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惠妃和杨贵妃,谁才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
虽然杨贵妃比武惠妃出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唐玄宗老爷子的心目中,杨贵妃只是武惠妃的替代品而已。
武惠妃是唐玄宗的小表妹,两个人不谈青梅竹马,至少关系是不错的。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而武惠妃则是武则天的侄孙女。
武惠妃自幼养在宫中,她比唐玄宗小了14岁,不过等到唐玄宗成为皇帝的时候,武惠妃已经女大十八变,成了皇宫中的靓女了。唐玄宗二话不说,就把这位小表妹给纳了。
一、武惠妃差点被封为皇后。武惠妃刚入后宫,就被唐玄宗封为了婕妤。不得不说武惠妃是真的受宠啊,没几年功夫,就给唐玄宗生了4个儿子3个女儿。
能生也就算了,因为武惠妃受宠,所以她的儿女们也都能够得到唐玄宗的宠爱。好气人啊,丈夫疼爱,子女成群,哪有这么有福气的女人呢?
武惠妃的福气还远不止于此,她虽然只是妃子,可是在后宫中的待遇和地位,和皇后没什么两样。有人疼就是好。
当时唐玄宗的王皇后没生孩子,所以被他给废了。这个时候,唐玄宗就打算把武惠妃立为皇后。可是为啥这事儿没办成呢?阻力实在是太大了!
- 第一,群臣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武惠妃是武三思的侄女,武三思他们家有篡逆的嫌疑,所以武惠妃要是做了皇后,老武家岂不是又要鸡犬升天了?
- 第二,群臣还是反对!因为武惠妃有一堆儿子,如果她被立为皇后,那么现在的太子李瑛,岂不是很尴尬?储君地位受到威胁,这对国家可不是什么好事。
明知道有这么多阻力,唐玄宗还想着把武惠妃封为皇后,可见唐玄宗对她的爱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了。
当然了,唐玄宗这个时候还没有到昏聩的地步,他知道立武惠妃为皇后的后果是什么,所以这事儿最后还是作罢了。
二、武惠妃被唐玄宗追封为皇后。武惠妃宠冠后宫,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的母亲一度失宠。那他们仨聚在一起的时候,肯定想着为自己的母亲打抱不平,最起码得说两句牢骚话吧?
结果这话也就传到了武惠妃耳朵里,从此武惠妃开始了扳倒太子之路。她让自己的女婿杨洄记录太子李瑛的错误,没事儿就到唐玄宗那儿打小报告。久而久之唐玄宗也就开始厌恶李瑛了。
李林甫做了宰相以后,为了讨好大红人武惠妃,也开始为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谋取太子之位,这使得武惠妃得到了一个有力的帮手。
最终在武惠妃的构陷下,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以谋反罪被唐玄宗给废为庶人。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可是唐玄宗觉得还不够,又找人跑去把这三个儿子都给宰了。这可把武惠妃给吓傻了,自己嫁了个什么玩意儿啊?这三个好歹是你亲生的儿子,咋能说杀就杀了呢?
武惠妃被吓得不轻,她其实一直没有看透唐玄宗是个什么样的人,虎毒尚且不食子,唐玄宗究竟有多狠,才会杀掉三个儿子呢?
从这儿以后,武惠妃就一病不起了,这心里犯病了,是很难治好的。不久之后38岁的武惠妃还是离开了唐玄宗。
唐玄宗哭得那叫一个惨啊!二话不说,就把武惠妃给追封为了皇后,甭管手下人怎么说了,他今天非要自作主张一回!
由此可见,唐玄宗是真的爱武惠妃。哪怕武惠妃已经38岁了,唐玄宗对她的爱依旧丝毫没有减少。这是杨贵妃所无法取代的。
三、唐玄宗把杨贵妃当成了武惠妃的替代品。武惠妃去世以后,唐玄宗郁郁寡欢了好一阵子。后宫虽有佳丽无数,可偏偏没有一个能够入得了唐玄宗的法眼。
这么下去可不是办法,所以唐玄宗身边的太监就提醒唐玄宗:您儿子寿王李瑁的媳妇儿,那叫一个美艳啊,我看可以弄进宫陪您解乐。
这事儿正常人家是干不来的,可是我们要知道,那是在唐朝!唐朝儿子可以娶后妈,公公自然可以娶儿媳妇儿。
有意思的是,这位寿王李瑁,正是武惠妃的儿子。等于说唐玄宗娶了武惠妃和杨贵妃这一对婆媳。寿王李瑁也只能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感觉自己是垃圾桶里捡来的。
杨玉环此前已经嫁给了寿王李瑁长达4年,两人的感情一直都很好,没想到挖墙脚的居然是唐玄宗。唐玄宗随便塞了一个韦昭训的女儿给寿王李瑁做新的寿王妃,杨玉环也就这么成了杨贵妃。
杨贵妃比唐玄宗小了34岁,她嫁给唐玄宗的时候,已经27岁了,这个时候的唐玄宗已经61岁。所以说两个人哪有什么爱情可言,唐玄宗纯粹把杨贵妃当成武惠妃的替代品,无非就是馋她的身子。
而杨贵妃则屈服于唐玄宗的地位,不敢说半个不字。只要杨贵妃不愿意,那老杨家包括寿王李瑁,可能都要遭殃。
当然了,相处久了以后,任何两个人之间,都会产生感情。尤其是杨贵妃能歌善舞,恰好配得上喜欢戏曲的唐玄宗。两个人锦瑟和鸣,的确过了一段逍遥的日子。不过杨贵妃并没有给唐玄宗生过任何一个孩子。
总结:杨贵妃嫁给唐玄宗,也断了寿王李瑁的夺嫡之路。原本武惠妃活着的时候,就想着帮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夺嫡。结果武惠妃差一点就成功了,当时已经废了太子李瑛,可惜没到最后武惠妃就去世了。
武惠妃死了以后,唐玄宗追封武惠妃为贞顺皇后,也就是说寿王李瑁一眨眼就成了嫡子了!他完全具备了夺嫡的身份。
但是他还没开始夺嫡,自己的媳妇儿杨玉环,就被老爹唐玄宗给霸占了。这样一来,就彻底堵死了他的夺嫡之路。为啥?因为唐玄宗不可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的情敌!这小子如果做了皇帝,将来会不会重新接手杨贵妃,那谁能知道呢!毕竟唐朝是个极端开放的王朝啊!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武惠妃和杨贵妃,谁才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
要说李隆基是爱武惠妃多一点还是爱杨贵妃多一点,对于李隆基来说,这个问题恐怕就跟白月光和朱砂痣一样难以取舍,他当然是两个都爱,而在旁观者看来,李隆基就是一个风流天子,宠爱妃子其实就跟集邮一样,无论是武惠妃还是杨贵妃,其实都是他的附属品,这些附属品听话乖巧,他自然是砸钱砸时间,但是如果附属品危机了他的利益,那他肯定也是不留情面的。
从武惠妃和杨贵妃的结局就可以看出,不管多喜欢,多宠爱,一旦危及了帝王的利益,那么下场都只有一个。
先来说说武惠妃,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因为父亲早逝,她从小养在宫中,在武则天时代,她的高高在上的武家人,但是武则天倒台后,她就是宫人避之不及的武家后人。
从小失去父亲,武惠妃在武则天身边生活,虽然是寄人篱下,但是武惠妃并没有养成胆小怯弱的性格,相反她在人际交往方面非常出色,说话办事深得宫中众人的喜爱,就连武则天也喜欢她。
她和李隆基相差了14岁,年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当李隆基即位的时候,武惠妃也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了,李隆基这个颜控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美少女了。
虽然武惠妃姓武,但是年富力强的李隆基自信自己不会重蹈爷爷的覆辙,何况武惠妃这么漂亮,他实在很喜欢,很快就把武惠妃纳入后宫,封为婕妤。
当时李隆基已经有了结发妻子,史称王皇后,历史惊人地相似,李治的原配也是王皇后。
结发妻子年老色衰,而且又没有生下一儿半女,眼看着李隆基日日宠幸武惠妃,王皇后有些慌了神,惨痛的历史教训还历历在目,她可不想成为下一个王皇后。
她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但是这个王皇后却比李治的王皇后还不如,争宠不行,生子不行,竟然想要靠厌胜之术来巩固地位。
她找了法师来作法,还弄了李隆基的生辰八字要给法师作法,结果事迹败露,李隆基认为,皇后拿了自己的生辰八字去作法,保不齐是要害他吧。
正好他厌烦了这个糟糠之妻,正愁找不到借口废掉她,她竟然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那就不能怪他推一把了。
所以,王皇后顺利被废了。
李隆基当时恋爱脑上头,既然废了王皇后,那就立武惠妃为后吧。
这个想法一出,满朝哗然。
举国上下还在武氏篡权的阴影中没缓过劲来呢,李隆基竟然就敢再立一个武皇后,大臣们拼死直谏——皇上,你忘了搅弄大唐风云的奶奶了吗?
李隆基深想一层,惨痛的历史教训还在眼前啊,要不还是算了吧。
虽然没有立武惠妃为后,但是因为后宫已经没有皇后了,宫人们都以皇后的礼仪来对待武惠妃的。
武惠妃自然也知道李隆基有多爱自己,但是为什么李隆基不立自己为皇后,也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呢?
在生孩子方面,武惠妃甩杨贵妃几条街,她一共生了4男3女,但是李隆基却立另一个妃子——赵丽妃的儿子为太子,也就是李瑛。
赵丽妃是何许人也?为何李隆基会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呢?
赵丽妃原本是潞州的一个歌女,出身卑微,是李隆基出差的时候偶然看见,音乐才子李隆基一看见美女就走不动道,这个美女还是个歌唱家,那就干脆带回家吧。
因为赵丽妃出身低微,李隆基不敢带回家,就一直养在外室,直到李隆基登基,李隆基才她接回宫中,封为丽妃。
可以说,赵丽妃是李隆基第一个动情的女人,在武惠妃出现前,她都是专宠。
后来,武惠妃成为李隆基心尖上的人,赵丽妃失去了李隆基的宠爱,只有两个儿子可以依靠,还好李隆基册立了她的长子为太子。
然而,祸福相依,虽然李隆基给她的儿子太子的名分,但是,这也成为别人要铲除他的理由。而李隆基到底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他对儿子并不是百分百信任。
当武惠妃跟李隆基说,太子要造反的时候,李隆基也不去查证事情的真伪,立刻就定了太子的罪,还有另外两个与太子交好的皇子,也一起被贬为庶人,没过多久三个皇子就在宫外遇害了。
李隆基真是一个刻薄的父亲,儿子被贬为庶人,他就不管不顾了,真的是儿子多,少了一个半个也无所谓吗?
多半还是因为李隆基对这三个皇子的生母不喜,连带着连她们的儿子都不上心。
有人猜测,这三个皇子的死,是武惠妃的手笔。
不过也仅仅是猜测而已,没过多久,武惠妃突然死了,年仅38岁。
很多人都认为,武惠妃是因为陷害了三位皇子,才终日惶惶不安,最终被自己吓死了。
可是,我认为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
一个在后宫浸淫多年的人,会因为铲除了三个皇子就把自己吓死了?这不太可能,我认为比较可能的原因是,李隆基发现自己冤枉了太子,冷静之后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看出了三个皇子的死跟武惠妃有关。
但是又不能公布真相,震怒的李隆基只能秘密处死武惠妃,给外人留下猜测的空间,反正他是不能公布真相的,一旦承认自己冤枉了太子,那他帝王的颜面何存?
所以,武惠妃必须死,但是又不能公开处死,只要武惠妃死了,那么这件事也就算了了。
只是,处死了武惠妃,李隆基又开始怀念起她的好,所以,他伤心是真的挺伤心的,还假惺惺地给武惠妃追谥贞顺皇后。只不过,当他的儿子们问他要不要用皇后的礼仪给武惠妃办葬礼的时候,他又拒绝了。
毕竟,武惠妃死得也不是那么光彩。
这时,武惠妃去世,杨贵妃就登场了。
李隆基空窗期不会太长的,因为他身边有一个善解人意的高力士,领导不高兴了,下属当然要搞事情了。
高力士在李隆基伤心喝闷酒的时候,劝李隆基喝酒伤心呀陛下。陛下真是专情,为了武惠妃竟这样折磨自己。老奴看着都心疼。为了让陛下高兴起来,老奴有个主意不知当讲不当讲。
铺垫了一大堆,其实就为了帮李隆基找美女解闷,而这个美女还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李隆基的儿媳妇,也是武惠妃的亲自挑选的儿媳——杨玉环。
我有理由相信,李隆基可能是早就对儿媳妇露出过垂涎之色,否则高力士再能察言观色也不可能那么精准地说到李隆基的心坎上。
而恋爱脑上头的李隆基,可不管什么伦理道德,爷爷都能接手太爷爷的小妾,他怎么就不能要了儿子的老婆呢?
说干就干,李隆基先下了一道圣旨,让杨玉环去道观出家给李隆基的母亲窦太后祈福,历史真的是惊人的相似,武则天当年也是出家后再入宫的。
为了弥补儿子的损失,李隆基又给寿王李瑁另娶了一个媳妇,新人换旧人,你也不亏。
而杨玉环这边,在道观镀金以后,就顺利入宫成为贵妃,一入宫就空降最高品阶,李隆基没有给杨玉环后位,可能他心里对武惠妃还是有些愧疚的,毕竟是自己宠爱了那么多年的女人,武惠妃没有登上后位,那杨玉环也不能。
但是,后宫没有皇后,杨贵妃其实就是后宫的最高决策人了。
而许多人猜测,李隆基宠爱杨贵妃的原因,可能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他把杨贵妃当做武惠妃的替代品,因为有人说杨贵妃和武惠妃长得挺像的。
但是,我觉得李隆基对杨贵妃和武惠妃还是有些不同的,毕竟年龄差距在那儿摆着。
武惠妃和李隆基相差14岁,而杨贵妃和李隆基相差了34岁,那可是隔了一个辈分在那儿啊。
武惠妃有武家人的一种政治敏感性和狂热在,她是有权力欲望的,否则也不会设法除掉王皇后和太子了,但是杨贵妃不一样,杨贵妃确实是个纯粹的艺术家。
她对政治是不感兴趣的,李隆基跟杨贵妃在一起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一个普通男子的乐趣,就是整天风花雪月,诗情画意的。
你弹琴来,我跳舞,你写诗来,我唱歌。
李隆基喜欢杨贵妃的天真烂漫,喜欢她的才情,喜欢她的美貌,她跟武惠妃是不一样的。
喜欢吃荔枝,喜欢喝酒,又喜欢泡温泉,这些贵妇活动,杨贵妃都喜欢,李隆基也都尽力满足,因为宠爱杨贵妃,让杨贵妃的姐姐和兄弟都跟着飞黄腾达,李隆基也不吝惜对杨家人的赏赐。
但是,当杨家人太过骄横跋扈,甚至不把皇家人放在眼里时,李隆基出手了,两次把杨贵妃遣送回娘家,就是为了杨家人一个震慑。
奈何,李隆基毕竟是一个有恋爱脑的皇帝,他送了杨贵妃回娘家,又思念不已,善于揣摩上意的高力士当然又要为领导排忧解难了,他亲自去接杨贵妃回宫。
这下子,杨家人更加明白,李隆基离不开杨贵妃,于是,更加横行霸道,以权谋私。
但是,这都是在没有真正损害李隆基利益的前提下,当李隆基出逃,面临生死抉择时,他不照样把杨贵妃绞杀在马嵬坡吗?
结语:不论是武惠妃还是杨贵妃,其实都不过是李隆基消遣的玩物,一个帝王的真心岂是那么容易获得的。给你的娘家亲人高官厚禄,费尽心机给你送荔枝,给你最高的位份,日日跟你耳鬓厮磨,君王不早朝,但是一旦触及他的利益,他就能果断地牺牲你。这才是一个帝王真正的爱,对自己的爱。
武惠妃和杨贵妃,谁才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
唐玄宗爱的是武惠妃,宠的是杨贵妃。
先说武惠妃
因为爱她,所以把她纳入后宫,给她一个名分武惠妃是武则天的堂侄孙女,她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武惠妃是在宫里长大的。
李隆基刚登基后不久,就看中了这个小表妹。那时,武氏正是豆蔻年华,嫩的都能掐出水来。李隆基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于是就把表妹收入了自己的后宫之中,初封婕妤。
接触的时间长了,李隆基发现这个表妹真是了不得。她不但长得很有气质,而且饱读诗书,还有一定的心机,举手投足间更是有武则天的气势。
这愈加让李隆基欲罢不能,很快,武婕妤就受到了专宠。
因为爱她,所以一直在跟她生孩子武惠妃前后一共为唐玄宗生了七个孩子,他们的长子出生的时候,唐玄宗给他取名为“李一”,“一”字虽然简单,但是包含的深意可不少,比如,一鸣惊人,独一无二……可不幸的是,李一刚两岁就病逝了。
不仅是李一,武惠妃随后生的两个孩子也都夭折了。因此,当他们的第四个孩子也就是李瑁出生的时候,武惠妃再也不敢自己养了,她把儿子送到了唐玄宗的大哥,也就是宁王李成器的家里,说是他们的儿子,直到李瑁七岁,才被接回宫,回到亲生父母的身边。
这里还有一个小事不得不提,当初,唐玄宗让颇有文采的宋璟给他的孩子们起三十个名字备用,还特别交代了一句:“你在这三十个名字当中,单独给我选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和邑号。”
宋璟听出了唐玄宗的话外之音,没同意。唐玄宗要的与众不同的名字,其实就是想给他最爱的武惠妃的孩子。
因为爱她,所以想把她立为皇后唐玄宗的首任皇后王皇后因为厌胜被废,两年后,唐玄宗就提出,想立武氏为后。可是,大臣们却强烈反对。为什么?因为她姓武,武家和李家是有世仇的,怎么可以立她为后呢?难道皇帝就不怕武则天的事件再度发生吗?
唐玄宗怕不怕?他肯定是怕的,但是他还是想立武氏为后,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他太爱武氏了。
群臣反对得厉害,唐玄宗也不敢跟他们对着干,所以这事就暂且放下了,但是,唐玄宗给了武氏一个惠妃的封号,虽没有皇后的称呼却等同于皇后,不管是礼仪还是待遇,都跟皇后一样。
因为爱她,所以想把她的儿子立为太子736年,此时,李瑁已经和杨玉环成亲,看着长大的李瑁,武惠妃想为他再搏一个太子之位。
于是,她派自己的女婿杨洄盯着太子李瑛,一旦发现李瑛的错处立即上报。不久,杨洄就发现,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时常聚在一起,说皇帝的坏话。
杨洄立即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武惠妃,武惠妃也在此事上大做文章,终于,唐玄宗在737年的一天,杀了这个三个儿子。为了武惠妃一天杀三子,这份爱过于残酷。
没想到,当李瑁面前的阻力被武惠妃消灭之后,她却因为承受不住害死三王的压力,在同年的年底,也去了。
武惠妃死后,终于成为了皇后,唐玄宗追赠她为贞顺皇后,葬于敬陵,并立庙祭祀。
武惠妃陪伴了唐玄宗二十多年,她的离开使得唐玄宗感到非常的落寞。
这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沉迷于政事,身边的伴侣也去世了,唐玄宗就急于再找一个人接替武惠妃的位置。可是后宫佳丽三千,却始终没有唐玄宗想要的那“一瓢”。
因为宠她,所以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得到她直到三年后的秋天,唐玄宗在骊山泡温泉的时候,见到了刚刚出浴的儿媳杨玉环,顿时惊为天人。唐玄宗心里不禁纳闷儿,以前怎么就没觉得杨玉环这么漂亮呢?越想他就越要得到她。
于是,次年的正月,唐玄宗就以杨玉环要为祖婆婆祈福为由,让杨玉环出家做了女道士,而这个道观,就在宫里。
四年后,唐玄宗又给李瑁指了一位正妃,随后,又把杨玉环封为杨贵妃,和当初的武惠妃一样,位同皇后。
因为宠她,把她赶出宫去的当天就又接了回来可是仅仅一年后,这对爱人就爆发了一次大争吵。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写了六个字:贵妃妒悍不逊。以杨贵妃的性格来猜测,大概率就是吃醋了。
唐玄宗是皇帝,谁敢跟他发脾气啊。因此唐玄宗非常生气,就把杨贵妃送回了娘家。
虽说把气人的杨贵妃送走了,但是唐玄宗见不到她更不痛快。唐玄宗不吃午饭,而且,看谁都不顺眼。
高力士多么了解唐玄宗啊,他就跟玄宗建议:“贵妃离宫很匆忙,什么都没带,不如把贵妃的衣物都送过去一些吧!”
唐玄宗赶快就派人把贵妃平时所用物品都送去杨家,他又怕杨贵妃吃不惯宫外的食物,命人把自己的饭拿出一半,也给杨贵妃送去。
到晚上的时候,高力士再给玄宗提了个建议,他说:“贵妃已经思过一天的时间了,此时应该知道自己做错了,咱们把她接回来吧!”
有了台阶的唐玄宗,赶忙趁着夜色派禁军将杨贵妃接了回来。杨贵妃回到宫中后,流着泪向唐玄宗道歉,唐玄宗早想她想得不行,两人就这样和好了,甚至,比以前的感情还要好。
因为宠她,爱屋及乌,她的家人也要一起宠杨玉环成为贵妃的时候,她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但已故的父亲被唐玄宗一再追封,杨贵妃的叔父和哥哥也纷纷得到提拔。
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三姐被封为虢国夫人,八姐被封为秦国夫人,唐玄宗不但给她们每人赐了一座豪华的大宅,还给她们每个月十万钱的脂粉钱。
不仅如此,连杨贵妃的远房哥哥杨钊,都因为杨贵妃的关系得以面见唐玄宗,后来官至宰相。
因为宠她,逃难时也要带着她“安史之乱”爆发后,因为唐玄宗决策的失误,潼关失守,长安也即将不保。唐玄宗在杨国忠的建议下,决定逃往四川。
他们本次出逃是秘密进行的,除了宫中的妃嫔,皇子皇孙,以及几个亲信大臣外,唐玄宗只带了杨家兄妹,连住在宫外的皇子和宗室都不知道。
但是,仅仅出逃两天,最受宠的杨贵妃就命丧马嵬坡了。
六月十四日,唐玄宗一行抵达了马嵬驿。吃不好睡不好还要玩命奔波的禁军将士们开始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他们在大将军陈玄礼的带领下,将宰相杨国忠大卸八块,并把他的尸首挂到了驿站门口。
得到消息的唐玄宗来到驿站门前安抚士兵,他说:“我本打算到四川之后再杀了杨国忠,既然你们今天已经把他杀了,那就散了吧。”
可是士兵们却一动不动地看着他,唐玄宗很是疑惑,这时陈玄礼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适合待在您的身边了。”
唐玄宗脸色一变,不禁回道:“贵妃一直住在宫中,杨国忠谋反,她肯定是不知情的。”
可是,杨贵妃还是被绞死了,她用自己的命换来了唐玄宗的平安。
唐玄宗再次回到长安的时候,已经是太上皇了,兴庆宫和华清宫里到处都是杨贵妃的影子,唐玄宗经常因为怀念杨贵妃而以泪洗面,可是杨贵妃却再也回不来了。
说完了武惠妃和杨贵妃,想再说一个助唐玄宗登上皇位的重要人物,他的结发妻子王皇后,这个几乎被遗忘的人。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执政期间,大肆残害李唐宗室。唐玄宗的父亲李旦虽然贵为皇子,但是在武则天的算计下,活得也是战战兢兢。
李隆基的母亲窦氏,出身大族,但是却在693的正月初二,不明不白地消失了。她不过是进宫给婆婆武则天拜了个年,就再也没有回来,那年李隆基8岁。
窦氏被杀后,李隆基也被软禁了起来,这一关就是五年。五年后,李隆基虽然被放了出来,但是也仅仅是个小小的临淄王,看不出什么前途,就在这个时候,王氏嫁给了她。
王皇后是将门之后,她的父亲是一个五品的武官。
李隆基做临淄王的时候有多落魄?有一年,李隆基过生日,但是没人记得,他就去了岳父的家里,可是他的岳父王仁皎也是个败家子,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李隆基生日这天,正巧他家什么都没有了。
可是女婿过生日来了,怎么也得给他做碗长寿面啊。于是,王仁皎就把身上的紫色半臂衫脱下来,拿到当铺里当了,换来了一些面粉,回到家里给李隆基做了一碗面,过了这个生日。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一直是王氏在陪着李隆基。
后来,李显去世,韦后当权,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扳倒韦氏的时候,作为将门之后的王氏也没少给李隆基出谋划策。再之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斗法的时候,王氏的哥哥王守一更是披上战袍,跟李隆基一起并肩作战。
李隆基登基后,立王氏为皇后。就在王氏以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武婕妤(即后来的武惠妃)出现了。
李隆基是个多情的人,他喜欢过的人太多了。所以,当武婕妤被选入后宫的时候,王皇后并没有把她当回事。
王皇后以为李隆基还是跟以前一样,只是图一时的新鲜。可慢慢地,大大咧咧的王皇后就觉得事情有点不太对劲,皇帝对武婕妤近乎专宠了。
感到危机的王皇后,立即跑到李隆基面前,把他一顿数落,说他忘恩负义,说他喜新厌旧,还说了很多武婕妤的不是。正沉浸在爱情中的李隆基哪能爱听这些话呢?于是,他对王皇后更加厌恶。
但是,王皇后虽然跟李隆基和武婕妤不太对付,她对后宫的其他嫔妃还是不错的。王皇后没有架子,性格也很豪爽,所以,王皇后的人缘很好,李隆基见此也想着如果王皇后没什么大错的话,这个后位就先给她留着吧。
可偏偏,王皇后就因为太想要个自己的孩子而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王皇后和李隆基成亲多年,一直没有孩子,加上皇帝对武婕妤的专宠,让她生出了危机感。于是,她的哥哥王守一就给她介绍了一个和尚,叫明悟。
明悟教给王皇后一个方法,找到一块被雷劈过的木头,在上头刻上“天地”两个字和李隆基的名字,戴在身上,再念一条咒语,就能生儿子。
说白了,其实就是厌胜,厌胜在当时是重罪。当初,另一个王皇后(李治正妻)不就是被人举报厌胜,从而被废了吗?再加上明悟教给王皇后的那句咒语竟是:“佩此有子,当如则天。”
武则天给李唐宗室留下了多大的阴影啊,王皇后念这个咒语到底是想生儿子还是想谋反呢?事情到这一步,本就对王皇后心生厌恶的唐玄宗就顺势把她废了,还把她打入了冷宫。很快,王皇后就在冷宫里郁郁而终了。
这是在唐玄宗时期,对他非常重要的三个女人,但是每个人都没有好结局。唐玄宗爱过她们吗?肯定是爱过的,但是,这些女人,谁也敌不过他自己和他的江山。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武惠妃和杨贵妃,谁才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
很多人都说李隆基是一个花心皇帝,他后宫佳丽不止三千,为了宠幸妃子,李隆基想出诸多闻所未闻的办法,这样的一个皇帝,要是按照正常人的眼光来看,明显就是一个荒淫无度之人。
在李隆基的诸多妃子中,武惠妃以及杨贵妃是后人最为熟知的,两人都是李隆基的心头肉,只是究竟谁更加受宠一些,一直以来存在不同答案,今天我就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顺便深入讲解一下真实的李隆基。
武惠妃对唐玄宗的重要性武惠妃的出身十分特殊,她可是典型的武家人,是武则天的后人,在当时那种唐朝皇室闻武色变的历史背景下,武惠妃能够得以幸存,已经算是相当幸运了,然而命运对于武惠妃的眷顾,似乎远远不止于此,上天不仅给了她美丽的容颜,还给了她绝佳的运气。
经过神龙政变、唐隆政变等诸多政变,在铲除韦皇后、上官婉儿以及姑姑太平公主之后,李隆基终于顺利登基成为皇帝,年轻的李隆基,在政治上大有作为,可是在个人生活方面,则比较喜欢沉迷于酒色之中。
实际上早在李隆基没有登基之前,就已经对酒色比较中意了,比如当年他到民间视察,结果就遇到歌姬赵丽妃,李隆基对其可谓是一见钟情,专门在宫外租房子让赵丽妃居住,最终赵丽妃还给李隆基生下儿子李瑛。
李隆基登基之后,由于王皇后不会生育,所以李隆基就立了赵丽妃生的儿子李瑛为太子。经历过诸多政变的李隆基,从心里对太子不信任,所以不管是谁当太子,李隆基都保持着内心的怀疑,从来不会相信任何一个太子。
本身王皇后就不会生育,赵丽妃等妃子已经年老色衰,所以李隆基开始物色新的宠妃人选,有一天在宫中他突然遇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当时就心痒痒,经过了解之后,得知此人正是自己小表妹武氏,李隆基来不及多想什么,很快就将其纳入后宫,从此以后两人如胶似漆。
王皇后看到李隆基和武惠妃过于恩爱,一时间开始担心自己的皇后位置,最终使用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争宠,结果就被李隆基趁机废除,等到王皇后被废除之后,李隆基居然想要立武惠妃为皇后,这可把当朝大臣吓坏了,要知道李唐政权才刚刚从武则天手上抢回来不久,要是又弄一个武皇后出来,是否会重蹈覆辙呢?
在大是大非面前,李隆基还是有分寸的,既然大臣们都不支持自己立武惠妃为皇后,那么这件事情也就到此为止,自己意思到了就行,至于是否真的立皇后,实际上对于李隆基而言意义不大,他更多考虑的还是自己的皇权以及根本利益。
立皇后一事影响到了李隆基的皇权以及根本利益,他自然就会放弃此事,从这一个细节中,其实我们就能够清楚看出李隆基的真实为人了,不管他对妃子多么宠爱,只要涉及到政治利益,他都会瞬间翻脸,这就是真实的李隆基。
很多人说爱江山更爱美人,对于李隆基而言,是爱美人更爱江山,一旦美人影响到江山,李隆基必然会放弃美人选择江山,这就是武惠妃和杨贵妃的共同悲剧,相比之下,武惠妃还要糟糕一些,只是好在她没有背负唐朝衰亡的骂名,这一点还是比较幸运的。
从李隆基听从大臣建议放弃立武惠妃为皇后一事,我们就足以看清李隆基对妃子的态度了,可是武惠妃当时还没有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后来悲剧距离她越来越近。成为皇后是没有希望了,那么就让自己成为皇太后吧,武惠妃当时大概是这样想的。
立皇后一事失败之后,武惠妃伙同李林甫开始对太子李瑛进行迫害,他们打算拥立武惠妃的儿子李瑁为太子,在李林甫的帮助下,武惠妃顺利铲除了李瑛三兄弟,只差一步,就可以让李瑁成为太子了,可就在关键时刻,李隆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后来武惠妃突然去世,史料记载她经常梦到李瑛三兄弟,因此成天魂不守舍,最终在担惊受怕中惨死。
这种说法是否真实我们先不说,单纯从武惠妃突然去世一事来看,我们就能够明白一点,那就是李隆基的政治利益不可侵犯,不管是太子还是妃子,一旦影响到李隆基的皇权,必然会付出惨重代价。
武惠妃去世之后,李隆基不仅没有立李瑁为太子,反而后期还因为失去宠妃实在孤独,居然将李瑁的老婆弄去陪伴自己,此人就是我们后人熟知的杨贵妃,至于说李隆基对其究竟有多宠爱,我们继续详细分析。
李隆基对杨贵妃多宠溺?杨贵妃和武惠妃有着明显区别,武惠妃本人对权力充满兴趣,杨贵妃本人则对权力丝毫不感兴趣,可悲哀的是,杨贵妃的娘家人对权力格外感兴趣,比如她的哥哥杨国忠就是典型之一,所以最终杨贵妃的悲惨结局,大概率上还是娘家人造成的。
李隆基经历了李瑛三兄弟的死亡事件后,心中对储位之争的想法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他依旧不信任太子,可是却不会轻易废除太子或者杀掉太子了,这是李亨得以在太子之位上如坐针毡度过数十年的本质原因。
要是李隆基还像从前那样动不动就赶尽杀绝,想必李亨早就一命呜呼了。可以说此时的李隆基,在立太子以及立皇后方面的思想,已经比之前成熟了,因此杨贵妃当时并没有被立为皇后,而是以贵妃的身份统领后宫。
以杨贵妃对权力的冷漠态度来看,李隆基估计会和杨贵妃一直在一起,估计也会一直宠爱杨贵妃,可是杨国忠等人实在不够老实,仗着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胡作非为,终于惹怒了李隆基。
李隆基先后多次将杨贵妃送回娘家,目的就是为了震慑和提醒一番杨家人适可而止,奈何杨国忠继续胡作非为,一直逼迫安禄山,最终引发安史之乱,也就是这件事情的发生,让当时的军人对杨国忠恨之入骨。
马嵬坡之上,六军不发,大家对杨国忠恨之入骨,纷纷提出要将其斩杀,李隆基眼看形势失去控制,就答应了大家的要求,在杀掉杨国忠之后,有人又提出赐死杨贵妃,李隆基虽然有些悲伤,可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李隆基还是毫不犹豫选择牺牲杨贵妃保全自己性命。
结语李隆基对武惠妃和杨贵妃都十分宠爱,不过相比之下,很明显对杨贵妃的宠爱更甚一筹,因为杨贵妃本人对权力不感兴趣,李隆基刚好可以肆无忌惮与之相处,至于说武惠妃呢,本身她就对权力充满欲望,李隆基或多或少还是会有所防范。
但话又说回来,不管李隆基当时对武惠妃以及杨贵妃多么宠爱,一旦遇到利益冲突以及生死抉择的关键问题时,李隆基还是会毫不犹豫选择牺牲她们,毕竟对于李隆基而言,只要保住皇位,天下美女多的是!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
武惠妃和杨贵妃,谁才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
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感情更深。
武惠妃是李隆基的祖母则天武后的侄孙女,十四岁时得宠于李隆基,初封婕妤,一共生育七个子女,在王皇后被废后李隆基一度打算立她为皇后,被大臣劝阻之后封为惠妃,为诸妃之首,礼仪待遇等同皇后,作为无法封后的补偿。杨贵妃本是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武惠妃去世后被李隆基纳为贵妃,武惠妃的终极待遇只是杨贵妃的起步待遇,杨贵妃的很多奢华待遇是很多皇后都无法享受到的。
李隆基风流倜傥,后宫美人无数,他中年时的宠妃除了武惠妃,还有赵丽妃、刘华妃、皇甫德仪、柳婕妤、刘才人等,在武惠妃得宠期间,还和别的妃子们生育了三十多个子女,而且他还有选择困难症,因为宠妃实在太多很难选择让谁侍寝,所以让武惠妃和别的妃嫔们一起玩蝶幸或投金钱,抽奖抽出当晚幸运者来侍寝。但是杨贵妃入宫后,李隆基风流好色的本性马上收敛,专心和杨贵妃过浪漫歌舞生活,取消蝶幸和投金钱,别的妃嫔都无法再得到他的宠幸,导致有很多白头宫女的存在。
武惠妃虽然因为得宠,她的家族也得到优待,但远远不能和之后杨家的权势相比较。杨贵妃的父亲被追赠太尉、齐国公,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的原配皇后,她的父亲长孙晟才被追赠司空、齐国公,不如杨贵妃父追封的体面。妃母李氏封梁国夫人。李隆基又斥巨资为杨家修建家庙,亲自书写碑文。三个姐姐都封国夫人,每月脂粉钱十万,李隆基的亲妹妹持盈公主不敢居其上,族兄杨国忠身居宰相高位,操纵国政,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贵,爵为通侯。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宫,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矣,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出入禁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故当时谣咏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却为门。”其为人心羡慕如此。
根据各种史料记载,李隆基在日常生活中对杨贵妃也非常照顾和体贴,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李隆基靠在杨贵妃肩上,两人一起看木芍药,又亲自折木芍药递给杨贵妃嗅闻助她醒酒。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皇亲国戚们观赏千叶白莲花,指着杨贵妃对左右说,这是我的解语花。为了让杨贵妃品尝新鲜的荔枝,启用驿站和战马日夜不休为她急运荔枝。
甚至每次与杨贵妃闹别扭,都是李隆基主动退步,给杨贵妃台阶下。第一次,杨贵妃得罪李隆基被送回娘家,到了当天中午,李隆基就因为太过思念贵妃而没有胃口进午餐,赠送一百多车礼物送至贵妃居住的宫殿自我安慰,又赏赐杨贵妃一半的御膳。李隆基离开了贵妃脾气暴躁,斥打左右发泄情绪,高力士揣摩他的心意,跪地请求将贵妃接回宫,当天晚上,李隆基破例夜开禁门迎接贵妃回宫。杨贵妃跪在地上谢罪,李隆基赶紧把她扶起来好言安慰。第二天,李隆基又设宴邀请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作乐一整天,左右都得到丰厚的赏赐,从此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眷恋程度更深。
第二次,杨贵妃再次得罪李隆基被送回娘家,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请求吉温出谋划策,吉温入宫劝李隆基:妇人的见识浅薄,才会得罪圣上,但是贵妃得宠了很长时间,圣上何必吝啬宫中的一席之地,直接在宫内将她赐死,何必把她驱逐在外呢?李隆基听了很感慨,当即赏赐贵妃整套御膳以示恩宠。贵妃哭着对使者说:我得罪了圣上罪该万死,但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圣上赏赐的,只有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今天我就去死,就留这缕青丝作为对圣上的报答。李隆基听了之后非常惊恐,害怕贵妃真的会自杀,赶紧派人将贵妃接回宫,两人恩爱如初。和好后又和贵妃去秦国夫人和杨国忠的家中,赏赐巨万。
所以很显然,长江后浪推前浪,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感情更深。至于追封礼葬杨贵妃,作为已经被唐肃宗架空的太上皇,连自身都难保,对杨贵妃更是有心无力了。
武惠妃和杨贵妃,谁才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
武惠妃和杨贵妃,究竟谁才是唐玄宗最喜欢的人是妃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武惠妃和杨贵妃确实都是唐玄宗在不同阶段最爱的女人。
(武惠妃剧照)
咱们先来看看唐玄宗深爱武惠妃的情况。
唐玄宗在落魄的时候,他一直和他的发妻王氏相依为命。甚至他要过一个生日,连吃一顿汤饼都办不到。还是王氏的父亲把自己的大衣拿去卖了,然后才给他换了一些面来做汤饼吃。可见两个人确实是患难夫妻。
但是唐玄宗当了皇帝以后,虽然他把王氏立为皇后,但是他渐渐地也就不喜欢王皇后了。
王皇后为了唤回唐玄宗对她的爱,可以说是费尽心机。甚至有些气急败坏、慌不择路的样子。有一个和尚告诉她,只要在一块木头上写上唐玄宗的名字,佩戴着身上,唐玄宗就会回心转意。这个傻女人也就相信了这样的话。但是这件事情没有换来唐玄宗的喜爱,唐玄宗反而认为她搞“巫祝之术”。这种东西在古代是明令禁止的,因此,唐玄宗就把王皇后废入冷宫。
唐玄宗真的是认为王皇后在搞巫祝之术吗?这个很难说,很有可能唐玄宗本来就不喜欢王皇后,正想把她踢开,所以借此找到一个借口而已。
而唐玄宗为什么要找这样一个借口废掉王皇后呢?那就是因为,唐玄宗已经爱上了武惠妃,他把三千宠爱都放在武惠妃身上。
(唐玄宗剧照)
唐玄宗喜欢武惠妃,还是非比寻常的。因为武惠妃事实上是武家的后人。武则天之后,整个李唐宗室里,都有一种倒武的情绪。加上后来武三思又祸乱朝廷,因此倒武情绪更高涨。
唐玄宗却不计较这些,依然把武惠妃纳为自己的妃子,而且还那么喜欢她。可见唐玄宗对武惠妃,是真的喜爱。
除此以外,还有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唐玄宗对武惠妃有多么喜爱。武惠妃陷害唐玄宗的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中,还有一个是太子李瑛。
这可是一件大事情,但是唐玄宗竟然就相信了武惠妃的话,真的把他的三个儿子给杀了。当然也把太子也杀掉了。太子那可是立国之本啊!而且当时唐玄宗并不是不满意太子,并不是要废掉太子,另换一个,他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由此可见,他对武惠妃是极为信任的,也说明他是非常喜爱武惠妃的。
(杨贵妃剧照)
咱们再来看看唐玄宗喜爱杨贵妃的情况。
杨贵妃本来是唐玄宗的儿子、李瑁的妻子。李瑁也就是武惠妃的儿子。但是唐玄宗为了把杨贵妃夺为自己的妃子,来了一个乾坤大挪移的做法。他先是把她变成一个道士,让她和李瑁离婚,接着又再把杨贵妃选入宫中。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面写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既然白居易能这么写,而且白居易的这首诗也得到了后世那么大的喜爱,可见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程度,到了多大的地步。
那么这两者说起来,谁才是唐玄宗最喜爱的妃子呢?
我们来看看,唐玄宗最终是怎么对待武惠妃的。
武惠妃害死了太子李瑛等人,她自己或许还有些良心未泯,因此此后就夜夜做噩梦,最终被自己给吓死掉了。武惠妃之所以害怕,估计可能是她害怕唐玄宗知道了真相,惩罚她。但是她可能并不知道,也许唐玄宗一开始就知道了真相,唐玄宗的心肠比她硬得多。
武惠妃被吓死以后,唐玄宗对她的感觉,突然之间就急转直下。武惠妃为什么要害死太子李瑛,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当太子。但是武惠妃去世以后,唐玄宗根本就没有把李瑁作为太子的一个选项。不但如此,还夺了李瑁的妻子杨玉环。由此可见,唐玄宗对武惠妃是非常薄情寡义的。
(马嵬坡兵变)
唐玄宗对杨贵妃又怎么样呢?
在马嵬事件发生以后,哗变的士兵们先是杀死了杨国忠,接着又要求唐玄宗要杀死杨贵妃。唐玄宗说,杨贵妃并没有什么错误,不该杀。但是最终士兵们依然要求杀杨贵妃,最终唐玄宗就把杨贵妃给杀掉了。
当然了,唐玄宗那样做,也是迫不得已。
但是,也不能说唐玄宗就没办法保住杨贵妃。他想要保住杨贵妃,还是有办法的。办法就是,他把皇位让给太子李亨,让李亨来当皇帝。
事实上,他在离开长安的时候,就有把皇位让给太子李亨的想法,既然这是他一开始就有的想法,那么现在他完全可以顺水推舟,把这事给办了。这样做,就向士兵们作了交代,杨贵妃就可以不死了。毕竟只要唐玄宗不是皇帝了,那么杨贵妃显然就不可能伤害到士兵们,士兵们也就会放过她了。
但是唐玄宗并没有这么做。在江山和美人之间做出选择,唐玄宗最终选择的是江山,而不是美人。最终他默认了士兵们把杨贵妃杀死。
这样一来,说唐玄宗喜欢杨贵妃,那显然是一个谎言。
到这里,我们就已经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杨贵妃还是武惠妃,唐玄宗都爱。但是相比于这两个人,唐玄宗更爱的是他自己。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