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窦太后和东汉的窦太后是什么关系?
一个家族,往往就是因为某一个人,从而走向了飞黄腾达。古人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家族成员未必都很出色,可以说绝大多数都不会很出色。可就是因为带头的那个人发家致富了,间接带领全族人走向了辉煌。很显然,两汉时期的窦家就是这么回事。
一、窦漪房,窦家发家致富的领头人。窦漪房这个名字,其实并不准确,是《史记索隐》里强加的。毕竟堂堂太后,没有名字说不过去。
早年窦漪房是吕后身边的小丫鬟,刘邦死了以后,吕后执掌大权。她为了让老吕家成为帝国的主宰,开始疯狂与老刘家联姻。
先后将好几位吕氏女子,嫁给刘邦的儿子。比如说刘邦的第五子刘恢,就娶了吕产的女儿为王后。刘邦的第六子刘友,也娶了吕后的侄女为王后。
与此同时,吕后又给刘邦的第四子代王刘恒安排婚事了。史书里关于刘恒娶的这位代王后姓甚名谁,没有任何交代。
这里也没窦漪房啥事儿啊?史料里对窦漪房前往代国的事情,是这么介绍的。当年吕后要放一批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们。
窦漪房的老家清河靠近赵国,所以她就找关系,希望能被送到赵国去。结果人家收了钱,却把这事儿给忘了,因此窦漪房稀里糊涂地就被安排到了代国。
窦漪房为此哭了好久,为啥?因为代国这地方不仅离她老家比较远,而且还常常遭受匈奴的攻击,一点儿安全感都没有。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讲的是窦漪房是作为代王后的陪嫁丫鬟,一起嫁到代国去的。到了代国以后,窦漪房立马得到了刘恒的宠幸,先后生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分别是:刘嫖、刘启、刘武。
与此同时,代王后更厉害,先后生了4个儿子。奇怪的是,这4个儿子和他们的母亲一样,也没留下个名字。
等到吕后去世,诸吕被平定以后,大臣们拥护代王刘恒为帝。就在这个档口,代王后和她的4个儿子,全部离奇去世。这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这位代王后,难道也是吕家的人?
刘恒要想继位,就必须要给大臣们一个承诺。拿代王后和那4个儿子做投名状,是最好的承诺,毕竟他们身上流着吕家的血,这是周勃等大臣最希望看到的。
毕竟他们手里沾满了吕家的血,很担心吕氏后人的报复。只要刘恒和他们上了同一条船,那什么都不用害怕了。
代王后和4个小王子都没了,窦漪房顺理成章地便成为了汉文帝刘恒的皇后了。而她所生的几个孩子也都荣宠一时。其中长子刘启,更被封为太子,成为了帝国的继承人。
窦漪房估计做梦都没有想到,当年的阴差阳错,居然使得自己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而窦家,也因为窦漪房的崛起,而开始走向巅峰。
二、东汉章帝的窦皇后,和窦漪房有什么关系吗?窦漪房崛起以后,自然要带动家族成员。不过奇怪的是,窦漪房没有让儿子汉景帝刘启,迎娶窦家姑娘为皇后,也没有让孙子汉武帝刘彻纳了窦氏女子。
这事儿是很少见的,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就让孙子汉景帝迎娶了侄女薄氏为皇后。清朝的孝庄太后,曾经让儿子顺治皇帝,先后娶了两位博尔济吉特氏的姑娘为皇后。
可窦漪房偏偏没有这么干。那么她是如何带领家族壮大的呢?
窦漪房有2个兄弟,分别是窦长君和窦广国。
窦长君命不好,等到窦漪房发家致富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因此窦漪房只是将其追封为南皮侯。爵位由他的儿子窦彭祖继承。
窦广国就比较厉害了,他被封为章武侯,汉文帝一度想让这个小舅子担任汉朝丞相。结果窦广国连连拒绝。窦广国这个人德才兼备,不愿意给姐姐窦漪房造成负担,只负责在背后为姐姐和姐夫出谋划策,成为了文景之治重要的推手。
到了窦家第三代,情况就不一样了,窦广国的儿子窦婴,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担任大将军坐镇前线,立下赫赫战功。
因此窦婴被汉景帝封为魏其侯。到了汉武帝时期,窦婴就更了不得了,直接被封为当朝丞相,权倾一时。窦家的巅峰时代,终于到来了。
当然了,后来汉武帝为了打压窦氏外戚,让窦婴与王太后(汉武帝生母)的弟弟田蚡(同母异父)斗法,最终将窦氏外戚和王氏外戚,都给打压下去了。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窦家遭到了汉武帝的打压,依旧是西汉显贵。
到了西汉末年,窦广国的七世孙窦融,在王莽掌权的时候,曾经镇压过绿林、赤眉起义。等到更始帝刘玄做大以后,窦融又跑去跟着刘玄混了。
刘玄被杀以后,窦融决定割据一方,在西北地区占山为王。一直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做大做强以后,窦融这才归顺了东汉,被封为凉州牧、安丰侯。著名的窦融归汉,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窦融归汉以后,将窦家再次带向了另外一个巅峰。人家归顺你,你总要表示表示吧?因此刘秀就将内黄公主嫁给了窦融的儿子窦穆。后来又将沘阳公主,嫁给了窦穆的儿子窦勋。沘阳公主是刘秀的长子刘强的女儿。
这么一来,老窦家和老刘家,再次成了儿女亲家。窦勋和沘阳公主的女儿窦氏,嫁给了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刘炟,成为了汉章帝的皇后。
汉和帝刘肇继位以后,尊奉养母窦氏为皇太后。窦氏自此开始临朝称制,执掌大权。她在位期间,各种提拔窦家人,哥哥窦宪成了大将军、冠军侯。其他3位弟弟也都成了朝中重臣,手握实权,拜将封侯。很显然,窦氏和窦漪房的行事风格完全不同。
结果麻烦事儿来了,汉和帝刘肇也是个暴脾气,一口气逼杀了窦氏的4位兄弟,架空了窦氏,夺取了大权。
三、东汉桓帝的皇后窦妙,是窦漪房的族人吗?窦融归汉以后,老窦家又发达了一把。他的曾孙中,有一个叫窦奉的人。窦奉本人倒是没啥,只担任过定襄太守。不过他儿子窦武在历史上老有名气了。
窦武的大女儿窦妙,嫁给了汉桓帝,成为了当朝皇后。因此窦武也被加封为越骑校尉、槐里侯。
汉灵帝时期,窦武成为了大将军。这个时候宦官掌权,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曾经合谋要除掉宦官曹节。
只可惜事情败露,窦武、陈蕃全都被曹节给反杀了。失去父亲护佑的窦妙,即使在汉灵帝时期担任了皇太后,也没有任何作为。
窦妙去世以后,东汉王朝开始走向崩溃的边缘。汉灵帝的生母董氏接替窦妙,成为了董太后。董太后和汉灵帝的皇后何皇后斗法,结果失败,郁郁而终。
何皇后有一个哥哥,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将军何进。何进被十常侍诛杀,使得天下大乱,历史进入到了三国时代。
由此可见,窦妙也是窦漪房一族的人。即使跨越了几百年时间,从西汉初年,到东汉末年,窦氏一族依旧繁荣昌盛。果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中间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人物,便是窦融。
西汉的窦太后和东汉的窦太后是什么关系?
提到汉朝的窦太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漪房,但实际上,整个汉朝时期包括西汉和东汉,共出现了三位窦太后。窦漪房之外,还有汉章帝刘炟的皇后窦氏以及汉桓帝刘志的皇后窦妙。
那么,这三位窦太后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虽然三人存在的时间跨度很大,但她们还真就是关系匪浅,实际上她们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家族,也就是外戚窦氏家族,说起来,窦氏家族的兴起全仰仗孝文窦皇后,也就是民间出传说中的窦漪房。
窦漪房这个名字并不见于正史记载,这里姑且就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她。窦漪房是清河关津人,早年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宫服侍吕后,名为窦姬,后来刘邦去世之后,吕后的儿子刘盈即位,吕后临朝称制,出宫人到各个诸侯国,每个诸侯王身边派去五位。
窦姬也在出宫人员名单中,她当初考虑到赵王那里离家近,所以想去赵国,并特意让主事的宦官关注这件事,不过那宦官给忘了,然后窦姬就被派到了代国。窦姬知道后哭着不肯去,还是硬逼着才去的。
说来也是窦姬幸运,正是这阴差阳错给了她别样的人生,要知道当时的赵王简直就是一个魔咒,刘邦的三个儿子先后被封为赵王,结果都死于非命,儿代王刘恒则成为后来的汉文帝,这对于窦姬来说不是幸运是什么?
更幸运的是,窦姬很得汉文帝的宠爱,一去就是专宠,接连生下来一女二子,而且诸吕之乱中,刘恒的王后和四个嫡子全部死亡。刘恒登基之后,窦姬所生的长子刘启就顺理成章被立为太子,窦姬母凭子贵被册立为皇后。
这一下子,窦家就成为外戚,但当时窦皇后的父母已经去世,薄太后比较有心,让有司追尊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从此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成为外戚世家。
窦皇后的父母虽然去世的比较早,但她还有一个哥哥名叫窦长君,一个弟弟名为窦广国。窦长君比较好找,一直和父母待在观津,但窦广国却下落不明。窦广国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因为家贫,被人掠去卖到了外地,而且辗转十余家,最终到了宜阳地区,具体被卖到了谁家,连窦广国的父母都不知道。
说起来,这个窦广国也是幸运,他长大后为主人到山中烧炭,有一天晚上,窦广国和百余人躺在一座山崖下睡觉休息,结果山崖崩塌,山崖底下的百余人全部被砸死,只有窦广国因为在最边缘睡觉躲过一劫。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窦广国还特意为自己卜了一卦,卦象显示不就他就能封侯,这倒是奇了怪了,窦广国虽然没放在心上但还是跟着主人进了长安,他一到长安,就听说了母仪天下的窦皇后居然是观津人士,似乎正是他失散多年的姐姐。
虽然窦广国四五岁就被卖了,但他还记得自己的家乡和姓氏,更记得曾和窦皇后一起采桑叶而从树上掉下来,他将这些写在信中,呈给窦皇后。
窦皇后心想难道真的是自己的弟弟吗?于是就告诉了刘恒,刘恒让窦皇后仔细辨认。窦皇后召见了窦广国,在窦皇后眼中,面前的男子是全然陌生的,毕竟他们分离的时候窦广国只有四五岁,而窦皇后当时已然是个十来岁的女孩子,多年来样貌没有太大的变化,是以窦广国认出这就是自己的亲姐姐。
窦皇后怕有人冒充,又让窦广国提供有力的证据,窦广国就将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描述了一番,他说:“姊去我西时,与我决於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
这句话勾起了窦皇后的回忆,她知道这就是自己的亲弟弟无异了,两人遂相认。朝中大臣们一看窦皇后突然多出来俩兄弟,那感觉是相当的不舒服,毕竟吕氏家族的事情才刚刚过去。
为了不让他们步吕氏家族的后尘,朝中一些大臣要求选长者士之有节行者伴在两人身边,对他们进行教育、提点,再加上窦皇后的规劝,两人还真就窦成了谦谦君子。
只不过窦长君早死,等到窦皇后熬到太后的之后,就只剩下了窦广国,遂被封为章武侯,身份尊贵但并不居高位,再加上窦广国本身的低调,倒算得上是很不错的外戚。
窦广国这一支在汉朝发展的一直不错,东汉初年的“窦融归汉”事件中的窦融就是窦广国的七世孙,窦融起自王莽时期后在东汉时期官居大司空,章德窦皇后就是窦融的曾孙女。
章德窦皇后最初和妹妹一起进宫,结果第二年就被立为皇后,妹妹则成为贵人,但两人都无子。汉章帝立宋贵人之子刘庆为皇太子,后来窦皇后为了自己的地位稳固诬陷了宋贵人,致使宋贵人自杀,而刘庆被废,紧接着梁贵人的儿子刘肇被立为太子。
窦皇后又设计陷害梁贵人的父亲,致使其被杀,梁贵人也忧愤而死,而刘肇就被养在窦皇后膝下,后来成为汉和帝,窦皇后变成了窦太后,刘肇即位的时候只有十岁,故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氏家族地位显赫,甚至到了密谋不轨的地步,只不过被发现后,窦太后的兄弟们被诛杀,而窦太后本人的行为也为朝臣所诟病,当她去世之后,很多人不愿意让窦太后和汉章帝合葬,还是汉和帝力排众议促成了窦太后与汉章帝合葬之事。
章德窦皇后之后,窦氏家族又出了一位窦太后,同样也是窦融之后,即窦妙。窦妙的父亲窦武是窦融的玄孙。窦妙是165年进宫,先是成为贵人,几个月之后被册立为皇后。
窦妙是汉桓帝刘志的第三位皇后,虽然看起来地位尊崇,母仪天下,但并不得刘志的宠爱,而且窦妙比较悲剧的地方在于,刘志没有儿子,所以窦妙在做了两年皇后后直接成为太后,然后不得不从刘氏宗亲中选择皇位继承人,她和其父窦武最终选中的是汉章帝的玄孙刘宏。
而汉灵帝刘宏刚刚即位,窦妙这个太后就大开杀戒,先杀了田圣,又想杀刘志的那些贵人,虽然最终被阻止,但她的残忍还是激怒了很多人,而且窦武还试图谋划诛杀宦官,结果被发现后遭反杀。一系列事件之后,窦妙遭到了排挤,被软禁在南宫云台,而窦氏家族的很多人都被流放到了比景。
窦妙被软禁之后,刘宏将自己的亲生母亲迎进宫中,成为永乐宫孝仁皇后,实际上就是太后。窦太后只不过顶着个太后的名号,却一直被软禁中,朝中虽然有为她喊冤的,但更多的是与她结仇的,因此窦妙后来所面对的局势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一直到172年去世。
这个做了四年多太后的女人,真正拥有太后之权的时间不到一年,即便她死了,中常侍曹节等人还对她恨之入骨,想用贵人之礼为窦太后下葬,甚至想着将她葬在别的地方,而不是和汉桓帝合葬,好在汉灵帝终于还是想到了窦妙对他有迎立之功,又有朝臣的劝谏,所以窦太后最终和刘志合葬。
我们看窦氏家族出的这三位太后,聪明是真聪明,但论到母仪天下,还是窦漪房最合乎一个皇后、太后的身份。
西汉的窦太后和东汉的窦太后是什么关系?
不管承认不承认,你都要承认一个事实:窦氏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后族,他们历经九百多年,在西汉、东汉和唐朝出了五位皇后,而西汉的孝文皇后窦漪房就是开启家族神话的第一人。
这五位皇后分别是:西汉汉文帝“孝文皇后”窦漪房,公元前180年封后;东汉汉章帝“章德皇后”窦氏,公元78年封后;东汉汉桓帝“桓思皇后”窦妙,公元165年封后;唐朝唐高祖“太穆皇后”窦氏,公元618年追封;唐朝唐睿宗“昭成皇后”窦氏,公元710年追封。
在宋朝以前,太后喜欢让皇子、皇孙娶娘家侄女、侄孙女,靠联姻的方式延续娘家人的富贵。不过,由于外戚与皇权、外戚与士族集团之间是“天敌”,这就导致外戚家族往往不超过两代就走向衰败。
比如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的侄孙女嫁给了孙子汉景帝,却最终被汉景帝废掉了。再比如汉元帝将表妹许氏嫁给了儿子汉成帝,同样许后也被废黜。
总归一句话:富贵太大,没有哪个家族能在虎视眈眈中当“外戚钉子户”。
但这个规则却被窦氏家族打破了,他们居然跨越千年的障碍,在西汉、东汉、唐朝三朝为外戚。那么这些皇后们之间真的是一家人吗?又是什么关系呢?
要缕清他们的关系,就必须从三个人谈起,他们分别是窦漪房、窦融和窦毅。
窦氏家族发达的根系——窦漪房窦漪房的故事绝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她原本是吕雉身边的宫女,河北清河人,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平民百姓之家。
窦漪房入宫时已经父母双亡,就剩下一个四五岁的弟弟窦广国,姐弟俩一分别就是二三十年。
刘邦去世后,吕雉为了拉拢刘氏子弟,将她身边宫女赏赐给诸王,窦漪房就是其中之一。
窦漪房原本想回到家乡赵国,她私下向负责分配的宦官行贿。宦官收了贿赂,却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将她分配到了穷乡僻壤的代国,成了代王刘恒的侍妾。
“线头掉进针眼”的事发生了,刘恒放着一众娇妻美妾不喜欢,偏偏就喜欢这位苦巴巴的窦漪房。不久,幸福再次来敲门,吕雉死后,功臣派诛杀了吕氏一族和汉惠帝的儿子们,把金灿灿的皇冠强行戴在了寸功未立的刘恒头上。
紧接着,天上又降下斗大的馒头砸在窦漪房的脑壳上:刘恒的嫡妻和四个嫡子都莫名其妙地死了,窦漪房神奇地从小妾翻身做了嫡妻,一顶珠光宝气的凤冠戴在了她的头上。
窦漪房当了皇后之后,立刻向天下发出通告寻找当年失散的弟弟。几经周折,姐弟俩还真的重逢了。有皇后姐姐的照应,窦氏家族迅速崛起,成为西汉帝国的名门望族。
汉景帝刘启就是窦漪房的儿子,从此汉皇刘氏血脉里种下了窦氏的基因。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就是汉景帝的六世孙,汉文帝和窦漪房的七世孙。
窦氏家族二次崛起的牛人——窦融随着西汉的灭亡,窦氏家族也从吃特供的豪族变成了赚工资的小士族阶级。窦融出场了,他是窦广国的七世孙。
为了生存,窦融早年从军,参加了新朝时期平定农民起义的战斗,因功授封建武男。你说巧不巧,窦融的第一个爵位“建武”居然就是后来东汉帝国的第一个年号。
虽然获得了爵位,但说实话,因为王莽过度滥封,导致新朝的爵位不太值钱,公侯一箩筐,伯子男烂一地,窦融的男爵跟老祖宗的地位差得太远。
窦融的心很大,他将妹妹嫁给了王莽的堂弟王邑为妾,靠王邑的提拔在长安的贵族圈混了个脸熟。不久,一纸任命书下来——巨鹿太守。
一般人看的这个任命肯定欢欢喜喜地去上任,而窦融却作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他走后门请求放弃巨鹿太守,而是改任张掖都尉。
巨鹿在富庶的河北,张掖在黄沙遍野的河西走廊尽头,这笔买卖像极了“五毛钱俩,一块钱不卖”,脑子长了多大的瘤子才能干出这事?
直到若干年后人们才发现,窦融不是算不过来账的大爷,而是精到骨髓的“奸商”!原来,他认定天下很快就会大乱,张掖那地方虽然偏远,但易于偏安自保,且那地方是个大粮仓。
窦融到了张掖后,就与河西五郡的太守搞了“河西联盟”,被推举为首领。就这样,当全国打成一锅粥的时候,河西成了世外天堂。
再后来,窦融独具慧眼,把股本投给了刘秀,并且协助刘秀夹击陇西军阀隗囂。刘秀统一天下之后,窦氏家族一飞冲天,成了帝国最显贵的家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
窦融的儿子窦穆娶内黄公主,孙子窦勋又娶泌阳公主。东汉的第一位窦皇后出现了,她就是窦勋与泌阳公主的女儿,窦融的曾孙女,史称“章德窦皇后”,嫁给了刘秀的孙子汉章帝刘炟。
不过这位窦皇后名声不大好,她没有生过孩子,却抢了梁贵人的儿子,并杀害了梁贵人,这个被抢的孩子就是后来的汉和帝刘肇。
汉和帝即位时才9岁,大权自然就落在了窦太后的手上。窦太后大肆提拔窦家子弟,窦氏一族权倾朝野。尤其是她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这家伙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刺杀了皇族子弟都乡侯刘畅。
为了平息众怒,窦太后想出一个奇招——让窦宪率兵攻打匈奴,以军功赎罪。谁也没想到,这个被人戳脊梁骨的自私主意竟然创造了一个历史,窦宪灭了北匈奴,在燕然山刻石纪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事件之一。
如此一来,窦家就更跋扈了。于是剧本开始重复,汉和帝长大后在宦官们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杀掉了窦宪,以及窦氏子弟数十人。
窦太后也差点被废掉,汉和帝看在她的养育之恩上,还是给予了她太后的待遇。
东汉的第二位窦皇后窦妙是窦武的女儿,窦武是窦融的玄孙。汉桓帝的名声不大好,其实这也是一位很有追求的皇帝,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干掉梁氏、邓氏、窦氏这些豪门家族。
在废掉了邓皇后(邓禹玄孙女,名邓猛女)之后,汉桓帝原以为可以自己做一把主,却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最后迫不得已立窦妙为皇后。
汉桓帝无后,他死后,窦妙以太后的身份立11岁的宗室子弟刘宏为帝,即汉灵帝。汉灵帝同样不喜欢豪门集团,于是他大肆提拔宦官。
豪门士族集团当然不干了,于是他们鼓动大将军窦武,企图杀光掌权的宦官们。谁知窦武做事婆婆妈妈,没等到行动那天计划就泄露了,结果弄得自己被宦官反杀。
窦武死后,窦妙被软禁。但汉灵帝看在窦妙拥立之功上,没有废黜她的皇后之位。
窦氏家族三次崛起的枢纽——窦毅东汉灭亡后,窦氏家族再次进入一个低谷期,甚至连血缘关系都有点说不清了。
此时已经进入南北时期,北周有个叫窦毅的骠骑大将军出场了。有人说,这个窦毅其实是出身于豆卢氏,鲜卑慕容氏的分支,也有人说他们就是窦融的后人。
为何会有这个争执呢?原来,东汉灭亡后,北方出现了大规模的胡汉融合,很多胡族出现冒姓汉姓的情况,豆卢氏就是在那个潮流下改姓了“窦”。
这虽然是事实,但用在窦毅身上未必合适,因为当时还有一个插曲。在宇文泰掌权时,为了拉拢汉人豪族,他曾经下令给这些汉人豪族赐鲜卑姓,比如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杨坚家族被赐姓“普六茹氏”,窦氏被赐姓“豆卢氏”。
这就说明,窦毅也有可能被赐姓“豆卢氏”,只是后来又改了回来。我们姑且按窦氏家族的自称,把他们当作窦融的后人吧。
窦毅有个女儿,嫁给了李渊。这位窦氏在当时是个名气很大的小美女,李渊靠两支箭分别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抱得美人归,留下了“雀屏中选”的典故。
公元618年,李渊建国登基,追封已故去五年的窦氏为皇后,史称“太穆皇后”。
唐朝第二位窦皇后的身份有点绕人,但非常有趣。李渊有个女儿襄阳公主,被嫁给了李渊的表侄窦诞,生子窦孝谌。窦孝谌有个女儿窦氏嫁给了唐睿宗李旦,生子李隆基(唐玄宗)。
如果你一时理不清他们的关系,我给你捋一下。按李家的族谱,李隆基是李渊的孙子的孙子,按窦家的关系论,李隆基又是李渊的外孙的外孙。也就是说,李隆基的爷爷的爷爷是李渊,李隆基的外公的外公也是李渊。
这位窦皇后跟太穆皇后一样,是追封的,而且她死后连尸骨都无处可寻。造成这个悲惨命运的根源在武则天身上。
当初李旦被老妈废掉后,全家被拘禁。武则天身边有个韦团儿的婢女,她给武则天打小报告说:“皇嗣妃刘氏和德妃窦氏同谋,施巫蛊,诅咒你早点死。”
武则天大怒,将两位儿媳召入宫中,从此二人下落不明。李旦凭空丢了俩老婆,也不敢找老妈要,以至于李旦复位后根本没地方找她们的尸骨。
公元710年,李旦宣布追封窦氏为皇后,并以招魂的方式将她安葬于靖陵。
唐朝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庶族阶级的时代,豪门时代彻底被终结了。窦氏家族再次崛起的土壤没了,千年传奇终于画上了句号。
西汉的窦太后和东汉的窦太后是什么关系?
谢悟空邀。先感谢读者 ·炖好一锅汤 朋友的指正,这个问答是我不认真不查书搞错了,西汉的窦太后和东汉的窦太后有关系,东汉窦太后是西汉窦太后弟弟窦广国的后裔。
西汉窦太后西汉窦太后是清河郡观津人,她家境贫寒,从小入宫做宫女,阴差阳错进入代王宫,更是走运的取代了原代王妃母子,在代王刘恒继位后,和儿子刘启一起升级,一个做了皇后,一个成了太子。
丈夫死后儿子继位成了皇太后,儿子死了孙子继位又成了太皇太后,一个出身寒微的贫家女因为风云机遇而成为帝国的实际掌权人,上演一出麻雀变凤凰的传奇故事。
窦太后有两个弟弟,一个叫窦建,字长君,一个叫窦广国,字少君。窦建早死,儿子窦彭祖被封为南皮侯,传三代,在汉武帝时期除爵。窦广国封章武侯,也是传了三代,孙子窦常有罪除爵。
东汉窦太后东汉有两位窦太后,这两位窦太后是本家,都是扶风郡平陵人。
第一位窦太后汉章帝的章德皇后,她是东汉开国功臣窦融的曾孙女,也是东汉开国帝刘秀的曾外孙女,父亲窦勋,母亲沘阳公主。
窦融字周公,他的七世祖就是西汉孝文皇后窦太后的小弟弟窦广国,窦融的高祖父窦某,在汉宣帝时以吏二千石自常山徙扶风平陵,遂在平陵繁衍生息。
公元77年和妹妹一起入宫,第二年,姐姐被立为皇后,妹妹被封为贵人,更是在丈夫汉章帝刘炟驾崩后,临朝摄政,成为东汉第一个摄政太后,开启外戚专权之风。
第二位窦太后是章德窦皇后的侄孙女,名字叫窦妙,在165年,汉桓帝二废皇后之后进宫,封为贵人,同年立为皇后。
窦妙善于隐忍,对汉桓帝的各种作死行为都不干涉,终于熬死了汉桓帝,拥立汉灵帝继位,成为摄政太后临朝称制。
猴格说西汉文帝窦后的小弟弟窦广国,是东汉章德窦后的曾祖父窦融的七世祖,她们都是一个窦氏家族。
不仅如此,窦融的玄孙窦章的子孙更是发扬光大,窦章的第十三世孙女是唐高祖太穆皇后,也就是李世民的生母,还有,唐玄宗的生母昭成皇后窦氏是窦章的第十六世孙女,也就是说,西汉的窦太后的弟弟窦广国,就是这一堆窦的老祖先。
就是这样。再次感谢读者炖好一锅汤朋友的纠错,谢谢指正!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咱们史料说话,谢绝以讹传讹。西汉的窦太后和东汉的窦太后是什么关系?
东西两汉一共出现过3位窦太后,分别是西汉孝文窦皇后、东汉章帝窦皇后、东汉桓帝窦皇后,这3位窦太后都曾临朝称制,掌控过汉朝的朝政大权。
西汉孝文窦皇后
她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儿子是汉景帝刘启。吕雉掌权时,窦氏以良家子身份入皇宫伺候吕后,称窦姬,后窦氏被安排入代国为宫女,不久就得到刘恒的专宠。前180年,吕后去世,刘恒被推举为帝,次年正月,窦氏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三月在百官“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的建议下,窦氏被立为中宫皇后。
窦氏被立为皇后,曾经是普通农家的窦氏从此一步登天,窦皇后的父亲被追封为安成侯,母为安成夫人,其弟窦广国被赐予诸多财宝。汉文帝崩,窦氏的儿子刘启登基,是为汉景帝,窦氏从皇后一跃成为太皇太后,其后窦广国封章武候,窦长君之子窦彭祖封南皮侯,窦家自此权倾朝野,景帝、武帝初期皆受制于窦氏。
东汉章帝窦皇后
她是汉章帝刘炟的皇后,其母为光武帝刘秀长子东海恭王刘疆之女沘阳公主,父为大司空窦融之子窦勋,汉和帝刘肇是她的养子。77年,窦氏与妹妹同时入宫,次年被立为皇后。之后十余年时间,窦氏独占后宫之爱。
88年,汉章帝去世,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窦氏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其后,窦家权倾朝野,窦氏的哥哥窦宪官至大将军,封冠军侯。弟弟窦笃官至官至黄门侍郎,封郾侯,窦景官至执金吾,封汝阳侯,窦瑰,官至光禄勋,封夏阳侯。
东汉桓帝窦皇后
她是汉桓帝刘志第三任皇后,大将军窦武长女。165年,窦氏入宫,受封贵人,同年被立为皇后。当然窦氏虽被立为皇后,可却不得桓帝的恩宠,几乎是被冷落的。167年,汉桓帝去世,因桓帝无子,于是窦氏派光禄大夫刘儵持符节,率领左右羽林军到河间拥立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后刘宏登基,窦氏被尊为太皇太后,临朝称制。
168年九月,窦氏的父亲窦武预谋诛杀权宦,被曹节等宦官发现,后曹节等抢先动手,窦氏失势,其父被杀,她被迁居南宫云台,窦家全族被流放到比景。
介绍了这三位窦太后的生平后,再回答题主所问的,她们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有!
东汉章帝窦皇后、东汉桓帝窦皇后皆为窦融之后,章帝窦皇后的父亲窦勋是窦融的儿子,也就是说她是窦融的孙女。桓帝窦皇后的父亲窦武是窦融的玄孙,也就是说她是窦融的来孙女。而窦融的七世祖就是窦广国(孝文窦皇后的弟弟),也就是说窦广国是章帝窦皇后的父亲窦勋的八世祖,是桓帝窦皇后的父亲窦武十世祖。反之就是说窦广国是章帝窦皇后的九世祖,是桓帝窦皇后的十一世祖。
如此,你说窦广国与孝文窦皇后是姐弟,那东汉章帝窦皇后、东汉桓帝窦皇后岂能跟他们没关系呢?这三人都是孝文窦皇后的父亲安成侯一脉。
当然,孝文窦皇后与东汉章帝窦皇后、东汉桓帝窦皇后的关系已经是很疏远了,早就出了五服了,连远房亲戚都不是。不过东汉章帝窦皇后与东汉桓帝窦皇后之间的关系倒是很近,桓帝窦皇后的父亲窦武的父亲是窦奉,而窦奉的父亲窦宣就是章帝窦皇后的父亲窦勋的弟弟,也就是窦武是窦勋侄子,而桓帝窦皇后就是窦勋的侄孙女。反过来,章帝窦皇后就是窦武的堂姑,那章帝窦皇后就是桓帝窦皇后的堂姑祖母,两人关系还没出五服,还算是亲戚。
西汉的窦太后和东汉的窦太后是什么关系?
西汉窦太后窦漪房是普通的农家女,平民出身。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35年。
东汉姓窦的太后有两位:第一位是窦太后是汉章帝的章德皇后,她是东汉开国功臣窦融的曾孙女,也是东汉开国帝刘秀的曾外孙女,父亲窦勋,母亲沘阳公主。在丈夫汉章帝刘炟驾崩后,临朝摄政,成为东汉第一个摄政太后,开启外戚专权之风。
东汉第二位窦太后是章德窦皇后的侄孙女,名字叫窦妙,在165年,汉桓帝二废皇后之后进宫,封为贵人,同年立为皇后。
窦妙善于隐忍,对汉桓帝的各种作死行为都不干涉,终于熬死了汉桓帝,拥立汉灵帝继位,成为摄政太后临朝称制。
这三人生卒年间相距两百多年,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嘛,能有什么关系呢?
请听有书君一一道来。
一切先要从西汉窦太后说起,这位窦太后不简单,她家境贫寒,从小入宫做宫女,阴差阳错进入代王宫,更是走运的取代了原代王妃母子,在代王刘恒继位后,做了皇后,儿子成了太子。
丈夫死后儿子继位窦漪房成了皇太后,儿子死了孙子继位又成了太皇太后,一个出身寒微的贫家女因为风云机遇而成为帝国的实际掌权人,上演了一出麻雀变凤凰的传奇故事。
某种程度上,西汉的窦太后名气较大,在现代影视剧中出镜也较多,从《汉武大帝》到《美人心计》,都有窦漪房的身影。
言归正传,到底这位窦太后与后面的那两位近亲窦太后有什么关系呢?
她们的关系缘于西汉窦太后的弟弟窦广国。
窦漪房的小弟弟窦广国,是东汉章德窦后的曾祖父窦融的七世祖——这仨都是一个窦氏家族,是有据可考的。
说到这里,有书君不得不赞叹窦氏家族自窦漪房后,一跃而起,长盛不衰,跨越几个朝代,还能成为名门望族,让几代皇帝都与之联姻——不是刘家人非要恋窦家人,是窦家人太厉害。
不过,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西汉窦太后,没有她,窦广国还在给人当仆役呢,更不用说后来的这些出色子孙了。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