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让刘备统一天下,关羽、张飞的下场会如何?

封王还是被杀?

刘备驾驭人才的本事,仅次于曹操,在三国时期是非常牛的。所以说他驾驭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如果一不小心让刘备夺取了天下,那么关羽和张飞,难道也会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吗?我认为基本不会,因为他们俩对刘备的江山,并不能构成实实在在的威胁。

一、汉高帝刘邦有令:非刘姓者不封王。

按照关羽和张飞的功劳和地位来说,他们俩在一统天下之后,封个王爵一点儿毛病都没有。要换其他朝代,这事儿还真的就能办成了。

可是为啥在刘备这儿行不通呢?这就要问问刘邦了。当年刘邦带着一帮马仔建立了大汉王朝,他搞起了异姓王的分封。

结果呢?这帮王爷们一个个先后背叛了刘邦,气得刘邦四处讨伐。所以说刘邦恨透了这帮异姓王,因此选择了不再分封异姓王,也不允许后代子孙这么做。

那么哪些人违反了这一禁令呢?

  1. 第一个就是刘邦的老婆吕后,她掌权以后,把老吕家的一堆人不是封王就是封侯,结果吕家满门被诛杀。
  2. 第二个就是王莽,他加九锡,封安汉公,地位在诸侯王之上。结果呢?王莽引起了天下人的反抗,他选择篡位,最终被推翻。
  3. 第三个就是曹操,他也一样加九锡,封魏王,是北方政权的实际领袖。而曹操是刘备集团深恶痛绝的对象。

由此可见,真正敢于违反这一禁令的人,其实都没啥好结果。所以你觉得刘备会在一统天下以后,给关羽、张飞封王吗?那是不可能的!

二、关羽和张飞,对刘备没啥太大的威胁。

很多人觉得他们是武将出身,手握兵权,就一定会威胁到刘备的统治。要这么说的话,那都没有人能够带兵了,将领们全都是对君王有威胁的人,毕竟人心难测。

所以说我们还是要客观来看这件事。

第一,刘备在军中威信高。

刘备本人是武将出身,而且他带兵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因此在蜀汉集团当中,刘备的军事威信是最高的。

这么一来,就算关羽和张飞有异心,其实真正能够支持他们的人压根就不多。因此他们与其冒这种风险,为啥不选择给刘备好好打工呢?

第二,刘备能驾驭关羽张飞。

在三国历史上,能让关羽臣服的人,只有曹操和刘备,还有个吕布能压他一头,其他人在他看来都是插标卖首之人。

所以说关羽不服天下人,唯独就服刘备,你让他背叛刘备?从感情和道义上来说都没这个可能。至于张飞就更别提了,天下人他只臣服于刘备,其他人都是弱鸡。

不得不夸赞一下刘备的用人之道,他是真的很懂得用人。而且赏罚分明,让人才们一点儿脾气都没有。

第三,他们俩都有污点,没资本跟刘备对抗。

功劳才是影响一个人在集团内部地位的真正因素,很显然张飞当年丢了徐州,就是他这辈子无法抹去的污点。因此在拿下汉中以后,刘备压根就没给张飞汉中,而是把汉中给了后起之秀魏延。

此外关羽曾经投降过曹操,不管是为了什么,也不管后来有没有归来,总之这个污点是抹不掉的。他们俩各自在集团内部有污点,又拿什么去威胁到刘备的地位呢?

第四,关羽和张飞,对刘备是真的忠诚。

忠义无双的关羽,那是人人都敬佩的对象。他当年分明可以在曹操那儿享受高官厚禄,却毅然决然选择了回到刘备身边,就冲这一点,刘备都不该怀疑关羽。

至于张飞,从起兵开始,张飞就对刘备不离不弃,甚至把家产都卖了投资刘备,这份情谊也是其他人比不上的。他们俩绝对是刘备嫡系中的嫡系。

很多人不相信忠义,其实这玩意儿是真心存在的。只不过现代人没什么信仰,社会物欲横流,忠义也就被束之高阁落尘埃了。

从以上四点来看,关羽和张飞,对刘备完全不构成威胁。既然没有威胁,刘备为啥还要背负骂名,对关羽和张飞下手呢?这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吗?

三、刘备该怎么安置关羽和张飞?

当然是不给兵权,让他们做个富家翁啦!这是对待功臣最好的办法,不给兵权,可以让他们的手下人们,放弃幻想。让他们做个富家翁,自然是对他们最好的馈赠了。

辛苦大半辈子,就应该好好休息休息。仗打完了,治国这一块儿他们又不在行,自然是要退位让贤了。

但是刘备可以让关羽和张飞的子孙后代入朝为官,一方面来说,可以安抚一下关羽和张飞失落的心情,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关羽和张飞的威信来震慑朝中其他人。

而且如果条件具备,刘备完全可以让关羽和张飞的儿子们成为驸马,让他们的女儿分别嫁给刘禅,以此达成铁三角的联姻关系。

这么一来你还想要啥?封个县侯,让他们家族世代荣耀,这就已经很够用了。最多比其他人再多一些食邑,至于其他的政权和军权,那是不能给的,再信任也是如此。

王朝不是股份制合作单位,一旦你把政权和军权跟手下人分享了,那人家可就受到诱惑了,你说这该咋整呢?

总结:最让刘备感到棘手的人,应该是诸葛亮。

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话,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铁杆嫡系。可是诸葛亮已经是第二圈层的嫡系了,也就是说没有那么铁的关系。

连关羽和张飞,刘备都要防着点,更何况是诸葛亮了!诸葛亮这个人不简单,文武双全,不仅能治国安邦,还能带兵打仗,你上哪儿说理去?

时间长了,诸葛亮在朝中的威信,绝对是其他人比不上的。而刘备作为集团的董事长,面临诸葛亮的权势逐渐做大,你说他该怎么选择?

强行让诸葛亮退休?这事儿有点儿不太好办吧?人家是治国安邦的能臣,年纪又不大,为啥这么早退休?是不是有兔死狗烹的嫌疑?

所以说刘备压根就没法很好地处理他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刘备要去世了,这个时候大一统的国家交给刘禅时,他还能留着诸葛亮吗?这就是个问题了。毕竟刘禅不再需要诸葛亮帮他北伐中原、还于旧都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如果真的让刘备统一天下,关羽、张飞的下场会如何?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刘备统一天下,那么功高震主的关羽和张飞是否会像汉初三杰之韩信一样,落得一个兔死狗烹的下场?个人觉得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但必须有一定的先决条件,而最危险的也并非关张二人。

功臣安排

刘备如果得取天下,那么最棘手的问题当然是开国功臣的分封。蜀汉以汉制立国,异姓诸侯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高祖刘邦时期,异姓诸侯王的分封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虽然九江王英布是忌惮其他诸侯王的悲惨下场不得不反,但这里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诸侯王的兵权,因此刘邦平叛以后,异姓诸侯王就消失在大汉的历史中。

但开国之臣的分封实在麻烦,刘秀当年对于彭宠是否给予封王的事情也头疼的不行,到了刘备这里也一样,如果不封王,那么三公之位仅有三席,关羽任太尉是必定了,丞相并非诸葛亮莫属,还有就是御史大夫给谁?后边排着队的法正、张飞、刘巴、庞统、许靖、糜竺、孙乾、简雍、伊籍、秦宓、魏延、马超、黄忠、黄权、李严、霍峻等等名臣,九卿之位也只有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这九席。朝内的职位就这么多,如果没有分封诸侯,恐真难安抚这些开国功臣,如果留任地方长官,那么问题就更大。

那么刘备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破坏祖制,分封异姓王,但控制募兵数量;要么就架空功勋,给以虚职爵位,并形成派别制衡。两条不同的道路,也许功勋的命运也就不同,以诸侯王立于外的功勋或成为日后打压的目标,或成为日后造反成功的新一代君王。也许架空了的功勋反而会安全的渡过余生。这里也不排除聪明人功成隐退的结局,如诸葛亮,本身就是躬耕陇亩的隐士,辞官回乡也许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因为在帝王眼里,有时候文人要比武人更可怕。

臣强子弱

刘备之子刘禅是出了名的懦弱,众功臣的生死命运也与这位太子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刘备活的时间较长,这些文武功臣在其生前相继离世,那么就不用畏惧太多,但若当是刘备走在关张等人前边,刘备就有可能为了刘禅而诛杀功臣。

在这个方面,关羽的情况要好于张飞,因为张飞与刘备是儿女亲家,这种关系看起来是君臣和谐,但当皇位传承之际,这种关系就变成了负担,外戚专权是在汉初的吕氏和窦氏身上展现出很大力量的,到东汉末年桓灵时期,外戚专权与宦官问题更是东汉衰落的重要原因。因此,刘备是不会容忍儿子懦弱的情况下,功勋卓著的亲家公把持朝政,倘若刘禅即位,张飞就是国舅,权倾朝政是很简单的事情,加上军中的威望,兵变的威胁也不是没有。

而关羽没有张飞这样的复杂关系网,稍微单纯一些,但关羽最致命的是荆州地方势力,刘备集团最精锐的荆州兵是关羽的嫡系部队,不得不佩服关羽的治军水平,但在皇位传承时期,这个军中的威望和成就就成了关羽的致命伤,此时的关羽如果留在京师架空还好,如果留任地方为一方刺史,那么召回关羽并杀掉的可能性很大。

君臣博弈

在天下初定的时候,功臣对于君主的态度也是其命数的关键所在,汉初张良的激流勇退就是明哲保身之举,后世的刘伯温也是在朱元璋大摆庆功宴时选择辞官回乡才留得性命。汉初的陈平也是一等一的高情商,刘邦给什么就要什么,给的不满意了主动问刘邦要,但所要之物就是钱财和美女,这使得君主心里认定陈平没有野心,反而更加信任陈平。

“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国志》

从关张二人的性格特点来看,关羽的孤傲和不恋俗物在天下大定的时候就显得不入流了。关羽的孤傲当然不是针对刘备,但其看不起士大夫的态度会让他在政治斗争中吃净苦头,官场的人缘问题会是关羽被进谗言的导火索,而其不喜钱财美女的做法就会成为他“野心博博”的证据,其功高震主和军中背景就会成为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飞在这一点上胜过关羽,与关羽相反的是张飞敬仰文人,这种敬仰是其在政治斗争中的关键资源,也许刘备会因为张飞的外戚身份欲加谋害,文官集团的青睐也可能会加重刘备的这一动机,但也可能会成为张飞的救命稻草。想当年刘邦下令抓樊哙时,若非陈平的机智,也可能樊哙活不到刘邦离世。

历史没有假如,刘备以仁义立本,也说不准会善待功勋臣下,但权谋的斗争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国君主的决策往往更倾向于维护政权的稳定,飞鸟尽良弓藏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也许就是君主身不由己的地方。

如果真的让刘备统一天下,关羽、张飞的下场会如何?

应答:如果刘备得天下,以刘备的为人性格,先看看刘备心有多黑,这里不扯没用的东西,刘备一打败仗只顾自己逃命,连老婆,女儿,儿子都扔下不管,刘备的老婆被曹操,吕布俘虏过,至于受到什么样的待遇谁都不清楚,女儿成了曹魏战利品,儿子被赵云拼命救回,否则连后代都没有了,可见刘备心黑到什么成度,人品有多差。

回正题刘备第一个要算计关羽,关羽不灭他的根基不稳,更何况关羽目空一切,而关羽也可能有另立山头的可能,所以第一个不会放过关羽,他的兄弟如手足仅是骗人的晃子。

另对张飞不会怎么样,因张飞不弄虚作假,一生除经常讻酒外,对刘备是忠心耿耿的,也没那么多歪点子,理由是连刘禅取老婆,取张飞二女,关羽的女儿是敬而远之,这里能反映出刘,关,张三家关系的敏感之处,最少本人是这样想的!再见!

如果真的让刘备统一天下,关羽、张飞的下场会如何?

刘备(161年—223年6月),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演员,是《三国演义》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

刘备同志虽然以仁义著称,但也不是说刘备就是一位毫无缺点的人。相反,他存在很多的污点,有的污点甚至令人无法原谅,要重新考量对他的历史评价和定位。

(一)假借“皇叔”之名,骗取正统地位。

刘备天天挂在嘴边的就是“中山靖王之后”,其实这个中山靖王刘胜,还真有必要需要我再简单介绍一下。

汉景帝刘启,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执政16年。一共生有十四个儿子,其中第七子刘胜被封为“中山靖王”。

这个刘胜特别好酒、好色,一生啥也没干,就是负责交配和繁衍后代,共计生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刘备说他自己的先祖是中山靖王一脉传下来的,看来也是读过历史的。

当时的历史已经过了330多年,朝代都由“西汉”变为了“东汉”。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一个朝代能在三百年以上的除了汉朝以外再没有第二个了。

在这种背景下,他的来历可太值得怀疑了。我认为,汉朝的国姓是刘,刘备其人的确是姓刘,这点不假,至于什么“皇叔”、“中山靖王“等等都是刘备及其幕僚为攀龙附凤,树立正统地位而拉虎皮作大旗的欺世之言。

(二)为了扮演“仁义之主“,视百姓如刍狗。

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挥师南下攻打刘备,当时的刘备哪里是曹操的对手,除了惝恍出逃,没有第二个选择。千钧一发的时刻,刘老板竟然做了这样一个决定,要携当地百姓一起逃离。

这个时候他自身都难保,为何还要做这样的决定?首先,忽悠这一大批的难民跟着他,而他自己明知无力保护他们,却让他们自生自灭,甚至白白送死,心性之狠毒可见一斑。其次,这一大批难民跟着他疲于逃命,造成极为混乱战场的形势,这对于兵力薄弱的刘备溃军来说,无异于增加了生存机率。最后,这点最显而易见,要体现出刘老板的仁义之心,让世人都知道他的仁德。从这几点看,刘备实在是太残忍、太阴险了。

(三)虚情假意收买下属为自己卖命。

为了收买大将赵云,刘总在长坂坡拿自己的亲儿子做道具,并将阿斗同学摔傻。大家知道,长坂坡一战,刘备抛妻弃子落荒而逃,赵云在万军之中,杀进杀出才救回了幼主阿斗。

但是,刘总竟然当着赵云的面把儿子摔在地上,表明对赵云的爱护胜过了自己的儿子,大打感情牌来获取赵云的忠心。

刘备演的实在是真情流露,充满尿点,可是他忘了一条,虎毒不食子啊!他比老虎还毒,这样的老板,你敢跟他混吗?

(四)强借荆州,有借无还。

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这是真是的历史,与《三国演义》的情节有差别。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当时,刘备屯兵公安,不利于长远的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作为自己的基地,东吴鲁肃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劝说吴侯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刘备。当时双方言明,待刘备攻取他地后归还。当刘备得益州以后,孙权派人去讨还荆州,刘备一再推脱并虚与委蛇。

要知道,之前刘备势力不及东吴,所以暂时示弱于东吴,现在呢?益州之地已经拿下,荆州已然在自己手里,双方现在实力已经易位,诚信才值几个钱,凭啥要归还荆州?

(五)背信弃义,消灭刘璋。

刘璋的确不是有为之主,生性懦弱。但是,这也不能成为他被刘备暗算的原因啊。而且,他也姓刘,同是皇室宗亲。当初刘备不就因为同是宗亲而不谋取刘表吗,今天对待刘章为啥这么狠呢?

因为,当初刘表的荆州,兵强马壮,文臣武将都反对刘备。更主要的,刘备自身实力也根本不是人家对手。可是刘璋这次就不一样了,先有张松献出西蜀地形图,后有法正、孟达等大将的里应外合。

这时的刘备,哪里还考虑什么宗亲?什么信义?心心念的就是霸占人家的地盘。他在进入益州之前根本就没有打算和张鲁作战,反而是隔三差五和刘璋要兵要粮,直到刘璋不再满足他的要求时,借机翻脸,突然攻击刘璋。

最后提一句,刘璋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尽管兵粮充足,但却没有抵抗,向刘备开城投降。仅这一点,就值得虚情假意的刘备学习。

(六)借关羽之死向东吴出兵

刘备在得知关羽被害后,不顾文武群臣的反对,举全国之兵为义弟报仇。表面是义,实则却是关羽没死的时候他在干嘛?关羽在荆州被吕蒙白衣渡江后,损兵失地,多次求救无果,最后才败走麦城直至丧命,历时八个多月。

当时的蜀汉政权,可是处于最强盛的时期,兵多将广,粮草丰富。即便通讯再落后,刘备这个皇帝也一定知晓了吧。再说,还有半人半神的诸葛军师在,能一点消息都没有?

唯一的解释就是,刘备已经利用完了关羽,兔死狗烹,开始考虑传位给儿子了。关羽势力和声望远不是阿斗可以制衡的,所以,处理尾大不掉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别人之手。而且,关羽的死也能为他向东吴开战寻找最好的借口,换取最大的利益。

(七)白帝城托孤试探诸葛亮

刘备带人出去茬架,结果被人群殴一顿,半死不活的逃回了老巢。临死之时,还不放心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番话,这句话翻译起来就是“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够安邦定国,完成我们的大业。如果我这个儿子是可以辅佐的,请先生辅佐他;如果他不中用,请先生自行其是”,听起来感觉刘备非常的大义凛然,其实这也是刘备虚伪的表现。

要知道刘备打下这江山有多辛苦,他不可能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它之所以当着满朝大臣这样说,其实就是为了试探诸葛亮到底忠不忠心,他是在逼诸葛亮给自己一个承诺,一个毒誓。在听到诸葛亮立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他的目的才算是达到了!

诸葛亮为了刘备可谓是鞠躬尽瘁了,可刘备一直都在防范着诸葛亮。蜀汉建立后,张飞被封为新亭候,马超赐封为都亭候,赵云封为永昌亭侯,黄忠封为关内侯,其中魏延虽然不是五虎将之一,但也都得到了都亭侯的称号,还有名气并不大的马岱和王平也都被封为了陈仓侯和安汉侯,就连降将李严都封了侯。可是,偏偏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封侯,直到刘备领了盒饭,他儿子刘禅即位后诸葛亮才被封为“武乡侯”。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老刘演的太精湛了,成功的为自己塑造了一个汉室正统、爱民如子、体恤部下、诚实守信、重情重义……的光辉形象,估计连他自己都信了。

这样的人,如果真的统一了江山,你说,关羽和张飞会有好日子过吗??

如果真的让刘备统一天下,关羽、张飞的下场会如何?

刘备:关羽、张飞听封:

二弟云长,汝常年征战,劳苦功高,朕心甚慰!然弟已近古稀之年,早应安享晚年,况手足之情使朕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特准云长卸任一切官职,收回假节钺权力,加封弟为荆州王,然因荆州远途,恐弟身体不消,朕另谴将治之,弟勿虑矣,弟府邸设成都,虑弟年迈恐体有失,故非诏不许出也!另虑弟安危,朕加派近卫亲兵护弟左右,保弟安全无虞!弟在此安度余生吧……勿负朕意!

(未久羽暴病而卒,不晓病因……)

翼德听封,汝勇猛刚毅,粗豪直爽,嫉恶如仇,然弟酗酒贪杯,不善体恤将士实乃兵家大忌!况三弟亦年事已高亦不能征伐四方!特准汝卸任车骑将军、司隶校尉等职,收回假节权力!加封汝为阆中王!朕虑日后思弟特许弟不赴任,王府亦设成都!与云长一样非诏不出府!朕派护卫亲兵保弟之安全!吾弟后半生无忧矣!阆中事务弟勿念,朕另遣良将治之!汝与云长在此安度余生吧……

至此张飞直到卒年未出府!得善终……

如果真的让刘备统一天下,关羽、张飞的下场会如何?

一个政权从无到有,从建立到统一天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刘备真的统一天下之后,刘备政权的外部矛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内部如何管理的矛盾,是政权如何千秋百代的延续下去的矛盾。

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是过河拆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做法,只有当皇帝觉得功臣真正威胁到政权稳定、权力待续,才会实行残酷的政治手段。



有的皇帝大肆杀戮功臣,比如朱元璋,有的皇帝和平解除权力,比如赵匡胤,还有的皇帝被迫对功臣下手,比如刘邦,更有皇帝压根就不担心功臣,比如秦始皇与李世民。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从低层最终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成为一国之君后,如何对待功臣,是由皇帝本人的意图决定的,而且这纯粹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想问题,不以个人感情为转移,那么要知道关羽、张飞的下场如何,就得研究刘备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一般来说,从社会低层起家的皇帝,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更加残酷,比如刘邦和朱元璋,因为自已就是靠武力夺取的天下,也担心功臣们用同样的方式夺取自已的天下,因此在取得天下之后,采取残酷的手段对待功臣。

而刘备的出身与刘邦与朱元璋非常类似,尤其是刘邦,而且刘备的很多的性格跟他的祖宗刘邦非常的想像,比如说刘备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儒生,刘邦也是,比如说刘备善于用人,非常能忍耐,刘邦也是,再比如说刘备对危险非常敏感,一察觉到危险立即逃命,连老婆孩子经常丢,刘邦也是一样。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的做法多半会和刘邦类似,况且刘备起兵就是打着汉复汉室的旗号,刘备统一天下后的国号仍然是“汉”,史称“后后汉”。

对于功臣的封赏问题,刘备肯定会效仿刘邦,将诸葛亮定为第一功臣,是功人,其他人比如关羽、张飞、庞统、法正、马超、黄忠、赵云等人都是功狗,对于关羽和张飞,刘备不会封异姓王,但刘备会封同姓王,会将除刘禅之外的其它儿子封为同姓王,比如刘封、刘永、刘理。

对于关羽和张飞,刘备会如何安排?

很可能会封万户侯。但是绝对不会封王。

对于关羽和张飞在朝中官职,关羽肯定是大将军,张飞则是骠骑将军,只让他们担任军事职务,而没有政治职务。当然也不可能掌握天下所有军队,只是部分。

因为关羽和张飞的忠心是不用怀疑的,而且一直是作为刘备最忠心的嫡系存在,是值得信任的,而且关羽和张飞都有性格缺陷,不是那种能团结大多数人来实现自己野心的人。

刘备这个时候的情况和西汉建立初年的情况非常类似,刚建立政权,朝中的主要势力就是功臣集团,刘备由于是在东汉末年夺取的天下,一定会吸取东汉的经验,宦官和外戚绝对不能干涉政事,外戚可以封侯,但是不能封官,可以享受食邑,但是没有权力。

为了维持政治平衡,刘备采取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相互制衡,丞相是诸葛亮,御史大夫是赵云,太尉是庞统,同时刘备设置内朝官,以法正为尚书令,赵云为侍中,内外朝相互制衡,保证政权稳定。

刘备为了保证政权延续,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刘邦类似,刘备会利用自已皇帝的名号发布一些命令,试探一些权臣的心理,对于有所怀疑的功臣,刘备会设法逼反对方,如果对方老老实实的,刘备就会放过。

如果你要问刘备是否会杀关羽和张飞?

那我告诉你,以刘备的性格,只要关羽和张飞老老实实的做官,刘备不会有什么动作,也不会杀关羽和张飞,只要不触及刘备的底线,刘备就不会杀关羽和张飞。

什么是刘备是底线呢?一是谋反,二是危害政权稳定,包括对刘备的继承人。

而一旦关羽和张飞有所异心,或者有小人揣摩上意,不断的有人向刘备上告关羽和张飞有谋反的迹向,那么刘备就会像刘邦一样,毫不客气的除掉关羽和张飞。

千万不要觉得刘备狠心,这不是狠心,就连母亲护子急了也会杀人,何况刘备这么一个政治人物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