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反间计巅峰的金刀计, 到底牛在哪儿?

金刀计堪称史上最完美的反间计,即使你明知道前因后果,你都没办法破解。不得不说,王猛简直是鬼才。

最佳男主角:王猛、慕容垂、苻坚。

最佳男配角:慕容令、金熙、慕容麟。

一、故事背景:慕容垂逃亡到了前秦。

慕容垂是前燕王子,他老爹慕容皝建立了前燕王国。慕容垂本人也十分优秀,在枋头之战中,立下大功,使得前燕的基业达到巅峰。

人一出名就容易遭人嫉妒,显然慕容垂的风头太大,甚至盖过了他老哥前燕皇帝慕容儁。那做哥哥的自然心里不高兴了。

更不高兴的还要属群臣领袖慕容评,这哥们本来领衔群臣,正儿八经的百官之首。现在你慕容垂风头这么旺盛,那我的饭碗岂不是要被你砸了?

同时当时的太后可足浑氏曾经害死过慕容垂的老婆段氏,也担心做大做强的慕容垂将来对她不利。于是慕容评和太后可足浑氏一拍即合,就要来收拾慕容垂。

慕容垂打了胜仗,你还要收拾他,明面上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于是一场暗杀就这么开始了。好在慕容垂消息灵通,提前得到消息,便带着儿子们跑路了。

前燕以前是在龙城起家的,做大以后才定都邺城。所以这个时候慕容垂本打算逃回龙城,结果家门不幸,小儿子慕容麟主动把老爹慕容垂给出卖了。得了,龙城是去不成了,于是慕容垂便带着长子慕容令投降了前秦。

二、王猛的金刀计,几乎无解。

王猛相当于是前秦天王苻坚的诸葛亮,他在草庐之中便知天下局势。慕容垂一来,王猛就不淡定了。这哪里是来投诚的?这分明是来捣乱的嘛!

在王猛看来,慕容垂作为前燕王子,压根不可能安安心心给前秦打工。只要稍微有一丢丢机会,慕容垂都会想办法自立。

再说了,慕容垂的能力,实在是过分突出,留着必成祸害。于是王猛没事儿就建议苻坚灭了慕容垂。

但是苻坚这个人很有容人之量,他想要成就大业,所以自然舍不得杀掉慕容垂这样的人才。为此王猛只好想其他办法,这就有了金刀计。

第一步,让慕容令做向导。

前秦以王猛作为主帅,让他带兵攻打前燕的时候,王猛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认为自己人生地不熟,必须要找一个熟悉地形的人做向导才行。于是乎王猛推荐了慕容垂的长子慕容令,作为本次进军的向导。

第二步,醉酒借金刀。

就在出征的前一天晚上,王猛忽然跑到慕容垂府上。两人在酒宴上说了一堆无聊的话以后,王猛忽然提出一个要求:老铁,我们关系这么好!我就要出征了,你不送点什么礼物给我吗?我在战场上也好睹物思人啊!

慕容垂甚为感动,差点没哭出声来。可见王猛的演技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为此慕容垂毫不犹豫地把随身佩戴的金刀解了下来送给了王猛。

王猛表面上也是感动得稀里哗啦,可心里早就笑开了花:要的就是你这把金刀,这回我看你死不死!

第三步,用金刀让慕容令叛归前燕。

大军出征过程中,王猛觉得时机成熟了,所以就联系上了慕容垂的亲信金熙。这个金熙已经被王猛花钱收买了,所以是替王猛办事的。

王猛让金熙拿着慕容垂的金刀去找慕容令,金熙告诉慕容令:前秦是不可能容得下你们父子的,你老爹慕容垂已经跑路回到前燕了,现在他让我通知你,快点带兵跑路,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要是你不相信,那就看看这把金刀是不是你老爹慕容垂的?

金熙是慕容垂的亲信,金刀又是慕容垂的贴身之物。这么多证据摆在这里,你觉得慕容令会怎么选?要是能打个电话确认一下就好了!

慕容令在这种情况下,只好选择了背叛前秦,带着人马回到了前燕。岂不是这个时候,慕容垂还在前秦呆着呢!

第四步,把消息传回长安。

显然,慕容令上了王猛的当。王猛也不追他,只是把慕容令跑路的消息传回到了长安,其实就是为了让慕容垂知道。

慕容垂正在嗑瓜子,差点没把自己给噎死。二话不说,啥玩意儿都没拿就打算跑路了。结果在半道上就被前秦的人马给抓了回去。

按照这个状况,慕容垂显然有叛逃之意,抓到必须是个死。王猛的计划算是彻底完成了,慕容令回到前燕,那也是前燕的罪人,逃不过被杀的厄运。至于慕容垂,坐实了他的叛逃之罪,自然也是个死。最牛的地方是,谁也不知道是王猛在里面使坏!一把金刀造就了两个事实!

三、苻坚的宽宏大量简直是个系统漏洞。

让王猛目瞪口呆的是,苻坚不仅没有宰了慕容垂,反而对他更加好了,甚至能体会他被家国抛弃的那种心情。

王猛整个人都懵了,这是什么情况?如此完美无缺的反间计,就这么被苻坚给破了?不按套路出牌的苻坚,让王猛彻底无语了。

不过王猛这一计谋也不是完全没有收益。慕容令这个二愣子莫名其妙地从前秦逃回了前燕,结果人家前燕压根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二话不说就把他抓了流放到了外地。

结果慕容令觉得受到了奇耻大辱,打算发兵叛乱,结果又被自己那个胳膊肘往外拐的弟弟慕容麟给出卖了!最终慕容令被前燕所杀。

慕容垂最优秀的长子慕容令被杀,也使得后来慕容垂后继无人,没有出色的接班人,间接导致了后燕集团的崩溃。

总结:苻坚的确是那个时代的例外。

那个时代的诸侯整天想着的就是争权夺利,抢夺更多的地盘,对手下人的疑心从来没有削减过。但是苻坚绝对信任自己的手下人。

因此他身边笼络了一堆各国贵族,王猛的金刀计再妙,也妙不过苻坚的容人之量。可惜王猛早逝,淝水之战前秦惨败,苻坚昔日笼络的贵族们纷纷背叛了他。

慕容垂叛离后,组建了后燕集团。而姚苌叛离后,更过分,他杀掉了苻坚,建立了后秦集团。苻坚最终为他的宽宏大量买了单。

参考资料:《晋书》

被誉为反间计巅峰的金刀计, 到底牛在哪儿?

王猛的金刀计让人叹为观止,它看似信手沾来,实际上却展现出了一个成功阴谋所必备的两大要素:基于对人心的洞悉进行布局,实施起来环环相扣、不给对方反应的机会。

公元369年,前燕的吴王慕容垂投奔了前秦后,立即引起了前秦宰相王猛的警惕。在他看来:“慕容垂父子,譬如龙虎,非可驯之物,若借以风云,将不可复制,不如早除之。”

作为那时的顶级政治家,王猛作出这种判断绝非出于嫉妒或私心,而是基于以下理由:慕容垂“团队”过于出色,超出了前秦的掌控,而且投奔前秦只是权宜之计。

当时40多岁、正值壮年的慕容垂,称得上是当时天下的头号军事家。他从16岁时起就征战四方,被同为名将的哥哥慕容恪视为“有命世之才”。

公元369年,前燕顶梁柱慕容恪病死,东晋大司马、一代名将桓温趁机北伐。前燕连战连败,不惜许下割地的承诺向前秦求救,皇帝慕容暐甚至寻思逃回老家和龙。生死存亡时刻,慕容垂挺身而出,一举扭转了局面,在枋头之战斩首晋军3万人,送给了桓温耻辱性的一败。

此战之后,慕容垂名震天下,让一心想统一北方的前秦天王苻坚也投鼠忌器。

因此,当慕容垂前来投奔时,苻坚心头的喜悦可想而知,甚至连关中的老百姓也闻讯蜂拥前来,希望一睹战神慕容垂的风采。

一个慕容垂尚且具备如此的威力,更可况他并不是孤身一人前来,随行的还有儿子慕容令、慕容宝、慕容农、慕容隆,以及慕容恪的儿子慕容楷,以及其他亲信官员。其中,慕容令、慕容楷也都是青年一辈中的佼佼者,连苻坚也对这两位后生客客气气、厚加优待。

我们知道,由于当时的北方各民族错综复杂,苻坚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方式(起码表面上是这样),希望用自己的仁义进行调节、融合。对于被自己征服的各部族首领,他都采取了宽容对待、委以要职的处置方式,慕容氏一家自然也不例外。但这一人才济济、实力强劲的家族集团,已经超过了前秦朝廷的驾驭范围,更可况他们投奔前秦,其实只是不得已情况下的权宜之计。

慕容垂之所以离开前燕,是因为自己长期受到辅政大臣慕容评的排挤;他原本计划携带自己的势力往东逃向龙城,跟前燕朝廷分庭抗礼;但随后走漏了风声,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掉头往西、投靠以宽宏大量闻名的苻坚。

鉴于此,王猛判断:慕容垂父子绝不可能对苻坚绝对信任,也不会对前秦死心塌地,这就给了他施展离间计提供了可能;

而慕容垂父子都是聪明人,要让他们上当,必须让他们互相间沟通不畅、形成信息不对称。

于是,王猛采取了以下步骤:

公元369年12月,王猛奉命率军出征、进攻前燕,他要来了慕容令作为自己的参军、向导,安顿在自己的军营里,由此将慕容氏父子隔离开来;

随后,在出征的前一天,王猛突然造访的慕容垂,作出冰释前嫌、依依话别的模样;

对于这位当朝头号人物,慕容垂自然客客气气的摆酒设宴为其践行;同时,也许是考虑到王猛即将出征、短期内不可能再在苻坚面前排挤自己,慕容垂的警惕性也有所下降。

随后,当两人推杯换盏、酒酣耳熟之际,王猛突然提出:“今当远别,卿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

没料到王猛会突然开口要东西,慕容垂压根没有准备,考虑到这份礼物不能太随意,于是他取下随身佩刀作为信物送给了对方。

随后王猛离开酒宴、立即动身出征,没有给慕容氏父子话别的机会。

随行的将士里有个人名叫金熙,本是慕容垂的亲信,也被王猛征召同行。至于为什么选择此人,原因很简单:王猛断定他贪财、见利忘义。

抵达洛阳后,王猛重金收买了金熙,让他装作慕容垂的密使前去忽悠慕容令:“这些天王猛经常在秦王面前诋毁我们,形势大大地不妙;我收到消息,如今大燕朝廷已经后悔逼走我们父子,所以我现在已经动身在回国的路上了,你也尽快找机会回国。”

慕容令本就对苻坚、王猛是否接纳自己父子心怀疑虑,也并不知道赠刀一时,如今得到金熙的口信、父亲的随身佩刀,不禁思想动摇;想要派人找父亲核实,但却苦于军令严格、难以得逞,于是他犹犹豫豫一天后,中中还是狠下心来,以外出打猎为由往东逃去。

王猛等的就是这一刻,他立即派人快马加鞭,向苻坚报告慕容令叛逃;慕容垂获悉大为惊骇,面对这种根本没法解释的事,他只好也立即动身逃跑,不过随后被前秦的追兵抓获。

前燕那边,见到慕容令一个人突然跑回来,以为他是想当卧底,于是将其发配到比龙城更加偏远的沙城戍边;其后这位青年才俊试图试图带领戍卒袭击龙城,落败被杀;

原本必死无疑的慕容垂,却因为苻坚超乎常人的大度逃过了一劫。苻坚甚至还安慰他:“令公子想念故土,这也是人之常情;父子兄弟,罪不株连,你没必要为这事逃跑。”

可怜的慕容垂是有苦难言啊。随后王猛势如破竹灭掉前燕,大量鲜卑人被纳入前秦管理之下。对于这股强大力量,前秦一些大臣越发忌惮,更何况还有慕容垂这种雄才大略而有具备号召力的领袖人物在。于是,接下来的几年里,王猛等人继续想法子试图清洗慕容垂等人,不过总是过不了苻坚那一关。

直到公元375年王猛去世,慕容垂的处境才得到转机,而前秦的矛盾也逐渐暴露。

公元383年,苻坚南征东晋失败、内部矛盾彻底爆发。而慕容垂果真如王猛预料的那样,振臂一呼、轻而易举率领鲜卑人复国;一代大帝苻坚,为自己的仁慈付出了惨重代价。

不过,由于自己最出色的儿子慕容令早已被王猛坑死,复国后的慕容垂只好让慕容宝当自己的接班人。最终,在这位坑爹孩子的带领下,后燕主力军队在参合陂惨败给北魏的拓跋珪,慕容氏的家业再度败落。由此看来,慕容垂还是着了王猛的道。

被誉为反间计巅峰的金刀计, 到底牛在哪儿?

王猛处心积虑铺排了“金刀计”,但因君王的仁慈而功亏一篑。

柏杨先生说王猛没有预知能力,他无法预见15年后的事。大多数史官也对金刀计嗤之以鼻,司马光更用“市井伎俩”谴责其狂妄心态。王猛精明强干,难道看不出苻坚在笼络人心么?他不依不饶地蓄意置慕容垂于死地,完全是负面情绪在作祟。

老狼以为:在秦王明确不要伤害慕容垂后,王猛继续栽赃陷害,尤为不智;其诡计违背了君主的意见,甚至破坏了秦国的招抚策略。

金刀计展示的不是智商,反倒暴露了性格缺陷。表面上,王猛陷害慕容垂,其实揭破了见贤忧己的自卑、权欲倾心的自私、以及恃宠骄狂的自负。金刀计虽然缜密,但本质是一场低劣的阴谋。

被誉为反间计巅峰的金刀计, 到底牛在哪儿?

一个计谋,先失败,后成功,堪称神奇。

起因

慕容垂是南北朝时期,前燕的大将。当时东晋想要消灭前燕,结果由于慕容垂力挽狂澜,前燕军队于“枋头之战”大败东晋,此战慕容翠功不可没。

本来这是好事一件,应该给慕容垂加官进爵才对,然而前燕内部却出了问题。

当时的权臣慕容评自己没什么本事,因此很嫉妒慕容垂的功绩。恰好当时的太后也和慕容垂有私怨。

于是两人一合计,干脆除掉慕容垂吧。

当然,到时候他们对外会宣称慕容垂功高震主,威胁到皇帝的位置了。

不过慕容垂在前燕也是很有实力的将领,他通过眼线提前知道了此事,于是准备带着家人提前逃出京城,在外拥兵自重。

事情发展到这里,本该是一场常见的权谋剧。

结果,慕容垂的计划没能实现,因为他自己家竟然出现了反骨仔。

他的小儿子慕容麟竟然跑去慕容评那里透露消息了。

慕容垂一看,这下子拥兵自重的机会都没有了,双方已经彻底撕破脸,是不死不休的关系。

于是他心一横,干脆带着家人投奔前秦了。

之所以选择前秦,有两点原因:

其一,这是个强国,只要前秦肯罩着他,前燕也拿他没办法。

其二,前秦的皇帝苻坚是个心胸宽广之人,只要有能力,他不问出身,都会收为己用。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慕容垂所料,得知慕容垂投奔自己,苻坚双手欢迎。

为了体现自己的诚意,苻坚甚至安排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自己亲自迎接慕容垂。

不过也不怪苻坚这么热情,当时东晋强大,而前燕在各方势力中属于垫底的存在。

慕容垂能带领前燕军大败东晋,如果慕容垂为苻坚所用,那一统天下都不是梦。

加上苻坚此人心胸宽广,慕容垂在前秦很受重用,没过多久已经成为朝廷重臣了。

虽然苻坚很信任慕容垂,但是有人一直提防着他,此人便是前秦丞相王猛。

王猛乃苻坚心腹中的心腹,前秦能打下偌大的基业,王猛功不可没。

在他看来,慕容垂绝非池中之物,没有人可以驾驭他的。他现在归附前秦只是形势所需,他的心还是向着前燕的。

此等人才,一旦与其为敌,必成前秦的心腹大患。

于是王猛找到苻坚,和他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利弊,建议苻坚尽早除掉慕容垂。

奈何苻坚的心胸太过宽广,竟然不以为意,是真心想重用慕容垂。他相信,只要前秦一直战无不胜,就没人会反。

眼看苻坚不听自己的劝告,王猛只得自己想办法。在把自己关在书房几天几夜,最后终于想出了“金刀计”,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机会了。

计出

仅仅过了几个月,机会便来了。

前秦起大军企图消灭前燕,由王猛统帅大军。

慕容翠因为是前燕皇族,苻坚考虑到他的心情,就没有征调他随军出征。

此时,王猛却提出征调慕容垂的儿子慕容令随军出征。

理由也很合情合理:前秦军队对前燕地形不熟,需要一名熟悉当地地形之人充当向导,同时参赞军务。

对此,慕容垂没有办法拒绝。

就在大军出征前夕,慕容垂家中来了一位贵客,此人便是王猛。

以王猛的地位,慕容垂必然要设宴款待一番。

不说别的,就凭慕容垂的儿子在对方帐下做事,慕容垂就要和对方拉拉关系,让对方照顾下自己儿子。

双方在宴席上,有说有笑,相谈甚欢。

酒足饭饱后,王猛突然冒出一句:今天聊得真开心,可惜今日一别,很长时间都见不到兄弟了,要不你送我件东西让我睹物思人?

在慕容垂看来,王猛这是向自己示好,自然满口答应了。

不过他一个武将,在身上摸来找去,没什么合适的东西。想想王猛马上要率大军出征了,干脆解下自己腰间的金刀,送给了王猛,祝他马到成功。

王猛接过金刀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慕容垂的府上。

慕容垂不知道,他此时已经落入王猛给他挖的坑里了。

很快,王猛便率领大军出征了。

当大军到达前燕边界后,王猛开始实施他的第二步计划。

王猛已经事先花重金买通了慕容垂的心腹金熙,让他拿着金刀以慕容垂的名义,去给慕容令送口信。

金熙告诉慕容令:苻坚此人看似心胸宽广,实则一直很提防慕容垂一家,万一他哪天动了杀机,自己一家人就交代在前秦了。

反观前燕方面,在慕容垂离开后,前燕皇帝后悔了。他意识到前燕不能没有慕容垂,因此希望慕容垂一家能返回前燕。

最后还特意声明,慕容垂已经在逃往前燕路上,因此没空写信,只能派人传口信,一切以金刀为证。

金熙,慕容令是认识的,这是自己父亲的心腹。

金刀,慕容令也是认识的,这是自己父亲的随身之物。

现在金熙带着慕容垂的金刀来找自己,那么慕容垂出逃应该是真的,于是慕容令也立刻收拾东西投奔前燕了。

至此,“金刀计”完成了。

计败

当时,慕容令是打着出去打猎的幌子出的营地。王猛自然知道他是去干嘛,但是假装不知。一直压着下面的人不让搜寻。

因为慕容令不能回到前秦,一旦他回来,自己的计谋就会被戳破。

就在慕容令失踪数日后,王猛估摸着他已经到达前燕都城,才向苻坚上报慕容令逃跑的事情。

慕容垂一听到风声,知道自己百口莫辩,干脆直接出逃了。

可惜他在前秦的地盘上,又能跑到哪里去呢?很快便被抓了回来。

慕容垂以为自己难逃一死,王猛也这么觉得,他做了这么多,就是为了帮苻坚下决心除掉慕容垂。

结果,苻坚不按剧本来办事。他竟然宽恕了慕容垂。

苻坚认为慕容令的出逃与慕容垂无关,人各有志,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不能混为一谈,于是他赦免了慕容垂。

就这样,王猛准备了几个月,设计得这么复杂的“金刀计”就这么失败了。

计成

这边慕容垂躲过一劫,而那边慕容令的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了。之所以提起他,是因为他是整个计谋的关键人物。

慕容令回到了前燕,但是前燕皇帝一看,这是什么操作?你爹还在前秦,你却一个人跑回来了,不会是什么计谋吧?

由于看不透对方的操作,不敢随便杀了慕容令,前燕皇帝将其流放到苦寒之地守城。

这样做,如果慕容令是真心归附,至少没误伤自己人;如果是诈降,他在苦寒之地什么也做不了。

但是慕容令可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冒着这么大风险跑回来,你们怎么能这么对待他?他不服。

于是慕容令决心起兵反叛。

当时城池的驻军也都是犯错被流放至此的,大多心中对前燕朝廷不满。

慕容令好生对待他们,收买人心,很快便掌握了一城之兵。

随即,慕容令发动反叛,结果很快便被镇压了。

想想也是,区区一城之兵,才多大点人?何况这种流放之地,朝廷都会派人盯着的。

最后,慕容令就这么死了。

而正是他的死,才促成了“金刀计”后来的成功。

灭掉前燕后没几年,王猛去世,后来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崩溃,慕容垂趁机复兴燕国,史称后燕。

然而,此时能继承皇位的只有慕容宝。这位真的是个活宝,阿斗都比它强。

于是当慕容垂去世,慕容宝继位后,后燕在这位活宝的领导下,越来越衰败,没几年就灭国了。

虽然王猛的“金刀计”没能除掉慕容垂,但是依然让他的家族走向了覆灭,无法再对前秦造成威胁。

只可惜,在此之前,前秦已经没了,否则此计堪称完美。

此计精妙所在

金刀计最可怕的地方在于,王猛选人选得很准。

既然慕容垂对前秦是个威胁,那么他想成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家族,而其家族最关键的人物便是慕容令。

这才是为什么王猛要选择慕容令做向导,忽悠他逃往前燕的原因。

就算前秦这边没能除掉慕容垂,至少可以借助前燕的手除掉慕容令。

慕容令是慕容垂几个儿子中最有出息的一个,能文能武威望也高。

一旦除掉慕容令,慕容垂的儿子中就没什么人才了,与之相反的是,慕容垂的侄子中倒是有不少人才。

这样慕容垂便会面临两难的选择:继承人是选无能的儿子还是有才的侄子?

选儿子会导致家族衰败,选侄子由于其资格不够,导致慕容家内部争权,最终依然衰败。

总之不管慕容垂怎么选,慕容家都难成气候、威胁前秦。

也就是说,王猛从一开始,就准备了后手,此计其实是个连环计,计划A不行还有计划B。

总结

“金刀计”因为其精妙的设计,使得其即使失败了,最后也能成功。但是这种计谋太过复杂,要对人性以及对方的情况了如指掌,其实施难度太高了。

更重要的是,计谋这种东西,终归是个辅助手段。国家的强盛靠的是实力,没有实力,即使计谋再精妙,也难以力挽狂澜。

前秦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王猛的计谋最终成功了。然而前秦却因为淝水之战惨败,主力尽失,失去了立足天下的实力,最终灭亡。

如果前秦实力犹在,即使没有王猛的“金刀计”,慕容垂也不敢反的。

而如果一个国家需要凭借计谋来维持其存续,那么离灭亡也不远了。

被誉为反间计巅峰的金刀计, 到底牛在哪儿?

何为金刀计?

十六国时期,前燕名将慕容垂在国内遭到陷害,被迫出逃,选择了邻国前秦作为安身之所,前秦丞相、大将军王猛为了陷害慕容垂,借用慕容垂贴身金刀,然后以金刀作为信物,收买慕容垂亲信金熙,借故攻打前燕,诓骗慕容垂的儿子慕容令跟随,并令金熙带着金刀诱使慕容令反叛,最终导致慕容令重回前燕被杀,慕容垂仓皇出逃被擒。

但是,金刀计并没有成功,慕容垂不仅被赦免,反而受到了重用,慕容令的被杀也在慕容垂的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若干年以后,前秦皇帝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慕容垂与姚苌瓦解了前秦帝国,也害死了皇帝苻坚。

前秦与前燕

金刀计厉害在哪里?

说起金刀计,无数人将古代第一毒计,古代第一阳谋,古代第一反间计等各种名号扣在金刀计的身上,金刀计从开始构思到最终的结局,也的确配的上这些称号。

之所以金刀计如此厉害,在于环环相扣,每一步都在计算范围内,且慕容垂作为一代名将,声望极高,面对这样的对手,王猛可以不动声色的逼的他毫无退路,最终完成金刀计的实施计划。

但是以结果来看,金刀计毫无疑问是失败的,而致使金刀计失败的原因,在于王猛并没有摸透掌控着所有人生死大权的苻坚。

名剑慕容垂

苻坚的考虑

王猛作为一代名将、名相,是十六国时期比肩诸葛亮的人物,对付慕容垂并非出自嫉贤妒能,而是单纯地对于慕容垂不放心。慕容垂是前燕名将,能力强,威望高且极具人格魅力,这样的一个人因为危难而逃奔到敌营,成为前秦的座上客,王猛肯定会对他有所防备的。

在慕容垂父子刚刚逃奔到前秦的时候,王猛就曾经力劝过苻坚对慕容垂父子斩草除根,切不可留下当作祸患,但是被苻坚拒绝了。

苻坚不仅拒绝了王猛的请求,而且对慕容垂加官进爵,十分信赖,苻坚的所作所为符合一个统治者应该做的事情。

北方战乱频繁

在十六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苻坚的前秦处在四战之地,对于人才的需求极大,苻坚渴望得到更多的人才辅佐他成就大业,面对名震华夏的慕容垂,一旦苻坚按照王猛的要求将其诛杀,那几乎是断绝了人才投奔前秦的希望,也断送了苻坚的未来。

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苻坚与王猛已经开始计划攻打前燕了,慕容垂作为前燕被逼出去的名将,在前燕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如果以慕容垂作为伐燕的部将,对于前燕将士的抵抗之心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战果,这也是苻坚需要留下慕容垂的原因。

王猛却没有苻坚考虑得那么周全,虽然他与苻坚之间的关系亲如兄弟,但他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只是错误道路上纠正的明灯,而不是指引皇帝该做什么事情的权臣。

金刀计的失误

金刀计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考虑到苻坚的参与度,在明知道苻坚对于慕容垂信赖有加的情形下,依然按照原定计划实施,只是诱导了慕容垂的儿子慕容令叛变,却没有得到任何可以给慕容垂定下死罪的证据,这也让慕容垂钻了空子。

而另一个失误在于思想上的失误,王猛是汉人,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父子关系的认可程度非常高,在他的思维世界里,父子二人同时投奔到前秦,儿子叛变了,父亲肯定也难辞其咎,必然会受到牵连,这也是他定下金刀计中以慕容令叛逃为基准的原因。

但是,十六国时期的北方部族不是汉族,他们对于父子关系的认可程度并不高,无论是在先前的匈奴时期,还是在之后的鲜卑时期,子杀父的事情常常存在,且并没有受到多大的讨伐,这与中原大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父子关系大为不同。

因此,在苻坚对于慕容垂还有用处的情形下,在苻坚并不多么认可父子关系的情形下,单纯地以慕容令的叛逃牵连慕容垂,想要成功的概率并不高,况且苻坚还是一个极其自信的人。

内迁民族父子关系认可度不高

金刀计的完善

金刀计最大的变故在于苻坚的决定,因此,想要完善金刀计,促使金刀计最终成功,唯一需要改变的是如何说服苻坚对慕容垂下狠手,或者让苻坚看到慕容垂真正的反叛的证据,哪怕是伪造的也可以。

但是,以王猛超高的智商都没有想到一个合理的方案让苻坚相信,我更没有这个能力了,这个想法只好留给你们了。

被誉为反间计巅峰的金刀计, 到底牛在哪儿?

"金刀计”号称是反间计中的颠峰之作。后世之人认为此计贵在创意新奇,实施完美,不留痕迹,堪称千古绝计。

它发生于五胡十六国的前秦。前燕名将慕容垂因受奸人陷害,无奈之下,携子慕容令西投前秦。前秦皇帝苻坚久闻其善战之名,对他十分赏识。

但前秦名相王猛却深知慕容垂胸有雄略,苻坚此举,无异于养虎为患。因此数次向苻坚进言,要他杀了慕容垂,苻坚却总是不许。

公元369年十二月,因前燕毁约不割地给前秦,王猛统兵三万伐燕。

临行之前,王猛心事重重。

他始终认为,慕容垂不死,必将会成为前秦最大的威胁,唯有除之,方能后快。

可是在苻坚的庇护之下,谁若动手杀了慕容垂,都不可能有好的下场,除非杀人者是苻坚本人。

而要苻坚动手,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在慕容垂背叛了前秦的前提下。

可是,要怎样才能让墓容垂背叛前秦呢?又或者说,看上去像是背叛前秦呢?

王猛之才,不亚诸葛,世人常赞其为"功盖诸葛第一人",他苦思良久,终于灵光一闪,找到了除掉慕容垂的办法。

他首先以作战需要为名,将慕容垂的儿子慕容令招至军中,出任军中参赞和大军向导。

到了大军开拔的前夜,王猛亲自登门拜访,找到了慕容垂。

"将军久居燕国,又常为燕军效力,对燕国的军事部署战法特点势必了然于胸,在下不才,忝为伐燕主帅,今日前来,专门是为了这破燕之法而来,还望将军不吝赐教!”王猛表现得十分谦逊,但话里话外,不容慕容垂有半分推托。

慕容垂早就听说王猛对自己不怀好意。心里虽然别扭,毕竟燕国是自己的祖国,它纵然再让自己伤心,自己却要帮助别人灭掉它,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但他却亳无办法。作为燕国一名降将,如果保持沉默,这"心恋旧主"就足以要命。

于是他就只能将自己知道的一切和盘托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猛听得津津有味。

到了起身告别的时候,王猛突然指着慕容垂腰间所佩金刀道:"听说将军此刀乃燕国旧主所赠,杀人血不留痕,最是锋利无比,能否借在下一观?"

慕容垂虽心生狐疑,迫于王猛威势,只得解刀奉上道:"但看无妨。″

王猛将刀置于手中把玩,道:"刀是好刀,可惜闲置鞘中,若是能随我此番征战,又不知要旋飞敌人多少头颅"

慕容垂无奈之下,忙道:"正所谓宝刀赠英雄,既然大人看得上眼,尽管拿去,也算它有了用武之地,总比它放在我这里生锈得好"。

王猛大喜,道了声谢,持刀扬长而去。

转眼间到了笫二年的早春,王猛亲率大军一路向东,渐渐逼近燕国地界。

夜深时分,有一位神秘之客突然闯入慕容令所居营帐,慕容令一见此人,不由大惊。

原来此人姓金名熙,乃是慕容垂麾下的心腹护卫,看他行色匆匆,显然是昼夜赶路所致。

他夜闯戒备森严的军营找到自己,必然己有大事发生。慕容令当即屏退左右,细问详情。

一问才知,慕容垂身在他乡,心系故国,不忍看到自己的国家遭受前秦侵扰,已经决定东回燕国,希望慕容令得到口信之后,寻机脱身,回到燕国父子团聚。

金熙说完之后,从腰间解下慕容垂随身携带的金刀,以证自己所言非虚。

慕容令虽然觉得事发突然,但有父亲的信物在此,由不得他不信。于是找了一个机会,他带着三五名随从逃离军营,直奔燕国而去。

王猛看着慕容令远去的背影,一丝得意浮上了眉梢。他明白,自己的计谋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看慕容垂得到儿子叛逃的消息作何反应了。

其实,两军交战,儿子临阵叛逃,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父亲的慕容垂陷入了两难境地。

不逃,那是坐以待毙,依照前秦罪律,自己株连必死。

逃,自己人在异国腹地,人生地又不熟,仓皇逃窜,基本上没有成功的机率。

然而事情紧迫,不容他多去细想,当下横了一条心,孤身一人向燕国方向逃去。

未出百里,就被王猛事先安排的内卫部队抓回。事己至此,等待慕容垂的,恐怕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金刀计"到此,基本上是完满结束,整个计谋充分利用了慕容垂父子分隔两地,得到的信息完全不对称的弱点,然后一环紧扣一环,一刻紧逼一刻,根本不容中计者有丝亳考虑的时间,在仓促之下作出施计者想要的结果。单以计谋论,称之为反间计中的经典亳不为过。

但让王猛和慕容垂都没有想到的是,这金刀计的过程固然完美,结局却让人大跌眼镜。

前秦皇帝苻坚见到慕容垂之后,居然没有责怪慕容垂叛逃的意思,反而担心起叛逃回国的慕容令的安危。

这令慕容垂感动不己,为此铭记在心。

公元375年,随着王猛的病逝,慕容垂终于从王猛的压制下解脱出来,开始崭露头角。

公元382年,前秦与东晋爆发淝水之战,拥兵自重的慕容垂并未对战败的苻坚落井下石,而是亲自护送苻坚返回洛阳。

次年慕容垂正式起兵反秦,建立后燕,但穷尽一生未向前秦开战。

我们在感叹苻坚仁义、慕容垂知恩的同时,不由得不赞叹王猛看人识人的那种精准与独辣。对于苻坚何以会对慕容垂表现得这般宽宏大量?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谜团,一切,或许只能用四个字来解释,大概是"天意如此"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