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乌龙的外交事件是什么?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普通老百姓连个姓氏都没有,什么田中、井上、渡边、猪头等姓氏都是后来他们自己瞎掰的。所以西方列强打开日本的大门以后,一度认为,这个国家就是个野蛮的国家。

日本上到明治天皇,下到普通百姓,自尊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因此他们在日后的国际外交事务中,一直刻意要告诉对方:你看!我们多文明!

比如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11国列强里有10国的军队都混乱一团,日军看到列强们的部队来了,立马展现出了他们的纪律性。所以说其他10国在烧杀抢掠的时候,日军却在那里踢正步,真够滑稽的。

为了成为西方国家心目中的文明国家,日本真的是煞费苦心,无论是军事上还是外交上,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有两件外交乌龙事件,却让他们始终无法摆脱野蛮这两个字。

一、尼古拉斯二世被刺杀事件。

尼古拉斯二世是沙皇俄国的储君,他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所以在登基之前,到全世界各国游学。走了世界上那么多国家,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最后一站到了日本,出了大问题。

1891年,当时日本得知尼古拉斯二世要来,别提多高兴了,几乎是以最高的礼节欢迎这位皇储的到来。尼古拉斯二世觉得:日本发展得不错啊,至少老百姓被教育得很有礼貌。

因此尼古拉斯二世就走了不少城市,也拜访了日本天皇。可就在他和乔治王子一起参观大津市的时候,一个叫津田三藏的家伙突然冲向了尼古拉二世的人力车。

这家伙厉害得很啊,显然受过严格的武士训练,一刀就砍中了尼古拉二世的脑门,鲜血呲溜一声就蹦了出来,这可把尼古拉斯二世给吓坏了。

好在身边的随从果断将津田三藏给摁住了,尼古拉斯二世虽然保住了一条小命,可额头上那3英寸的伤疤却很难恢复了。

本来明治天皇就在打造文明国家的形象,这下子出了这么一档子外交事故,明治天皇也吓得不轻,连忙跑出来主动向尼古拉斯二世道歉,并且公开对国际发表一番演说。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国际友人们:我们日本很文明,这只是个例!

可接下来的操作,又把尼古拉斯二世给吓惨了。一个叫鸠山雅美的女人,跑到尼古拉斯二世面前,用割喉的方式向他道歉。

我勒个去!这是个什么野蛮的国家?这是人干得出来的事情吗?再加上此前尼古拉斯二世已经了解到日本武士一言不合就切腹自尽的习惯,这么多事情结合起来,尼古拉斯二世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国家太野蛮了!

所以说尼古拉斯二世这一生对日本都充满了仇视,尤其是后来在远东时期他们有利益纠纷的时候,哪怕沙俄被日本的舰队击败了,尼古拉斯二世,还是一分钱不赔:爱咋咋地,有本事打来圣彼得堡啊!

二、刺杀李鸿章事件。

沙俄皇子在日本被刺杀,这事儿引起了国际上不小的轰动,好在凶手及时伏法,再加上明治天皇妥善的处理,勉强压住了国际舆论。

可是过了几年,日本人的老毛病又犯了,这回对付的不是沙俄,而是清朝的李鸿章。1894年,甲午战争中清朝惨败,所以1895年就派李鸿章去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

签订条约之前,肯定是要讨价还价的。就在这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李鸿章出事了!当时第三轮谈判结束,依旧没谈出个什么名堂来。

李鸿章就坐着车回住的地方,结果在路上遭到了枪击。李鸿章的左脸挨了一枪,鲜血直流,整件官袍都染红了,他本人也昏死了过去。

本来谈判已经到了关键时刻,现在出了这档子事情,真的要把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给急死了。如果李鸿章负气离开的话,那么日军在清朝压根就拖不起,亡国之日也就不远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是一起严重的外交事件。外国外交使团来到日本遭到枪击,这事儿可不止发生了一次了!野蛮这两个字立刻再次出现在了西方国家的各大报纸之上。

明治天皇气得直跺脚,好不容易洗刷干净的野蛮形象,这回又重新回到了日本身上。这事儿发生后,伊藤博文直言:这事儿的发生,比战场上损失一两个师团还要严重!

其实如果当时李鸿章负气回国的话,那么《马关条约》压根就签订不成。日本压根就拖不起,所以说这也是棋差一招。

《马关条约》过后,日本获得了2.3亿两白银的赔款。这下子伊藤博文的内阁算是把面子给挣足了,国会成员们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可明治天皇这边,却对一件事耿耿于怀,那就是西方再次将日本列为野蛮国家的事情。因此明治天皇发誓,这次的赔款,要全都用来发展日本国民的教育,迅速提升国民的素质。好家伙,为了摆脱野蛮的形象,明治天皇算是真的下血本了。

总结:野蛮干得过现代文明吗?

近现代战争中,日军也是以一种野蛮的形象出现在世界各国面前。成了其他国家的俘虏还行,成了日军的俘虏,那日子可就难过了。

此外日军在战场几乎都不要命,绝大多数人即使战败了,宁可切腹自尽也不愿意投降。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所谓的“武士道精神”。

在美国、苏联先后对日宣战以后,日本依旧不肯投降,甚至全国的和尚、道士、乞丐、农民拿着个锄头就要冲出来跟美国大兵干架。

人家能跟你干架?直接丢了两颗原子弹到广岛和长崎,一眨眼功夫,所有日本人都老实了。为啥?因为他们发现,野蛮干不过现代文明。你的锄头一次能干倒几个美国大兵呢?人家一颗原子弹就能灭了几十万人。

最乌龙的外交事件是什么?

1973年5月,深受病痛折磨的周恩来总理痛心疾首地在国务会议上说道:“美国出了水门事件,中国也出了雅典事件,雅典事件主角姓周,真是周门不幸!”

字字如铁,砸在了会议室的桌上、也砸在参会人员的心中,现场已是一片沉寂,这是一场本不该发生的乌龙事件,却真实地发生在我国的外交史上。导致这场乌龙事件发生的,正是时任驻希腊大使周伯萍,就在众人都以为他仕途走到尽头的时候,是伟人毛主席的最后批示挽救了他。

周伯萍是何许人也?雅典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雅典事件在我国外交史上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周恩来总理称之为“周门不幸”呢?

周伯萍,曾为解放事业添砖加瓦的老战士。

周伯萍是地地道道的安徽人,当时我党我军为了培养先进的管理人才,在全国各地举办干部训练班,培养党政军干部的军事和地方管理能力,年仅18岁的周伯萍就是这样得到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扎根基层、走到群众中去,不断充实提升自己。

在干部训练班结业之后,周伯萍就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去,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都有他的身影,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到地方做民政长官。

1972年可以说是周伯萍的人生转折点,我国正式与希腊签署了建交条约,他则成为中央任命的首任驻希腊大使。

因为粗心,闹出了一场“外交乌龙”。

1973年5月7日,在外忙碌一天的周伯萍回到大使馆,馆外的车水马龙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

“今天的大使馆区这么多车来往,是不是有什么外交活动?”

周伯萍矗立在那里暗暗嘀咕,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身旁的翻译立马回到大使馆询问,果然从值班人员手中找到了一封科威特大使馆国庆招待会的邀请函,此时距离招待会开始只剩十多分钟的时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与阿拉伯国家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此次科威特举行的国庆招待会自然要如期赴约,所以周伯萍十分仓促地动身赶往。

其实那封邀请函并不是科威特大使馆发出的,而是捷克大使馆,只是因为邀请人署名为“科威克”,而那名值班干事英语学得不到家,误把“科威克”翻译成了“科威特”。因为时间紧迫,周伯萍和翻译官并没有认真地确认信函,便直接命令司机朝科威特大使馆赶去。

路程走到一半,周伯萍等人犯了难,因为他们几个都不知道科威特大使馆的具体位置,此时司机想了一个好主意:前面那些车肯定是朝着科威特大使馆方向走的,所以跟着车流和秩序警察的指引,肯定错不了。

这个方法果然奏效,跟着车流走,他们很快就到了一座大使馆,周伯萍下车之后便热情地和等待在门口的大使握手,全然没有发现使馆门口挂的是以色列国旗。

当时我们并不承认以色列这个国家,两国也尚未建交,所以周伯萍出访以色列大使馆,立即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不止一家报社的记者发出疑问:贵国对以色列的态度是否发生了转变?不明所以的周伯萍以为这是记者的无端挑衅,冷冷地回应了几句后便再次和他认为的“科威特大使”握手畅谈,全然不顾身边记者和其他国家大使异样的眼光。

直到第二天周伯萍看到报道大发雷霆,身边的翻译官才如梦初醒地认错道:“大使,我犯下了不能原谅的错误!”

乌龙之后,周总理痛心疾首、伟人毛主席做出最后批示。

为了弥补这一过失,周伯萍提出了三项补救措施:①向阿拉伯国家和希腊政府说明情况,此次造访以色列大使馆,纯属工作失误,并不代表我国政策的改变;②在使馆内做出通报,敦促工作人员吸取教训;③向国内外交部递交报告,周伯萍本人做出深刻检讨。

待周伯萍向国内报告之后,第二天就接到了外交部要求他回国的通知。

5月15日晚,一架来自希腊的飞机稳稳停在了北京机场,周伯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如此重大的外交事故,他理应承担责任。就在周伯萍降落北京的同一时间,国务院召开了国务会议,身体欠佳的周总理主持会议时厉声措辞:“这是十分严重、极为荒唐的错误,影响极坏”。

荒唐最终,周伯萍的检讨书和外交部的处分报告一并送到了毛主席办公室,毛主席在深思熟虑之后提笔作出批示,他把“这是十分严重、极为荒唐的错误,影响极坏”这句话涂掉,然后改成了“这是没有调查研究的结果”。

简单改了几个字,这起事件就变了性质。之前那是一场政治层面的错误,周伯萍很大概率要被调离外交部,而经过主席的改动之后,希腊事件也变成了一起工作失误。最终,周伯萍再次回到希腊,主持大使馆工作。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的广阔胸襟,他是一个能够容忍错误、并且引导别人积极改错的伟大领袖,而周伯萍虽然做了一件“荒唐事”,引起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他自我检讨的工作态度、和努力将事件影响降到最低的工作能力值得每个人学习。

最乌龙的外交事件是什么?

1967年6月8日,美国排水量7700吨的间谍舰“自由号”,被以色列空军击沉,“自由号”上的美军伤亡超过二百人,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乌龙事件。

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最铁杆的小弟,是美国在中东的代言人。

美国对以色列也大方的出奇,有什么先进的,祸害人厉害的武器,都优先供应以色列,让以色列拿周围弱小的的邻居们做试验。

在美国竭尽全力的宠爱下,以色列一跃成为中东地区的小霸王,逮谁打谁,打谁赢谁。成为中东地区头等的军事强国。

1967年6月,以色列更是仅用了6天时间,就干翻了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等几国联军。

为了显示对以色列的关怀,美国第六舰队也来到地中海,为以色列站脚助威,其中就包括美军的间谍舰“自由号”。

战争的结果让所有参战国都惊掉了下巴,谁也没想到,以埃及为首的几国联军,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败下阵来。

“自由号”没有看到以色列人在战争中的神勇,却阴差阳错,成为以色列空军重点打击的目标。

以色列空军出动数架法国制造的幻影3战斗机,开始对“自由号”狂轰滥炸。按理说以色列装备的大量的美制先进战机,却使用法国飞机去炸美国军舰,就是摆明了要置“自由号”于死地。

“自由号”上的船员们被炸的焦头烂额,好不容易等到以色列飞机飞走了,没等美国人透过气来,以色列空军的第二波攻击又开始了。

幸好美国船造的皮实,虽然被炸的千疮百孔,可依旧漂浮在海面上。

以色列空军恼羞成怒,前后对“自由号”发动了六次攻击,最后不但动用了火箭弹,甚至还动用了鱼雷艇,也正是这三艘鱼雷艇,把“自由号”带入万劫不复的绝境。

“自由号事件”发生后,色厉内荏的美国,竟然一反常态保持沉默,甚至负责对“自由号”的救援两艘美军驱逐舰,也是在空袭结束后16个小时后才姗姗来迟。

这次乌龙事件,“自由号”上死伤人数超过二百人,而以色列事后只向美国赔赏了1300万,跟打发要饭花子差不多。

关于“自由号事件”的起因,两个当事国美国和以色列都讳莫如深,选择了低调处理。

而在坊间传闻最广的,是当时以色列在战争大获全胜后,在西奈半岛首府阿里什镇集体进行大规模屠杀,用重机枪处决了400名埃及战俘。

没想到在惨剧发生时,被“自由号”间谍舰撞了一个正着。屠杀战俘严重触犯了国际法,

以色列为了掩盖真相,才对“自由号”痛下杀手。

还有一种说法,以色列袭击“自由号”,是为了嫁祸给埃及,试图把美国也拉进中东的泥潭。

“自由号”被炸,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倒霉的都是“自由号”上那些死伤的美国士兵,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把命丢在以色列人手中。

最乌龙的外交事件是什么?

当年朝鲜军队和驻韩美军因为一棵树在三八线发生了冲突,冲突中朝军缴获了美军使用的一把斧子,一看是澳大利亚制造的,于是宣布和澳大利亚断交,过了很久才发现这把斧子其实是奥地利制造的

最乌龙的外交事件是什么?

2011年法国戛纳G20峰会时,东道主萨科齐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双边会谈。会谈虽然没有对媒体记者开放,但是两个人会谈室隔壁的记者等待区的麦克风还开着。于是奥巴马和萨科齐交谈的声音得以被等候的媒体记者听到。令记者大感意外的是,萨科齐谈话中表示,他受不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他就是个骗子”,而奥巴马也说道“你也许对他反胃,而我却不得不和他打交道。”虽然在场的记者一致决定将此事不予公开,但事情后来还是泄露出去了,弄得三位领导人好一阵尴尬。

最乌龙的外交事件是什么?

当属英国首相

和邓小平谈论香港回归:当时,撒切尔(Stepcher)离开会场时,高跟鞋和石头台阶绊倒了,使她的身体失去平衡,跌落在石头台阶下,皮鞋和手袋也丢到了一边。旁边的服务员和工作人员立即上前扶起她,她没有受伤。一位了解铁娘子和邓小平性格的记者分析说,撒切尔夫人很敏锐,尽管撒切尔夫人深受丘吉尔的影响,但她坚持的传统保守哲学和艰难的经济政策。但是在邓小平面前,她毕竟还很年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