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臭名昭著的叛徒?

论叛徒,宇宙大将军侯景必须要有一个重要的位置,毕竟这位老兄几乎把全地图的玩家都给背叛了,就差背叛自己了。

早年侯景是北魏北方六镇之一怀朔镇的军士,自幼好勇斗狠,战斗力惊人。这要是在和平年代,这样的人都不能放出部队,可一旦到了乱世,这样的人极有可能成为枭雄。

六镇起义以后,侯景便投靠了枭雄尔朱荣,在尔朱荣的带领下平定六镇起义。公元528年,侯景生擒叛将葛荣,因此被封为定州刺史。这一年他才26岁。

你要说侯景没本事,那不现实,这位老兄真是太有本事了,所以才会成为南北朝时期,赫赫有名的枭雄。

一、背叛高澄,侯景一点儿不脸红。

跟着尔朱荣混,倒也挺好,毕竟尔朱荣本人也是一位年轻有为的英雄人物。只不过很可惜的是,尔朱荣因为大意,被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割掉了脑袋,侯景瞬间就成了无主之臣了。

接下来该咋整?侯景决定观望一阵子。当时尔朱家族内斗严重,虽然选出了尔朱兆做掌门人,可依旧谁也不服气谁,因此侯景不敢轻易下注。

直到有一天,高欢把尔朱家族一锅端了。侯景和高欢可是昔日的老战友,因此立马投奔到了高欢旗下。

高欢也高兴啊,给侯景一个劲儿地加官进爵,提拔他担任定州刺史、濮阳郡公,顺便让他领兵10万,镇守河南。侯景当时已经相当于是一方诸侯了。

你以为侯景身经百战,武功就很高吗?这倒不是。侯景天生有腿疾,这严重限制了他在武学上的发展。因此他之所以能打胜仗,主要是因为他对士兵的要求十分严苛。外加他本人师从慕容绍宗,学了不少兵法奇谋。这么看来,侯景还是个儒将了。

高欢临终前,把军国大事都交给了自己的儿子高澄。同时高欢提醒高澄,一定要小心侯景。毕竟侯景早就对高澄不爽了,曾经扬言:高王(高欢)在的时候,他是老大,我没话说,可高王要是没了,让我听那个鲜卑小儿(高澄)的话,万不能办到。

这事儿高澄也清楚,两人早就闹得很不开心了。可侯景手里有10万大军,还有河南之地。要想拿下这家伙,必须要智取。

所以说,在高欢死后,高澄便以高欢的口吻,给侯景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前来。可高欢忘记告诉儿子,自己和侯景通信时会留下特殊标记。这事儿高澄没搞,直接就被侯景给识破了。

那还有啥可说的?这分明是请君入瓮之计嘛!侯景二话不说,就选择了背叛高澄。毕竟小命不保,这没啥可说的。

二、归降宇文泰?人家不肯收。

侯景虽然手握雄兵,又坐镇一方,可他想要建立自己的割据政权,还远远不行。为此侯景在创业之前,必须要学会跳槽。

侯景环顾四周,当时能和高澄相抗衡的,也就只有西边的宇文泰和南边的梁武帝萧衍了。梁武帝是汉人皇帝,未必就能接纳侯景这个羯族人。宇文泰就不同了,他不仅是北魏旧臣,而且还是鲜卑人。

因此,侯景选择带领10万大军投奔宇文泰。这可谓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宇文泰当然十分高兴了!可转念一想,宇文泰就选择了拒绝。

为啥?因为宇文泰十分了解侯景,他知道这哥们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万一这是诈降的话,宇文泰那点人马,压根就不够折腾的。

从日后侯景的作为来看,宇文泰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这个定时炸弹不能放在身边,万一哪天爆炸了,威力不可估量。

侯景骂骂咧咧地又看了看周围的诸侯们,如今别无选择,只有南下归顺梁武帝萧衍了。毕竟全地图,只有这么一个玩家还能接受他。

梁武帝萧衍,对侯景没什么了解,但是他对河南之地十分感兴趣。得知侯景会带着河南之地以及10万大军一起归顺南梁,梁武帝萧衍做梦都要笑出声来了。

因此,梁武帝给侯景开出的价码也不低,他册封侯景为:河南王、大将军、使持节、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大行台等职务。

但凡是能开出来的空头支票,梁武帝是一个不落下,全部都给了侯景。反正这些头衔又不需要花钱买,随口一叫就有了。不需要成本的买卖,谁都爱干。

三、侯景出卖梁武帝,导致南梁走向覆灭。

当时侯景感动得稀里哗啦的,打算为梁武帝打一辈子工了。可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让侯景改变了想法。

当时高澄派遣侯景的老师慕容绍宗前来追击侯景,梁武帝也不甘示弱,连忙派遣侄子萧渊明前来为侯景助阵。

结果不幸的是,萧渊明居然被慕容绍宗的人给活捉了。

这还得了?皇帝的侄子被活捉,梁武帝的老脸没地方放了。最关键的是,梁武帝对家人的爱护是非常深的,他急切地想要救回自己的侄子。

这个时候,高澄向梁武帝抛来了橄榄枝,打算通过谈判,将萧渊明给放回去。

这下侯景不淡定了,谈判?你们俩要是谈成了,那我侯景岂不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为此侯景必须要试探一下自己在梁武帝心目中的价码。

侯景假借高澄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梁武帝,信里明明白白地写着,高澄愿意用萧渊明交换侯景。

本以为梁武帝会毅然拒绝,没想到他居然回信表示同意:你早上把萧渊明送回来,我晚上就把侯景打包送过去。

这或许是梁武帝的缓兵之计,又或者是一种营救萧渊明的方式。总之梁武帝在表态的同时,丝毫没有与侯景聊过这件事。

侯景看到信以后,老脸都给气绿了,立马选择了反叛。

侯景先强行霸占了寿阳,随后又在这里废除了大量南梁剥削老百姓的税收,使得百姓们纷纷拥戴侯景,选择加入侯景的造反队伍。

恰逢这个时候,梁武帝的养子萧正德,也早有谋反之心。他过去是梁武帝的嗣子,可梁武帝生了儿子以后,就把他送回去了,因此萧正德怀恨在心,而梁武帝对此一直心生愧疚,给他高官厚禄,希望萧正德别记仇。

结果萧正德和侯景一拍即合,两个一内一外,顺利拿下了建康城。而梁武帝被困在台城,活活给饿死了。

此后萧正德做了一段时间的傀儡皇帝,侯景便将其废杀,改立梁武帝的太子萧纲为皇帝。这个时候的南梁,已经趋于崩溃了。

总结:侯景是一种走投无路的背叛。

很显然,侯景每一次背叛,似乎都挺无辜的。他背叛高澄,是因为高澄要弄死他。他背叛宇文泰,是因为宇文泰不要他。他背叛梁武帝,也是担心自己的脑袋。

所以说,侯景的背叛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得罪一家人可以理解,得罪两家人也能解释,把所有靠山都给得罪了,这有点儿说不过去了吧?

历史上,有哪些臭名昭著的叛徒?

曾有段子说,洪承畴的府门上被人贴了一副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背后蕴含的意思引得洪承畴大怒。不过以明末清初他的所作所为看,也着实符合这对联和提的问题。

立场翻转

乾隆时期,为了巩固统治、缓和矛盾,皇帝曾下令编纂《钦定国史贰臣表传》树立忠君亲上的价值观,原本对清朝有着赫赫功勋的一批人,由于投降叛逆纷纷被打入该册,其中就有洪承畴。

清1644年,洪承畴因献计清军定鼎北京,被顺治帝加封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9年后又因围剿农民起义军被任命太子太保兼太子太师、五省总督。

而1634年,也就是清军入关的前十年,洪承畴同样被崇祯帝加封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五省总督,负责的事情依然是镇压农民起义军。

他的两次对手可以说是同一批。1634年对阵的是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1653年对阵的是李自成的侄义孙李来亨,张献忠的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人。

前后相差不到20年,起义军从“反明”到"联明抗清",洪承畴的立场却发生了魔幻转变,1634年是为明朝镇压、保卫明朝,1653年是为清朝镇压、消灭明朝。

反叛者联盟

洪承畴为了加快完成一统,挑选了胡茂桢、李本深、白广恩、王辅臣等人编入军中。

胡茂桢、李本深

胡茂桢和李本深一样,先背叛起义军投降大明,然后背叛大明投降大清。

两人原本都是李自成的部下,隶属于“翻山鹞”高杰。李本深还是高杰的外甥,高杰因为带着李自成的小妾跑路、投降了官军,两人也跟着一起投降。睢州之变中,部将许定国诱杀高杰,致使南明史可法的守住黄河防线计划落空,李本深、胡茂桢等人投降多铎,成为了攻打扬州的参战部队之一。不同的是,李本深又因吴三桂反清投降了大周王朝。

白广恩白广恩是先背叛起义军投降大明,然后背叛大明投降起义军,最后背叛起义军投降大清。

作为混天猴的部下,被洪承畴击败后,当上都司一职。在攻打铁角城时,因献计有功被加封,一路混至蓟州总兵。孙传庭与李自成对战时,白广恩眼看潼关失守,逃到固原开门投降李自成,被封桃源伯。清军入关之后,白广恩又背叛了李自成,自陈罪状投降清朝。

王辅臣

“不事二主”王辅臣,他的履历堪称“赛吕布”。先背叛起义军投降大明,接着背叛大明投降起义军,再背叛起义军投降大清,然后背叛大清投降大明,又背叛大明投降大清,继续背叛大清投降大周,最后背叛大周投降大清。

吕布见了都得直呼内行,这家伙绝对没有在同一时间侍奉两个主子。王辅臣原本不姓王,先是跟着姐夫起义,结果好赌、反杀姐夫投降明朝,成了大同将领王进朝的义子,才就此改姓王。

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大同总兵姜瓖举城而降,两个月后清军入关,姜瓖接着投靠清军,王辅臣就在此过程中投降两次、换了两次主子。可姜瓖怀疑多尔衮要解除自己的兵权,又举兵反清,王辅臣也随他一起反清。

清军前往平叛,姜瓖战死,王辅臣被俘,接着转到阿济格麾下,在1653年时被调到洪承畴麾下,又逢吴三桂笼络人心,转到吴三桂麾下起兵反清,眼见清军势大难敌,再次降清。

一生在起义军、明、清、大周四个政权中反复,王辅臣一度混到平凉提督、太子太保也是极不简单了。

另外,还有刘芳名、董学礼、陈德、南一魁等等,都在起义军、大明、大清之间来回倒腾,洪承畴的队伍简直就是“反叛者联盟”,都是资深的叛变者。

斩草除根

李定国在桂林、衡州两次大捷,已经收复湘、桂两地,击败清军数十万,清廷朝野震动,有放弃西南各省,与南明平分天下的打算。

洪承畴此时力主非灭南明不可,入主湖广,制定了先安湖广,后平云贵的方略,以湖南为中心,实行屯田、备粮、修城防、设水师,作长期计划。

又碰到孙可望和李定国发生内讧,趁机进取云贵。清朝多路大军会师入云南、陷昆明,不得不说,65岁高龄的洪承畴为了灭亡南明可是殚精竭虑、鞍前马后。

至于网上说的洪母隔门相骂、弟弟泛舟离去,小王认为可能都是戏曲一厢情愿的编排需要。按《清史稿》中记载,“胞弟洪承峻偕其子士铭、洪母等人,都与洪承畴一道回京”,对于其变节并未有过激反应,说不定家庭教育也不过尔尔。

1661年,洪承畴上奏乞求去职,清廷经过几番讨论,决定授予微不足道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袭职衔。以洪承畴对清朝的贡献来看,帮助清朝入关、坐稳江山,却只换来了小小的轻车都尉,说明利用价值已经消耗殆尽,朝野上下对其也有所不齿。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洪承畴不像史可法那样死节尽忠,而是对南明进行斩草除根式的打击,背叛的何止是大明,背叛的是人的良知和底线。再套用王之仁的一句话,“昔先帝设三坛祭汝,殆祭狗乎!”

历史上,有哪些臭名昭著的叛徒?

历上臭名昭著的叛徒有:龚楚,佘洒度,孔荷宠,方步舟,杨遇春,陈浅伦,徐梦秋,徐锡根,白鑫,贺治华,叶家新,顾顺章,向忠发,文强,任卓宣,李竹声,卢福坦,郭潜,张莲舫,吴恕,路大奎,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关书范,谢文东,李华堂,安光勋,程斌,张秀峰,赵玉昆,邢仁甫,赵凌波,赵希仲,刘厚总,黄志英,王继芳,李政宣,郝鹏举,冉益智,刘国定,涂孝文,蒲华辅,任达哉,蔡孝潜等。他们都是近代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叛徒。还有秦末英布、三国吕布、梁朝侯景、大唐朱温、南宋吴曦、刘整、孔彦舟、杜充、刘豫、张邦昌、明未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晚清袁世凯等,这些历史名人,他们是古代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叛徒。

历史上,有哪些臭名昭著的叛徒?

纵观历史,出现过的叛徒可谓数不胜数,秦末的英布、汉末的吕布、明末的吴三桂……。以上这些人,都是如雷贯耳的叛徒,都极大地影响了所处时代的历史走向。

今年是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我们在缅怀和讴歌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的同时,也不应该回避客观历史,回避曾给党抹黑的败类和叛徒。

接下来,文史不假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回顾党史中令人不齿的叛徒张国焘,还原他“入党20年,反党40年”的丑陋人生。

张国焘(1897年11月——1979年12月),别名张特立,字恺荫,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因为分裂党和军队而遭到批判,不思悔改竟出逃国民党,沦为了可耻的叛徒和罪人。

1897年,张国焘出生于江西省萍乡的一户官宦人家。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从小就表现得非常积极上进,更被家族寄予了无限厚望,期待他日后通过科举考试光宗耀祖。

1905年,在袁世凯和张之洞等重臣的奏请下,慈禧太后最终同意废除科举制度。受此影响,张国焘被迫开始接受新式的教育,接触新文化的熏陶,成绩同样非常的出众。

辛亥革命后,延续两百多年的满清帝国和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被推翻了。尤其是,在胡适、蔡元培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带领下,1915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北京成了全国青年的向往之地。

1916年,张国焘波澜不惊地考取了北京大学预科班,迅速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凭借出色的演说能力和鼓动能力,他很快成为了学生中间的积极分子。

五四运动爆发后,张国焘更是异常的积极主动,被推选为北京学生联合会的主要领导。不过,由于太过于高调,他被北洋政府逮捕后关押。

被营救出狱后,张国焘前往上海参加了全国学联代表大会,继续宣扬自己高调的革命理论。不久,他得到了陈独秀的赏识,不断得到出境和亮相的机会,俨然成为了中国青年的榜样。

1921年7月23日,筹备已久的中共“一大”终于在上海秘密召开了。张国焘和李达、李汉俊、董必武、毛泽东、王尽美、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一共13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成功进入由三人组成的第一届中央局。

从此以后,张国焘身上的一些旧社会习气也逐渐凸显了出来,比如自以为是,好大喜功,贪慕虚荣,心胸狭窄等。或许,正是这些陋习的积累,才导致了他今后的人生命运,导致他成为一名反革命者。

1927年,随着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了革命,背叛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被人寄于厚望的大革命失败了。同时,长期在国共合作中坚持右倾路线的陈独秀也遭到了批判。

此后,曾被陈独秀批判为“左”倾的张国焘快速崛起,当选为中央政治局的常委。第二年,他受组织委派前往莫斯科,担任了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

1931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张国焘从苏联回国,被中央委派到鄂豫皖苏区主持工作。到任后,他的个人恶习再次蔓延,为了树立权威竟然对苏区的所有成绩都进行了否定,开始大搞特搞清洗和整顿。

尤其是,张国焘抓住原鄂豫皖苏区的领导层大多出身地主家庭的客观事实,不断进行上纲上线。加之,当时中央也受到了严重的“左”倾路线影响,竟然支持或者默许了他的做法,将原本稳定团结的鄂豫皖苏区搞得乌烟瘴气。据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回忆:

当时,“肃反”的对象主要有三种人。一是从白军中转变过来的,不论起义、投诚还是被俘的都一律严审;二是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不论平时表现如何一律严审;三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特别是上过私塾的一律严审。对于这些被审查的对象,或关押,或清洗,或杀掉。

在共产国际支持下,王明、博古等人逐渐掌握了党的最高领导权,更加推行起了以“教条主义”和“媚苏主义”为特点的“左”倾路线。

在此背景下,党组织了公开的一系列斗争,虽然对国民党当局造成了有限的打击,但自身的损失更大。甚至于,就连位于上海的中央总部都时刻处在暴露的危险中。

为了安全起见,中央总部只得分批搬到了位于江西的井冈山根据地。于是,这种“左”倾错误路线直接蔓延到了红军队伍中,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红一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失利,被迫放弃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

长征的初期,博古、李德又犯了严重的“逃跑主义”路线,导致红一方面军大幅度牺牲和减员。一场湘江之战,红军损失过半,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在随后的通道会议和黎平会议上,洛甫和王稼祥等人多次向博古、李德提出批评,希望召开会议及时纠正。最终,中央通过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对军队的指挥权,重新确立了正确的路线和方向。

之后,在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下,红一方面军通过运动战成功跳出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逐渐化被动为主动。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强渡大渡河,在汉源击溃了四川军阀杨森所部后翻越了大雪山,成功到达了四川懋功达维地区。在此,红一方面军与李先念率领负责迎接的红四方面军第30军会合,实现了著名的“懋功会师”。

两军会师后,随即在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了会议,史称“两河口会议”。当天,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洛甫、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博古、凯丰、王稼祥和张国焘等人,一同商讨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在会上,大家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外的形势,强调了“北上抗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准备向北建立起川陕甘根据地。表面看起来,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但实际上却埋下了隐患。

张国焘看到红一方面军不足三万人,而且战斗力不高,而自己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却有八万人之多。于是,他竟然萌生了向党要权甚至是夺权的想法。

“两河口会议”结束后,张国焘暗中反对北上,而且不断煽风点火蛊惑红四方面军的同志。他提出,中央决策有误,应该向西康发展并建立“川康政府”才是正确决定。

为了团结红四方面军,毛主席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主张采取灵活的策略应对。经他提议,中央还正式任命张国焘担任了红军总政委一职,希望他能迷途知返。

但是,张国焘却得寸进尺,继续鼓吹北方路线错误,甚至不断散布不利于团结的言论。不得以,中央只得率领红一方面军单独北上,成功抵达了陕北与刘志丹会师。

而张国焘则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还在卓木碉另立“中央”(史称“第二中央”),自任中央主席。甚至,他还以“中央”的名义开除了洛甫、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的党籍,公然分裂党。

红一方面军北上后,终于打开了局面,成功站稳了脚跟。而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却频频受阻,在百丈一带与川军连续僵持三个月的时间,双方都损耗严重。

受此影响,红四方面军内部的反对声和质疑声也渐渐多了起来,张国焘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在朱德、徐向前等同志的劝说下,他只得宣布取消“第二中央”,同意接受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领导,准备率军北上。

1936年10月,随着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终于胜利结束了。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红四方面军主力以及红九军团等部组成了“西路军”,由陈昌浩担任前委书记兼西路军政委,由徐向前担任总指挥。

张国焘在进入陕甘宁边区后,立即就遭到了党内的批判。但是,他依然顽固地认为自己南下的路线并不是逃跑,并没有错误。

到了1937年3月底,张国焘经过了党内的长期批评教育,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于他的可喜转变,毛主席大为高兴,公开称赞“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党中央对张国焘采取了“批评加礼遇”的政策。在毛主席建议下,张国焘被安排担任了陕甘宁边区副主席,后成为了代理主席。

1937年底,长期留苏担任共产国际执委的王明回国了,他带着共产国际的最新指示。对此,张国焘在回忆录中这样记载:

王明俨然是捧着尚方宝剑的莫斯科“天使”,仿佛是在传达圣旨。可是,他仍是一个无经验的小伙子,显得志大才疏,爱放言高论却不考察实际情况,也缺乏贯彻其主张的能力和方法,造成了首脑部一些不安的情绪。

由于长期的积怨,张国焘和王明非常不对付。此时,他内心深处是惧怕王明的,因为自己才在长征途中犯下过严重错误。因此,张国焘尽量躲着王明,反而开始坚决支持毛主席。

但是,同样自以为是的王明却不会放过张国焘。他主动找到张国焘谈话,还告诉他曾在红四方面军的老部下李特和黄超等人都是托派分子,已经在新疆迪化被执行枪决了。临走时,王明还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你张国焘不是托派分子。不过,受到过托派的利用。

  从此,张国焘被彻底吓坏了,变得心神不定。如果说,他前一段时间对中央的批评和教育还能接受的话,那王明的威胁无异于宣判了他的死刑。或许,他在那时就下定决心要叛党出逃,要彻底脱离共产党。

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停战并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卢沟桥事变后,陕北红军接受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改编,纷纷开赴了抗日的最前线。

1938年春,这是全面抗战爆发以来的第一个清明节。为了彰显国共合作抗日的诚意,国民政府邀请中共领导人共同去祭拜黄帝陵,共同祭拜炎黄子孙的共祖。

4月3日,经过张国焘的主动请缨,中央委派他代表边区政府去祭祀黄帝陵。不曾想到,他在离开延安后,竟逃往西安向行营主任蒋鼎文求助,表示愿意归顺国民党。据蒋鼎文回忆:

那年,中央派我主祭黄帝陵寝,中共也派代表张国焘陪祭。某日,我起身不久就进来一人跪下求救,自称是张国焘,要我保护他的生命安全。

蒋鼎文立即通知军统的戴笠,还安排人护送张国焘抵达了武汉。而中共中央也派出周恩来前往武汉,希望能规劝张国焘返回延安。而且,洛甫、毛泽东等人还专门发出了一封联名电报:

当此民族危艰,我党内部尤应团结一致,为全党全民模范,方能团结全国,挽救危亡。我兄爱党爱国,当能明察及此。尚望早日归来,不胜企盼。

不过,张国焘的叛党之心非常坚决,始终不为所动,严词拒绝了中共对他的挽留。眼看多次协商未果,我党只得于4月18日宣布开除其党籍。

张国焘叛逃时非常狼狈,就连自己的妻子杨子烈都被扔在了延安。他叛逃后,杨子烈受到了所有人的冷眼,只好找到了毛主席求助,希望组织能同意他前去武汉和丈夫团聚。

本着仁至义尽的原则,毛主席没有为难她,同意她带着儿子和妹妹一起离开延安。

借助张国焘的叛逃,蒋介石在重庆大放厥词,甚至鼓吹:

跟随共产党是没有出路的,就连其建党创始人都“弃暗投明”了。无疑,这是对延安的致命打击!

起初,军统对张国焘非常照顾,也非常重视,希望能借助他的政治影响力策反我党和我军的高级干部。不过,随着他们发现张国焘早已在党内声名狼藉,已经起不到太大成效,就对他越来越冷落。

为了重新得到重用,也为了生存,张国焘在1948年6月再次拿起了笔杆,在上海施高德路创办了《创进》周刊。期间,他完全不顾事实真相,把造成中国战乱的责任归咎于共产党,甚至还恬不知耻地提出:

为了夺取政权而毫无道德伦理和国家存亡的顾忌,共产党采取的手段是有害而可怕的。

解放战争后期,张国焘已经意识到国民党即将败亡,竟然厚着脸皮去求毛人凤,希望能得到赴台湾的机票。结果,毛人凤毫不犹豫就拒绝了他。

不得以,张国焘耗尽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四处求告才乘船来到了台湾。

对于已经毫无用处的张国焘,台湾当局自然不会再搭理他。不仅没有安排工作,甚至就连租住的房子也都被征用了,他只得灰溜溜地迁到了香港居住。

新中国成立后,张国焘看到祖国日益稳定和繁荣,心中十分懊悔。1953年,他只得向毛主席写信求助,希望能重新回党为国家建设出力,也表达了自己的悔意。

对此,毛主席表示只要张国焘能重新检讨自己,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历史错误,可以回到新中国。不过,不知张国焘出于何种顾虑,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回到祖国。

1968年,张国焘和妻子一同迁居到加拿大,投奔自己的儿子。不过,他儿子的收入也十分有限,并不能供养全家的生活,窘境之下,张国焘只好住进了当地免费的养老院。

1979年冬,由于养老院的供暖设施简陋,已经中风偏瘫的张国焘受冻而加重了病情,经抢救无效死亡。之后,他被安葬于多伦多东部士嘉堡的松山墓园,被埋在了异国他乡。@文史不假

历史上,有哪些臭名昭著的叛徒?

“历史上”凡作奸犯科的叛徒,没啥好商量“这些哪些”全是“臭名昭著”被人恨的!……叛徒对于国家社会来说,过去“不能比谁无耻”,现在“只怕谁更无耻”,未来“最忌谁会造成奇耻大辱”?……

历史上,有哪些臭名昭著的叛徒?

孔荷宠,也许友友们都不熟悉,他可是红军的第一叛将,对中国革命造成了重大损失,也是臭名昭著的叛徒。

说起孔荷宠,他早年也不简单, 他是湖南平江人,曾参加了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任农民自卫军队长,后来曾任红16军军长、湘鄂赣军区总指挥职务,他曾与彭德怀、林彪、聂荣臻一起被选为中革军委委员,当时的中革军委委员有l5人,除了牺牲的,新中国成立后,都是元帅级别的,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但孔荷宠信念缺失,性格爆烈,居功自傲,拒不服从中革军委的领导,犯了盲动主义错误,被撤职后,让他去红军大学学习。

孔荷宠利用机会,投降了国民党周浑元部,蒋介石亲自接见了他,他也给蒋介石送去了大礼:红军高层的情报,苏区党、政、军领导人的详细居住地。电视剧《红色摇篮》中,真实地反映了这段历史,蒋介石派飞机对苏区中央领导的住地进行轰炸,包括毛主席的居住地。

多行不义必自毙。新中国成立后,孔荷宠东躲西藏,提心吊胆,改名易姓,先后迁居武昌、南京、昆明等地经商谋生,终于在1955年被我公安机关逮捕,后来病死狱中,结束了他可恶的一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