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姓氏中为何有田尻,犬养,饭冢这些不雅的字?
1875年之前,日本平民是普遍没有姓氏的,彼此看见了就喊“一郎”、“二郎”、“太郎”之类的称呼,只要能区分就行了。
过去的德川幕府,不希望平民有多少文化,只要安心干活就行了。只有正儿八经的武士才会有姓氏,当然了,绝大多数武士的文化水平也不高,所以即使有了姓氏,这名字还是以“一郎”、“二郎”、“太郎”为主。
明治维新是日本的转折点,1875年,为了方便收税,明治天皇颁布了《平民苗字必称义务令》,规定每个平民都必须要有姓氏。
这下子大家可就慌了,因为大家都没什么文化,要给自己弄个姓氏出来,显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于是千奇百怪的姓氏,就这么一眨眼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
由于文化有限,所以平民会根据自己的工作、出生地、住所等来给自己选一个姓氏。比如说姓“田中”,说明这个人可能是在田中出生的,再比如说姓“河内”,说明这个人是在河内长大的。
还有一些当了官的,觉得以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显得很光荣。所以就冒出了“服部”、“海部”等姓氏。
不过有时候大家对自己选的姓氏不太满意,所以常常会申请更改此前的姓氏。这么一来就搞得非常乱,一直到了1898年,户籍法颁布以后,所有人的姓氏才算是定了下来,不可更改。
据统计这几十年时间,日本一眨眼就造出了20多万个姓氏,而我们中华文明流传了5000多年,才衍生出2万多个姓氏。可见日本人的脑洞的确不小。
日本人的姓氏,来得太仓促。由于来得太仓促,很多没有姓氏的平民一时间压根就没有任何准备,你让他们搞一个姓氏出来,比杀了他们还要难。为啥?因为起好了不容易,起不好有辱祖宗,这是个很难办的事情。
所以他们想了各种办法以后,最终还是根据自身的特征来选择姓氏。所以日本的姓氏,不能单纯以汉字的字面意思来看待。
第一,以地域作为姓氏。地域这一块比较广,比如说出生地、生活地、工作地都可以用来作为自己的姓氏。比如说著名的演员金城武,他姓金城,他老爹就是日本冲绳人,这地方有个金城。由于金城武是十一月出生,十一合起来是个“士”字,所以他爹给他取名“武”,希望他长大了成为一名武士。
在日本,武士是地位比较高的一种职业。日本也有士农工商,其中的士指的就是武士。在古代也只有武士、大名、将军这一类的贵族才拥有姓氏。
生活在河边的,就取姓氏为“渡边”。生活在田里的,就取姓氏为“田中”。生活在岛上的,就取姓氏为“大岛”。总之你能想到的地名,人家都变成了姓氏。
第二,以自然崇拜作为姓氏。这个就随心所欲多了,你对自然界什么比较感兴趣,就可以取什么样的姓氏。也正因为随心所欲,所以出现了一堆比较搞笑的姓氏。
比如说“犬养”,很多人认为这是“养狗之人”的意思,其实就是“狗养”的意思,因为他们的祖先崇拜狗。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还有更雷人的姓“猪头”、“猪鼻”的,你又该怎么解释呢?其实纯粹就是祖先崇拜这些自然界的生物而已。至于你问我为啥他们会崇拜这些,怎么说呢?比如说猪吧,吃了猪肉可以让人身体健壮,自然可以得到人的崇拜。
至于狗的话,由于狗非常忠诚,所以这类人的祖先,是为了告诉子孙后代,要像狗一样忠诚,跟养不养狗没什么关系。
当然了自然崇拜里也不仅仅崇拜动物,崇拜植物的也有不少,这个就比较文雅了。比如说“竹原”、“莲池”、“青柳”、“早稻田”、“芹泽”等等,是不是觉得就好听很多了呢?
第三,以身份作为姓氏。这个也是比较常见的,但是作为日本天皇,从古至今一直都没有姓氏。这一点大家也得理解,因为按照他们的说法,天皇那是代表神的人,咋能跟凡夫俗子一样呢?
可是你想想,天皇没有姓氏,而天皇子女众多,难道都没有姓氏吗?那可不行!这些人如果长期需要皇室养着,一代一代下去,皇室压根就吃不消。
于是乎天皇也开始对子女搞裁员,他将那些长大成人的子女裁撤出皇族,让他们成为自己的臣下,并且给他们赐姓。比如说“橘氏”、“平氏”和“源氏”都是天皇给子女的赐姓。
做木匠的就姓大工,卖鱼的就姓肴屋,延伸到现代,很多日本人也会用自己的姓氏给企业取名字。比如说“丰田”、“卡西欧”、“马自达”、“铃木”“普利司通”等等。
第四,以宗教信仰为姓氏。这个就比较大胆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知道日本有“释迦”、“菩萨”、“菩提”、“观音”、“般若”这样的姓氏吗?更过分的是,居然还有姓“降魔”的。
其实这就体现了日本对佛教的信仰,在日本和尚是可以娶妻生子的,所以这些姓氏也就这么流传了下来。有些崇拜佛教的人,自然也愿意以信仰作为自己的姓氏。
总结:姓氏泛滥,其实是一种不文明的体现。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最怕什么?最怕西方人说他们是野蛮人。为啥?因为武士道精神指使下的日本,的确足够野蛮。
比如说他们一言不合就要切腹自尽,这是人干的事情吗?他们以修炼禅宗作为提升自我精神定力的工具,把荣誉凌驾于生命之上,还玩得比较普遍,导致是个武士就敢切腹自尽,要不就成浪人了,你说野蛮不?
沙俄的皇太子尼古拉曾经游学全球,到了日本以后,居然在这里遭到暗杀,差点把小命丢在这里。所以日本给西方人留下了野蛮的印象。
到了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明治天皇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保护好清朝的李鸿章,结果李鸿章又在日本挨了一枪。世界各大报纸再次把日本定性为野蛮民族。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其他几个国家都比较野蛮,唯独日本一本正经地在那儿踢正步,为啥?就是为了在世界跟前体现自己的文明。
这可真的是醉了,所以说几十年功夫搞出这么多姓氏来,不仅不能体现他们的文明,反而是一种不文明的体现,至少文化水平不太高。当然了,他们的心态比较好,诸如“猪头”、“田尻”这样的姓氏,介绍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大家好,我叫猪头三!
参考资料:《日本的姓氏》
日本人姓氏中为何有田尻,犬养,饭冢这些不雅的字?
肉丸、猪尾、鼻毛、犬养、一二三、我孙子,你敢相信这些全都是日本的姓氏吗。
日本姓氏目前有十万多个,数量远远多于咱们国家,在日本人的姓氏当中,有像“羽生”这样比较优雅美丽的,但更多的还是各种看起来稀奇古怪的姓氏。
很多的日本姓氏,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实在是古里古怪,甚至于使用的还是不文雅、粗鄙的各种字眼,然而在日本人看来,其实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日本古代一开始也只有贵族才有姓氏,这跟咱们国家先秦时期也差不多,日本古代原本也只有“氏”,这是用来区分各部族或者身份的。
之后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姓”,这是朝廷赐予氏族成员的一种称号,类似爵位。
寻常的百姓们是没有的,但没有姓氏也实在不好进行管理区分,于是出现了“苗字”。
所谓的苗字,就是当家族中的一个成员脱离之后,就用另一个称呼来自称,其实也可以理解为非正式的姓氏,古代的日本人的名字,由氏、姓与苗字三个部分组成。
但是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非常麻烦,随着时间推移,在平安时代之后,加上与中原王朝之间文化交流的深入,日本的姓氏与苗字逐渐开始走向了融合。
到了战国时代后期,日本的苗字基本就与姓氏开始划上了等号。
只不过直到这个时期,日本大多数的平民,仍旧是没有姓氏的,他们只有名字。
直到近代日本明治维新,为了方便户籍管理等,要求所有人都需要有姓氏,可那时候许多的百姓根本没啥文化,因此也就只能随便给自己取个姓氏。
就是在这么随便的情况下,日本出现了很多的奇葩姓氏,不过日本绝大多数的姓氏,都是有深刻内在含义的,尤其是代表其职业或者是居住地。
那种姓一条、二条、三条甚至十八条的,是居住街道的名字。
那种姓山下、松下、山本、田村、木村、井上的,是代表当地的地名或者地理方位的。
除了地名以及职业名称,日本当时很多的姓氏都来自于自然,甚至于什么花鸟鱼虫等等,都被那时候的日本人当做了姓氏,一时之间,日本千奇百怪的姓氏诞生。
那么为何日本人的姓氏中,有很多看起来不雅的字眼呢,其实这是文化差异,日本文字中虽然有大量汉字,可同样的字,在中文与日文当中,意思是不同的。
比如犬养,在日语中意思实际上是“养狗的人”,而并不是中文里的理解顺序。
当年日本人借用汉字,其实是拿去作为日语的注音的,内在含义存在很大的区别。
说起来日本许多奇葩的姓氏,是因为咱们用中文的内涵去进行理解,而在日语里,并不是我们想的那种意思,因此,我们才会觉得日本人很多的姓氏实在是看不下去。
日本人姓氏中为何有田尻,犬养,饭冢这些不雅的字?
实际上,拿中文去套日语,往往会越向深里面研究,越迷惑。
先解释一下问题中的例子,像"犬养",不是狗养的意思,而是指“养狗的人”,一种职业。比如孙中山的好友,死于暗杀的日本第29任首相犬养毅,就姓这个犬养。
日语的语法跟咱们的习惯不同,谓语和宾语是反置的,比如抗日神剧中经常用的一句——“花姑娘大大的有”,就是汉奸们根据日语的习惯,自创出来的。
尻(汉语拼音:kao),单纯看,的确有屁股的意思,但在日文里也有尽头、边界的含义。跟姓氏相关的,可能取了第二个意思,也算不上多尴尬。而地名有“尻”的,在日本也并不稀奇,比如下图这个。
当今,除了天皇没姓氏外,日本公民都有属于自己的姓氏,量还不小,区区1.28亿人口的日本,光姓氏就超过了13万个。其中大部分姓氏,算起来,也就100多年的历史,基本都匆忙诞生于从明治维新中,官方强制的“文明开化”改革下;而相比咱们中国,有着5000多年历史传承的灿烂文明,也才孕育了两万多个姓氏。
(日本十大人口最多的姓氏)
其实,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老百姓,过的真是非常凑合,不管在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上,都跟咱们没法比。
有多凑合呢,跟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1875年之前,除了讲究家族传承的,有爵位的贵族、官僚外(将军、大名和高等级武士),绝大多数日本人没有姓,只有名。而且名字也起的非常凑合,比如,男丁就直接叫大郎,一郎,二郎,或者区别一下,叫太郎,次郎....
此时,贵族的姓氏也没什么花样,就是“藤原”、“近卫”、“九条”“源、平”等等,我教过的一个日本学生就姓藤原,看来她家祖上是真阔过的。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天皇和他的幕僚们深感老百姓过的太“不正式”,也不方便编造户籍,课税征役。于是,在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国民,均可起姓”的决定,授权并鼓励老百姓给自己找个姓氏。
然而,大家随便惯了,竟然没有多少人响应。此情此景下,日本政府干脆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凡国民,必须起姓”。期限过了以后再没有姓氏,就属于抗拒法令的反政府行为了,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此时,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一方面是时间有限,另一方面是文化程度真的更有限。所以,都给急坏了,为了应付官府,老百姓们发挥及其有限的想象力,把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鸟鱼虫;从职业、环境、住所到自然现象统统的给利用上了。
比如,有人家靠着山,就用“山下”或者“山本”为姓;有的出门看到了田地,那就叫“田边”或者野田;渡边就是住在渡口附近的;而井上姓他们家周边肯定有口井;离坟地近的,就带着个“冢”字;姓“三木”,可能就是因为他家的门前刚好长着三棵树。
也有以职业当姓氏的。比如,鹈饲则是饲养鱼鹰的渔夫,前面说的犬养,就是以养狗为生的人家。
下图这位女外交官叫猪口邦子。当然,这个”猪口“是从了夫姓的,她老公叫猪口孝。很显然,这类猪口、猪饲的姓氏,跟其老祖宗曾经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后代就这么大大方方的延续下来,心态超好。
同时,有些人为了表示”勇猛“,喜欢用一些动物名字当姓氏,像‘熊’,“虎”这些猛兽。此外,还有一个用动物做的姓氏,在抗日神剧中算是比较出名的——龟田,可能是在祝福自己长命百岁吧。
所以,大跃进式的突击起名字,让这些速成的大量姓氏普遍都说不上高大上,过于突兀,五花八门的,超级接地气。
但是,也有讲究人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或者肯花钱,请一些“文化人”(当时大多是僧侣,他们受教育水平比较高)帮自己取姓氏。比如,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经就侵华战争和南京大屠杀道歉,并在韩国的抗日英烈纪念馆下跪的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的“鸠山”一姓,就取自一句古诗词,显得很风雅,有山林林立之意。还有搞名人效应的。比如,了解到祖上可能贵族“专享”的藤原氏血统,为了套近乎,就叫“近藤”、伊藤、远藤、加藤,“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条”等等....
最后,再说说日本的一个大姓氏——安倍。这个很特别,属于”追星“的产物。当年日本曾有过一位大神级别的著名的风水师,他的名字是安倍,于是大量崇拜者就直接把偶像的名字认作了自己的姓氏。
不过,有个例外,那就是天皇全家自始至终是没有姓氏的。因为,天皇的人设是大神在人间的肉身代理,貌似因为过于高贵,所以凡人的姓氏反而配不上他了。
然而,如果公主出嫁,就会自动脱落神籍,从夫姓;而娶进皇室的媳妇,等于自动放弃了娘家的姓氏,变成“无姓”的神族。虽然二战后,日本被民主改造,天皇一家早从高高在上的大神家族,坠入了人间,成了没有实权的盖章工具和典礼上向大家挥手的“吉祥物”,但这个传统,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日本人姓氏中为何有田尻,犬养,饭冢这些不雅的字?
如果一个日本人姓氏中有田尻,犬养,饭冢这种粗俗的词语,那就说明他祖上不是贵族。
至于很多人说那是他们随便起的,他们可不是随便起的,他们也是有备而来。不过像是犬养这种明显带有技能特点的姓,说明他的祖先有可能是个中国人。
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的名字有两种不同的取法,贵族和平民是两套系统。
咱们都知道,日本最早的文字是一个叫做王仁的中国人在公元4世纪左右带过去的,是通过两本书,《论语》和《千字文》。
在这之前的日本人,连贵族带平民,有一个算一个,人均受教育程度都没有超出胎教的范畴。
贵族由于吃了没文化的亏,贵族们在姓名的选取上并没有比平民好到哪里去。
那个时代的日本,分为了很多的小国,或者说小部落。这些小部落的头领和他们家的高级打工仔就组成了一个氏,也就是一个贵族家族。
氏就是这个家族的名字,一般都是用他们占据的地名。
到了4世纪,现在天皇的祖宗统一了这一大堆小国,又学会了汉字,觉得既然咱们已经不是文盲了,那贵族们起名字就得把规矩立起来了。
大和王朝就开始给贵族们赐姓,具体做法类似于咱们这边给贵族爵位,不过由于天皇和贵族们彼此相当于刚刚上完夜校扫盲班,文化程度都不算高,所以赐下来的姓基本上就是这些贵族们的官职。
例如某个领主的领地叫做厕所,现在这个领主的职务是某某所的所长,那按照天皇赐姓后这个领主的新名字就叫做"厕所所长"了。
在这之后,贵族的名字就由氏加姓加苗字加名组成。
至于这个苗字的由来也很好理解,贵族嘛,有钱有闲,古时候又没有手机玩,就只有造娃娃这个娱乐项目有意思了,所以贵族的就孩子越来越多了。
大家又都是文化程度不太高,等到贵族的孩子再生孩子,大家都是一个姓,本来就不擅长取名字,这名字就更容易重复了,有可能叫一句太郎一下跑过来七八个。
于是除了本家的人,分支就自己另取一个姓,也就是苗字。
例如本家是藤原氏的,分支的苗字就是类似伊藤,佐藤这种。
就像是我们很熟悉的德川家康,他称自己全名为源朝臣德川家康,就是为了向别人表明他是源氏分支,蹭一下大家族的流量。
而另一个大猴子丰臣秀吉就牛叉一点,他的氏是由天皇御赐,所以全名就成了丰臣朝臣羽柴秀吉。
平民不同于贵族的复杂,平民就省事多了。
很多人说是由于明治维新的时候颁布了《苗字必称令》,强制所有国民必须要有姓氏,所以很多人着急忙慌地给自己取个姓,才导致了很多看起来十分古怪的姓出现。
其实他们是高估了当时日本平民的文化程度,以他们胎教都没毕业的水平,就是被拿刀架脖子上也没法第一时间给自己鼓捣出一个姓来啊。
其实在这之前日本的平民虽然没有姓,但是他们也是有个编号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叫大郎,次郎,太郎的,这不是一样没法区分嘛。
和元朝的人被强制以出生日期做名字类似,大部分日本平民的姓就是他家的门牌号,在日本又叫做屋号,并且如果他们搬家了,屋号还要换成新房子的。
所以平民没有固定的苗字,他们的全名就是屋号加名字,例如田中屋太郎,松下屋次郎这样。如果两家互换了房子,那么他们的名字就要改成田中屋次郎,松下屋太郎。
到了政府强制每个人都要有固定的姓的时候,给他们登记时就直接把屋号的屋字拿掉,剩下的就成了他们的姓,田中,松下。
再来说一下类似于犬养这些姓。
其实从字面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犬养就是养狗的人,这批人是有来历的,他们其实并不是日本岛上的原住民。
当年日本有了文字以后,还想要学习更多的先进文化,于是当时的天皇就从大陆上请来了很多有技能的工匠,虽然这些人有中国人也有朝鲜人,不过都被统称为“渡来人”。
上面说了,当时的天皇也就是夜校扫盲班的水平,所以给他们赐姓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文采,干脆就按照他们掌握的技能来了,所以现在看到的描述职业技能的姓基本就是这些人的后代。
最后因为天皇对外宣传自己是神,所以不能有凡人的姓,于是天皇一家到如今都是没有姓的。
至于其他日本人搞出了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姓,其实还是因为吃了没文化的亏,又急着一步到位,不懂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的道理,导致步子迈大了,最后“咔”的一声,扯着了蛋。
日本人姓氏中为何有田尻,犬养,饭冢这些不雅的字?
日本人的姓氏,在我们看来其实挺搞笑的。你说姓个“山本”,“武田”什么的,不俗不雅还可以接受。那怎么还能有人姓“犬养”,“猪饲”,“我孙子”等姓氏呢?
这恐怕就要从日本人姓氏的来源说起了。
古代日本不是人人都有“姓氏”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朱八八”,他老爹更惨,叫“朱四五”,他爷爷叫“朱初一”。作者告诉我们,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当官或不能上学就“不配”有名字。
而在古代的日本,老百姓连姓氏都没有。
孩子一生下来,男的根据排行叫“大郎”,“二郎”,也有的是把次序排在后面,比如“贤一”,“贤二”。你可能会说:我知道,有个日军叫山本五十六。对,他是叫五十六,不过他并不是排行五十六,而是因为他爸爸五十六岁才有了这个儿子。
女孩名字更好起了,各种花草或寓意美好的字后面加上个“子”就成了。比如“芳子”,“惠子”,“樱子”等等。
但日本的贵族阶层是有“姓”“氏”之分的,而且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剧和家族分支,姓下面出现了不少分支的“氏”,甚至还形成了所谓“氏族制度”。
这种“贵族有而百姓无”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明治时期。
明治天皇对日本的影响可谓十分深远,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不少改革政策。这其中就包括改革税收制度,户籍制度等。但是吧,这改革挺费劲的,因为要实行这些,就势必要先把老百姓都登名造册,可是这一登记下来,一大堆“大郎”“花子”,完全分不清谁是哪家的,从哪儿来的。
于是明治天皇就开始让老百姓给自己起个姓,这就是1870年日本实施的《平民苗子容许令》。所谓“苗字”,其实就是从氏族本家分支产生的新家族的姓,一般是用汉字来表示的。现在日本的各种登记表里要写名字的地方,都会有“苗字”这一栏,是让大家写上自己姓氏的汉字。
既然是天皇下令,也甭管老百姓愿意不愿意起“姓”,也不敢不取,要不然下一次哪儿还好意思喊“天皇万岁”啊。于是,大家就都开始想名字了。
“随便起一个交差得了”关于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笑话。
据说古代日本人很多不认识字,都用弯弯曲曲的符号来代替记录各种事情,后来就变成了平假名。这话还真不是瞎说,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可以说佛经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贵族和有文化的人才开始学习汉语,并会写汉字。而普通老百姓是不会写汉字的。
不会写汉字,还要起“苗字”为姓,这未免也太强人所难了。不过这事儿总要交差,于是肚子里没有一点儿墨水的平头百姓们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是字儿,就敢糊弄糊弄给当作业交上去。
动点脑子的就根据自己家所在的地方起。于是家在山底下的就姓“山下”,周围全是田地就叫“田中”。松下电器的创始人叫“松下幸之助”,画漫画的老爷爷叫“宫崎骏”,这些都是比较好理解的。
稍微有点不好理解的,比如“犬养”,“猪饲”,这些是跟职业有关的。或许因为日语中语序的原因,习惯把动词放在后面,所以养犬人就成了“犬养”,养猪的就成了“猪饲”。
但是还有一些更令人费解的,比如“鼻毛”,“肛门”,“我孙子”等。不知道是登记姓名的时候随便从大街上垃圾桶里捡来的废纸上抠下来的,还是让登记的人给糊弄了。
曾经网上有个新闻,一个当时70多岁的日本老爷子叫“肛门强”,这名字着实让咱们为之震惊,毕竟这种字眼,别说当姓,有时候公共场合都很难说出口。
无独有偶,一位东京大学的教授,姓“上床”,以自己的姓命名了一个研究室叫“上床研究室”......
哦,对了,还有“御手洗”这个姓,有人说是“厕所”的意思。其实不然,“御手洗”其实指的是日本神社门口,那个洗手的地方。进入神社前洗手代表的是对神灵的尊敬和自己的虔诚。
除此之外,还有姓“一二三”的,“牛尾”的,“猪爪”的。估计只有咱们想不到,没有他们没有的。
或许正因为这种奇葩的姓氏来源方式,再加上一部分外来姓氏,比如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现在日本人的姓特别特别多。再加上名字也是好几个字儿的起,日本一亿多人口,竟然很难找到一个重名的人。
不过,凡事儿皆有例外,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个日本人没有姓,你知道是谁吗?那就是日本天皇!
为啥天皇没有?据说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天皇是“神”。而且不光没姓,连户籍也没有。
日本人姓氏中为何有田尻,犬养,饭冢这些不雅的字?
日本文字里的汉字都是从中国借用过去的。而很多汉字都有几个义项,日本人对某个汉字可能采用它的某一个或几个义项而非所有义项。就拿此问题中提到的“尻”、“冢”两个字来说吧。
尻:1.臀部2.肛门3.指男子对女子的性行为4.髋骨5.根基
日本人在此采用的是义项5,根基。以他所住的地方:田的山根处,作为他的姓氏。而此字的其他义项日本人可能就不用。
冢:1.高大的坟墓2.山顶3.大,地位高的4.嫡长
至少我们可以推测,日本人在此用的不会是第一个义项。“饭冢”,可能是“在山顶做饭的”、“地位高的做饭的”等意。
至于“犬养”,则与日本的语法有关。日语的一大特点是,谓语后置。在此举几个例子:
我是人:“我人是”。
我吃饭:“我饭吃”。
这是红苹果:“这红苹果是”。
这就好理解了:犬养,意思是养犬。也就是说,他家的职业是养犬的。
顺便说一个趣事。我国台湾的高雄市,原来名叫“打狗”,日本人叫作“狗打”,语音上类似“高雄”,此地就成了高雄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