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备迟迟不重用马超和赵云?

2大名将,一个匹敌吕布,一个胜过关羽。

刘备对马超是重而不用,对赵云则是用而不重。

这就是刘老板用人的高超艺术。他知道哪些人才该怎么对待,所以他手下这票人才对他都很服气,唯一看走眼的估计就是小舅子糜芳了。

一、刘备为啥对马超重而不用?

马超到了刘备集团以后,那地位是相当高的。由于他带兵前来,迫使二五仔刘璋献出成都城,立下了大功。所以在刘备称汉中王以后,马超立刻就被封为左将军,假节。

左将军是啥?当初刘备的职务就是左将军,而且当时刘备集团的将军排名是这样的:前左右后四将军。(也有说法是前右左后四将军)。

显然,马超这个左将军,地位上仅次于前将军关羽。没办法,关羽镇守一方,手握荆州大权。而且又手握原始股,是最早加入刘备集团的猛将。马超能排第二算不错了。

等到刘备建立蜀汉称帝以后,那他可以封的职位又不一样了。因此马超在这个时候的官职是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还被封为斄乡侯。

啥是骠骑将军呢?这个时候的蜀汉,其实就是汉帝国的延续,所以所有的官职级别都是按照汉朝的来的。而汉朝的将军级别是这么分布的:

第一梯队:大将军。

第二梯队: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汉武帝时期,卫青担任大将军的时候,霍去病所担任的就是骠骑将军。由此可见,马超的地位仅次于大将军。而刘备当时没有设立大将军,这位置本来应该留给关羽的,可惜关羽挂了,所以马超的级别在将军中是最高的了,地位要高于车骑将军张飞。

这么看来,马超如此高的级别,应该深受刘备重用才对。可是我们会发现,马超始终都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

镇守荆州的是关羽,镇守汉中的是魏延,镇守阆中的是张飞,大家都有镇守之地。唯独马超这么一个高级将领,却始终在刘备身边待着。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小,马超不是文官,而且是那种特别擅长冲锋陷阵的大将。把他留在朝中,就等于是软禁了他。即使让他参加一些战役,也只是小打小闹,没把他当成主力。

为啥?因为马超的身份太特殊了。马超是西凉军的领袖,在羌族、氐族等少数民族心目中的地位很高,甚至被当成了神一样看待。

这样的人,在很多地方声威都要盖过刘备,人家是功高盖主,这哥们是声威盖主,效果是一样的,刘备自然不敢放人。

说到底,刘备和马超是一类人,大家都不甘心在人家手底下打工。做过老板以后,你还愿意到血汗工厂里给人家卖命吗?自然是不愿意了。

重而不用的精髓在于,给你很高的地位,堵住你的嘴,也让其他前来投靠的人心里有个底。但是就不给你实权,把你晾在那儿,以免惹出祸端来。

二、刘备对赵云用而不重,也有玄机。

赵云在《三国演义》里,一直都是五虎上将中最优秀的人,几乎成了完美的化身。我们都知道,完美的人不存在,所以赵云被虚构的成分是最多的。

赵云跟着刘备的时间就比较长了,仅次于关羽张飞。刘备当初在公孙瓒那里做客将的时候,赵云就有跟随刘备的想法了。但是赵云当时是公孙瓒的部下,不愿意做背叛主公的事情。

直到刘备失去了徐州,投靠袁绍以后,赵云才投靠到了刘备手下,因为当时公孙瓒已经被灭了。赵云的忠义是肉眼可见的,前任主公被杀,他才有了投靠刘备的想法。刘备重用赵云的过程,也就这么开始了。

  1. 第一次重用:当时刘备寄居在袁绍这儿,无兵无马,备受猜忌。为此刘备偷摸着让赵云给自己招募了数百名兵士,这就是刘备后来投奔刘表时的资本。
  2. 第二次重用:博望坡之战打响,刘备让赵云伏击曹军,赵云不负众望,俘虏了敌将夏侯兰。
  3. 第三次重用:刘备在樊城被曹操击败,只好带着10万百姓开溜,这个时候刘备的老婆孩子再次丢了。是赵云抱着刘禅,护着甘夫人回到了刘备身边。因此被封为牙门将军。
  4. 第四次重用:赵云跟着刘备平定荆南四郡,所以被任命为偏将军、桂阳太守。
  5. 第五次重用:刘备带兵三万进入益州,赵云和诸葛亮等人负责镇守荆州。赵云被任命为留营司马,负责军事。孙夫人打算带刘禅回江东,是赵云和张飞救下了刘禅。
  6. 第六次重用:庞统挂了,刘备很着急,所以赵云和诸葛亮、张飞便带兵入川助阵。赵云一路上攻克了江阳、犍为等地。因此被刘备任命为翊军将军。
  7. 第七次重用:刘备攻打汉中,赵云和黄忠负责夺取曹军军粮。赵云多次遇到曹军的包围,他都能突围成功。此后赵云更是用空城计吓退了曹军。刘备赞叹:子龙一身是胆!而军中也都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刘备可没有封)。

刘备称王时,赵云没有得到晋升,这是比较奇怪的。刘备称帝以后,赵云依旧没有得到晋升,所以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了。

为啥刘备这么多次重用赵云,却偏偏不给他晋升呢?我们看看赵云在刘备时期的官职就知道啥情况了:牙门将军、翊军将军。

这两个将军称号,都是刘备自己编造出来的。以前没有,以后也未必就有。甚至连个侯爵都没有。是不是说刘备不看中赵云呢?我觉得不是。

因为赵云长期担任的角色,就是护佑刘备一大家子的人。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内臣,在汉朝早期,赵云就应该是侍中的角色,有别于外将。

所以一般的将军封号,无法表达这种感情,因此刘备才会特别给赵云编了这么两个将军封号。这么做的好处是,让外人看不出赵云的官阶高低,却也能让赵云感受到刘备对他的信任。

总结:刘备也有给子孙铺路的时候。

都说曹操的家庭教育好,刘备就差了一大截。其实刘备的儿子刘禅,也不是无能之辈,人家好歹做了41年皇帝,实际掌权也有29年之久。

所以说刘备不是完全不顾刘禅的教育,而且他也给刘禅铺了条路。比如说赵云就是刘备留给刘禅的重要砝码。

《雍正王朝》里康熙在临终前,把张廷玉、马齐这帮人全都给贬职了。为啥?就是为了等雍正上台以后,他可以给他们封赏,提拔他们,让他们成为雍正的人。

因此刘备没有给赵云升太高的官,其实也有这种目的。等到刘禅上台以后,赵云立刻就被封为镇东将军、永昌亭侯。这就是领导用人的艺术。所以说,在职场中,如果老板重用你却不给你高官厚禄的话,你也别灰心,说不定老板是想把你留给太子呢?嘿嘿!

参考资料:《三国志》

为什么刘备迟迟不重用马超和赵云?

刘备是个知人善用的人,他能给手下安排最适合的职务,赵云在历史上虽然也是个良将,但事实上相比名将,后人更多地是赞誉他是个名臣,更多地赞誉他的忠诚和为民着想的人品,论军事才能,赵云还没有表现出独当一面的能力,而且以刘备跟赵云的感情,以及刘备本人直爽的性格看,刘备没理由不重用赵云,事实上刘备很重用赵云,将其视为近臣,只是没有让其独自镇守一方,独当一面罢了,就如同董事长的秘书,职务上可能不如总经理大,但总经理也不敢太得罪秘书!说白了,刘备给了赵云一个适合他的职务,只是这个职务在后人看来没有在外领军的大将重要而已!

而马超就值得分析一番了!刘备的确没有太重用马超,原因很简单,马超的身份太敏感了!

第一,马超从前作为一方诸侯,地位并不见得比刘备低,而且马超一直都有骁勇的名声,其投靠刘备,谁也不敢保证他没有东山再起的想法!彭漾被刘备派往外地,心生怨念,于是想造反,第一个就想到了马超,那么其他人又怎么会想不到马超呢?

第二,历史上马超投奔张鲁,转眼就背叛张鲁投靠刘备,注意,这里可不是跟演义里那样被小人陷害,而是其主动联系刘备投靠,所以说他也是有过背叛的前科的,再加上其以前坑爹的经历,从人品上看,刘备也无法太相信马超!

第三,提起马超,大家可能还会想到另一个跟马超很像的人,那就是吕布,两人都有骁勇的名声,两人都曾坑过爹,两人都曾当过一方诸侯,更为巧合的是,两人都在走投无路地时候投靠了刘备!而吕布投靠刘备后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他趁刘备外出讨伐袁术时偷袭徐州,夺了刘备地盘,刘备当了一会好心救蛇的农夫,可以说这个事情对刘备来说是打击很大的,正所谓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绳,一个跟吕布很像的人,又来投靠自己,你说刘备能不防着点么?

第四,马超是有才能的,他和韩遂率领西凉十万大军,跟曹操僵持不下,曹操见了马超的骑兵军阵感慨道: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足见马超的军事才能是很出色的,之后也是因为韩遂拒绝马超的建议,导致曹操顺利过河,才导致马超韩遂战败,马超这么有才能,刘备还不重用似乎说不过去!但事实上马超的才能是建立在率领西凉骑兵的基础上的,而蜀汉多山地,骑兵根本无从发挥,马超到了西川,其才能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刘备就算想重用马超也找不到合适的位置!

后来刘备安排马超镇守蜀国西北边疆,应该说这个安排是很巧妙的,一个让其防守魏国,一个利用其在羌族中的声威镇慑西北蛮夷,同时还使其远离蜀汉政治中心,使其想谋反也没有实力,就算真谋反了,也威胁不到蜀汉权力中心!所以说刘备是个枭雄,其即能毫无结缔地重用手下,但是在该出手段的时候,他也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

为什么刘备迟迟不重用马超和赵云?

马超比起吕布还不堪,是三国有名的“大孝子”,如何重用?赵云简在帝心,又何谈没有被重用?

五虎上将与四大将军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将蜀汉有名的五大将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一起作传,曰《关张马黄赵传》,于是在《三国演义》中,有了“五虎上将”的称号。

可是,读过正史的人,有很多不赞同这五虎上将,因为在刘备攻下汉中,称汉中王的时候,曾封了四大将军,分别为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赵云并不在其中,赵云仅仅是一个杂号将军“翊军将军”。

讲到这里,有些人觉得,这个“翊军将军”,是刘备专为赵云所创,犹如汉武帝为霍去病创的骠骑将军一样,所以位份很高。

其实不然,位份的高低,其实并不是空口所言,而是要有理有据的。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是以马超和许靖领衔上表,后面跟着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说明此时的马超和许靖在官职是分别是文武之首。

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於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三国志·先主传》

事实上也是如此,马超此时是平西将军,许靖是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而诸葛亮之首军师将军,关羽是荡寇将军,都是真正的杂牌将军。

不过马超、许靖虽然官职高,身份尊贵,实际上是荣誉,并没有实权,这就先不说了。

总的来说,在刘备称汉中王后,封赏的武将中,以前后左右将军为首,而赵云并不在其中,此时的他,官衔上是比不了另外四位的。

为了让大家对三国时期的将军名号有个大致的了解,我详细说一下当时的情况。

相信很多人都比较迷糊,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时候,有三大名将,被称为汉末三将,分别是卢植、皇甫嵩、朱儁,这三人被汉灵帝派出去领兵镇压黄巾,因此留名青史。

然而当时他们领兵时候的官职分别是北中郎将卢植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连一个将军的封号都没,都只是“中郎将”,此时的朝堂,真正的将军其实只有统领文武百官的大将军何进

也就是说,在乱世开启之前,或者说在东西两汉的时候,其实很少有武将被封为将军的,两汉时期大部分时候,真正的将军只有大将军,而且都是以外戚的身份,与三公共同辅政。

到了三国时期,因为军阀混乱,所以将军名号日益繁多,但是大部分也不过如赵云的“翊军将军”一样,是真正的杂牌将军,重号将军其实还是比较少见的。

哪些是重号将军呢?

在秦朝以前,武职名号比较少,只有大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裨将军,这几个,高下显而易见。

到了汉朝,汉文帝时期,增加了车骑将军卫将军,汉武帝又专为霍去病设立了骠骑将军,所以这三个加上大将军,就是两汉时期主要的重号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在两汉并不常设,但是也是仅次于这四个重号将军的,高于一般的杂号将军。

因此,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他本身并非皇帝,所以没有设重号将军,只有前后左右将军,因此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这四个将军就显得比较重要,堪比重号将军。

赵云到底是名不符实还是被严重低估?

四大将军中没有赵云,很多人都为赵云鸣不平,觉得他被严重低估,那么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在四大将军中,关羽和张飞作为跟随刘备最早的武将,分别为前将军、右将军,无可厚非。

而马超之所以能在劝进汉中王的时候,被列为武将之首,其实是有原因的,具体的后面再说。

黄忠纯粹是因为赫赫战功,在刘备入益州之时,为了不重蹈当年丢徐州之故事,他将主要人才都留在荆州,包括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

而带着一起入益州的主要谋臣为庞统,当然还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法正,而最重要的武将则是黄忠,在攻打益州之时,黄忠立下了汗马功劳。

更主要的是,在攻打汉中的时候,定军山一战,黄忠老当益壮,杀死了曹军主将夏侯渊,更是让其一跃成为当世名将。

而赵云呢,虽然跟随刘备更早,也有长坂坡救少主的功劳,可是真正的大战却参与不多,或者说以将军身份独领一军,立下大功的机会不多,因此才错失了这次升迁的机会

但是没有升为四大将军,并不能说明他不重要,或者说没有被重用了。

事实上,刘备跟随公孙瓒时期就认识赵云,后来赵云弃公孙瓒而投刘备,一直以来,刘备都相当重视赵云的,只是重用不一定要用在外出征战上而已。

因为赵云相比关羽和张飞有一个更明显的优点,“智慧”,以下两点为例:

1.刘备占荆南四郡的时候,赵云被任命为桂阳郡太守,原太守赵范有一个寡嫂樊氏,有倾国倾城的容貌,赵范准备将樊氏献给赵云。

但是赵云拒绝了美色的诱惑,在周围同僚都劝说的时候,赵云对身边人说:“赵范的投降是被迫的,心不可测,接受了他送的美人,将来没准会有祸端。”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赵范借机逃走,赵云却丝毫没有被牵连。

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云别传》

相比之下,关羽为了秦宜禄的妻子,跟曹操争风吃醋,也留下一段佳话。

2.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人主张将成都城里的房子和田产都分给诸将领,而赵云却渐渐反对,他说“益州百姓刚刚经历战祸,现在更应该将田产还给百姓,这样他们才能安居乐业。然后他们可以服兵役,纳税,既能稳定益州民心,又能为将来打下基础。”

刘备最终采纳了赵云的建议,所以益州才能很快安定下来。

因为赵云的这些优点,刘备并没有经常将其外放,而是经常留在中枢,除非刘备亲征,否则赵云很少有外出打仗的机会。

那么,作为天子近臣的赵云,虽然官职不如马超等人,那么这难道不是重用吗?

马超为何会如此位高?

因为《三国演义》的关系,我们总觉得三国中,蜀汉最是人才济济,五虎上将就是天下顶级名将,也是最位高权重者。

实际上,在蜀汉阵营中,还有那么一些人,对我们来说,并不熟悉,可是却拥有蜀汉最尊贵的官职,比如说许靖刘琰,却并没有多少实权,马超也是其一。

马超从开始投靠刘备,就被封为平西将军,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更是封其为左将军,其实更多的是政治原因,而不是他对蜀汉有多大的功劳,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遣法正邀请刘备入蜀,帮助自己对付汉中张鲁。然而刘备入蜀之后,屯兵葭萌,驻兵不前,开始收买人心。

212年,张松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与刘璋反目,正式开战。

213年,荆州的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入蜀,而刘备大军包围雒城,长达一年才攻克。

215年,刘备大军终于到了成都脚下,合兵围困成都,然而,成都并非雒城可比,自古以来都是一座大城,刘备军远道而来,正愁不知道如何能攻下成都,听闻马超带兵来投,顿时如久旱逢甘霖。

于是刘备分给马超一部分人马,让他带着兵马合围成都,城中人看到又来了一支新的军队,而且是赫赫有名的锦马超,顿时城中惊恐万分,不到10天,城中彻底崩溃,刘璋不得不开门投降。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三国志·马超传》

马超来投的时机可谓是相当好,不仅为刘备解了大围,而且刘备刚刚拿下益州也心情舒畅,不久之后更是拿下汉中,马超也算是跟着“躺赢”了一回,败了大半生的刘备,此时意气风发,能不给马超高待遇吗?

2.马超原本是一地诸侯

诸侯,原本是指分封制中的各方君主,在东汉末年,因为皇权被削弱,镇守一方的郡守、刺史、州牧纷纷割据以自立,成为了事实上的诸侯。

而马超出身于凉州扶风,身为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时代居于扶风,在当地有超然地位,自然而然成为了一地诸侯。

后来马超的父亲马腾被曹操征召入京,封为九卿之一的卫尉,马超就成了扶风马家的实际掌控者,后来与韩遂一起共抗曹操,失败后又依附汉中张鲁,直到最后投靠刘备。

从东汉末年开始,马家都是凉州的诸侯之一,因此身为诸侯的马超投靠刘备,无论如何,都应该封 一个比较显赫的官职。

3.马超背后的凉州

刘备集团得到益州以及汉中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凉州与关中,以地理位置来看,凉州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坎,是刘备集团的目标之一。

而马超身为凉州原来本地诸侯之一,具有天然优势,是地头蛇,也是名正言顺,因此刘备“重用”马超,也是为了以后收复凉州的时候,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能顺利拿下凉州,意义深远。

哪怕不说凉州,在争夺汉中的时候,马超其实就已经表现出了其价值所在,他曾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牵制曹军先锋主力。

基于这三个原因,马超投奔刘备之后,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际性的功勋,人马大部分也都折损在跟曹操的对抗中,但是刘备依旧给与他高官厚禄。

马超又为何会如此权低?

许靖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名士,但是好空谈,刘备包围成都的时候,许靖曾企图越城投降,刘璋因为益州即将失陷,这才留了他一命。

随着刘璋投降后,刘备看不起许靖,不打算启用他,法正劝刘备说:“许靖的虚名已经传遍天下,如果对他不能待之以礼,天下人会说主公轻贱贤才。所以对许靖应该敬重以待。”

所以刘备厚待了许靖,但是从来没有给他实权,马超其实也是一样,许靖是因为才能不足那么马超呢?

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美化马超的形象,树立尊刘贬曹的形象,马超的父亲马腾被曹操杀害之后,马超才反抗曹操,算是替父报仇的孝子形象。

真实情况其实恰恰相反,马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带孝子”。

东汉末年,凉州刺史耿鄙被部下所杀,马腾与王国、韩遂在凉州共同反汉,成为凉州三大诸侯。

后来,马腾、韩遂反目成仇,韩遂杀掉了马腾的妻子,二人连连交战。

直到208年,马腾被曹操招安,入京为官,曹操也不算亏待他,给他封了九卿之一的卫尉,而且将其子马超封为偏将军,代替马腾统领马腾的军队,屯于原地,马腾带领其他的儿子与家属都前往魏国都城邺城。(曹操是魏王,邺城是魏国都城。)

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於是徵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三国志·马超传》

211年,马超与韩遂联合关系军阀,率领10万余人起兵反曹,马超为了拉拢韩遂,对他说:“如今马超弃父,以韩将军为父。韩将军亦当弃子,以马超为子。

事实上,韩遂与马超有杀母之仇,因为韩遂杀过马腾的妻子,无论这个妻子是不是马超亲生母亲,但是在当时情况下,马腾的正妻,马超无论如何也应该当做嫡母对待。

可是,马超不顾在邺城的父亲以及众多兄弟,悍然起兵反曹,致使曹操大怒之下,杀了马腾。

212年5月,曹操抓捕了在邺城的马超族人,包括马腾以及马超的两个弟弟马休、马铁,并夷其三族

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诛韂尉马腾,夷三族。——《后汉书·孝献帝纪》

不久之后,马超被曹军打败,妻子和孩子都被杀,无奈之下准备投靠张鲁,张鲁欣赏马超之勇,还打算把女儿嫁给马超,但是张鲁的部下劝谏道:“这人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管不顾,怎么会好好对待您的女儿呢?”

后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鲁乃止。——《三国志·马超传》

张鲁于是悔婚了,但是马超借兵反攻凉州的时候,张鲁还是给他借了一些兵力,只不过围攻祁山30天,都未能攻下,这才逃回汉中。

马超从张鲁求兵,北取凉州,鲁遣超还围祁山。——《资治通鉴》

到了汉中之后,马超觉得张鲁不是干大事的人,恰逢刘备派李恢前来接触马超,两人一拍即合,马超从此弃了张鲁,又归顺于刘备。

吕布临死前,祈求刘备在曹操面前为他说好话,刘备却对曹操说:“明公难道忘了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

而马超所为,比起吕布如何?

先是认自己的杀母仇人韩遂为父,后来又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以及兄弟,再次背叛曾经给自己借兵的张鲁。

试问,这样的人,如何让刘备用得放心?所以刘备虽然给他高官厚禄,却并不给实权,实在是他太过于让人不放心。

哪怕没有实权,彭羕也曾准备拉着马超一起造刘备的反,幸亏他有自知之明,马上向刘备告密,这才让彭羕被杀,自己逃得一命。

刘备之所以能以微末出身,打下一番基业,与他的知人善用是离不开的。赵云是跟随刘备的元老级人物,一直出于权利中心,虽然很少以主帅的身份带兵打仗,但是深得刘备信任,不能说不被重用,只是用的地方不同而已。马超此人狼子野心,实在是让刘备不敢重用,或者说有更忠心又有能力的其他将领,何须用这一个不那么让人放心的马超呢?

主要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

为什么刘备迟迟不重用马超和赵云?

刘备确实是用人的好手。

在对马超、赵云的使用上,刘备的妥善安排,使他们既规避了弱点,又充分发挥了所长。

马超:无可比拟的优势与致命的弱点并存

马超被认为有“(韩)信(英)布之勇”,确实是当时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在与曹操争战时,他曾让曹操吃尽了苦头,几次陷于危险的境地,以至于曹操感叹:马儿不死,吾无葬身地也。

然而,当马超投奔刘备时,他的军事才能却没有了用武之地。

他生于凉州,长于凉州,战于凉州,熟悉的是对西凉骑兵和羌人长枪兵的使用。

可当他都投刘备时,十分狼狈,连老婆孩子都没有带上,几乎就是一光杆司令。

让他带领以荆州兵、益州兵组成的刘备军作战,确非其所长。

然而,这么多年的经历,却赋予了他无可比拟的优势:他在羌、氐之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号召力。

所以,他是刘备“西和诸戎”的最佳人选。

但同时,马超也有着致命的弱点:行事“偏激”,考虑不周。

他作事很冲动。起兵后,将自己入朝为官的父亲马腾,弟弟马休、马铁害死。

他考虑不周,轻易中了贾诩离间之计,疑心韩遂,导致关中联军分崩离析。

其后,他虽然屡屡在陇右抗曹,甚至获得了张鲁的支持。然而,每次都考虑不周,被夏侯渊、张郃轻易击破。(以马超在陇右的号召力和基础,不能敌曹操可以理解,但每次都为夏侯渊、张郃所破,足见其不足)

因此,他虽然有长时间独当一面的经历,但却没有表现出足以独当一面的能力。

所以,如何使用马超这样的人?这对刘备是一个考验。

刘备对马超的使用

要用好马超这样的人,难度确实很大。

张鲁支持他抗曹,但他屡屡不能成事;张鲁不支持他抗曹,他就认为“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

张鲁不能驾驭马超,刘备却用得很好。

1、借其名,威服刘璋。

马超归顺刘备时,手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兵。

然而,得知马超来归,刘备却欣喜若狂:我得益州矣!

于是,刘备令人叫马超暂时不要前来。暗中派兵去迎马超,造成马超带来大军的假象。

随即,马超率军赶来,屯城北。

马超有威名,又带来了如此多的兵,于是,“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城内有兵有粮的刘璋,就这么投降了。

2、不使其独当一面。

平定西川后,刘备让马超“督临沮”,暂在次要战场上待命。

随后,汉中之战爆发。

刘备派张飞、马超一起往下辨。尽管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何人为主将。但显然,承担的是主要指挥职责的是张飞。(马超的主要职责容后细说)

刘备作了汉中王后,马超作了左将军、假节,后进驻阳平关。

然而,尽管其地位崇高,但对北方的防御,仍然是由官位、爵位都不如自己的汉中都督魏延负主要责任的。

由此来看,投刘备时期,马超尽管地位崇高,但确实没有获得独当一面的机会。

3、发挥其在羌、氐中的号召力,极大改变形势。

然而,在刘备帐下,马超却确实得到了重用,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下辨之战时,张飞率军屯下辨,马超则发挥个人影响力,策动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成为牵制曹军的先锋。

以一己之力,几乎是无中生有,策动出万余人来,也就马超能干到!

其后,马超继续发挥其在羌、氐中的号召力,并极大改变了西北形势。

汉中之战后,退到长安的曹操称:我最担忧的,就是武都氐人串联刘备,来攻关中!

于是,曹操令人将武都、阴平地区的羌、氐人全部迁徙,几乎是半放弃了武都、阴平二郡!

显然,曹操担心的,能串联武都、阴平羌、氐的人,正是马超!

可以说,马超虽看起来未领大军,但却确实极大的改变了西北格局,为刘备在汉中站稳脚跟立下了汗马功劳!

若论其功,马超未必在关张之下!

看起来“未得重用”的马超

然而,看起来,马超似乎确实没有得到充分重用。

这大概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刘备确实没有委马超足够的军权,使他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

确实,尽管地位崇高,但其实际军权,甚至还不如独镇汉中的魏延。

然而,这其实正是刘备高明之处。

如前所说,马超行事偏激,考虑不周,让其独当一面确实很难让刘备安心。

同时,马超过高的个人威望,也不可能不对刘备构成实际威胁。

马超之威,能使足兵足粮的成都“城内震怖”,使抵抗数月的刘璋“稽首”。可见其在西川也享有独特的威名。

因此,一些对刘备不满的人士,难免不把马超视为“希望”。

不满被外放的“狂士”彭羕就对马超说: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平也!

马超惊恐,“出卖”了彭羕。

许多朋友认为:马超“出卖”朋友,可见其受到刘备的压制,战战兢兢。

难道···非要马超真的响应这些不满者的要求,“天下不足定也”才好吗?

相反,这恰好表明,刘备对马超的限制使用,不以其独当一面是合格的。

其次,刘备的战略重点很快就发生了转移,马超成为“次要方向”。

夺得汉中当年,吕蒙白衣渡江,袭杀关羽。

由于刘备铁心要东征,因此,其与孙权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此后,刘备专心准备东征,暂停了对曹操、曹丕的刺激,使“专门在西北搞事”的马超暂时失去了勇武之地。

至于东征孙权,是水战+山地战,既不擅长水战、山地战,又对荆州不熟悉的马超,自然也就“歇着”了。

最后,马超命短了一点。

刘备兵败夷陵后,马超当年去去世了,走在了刘备前头,时年仅47岁。

后来,诸葛亮北伐,一心要“割据陇右”。

如果当时马超还在,诸葛亮将多么惬意呀!

那时的诸葛亮,应该会想念马超吧···

马超多活十年,必能给诸葛亮带来巨大帮助···然而,时也命也!

赵云的优势与不足

除了善战之外,赵云,几乎就是马超的反面。

不论是对上还是对下,赵云都是一个绝对靠得住的人。

赵云与刘备关系紧密,深得刘备信任。

早在刘备跟随公孙瓒时,刘备就“为先主主骑”。

当阳危急之时,刘备丢弃妻子、儿子,十分狼狈。赵云抱着小刘禅,保护甘夫人,走脱。

孙夫人企图带刘禅逃去东吴时,赵云又与张飞勒兵截江,带回后主。

而在征战之时,赵云也是“绝对靠得住”的人。

汉水之战,黄忠去劫曹军北山之粮。到期没有回来。赵云率领数十骑前去“迎忠”。

路遇曹军大队,赵云奋力厮杀,且战且走,退回营内。

到营后,赵云又大开城门,偃旗息鼓,摆出“空营计”,迷惑曹军。

曹军疑有伏兵,退军。赵云遂擂鼓震天,以戎弩后射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践踏,死者很多。

此战后,刘备赞许赵云“子龙一身是胆也”!

箕谷战败时,赵云亲自断后,掩护军队,使蜀军人员、物资,都没有损失。

可以说,危难之时,赵云以其勇略、责任心,往往能够保全战友,是个绝对靠得住的人。

然而,赵云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

同样是箕谷之役。

后来,诸葛亮反思: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不能制贼反为贼所制者,则此病不在兵少,在一人耳!

也就是说,箕谷之战,赵云兵多于敌。然而,不能击败对面的曹真,反而出现疏忽,为曹真所败!

打了一辈子仗的赵云,竟在兵多于贼的情况下,不敌曹真!

可见,赵云虽能保全军队不出现崩溃,但确实不能克敌制胜,在大兵团运用上确实有不足之处!

刘备对赵云:信用而不大用

刘备对赵云,是绝对的信任。

他待赵云,极为信任。

在投奔袁绍时,“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可以说,赵云是除关羽、张飞外,唯一一个与先主“同床”之人,刘备对其信任可见一斑。

刘备知道赵云“严重”,特意让赵云“掌内室”,将家里那点破事委托给了赵云。

可以说,刘备一直将赵云作为绝对亲信使用。

在刘备手下,赵云从来没有获得独当一面的机会。

资历老于赵云的关羽、张飞,资历在其之后为魏延、黄忠,甚至刘封、孟达,都曾被委以方面之任,唯赵云,一直没有得到机会。

反倒是诸葛亮,给了赵云仅有的两次独当一面的机会:一次是诸葛亮入援西川时,令张飞、赵云,各领一路,席卷西川各地;另一次就是第一次北伐时,以赵云、邓芝出箕谷佯攻了。

可以说,刘备应当是有识人之能,因此对赵云委以信用,但却不给其独当一面之任,算是替赵云扬长避短了。

赵云的待遇

很多朋友质疑赵云的地位,要将其“剔除”五虎上将,主要是因为刘备封四方将军时,关张马黄皆在其列,唯赵云不在其中。

其实,赵云的作用特别,其名号也很特别。

自刘备入川,直到刘备称帝,赵云一直是“翊军将军”。

看起来,“翊军将军”不过是一个杂号将军罢了。

不过,其地位未必低哦。

刘备“封官”,很特别。他既会按照东汉的体制授予官职、名号,又会作一些“原创”。

比如,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庞统的“军师副中郎将”,都是其“原创”。

但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庞统,虽是“杂号”,却是最被重用的了。

同样,赵云,也不应是一个“原创名号”的将军,而被认为地位低下。

翊军将军,“翊”是飞翔的翅膀之意。翊军将军,也就是刘备的羽翼。

后来,翊军将军虽然当时系“原创”,但到后世时,却是地位崇高之人才能得到的。

成汉王立李势为王太子时,授予王太子翊军将军。

南朝齐,设置翊左、翊右、翊前、翊后四将军,为优礼大臣的虚号。

隋朝时,翊左、翊右、翊前、翊后,并为重号将军!

因此,认为赵云不在“四方将军”之列,就认为赵云的地位低于关张马黄是误解。

《三国志》将五人并传,并将赵云、黄忠并称为刘备“爪牙”,确实是对赵云实际地位的客观反映!

马超有威名,但不太靠得住。

因此,刘备用其威名,使其威服刘璋,“西和诸戎”,马超因此以一己之力改变西北格局,功劳并不在关张之下。

然而,刘备又未委马超足够实际军权,以此防范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赵云完全靠的住,但用兵上确有不足之处,不能克敌制胜。

因此,刘备对其信用,甚至委以“内事”,但不曾让其独当一面。

赵云以其责任心、勇略,使刘禅逃脱曹军的追击,孙权的控制,为刘备集团的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又在刘备的直接指挥下,博望擒夏侯兰,汉水拒曹公,既立功于疆场,又避免展现短板。

刘备对马超、赵云,并非不重用。不过是根据人才的特点,针对性使用,扬长避短而已。

可以说,论及识人、用人,刘备确实有独到之处,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为什么刘备迟迟不重用马超和赵云?

刘备不用马超和马超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而刘备不用赵云则是和他自己有很大的关系。刘备之所以能凭借一介白衣在乱世混得比99%的人都好就在于他是真的能做到知人善任,仅这一点,在东汉末年,可以说没人能出其右,曹老板都不如他。

马超作为东汉末年数得上号的猛将,要说刘备知人善任,为何如此猛将不将其安排到与魏国和吴国的正面战场?主要是因为下面几点原因:

刘备影视剧形象

一、纵观整个东汉末年,马超除了其官二代的身份,长得帅一点,真的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战绩,10万大军在西凉与曹老板对峙,这样的实力守土是绰绰有余的,他却脑子一热,要替老爹报仇,结果10万大军被他葬送。

这说明了什么?马超在武力上或许真的仅次于吕布,这还是曹老板给他的评价,曹老板之所以会这样说,肯定有标榜自己功绩的因素在里面,所以是有水分的。而且从他替父报仇的结果来看,马超并不是一个合格将领,顶多只能算一个武将,一个适合冲锋陷阵的武将。这样的人在刘备阵营里虽然能和马超比肩的不多,但能用的也有不少,所以导致马超在刘备集团中的位置很尴尬,刘备之所以给马超如此高的地位,主要还是因为政治因素。

马孟起影视剧形象

二、让马超去冲锋陷阵并不能发挥马超最大的价值。上面说到马超在刘备阵营中之所以地位高是因为马超诸侯的身份,他和他老爹在西凉经营多年,威望不可谓不高,刘备给马超一个不错的地位,对于其日后攻占和统治西凉地区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简单说来,刘备如果真的让马超去冲锋陷阵,那才是真的大材小用。把马超放在蜀汉与西凉的边境上,可以更好地发挥马超的作用。马超曾经毕竟是一方诸侯,而且先投了张鲁才降的刘备,对于这样的人,要说刘备真的一点不提防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刘备把他放到边境上去,一方面是防止马超叛变威胁到前线战事或政治中心,二是可以利用马超在西凉的影响力稳定边境,甚至从西凉捞点好处。

东汉末年势力分布图

三、马超降刘备时是个光杆司令,没有了牙的老虎,就算再凶也没人怕他,如果刘备这个时候给马超装上一副假牙,且不说这假牙与马超贴不贴服,这假牙的原主人第一个就不乐意,所以刘备如果让马超去前线可以说是一点好处没有,反而会影响内部团结。

说白了就是马超投降刘备时的政治资本太少,在刘备阵营里,马超注定是站不稳脚的,马超和关羽、张飞不同,此二人跟随刘备的时候也没啥家底,但架不住人家是一起创业的人啊。荆州是刘备发家的地方,所以荆州势力在刘备心目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再看益州势力,人家给刘备提供了一个可以与曹老板和孙老板抗衡的基础,所以就算刘备不喜欢,也得好生伺候着这帮人。但马超不同,除了给刘备带来了一个武力还算不错的武将以外,什么都没有,这样在刘备阵营里自然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而且刘备还得承受重用他带来的其他势力的不满,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刘备自然是不可能为了一个马超而放弃或者说是削弱其他两个要人有人,要兵有兵的势力的。

马超影视剧形象

四、重用马超必定会给曹魏势力以借口收拾立足未稳的蜀汉。曹老板再说马超堪比吕布时还说了如果马超不死,他活得也不安心。这说明了马超在曹老板心头就是一根刺,如果不拔出,曹老板寝食难安。

曹老板这话其实也是说给他刘备听的。被马超跑到了你刘备那里,可以说是他曹操没有本事,但如果你刘备敢给马超兵,给马超东山再起的机会,那就别怪我曹操不讲情面了。别看当时刘备在汉中给了曹老板当头一棒,但曹老板如果真的头铁誓要给刘备点颜色看看,以刘备当时的实力恐怕还真的难以招架,本来枪了汉中就让曹老板很不舒服了,如果此时再重用马超,那曹老板可能真的会不顾孙权势力,先把你刘备打废了再说。毕竟三国鼎立就是一个微妙的政治环境,维持这种平衡是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一个休养生息的策略,如果这个时候把曹老板逼急了,后果可不是刘备和诸葛亮希望看到的。

曹操影视剧形象

综上:马超降刘备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作为一方诸侯,他也知道自己在刘备阵营肯定会不受待见,但他当时已经是走投无路了,除了刘备,天下已经没有容身之地了。而刘备也知道马超是一个定时炸弹,用的好了可以给他带来不少好处,用得不好,很有可能会给他带来灭顶之灾。而刘备确实展现出了其过人的用人能力,对于马超,刘备可以说已经是做到了最好,也算是把马超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

刘备影视剧形象

说完马超,我们再来看看赵云。赵云比起马超来,可以说在刘备阵营中的政治资本还要不如,所以始终没有得到重用也不足为奇,再结合一些其他因素,赵云注定不可能在刘备阵营中有用武之地。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这和刘备自己有一定的关系,但和赵云的性格也注定了他不可能被刘备重用。

一、赵云从始至终效忠的都是大汉,而不是他刘备。刘备虽然自诩汉室宗亲,这一辈子也是打着匡扶汉室的大旗东躲西藏,但刘备自己比谁都清楚,他可不是刘秀,他要干的大事可不是为大汉续命,而赵云但凡看出刘备的野心,离刘备而去可以说是必然的,所以刘备是不会干替别人做嫁衣这种事的。

说白了,刘备和赵云本来就不是一路人,赵云之所以跟着刘备就是因为刘备姓刘,又打着匡扶汉室的大旗,这一点和荀彧辅佐曹老板有一点类似,但又不太一样,荀彧是知道曹老板野心的,只是佩服曹老板的能力,寄希望于曹老板有一天能醒悟真的效忠汉室,结果发现自己是在痴人做梦,最后死了。

而赵云则一直以为刘备是真的要匡扶汉室,所以死心塌地地跟着刘备,但刘备自己心里有鬼,所以始终不用赵云,刘备一旦放权给赵云,尤其是兵权,万一哪天赵云看透了他刘备,带着小弟拂袖而去,他刘备找谁哭去?所以一直带在身边,让一个武力不比关羽弱的人当个保镖岂不美哉。

曹操影视剧形象

二、既然赵云效忠的是汉室,那么内战自然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他的志向可以说和卫霍一样,驱逐鞑虏,保边境平安才是他毕生的夙愿,这也是赵云为什么一开始会投到公孙瓒麾下的原因。

公孙瓒在东汉末年可以说是北境的一员悍将了,东汉末年这样的乱世,北方少数民族没有趁机南下中原,公孙瓒是有一定功劳的,所以赵云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投到了公孙瓒麾下。可惜,随着诸侯并起,公孙瓒也有了逐鹿中原的野心,重心不再是边疆,赵云心灰意冷之下刚好碰到了刘备,也不知道刘备给赵云许下了什么承诺,结果二人一拍即合。

但刘备自己了解自己啊,所以他可不敢给赵云带兵,这时他并不是担心赵云临阵叛变,而是担心由于赵云不愿意看到自相残杀,战时很有可能会手下留情,从而错失战机。要是这样,他刘备怕是也会喷出一口老血,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刘备干脆就不用赵云了。

赵云影视剧形象

三、由于一开始赵云就是刘备的保镖,所以既缺乏带兵打仗的经验,在军中也没有什么威信,所以到了后来赵云已经不再可能背叛的情况下,刘备想用赵云了,也没有机会了。

赵云空有一身过人的武力,结果却被刘备玩废了。现实有些时候和游戏其实是一样的,游戏中,一个武将的成长必然是要经历无数的战斗来积累军功,从而提升武将的官职然后带更多的兵。现实中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这种数据化的经验值变成了一种具象化的威严,统兵经验和实践。

一个武将上没上过战场,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所以赵云这种从一开始就被刘备雪藏的猛将,空有一身武力,就算也熟读兵法,但严重缺乏带兵经验,就算给赵云一支万人军队,他恐怕也难以服众,而且由于兵法缺乏实践,搞不好实战中,赵云会成为第二个赵括。为了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刘备就算是称帝后也不用赵云其实是正确的。

刘备影视剧形象

四、赵云在刘备阵营中虽然时间要比马超长,但真要论政治资本,赵云还不如马超。马超好歹曾经还是一方诸侯,对西凉还有一定的用处,赵云出了一身武艺,刘备可以说再也看不到赵云的任何闪光点了。

古代战争中,一个武将的武力是否强悍,确实对战争的胜负有着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在千军万马面前实在是太小了,双方比拼的主要还是经济实力、后勤补给、战术布置和奇谋。当然,战争背后的政治博弈也是少不了的,所以用赵云去斗斗将还是可以的,但要其单独统帅一军作战,结合上面的因素,刘备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本来人就不多,有关羽和张飞足够了。

刘备发家以后就更没有这个必要了,赵云在军中的声望比不了关张二人,比背后的势力又比不过荆州和益州那一群人,所以压压粮草可能就是赵云最好的归宿了。

赵云影视剧形象

结语

其实不管是赵云还是马超,他们都只是武将,他们能在一个阵营当中出人头地的最好办法就是带兵打胜仗。相比于其他那些老谋深算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捞取政治资本的政治家来说,他们实在是有点不够看。说白了,他们能不能得到重用,完全在于这些政治家,毕竟带兵打仗嘛,谁带还不是一样的,你武功是高强,但也架不住人家人多啊,时不时还有各种奇谋袭来,所以武将的武力就算是在古代也不是决定他能否被重用的根本因素。

为什么刘备迟迟不重用马超和赵云?

事实上,马超赵云确实是非常有才能之人,而刘备也确实没有重用这二人,至少是不如关羽张飞的。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个是不敢,一个是不愿。对马超,刘备是不敢重用;而对于赵云,刘备则不愿意重用!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看看为何刘备迟迟不重用马超和赵云!

马超

马超这个人,能力是完全不用质疑的,人家当年可是把曹操给打得丢盔弃甲的,非常厉害。曹操多么厉害大家是知道的,刘备面对曹操,经常是被追着打的,然而当曹操的优势兵力面对马超时,却被马超给胖揍了一顿,这足以证明马超的军事能力超强了。而事实上,最后曹操之所以能够彻底击败马超,也并不是因为他在正面战场占据了优势,而是因为他用了离间计,成功的离间了马超和韩遂的关系,导致双方火并,最终曹操才得以击败马超。

当然了,战场上计谋百出,我们不能因为曹操是使用计谋击败马超的,就说曹操胜之不武,但总的来说,马超的正面对战的军事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而且马超的父亲、妻子儿女都死在曹军手中,可以说马超和曹操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这种有能力又憎恨曹操之人,如果刘备善加利用,将会是蜀汉的一把尖刀,直插曹魏!

可是我们从马超加入蜀汉的表现来看,似乎刘备并没怎么重用马超!马超加入蜀汉集团不过几年,就郁郁而终,这其中和他不受重用应该是有很大的关系的,那么为啥刘备放着这么一个优秀的人才却不使用呢?

事实上,刘备之所以不重用马超,是因为他不敢!而他之所以不敢,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一、马超名望并不比刘备低

马超在战败之前,可是自称凉州牧的,人家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相比较而言,当时的刘备其实还是比较落魄的,可以说马超的前期比刘备强大的多,马超的地位比刘备还高,或者说至少是不比刘备低的。要不是曹操把马超给打崩了,马超根本不可能投降刘备。马超投降刘备,乃是形势所迫,而并非是心甘情愿,所以刘备对马超其实一直是心有戒备的。没办法啊,马超这种等级的人物,突然投靠过来,正常人都不敢立马委以重任啊!

这就好比是你之前的上级来给你当部门经理,你敢重用?虽然你的上级同上面斗争失败了,可天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一旦有机会了,会不会直接拉队伍出去单干呢?这都是风险啊!

再者说,见识过广阔天空的大鹏,又怎么会甘愿被束缚在一个鸟笼子中呢?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可是比比皆是,天天发生啊!一个当过老板的人,他还会愿意在你公司拿一万块钱一个月的死工资?估计没人会相信吧?一个出入过高档奢侈品店的女人,会愿意跟你去逛箱包批发市场?这是在做梦吧?

所以说,当年的刘备和我们现在很多人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马超曾经是一方诸侯,实力强大,见识过广阔的天下,刘备根本不敢相信马超会真心投靠自己,因为刘备也是一方诸侯,他理解他们这类人的想法?谁会愿意一直居于人下呢?谁不想成为人上人呢?当年曹操那么看重刘备,可等到刘备有了机会,不照样是把曹操的五万精兵给拉走了吗?

二、马超和吕布相似

曹操对马超有一句经典的评价,说的是马超有当年吕布之勇,实际上这句话还可以说得更深,马超不仅有吕布之勇,甚至比吕布还要心狠!吕布杀丁原、杀董卓,被人骂为三姓家奴,可马超却是间接的“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啊。演义中马超是为了报复仇才起兵对抗曹操的,可正史中的马超可并不是这样的,当时曹操并没有杀马超的父亲,是马超先挑起的战争。之后当曹操击败马超后,曹操也并没有诛杀马超一家,他还是希望马超归顺他,或者双方和好的,哪知道马超又一次卷土重来,也正是因为马超的又一次进攻,惹得曹操大怒,才最终诛杀了马超的父亲马腾。

严格意义上来说,曹操在这件事情中做得还算是不错了!马超第一次起兵时,曹操还想着缓和双方关系,并没有诛杀马腾。是马超一而再的挑衅曹操,不顾父亲宗族的性命,才最终导致家破人亡。

刘备对这些内幕肯定是了解的,知道马超这人是最看重事业的,根本不顾家人亲情,这种人事业心太重,根本没人能掣肘他们,他们的心中只有建功立业,这便是刘备不敢重用马超的原因。要知道当年刘备轻信吕布,可是被吕布给坑惨了啊,刘备好不容易得来的徐州,被吕布轻而易举的就给占领了,现在刘备辛辛苦苦一辈子,又积攒下益州这点基业,万一马超和吕布一样,又给夺了怎么办?

综合考虑之下,还是不重用马超吧,这家伙干起事情来可比吕布还要狠啊,吕布似乎只对义父动手,马超可是敢对亲生父亲“动手”的,控制不了啊!

赵云

刘备不敢重用马超,因为马超这人能力强,野心大,但赵云能力强,为人忠义,为啥也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呢?实际上这主要是有这么三个原因。

一、赵云逼死了糜夫人

赵云当年长坂坡之战,为了救刘禅,干了一件非常不地道的事情,那就是逼死糜夫人!糜夫人是刘禅的生母,当赵云发现他们二人时,糜夫人已经是身负重伤,无法逃离了。糜夫人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她把刘禅交给了赵云,只求赵云能把刘禅给救出去。不过赵云此时的表现却是颇为怪异,他屡次催促糜夫人上马,大家一起走,即便糜夫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赵云仍然坚持己见。最终赵云见糜夫人没有听懂自己的暗示,于是便说出了这句话。

原文:赵云三回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不肯上马。四边喊声又起,云大喝曰:“如此不听吾言,后军来也!”糜氏听得,弃阿斗于地上,投枯井而死。赵云恐曹军盗尸,推土墙而掩之。后来子龙不得入武臣庙,与子胥把门,盖因吓喝主母,以致丧命,亦是不忠也。

可以看到,糜夫人原本是不用死的,是赵云为了刘备的面子,不愿意糜夫人落入曹军之手,所以才逼死了糜夫人。虽然赵云是为刘备考虑,不想刘备丢面子,但这件事情不管怎么看,也有点不地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刘备对赵云还是心有芥蒂的。不过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赵云,毕竟赵云也是为了刘备着想嘛。可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则让刘备对赵云有了很大的意见。

二、赵云不懂变通

赤壁之战后,刘备率军去攻略荆南四郡。刘邦让赵云率军进攻桂阳郡,而赵云最终也成功的攻下了桂阳郡,似乎表现不错。不过如果仔细分析这一战,就会发现赵云这人能力虽强,但不懂变通,是无法胜任统帅之职的,只能在别人手下为将!

当时赵云攻打桂阳郡,桂阳太守赵范本来是想投降的,而且还主动和赵云攀关系,与赵云结为兄弟,并将自己美貌的寡嫂送给赵云,可以说,赵范真心实意想投降的,想和赵云拉上关系,稳定自己在刘备集团的地位,以后就好好跟着刘备干了。这其实也是那时候打仗的常态,由于大家都是陌生人,不太熟悉,所以为了巩固双方的关系,大家都会采取联姻的措施,相当于绑在了一根绳上。

赵范释放出来极大的善意,但是赵云这边却并不领情,因为赵云有洁癖,不愿意迎娶赵范的寡嫂!赵范这边一看赵云拒绝了联姻的请求,觉得攀不上赵云的关系了,自己在刘备集团不一定能稳固地位,所以想了一下,又改变了投降赵云的想法。不过赵云也确实是厉害,就算是强攻也打下了桂阳,抓住了赵范。

通过此战,赵云的军事能力已经充分地展现出来了,赵云确实非常强,但赵云的弱点也暴露了,那就是不懂得变通!刘备为了笼络益州本土实力,愿意迎娶吴懿的寡妇妹妹,这乃是出于利益考量,这种事情很正常。但此次赵云拒绝赵范的联姻请求,其实是比较愚蠢的。不过赵云能力强嘛,所以刘备诸葛亮也没有把赵云的定位给定死,认为赵云还是可以栽培的,于是二人便以打趣的语气,劝赵云迎娶赵范的寡嫂,但赵云还是给断然拒绝了,这就令诸葛亮和刘备大为失望了,看来赵云确实是不懂得变通啊,这样的话即便他军事能力再强,他也只能为将,不能做帅了。

原文:玄德与孔明前赴桂阳。子龙迎接入城;推赵范于阶下。孔明问之,范言:“以嫂嫁子龙,本是好意,不想恼乱,以致如此。”孔明与子龙曰:“美色,天下人爱之,公何独如此?”……玄德曰:“今日大事已定,与汝娶之若何?”……

赵云清高,不懂变通,所以刘备注定不能重用赵云,万一赵云处理不好和本土势力的关系,那危害就大了。事实证明,刘备才是正确的,赵云不跟赵范联姻,赵范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发展得不到保障,最终还是带人逃跑了,投奔曹操去了。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超和赵云的军事能力都是非常强悍的,但刘备也确实没有重用二人,而刘备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有以下两个原因:一、不敢重用马超。马超虽然能力强,但野心大,刘备在徐州吃过吕布的亏,所以不敢重用马超;二、不愿重用赵云。赵云本身有逼死糜夫人之嫌,又不懂得变通,不会处理和本土势力的关系,所以刘备不愿意重用赵云,只能让赵云为将,而不能为帅!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