉中王之后几个月,就立刻出兵秦岭,趁着项羽在和齐国作战的机会,迅速击败三秦,占领关中大部分领土。这时候刘邦实力就已经远远超越刘备,而达到战国中期秦国的程度。又由于刘邦本身的名望,他一旦占领三秦后,中原的韩王、南阳王等纷纷投奔,于是迅速对项羽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

简单说,同样占有西部之地,刘邦对付的是一盘散沙的诸侯,刘备、诸葛亮要对付铁板一块的曹魏帝国。

此外,刘邦和他的亲友团,在才能上也是胜过刘备一伙的。刘邦才能比刘备当然强得多,刘邦手下的韩信、曹参、周勃、樊哙等将领,整体实力也比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等人强,尤其韩信这种军神,是能甩掉关羽、张飞几条街的。刘邦手下的张良、陈平都是超级智囊,而刘备手下庞统、法正又早死。唯一也就是诸葛亮能和萧何拼了。才能又不如人,于是刘备最终翻盘失利,也就并不奇怪了。

为什么刘邦仅有汉中能得天下,而刘备地盘大多了却不能复汉?

首先,从人才方面来说,以刘邦为首的领导班子比刘备要强大太多了,并且分工明确,人尽其才,筹备粮草有萧何,出谋划策有张良,阴谋诡计有陈平,决胜千里有韩信,战场杀敌有樊哙、周勃、曹参等大将,这样的阵容既豪华又极为明智,甚至杜绝了一人多职,身心疲惫以及加班现象的发生。

再看刘备,除了诸葛亮以及五虎上将,甚至其他的人才我们都不能很好的记住名字。而诸葛亮虽然自比管仲、乐毅,其谋略比起萧何、张良如何我们不做探究,但打仗肯定是不如韩信的,而就是这样一个拿出手的人才,因一人多职,啥事都管,最后被司马懿活活耗死。

其次,从对手方面来讲,刘邦面对的主要对手是霸王项羽,其他各路诸侯不成气候,韩信率军扫除。目标很单一,敌军很明确,只要战术运用到位,以项羽的脾气秉性,想不中计都难。

而三国时期的阵容更为复杂多变。大家都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三国也是这样,这个结构很稳定,因利益关系,各国之间一直处在一种互相牵制以达成某种平衡的状态。刚开始,曹操势大,联吴抗魏,可是蜀、吴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彼此之间也经常有着摩擦。果然好景不长,吴魏合伙儿阴死了关羽,虽然这也有关羽自身的原因吧,但一种平衡状态就此打破。刘备起兵伐吴之后,已经成为了在曹操、孙权两家都不受欢迎的对象。而这是一种大的战争格局,很难因为一个人的原因就能改变这种现象。最终,蜀国反而最先淘汰出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人才不如刘邦,局势更为复杂的情况之下,刘备想要重建汉朝,可谓是更加困难。

为什么刘邦仅有汉中能得天下,而刘备地盘大多了却不能复汉?

表象上看,秦朝末年的刘邦与东汉末年的刘备,创基打拼时,都曾在巴蜀之地称过王,然后兴兵外击他雄,有极为相似之处。然而结果却不同,刘邦出川打下江山,刘备出川伐吴咽下泪水。乍看这提问存在一定逻辑性,其实想一下,不用细考虑分析这因那因,都是次因。最突出的破题点就一个:他们的对手不同。

道理很简单,黄药师和洪七公功力相近,一个去打欧阳锋,一个去打欧阳克,谁占优??

刘备的对手曹操、孙权,论单挑摞成十个,也不是刘邦对手项羽的个儿。可论玩政治,二十个项羽也赶不上曹操、孙权。打天下座天下,脱离了政治形势的军事行动,就如鱼离了水,从来不是评书戏曲中描写战争的那样简单艺术化。

项羽和曹操身边同样有一个傀儡皇帝。

秦末暴政,民反,项羽之叔项梁推立了楚国国王后人熊心为楚义帝,以聚民心,始得追随着众。秦朝被灭后,项羽以勇力、战功震服于各路义军,自号“西楚霸王”,本来他继续养好楚义帝的空壳,徐图向前,未尝不是第二个秦始皇。可他却智短,觉得楚义帝碍手碍脚,竟派人杀了楚帝。各路义军起家的诸侯,本就对项羽大棒有余,红枣偏少的做法有不平。有大志的刘邦第一个跳出来,义正言辞的发出声讨,一举化为正义的化身,民心上先占了大上风。刘邦会隐藏无赖也好,会厚黑学也好,项羽这一步棋实在走的太不智。对得起他上学时的毕业成绩单,体育99分,政治9分。

反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的铭牌功效发挥到了极致。本来曹操在各乱雄中,势力排不上号。正是独具政治眼光,把献帝整到手中,好吃好住,三个女儿也送上,笑脸一片。转过脸来一瞪眼,说打谁就打谁,不服,那就是忤逆乱臣。凭此,诸雄纷纷蔫声,不服他的也兴师无名了。一招吃定民心,统一北方稳定。并且至死没有夺权,想打他,只能空喊名为汉相,实为国贼,而惑动不了多少人心。

论大局观,曹操是本科生,项羽是小学生,你让刘备怎么能玩的好!

这还没提自古华夏中原一带,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才济济,川蜀之地虽广却物稀人才不多。兴兵能打出来还好说,人力、物力渐收。打不出来终是与中原差着一个量级。

刘邦手下有韩信,韩信有国士无双、略不世出之说,有兵仙神帅之称,论带兵打仗,奇谋妙计,三个诸葛亮也追不上韩信。当然,在鞠躬尽瘁、打理政务军务细节化方面,韩信还差着诸葛亮距离。

现今人们信崇诸葛亮,家喻户晓,神机妙算,多是文学小说《三国演义》太过经典,植入人心,而认为。实则诸葛亮与魏之郭嘉、司马懿,吴之周瑜、陆逊,都是一国中之谋臣,彼此互相谁也比谁高不到哪去多少。一切皆因《三国演义》抬蜀抑魏,突出美颜诸葛亮笔墨多多,给人感觉诸葛亮智高无二。真要如演义中抬高,识天文、知未卜,诸葛亮还用六出祁山吗,三出就拿下曹魏了?!

后人世代敬仰诸葛亮,封建帝王推崇诸葛亮,并不是全然因为他的神机妙算,他的忠心耿耿,尊奉先主遗志的气节,才是他的占比项。

总言,此提问似含逻辑性,但一明确只从刘邦、刘备面对的对手去回答,迎刃而解。我也看了同好历史的师友们的回答,分析面总是从刘邦手下与刘备手下去分析,引经据典,能看出对历史学问了若指掌,让人受益。但散发弄舟窃以为,再剖析的深,没从刘邦、刘备分别面对的对手去着眼入笔,怎么分析都是已属于辅因了。

还是那个例子,黄药师打欧阳锋不容易,洪七公打欧阳克,简单些

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事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为什么刘邦仅有汉中能得天下,而刘备地盘大多了却不能复汉?

很多事情是不能拖的,刘备之所以不能得天下,就在于他做事情拖拖拉拉,一拖就是30年,从189年开始的东汉黄巾军农民起义。

那个时候,刘备就已经参与进来争夺天下,到220年,已经30年,刘备才想着要当皇帝。

这30年,曹操统治的地方战乱不多,北方基本上被曹操巩固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已经快60岁的人了,还兢兢业业“干活”,不愿意自己当皇帝,事实上就是转移了矛盾。

假如曹操也学楚霸王,早早地称王称霸,估计他的下场不会比楚霸王好多少!

可以说,曹操和孙权这样的人都是非常厉害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没有学楚霸王,他们都在效法周文王,通过既成事实的办法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和个人权威。

而刘邦根本没有给项羽半点喘息的时间和机会,楚汉相争时间短,几乎年年都有争夺和战争。

在战略上,刘邦和项羽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一个是将军的能力,一个是天子的素质,两者的战略头脑差距是很大的。

而曹操与刘备的战略头脑几乎是一个档次,都善于伪装和掩盖,都不愿意成为天下叛乱的始作俑者,他们表面上还是尊汉献帝,这个汉献帝虽然没有太大的权力,但是曹操始终没有完完全全地造反,没有自己当皇帝。

项羽就不同了,自己还没有成为天子,就迫不及待地干掉了楚怀王。

可见,曹操比楚霸王更加懂人情世故和权谋。

总之,刘备不能得天下,主要还是取决于对手的强大和狡猾,如果刘备遇见一个“楚霸王式”的曹操,估计他也可以跟刘邦一样统一天下。

再就是刘备与曹操的战争拖得太久,想统一天下的人,最后都老了,也就没有之前的冲天壮志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谓人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会团结人,不要孤立自己。

可见,地盘对争夺天下没有太大的作用,主要还是看对手是否强大,是否懂战略。

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有趣的历史故事!

作者|龚柳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