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桓帝后人对他评价如何?被诸葛亮拿来当反面教材?

东汉有14位皇帝,在位时间超过20年的,只有4位。分别是:

  1. 在位33年的开国之君,汉光武帝刘秀。
  2. 在位21年的汉桓帝刘志。
  3. 在位21年的汉灵帝刘宏。
  4. 在位31年的汉献帝刘协。

这就很恐怖了啊,因为除了刘秀以外,另外这3位皇帝,在历史上都比较有“名气”。什么名气?当然是很差的名气!

汉献帝刘协,那就别提了,在位31年,也做了31年的傀儡皇帝。先后被董卓、李傕、曹操接手,最后还丢了大汉江山。

那么汉桓帝和汉灵帝呢?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曾经提到过这么一句话: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啥意思呢?简单解释一下:

刘备常常找诸葛亮坐在一起唠嗑,提到西汉的时候,他们俩就连连点头,认为西汉的皇帝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所以西汉兴盛。

可两人提到东汉的时候,就连连摇头,为啥?因为东汉皇帝亲近小人,远离贤臣,所以东汉衰败。尤其是汉桓帝和汉灵帝这两个家伙,直接拖垮了东汉。

好家伙,汉桓帝刘志能够进入诸葛亮的《出师表》,并且被刘备当成反面教材来看待的皇帝,绝对不简单啊!那么汉桓帝究竟是个怎样的皇帝呢?

一、外戚梁冀手里的玩偶。

东汉王朝是个很特别的王朝,这个王朝的儿皇帝非常多。皇帝年纪小,不能自己主政,那得依靠谁呢?当然是母亲家的人和身边的宦官了。

因此东汉王朝,长期陷入宦官和外戚相继执政的现象中。汉桓帝时期也是一样,毕竟,他的皇位纯粹是捡来的。看看他前面的几位前辈是谁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1. 第一,汉顺帝刘保的皇位,是宦官们用密谋争取来的。所以汉顺帝时期,宦官长期掌权。而汉顺帝的皇后梁妠有一个很霸道的哥哥梁冀。梁冀和宦官合作,把持朝政19年,直到送走30岁的汉顺帝。
  2. 第二,汉冲帝刘炳2岁继位,3岁就去世了。梁冀甚至还没来得及架空他。
  3. 第三,汉质帝刘缵,是梁冀从汉室宗亲中挑来继承大位的。这孩子8岁登基,9岁就被害了。别看他年纪小,他看梁冀不爽,送了他个外号“跋扈将军”。梁冀差点没气死,果断将其毒杀。

这么一来,汉桓帝刘志,才被梁冀弄来做了皇帝。现在你就明白了,汉桓帝前面3任皇帝,清一色都是梁冀的傀儡,直接导致他也成了梁冀的傀儡。

可是汉桓帝不甘心啊!便打算除掉梁冀。但是汉桓帝能利用的资源实在是太少了,只有向自己身边的宦官求助。

宦官们本来就有掌权的历史,如今听了汉桓帝的调遣,别提多高兴了!因此在汉桓帝的布置下,宦官们合伙把梁冀给收拾了!

二、又成了宦官手里的傀儡。

除掉了梁冀,汉桓帝终于松了口气。为此,汉桓帝十分感激那帮宦官,打算给他们加官进爵。他将五个主要宦官都给封了侯,史称“武侯”。

这下麻烦了,这五个宦官,自此开始接管朝政,朝中军政大权,都落在了他们手里。汉桓帝刚出虎穴又入狼窝了!

汉桓帝隐隐约约也发现了宦官们的嚣张跋扈,大有当初梁冀的风采。为此汉桓帝也开始慢慢限制他们的权力,不过效果有限。

因为汉桓帝的方法没用对,他为了抑制这五个宦官,又增加了新的宦官进入权力圈子,结果新上台的宦官,虽然分了那五个宦官的权力,同时自己也实力大增。

封超新丰侯,二万户,璜武原侯,瑗东武阳侯,各万五千户,赐钱各千五百万。悺上蔡侯,衡汝阳侯,各万三千户,赐钱各千三百万。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又封小黄门刘普、赵忠等八人为乡侯。自是权归宦官,朝廷日乱矣。---《后汉书》

这种做法,等于换汤不换药。汉桓帝始终没有下狠心,对这帮宦官痛下杀手。所以朝政开始日渐衰败。

三、党锢之祸,汉桓帝灭了一帮忠义之士。

宦官掌权,倒也不是不行。毕竟历史上有本事且有良心的宦官,不乏其人。可关键是,汉桓帝扶持起来的这几个宦官,清一色,都不是什么好鸟。

他们利用职权,为自己牟利。勾结地方官员,侵吞私人财产。几乎是无恶不作。至于治国,对不起,他们没这个本事。

这下好了,要是继续这么搞下去,汉朝没几年可活的了。为此汉朝不少忠义之士,开始组成反宦官联盟,打算合伙对抗宦官。

  1. 比如说南阳太守成瑨,在得知汉桓帝大赦天下的时候,依旧诛杀了和官宦交好的当地富商张汜及其200多名宗族、宾客。
  2. 还有汝南太守刘质,也是忽略了汉桓帝的赦令,将小黄门赵津打死了,这才上报给了朝廷。

宦官们发现自己的手下纷纷被这帮人收拾了,自然很不爽啊!因此跑到汉桓帝那儿告状。汉桓帝只看到自己的命令被人忤逆了,却不管背后有什么原因,所以诛杀了成瑨和刘质。

尝到甜头的宦官,开始利用这件事大肆清除反对派。他们不断怂恿汉桓帝,下令逮捕200多个有志之士。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

总结:汉桓帝的主要问题是比较蠢。

这种评价一点儿也不过分,为啥?因为他看不到现象背后的本质。他看到有人违背了他的赦令,所以知道杀掉这些违背者。但他看不到为何有这么多人违背他的赦令。

他明知道宦官乱政,对朝政没什么好处。可他没有正面解决这个问题,而是挑选更多宦官进去分权,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宦官跃跃欲试。

他只看到身边的宦官帮他解决了梁冀,却看不到身边的宦官压根就没有治国的才能。所以说汉桓帝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岂不知,肉眼所见的,未必就是真相。

诸葛亮所说的小人指的就是这帮宦官,而贤臣,或许就是汉桓帝下令抓捕的那些牵涉党锢之祸的文臣。这样的皇帝统治汉朝,汉朝能好才怪。

参考资料:《后汉书》

汉桓帝后人对他评价如何?被诸葛亮拿来当反面教材?

汉桓帝是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刘秀第六世孙,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孙子,刘翼之子。

东汉在汉章帝时,政治,经济写达到高潮,有明章之治。人口从东汉初年二千多万上升到五千多万。以公田赐贫人,国家多次振济老弱病残,兴修水利汴渠,经营西域地区,再断匈奴右臂,复制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兴成天下平安,百姓富足的时代。可是到了汉顺帝后,都是幼稚小儿皇帝,大权被梁氏家族控制,大将军梁冀,是大将军梁商的儿子,继承父亲权力又有两个妹妹是顺帝和桓帝的皇后。非常霸道专政被童言无忌顺帝称为跋扈将军后将其毒死。老的梁太后临朝,梁冀决策,百官莫敢违令,梁家势力广大,借扶立冲,质,桓三朝皇帝。在外无法横行中国,残暴凶妄私刑仇家嫁祸他人一次屠杀人家一百多人在朝陷害贤臣

汉桓帝就是质帝被梁冀毒死后又立刘志为帝。

梁冀成为外戚。专权的达到顶峰,有无所不为的罪行,梁家开始穷凶极恶,侈靡无度,修拓园林。掠民妻女数干为奴。社会上行下效,开始腐败成风。

桓帝与中常侍单超对梁冀残暴下大权旁落不能欲为日益不满。诛灭梁氏势力,剿灭其党羽,开始依靠宦官势力专攻。朝中也开始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社会政治相当黑暗,使广大官僚不满。为了保护各自利益。世家豪强和青年太学生联合起来,反对宦官专政。宦官控告河南尹李膺,“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汕朝廷,疑乱风俗”。宦官相证,桓帝大怒,对李膺等二百多人下牢镇压。逃走之人,全国通辑。社会形成恐怖。受到很多有名望的人抵制。桓帝无法只好置之不理。又在窦武劝说,桓帝这样做,会使天下寒心的。桓帝才释放许多人。第一次党锢之祸结束。

他重用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因诛杀梁氏灭族有功。被桓帝封侯加官,党徒同样横行霸道,鱼肉人民。地主官僚开始疯狂掠夺农民田地,霸占住宅到处比赛修建繁华花园楼阁。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更加腐败。官匪勾结,欺压百姓。加上桓帝笃信神灵,各地大修庙寺,将佛陀与老子一起供养,大量消耗国家积累,形成佛道在中华生根发芽。导致国力空虚

由于内部腐败,外部的北方鲜卑势力开始强大。在强人檀石槐领导下,形成部落联盟,不断侵犯北方。南方武陵蛮,长沙蛮,零陵蛮,板楯蛮也继叛乱。桓帝恩威并施平息南方叛乱,但西南战火又起益州边境三襄夷人也开始侵犯边疆杀害吏民,被益明刺史山昱击破,杀了一千四百才得以平息乱局。但西域地区因为国力削弱。车师王阿罗多,招来匈奴人将乱西域,致使其势力达到敦煌,汉朝对其”曾莫惩革”,“自此浸以疏漫矣”,管辖权力在桓帝后失去。

桓帝的做为皇帝,导致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安危断崖式垮塌。他死后,暴发黄巾农民起义,摧毁东汉统治基础。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比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桓灵当然不是一个好皇帝。

桓帝是好文喜音乐舞蹈善御美人之才,更喜好建创繁华宫殿,收藏美画书籍的皇帝。执政二十多年,未有善政。北宋学者胡寅说,桓帝杀梁冀,也是为了梁冀的有那么美女佳人。不是为了国家虽是偏见。诸葛亮非常痛恨他,认为他把国家给毁坏了。

汉桓帝后人对他评价如何?被诸葛亮拿来当反面教材?

汉桓帝刘志是个前清后昏的人物,前面凭借自己的睿智扳倒了跋扈将军梁冀,后面却重用宦官,弄得朝廷乌烟障气,发生党锢之祸,东汉衰亡就是从汉桓帝开始。

汉桓帝是东汉第十一个皇帝,他前是汉质章刘赞,刘赞因为看不惯大将军梁冀,说了一句跋扈将军,就被梁冀毒死了,死的时候才八岁。刘志是汉章帝的曾孙,河间孝王刘开的孙子,蠡吾侯刘翼的儿子,当年十五岁,被梁冀立为皇帝。

本来刘志没资格当皇帝,可是他运气好,当时梁太后准备把她的妹妹梁女莹嫁给刘志,刘志离开封国到洛阳准备娶亲,正在这个时候梁冀毒死汉质帝刘赞,梁冀跑来问梁太后准备再选谁家小孩当皇帝,梁太后一看干脆就让刘志当算了,一来刘志才十五岁,也是个小孩,二来她的妹妹又嫁给刘志,还是皇后,这样梁家还是外戚,大权不失。

刘志当了十三年傀儡皇帝,梁太后临朝称制,梁冀作为大将军权力极大,堪比霍光。梁太后死后还政,希望刘志和梁冀好自为之,刘志也希望好自为之。可是梁冀后来要杀刘志的另一个老丈婆长安君(梁猛女的母亲,梁女莹死后,梁猛女为皇后),于是刘志不再忍了,决定干掉梁冀。

由于皇宫中到处都是大将军梁冀的眼线,刘志不得己发动了厕所革命,就是利用上厕所的机会,与宦官唐衡定计,用宦官单超、徐璜、具瑷、左悺等除掉梁冀。

除掉梁冀及其党羽后,朝堂为之一空,但是汉桓帝不信任士大夫,只信任宦官。因为在刘志当帝的前十三年中,朝堂上的士大夫许多人都是梁冀的走狗,没有帮助过皇帝刘志,也不值他得信任,所以宦官的权力便急速澎胀起来。而这些士大夫都是地方上的豪强,他们不甘心被宦官压着,于是便结成党人,反对宦官,双方斗争十分激烈,后来便发生了党锢之祸,汉桓帝抓了二百多党人下狱。

长期被压抑的人一朝掌握了大权,便会为所欲为的释放,汉桓帝刘志也是如此,扳倒梁冀后大权在握,一方面让宦官专政,另一方面为了缓解国库空虚,便开始公开卖官鬻爵,下令以不同价钱卖关内侯、虎贲郎、羽林郎、缇骑营士和五大夫等官爵,从此官场败坏,贪腐成风,其卖官鬻爵也为下一位皇帝汉灵帝提位了范例。

汉桓帝刘志以前受梁冀压制,只宠幸梁家女子,在废掉邓皇后(梁猛女,原姓邓),便开始大规模征召美女入宫,他的后宫一下子成了嫔妃的海洋,数量高达五六千人,创造了当时的吉尼斯纪录。可是刘志这么多媳妇却没有为她生下一个儿子,只生下了三个女儿。到三十六岁时终于把自己掏空,死了。死后又上来一个更荒唐的皇帝——汉灵帝刘宏,从此东汉走向灭亡之路。

汉桓帝后人对他评价如何?被诸葛亮拿来当反面教材?

后人评价褒贬不一。

任何人有优点有缺点,包括汉桓帝。按照《后汉书》《资治通鉴》《中国古代史纲》等正史记述,汉桓帝的优点有:政治上刚刚执政就利用单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等宦官集团铲除了梁冀(曾经红极一时、专横跋扈戚并且还毒死了聪明胆大但政治历练不足的汉质帝,因为汉质帝公开骂他“跋扈将军”)标志着外戚专权时代的结束;军事上平定了羌人之乱、西南夷、南蛮;外交上接见了古罗马使者,标志着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文化上修史修志。缺点是助长了宦官集团扩大化党锢,杀了李膺、陈寔等杰出人士;卖官鬻爵;过度贪恋女色甚至到了观看群臣猥亵宫女的地步。

诸葛亮的《出师表》把桓帝和灵帝放到一起做反面教材,主要是提醒刘阿斗不要做荒淫无度的皇帝,做一个能够担当的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孔明对汉桓帝的缺点显然无限放大,对汉桓帝的优点全部封锁。

还有两个细节需要注意:

1.全盘否定汉桓帝很有可能始作俑者是刘备。因为诸葛亮的《出师表》里有“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表述。诸葛亮说的先帝指的就是刘备。

2.刘备全盘否定汉桓帝的目的含沙射影攻击他的政治对手曹操,因为是曹操的养父曹腾向梁冀推荐的刘志变成了汉桓帝。

汉桓帝后人对他评价如何?被诸葛亮拿来当反面教材?

汉桓帝刘志是东汉第十一位皇帝,他是河间孝王刘开之孙,本来皇帝是轮不到他的。因为当时的权臣梁冀觉得他比较好控制,所以在9岁的汉质帝死后,15岁的刘志上位。

刘志从一个蠡吾侯变成皇帝,算是一飞冲天了。他首先要面临的是权臣梁冀的问题。

刘志一开始很听话,他立梁冀之女梁氏为皇后。实际上他在暗中准备,等待时机。因为宫中有梁太后把持, 宫外有梁冀控制他根本没有机会。

梁太后死后,刘志先是将梁冀继续恩宠,给他特权:入朝不必趋行,允许佩剑着履,觐见时不必自称姓名;十天进宫一次,处理、评议尚书所奏的事务。

另一方面他组织一批宦官如单超、徐璜、具瑗、左悺等人一起谋划诛杀梁冀。

梁冀死后,他收了梁冀的财富,免了当年天下人的一部分税赋。不过梁冀死后,他却开始重用这些宦官,利用这些宦官去打击官员以及天下名士,形成“党锢”。虽然这种做法是为了防止皇帝大权旁落,但最终却促成宦官专权,为后来东汉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经济方面他也没有什么建树,他自己生活糜烂,宠爱邓猛女。为了搞钱,他一方面削减百官工资,另一方开始卖官搞钱。百姓生活困难引发民变,零吾羌和先零羌等少数民族起义,战火波及到三辅,使得东汉的财政更加短缺。

朝廷官员方面他也处理不好,他重用宦官导致宦官以及宦官的亲属横行不法,这样就形成官员与宦官的矛盾。爆发点是汝南太守刘质逮捕小黄门赵津,不顾朝廷的赦令,先将赵津拷打至死,然后才向朝廷上报。宦官自然不肯,汉桓帝也大怒,此事的最终结果是刘质被杀,李膺、陈寔等200多个为“党人”受到打压。这种拉偏架的举动使得朝堂分裂并且各自有异心。

外交方面唯一可圈点的就是古罗马大秦王安敦派使者至东汉洛阳,朝见刘志,把象牙等礼物送给刘志, 标志着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这件事情也不算是刘志的功劳,只能恰好在刘志一朝出现。

其他方面也很少有什么建树。所以后人对这位皇帝的评价基本上是负面的,也就是说这就是一个昏君。

很多人认为东汉灭亡就是从汉桓帝开始的。比如诸葛亮在和刘备聊起他时,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持相同的观点。

汉桓帝后人对他评价如何?被诸葛亮拿来当反面教材?

汉桓帝是汉朝有名的昏君。他在位期间,亲小人远小人,重用官宦,排斥忠臣,埋下了东汉灭亡的祸根。灵帝和献帝只不过代他受害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