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天子有多穷?
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把你的脸吹肿了,还是一毛钱的纸币,把你的腰包撑破了?居然开始觉得东周天子穷了?这眼高手低的水平,真是没谁了。
这就好比月薪五千的我们,担心人家马总被罚了180多亿以后,是不是会比我们过得惨一样。放好您那颗善良之心吧,人家老马依旧很滋润。
东周天子有多穷?再穷也比老百姓富有啊!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东周天子好歹还没到瘦死的程度。
因为天子做什么都要讲究排场,所以我们会对东周天子产生一个误解,认为他们好像连饭都吃不上,去世了连丧事都没钱办。
其实人家根本就不是吃不上饭,只不过是暂时吃不到什么好东西而已。比如说过去100道菜,现在只有50道菜了,他觉得这就是吃不上饭了。
还有就是丧事,因为周朝讲究礼仪,什么都有一套规矩摆在那里。所以说丧事也是一样,尤其是天子的丧事,那规格是很吓人的。现在经济有些拮据,搞不出那么大的排场,就说人家穷了,这合适吗?
一、周赧王搞债券,结果搞得债台高筑。这是很多人都会拿出来贬低周天子穷困的例子。当年东周末代天子周赧王,发现秦国成了众矢之的。为了重振雄风,所以周赧王打算联合诸侯们发动对秦国的进攻。
可是周赧王作为末代天子,手里压根就没什么兵权,连住的地方都是借来的。这可咋整?于是乎周赧王开始发行国债。
他用天子的信用作为担保发行债券,并且跟国内的有钱人打包票,只要打赢了秦国,这笔钱连本带利地还给大家。因此周赧王得到了一大笔钱,组建了一支小规模的军队,参与了讨伐秦国的战争。
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虖厄岖河洛之间,分为二周,有逃责之台,被窃铁之言。---《汉书》
结果我们都知道,联军大败而归,周赧王输得血本无归。大家都跑来找周赧王要钱,结果周赧王便躲在了高台之上躲债,这才躲过一劫。
周赧王成了第一个发行债券的人,也是君主中著名的大老赖。这就是债台高筑的故事。大家都看到了周赧王的窘迫,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周赧王还是很有钱的呢?
- 首先,周赧王还有如此高的威信,能够骗来这么多钱,这本身就是本事。有这种本事的人,你觉得会穷吗?
- 其次,周赧王从富豪手里骗来了这么多钱,而且还有如此长的一个账期。这就好比你把钱存在银行一样,你觉得银行很穷吗?
- 再者,周赧王打了败仗以后,依旧可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欠了那么多钱,又压根没打算还,总是承诺下周一还,就这样还能安然无恙,你觉得安保系统能差吗?能养活这么多安保人员,你说周天子穷了?
可以说这是周天子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当时的周天子没有封地,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是跟西周公借来的。就算是这样,他还是很有钱。
二、周平王没钱下葬?这是第二个大家觉得东周天子穷的例子。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其实他是被自己的老丈人申侯给坑了。
周幽王被犬戎宰了以后,在申侯的支持下,周幽王和申后的儿子姬宜臼登上了周天子的王位,也就是周平王。
这个时候的这位周平王,是否真正具有天子的正统性,其实还是有争论的。因为同时虢公翰特地把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也立为了天子,而且博得了部分诸侯的认可,也就是周携王。
现在我们知道了,东周天子之所以没有权威,不是因为周平王迁了个都,主要是东周一开局,就出现了二王同立的局面,而且持续了20多年。
周平王的面子实在是挂不住,自此大家都觉得自己可以随便立一个周天子,为什么还要听这个周天子的话呢?何况周平王还不就是申侯这帮野心家给扶植起来的吗?听周天子的话,不就是在听这帮野心家的话?
于是乎大家都不再买周天子的账,周平王的封地虽然严重缩水,可也没到穷困潦倒的地步。他还有方圆600多里的封地,而且在正儿八经的中原地区。
这么多人给他干活交税,你觉得周平王穷吗?至于说他穷得办不起葬礼,其实这也是夸大的说法。
三月庚戌,天王崩。夏四月辛卯,君氏卒。秋,武氏子来求赙。---《左传》
真实的情况是,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觉得自己置办不了所有葬礼所要的东西,所以就去求鲁国帮忙。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是周天子真的没钱办理,还是说因为周天子迁都,再加上西周的动乱刚刚结束,周桓王一时间办不齐这些东西呢?
我认为后者更正常,鲁国是周礼的坚定执行者,所以周桓王认为他们那边一定有一套完备的器具,这才向他们求助的。这不代表周天子很穷,只是暂时有点窘迫罢了。
至于《左传》里有记载说周天子穷到吃不上饭,那更是无稽之谈。那是因为他的封地境内遇到了灾荒,他只好到各地去买粮食罢了。有钱买粮食,不就证明他们有钱嘛!
总结:东周天子不是穷,只是没了威信罢了。东周天子们好歹还有那么大的封地,要是他们都算穷的话,那方圆600多里的老百姓又算什么呢?最穷的不过就是周赧王了,他手里没有封地,还欠了很多外债,不过照样可以花钱雇人保护自己,我们现在随随便便能雇一个保镖吗?
所以说东周天子压根就不是穷,只是失去了原有的权威,显得比较落魄罢了。穷是相对的,这要看你拿他们跟谁比。
跟西周天子比,他们的确穷了,毕竟封地缩小了。跟各路诸侯比,他们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毕竟权威尽失。不过拿他们跟普通富豪比,那他们还是相当富有的。他们在自己的封国内,不仅有钱,而且还有权,还想咋样?
参考资料:《左传》、《史记》
东周天子有多穷?
东周天子丧失权威后,诸侯停止朝贡,王室的经济来路被切断,而国家机器依然要运转,象征天子威仪的各种仪仗和形式一样不能少,那么庞大的开销最终将不堪负重。周室财政危机频发,甚至连天子的伙食费都成了问题。天子私有地盘的不断浓缩,为了维持高额王室花费,周天子一度债台高筑。那么,史书中记载周天子的经济状况到底有多尴尬?
《左传·隐公三年》载:“天王崩……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
前720年,周平王崩,周室大臣武氏子千里迢迢去鲁国求取办丧事的财物。堂堂周王室居然连天子的丧葬费也花不起了,只能求助于礼仪之邦的鲁国。但我们都知道,鲁国本也是个小国,周王室居然连这样一个小国都不如了。
《左传·隐公六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
前717年,周王室派人向鲁国求救,告知天子快要断伙食了。情况比较紧急,毕竟丧葬可以拖,吃饭可没法等,人命关天的事。但鲁国也富不到哪去,鲁隐公没法子,只得请求向宋、卫、齐、郑四个大国购买粮食。本该属于天子的粮食居然要向诸侯去买,而且还得由鲁国出面,堂堂周天子连里子都丢光了。
《左传·桓公十五年》载:“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前697年,周桓王派家父向鲁国求车,但按规定这是不符合周礼的,诸侯没有向天子贡车辆的礼法。周桓王想必车破旧了,想换辆新的,但王室拮据,只好顾不得老脸向鲁国索取。
可怜的周王室衰弱后,也只能向重视礼仪的鲁国撒撒娇,但殊不知,鲁国也是自身难保,从鲁国史官的语气中可窥见鲁国也是挺无奈的,还稍带不满,都说养儿防老,周天子那么多子孙,凭什么偏要鲁国一家供养?
《左传·文公九年》载:“毛伯卫来求金。”
前618年,周室大臣毛伯卫来鲁国索取金帛,做什么?原来,周襄王死了一年了,由于经费问题棺椁一直无法下葬。
从以上记载来看,每逢天子驾崩,周室就要爆发一次金融危机,于是每次低声下气地向鲁国求救。你们真把鲁国当金山银矿啊!
这还在春秋早期,情况算好的,拼拼凑凑也可以勉强混日子。到了春秋晚期,周天子的处境就更为糟糕了。在周敬王之后,王室发生了王子朝之乱,晋国平定内乱把王子朝赶出洛阳王城,王子朝居然把周王朝的图书馆都背着跑了。
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可能不大明白,不就丢了几本书嘛。当初,夏朝太史见夏桀无道,载着典藏投奔商汤;商朝内史见纣王无道,载着典藏投奔周人(《吕氏春秋·先识》)。可见,在先秦时代,国家典藏是维系一个政权的核心主干,包括太庙的各种礼器。典藏礼器在,国家就安在。
王子朝在楚地被王室派来的人杀死后,连同典藏一起失踪了,成了千古之谜。这个时候周天子有多穷?可以说,穷得连家当都丢光,只剩一条裤衩了。
王子朝之乱后,从此小小周王室就不太平了,大臣开始专权,比如单氏取周(韩非子语),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
这还不是最可悲的,到了战国,已经被诸侯瓜分的芝麻粒大的周王室居然再次发生内乱,这一回,干脆将王室一分为二,各自为政,等于两兄弟爪分四合院,一个住东厢,一个住西厢,都自称自己是主人,对方是客居。别提,可怜的周天子穷得有多尴尬了。
文/堰风
东周天子有多穷?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时期很是特殊,贵为国君的天子少人问津,而身为臣下的诸侯却群雄并起、声名赫赫,并且,这一时期硬生生的持续了五个世纪之久(前770-前256),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周朝的后半段(准确的说,应该是后大半段)东周时期,这一时期,又习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从历史资料和出土的文物来看,东周天子显得很寒碜,让后人觉得不可思议。下面我们来看看东周天子到底有多穷吧。
你见过连给去世的父亲办葬礼都拿不出钱的天子吗?东周就有。周襄王死后,儿子姬壬臣继位,是为周顷王。周顷王自然要给周襄王办葬礼,但是周王室财政拮据,连这份钱都已经拿不出来了,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找人借钱,找的就是鲁国国君。可是也不知道鲁国国君是怎么想的,等钱终于送到的时候,周襄王已经死了一年了,这才终于入土为安。
当年东周末代天子周赧王,发现秦国成了众矢之的。为了重振雄风,所以周赧王打算联合诸侯们发动对秦国的进攻。
可是周赧王作为末代天子,手里压根就没什么兵权,连住的地方都是借来的。这可咋整?于是乎周赧王开始发行国债。
他用天子的信用作为担保发行债券,并且跟国内的有钱人打包票,只要打赢了秦国,这笔钱连本带利地还给大家。因此周赧王得到了一大笔钱,组建了一支小规模的军队,参与了讨伐秦国的战争。
结果我们都知道,联军大败而归,周赧王输得血本无归。大家都跑来找周赧王要钱,结果周赧王便躲在了高台之上躲债,这才躲过一劫。
可以说这是周天子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当时的周天子没有封地,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是跟西周公借来的。
总结:其实,东周天子并不是因为有多穷,而且是因为权势日落西山了,权利掌握在诸侯王国手中,东周天子形同虚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