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李世民,薛、李、窦、王、刘谁能夺天下?

我觉得窦建德的潜力还是很大的。由于李世民在隋唐时期的形象过于光辉,使得其他英雄人物黯然失色。其实除了李世民以外,还有一位英雄,是极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的,那就是窦建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窦建德就是给李世民做陪衬用的。实际上窦建德这个人身上,拥有了几乎一切明君所需要的特质。

你比如说,爱民如子、赏罚分明、简朴节约等等,这都是窦建德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品质。可惜在战场上,他输给了李世民,否则天下还是会出现一位明君。

一、窦建德是隋唐时期,最讲道德的一位君主。

为啥说窦建德能够得到天下呢?因为他这个人的名声,实在是太好了。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窦建德得到了大部分民心,自然就有机会得到天下了。那么他做了哪些得民心的事情呢?

  • 1、帮隋炀帝报仇雪恨。

民心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就是贵族的人心。当时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给杀了,这件事对老百姓影响不大,但是对隋朝那些旧臣们来说,可是捅破天的大事情。

当时窦建德刚刚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起兵,认为隋炀帝好歹过去是自己的君主,所以帮君主报仇雪恨,是分内之事。

建德入城,先谒隋萧皇后,与语称臣。悉收弑炀帝元谋者宇文智及、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集隋文武官对而斩之,枭首辕门之外。化及并其二子同载以槛车,至大陆县斩之。---《旧唐书》

于是窦建德便带着一帮马仔,跑到宇文化及那儿,把宇文化及胖揍了一顿。顺带着将参与杀害隋炀帝的所有主谋都给宰了。

宇文化及被诛杀,使得窦建德在天下的声威大震。不少隋朝的旧臣,对窦建德为隋炀帝报仇雪恨的行为,感恩戴德。在没得选的情况下,自然优先投奔窦建德了。

  • 2、窦建德品行出众。

窦建德在攻占城池以后,能够约束好自己的部下,与老百姓秋毫无犯。在攻陷聊城以后,一口气得到了上千名宫女。窦建德知道她们长得好看,但是依旧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将这些美女都给遣散了。

隋朝那些被俘虏的降将士卒,也都被窦建德给遣散回家了。愿意给他干活的,窦建德还加官进爵,因此不少人愿意跟着窦建德干。

最过分的是,有部分人直言要投奔其他人去,窦建德不仅不杀了他们,还给他们相应的衣服、粮食,护送他们离开自己的地盘。

  • 3、窦建德慷慨高义。

每当窦建德的人马攻占城池,得到大量财宝的时候。窦建德绝对不私吞这些财物,而是全部拿出来,分给手下的各路将领。

因此他自己的日子过得相对很清苦,每天只吃素菜,绝对不吃肉。甚至连窦建德自己的媳妇儿,也都只穿着粗布麻衣,完全不像个诸侯的夫人。

前前后后伺候窦建德全家的婢女,也只有十多个。这么一个镇守一方的诸侯,连个富家翁都比不上。

  • 4、窦建德是有原则的人。

本来大家都支持让隋炀帝的孙子杨侗做皇帝,结果王世充把杨侗废了,自己做了皇帝。窦建德一怒之下,就跟王世充恩断义绝了。

此后窦建德凭借突厥人的支持,在中原地区,多次打败唐国的军队。甚至俘虏了李勣、李神通和唐高祖的妹妹同安长公主。

这个时候滑州刺史王轨被自己的奴仆给杀了,奴仆将王轨的脑袋献给窦建德。结果窦建德却觉得奴仆杀主是大逆不道,所以就把奴仆给宰了。顺便把王轨的脑袋送了回去。这一行为感动了滑州高层,因此他们当天就宣布投降窦建德。

窦建德本打算重用李勣,于是就让他带兵镇守黎州。结果这家伙居然背弃了自己的父亲,自己跑路了。不少人都让窦建德杀了李勣的父亲,结果窦建德却表示,李勣本来就是唐国的臣子,现在不忍心背叛主子,这是高义,咱们不能伤害高义之人。

  • 5、窦建德过于讲诚信。

作为一方诸侯,太注重诚信,或许在乱世压根就存活不下去。但是作为太平时期的明君,讲诚信似乎又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品质。

早年王世充被李世民围攻的时候,向窦建德发出求援。窦建德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就答应了王世充的求援。

结果在半路上被李世民抄了后路,损失惨重。这个时候手下谋士向窦建德建议,可以绕道壶口,夺取河东之地。这样一来李世民也就没心思围攻王世充了,他必须要回援关中老巢。

可是窦建德却认为,自己已经答应了王世充,要前来救援,不能够不讲诚信。于是他否定了这一方案,选择继续在汜水跟李世民叫板。结果就被李世民给活捉了。

二、窦建德的大好基业,就这么被毁了。

其实当时窦建德占据河北、王世充占据河南,而唐国占据关中。这么一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基本局面。

唐国的实力是最强的,因此窦建德必须要去救王世充。但是他亲自带兵前来,是最不值得提倡的招数。

由于窦建德在前线被俘虏了,导致整个河北地区极为受挫。本来大家还想着将窦建德的养子立为皇帝,可是一想到窦建德轻而易举被李世民俘虏,他们一个个都觉得这是天意。

所以窦建德集团,索性就把国库里的财产给分了,士兵们大部分遣散。而窦建德的妻子和部下们,全都选择了投降李唐。

本来窦建德的大好局面,就因为被俘虏这件事,最终毁于一旦。所以我们说窦建德的基业,毁在了援救王世充这件事上。

总结:窦建德无愧于一代豪杰。

窦建德身上有非常优秀的品质,所以他才能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成为一方诸侯。这是可以肯定的,我们看看当时其他诸侯的起点,就知道窦建德多么不容易了。

李渊是隋炀帝的表哥,顶呱呱的贵族。王世充的父亲是隋朝的官员,他本人更是深得隋炀帝信任。李密的曾祖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后来又有瓦岗寨作为基础。

只有窦建德是平头老百姓一个,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点点积攒家业。后来又以出色的人品,吸引了大量人才前来投靠。

所以说窦建德是这些人里,最不容易的一个。即使后来失败了,他的人生也是值得称颂的。就算到了唐朝,河北依旧还留存着窦王庙在祭奠窦建德。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没有李世民,薛、李、窦、王、刘谁能夺天下?

隋唐本是一家,李渊七岁就封了唐国公,有权有势,吃喝不愁。

要不是李世民与裴寂、刘文静三人设计下套,李渊是绝不会造他表弟的反的。

正是担心被诛九族,所以才孤注一掷起兵。

没有李世民,李渊不会起兵,坐拥江山更无从谈起;没有李世民,就没有大唐,这是毋容置疑的。

终其一生,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与大唐集团并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甚至在邙山大败后,李密走投无路,还投奔了大唐。

作为农民起义的绝对龙头,原本他是最有机会问鼎天下的。可惜他一手好牌打得稀:

一,杀翟让,使瓦岗军内部分裂,大大削弱了瓦岗军的势力。

二,以粮草换锦帛,给了王世充最紧缺的粮食,自己要没用的布匹。

三,占据了东都,不思进取关中,随后又弃洛阳而走。(李密先前曾进言杨玄感夺取长安、一争天下,轮到自己头上,却同样以起义军都是关东人、居关中恐生变为由,错失良机。)

四,与宇文化及死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使瓦岗军元气大伤,以至邙山一战,被王世充大败,强盛一时的瓦岗集团瞬间溃灭。

李密这一系列的骚操作,白白断送了瓦岗集团的大好局面;与其说是被李渊设计害死的,不如说是他自己作死的。

就算没有李世民,江山也绝对不是他的。

刘武周之所以能实现“入图太原,南向以争天下”,完全是依仗了突厥人的势力;即使让他侥幸夺了关中,最多也是像石敬瑭一样,做突厥扶持的“儿皇帝”;一旦与突厥产生利益冲突,或者突厥与其他势力结盟,那他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可见,有没有李世民,江山都与他没有多大关系,最多是让宋金刚领着自己,在山西的地界上多蹦达几天而已。

薛举自称西秦霸王,武力值爆表,是第一个让我们的“天之骄子”吃了大亏的主;他雄心万丈不假,却注定与这锦绣江山无缘;进取长安的誓师大会刚过,他就在行军路上突然暴病而亡。

阎王让人三更死,他绝活不到天明;他的死,跟李世民没关系,属于自然死亡;没有李世民,他也得不到江山,天不予寿,找谁说理去?

王世充绝不是泛泛之辈,他以平乱起家,江南不少起义军都被他灭掉,手底下的江淮兵也是一支精锐;尤其在邙山大败李密以后,尽得瓦岗河南地盘,坐拥天下之中,一时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可谓人才济济,实力雄厚。

他上无靠山、下无抬举,从草根胡人到一步步称王、雄霸一方,绝对称得上古代屌丝逆袭的典范。

奈何,他志大才疏,“器度浅狭而多妄语”,(程知节语),“性猜忌,喜信谗言”(秦叔宝语)。甚至他还十分迷信,以为是靠着占卜之术打败了李密。

结果,丧失民意,人心惶惶,被他收拢的瓦岗人才都尽数投入大唐怀抱,甚至连自己的女婿单雄信都反叛了。

王世充虽称得上一代枭雄,却也是个十足奸人。

“上则谀佞诡俗以取荣名,下则强辩饰非以制群论。”

《旧唐书》能给他这样的评价算是比较仁慈的,不像《贞观之治》一般苛刻:

“或躬为戎首,或亲行鸩毒,衅深指鹿,事切食蹯,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同愤。故枭獍凶魁,相寻菹戮,蛇豕丑类,继踵诛夷,快忠义于当年,垂炯戒于来叶。”

总之一句话:罪恶滔天,罄竹难书,蛇形异类,猪狗不如!

后来被李世民俘虏,押送长安;李渊在指摘完他滔天的罪行后,执意要将他斩首示众,他自己都承认死有余辜,却还能厚着脸皮说:“秦王允诺不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王世充最终落了个众叛亲离,死于仇敌之手。

得民心者得天下,王世充德不配位,即使打下江山也守不住。

虎牢关一战,十万大军被李世民三千多玄甲军大败,给人的感觉就是窦建德的人是乌合之众。

其实不然!在此之前,与李唐的数次交锋当中,窦建德都打得对方毫无还手之力:

一世名将李世勣被打得抱头鼠窜,结果还是没逃脱,乖乖投降。

大唐猛将丘孝刚被斩,淮安王李神通被俘,连李世民的姑姑同安公主都没能幸免。

后来南下救援王世充,顺带就收拾了孟海公和徐圆朗,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而恰恰正是因为这样强势,所以才导致窦建德在虎牢关过于轻敌;很不幸的是李世民偏偏是一位任何人都不容轻视的绝世武神,小看他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成为阶下囚或刀下鬼;窦建德除了感慨悔不当初,也只有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的份了。

要是窦建德不轻敌,要是他采取了凌敬的“围魏救赵”、绕道取关中,那该哭的人就是李世民了;退一步说,就算不能西进覆灭大唐,也足以与之分庭抗礼,也不至于自己千里“送人头”,成了李唐王朝一统天下的炮灰。

窦建德之所以能成隋末农民起义的翘楚,与他的仁义、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

应该说是他是一个起义反暴,又坚守道义的王。他的所作所为足矣彪炳千古,不是李密、王世充之流,甚至李渊所能比拟的。

击败宇文化及后,遣散数千妃嫔宫女,以诚待人,还其人身自由。

拜谒隋帝萧皇后,自称臣子,还派兵一路护送其北归。

对于那一杆的隋官旧臣,愿意留下的给予重用,不愿留下来的送盘缠护送出境。

对待俘虏礼遇有加,并且送回了同安公主;就连李世勣投降后又叛逃唐朝,手下人几番劝说杀其父,窦建德均不许,并视勣为忠臣,恕其父无罪。

而对那些杀主邀功的奸诈小人,他又毫不手软,杀之而后快,以儆效尤。

他推行仁政德政,治下更是“境内无盗,商旅野宿”,得到了司马光的高度赞赏。

他生活简朴,妻子穿破衣,粗茶淡饭,吃饱就行;曾有乡人丧亲、家贫无以为葬,窦建德二话不说、直接将自家的耕牛送过去;乃至“父卒,送葬者千馀人”。

所谓仁者无敌,得人心者得天下;窦建德的所作所为为他赢得了军心民心,是他南面称王、争夺天下最大资本。

而坐镇长安的李渊却不信这个邪,不顾李世民的极力反对而要将窦建德斩首;奈何李世民当时只是“秦王殿下”,一言九鼎的人是李渊,所以,谁也救不了他。

窦建德被斩首的消息很快传到河北,窦建德的旧部立即就拉起了反叛大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刘黑闼就收复所有夏国失地,并抢占了李唐在河南的大片地盘。

一切都无可挽回,李渊悔之晚矣,只得又派遣秦王去河北镇压。

你来了,我就走;你走了,我又来。

刀枪打在棉花上,平了又反,反了又平,没完没了;李世民欲哭无泪,却也无可奈何。

在河北的地界上,不知有多少大唐的精兵猛都葬身于这万众齐心的复仇当中。

直到秦王殿下都不厌其烦了,李渊才终于幡然醒悟,原来用武力是解决不了的;于是,又只好派遣一个河北人魏征去平乱;为树立威信,太子李建成自请与魏征同往。

魏征曾被窦建德俘获,也曾在其帐下谋事,深受窦建德“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窦建德被斩时,魏征也曾冒死为其送行。

于是,二人在河北摈弃了先前以武力征服为主的战略方针,逐步开始推行了以攻心为上的怀柔政策,来安抚民众,收揽人心。果然,很快就平定了刘黑闼,唐朝基本实现了统一。

虽然河北暂时得以平定,但是每一个通观历史的人都明白:

李渊杀窦建德引发的恶果,并没有随着李建成的胜利而告终;可以说,河北动乱贯穿了整个唐朝的历史,只要大唐稍微有个风吹草动,河北马上就战火连天了。

庐江王李瑗谋反是如此,安史之乱是如此,而李惟岳更是打响了藩镇割据的第一枪。

天下已定,河北未定;天下未反,河北先反。

自从杀了窦建德,唐朝就从来没有完全收服河北人心,成了李唐家族的一大心病,直到大唐彻底覆灭才算完。

一个人的影响力如此恐怖,大概窦建德也是历史上的独一份吧?

但是,你应该还知道这么一句话:

唐朝以前,得关中者得天下;唐朝以后,得河北者得天下。

———这都是窦建德给闹的。

你说,要是没有李世民,江山不是窦建德的,还能有谁?

以史为鉴,铭记于心。

没有李世民,薛、李、窦、王、刘谁能夺天下?

隋末争夺天下的群雄里就没有李世民,因此就算没有李世民最后胜出的多半也是李渊,只是最后继承李渊皇位的到底是李建成还是李元吉或者李渊另外十几个儿子就说不定了。

至于在李渊争夺天下时李世民的功劳这一点,李世民的功劳肯定是不小的,但也要注意李世民之所以有立功的机会,本身就因为他是这伙势力老大李渊的儿子,要不然不可能李世民年纪轻轻就有统领大军在外征战的机会,所以李世民没有被立为太子完全没有什么可以抱不平的。

中国的古代政治本身就是以亲御疏的,跟皇帝关系越近才能被放到越重要的位置上,才会有立功的机会。这些人手下有功劳是他们的,手下犯了错是手下自己的,因此很快就会被提拔起来,现在也不乏这样的人。

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因此算是核心圈子的成员,但和太子李建成相比又不是最亲近的,因此在最高层的政治安排上被排在第二等也是理所淡然的。

至于没有李世民李渊集团能不能夺取天下,上面已经说清楚了,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还会让自己其它儿子做这些事情,对最后的结局影响不大。

没有李世民,薛、李、窦、王、刘谁能夺天下?

窦建德。可以说窦建德一身兼备英明神武与豁达仁慈的特性,而且民心所向。只要老天假以时日,统一天下是完全可能的。但可惜倒霉催的他遇到了李世民,一切都凉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