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乌拉那拉皇后历史上真的失宠了吗?为什么?
乾隆的乌拉那拉氏皇后,也就是《还珠格格》里那位指使容嬷嬷对紫薇扎针的皇后。他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
其实早在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去世以后,乌拉那拉氏就已经以皇贵妃的身份总领六宫了,把她升任为皇后,也就等于是过了实习期直接转正而已。
别以为后宫升迁只看皇帝喜好,论资排辈也是非常重要的。你跟着皇帝时间久,地位自然低不了,给皇帝生了儿子,地位也不会低。
乌拉那拉氏两样都占了,乾隆和富察氏大婚的时候,乌拉那拉氏就作为侧福晋嫁给了乾隆,此外乌拉那拉氏还给乾隆生了2个儿子1个女儿。就算是这样,为啥乌拉那拉氏还是被乾隆给废了呢?
一、乌拉那拉氏一言不合就要剪头发。如果说富察氏是乾隆的白月光,那么乌拉那拉氏就是乾隆的炎炎烈日。这位女子虎得很,一言不合就要动刀子剪头发。
在古代,女子擅自剪头发,那是大不敬的罪过。尤其是作为皇帝的女人,咋能说剪发就剪发呢?还是当着乾隆老爷子的面干这档子事。
乾隆比较喜欢出去玩,第四次下江南的时候,他自然要带着自己的皇后乌拉那拉氏一起去。结果就在这次游玩的路上,乌拉那拉氏和乾隆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争吵的内容是啥?我们不清楚,这事儿得去问乾隆。不过争吵的结果,倒是有记录,乌拉那拉氏一言不合,就拿起了一把剪刀把自己的头发给剪了。
好家伙,这可把乾隆的脸都给气青了,啥玩意儿啊?这是在威胁朕吗?当天晚上乾隆就让人把皇后给打发回去了。
回头乾隆给的理由是,皇后疯了!是啊,皇后如果不疯,为啥要剪头发呢?女子最爱惜的就是自己的头发,古代女子就更别提了,那是美丽的一种象征。只有疯子才会动不动就剪自己的头发。
正是因为这事儿的发生,使得乾隆老爷子彻底放弃了自己的第二位皇后。虽说明面上没有废掉她,可是实际上撤掉了她所有的待遇,等于是废掉了。
二、事情有些突然,也有些意外。从乾隆十五年开始,乌拉那拉氏就是乾隆的皇后了。时间持续到了乾隆三十年,他们俩之间一直相敬如宾,不谈关系有多好,至少没什么矛盾。
乾隆出去玩,每次回来的时候,都会带一些小礼品给乌拉那拉氏。每次乌拉那拉氏过生日,乾隆都会隆重庆祝。
尤其是在第四次南巡之前,乾隆就已经提前把乌拉那拉氏的生日礼物给准备好了。这是多么贴心的一位丈夫啊!
这个时候的乾隆已经55岁了,而乌拉那拉氏也已经49岁了,两个人早已青春不再,还能保证如此的甜蜜,可见彼此是真爱啊。尤其是乾隆对乌拉那拉氏,应该是真爱。
二月初十,乾隆在南巡途中,为乌拉那拉氏庆祝生日。甚至因为高兴,所以赏赐了江南大小官员。二月十一日,乾隆和乌拉那拉氏还在一起包饺子送给太后。二月十七日乾隆特地送了一堆特殊的美食给乌拉那拉氏品尝。
哪怕是出现矛盾的当天,也就是闰二月十八日白天,乾隆依旧赏赐了乌拉那拉氏不少杭州的当地美食。可是到了晚上情况就变了。
皇后没能出现陪同乾隆一起吃晚饭,只有令妃、庆妃、容嫔等人和乾隆在一起用膳。而且此前乾隆都是第一个给皇后赐菜,可这回乾隆却第一个给令妃赐菜,也就是说吃晚饭之前,矛盾已经爆发了。
这就比较突然了,白天大家还好好的,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两个人就闹矛盾了,而且矛盾显然并不小,毕竟已经到了半公开的地步了。
难道说乾隆是找到了夏雨荷?导致乌拉那拉氏吃醋了?显然不可能,乌拉那拉氏要是喜欢吃醋,她早就被后宫这帮女人给酸死了。
三、估摸着是为了立储的事情,才有如此大的矛盾。乌拉那拉氏和乾隆的矛盾,估计是跟令妃有关系。毕竟当时在后宫之中,能够威胁皇后的,只有令妃这位贵妃了。
而且令妃那段时间深受乾隆宠爱,先后给乾隆生了3个儿子,这个时候又怀孕了,不出意外还是个大胖小子。
这对乌拉那拉氏的威胁就太大了,毕竟皇后本人只生了2个儿子,其中小儿子还夭折了。只有大儿子皇十二子永璂是她唯一的希望。
如今乾隆如果对令妃的几个儿子刮目相看的话,那这对永璂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威胁。谁也不知道乾隆能活多久,毕竟当时他已经55岁了。而他老爹雍正皇帝也只不过活了58岁而已。
眼看着继承人的人选要提上议程了,乌拉那拉氏自然非常紧张。她似乎觉得在这个关键的档口跟乾隆争一争皇储的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
乌拉那拉氏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永璂能够成为皇太子,不过显然并不受宠,所以乾隆压根没打算立自己的这个嫡子做接班人。
乌拉那拉氏心里很不爽啊,旁敲侧击之下,没想到惹怒了乾隆。她觉得放手一搏,或许会让乾隆就范,结果她失算了。乾隆不仅不买账,反而把她给废了,好家伙,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波亏大发了。
总结:乌拉那拉氏成功坑了自己的儿子。没人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下去,乾隆甚至认为55岁的自己身体还很棒。所以他从来没正经考虑过立储的事情。
可是乌拉那拉氏知道,只有儿子成了储君,那她才有未来,这似乎是她唯一的出路了。年近五十的乌拉那拉氏压根就不是后宫那帮小年轻的对手,只有保住儿子的继承权,才能有未来。
可怜的乌拉那拉氏没想到的是,这么做彻底触怒了龙颜,乾隆会觉得乌拉那拉氏在诅咒他早点走,而且后宫不得干涉立储的事情,这是规矩。
双方吵了一架,结果乌拉那拉氏的皇后之位就这么被吵没了,皇帝的女人们,一般都掌握不了主动权。可惜的是,这么一来本就不太受宠的永璂,一眨眼就从嫡子的大位上掉下来了,所有有利条件都没了,你还让他怎么去争取呢?
参考资料:《清史稿》
乾隆的乌拉那拉皇后历史上真的失宠了吗?为什么?
1765年,乾隆南巡时,与那拉氏一夜温存,第二天早上两人还意犹未尽,可晚膳的时候,那拉氏竟神秘消失了!没想到,216年后,乾隆妃园寝突然塌陷,考古人员趁机进入地宫,发现一个连牌位都没有的低配棺椁,才意外揭开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宫廷秘闻。
1981年11月,乾隆妃园寝中的纯惠皇贵妃之墓发生坍塌,为了及时抢修,工作人员第一次走进了墓室。
然而,在打开墓室门的一瞬间,所有人都惊呆了!
明明是纯惠皇贵妃的墓,主位旁边竟然还多了一个可疑的棺椁,没有供奉,也没有牌位,看上去极其简陋。
考古学家经过深入研究,才发现这个低配的棺椁里面躺着的竟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
按照惯例,皇后贵为六宫之主,去世后不是应该和皇上合葬吗,为何被草草埋葬,成为妃园寝中无名无姓最不起眼的那一个呢?
事实上,乾隆的裕陵里的确没有乌拉那拉氏的位置。
当初与乾隆合葬的后妃一共有5位,分别是:
乾隆的发妻,第一任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乾隆的首位贵妃,慧贤皇贵妃高佳氏;
皇长子永璜的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为乾隆生了四位皇子的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乾隆追封的皇后,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也就是说,享有与乾隆合葬殊荣的一共是2个皇后和3个皇贵妃,那么为何乾隆偏偏容不下自己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呢?
事情还得追溯到1765年乾隆的第四次南巡。
这一年,乾隆带着一众后妃南巡,皇后那拉氏也在随行之列。
期间恰逢那拉氏48岁生日,乾隆饶有兴致地帮她庆祝,她简直不敢相信乾隆会对她如此用心,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南巡的队伍来到了风景宜人的杭州后,两人一夜温存。
第二天早膳的时候,两人如胶似漆,乾隆还赏赐了那拉氏不少膳品。可到了晚膳时,那拉氏却压根没露面。
按照惯例,乾隆是要按资排辈给后妃们赐膳的。
可是,乾隆却很反常地将令妃排在第一个,对于那拉氏的消失,乾隆似乎也心中有数,席间并未提及。
之后的几天,那拉氏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
对此,乾隆似乎在可以隐瞒什么,没有人敢提起皇后,更没人敢过问一个字。
10天之后,那拉氏竟然出现在了后宫中,原来,她在南巡中途就悄无声息地回宫了。
根据《清史稿》记载,“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
实际上,那日用完早膳后,那拉氏就与乾隆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她一怒之下甚至剪断了自己的长发。
在满族习俗中,剪发是最忌讳的事情,只有皇上或皇太后去世才能剪发。
那拉氏断发,在乾隆看来是在诅咒他,是一种大逆不道的举动,这无疑触碰到了乾隆的底线。怒不可遏的乾隆,立即派人将她遣送回京。
这次那拉氏和乾隆是彻底闹掰了,乾隆南巡的心情受到影响,兴致大减,没过多久,就带着一众人等启程回京了。
此后,帝后之间视若仇人,乾隆再也没有踏入那拉氏的寝宫一步,而且还下令收回她所有的册宝,连吃穿用度都大幅缩水。
乾隆此举虽然没有公开废后,实则是将她打入冷宫了,所谓的皇后名存实亡。
那拉氏从后宫至高无上的位置,沦落到待遇连一个最普通的答应都不如,她颜面尽失,一年后,便在愤懑和抑郁中病逝了。
得知她去世的消息时,乾隆正在木兰围场打猎,他表现得云淡风轻,甚至没有一丝悲伤,只派那拉氏的儿子永璂回去办理丧事。
按照惯例,皇后去世后的仪仗礼器要达到77件,乾隆却下令将她的丧礼按皇贵妃的标准办。
但是,实际的规格还不及一个普通的妃子,那拉氏不仅没有自己的地宫,也没有牌位和任何祭享,几乎是被随意塞进纯惠皇贵妃的墓室的。
这还不够,乾隆又将那拉氏的所有画像全部毁损,如此可见,乾隆是多么不待见他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啊!
那拉氏不是失宠,她是从未受宠。要看清这一点,对比一下乾隆的前任皇后富察氏就明白了。
那拉氏和富察氏都是经由雍正亲自指婚,嫁给皇四子弘历(乾隆)的,只不过那拉氏晚了7年,富察氏是嫡福晋,那拉氏是侧福晋。
“富察”是满洲八大姓之一,富察氏出自正统的镶黄旗,家世显赫。
她的祖父是康熙年间任议政大臣,深受康熙帝的器重,被康熙追赠为一等承恩公。
父亲李荣保官至察哈尔总管,两位伯父也都位极人臣,深受皇室倚重。
富察氏来自这样一个累世高官的家庭,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温婉贤淑。
她清新脱俗,是天生丽质的美人,从来不在自己脸上精耕细作,也不太喜爱用金银首饰修饰自己。
1727年,富察氏嫁给乾隆后,乾隆如痴如醉地爱上了她,爱她的美貌与柔情,更爱她的性格和才华。
乾隆简直将富察氏捧在手心里,富察氏给乾隆生了第一个儿子“永琏”后,两人的感情也升华到了幸福的巅峰。
永琏这名字是雍正帝亲赐的,“琏”有承宗器之意,雍正的赐名对于当时早已被秘定为皇储的乾隆来说,似乎也是一种隐晦的暗示。
1736年,乾隆登基,册封富察氏为皇后,将6岁的永琏秘立为太子。
可惜的是,乾隆三年,9岁的永琏生了一次大病后就去世了,一个养育了9年的孩子没了,这对富察氏和乾隆都是沉重的打击。
没过几日,富察氏就变得形销骨立,乾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知道,只有让富察氏再生一个儿子,才能陪伴她走出阴霾。
可是天不遂人愿,郁郁寡欢的富察氏一直都没有身孕。
直到7年后,乾隆十一年,富察氏才为乾隆诞育一个皇子。
乾隆大喜过望,将这个儿子秘定为皇储。尽管已经有好几个儿子了,但他对富察氏的这个儿子可以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只可惜,好景不长,这孩子长到两岁的时候,得了天花夭折了,富察氏再次受到重创,内心悲痛得无以复加。
第二年乾隆东巡,为了平复富察氏的丧子之痛, 乾隆决定带她随驾出巡。
没想到,命运又和富察氏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船行到山东德州的时候,富察氏因为发烧得比较严重,不治而亡了。
富察氏突然去世,让乾隆措手不及,从她去世的那天起,乾隆就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悲痛之中。
乾隆不仅为富察氏举办了隆重的丧礼,给她加谥号”孝贤“,还为她作了一百多首情深意切的挽诗。
至于富察氏去世所乘的“青雀舫”,乾隆更是煞费苦心地将一整艘船运进了紫禁城,每次想念富察氏的时候,他就会去看看这艘船,睹物思人。
此外,乾隆还下令将皇后的寝宫长春宫的所有陈设一律按原样摆放,不得有任何变动。
每年富察氏的忌辰,乾隆都要来此凭吊,追忆昔日的幸福时光,这种做法他一直坚持了40多年。
1799年,乾隆于养心殿驾崩,享年89岁,在与最爱的富察氏阴阳相隔50年后,他们合葬在一起,终于得以在地下团聚。
由此可见,乾隆和富察氏之间的爱情是至死不渝的,乾隆对富察氏情深义重,真可谓是盛宠!
那拉氏能当上皇后,不在于皇上,而在于皇太后。富察氏去世后,后宫不能无主啊,对此,老太后比谁都焦急。
操心的皇太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娴妃,也就是那拉氏,因为她在乾隆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就已经嫁过来做侧福晋了,而且对太后一直尽心侍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那拉氏虽然很早就嫁给乾隆了,但是却一直被乾隆忽视和冷落,所以婚后多年都还没有生育。
对于那拉氏而言,既然不能“母凭子贵”,至少也要有点慰藉,好在她和太后比较投缘,当初也是因为太后实在是喜欢她,在乾隆面前替她美言,她才先后被册封为娴妃和贵妃。
为后宫选继后时,老太后又觉得按照资历得排到那拉氏了,乾隆虽然对此很不情愿,最终还是奉太后懿旨,于乾隆十五年正式册封那拉氏为皇后。
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人,坐在了自己最爱的富察氏的位置上,乾隆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所以常常有意疏远那拉氏,对她也很冷漠。
乾隆十六年的时候,乾隆还写了一首诗,道出自己为何不喜欢继后: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
在乾隆的心中,继后始终都比不上原配富察氏,因为富察氏是独一无二无法被取代的。
但是不知怎地,也许是对那拉氏有了些许歉疚,富察氏三周年忌日后,乾隆慢慢地愿意接纳那拉氏了。
这时那拉氏才有机会给乾隆生儿育女,接连生下了皇十二子永璂、皇五女和皇十三子。
不过,活到成年的只有永璂,其他两个子女还没长大就夭折了。
表面看来,乾隆和那拉氏的关系似乎日趋缓和,实际上乾隆对那拉氏的感情,归根到底还是一种怜惜,乾隆的心思也从未在那拉氏身上。
仅仅过了五六年,乾隆就不再临幸她了,那拉氏又过上了从前那种孤苦空虚的生活。
1765年的那次南巡,那拉氏久积的情绪终于爆发了。
她和乾隆具体因为什么原因发生激烈的冲突,她又为何疯狂到剪短长发,她已经没有机会解释了,史书上也并没有留下任何记载。
毋庸置疑的是,她的断发之举成为了自己命运的转折点。
从前乾隆虽然不宠她,但是看在太后的份上,至少还给了她皇后的尊荣,这件事情发生后,乾隆对她十分憎恶,两人甚至都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连老太后都没法替她说情了,最大的靠山靠不住了,等待她的自然是凄凉的下场。
作为皇后的那拉氏,不是和皇上合葬,而是给妃子陪葬。乾隆对那拉氏恨之入骨,连她在世的时候,乾隆都不想再看见她,断然不会将她葬于自己的裕陵,膈应自己。
所以,那拉氏虽然身为六宫之主,却被随意地“塞”进了纯惠皇贵妃的墓中。
其实,当年乾隆还是宝亲王的时候,纯惠皇贵妃苏氏就嫁给了他,但由于出自普通的汉人之家,身份上比较逊色,所以只能成为一名侍妾。
不过,纵观苏氏的一生,乾隆对她还是比较宠爱的,她在乾隆登基前就给乾隆生下了皇三子永璋。
乾隆登基后,她被封为纯妃,娘家也跟着沾光,被乾隆抬到了正白旗。
后来,苏氏也没闲着,又给乾隆生了皇六子永瑢,乾隆一高兴,便将册封她为贵妃。
就在苏氏被封为贵妃的这一年,她继而生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乾隆的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
这位公主出生时手指之间相连,看上去如“佛手”一般,一时间,宫中上下都认为这是祥瑞之兆。
乾隆十分欣喜,没过多久就将苏氏晋封为皇贵妃,苏氏也就成为清朝第一个当上皇贵妃的汉族女子,乾隆对她也算宠爱有加了。
然而,看上去顺风顺水的苏氏,内心其实有一点不太如意。
当年孝贤皇后富察氏去世之后,她的儿子永璋因为在丧礼上表现得不够悲伤,被乾隆迁怒,取消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永璋因此变得郁郁寡欢,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这件事成为苏氏心中永远的痛,她一直无法真正释怀,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她因肝郁吐血、脾肺两虚病逝了。
由于裕陵地宫内棺位有限,乾隆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将她葬入妃园寝,不过,乾隆对她也不薄,她的墓室在整个妃园寝中位置是最好的。
可苏氏死后也没有得到安宁,六年后,墓室被打开,那拉氏的棺椁被塞在了她的旁边。
要知道,苏氏最初只不过是乾隆府邸的侍妾,那拉氏是侧福晋,可那拉氏去世后却成了苏氏的陪葬,对于继后那拉氏来说,真是连最后的一点尊严也丧失殆尽了。
乾隆一生有40多位后宫嫔妃,宠妃也有不少,却唯独没有宠过乌拉那拉氏。
富察氏去世后,登上皇后之位的那拉氏本以为乾隆能够爱她敬她宠她,可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也许,离开乾隆对她来说,更是一种解脱吧,毕竟, 在尘土之中,她终于可以将自己这份不甘与委屈深深埋藏。
乾隆的乌拉那拉皇后历史上真的失宠了吗?为什么?
乾隆皇帝在众多妃嫔里,对待继后虽然不甚宠爱,但从娴妃到皇后,一路上该给的待遇都给了,两人还不乏有比较温馨的时候。但是在乾隆三十年继后剪发后,乾隆对她刻薄至极,可谓恩断义绝恨之入骨。
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乾隆继后姓辉发那拉氏,而非《清史稿》误记的乌喇那拉氏。辉发那拉和乌喇那拉分属两姓,并非同源。辉发部早年得罪了努尔哈赤,被其屠杀。继后先祖是辉发部首领之一,他投奔了努尔哈赤,因此成为了建州女真镶蓝旗下的世袭佐领。因此在雍正年间,继后家族虽然在政坛并没有大的作为,但她家是满洲老姓,出身可谓尊贵。所以在雍正十一年,雍正帝把继后赐婚给皇四子宝亲王弘历为侧福晋,以示对满洲旧人的看重。
此时宝亲王已经有嫡福晋富察氏和内务府包衣使女提拔上来的侧福晋高氏,还有十余个侍妾。乾隆皇帝一生中最眷爱的后妃,除了令妃,其余都出自潜邸旧人,她们是孝贤皇后富察氏、慧贤皇贵妃高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氏和纯惠皇贵妃苏氏。可以说,继后来得迟了点,她只算擦了一个潜邸的擦边球,那些爱妃们早早占据了宝亲王的情意,在情感上继后失去了先机。不过继后毕竟来头很大,她是雍正帝亲赐的侧福晋,因此乾隆皇帝登极后,册了嫡福晋为皇后、侧福晋高氏为贵妃后,资历虽浅但来头很大的侧福晋那拉氏封为了娴妃,且居于众妃之首,当时汉女出身的苏氏虽然已经为乾隆生育了儿子,首封还只能屈居于纯嫔之位(乾隆二年封妃)。
乾隆十年,慧贤皇贵妃高氏去世,贵妃之位空缺,乾隆晋娴妃为娴贵妃、纯妃为纯贵妃,首次开创了双贵妃并立情况。虽然此举有乾隆对纯贵妃的偏爱因素,但无子嗣的娴妃因为出身好,还是排在了生了两个皇子的纯妃之前。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忍着丧子悲痛强颜欢笑伺候皇太后和皇帝东巡泰山,结果在山顶受寒染疾,贤惠的皇后唯恐影响太后心情,不敢过多休息,最后小病拖成大病疾革崩于德州水路,后位由此空悬。
孝贤去世后几天,乾隆和太后经过商量,选定了后宫之首娴贵妃为继后人选,并在百日后诏告天下将册立新皇后。元配死后不过百日,乾隆皇帝就急忙册立新皇后的话,可谓是薄情寡义之辈。乾隆自己也拉不下这个脸,于是别出心裁弄出了个“摄六宫事皇贵妃”制度。他首先明确承认了娴贵妃的准皇后身份,然后表明孝贤皇后刚死不忍速立继后,但唯恐太后没有得到皇后伺候内心不够舒坦,所以先册封娴贵妃为摄六宫事皇贵妃,行使皇后权力,一年后行皇贵妃册封礼,孝贤皇后二十七月终丧后行册皇后礼。
乾隆十五年,娴皇贵妃正式册立为皇后。虽然后宫有令妃等宠妃,但这段时间乾隆和继后感情应该比较融洽。继后在乾隆十七年、十八年和二十年相继生了两男一女,乾隆对此非常高兴,还曾写诗庆贺,并与亲近的重臣分享自己得子的愉快心情。之后的岁月里,从官方文件,比如《清实录》、起居注和内务府档案等诸多记载里,乾隆和继后关系看上去是很正常的,乾隆每次出巡或木兰哨鹿皇后必定跟随,宫中也没任何妃嫔能僭越皇后。而且乾隆在修建自己陵寝时,一共在地宫给后妃们留了六个葬位,有一个就是为继后所留的,他的另一个爱妃纯惠皇贵妃就没法合葬。乾隆为了弥补纯惠,单独为她修建了一座规模庞大的高规格园寝。但乾隆三十年南巡时,继后却剪掉了自己的头发,从而命运急转直下,她剪发的动机原因是可谓是最知名的清史疑案之一。
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继后那拉皇后随驾做陪,让人震惊的是她在杭州发生了剪发事件。由于满人在亲人去世后会有剪发之举,因此继后此举无异诅咒皇帝,可谓忤逆乾隆,那拉氏不废而废,一年多后她就去世,葬地亦无所踪。
乾隆继后剪发事件引起了当时和后世人们的极大兴趣,但乾隆年间,宫禁森严、文网严密、文字狱盛行,所以文人墨客们虽然私下有所议论,但都不敢针对此事留下笔墨,继后剪发一事得不到任何官方可靠信息。继后剪发事件里,后宫中受益最大的人是当时后宫二号人物、最受乾隆宠爱的令贵妃。继后忤逆乾隆被幽禁不废而废后,三个月不到,令贵妃就升为令皇贵妃,乾隆让她成为新的兰宫领袖,之后再没立后,所以令皇贵妃自乾隆三十年开始就一直是后宫之首了。由于继后得罪,嫡子十二阿哥又被乾隆厌弃,令皇贵妃的儿子皇十五子永琰在诸皇子中脱颖而出,被乾隆秘密立储。令妃可以说是乾隆后宫中的最大赢家。
秉着“谁得利谁就是凶手”的这个怀疑精神,乾隆年间就有继后因令妃剪发的说法了。乾隆年间有个低级小官吏严譄,他投机邀名去请乾隆再立中宫,由于妄议宫闱被抓了起来,他的供词里就提到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乾隆想立一个宠妃,但皇后不同意,因此赌气剪发。根据清宫《拨用行文底档》记载,乾隆此次南巡携带的后妃分别是: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万岁爷驾行江南 同行皇后、令贵妃、庆妃、容嫔、永常在、宁常在六位。因此,朝鲜赴清的使节也打听到了一些民间议论,即皇帝宠妃令妃和容妃(回后)等联手污蔑皇后盗窃,声称皇后让侍卫偷卖宫中宝珠,被宠妃陷害的继后被迫断发。而巧合的是,这些后妃中确实有令妃党,比如庆妃就是令妃之子嘉庆帝的养母,两位母亲之间关系很好。
不过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对社会控制力严重下降,关于继后剪发又有不同的说法,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记载就是,风流乾隆在南巡途中和妓女饮酒作乐荒唐不堪,继后看不下去劝谏,反而被恼羞成怒的乾隆责备,继后被迫断发明志。这种说法流传最广,被各种文艺作品采用。
继后为什么剪发一直没有定论,直到2018年南京博物院展出的一份乾隆三十年的“阿哥公主请安折”。这份皇室内部密谈的私折里,有大量乾隆御笔朱批,曝光了很多继后剪发的细节,让我们离历史真相又靠近了一大步。乾隆不仅在里面惊呼“皇后疯了”,还提到了,继后在三十年闰二月十八日,支开了伺候自己的三个宫女,独自在房间里剪了头发。乾隆认为皇后类似疯子,觉得“她平日恨我必深”,因此怀疑继后还针对自己搞了巫蛊一类的邪道活动。继后剪发后被身带乾隆处置旨意的四额驸福隆安“护送”回京,幽禁在翊坤宫后殿。乾隆还要求负责此事的人把继后听到他旨意的表情和反应都记下来,然后再奏给自己。
继后被幽禁后,乾隆对她的生活待遇极尽刻薄。朝鲜打听到的消息是,乾隆每日找人对继后责备羞辱,逼她速死。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在剪发将近一年半后,继后薨逝。乾隆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保留了她的皇后名号,下旨她的葬礼按照皇贵妃规格办理。但通过近年学者们检索清宫档案发现,实际上继后的全部丧葬费用仅200.7两白银,还不如清朝封号最低的后宫答应。像令妃的十四阿哥永璐于四岁夭折,这个小孩子的金棺从殡所送到园寝,一路上仅仅是祭祀搭棚和民夫伙食费用的开销就达了二千两。继后被乾隆偷偷葬入了纯惠皇贵妃地宫,没有任何香火祭祀,终清一世,只有清东陵少数几个守陵人知道她的葬地下落。由于民国时期纯惠皇贵妃园寝地宫被盗,新中国在八十年代对地宫进行了清理,继后葬地这个秘密才大白于天下。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由于继后忤逆了乾隆,不仅她的母家,连她和乾隆亲生的儿子十二阿哥也被乾隆迁怒,别说储位,在他生前乾隆任何爵位都没有给这个儿子,十二阿哥被母亲连累,只有皇子身份,而无宗室爵位。他由于郁郁不得志,年仅二十五岁就英年无子早逝,嘉庆皇帝亲政后,追封了这个苦命的哥哥贝勒爵位,并给他过继了后人。
继后剪发可以说为后宫二号人物令贵妃让出了空间,不过令妃虽然是继后剪发的最大赢家,但目前确实没有任何史料能证明令妃有对继后作出剪发举动施加影响。继后真正的剪发原因仍然是一个谜团,有待更多清宫史料的发掘。
乾隆的乌拉那拉皇后历史上真的失宠了吗?为什么?
的确是失宠了,但不是从头到尾都失宠,而是分阶段。
乌拉那拉氏一开始被雍正指配嫁给乾隆当侧福晋,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婚姻有着父母之命,乌拉那拉氏在乾隆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于嫡福晋富察氏。
不过乌拉那拉氏的家世并不是很显赫,父亲还是后来才被追封为“一等公”,本来的职位只是四品官员。虽说四品官职不低,但是嫁给雍正已经秘密立下的“储君”,份量还是有点不够份。
可乌拉那拉氏就是这么神奇地成为乾隆的侧福晋,除了乌拉那拉氏本身的“颜值”就高、素养够好,难以有别的解释。
而乾隆和他的发妻富察氏,是少年时便成婚,和以往满清皇帝都深爱“青梅竹马”的发妻一样,乾隆很深爱富察氏,当雍正驾崩后,乾隆即位,富察氏立即成为了皇后,而乌拉那拉氏只是被封为了妃子,一开始是那妃,后来才是“娴妃”。
乌拉那拉氏的“受宠”之路从乌拉那拉氏成为乾隆侧福晋的时候,很难说乾隆有没有宠爱她,因为乌拉那拉氏一开始并没有和乾隆诞下子嗣,即便是到了娴妃的阶段,乌拉那拉氏都没有和乾隆皇帝生下孩子。要说乌拉那拉氏是否存在生育问题,她后来有所出则说明了没有这种问题存在。
所以乌拉那拉氏的“受宠”阶段,就是在乾隆十三年富察氏皇后病逝后开始的。
虽然乾隆和乌拉那拉氏的感情发展比较模糊,但是乌拉那拉氏却是一直受到了雍正皇帝、乾隆朝皇太后的宠爱。
当年雍正给予了乌拉那拉氏巨大的赏赐,在京城的范围里给这个新的“皇亲国戚”划分了许多房产,为的就是加大乌拉那拉氏家族的显赫程度,由此可见雍正是对乌拉那拉氏满意的,这种满意是来自于家族长辈的满意。在富察氏皇后驾崩后,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皇太后给乾隆会意,立乌拉那拉氏为六宫之长。
不过乌拉那拉氏的晋升之路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在皇贵妃的阶段停留了两年时间,这个阶段她拥有着皇后的实际地位,但在名义上还不是,是为摄六宫事皇贵妃。而乾隆和乌拉那拉氏的感情升温也是这个时期开始的。
乾隆十五年,乌拉那拉氏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自乾隆十七年起,已经34岁的乌拉那拉氏开始诞下子嗣,而且还不是一个。这也就证明了乌拉那拉氏不是没有生育能力,只是以往和乾隆的关系并不够密切,乾隆十七年,十二阿哥永璂出生,到了次年,乾隆的第五个女儿出生,再到乾隆二十年,十三阿哥永璟出世,连续几年的生育,可见乌拉那拉氏这个阶段是很受乾隆的宠爱的,没有诞下了第一个子嗣就被冷落的下场。
所以乌拉那拉氏的受宠之路,在一开始是从雍正皇帝和乾隆生母的喜爱所转移的。而乌拉那拉氏能以并不高贵的出身在后宫一路晋升,这跟雍正、乾隆皇太后的支持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富察氏逝世后,乌拉那拉氏终于得以出头,被乾隆所眷顾,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宠爱。
可惜,被宠爱不是乌拉那拉氏的命运的句号,她的生命里有着被宠爱,但随之而来的,是落差极大的冷落,也就是俗话说的“失宠”。
失宠的皇后:疯狂的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的失宠是没有征兆的,或者应该这样说,乌拉那拉氏的失宠,其实是自己暴露出来的。
乾隆当年有一名后宫魏佳氏,颇受乾隆的喜爱,这个魏佳氏,就是乾隆朝著名的令妃,也就是嘉庆皇帝的生母,整个满清历史上,唯一一个汉人皇后。
随着对魏佳氏感情的加深,乌拉那拉氏皇后开始了被“冷落”的岁月。
其实这种冷落是非常正常的,为了平衡后宫,满清皇帝向来雨露均沾,可能对于皇帝而言,这本身并不是冷落,可在乌拉那拉氏眼中看来,这就是她失宠的结果。而除了令妃之外,正在壮年的乾隆也还有许多妃嫔等待着他的宠幸,在这样落差极大的情况下,乌拉那拉氏皇后抑郁了。
她的爆发在乾隆三十年,也是这一次爆发,才发现了她与乾隆皇帝的“貌合神离”。
乾隆三十年,乾隆开始了第四次南巡,这一次南巡,他带上了皇后乌拉那拉氏一起出行。可以确定的是,在这场南巡之前,乾隆对待乌拉那拉氏还是非常好的,因为这一次途中,乾隆还准备了皇后的四十八岁生日的贺礼。
但谁知道,就是在举办了生日宴不久,某个傍晚,乌拉那拉氏没有出席晚宴,而且还疯狂地剪下了自己的头发,按照乾隆后来与讷苏肯的书信记载,乾隆所说的是,乌拉那拉氏没有征兆地剪下自己的头发,嘴里喊着要出家。
这件事情直接让乾隆厌恶了乌拉那拉氏,这一次,皇后是真的失宠了。
先不说所谓出家之言对皇帝造成的颜面的丢失,在满族人的习俗里,剪头发是属于十分严重的大事,非常不吉利,这对骄傲的乾隆皇帝来说,是万万不能原谅的。在得知皇后“发疯”后,乾隆下令让人把皇后送回宫中,指定了住在翊坤宫,最重要的是,不允许皇后接见任何一个人,这就意味着软禁。
在多番调查后,乾隆得出了皇后乌拉那拉氏对他怨恨已久的结论,软禁了乌拉那拉氏之后,乾隆一度考虑过废掉皇后,只是废后遭到了巨大的阻力,其中皇太后钮钴禄氏的反对让乾隆废除不了乌拉那拉氏,可即便如此,乾隆也没有让乌拉那拉氏好过,实行了“实际意义上”废除。
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只给皇后安排两个宫女侍奉左右,而两个宫女,则是满清皇宫里最低级的后宫答应才拥有的规格,由此可见,乌拉那拉氏的行为不是让她失宠那么简单,已经达到了身份不保的地步了。
乌拉那拉氏的结局:“死无祭祀之位”乾隆三十一年,被打入冷宫不久的皇后乌拉那拉氏逝世。
她的逝世并没有让乾隆心软,为她好好主持一场葬礼。不仅没有心软,乾隆还在她的丧葬事宜上继续“惩罚”她。本来皇后逝世,理应召回皇子奔丧,但是乾隆却只召回了永璂,而乌拉那拉氏的葬礼,规格明面上是皇贵妃规格的安排,可实际却连皇贵妃级别的葬礼都算不上。
但这些都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乾隆让乌拉那拉氏没有“祭祀”的牌位。
即便是后宫最低级的答应,都有一定的祭祀规格,可乌拉那拉氏却被乾隆进行了“遗忘”处理,连民间百姓都有的“牌位”都不给皇后挂上,这件事在当时是令人震惊的,众人都不知道乾隆皇帝为什么如此苛待乌拉那拉氏。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才说出了乾隆三十年在南巡路上皇后乌拉那拉氏的“大逆不道”,以此来告诉众人他的行为的目的。
但不管怎么讲,乌拉那拉氏的结局都可以用“死无祭祀之地”的凄惨来形容。
而后世人对乌拉那拉氏忽然发生的异样有着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当年乾隆下江南接触了太多女色,导致皇后不满,又有说法是乌拉那拉氏在宫中长期的压抑形成了抑郁症,最终爆发极端的行为。而这些不同的说法,其实都指向了后宫悲哀的命运。
皇后乌拉那拉氏,都已经不是失宠的范畴了,可以说是在难以述说的环境下,最终失去了自我。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乾隆的乌拉那拉皇后历史上真的失宠了吗?为什么?
1765年,乾隆和乌拉那拉皇后一起吃早饭,还眉目传情,晚上,皇后突然不见了,此后再也没人见过她。10天后,乾隆突然下了一道谕旨:废后。
乾隆一生风流多情,有很多个妃嫔,但只有2任皇后。
在废后事件发生前,乾隆和乌拉那拉皇后的感情还非常好,两人一起巡游江南。
事情发生在乾隆30年的闰2月28日。
这天早上,乾隆还和皇后一起吃早膳,两人眉目传情,看着格外温馨。
然而,到了晚上,皇后突然不见了,而乾隆对此不以为意,神态自如。
这天以后,南巡队伍中,就再也没有人见过皇后,也没有人提起她。
10天后,乌拉那拉皇后突然出现在了紫禁城里,一如往常打理后宫。
正在大家议论纷纷之际,乾隆一道谕旨震惊群臣——废后。
这便是著名的乌拉那拉皇后的“失宠”事件。
但她真的失宠了吗?
其实不算。
乌拉那拉皇后,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曾被乾隆宠爱到了天上,却突兀跌落,直接到谷底。
从第三人的视角来看,28日的那一天,处处透露着诡异。
第一怪:帝后早上眉目传情,晚膳就不闻不问。根据《乾隆三十年节次照常膳食档》,2月28日晚上,皇帝赐菜的名单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令妃,而令妃名字下盖着的,就是乌拉那拉氏皇后。
根据清朝习惯,皇帝在宴席上,会给喜爱的后妃赐菜。
通常而言,赐菜的顺序,是根据位份和喜爱程度来排列的。
28日早上,乾隆还给皇后赏赐了许多膳食,到了晚上,排在赐菜名单第一位的,理所当然也是乌拉那拉氏皇后。
显然,记录档案的人和赐菜的小太监,都不知道乌拉那拉氏皇后突然消失。
于是乎,第一个被赐菜的人,变成令妃后,记录档案的人,就只能用纸糊住皇后的名字。
乌拉那拉皇后的消失,显然不同寻常,估计在当时都没有惊动旁人。
而乾隆在晚膳上,对此也没有半点解释。
此后南巡的路上,大家都没见到乌拉那拉皇后,但也没有一个人敢主动问起。
第二怪:帝后同游,皇后却不声不响偷偷回京。这一次南巡,是乾隆难得携带皇后出游。
此行的目的有2个:一是巡视地方,看看官员的日常状态;二是贴近百姓,看看百姓的日常生活。
按理说,皇帝、皇后共同出游,若没出大事,绝不可能在中途让皇后悄然回宫。
但事情就是这么奇怪。
南巡到中途,皇后突然顺着水路,偷偷摸摸回来了,只走了10天。
按理说,皇后回宫也是大事,称得上凤驾回鸾,一路上应当大张旗鼓,热热闹闹。
可乌拉那拉皇后回宫,却毫无声息,让人根本摸不到头脑。
- 当时,陪同巡游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 留守京城的官员,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紫禁城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怎么皇后突然回来了?
而就在众人一头雾水时,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第三怪:突如其来的废后谕旨。皇后回宫后,照常处理后宫事务,一切如常,仿佛她根本就没跟着南巡。
而乾隆一结束南巡,当即下了一道废后的诏书,理由是:“皇后身患重疾,不宜操劳过度。”
要知道,乌拉那拉皇后的身体,可好得很。
她每天照常处理事务,根本没患“重疾”,而且,就算皇后生了病,此时乾隆都没回来,哪里得到的消息?
最重要的是,在古代,只有失德帝王才能废后。
皇帝要废掉皇后,就等于承认之前的选择有误,是自己打自己的脸,非常丢脸。
乾隆是个非常要面子的皇帝,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如此着急废掉乌拉那拉皇后呢?大家都很好奇,影视剧也做了很多猜想。
- 在《如懿传》中,乌拉那拉氏皇后“失宠”,是因为她见不得乾隆招揽青楼女子玩乐,心死断发,惹得龙颜大怒;
- 在《还珠格格》中,乌拉那拉皇后是为了乾隆的名声,以死相逼,断发明志,只为阻拦乾隆把青楼女子纳入后宫;
- 在《延禧攻略》中,乌拉那拉氏皇后试图谋反,失败后,当众发泄情绪,剪掉头发,与皇帝恩断……
这些影视剧的情节,充分抓住了观众的兴趣点,但这都不是真实的历史。
要想弄明白乌拉那拉皇后到底有没有失宠,我们还得翻一翻史书,从书本上寻找蛛丝马迹。
历史上真实的乌拉那拉皇后在史书的记载中,乌拉那拉皇后,和影视剧的形象,那真算得上千差万别。
其一,乌拉那拉皇后,出身低微。关于乾隆继后的姓氏,史书上的记载不尽相同,有说她是“乌拉那拉氏”的,也有说她是“乌拉纳喇氏”,更有说她是“辉发那拉氏”的。
在《清实录》与《星源吉庆》中,她被直接称呼为“那拉氏”。
“皇后,乌拉纳喇氏,佐领那尔布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若是从姓氏来看,我们很难确定她到底是哪个家族的人。
不过,好在,每一部史书都记载了她的家世,而且出奇地一致——讷尔布(或那尔布)之女。
讷尔布,是一个世袭的四品武官,地位并不高。
按照当时的编制,讷尔布的手下,最多能管200来人。
算起来,她这样的家世,最多当妃子,当不上皇后。
你看看,乾隆的上一任皇后——孝贤皇后的家世,你就知道两者的差距有多远了。
简单看一下孝贤皇后的家世:
- 曾祖父与其兄弟曾袭佐领,因军功封爵,当过一等男又一云骑尉、内大臣及内务府总管,累官至内大臣,加太子太保,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孙子;
- 祖父袭父爵,康熙年间担任议政大臣,做过七年户部尚书,掌管国家财权,深受康熙器重,还被追赠为一等承恩公;
- 父李官至察哈尔总管,大伯父任内大臣、都统,二伯父封二等伯、大学士,三伯父当过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官居一品,位极人臣……
和上一任皇后对比,乌拉那拉皇后的家世,都可以算得上低微了。
影视剧总喜欢把乌拉那拉皇后,和雍正的乌拉那拉氏皇后扯上了亲戚关系。但实际上,她们根本没有亲戚关系。
雍正的乌拉那拉氏皇后,父亲是内大臣费扬古之女,家族立过赫赫战功。(官职位居从一品,仅次于领侍卫内大臣的侍卫亲军统领)
两个乌拉那拉氏皇后,家族势力相差太远,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其二,乌拉那拉皇后,能当上皇后,不靠乾隆的爱,单纯是太后支持。乌拉那拉皇后,能当上皇后,靠的是太后的支持,而不是乾隆的宠爱。
当时,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心中悲伤,根本没有另立皇后的打算。
可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就算没有皇后,后宫中的事情总要有人打理。
《清高宗实录》“且嫔嫱内侍,掖庭之奉职待理者甚重,不可散而无统”。
这时候,太后看不下去,直接站出来,要求乾隆尽管册立新皇后。
乾隆左思右想,太后说的也在理,便选择了太后喜欢的“娴贵妃”。
“娴”意为安静美好。乾隆还在当王爷时,娴妃就已经是侧福晋了,她性子温和,不争不抢,乾隆看中了她的这个性格,便把她册封为皇贵妃,让她掌管六宫,看看情况。
这是清朝第一位掌摄六宫事的皇贵妃,有人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乾隆的爱。
但其实,说白了,皇贵妃之名,只是一种“试用期”,而不是偏爱。
几年后,乾隆见乌拉那拉氏管理后宫井井有条,便认可了太后的选择。此后,在太后的催促下,他将皇贵妃册立为皇后。
《清高宗实录》“但思皇后大事,上轸圣母怀思,久而弥笃,岁时令节,以及定省温情,朕虽率诸妃嫔及诸子孙问安左右,而中宫虚位,必有顾之而怆然者,固宜亟乘慈命,以慰圣心”。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乌拉那拉氏,从娴妃变成娴贵妃,再成为皇贵妃、皇后,基本都是太后在护着她。
在乾隆心中,她不过可以安顿后宫、讨好母亲的助手。
若乾隆真的偏爱她,绝不可能让她一直在皇贵妃的位置坐着,直到太后三番四次催促,才册立她为皇后。
要知道,乾隆是个非常风流的帝王,他若是真喜欢谁,就很容易头脑发热。
容妃(香妃的原型)如此,令妃如此,南巡的风流韵事更是如此。
唯有乌拉那拉皇后,乾隆从未对她头脑发热过。
其三,乌拉那拉氏作为皇后,不算受宠清朝开国,前四位皇帝都不是嫡出,到了乾隆这里,他就格外希望嫡子来继承皇位。
《清史稿》“本朝自世祖皇帝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
正因为有嫡子情节,乾隆登基不久,就准备册封永琏为皇太子。
当时,他连谕旨都用匣子装好了,只等永琏长大就可以公布:“布告天下,明正储贰之位”。
《清史稿》: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
可惜,永琏因病夭折,年仅9岁,乾隆只能追谥他为“端慧皇太子”。
后来,孝贤皇后又生下了第二个嫡子,乾隆也坦言:想把皇七子立为太子,未来接替皇位。
“皇七子永琮……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桃(祧)。”
而事情到了乌拉那拉皇后的时代,乾隆的态度就变了。
他一点都不想着嫡子当皇帝的心愿了。
乌拉那拉氏皇后一共生了两位皇子,不管是顺利长大的十二皇子,还是幼年早夭的十三皇子,乾隆半点没有要选他们当继承人的意思。
乾隆对孝贤皇后是真爱,她活着时,乾隆写诗赞美、纪念,对她的儿子寄予厚望;她去世后,乾隆保留她的宫殿,逢年过节去睹物思人。
同样是皇后,乾隆对乌拉那拉氏,就没有半点偏爱了。
乌拉那拉皇后算失宠吗?2月28日事件之后,乌拉那拉皇后就“失宠”了吗?
我认为不算失宠。
毕竟,乾隆根本没给乌拉那拉皇后很多的偏爱,他们之间,最多算和睦,算不上“宠爱”。
既然没有宠爱,又何来失宠呢?
当乾隆想要“废后”时,无数大臣都在为乌拉那拉皇后说话。
因为她性格温婉,处处谨慎,根本没有做错任何事。
或许,不被偏爱的人,只要干了一点点出格的小事,就会被打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为了废后,乾隆直接发配了一大批劝谏的大臣。
但大臣们并没有被吓住,他们继续劝诫,事态越演越烈,最终,乾隆眼见控制不住场面,最终同意了不废后,即保留“乌拉那拉皇后”的名份。
但暗地里,他又收回了她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的四份册宝。
在后宫,没有册宝,就曾于没有头衔。
后来,乌拉那拉皇后去世,乾隆专门下令,不许大办,一切按照“皇贵妃”的丧仪进行。
虽然说是“皇贵妃”,但实际上,葬礼的隆重程度,连一个妃子都比不上。
更过分的是,乌拉那拉皇后也没有被列入宗庙,也没有办法在每年忌辰、清明等日子享受祭祀。
能让乾隆绝情到这份上,到底当时的乌拉那拉氏做了什么呢?乾隆四十三年,有臣子再提起册立皇后的事情,乾隆直接发了好大一场脾气,表示自己再也不想册立皇后了,其中就提到当年乌拉那拉氏皇后:
“(乌拉纳喇氏)册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剪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
直到此时,世人才知道,原来当年的乌拉那拉氏皇后,是断发了。
对于满人而言,断发是个非常严肃的事情。
除出家可以断发,就只有2件事情,可以断发,即:一为国丧,二为夫丧。
很明显,乌拉那拉氏皇后的断发,直指乾隆。
而身为君王的乾隆,感受到权威受到挑战,自然是要重惩乌拉那拉氏皇后。
只是,这里有个问题。
为什么在乌拉那拉氏皇后死后多年,乾隆才说出当初废后风波的原因呢?事情的奇怪之处,在于,乌拉那拉皇后被废时,乾隆没说原因;乌拉那拉皇后去世,乾隆也没说原因。
等到乾隆老了,臣子要求他册立皇后,他在大怒之下,才说了这件事的原因。
我想,这一定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颜面。
- 第一,皇后断发,皇帝本身就颜面受损,毕竟那可是他钦点的恭顺、娴静的皇后。
- 第二,皇后断发背后的原因,必定让乾隆难以启齿。
几十年来,乌拉那拉氏皇后的性格,一向是宽厚待人,不争宠,不献媚。
太后喜欢她,也是因为她的性格。
但就是,这样一个和善、娴静的人,不顾家族,不顾孩子,做出了断发的激烈举动。
合理推测,一向乖张、不顾言行的乾隆,势必是做了出格的事情。
乾隆掩藏“断发”的事情,也正是在隐藏自己的“出格”。
在正史中,乌拉那拉氏到底为什么断发,没有任何记载。
野史小说,更是一点不靠谱。
但我想,能让一个沉着冷静的女人,疯狂至此的,绝不可能只是单纯的情情爱爱。
你怎么看?
乾隆的乌拉那拉皇后历史上真的失宠了吗?为什么?
皇后那拉氏确实失宠,在她去世后乾隆为她举办的葬礼不过花费二百余两,这在当时别说是皇后了,就是连一个低级官员的葬礼都不如。
乾隆皇帝一生中共有三个皇后,分别是富察氏、那拉氏、魏佳氏,这其中乾隆最爱的就属富察氏,最宠的则是魏佳氏,但要说最恨的,恐怕就是这个那拉氏了。
那拉氏出生于康熙年间,在雍正十二年被嫁给皇子弘历,由于此时弘历已经有了嫡福晋富察氏,所以那拉氏在嫁过去后便是侧福晋。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那拉氏都活在富察氏的阴影中,不是那拉氏不好看或者其他自身原因,主要是弘历太喜欢自己这个嫡福晋富察氏了。
富察氏之所以嫁给弘历这还是雍正的意思,原因是有一天雍正突然上门拜访官员李荣保,这李荣保便是富察氏的亲生父亲。
雍正来到李荣保的书房后看到桌面上抄写的经文是连连称赞,紧接着就问这是谁写下的,李荣保便指出了自己的女儿富察氏。
看到是一个女娃娃后倒是更令雍正开心了,随后又故意问了一些问题,年幼的富察氏全部都答了上来,这令雍正十分的满意可能这时候就有了将其收为儿媳妇的想法。
雍正五年在雍正的主张下弘历和富察氏喜结连理在重华宫举办了婚礼,自此富察氏就成为了弘历的嫡福晋,两人之间虽然并未多见但却意趣相同。
婚后的生活令弘历非常满意,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写诗了,为了纪念自己这份感情,乾隆曾写数首诗来表达。
看到儿子跟儿媳妇相处愉快这令雍正也很高兴,在两人大婚后的第二年,雍正便将长春仙馆赐予两人,这份恩宠实在是足够之大了。
在富察氏嫁给弘历七年后,那拉氏才嫁给弘历,无论是在资历还是感情上,那拉氏都要弱于富察氏,因此说那拉氏生活在富察氏的阴影中也不算过分。
自雍正驾崩皇子弘历登基后,富察氏便毫无疑问的成为了皇后,至于那拉氏则只是封了一个娴妃的名号。
成为皇帝后的乾隆并没有就此抛弃发妻,反倒是在生活上给与其更多的宠爱,富察氏也是将后宫治理的妥妥当当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乾隆帝。
但奈何两人并无白头到老的缘分,乾隆十三年富察氏于长春宫中去世,富察氏的去世对乾隆的打击无疑是巨大,而此事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为了送富察氏最后一程,乾隆为此举办了盛大的葬礼,光是葬礼花费的白银就已经将近十万两,试想一下这是何等规模,而之后下葬那拉氏也不过是用了两百余两,真是天大的差别。
为什么说富察氏的去世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呢,愁的是乾隆帝,而喜的人则就是那拉氏了,后宫不可一日无主,而当时后宫当中无论是哪方面她都当属第一。
虽说乾隆并不想这么快就立下皇后,但奈何太后对此事是十分伤心,最终两方妥协之下乾隆便封那拉氏为皇后,但因为富察氏的丧期未过,所以先升为皇贵妃不过可以代行皇后之事。
富察氏三年丧期一过,那拉氏便没有意外的被封为乾隆皇后负责执掌后宫,人生逆袭只在一瞬之间,但那拉氏并不知道这也是自己噩梦的开始。
起初乾隆和那拉氏之间的感情还算不错,那拉氏先后在乾隆十七年、二十年为乾隆诞下两子,分别是永璂和永璟。
在那拉氏当上皇后的十五年后其人生的转折点出现了,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乾隆皇帝准备再度下江南,此行跟之前一样选择带上皇后那拉氏。
这是那拉氏第四次陪同乾隆帝南下江南,可见此时两人关系还没有那么紧张,并且在南下途中乾隆还亲自为那拉氏举办了四十八岁的寿诞。
二月十八日一行人来到了杭州,令人奇怪的是早上皇后还曾出面跟他们一同用膳,但到了晚上却不见那拉氏的身影。
也是当天,福隆安接到了乾隆下发的这么一条命令,就是令其护送那拉氏快速回京,一路上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能耽误,且不能让那拉氏面见任何一人。
三天后乾隆再度命人给福隆安下达诏令,这次则是改变了态度命令福隆安可以减慢速度并且让回程路中的各路官员负责接驾。
等回到京城后那拉氏便被送到了翊坤宫中,虽说这翊坤宫本就是皇后的居所但现如今却被乾隆下令不得让那拉氏外出且不让其见人。
一同下达的诏令还有削减皇后身边的宫女佣人以及削弱皇后的地位,这种种表现都说明乾隆帝目前对那拉氏十分不满意,且有废后的迹象。
作为刑部侍郎的阿永阿劝说乾隆不可随意废后,但却惹得乾隆大怒并将其流放至伊犁,从此以后皇后一事就如同乾隆的逆鳞一般,谁也提不得也没人敢提。
在那拉氏被囚禁在翊坤宫一年后,乾隆再次有了下一步动作,先是将那拉氏改为八旗中下五旗的镶蓝旗,随后再度将那拉氏身边的佣人减少,至此身为皇后的那拉氏却跟地位最低的答应一样只有两个宫女服侍。
此番调整之后没多久那拉氏便郁郁而终,乾隆对此也并无太大感触,只是让在外的皇子永璂回来为其母亲守孝。
关于那拉氏的葬礼也都是匆匆了事,试想当初乾隆为了给富察氏举办葬礼,曾直接花去将近十万两白银,此番大手笔真是罕见。
但在面对那拉氏的葬礼上乾隆就显得颇不用心且还有点寒酸,就连名义上也都是以皇贵妃的规格下葬而不是后宫之主的皇后。
从葬礼开始到结束,那拉氏的葬礼总计花费不过二百余两,这种规格别说是皇贵妃了,就是当时京城的下层官员都有可能比这个多。
由此可见那拉氏不是失宠,而是遭到了来自乾隆的妒恨,这才落得这样一个结局,那问题来了,那拉氏到底做了什么才会导致乾隆如此气愤?
在这一连串的事情发生后朝廷官员是坐不住了,就连天底下的老百姓对此也是颇为不满意,那拉氏怎么说也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怎么能这样潦草下葬?
起初乾隆还能惩罚一些提这件事的官员,但最后此事闹得越来越大,乾隆这才松口承认是那拉氏断发在先,自己这么做完全是情有可原。
女子断发在汉族并未有什么,但在满族中却有不详的意思,只有当丈夫早逝该女子才能断发,当时乾隆身体硬朗,这不是诅咒乾隆是什么?
那拉氏作为满族八旗子弟自然是明白这一点的,所以到底乾隆作了什么才会让其有如此愤怒之举,竟直接咒怨自己夫君?
乾隆对此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只是对外宣称是那拉氏一时间中了歪门邪道这才要进行断发,但两人前几日还举办寿诞且共同入席,可见中邪一说完全就是扯淡。
于是便有官员猜测是乾隆抵挡杭州后又想纳妃,但身为皇后的那拉氏并不同意,于是两人有了争端随后那拉氏一怒之下剪掉头发。
但具体是何缘由乾隆一直到死都没有松口,于是那拉氏断发之谜到现在依旧都是一个猜测,不过值得一说的是乾隆为了平息民间闲话,说自己对待此事已经仁至义尽,上可对苍天,下可对臣子百姓。这是不是在解释自己才是受害者一方?
感谢阅读,看完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二连哟,风云妹子在此谢过诸位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