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林则徐销烟为什么选择在东莞的虎门?

虎门销烟,重点在这个“销”字上,可不是销售的意思,而是销毁的意思。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省东莞市下辖的虎门镇海滩上,销毁了大量英国人的鸦片。

这事儿引起了英国人的强烈不满,因此隔年就爆发了著名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正值道光年间,道光皇帝不得不裁撤流放林则徐,同时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那么问题来了,林则徐为什么要把销烟的位置,安排在虎门呢?这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按道理来说,放在广州,岂不是更加震撼人心吗?

一、销烟不是烧烟,靠海更方便。

1839年5月,林则徐扣押了英国鸦片贸易集团的22艘装有鸦片的船只,将这些船上的鸦片,全部搬运到了虎门寨下水师提督府和附近的民房庙宇当中。没法子,数量太多,一个地方根本放不下。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鸦片被偷,林则徐还安排了100多名官兵日夜看守。道光皇帝得知消息以后,一开始是要求林则徐将这些鸦片全部运送到京城查验后再销毁的。

林则徐当时找来关天培等人,一起商量着该如何运送这批鸦片进京。毕竟广东距离京城还是非常远的,这一路上所消耗的运费就很划不来了,而且还有偷梁换柱的危险。

因此最终在大家的建议下,道光还是答应,让林则徐在虎门就地销毁鸦片。但是道光要求,让虎门附近的百姓和外国人,全都过来当面见证虎门销烟的事实。

那么用什么办法来销毁这些鸦片烟呢?最初林则徐想到的是用火烧,这也是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剧里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

用桐油伴着鸦片烟烧,的确能够销毁鸦片,可问题是,这些鸦片需要放在地上烧。而烧化了的鸦片残膏余沥势必会渗入地下,而且数量不会小。

一旦林则徐等人撤场,有心之人会挖土将这些残渣弄出来,也是一批数量可观的鸦片了。所以说焚烧法直接被林则徐给否定了。

此后林则徐寻访了不少人,最终选择了用盐卤、石灰伴着鸦片一起煮,能够彻底销毁鸦片。由于鸦片数量太大,所以他们采用了浸化法。

所谓浸化法,就是挖一个大水池,将盐倒入水池中,盐成卤后,再将鸦片切碎了倒入水池中浸泡半日。在这之后,再往水池中倒入大量石灰。石灰遇水立马煮沸,而鸦片和盐、石灰融于一体以后,会变成渣渣,这么一来便能有效地销毁这些鸦片了。

事情的关键就在于,需要用到大量的水,以及处理销烟后的渣渣。靠着海当然是最方便的了,不仅取水不用愁,而且可以将销烟结束后的渣渣快速排入海中。

二、销烟需要时间,因此必须要找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虎门销烟搞了多久?足足21天时间。这期间,工人们需要挖水池(长宽各15丈的2个大水池),引水,倒盐,搬运鸦片,切鸦片,倒入石灰。等到一批鸦片被销毁以后,他们还要立刻清理水池,进行下一次操作。

由于鸦片数量太大,足有21306箱鸦片,每一箱鸦片长3尺,高宽各一尺五,所以搞了21天才算彻底销毁了这批鸦片。

搞这么长时间,林则徐当然需要考虑安全问题。

一来,这些鸦片说实话,那就是真金白银,说不定有些贪心的家伙,会动这批货的心思。

二来,英国商人肯定会第一时间,将他们缴了鸦片的事情告诉英国当局,英国人肯定会采取反制措施。

所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来销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虎门作为珠江口出海口,销烟自然是十分方便的。除此以外,其实虎门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也有不少优越性,至少拥有3道门户。

  1. 第一道门户:沙角和大角两山对峙,中间夹着珠江,形成了第一道门户。
  2. 第二道门户:横档及其周围的岛礁,与左岸的南山,形成了第二道门户。
  3. 第三道门户:往前再走5里路,就是大虎山和小虎山,形成第三道门户。

除了这3道门户以外,虎门一带还有大量清军的炮台,比如说沙角炮台、威远炮台、大角炮台、靖远炮台等等,压根就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这些门户和炮台,保证了林则徐可以在这里进行为期21天的销烟工作。选择在虎门干这事儿,靠谱得很!

三、虎门是一个折中的地区。

22艘鸦片船是在哪儿被截获的呢?其实就在伶仃洋上。伶仃洋的主要位置,就是北起虎门,南到香港和澳门这一带的水域。

按道理来说,这地方更加靠近珠海、中山、香港、澳门等地。可我们刚才也分析了,如果把销烟位置放在这些地方,不光没有门户可守,而且也没有足够的炮台,因此不能保证销烟工作能顺利进行。

那么为什么不索性将鸦片运送到广州去呢?毕竟那地方洋人多,在广州销烟,肯定能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也足够安全。

实际上运到广州的确是个好办法,可一来运到广州,尚且需要一段路程,比留在虎门要麻烦一些。二来,运到广州,那影响力可就大了去了。

当年的广州,也算是国际经商贸易的重要城市了,洋人非常多。如果在广州进行销烟活动,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说,会有部分不明就里的洋人,认为在清朝经商,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情。

如果事倍功半,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放在虎门刚刚好,这里距离伶仃洋也近,方便卸货。同时这里也有一小撮洋人,他们可以来参观,但数量并不多,不会造成太恶劣的影响。可以说,林则徐选虎门这个地方来销烟,那是用心良苦了。

总结:虎门销烟真的是为了自己卖鸦片?

这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主要原因是,林则徐在晚年,曾经向朝廷提出建议,可以在内地自己种植鸦片烟。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国人吸食国产的鸦片就不会伤害身体吗?其实这事儿要从鸦片战争说起。虎门销烟那会儿,有200多万国人在吸食鸦片,大量白银流出到国外,林则徐虎门销烟,不仅是为了国人的身体着想,也是为了国家财富不外流着想。

可虎门销烟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清朝不仅失去了香港,而且还允许英国人在清朝大肆贩卖鸦片。

既然鸦片占据市场已经是不可逆的事情了,那么为什么不把这笔钱,流入到国库里呢?这就是林则徐退无可退时的无奈选择。既然已经摆烂了,何不为国家创收呢?

当年林则徐销烟为什么选择在东莞的虎门?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晚清人物。(约480字,阅读需时2分)

林则徐将硝烟的地点选在虎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英国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害。据统计,1838年时就有两百多万中国人吸食鸦片。上至大官贵人,下至一般百姓、士兵等都有吸食此种毒品者。则这种情况下,林则徐被道光皇帝派到广东主持禁烟。

林则徐到广东后,立即展开措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缴了大量鸦片。其实,在当时来说,由于鸦片价钱昂贵,这批鸦片也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因此有些外国人不太相信林则徐真敢把这些鸦片怎么样。结果,林则徐决定:将鸦片集中到虎门进行当众销毁。

有些人看到虎门销烟的图片中有大量烟雾,以为林则徐是采用了火烧,其实不是。那烟雾与林则徐采用硝烟的手段有关。林则徐主要是将鸦片倒入挖好的大坑中,坑中已有水,再倒入盐和石灰。石灰入水后沸腾,增加水的热度从而产生水汽(这就是白色的烟雾)。由于手段主要是依靠水,这就要考虑入水和排水的问题。而虎门这个地方位于东莞县太平镇临近珠江边上,既方便就近取水灌入挖好的大坑,又便于销毁鸦片后将其排入大海(鸦片量太大一定要将其排入海里)。另外,从安全性来说,虎门有虎门炮台,可以防止硝烟时外国兵船前来截货。

两分钟进入历史现场,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当年林则徐销烟为什么选择在东莞的虎门?

众所周知,鸦片作为腐蚀人民身心的祸害,历来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英国商人为了扭转每年因大量购买中国茶叶、瓷器、丝斤所造成的巨额贸易逆差,在清雍正七年就开始向华走私鸦片,当时因为价格高昂,百姓对此物还不甚了解,民间吸食此物的人并不多。而根据史料记载,在乾隆晚年以来,虽然农民依然没有沾染上,但富人阶层吸食鸦片的人开始逐渐增多。再经过嘉庆时期二十多年的发展,到道光朝的时候就演变成了“粤中鸦满地,乞儿亦啖之”的奇观。

见到此景,林则徐这个爱国志士自然是痛心不已,他觉得不能再这样听之任之下去了,于是冒着得罪广大“驰鸦派”的风险,向皇帝上了一篇奏折,痛陈时弊,在里面详细介绍了鸦片的危害,其中就有这样一段让道光爷触目惊心的话: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看完林则徐的奏报后,道光皇帝终于下定了禁烟的决心,就封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命他前往广州这个鸦片流毒最重的地方开战禁烟运动。

禁烟过程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即公历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奉命抵粤,开始着手相关事宜。

一到广州,林则徐就制定了他禁烟运动的“三部曲”:一、安排人四处张贴告示宣传鸦片的危害,借此让广大人民配合行动;二、在粤地推广了他所研制出来的独特戒烟方法“两丸”、“两饮”,鼓励广大烟民戒烟;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缴烟。

为了彻底清除广东省境内的全部鸦片,林则徐在动手之前就先进行了一次摸底,在对鸦片泛滥的基本情况以及烟贩们的基本动向有了一个了解之后,林则徐就开始向鸦片贩子们发难,大肆收缴中外烟贩的鸦片。

收缴鸦片的过程也是万分曲折,不仅义律这个在华商务总监督拒不配合,明里暗里使绊子之外,中国的烟贩也是阳奉阴违,最后在林则徐“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的强硬态度下,才勉强把中外烟贩手中的鸦片给收了上来,合共是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为2376254斤。

请示皇帝

收缴上来这么多鸦片,林则徐当然也不敢私自做主直接就把他们给销毁了,于是他就给道光上了一道请示的折子,并建议皇帝同意把鸦片运送到北京后再行销毁。

道光一开始也是同意的,可是在几天之后,浙江道监察御史邓瀛却发现把鸦片运到北京不妥当,原因是运费太高而且也不安全容易遭匪。大家知道道光是个节俭地出格的君主,一听又要花不少钱就连忙给林则徐下了一道命令:责令他把所缴鸦片就地销毁。

虎门销烟

销烟的地点是确定了,在广州当地就行,那么销毁改用何种方法呢?

按照过去之法,就是简单地把鸦片抹上桐油,然后再点火一烧就算了事。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却只能消除大部分鸦片,鸦片并不能尽毁。因为在燃烧的过程中还会有部分鸦片渗入地下泥土,若是被有心人利用,把地下的泥一挖,再经提炼也能剩下十之二三的残留。知道弊端后,林则徐自然不会采用此法。

后来林则徐派人在民间几经辗转调查,终于发现了鸦片的两个天敌:盐卤水、生石灰,只要把这两种东西与鸦片混合,鸦片瞬间就会化为粉末,便再也不能凝结成膏吸食害人了。

林则徐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立马在虎门海滩的高处挖了两个长宽各十五丈,深达两三米的大池子,并且前方连有带闸门的涵洞,后方还连有进水口,方便随时流水作业销烟。同时池子的底部还用石板铺设,防止渗漏,最后池子四周再打上木桩,钉上木板,这样一个完整的销烟池就做成了。

销烟时首先用水车把水导入水沟,再由水沟把水引到销烟池内;然后在池子里大量撒盐,制成盐卤水;接着就把鸦片球切成四瓣,过称后投入水池浸泡半天;最后再把生石灰倒入销烟池,用棍子加以搅拌,加快销烟进度。把鸦片全都销毁完毕之后,即可打开闸门,趁着海水退潮,把池中所生成泥浆般的水一股脑地带入茫茫大海。

林则徐从6月3日至25日,一共花了二十三天的时间,把全部收缴上来的鸦片彻底销毁。由于虎门销烟在人类禁烟史上的意义重大,林则徐完成销烟的翌日,即6月26日后来被定为了国际禁毒日!虎门销烟后,林则徐把情况汇报给了道光皇帝,道光看了奏折后大喜,批阅道:可称大快人心一事!

尽管林则徐原来并不打算在广州本地销烟,但最终却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仍然不阻碍他成为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

当年林则徐销烟为什么选择在东莞的虎门?

提起虎门销烟,想必大家都对此不陌生。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急需扩张自己的海外商品市场,而有着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自然资源的中国,就成了英国作为产品倾销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的不二之选。至此,作为暴利行业主角的鸦片便被英国商贩蓄意“引流”进中国。鸦片的大量流入“使得不少地主阶层沦陷”,造成了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中国官僚机构更加腐败、危害了中国人民健康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认识到了这一切严重后果的清政府认为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于是,道光十九年(1839),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此事后来也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可为何最后林则徐的销烟会选择在虎门呢?

虎门销烟整个事件和过程历史书中也讲得很清楚,几句话就能大致概括:林则徐在道光十九年(1839)3月10日到达广州后开始雷厉风行的整治措施,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耗时18天。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可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销烟的是东莞虎门,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地方呢?

其实,道光皇帝在支持林则徐禁烟的初期,本来想的是将所有的鸦片运到京城以后验明进行销毁。但是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摆在道光皇帝与林则徐的眼前——转移并销毁鸦片的成本实在过高:

第一、广州离北京实在是太远了,以当时的运输力来看的话,完成这个任务是相当困难的。光是广州至江西一段水路,就需要征集民船百余艘,水手约2000人。从江西顺长江而下安徽,也同样要借助民力。安徽以北的陆运又要大车千余辆,车夫千余人,骡马5、6千匹。预计耗资10万金。如此耗时耗力,且在遥远的途中,还容易被人抽换掉包。考虑到当时的综合情况,道光十九年(1839)5月8日,浙江道监察御史邓瀛上奏,建议就地销毁。于是道光帝修改了圣谕,命林则徐和邓廷桢“督率文武员弃,公同查核,目击销毁,俾沿海居民及粤夷人,共见共闻,咸知震警”。

第二,销烟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从销烟的方法上来看,选择在东莞的虎门进行销烟确实是经过了详细的考察后选定的地址。销烟不是说把鸦片聚集起来放把火烧了就能完事的,早在湖广禁烟时,林则徐就采用过鸦片伴桐油点火焚烧的方法,可这种方法的造成的弊端很多。其一,虎门销烟要销毁的都是粗制的鸦片膏,经过焚烧后液体的鸦片膏会渗入地下,不仅危害环境,还可能让吸毒者又重新从地下提炼出来。其二,虎门销烟要销毁的鸦片数量庞大,如果大量的鸦片一起焚烧会产生很大的气味,这样的气味会随风扩散,闻到气味者也有极大可能会出现眩晕、幻觉的症状。

于是,林则徐只好通过不断地搜集销烟的各种方法,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的“海水侵化法”。这个方法主要操作步骤是:在海边挖两个水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个水沟。先往池中注水,撒盐成卤,将箱内鸦片逐个切成小瓣,投入池中浸泡,再将整块烧透石灰抛下,顷刻之间,池水沸腾,烟雾滚滚,黑褐色的鸦片上下翻滚,浓油上涌,渣滓下沉。所雇用的民夫站在跳板上,手拿铁锄木耙反复翻搅,使鸦片彻底销化,等海水退潮之时,开启前面的涵洞,所有残渣污水随波流入大海。这样做就避免了鸦片渗入泥土和在空气中传播的危害,达到高效销毁鸦片的效果。

既然是“海水侵化法”,那就得选在靠近海的地方。虎门靠海,利于销烟方法的操作。再者说,虎门刚好处于珠江口,有清军众多的炮台,水师官兵也常常驻扎在此处。这样一来,既方便掘池,还能得到很好的防卫,选在此处销烟,的确是再好不过的了。

当年林则徐销烟为什么选择在东莞的虎门?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主要是从销烟的方法来考虑,经过了详细的考察才选定的地址。很多人想到销毁鸦片,都以为是放把火烧了就完事了,其实不然,如何把鸦片销毁也是个技术活。

如果仅仅是放火烧毁的话,那场面可就热闹了,等于让周围的人全都间接吸毒了。前几年印尼就用放火的办法销毁过一批毒品,结果旁边一个村子里的人闻到味道全都嗨了起来,全部都出现了幻觉、眩晕等情况,一个村民事后反应闻到烟味感觉自己飘了起来。。。这就是印尼人没文化的结果。

林则徐显然不会犯这种错误的,当时他在广州收缴了数量非常庞大的鸦片。本来打算运到京城处理的,可是从广州到北京路途遥远,运费开销将会非常大,而且运这么多的鸦片路上也不安全。所以朝廷就给他下旨,让林则徐在当地销毁。

当时传统的销毁鸦片的方法,一般是把桐油浇到鸦片上再点火少。但鸦片数量少了还行,数量大了还是不可靠。一来味道大,而来烧过以后鸦片会有很多融化渗到地下土壤里,时候会有人去把土挖出来重新把鸦片提炼出来。

后来林则徐就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销毁方法,就是在海边挖大坑,先放进盐水浸泡鸦片,然后再倒入生石灰,利用生石灰加入后产生的高温来彻底销毁鸦片。最后再通过水渠把混着石灰和鸦片的废水排到海里冲走,一滴都不留。

这个方法就需要在海边进行,广州肯定是不行了。而离广州最近,也最适合的出海口就是东莞的虎门了。林则徐经过一番考察以后,选定了在虎门销毁这批鸦片,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了。

当年林则徐销烟为什么选择在东莞的虎门?

因为林深知虎门是国门,是军事重地,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也预告后人,远离毒品,杜绝毒品再从此地流入大陆,危害中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