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中,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在什么时候?这造成了什么历史后果?
皇权巅峰,肯定是朱元璋时期了。
朱元璋是苦孩子出身,靠自己的血肉汗水,打拼出了大明朝的江山。他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各个阶层的人,可以算得上是人精。
那么为什么说他在位期间,皇权达到了巅峰呢?很简单,看看历朝历代掣肘皇权的几大势力,在朱元璋时期有没有,就能知道结果了。
第一,宦官力量。这玩意儿在汉朝和唐朝包括朱棣以后的明朝,绝对是一颗毒瘤,但是你还真的舍不得丢弃。为啥?因为皇帝不信任大臣,只信任宦官。
在皇帝看来,大臣们都有子孙后代,所以他们会为了子孙后代,从而阴谋夺取皇位。宦官是无法生育后代的,所以他们这辈子只能给皇帝打工,因此皇帝更加信任宦官。
而且宦官在很多情况下,一直都陪伴着年幼的皇帝一起长大。可以说他们是皇帝身边最忠诚的伙伴,等到皇帝掌权以后,自然就会重用这帮人。
东汉时期的宦官十常侍,连大将军何进的脑袋都敢砍了。唐朝时期的宦官鱼朝恩、程元振、李辅国等等,哪个不是掣肘皇权的著名宦官呢?
明朝时期宦官乱政就更严重了,靖难之役的时候,大量宦官曾经帮助朱棣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所以朱棣开始着重培养宦官。
后来明朝的皇帝甚至在宫中举办宦官学堂,让宦官们学习知识,你说要命吧?此后还有东厂、西厂、中行厂等宦官特务机构的出现。
明朝专权的宦官很多,有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土木堡之变的王振,有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八虎之首的刘瑾,最著名的当然是天启年间的魏忠贤了。
由此可见,宦官力量对皇权的影响,非同小可。有他们在,皇帝自然不能自如地掌握皇权。那么这种情况在朱元璋时期有吗?对不起,还真没有。
朱元璋特别讨厌宦官专权的情况,他甚至铸造了一块铁牌挂在宫门上,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所以说,老朱在位期间,宦官想要从他手里分走点权力?除非这些宦官都不要脑袋了,朱元璋的手段,他们可不是没有见过。
第二,外戚力量。外戚力量,在汉朝、唐朝和宋朝,也是相当具有实力的一股力量。他们是皇帝舅舅那边的一大家子,一般都有太后罩着,所以皇帝也很为难。
汉朝的外戚力量就非常著名了。
- 汉高帝刘邦去世以后,吕后作为太后主政。这个时候老吕家的外戚,几乎称霸了整个大汉朝,各种封王封侯,屡见不鲜。
- 汉武帝前期,不光有他的生母王太后家的外戚,还有他奶奶太皇太后窦太后家的外戚,可谓是相当热闹。后来汉武帝索性自己培养外戚,先培养了皇后卫子夫娘家的外戚卫青、霍去病等人,后又培养了李夫人娘家的外戚李广利。
- 汉平帝时期,著名的外戚力量王莽,在汉平帝死后,立2岁的孺子婴为帝。此后更是取代了西汉,建立了长达15年的新朝。
- 汉灵帝时期,何皇后的哥哥何进,就是著名的外戚力量。汉灵帝去世以后,何进辅佐少帝刘辩登基,此后霸凌朝政,结果被十常侍给宰了。
所以说汉朝的外戚相当猖狂,几乎是盖过皇权的那种。唐朝也不例外,前有长孙无忌,后有著名外戚武则天他们一大家子,差点把唐朝给颠覆了。
那么朱元璋时期有外戚力量干扰皇权吗?对不起,也没有。
朱元璋的媳妇儿马皇后是一个深明大义之人,她本人虽然没有亲兄弟,但是族兄弟还是有不少的。可是马皇后带头表示,不能封赏她们家的族人。
理由很简单,就是担心有外戚干政的情况出现。他做出表率以后,朱元璋自然就松了口气,一个外戚都没有封赏,能封赏的全都是立下功劳的人。
所以朱元璋时期,不存在外戚干政的情况。而且他还给子孙们立了个不成文的规矩,选皇后,不要选那种家大业大的,小家碧玉也挺好,而且避免外戚干政的情况。
第三,宰相力量。重头戏来了,提到朱元璋,自然要提到宰相这件事。从秦朝建立大一统封建王朝开始,其实宰相这项职业就已经出现了。
除了皇帝是万人之上以外,其实宰相也是一样,也是万人之上,而且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手握实权的万人之上。
那么朱元璋就很纳闷了,既然皇帝已经是一家独大了,为啥下面还又设一个一家独大的宰相呢?因此朱元璋打算废掉宰相,独自统领六部。
这么一来就有了胡惟庸的案子,胡惟庸被灭了以后,朱元璋公开宣布以后不设立宰相了。千古一来的宰相,就这么被废掉了。
但是皇帝独自管理六部,压力实在是太大,所以朱元璋又找了些内阁大臣来帮忙。朱元璋时期的内阁大臣,是整个明朝权力最小的,只能够充当他的秘书,没有任何其他权力。
可是后来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大臣也就相当于成了宰相。不是每个皇帝都跟朱元璋一样勤劳,所以内阁大臣逐渐掌权,也是势不可挡的。
到了清朝除了内阁大臣,在雍正时期又出现了军机大臣,其实也取代了宰相的职权。因此从秦始皇开始,到封建王朝结束,真正没有宰相掣肘皇权的,几乎只有朱元璋时代了。
总结:无敌是多么寂寞。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无敌的存在,从一个纯粹的草根,逆袭成为天下之主。这过程需要经历多少辛酸,其实常人难以理解。
也正是因为这一过程的辛酸,使得朱元璋对来之不易的皇权倍感珍惜。因此他通过剪除宦官、外戚、宰相等方面的权力,继而达到了皇权至上的目的,成为了封建王朝中,专制皇权达到巅峰的帝王。
至于什么后果,我认为是没有的,因为盛极而衰。也就朱元璋在世时达到了这个巅峰,后世帝王依旧受到各种各样的掣肘。
参考资料:《明史》
中国历史中,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在什么时候?这造成了什么历史后果?
皇权与专制是两个概念。
皇权是皇帝或皇家的权力,也就是一姓一家之权力,这种权力是可以有制约的,但也是可以上升到无制约的任性状态,那差不多就是专制皇权,或是叫君主专制。
比如中国从秦开始有皇帝,皇权真不是什么时候都很强势。它的伸张受限于各种权力和权利集团的此消彼长中,像太后、皇后、皇姑、外戚、文官、宦官等集团,都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甚至是架空和取代皇权。一个运作正常的皇权往往是在上述不同势力的夹缝中跳舞。
很多人说清朝是君主专制的顶峰,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是对的,因为皇权到了清朝基本上彻底绕开了中央和地方文官集团的掣肘,通过军机处等机构,实现了皇令即政令的目标。
但问题是,皇权依旧不是稳定的。清朝皇帝依旧需要处理与各种权力集团之间的关系,诸如皇亲、勋贵、少数民族贵族势力以及上层满汉文官集团等。而且皇权绝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中央控制力的削弱,皇权本身一般也会随之削弱。所以才出现了晚清时期地方汉族官僚势力的上升,以及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后党集团对皇权的褫夺。
而专制则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它不一定指的就是像皇家那样一姓一家的世袭型专制,任何人、任何政党和组织都有可能实现专制。当然这种专制也有可能是世袭的,但一般而言也是在履行了一定法律程序后才实现的。
对于君主专制的历史后果,我们往往是站在历史的某个后果之后去回望历史走向,但某种意义上历史未必是线性的、理性的、单维度的,它是多个维度的。如果单纯从逻辑上、理性上去推导的话,君主专制真未必会造成清中期以后的闭关锁国、经济落后和军备废驰。欧洲各国如法国、英国、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等国也经历过君主专制,法国路易十四还公开说过“朕即国家”的话,这和中国皇帝还有什么区别呢?
但最后的历史后果又是怎样的呢?
所以说,你要问我中国的君主专制造成了什么历史后果的话,我完全可以把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拿来跟你说。但问题是,这个东西一定能解释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吗?高中历史也学世界史,但在解释工业革命和民主化为何会率先出现在欧洲的这个问题上总归太苍白。
至少马克思•韦伯从新教伦理角度去解释资本主义为何会率先出现在欧洲的解释维度就不会为大多数学术圈以外的人所了解,就更不要说高中生了。
至于专制与民主,我是这样理解的。专制不一定会带来贫穷和落后,也别刻意上升到什么人权的高度。但确定无疑的是,民主绝不是最好的,但它一定不是最坏的。
这就跟相亲差不多,大家都更愿意遇到最好的那个,但现实是,最不坏的其实就不错,值得被所有人心甘情愿地选择。
中国历史中,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在什么时候?这造成了什么历史后果?
对专制皇权的限制,从古到今都是存在的。但是到了明清时期,这种限制越来越弱,趋近于无了。正是因为这个时期的专制皇权到达了顶峰,所以所有的臣下都成了奴才,再也没有能够和皇帝平等对话的权利。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谔谔”。作为读书人的士阶层的存在,对皇权是有极大限制的,在孟子那儿就深刻阐述过这个道理。孟子就有不召之臣的说法,还有民贵君轻的表述,这些说法都深刻地反映了先秦时候的王权并没有那般强大,士人们可以择良木而栖,可以朝秦暮楚,士阶层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权利。
这样的现象在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就被打破了,到了汉朝的时候皇权更是得到了强化。这种皇权的强大只是相对而言的,比起明清之后皇权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明朝的内阁制度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直接强化了皇权,让所有办事大臣包括宰相在内,都成了唯唯诺诺的奴才,不敢同皇帝出现分歧,都成了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的工具,所谓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就完全不见了。
这种历史情况是影响深远的,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中国人习惯于服从权威,具有奴性思维,不敢质疑、不敢创新,让各个方面都走向了极度僵化的状态。当然,也最终导致了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灭亡。
中国历史中,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在什么时候?这造成了什么历史后果?
中国历史上皇帝基本都是说一不二,但皇帝权利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应该是清朝的乾隆。既没有丞相和宰相这样的极品官员与他分权,更没有世系阀门与他分庭抗礼,更没有明朝时期的近乎皇权的大太监和影响力巨大的文官集团。在乾隆眼中,除了自己的母亲,天下所有人都是自己的奴才。自己对天下任何人,都有生杀予夺的权利。而且周边国家都俯首称臣,周边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只能称国王和可汗。决不能穿五爪龙袍,只能穿四爪蟒袍。乾隆皇帝作为天下共主,其他国家的国王和可汗,见到皇帝的圣旨都要跪听。
中国历史中,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在什么时候?这造成了什么历史后果?
还是关心一下民生民意吧
中国历史中,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在什么时候?这造成了什么历史后果?
古代中央权力,存在着皇权与相权之争,皇帝个人才干有限,全国政务繁杂,必然需要分权给宰相之类的官员去处理。
这样又会削弱皇权,威胁皇位的稳固,所以到了明清两朝君主专制已经处于顶峰时期。
尤其是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最高峰。
军机大臣只能跪受雍正的旨意,不能自己做决定,一切决定事项都由皇帝亲为。
军机处的办公用房只是一间小偏房,没有华丽高大的房屋,身份也只是皇帝的奴仆。
设立军机处,可以方便皇帝一天24小时直接发布政令,可以绕开早朝群臣的讨论争执。
君主专制顶峰的到来,也带来了古代农业中国的最后一个盛世时期,但这个盛世只是夕阳余晖前的红日。
君主专制的强化,带来的是政治体制活力的丧尸,为后世的改革图强失败埋下了伏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