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苏成功继位,秦朝还会不会那么快就走向灭亡?
谢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秦朝为何会灭亡。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朝二世而亡,关于它的灭亡,最主要的观点就是秦始皇不顾实际情况,创立万世功勋的同时,极大的损耗了国力,而征服岭南以后,秦始皇又迁移大量军民前往岭南与当地人融合,造成了关中虚空,国本根基的动摇。
而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因为急政暴虐,秦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只是因为始皇帝与开国将臣们的强势镇压,才无人敢反抗。都说扶苏与秦始皇嬴政的性情完全不同,从小性情仁慈宽厚,若是他做了皇帝,秦朝的江山不至于那么快土崩瓦解。然而凡事都有两面,任何仁慈的君王,都不适合生在乱世之中。
赵高胡亥矫诏逼令扶苏自尽,蒙恬良言相劝,扶苏仍旧愚蠢的认为那的确是秦始皇的遗诏,执意自尽。“扶苏”之名意为草木茂盛,始皇帝对这个儿子非常疼爱,然而扶苏竟然相信自己的父亲真的会赐死自己,如此仁弱,又如何能够驾驭群臣,压得住自己二十多个兄弟与六国的亡国贵族呢?所以,即便扶苏没有死而成功登基为帝,对于秦朝国祚的延续也不一定会有多少帮助,反而扶苏的善,更可能让有谋逆之心的人更快造反。
如果扶苏成功继位,秦朝还会不会那么快就走向灭亡?
即使扶苏执政,秦国也难以走远,就算不在扶苏手中灭亡,也将亡于秦三世。
秦国之所以二世而亡,其根本原因是秦始皇种下的因,陈胜、吴广造反于秦二世元年,也就是秦始皇死的次年。
秦二世刚坐上皇位,屁股都还没有坐热,还没有开始执政,天下就开始大乱,这不是秦二世造成的,而是秦始皇一朝留下的隐患,只不过秦二世昏庸,无法控制秦国朝政,进而扑灭造反,人为的造成了反秦运动的高涨。
试想,如果陈胜、吴广一开始造反,就受到秦国高度重视,立即派出大量军队强力镇压,将陈胜、吴广等人全部诛灭,后面反秦运动的星星之火就不太可能呈燎原之势,而只能是零星之火。
秦始皇从来就不是一个暴君,他只是被人为污名化了,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实行新法,以法家为根本治国,数百年来,直到秦国统一天下,也没见秦国过早灭亡或者国内因为严刑峻法而叛乱。
秦朝的灭亡在于秦始皇的改革过于激进,尤其是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宗法制到中央集权,秦始皇的改革太过激进,都是一步到位,没有缓冲或者变通的做法,原六国民众普遍不适应,原六国贵族普遍仇恨。
百姓反对的不是郡县制,也不是中央集权,而是自已的生活是否能过得好一点,就是如此简单,百姓的造反只不过是被六国贵族所利用,他们才是利益集团。
刘邦建立的汉朝,法律与秦国一样,政治制度与秦国一样,汉承秦制,百姓还是那一批人,为什么汉朝能稳定下去?
因为刘邦将秦始皇激进的改革作了一些调整,将激进的郡县制改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在中央实行郡县制,在偏远地区实行分封制,而且还是被阉割的分封制。可见郡县制并不是秦朝灭亡的原因。
如果扶苏能够即位,除非他能像刘邦一样改变政治制度,除非他有刘邦一样的雄心壮志和长远眼光,否则扶苏这个皇帝还是会被利益集团裹挟,无法成事。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但扶苏的能力与秦始皇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简直相差百倍,从秦始皇时期,扶苏的表现来看,扶苏有几个特点:仁义、软弱、崇信儒学。
扶苏的仁义史书上都说了,为了替460多术士求情,不惜直言纳谏,哪怕是导致秦始皇大怒,他也没有怨言,这就是仁义。
扶苏劝谏秦始皇的话,主要来自儒家的思想,可见秦朝并不反对儒家,至少皇帝的长子都能学儒家思想,而且在秦朝廷上有众多的儒家博士,很有可能扶苏的背后站着一整个儒家学者的势力,儒家又讲仿古、讲分封,是建议恢复分封制的坚决支持者。
比如博士淳于越,秦国统一天下,并且郡县制都实行8年了,还出来反对郡县制,建议分封制,可见分封制影响深远。秦始皇当政时,是不可能更改的,如果扶苏当政,是否会更改政治制度,而满足利益集团的诉求呢?
所有的改革都有有风险的,除非扶苏有刘邦的能力与气魄,否则改革不成,不是天下大乱,就是被利益集团裹挟,以扶苏的能力是无法解决的,到时候还会天下大乱。
扶苏虽然能力欠缺,但是肯定比胡亥强多了,至少不会大肆屠杀宗室及大臣,至少对反秦运动会反映得相当迅速,那样的话,反秦起义就难以成火侯,而会被打压下去,至少在扶苏一朝,反秦成不事,但并不表示秦朝就没事了,各种势力还会在暗流涌动。
秦始皇在世时,尚能压制这些暗中势力,但扶苏在世就未必能压制,这些势力包括儒家势力和原六国旧贵族势力,反郡县制势力等等。
扶苏还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软弱,赵高、胡亥、李斯合谋假传秦始皇诏书,逼扶苏自尽,扶苏不问缘由立即自杀,这就能看得出扶苏是多少软弱,蒙恬还知道申请复议,但扶苏却表现得非常软弱 ,连原因也不想知道,连搏一回的命运也不愿意一试,最终自尽。
作为一个皇帝,如果较弱,很容易被利用,像朝中大臣的政治主张也不尽相同,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政治理念一样,但其他人可就不一定了,蒙恬、蒙毅、冯劫、冯去疾等人能在秦始皇手下长期为官,政治理念也应该也秦始皇相差无几,否则就不会受重用,扶苏真的能够压制这些权臣吗,尚是个未知数。
所以如果扶苏即位,最大的可能就是,天下仍然会爆发反秦起义,但是扶苏一朝勉强能够打压反秦义军,但也耗尽了秦朝的积累,本来从秦始皇时代就开始大兴土木,对外扩张,就将整个国家的财富耗去大半,再经反秦起义,秦朝在扶苏手中不倒也是行之将倾,会在扶苏之后的秦三世手中灭亡。
如果扶苏成功继位,秦朝还会不会那么快就走向灭亡?
“扶苏”一词出自《诗经》,“扶苏”本意就是良木芳草,暗喻君子的美好德行。秦始皇给儿子取了这么个名字,可见对儿子的期望值是相当的高。而公子扶苏在个人修养方面也没让老爹失望。他罹难时,天下为之哀伤。二千多年以来,也有无数人为他惋惜。他的名头可是一点也没输给他那千古一帝的老爹。
秦始皇对公子扶苏极为看重,临走前还将大秦一半的精锐和千古名将蒙恬交给了他,就差没交待他在必要的时候兵发咸阳,自立为帝了。也就是秦始皇少交待了这么一句,居然就导致公子扶苏最终死于胡亥、赵高等人炮制的矫诏之下。由此可见秦始皇最终还少教了公子扶苏一招帝王之术。但是公子扶苏之死,也足可以证明公子扶苏没有盖世英雄的气魄,缺乏帝王雄心和对事情的决断能力。
其实天下反秦之势,在始皇健在之时就确立了,所以无论始皇是否能活得长些,还是由谁来出任“二世”,反秦暴动都一定会发生,刘邦丶项羽、韩信丶彭越、张良等天下英雄,都一定会现世。秦朝注定难逃一劫。而以公子扶苏的为人处事,和决断能力,他肯定也扛不住。即便是有蒙恬这样的良将,也无法阻挡天下的大势。
因此即便是公子扶苏出任秦二世,秦朝照样也会灭亡。因为秦朝的内部矛盾已没有调和的余地,而秦朝的实力也无法对抗天下的反秦之势。
如果扶苏成功继位,秦朝还会不会那么快就走向灭亡?
我觉得如果扶苏登基的话,秦朝应该不会灭亡,或者说不可能历二世而亡,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皇位的第一继承人,秦始皇也一直把扶苏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当时天下经历了六国兼并战争,秦始皇又搞修长城和阿房宫这些大工程,百姓要承担沉重的徭役,还有严厉的刑法。
如果扶苏登基后,肯定会休养生息,扶苏素来仁义宽厚,肯定会减轻百姓的负担,修改严厉的刑法,只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就算六国贵族想复辟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何况还有蒙恬等名将,分分钟就能镇压了。秦朝灭亡直接的原因就是胡亥加赵高这种绝配组合把秦国七代明君辛苦打下的江山两三下就给败完了。
扶苏也是可惜啦,历来被史学家同情,扶苏本来是一双好牌给打烂了,当时和蒙恬在北方手握三十万大军,赵高和李斯的一封诏书一来让他自杀,他就真的傻傻的自杀了,蒙恬拦都拦不住,本来有军队在手,南下直接就可以继承皇位。他就是太仁义,太孝顺了。
如果扶苏成功继位,秦朝还会不会那么快就走向灭亡?
答:如果扶苏称帝,秦朝可以多传几世。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嬴政在巡游的过程中突然感冒,发烧。于是巡游过程中断,队伍转到沙丘修整;准备待始皇帝感冒痊愈之后再回首都。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感冒似乎很严重,始皇帝一病不起与世长辞。
在始皇帝还没有咽气之前,快速下了一道圣旨。圣旨明确要求扶苏以太子身份回国都咸阳主持葬礼,之后继承皇位。
始皇帝英明一世,糊涂一时。始皇帝在位时利用祖宗积累下的财富,以及自己的努力成功的统一了六国。
在嬴政之前秦国已经是国际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从公元前359年左右卫鞅来到秦国并受到重用之后,秦国就搭上了改革发展的高速车。一路高歌猛进成为战国最强。
秦能统一六国卫鞅功不可没,秦始皇容纳人才李斯为相使秦国更加强盛这是秦始皇的功劳。
始皇帝为什么没有很早就立继承人,他为什么不像他的先祖一样早早的就确定继承人呢?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也给了小人赵高机会……
赵高的徒弟是赢胡亥,嬴政最小也是最宠爱的儿子。赵高职位不高却是领导身边的人,负责保管玉玺,李斯一只眼里只有利益的“老鼠”他们在始皇帝死后果断的更改了嬴政的命令。命令扶苏和蒙恬自杀,扶植胡亥为帝。
谁做皇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领导的人品如何直接导致集团的兴衰:
赢胡亥做了皇帝以后就对赵高说:老师,我觉得我应该要好好享受生活;工作的事就麻烦你多费心了。赵高说:您放心工作有我。
于是陈胜吴广起义的事胡亥不知道,因为他不想知道。他只想听好听的,所以各地起义胡亥也不知道,他只想好好的享受生活。所以强大的秦国在胡亥的手里很快就灭亡了……
为什么我们都看好扶苏呢?在扶苏被嬴政派去和蒙恬戍边,原因是扶苏反对嬴政的“焚书坑儒”。他认为坏人只是一小部分,现在全国统一了应该要放宽政策,让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从扶苏的政治主张来看,一旦执政必定解决温饱问题,放宽政策缓解矛盾。再加上蒙家掌握了秦军一半以上的精英部队,文武配合必定能够延续秦国的国运……
如果扶苏成功继位,秦朝还会不会那么快就走向灭亡?
秦朝灭亡和继位者的关系不是很大!
就算是扶苏公子继位,那帮六国贵族还是会造反的!
秦朝的灭亡属于一口吞下一个胖子,消化不良又吐了出来。
毕竟秦朝十年就统一了六国,可是春秋战国的局面持续了五百年之久。
正所谓欲速不达,缓而图之!
因为秦朝虽然灭了他们的国,却没有消灭他们上流阶层的力量。
不过公子扶苏如果继位,那么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就不一样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